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1).docx

    • 资源ID:3160008       资源大小:52.95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1).docx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7 柴胡证小柴胡汤辨证技法:太阳病中的少阳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六段课第六堂 少阳主证提纲 今天我们就先来讲什么是柴胡证,来教完小柴胡汤这帖汤,有些比较复杂的条文,我们可能就留待之后再来处理。 跟柴胡汤主证相关的条文,我们先看三之十四条、三之二十条,这两条根本可以说是黄帝内经的热论,三之十四条根本就是抄黄帝内经抄来的,这其实也是伤寒论跟黄帝内经很明显的交会点,有人说,张仲景的六经辨证,是讲感冒的六个层次,跟经络是没有关系的,可是我觉得,伤寒论学得越熟,越会感到张仲景其实还蛮尊重黄帝内经的那一套,少阳病,它的确有牵涉到少阳经;太阳病有牵涉到太阳经。只是张仲景所谈论的问题,是比单论某一条经本身还要更广泛的问题,不像黄帝内经讲的那样单纯,张仲景的书有比较细部的层次。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受病,未入于腑者,皆可汗而已。 三四日,是照六经的传法,通常是先太阳、再阳明、再少阳,它说因为少阳经,经过这些地方,所以它经过的地方可能就会胸部、身体侧面痛、耳朵听不清楚。 少阳病的辨证点,特征之一是脉弦,所以感冒的时候如果把到弦脉,那就要考虑有可能是少阳病。因为每一个人的弦脉,以初学者来讲,得自己跟自己比,也就是这个脉会比平常把到它的时候更瘦一点,但在瘦的同时,会觉得它也绷得更紧一点。 就像是太阳病的脉是整片浮起来平常要摸到皮肤,再稍微按下去才感受到它的跳动;现在好象才贴到皮肤表面一点点,就感觉得出它的跳动了,这就是浮脉弦脉的话,我想也是自己跟自己比,就是平常摸起来没有绷成一条的,现在摸起来绷成一条了。但这个一条,也不能太沉,因为太沉的话,就变成少阴病的脉沉细了,那就不是标准的弦脉。它还要有点力气,但那个力气,大概只是跟平常的脉象相比,几乎感觉不出来的强一点点,如果很明显比平常又浮又紧的脉,那大概就是麻黄、大青龙汤类的;如果是很有力的洪脉就是白虎、承气一类的 勒成细细一根、不太沉、不比平常的脉没力。所以弦脉,是少阳病的第一个指针。当病气处在身体的夹缝之中的时候少阳区块很像是身体里的夹缝当病气在腠理里钻的时候,脉象就好象夹在墙缝里一样,所以就勒得变得弦,这样的一个脉象。 书里也给了其它的辨证点,少阳病很专门的一个辨证点,就是:身体侧面或连到胸部会闷、胀、或是痛,有的人是不摸不痛、摸了才痛;有些人是不摸也痛;还有的人是可以摸到有一颗一颗、硬硬的淋巴结跑出来但是胸胁闷痛呢,有的时候是一摸外面就有感觉,就是身体外面在痛,但是,像日本的腹诊法比较仔细一点,有时候他们说要在肋骨的部位稍微抠进去一点摸,看有没有痛?有痛的话就是少阳病了,这样抓可能会抓得比较仔细一点。但大家要有点心理准备,少阳病的辨证,是相当不容易的,即使是学医三四年的老手,在抓少阳病的时候还是会失手,因为少阳病的辨证点,是东一点西一点的,有时候只抓一两个主证,会抓错。 所以我之前有讲过,真武汤可以不要管它书上的辨证点,看一个水毒体质就好;但,少阳病,刚好是相反的。小柴胡汤,是体质不管,要抓辨证点。所以小柴胡汤,是非常凸显出经方医学,所谓抓主证的这个功夫的方子。 如果抓主证的功夫没有很好的话,小柴胡汤就会开得不太好。 但换句话来讲,小柴胡汤本来就是个积年累月之下,会越开越好的方,所以学了之后的一年以内都开得不太好,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小柴胡汤这个方子,会随着辨证功夫越来越好,也越来越知道什么情况可以用。 小柴胡汤,其实对体质,往往不太确定要对到什么体质的;抓主证,用起来会比较有效。 