《24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docx
24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设计 芜湖市二坝龙泉小学 莫珍珍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举了那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文字对人类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自主寻找大自然的文字,并能仿写。 3、拓展阅读,交流发现,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1、复习。 1)课文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2)人们从那些文字中得到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师:古代的水手、飞行员、地质学家都能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引导学生体会遇到大自然的事物要注意观察,学会去探究。 3、师:除了观察和探究还要怎样做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学习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明确:到书中去找、请教有学问的人 4、通过讨论明白有学问的人指的到底是哪些人。 有书本知识的人、有经验的人 5、引导学生举例。 如文中的水手、飞行员,有经验的老农、渔夫,地质学家、考古学家 二、精读“文字” 1、师:现在,我们就去请教有学问的人古代的水手、飞行员如何从大自然的文字去辨别方向、预测天气的。让我们一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 2、交流。 认识“天上的文字”星星 a大自然就是一本无字的天书。天上的每一颗星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我们先来读读天上的文字。 1.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很厚。翻开天书的一页,指名读第2节。 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 3.认识它有什么作用? 评:罗盘是古代人们辨别方向的器物,有了大自然的文字星星,即使没有罗盘,也不会迷失方向呢!由此可见,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 b师:课文告诉我们,水手是怎样认识星星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1谈体会: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2.出示图片,认识小熊星座,让生指出北极星。 3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星座。 师:多么聪明的水手呀,我们一起读出他们的智慧!指导朗读。 诗歌填空:你能用诗歌的形式把水手的经验告诉所有人吗? c师:水手们朝天望望,就可以辨别方向了,他们生来具有如此能耐吗? 生交流。 师:他们游历了五湖四海,观察了无数星相,才总结出了经验!如果我们像水手一样多走一走、看一看的话,也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认识“天上的文字”云 是啊,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还远远不止这些呢,再读读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 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 2.读后汇报 生: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认识它可以避免把飞机毁掉。 砧状云,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告诉我们什么知识? 所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 课文怎么形容“砧状云”的? 师:云山似铁砧,多么形象!想亲眼瞧瞧吗? 出示: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从这座云山向左右伸出两个尖头,山变得就像铁匠的铁砧了。 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来表现: 引读:聪明的飞行员知道出示、齐读: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如果在它里面飞行,它会把飞机毁掉。 师:天上砧状云,地下雨淋淋。智慧的飞行员们也是通过自己的观察、积累,才懂得这个道理。 诗歌模仿:赶快把这个知识写成一段简单明了的小诗告诉大家。 3.拓展阅读,出示谚语 大自然留在天上的文字还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师:天空的使者鸟,也是大自然的文字:大雁南飞,告诉我们“春天再见”;燕子低飞,雨滴就要来临了勤劳的农民在耕作中积累着智慧,“看云识天气”早已是他们的习惯。送几条谚语给大家,仔细读读,品味一下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出示、自读、说说理解、齐读: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挑选两条用笔写在书的旁边 4.引读。所以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是一个字,天上的每一片云也是一个字。这就是我们神奇的天书啊!不仅有神奇的天书,还有有趣的地书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在地上有哪些文字呢? 。 认识“地上的文字”石灰石 1.自学要求:默读46节,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2.汇报。 哪几种文字?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意义之一:知道石灰石的形成。 出示:石灰石图片。 自定义动画:普通人认为 懂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知道 想象一下,曾经的沧海会是什么样,现在的城市呢? 评:现在的城市,竟是曾经的WY, 真是沧海桑田啊! 诗歌填空: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 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WY 可见,看起来普通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来,可以反映出板书 齐读第5节。 认识“地上的文字”花岗石 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 出示:花岗石图片。 自定义动画:普通人的疑问是: ? 出示、指导朗读: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 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 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树林的呢? 引读: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 出示: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你是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材料:冰川是由积雪演化成的、能自行运动的巨大冰体。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把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他处。冰川搬运的物质称为冰运物。冰川搬运能力很大,可将粒径1020米以上的巨大岩块搬走。 出示图片:这就是流动的冰川。 师:它一下子就把花岗岩搬来了?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 师:怪不得,作者用了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花岗岩“爬”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森林呢! 找出句子中的动词。 诗歌填空: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搬来的 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叙述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了解地质变化中的“变”海洋变陆地;第六节,着重告诉我们地质变化中的“迁”远古时代,从寒冷的冰川变迁而来。 这两种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大地的变和迁。板书 指导朗读。让我们齐读4、5、6自然段。 3大家俨然都是懂大自然文字的人了,你们怎么知道这么多呀? 师:看来,认真的学一学、问一问也是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 三、学习课文的最后一段 1、学问学问,就是既要学又要问。这不,我们从水手和飞行员的口中、石灰石和花岗石的身上知道了如何去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就像作者所说,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出示、齐读第七小节。板书: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 2、激情:我想给大家讲讲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3、总结:同学们,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运用多种途径就可以认识大自然的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 出示: 大自然的文字呀 你多么神奇 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你 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 四、拓展阅读 1、大自然还有很多文字、很多无声的语言,听一听下面的诗句,或许你会有启迪: 2、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 出示年轮图,让学生 解读这一大自然的文字。 3、师:同学们应该多观察、多请教,走进大自然,不仅仅领略其美妙的风光,更要积累这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长大了多研究大自然,破译大自然的玄妙,从而让它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其实,我们的古人早就为我们作出了榜样,鲁班发明锯子。 生:薄壳建筑、流线机轮船、跃野赛车、雷达- 师:所以,我们可以为大自然这本书再添上精彩的一部分就是:造福人类 4、总结:今天,我们从大自然这本书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我们又共同为大自然这本书写了几页精彩的文字。大自然蕴含无限的知识、学问和奥秘,等我们去观察、了解和探索。让我们继续为大自然这本书书写更多的文字。 五、课外作业: 课后,请大家思考: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是怎么懂得的?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办一份小报。 24、大自然的文字 走进自然 走进书本 造福人类 善于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