所以,柴胡汤其实也是中医某一件事的冠军王如果要叫所有经方交出履历表,履历表最大本的就是小柴胡汤。这个方,简直是医过万病、是仙丹但,其实不是。 它医过的病,的确是种类最多,但,绝不是每种病都必定用小柴胡汤,是那个病刚好有小柴胡汤证,所以用小柴胡汤就医好了。如果不会抓柴胡证的话,看到小柴胡汤的相关医案,可能会觉得一帖小柴胡汤就能走遍天下,其实不是的,要有小柴胡汤的主证,它才会有用。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差,与大柴胡汤。 这讲得也很清楚,是非常标准的柴胡证。口苦是柴胡证最好用的辨证点之一,因为其它的病比较不太会口苦,唯一也会口苦的阳明病,又跟柴胡证的口苦非常好分,我们说早上、清晨是少阳病的时间,下午、傍晚是阳明的时间。张仲景的这个说法,在临床上还真的蛮有意义。少阳病的口苦,早上起来的时候最苦;阳明病的口苦,是吃晚饭前最苦,所以如果口苦是吃晚饭前最苦,就往阳明病想;如果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最苦,通常八九不离十,就是少阳病。所以口苦是一个很好的辨证点,脉弦加早上口苦,就可以开小柴胡汤了。 咽干是一个很烂的辨证点,少阳病会不会咽干?会,那为什么少阳病会咽干,我们教柴胡汤之后,在阳明篇有一个相关的条文,还有唐代的医书的一些说法,会解释咽干的问题。但咽干却不是一个很好的辨证点,因为太多其它的证都也咽干,所以即使是少阳病会咽干,它仍然没有办法提供我们一个断证的必要条件。所以咽干,我们知道它可能存在就好了,临床上我们不容易仅借着咽干,去辨认出它是或不是少阳。 头晕目眩,也是一个柴胡汤证中,存在、而不好用的辨证点。柴胡汤证,往往会牵涉到西医解剖说的淋巴,淋巴关系到人体的很多水,这些水,包不包括耳朵里面管平衡的那些水?包括。所以当人淋巴不干净的时候,它的的确确有可能造成这种头昏的状态的,比较代表性的少阳方治晕眩的,小柴胡汤可以;但临床上常常是温胆汤更好用,用半夏跟竹茹,竹茹是竹子的皮,竹的膜网,一样可以把药性引入少阳。 不过,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了:同样是晕眩,有可能是五苓散证、真武汤证、苓桂朮甘汤证、泽泻汤证这怎么办?这就只好抓各个汤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辨证点,也就是遇到晕眩的时候,最好是能找到另一个证明它是少阳病的辨证点,如果找不到的话,柴胡汤用下去也未必会有效。 之前教晕眩的时候,苓桂朮甘汤、真武汤、泽泻汤、防眩汤的辨证点都有讲过了,除了这些之外,当我们认识了少阳区块之后,就要多晓得:有一种晕眩可能会伴随其它明显的少阳证,比方说又晕眩、又口苦;或者又晕眩、脉又弦当然苓桂朮甘汤的脉也会弦,但它是沉弦,但柴胡汤的脉是不沉的所以,晕眩是一个可以用、但要找到其它证才能用的辨证点,不然没办法开柴胡汤的。如果不该开而开,还是可能会吃坏的,所以柴胡汤尽量不要开错。因为啊,柴胡汤喝起来,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大部分的人都觉得它很温和,所以就以为吃不对没关系,但实际上柴胡汤吃错了对身体还是会有影响的,虽然它的杀伤力不像麻黄那么明显,但也不轻,我们之后会讲到。 说到目眩柴胡汤证有没有可能牵涉到眼睛?有可能。柴胡汤证牵涉到眼睛,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治疗眼病的针灸穴道,有些穴道是在少阳经上、有的是阳明经上、有的是太阳经上,所以当这条经有病的时候,当然眼睛有可能也会病了,所以黄帝内经里有一段内容说眼睛痛的时候、起红丝的时候,要看红丝从哪里长出来: 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 如果是从上面长下来的,代表邪气是从上面传下来的、太阳经传下来的;如果从下面往上的话,是阳明经传过来的;如果是从外面往里面的,是少阳经传过来的。 这个眼睛红丝,不用管西医说是角膜炎、还是结膜炎,看它从哪里长,就用哪一经的感冒药。这样看这个红丝的话,是可以找出少阳病的线索的。 不过啊,现在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的状况,眼睛红,西医说是急性角、结膜炎的病人,有的时候把脉,不是太阳、阳明、少阳的脉,他的肝脉是很沉很沉的,那是肝里面太寒,所以肝里面的阳气被挤出来,上到眼睛里面烧,这个时候我们要破他的肝阴实,这样阳气才能重新回家,这是吴茱萸汤证,所以看老经方家出手治眼睛红、肿,用吴茱萸汤,他们在辨证的时候,能够发现这个人具有肝阴实的状态就是阴寒之气占据肝的状态反而是吴茱萸汤比较有效。一吃下去,一般说的什么睫膜角膜炎就退了;一般中医照常规开,清肝解热的药吃一堆还医不好。 别的地区我不知道,但在台湾,吴茱萸汤证的人非常多,因为吴茱萸汤证是很好制造的,只要多吃寒冷的东西,吃到胃发寒就行了。比如说每天都喝三杯浓浓的高山生茶,就有可能在一星期之内制造出吴茱萸汤证,因为它让胃寒了,通常胃寒了,肝也寒,这时候吴茱萸汤证就出现了。所以通常每天必喝生茶的人,因为胃太寒,容易得到长年不能治愈的偏头痛,头痛又烦,烦得想去撞墙,这个头痛而烦躁,是吴茱萸汤证。头痛的时候会想吐,这个也是吴茱萸汤证。都是肝跟胃已经寒到阴实了,这样的人其实是肝癌、胃癌的高危险群。所以现在说到黄帝内经说的眼睛红,大概只能占到一部分的正确,如果看到血丝的确是从哪一经的方向来,通常照着那一经的感冒药开下去会好。基本上太阳、阳明是葛根汤加味,少阳用柴胡汤,就可以处理得不错。不过我想要特别说明的是,黄帝内经这几句话之外,还是有这些事情存在的。 往来寒热,热多寒少,这个是柴胡汤的特征之一,柴胡汤的特征就是人会烧一烧又不烧,烧一烧又不烧,因为这样烧烧停停的,那个人会真的发冷吗?其实也还好,虽然疟疾的打摆子,还是有机会用柴胡汤医;但是少阳病的往来寒热的寒,并不是像疟疾打摆子那样的冷到发抖,通常顶多冷到桂枝汤证等级的怕冷而已。基本上少阳证是一个比较偏热的症,寒热比并不均等,它是热一热、不热;烧一烧又不烧的这一种,所以比较偏到热症这一边。 基本上这是一个蛮好的辨证点,最清楚能看出是少阳病的,是感冒好得差不多了,觉得早上起来没烧了、可以上班了,结果在公司觉得越来越烧、到下午又烧起来,这样子以天为周期慢慢烧起来的,是比较标准的少阳病。 标准少阳病,如果跟以前我们教的桂麻各半汤之类的各半汤系相比的话,就会看到各半汤的烧,是日二三度发,因为正气已经把病邪逼到体表,觉得想要赶快把它打掉,所以就比较积极地在打,所以次数稍微多。一天烧两次三次的是各半汤;一天一次的比较是少阳。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烧一烧觉得冷,烧一烧又觉得冷,是一天四、五次的,那又多半算是少阳了,各半汤证没有那么琐碎。四五次的,那是因为调节体温的中枢真的已经当机了,所以一天会烧一烧不烧那么多次。 所以就是一天一次、或是一天五六次,这样的冷热交替,比较是柴胡汤证。 那么,一天两三次的,还有没有可能是柴胡汤证?有可能,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光以发烧而言,跟各半汤证很难分辨。那,怎么办?我们可以不要只用烧当唯一的辨证点嘛!像各半汤的脉,一定是像桂枝汤或是麻黄汤的脉,是整片浮上来的;少阳病的脉就是比较弦细的,再加上有没有口苦、胁肋不舒服,多一两个辨证点,就可以分出来了。这些都是对少阳的症状的基本认识。 接下来我们看: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食饮,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而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的这个条文,有四个大主证、七个小兼证。我想,我们能够抓到四个大主证就好了,七个兼证等开药时遇到了再照书抄方就好,不要把自己脑袋搞得负荷太大。四个主证我们要记得,最好会背。其它的兼证我们依稀有印象,生病了再翻书就好。 那么,这一条它说,伤寒五六日,中风,这是很单纯地在说:伤寒或中风,又过了几天这其实是在说太阳初感对不对?因为只有太阳初感的时候我们才会伤寒、中风,分那么清楚;少阳病、阳明病,真的已经变柴胡证、白虎证,就不需管是伤寒还是中风了。所以讲到伤寒或中风的时候,这句有一个提纲的作用,就是它所讨论的,是太阳病中的少阳病,这是什么意思?因为,接下来有条文会说:柴胡汤的主证,抓到一个就好,不必都有。这种话其实也要以太阳病中的少阳病为前提,才能这么讲。因为如果是独立的纯少阳病的话,不能只抓一个主证,那样会不准,这一条的前提是:太阳病里的少阳病,所以,它没有说脉是不是弦脉,因为这条,在临床上,基本上不关系到脉,因为脉一旦变弦了,就很容易认出是柴胡证、是少阳。 少阳病的四个特征 柴胡证有一个特征,就是它常常是混杂在太阳病、阳明病、或者太阴病之中,所以脉象往往还是太阳、阳明、或者太阴脉,这个时候还是要抓主证,才能决定是不是用柴胡汤来治。这是柴胡汤证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一定要先知道,不然你光是期待一个完美的少阳病出现,这真的很难遇到,因为它是混杂型的。 历代医家,对于小柴胡汤证、少阳病给的四个特征,第一个叫作经腑同病。 历代的注解家,在分析太阳篇也好、阳明篇也好,他们都会觉得太阳篇、阳明篇有一个排列的方法: 比如说太阳经受邪的时候是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等等,怕风啦,畏寒啦之类的症状。 但是这个邪气传经传到实质的膀胱,有很多不好的能量聚集在那儿的时候,可能会尿尿尿不出来,所以历代医家有人就认为五苓散证,是一个膀胱腑那里有邪气的腑病当然,这个说法已经被质疑了,现在伤寒学的归纳,认为五苓散证是全身水循环的问题,不能只单说是病一个膀胱腑。不过,如果把全身的水循功能、还有排尿时所发生的气化这件事,都看成和膀胱腑相关,你倒也不能说它是错。另外像桃核承气汤证、抵当汤证,那是小腹、膀胱周围的地方瘀血,历代中医就推测说:瘀血瘀在那的地方,一定是因为膀胱腑周围有很多邪气,才把血烧得瘀在那个地方。所以他们会认为五苓散证、桃核承气汤证、或者抵当汤证,是膀胱腑那个地方的病,就是肉体的膀胱位置的病,所以太阳病,我们一般会习惯说它有经证、有腑证,经有经的治法、腑有腑的治法。 同样地,当病邪走在足阳明经上的时候,是白虎汤证或葛根汤证;可是当它入了手阳明大肠腑了,里面结出硬硬的大便了,白虎汤也没用了,要用承气汤把大便冲下来。所以阳明病也很清楚地分成经上的病、跟腑中的病,经上的病是比较形而上的,腑里的病是比较具体有东西的。所以太阳病跟阳明病,都有这样的特征,甚至说少阴病,也有经病跟脏病之分,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是打少阴经,真武汤在救少阴脏,朱鸟汤也救少阴脏,所以少阴病也有这样的特征。 但是少阳病,它是这样子:当我们的少阳胆经出问题的时候,同时之间,就是我们三焦腑出问题的时候,所以胆经跟三焦腑是一起病的,所以一般说经病再传腑病,少阳病却往往是经跟腑同步生病,所以说经腑同病,通常胆经有病的时候,往往淋巴上就摸得到肿块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说法,是这样来的。 不过,经腑同病这个说法,有没有瑕疵呢?有的。 因为历代医家所研究的伤寒论是宋本,宋本的少阳篇里,没有桂林本有的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的症状,是直接指向黄帝内经里面讲的胆腑病,所以在我们桂林本的少阳篇里,是有一条专门在讲胆腑病,可是在宋本是没有这一条的,所以一般医家如果用宋本去归纳的话,就会觉得少阳病,没有腑病,没有胆腑病,只有少阳经病跟三焦腑一起病的这个现象。 但实际临床上,是有胆腑病的。 像临床上对付胆结石最有用的三经个方,一个是大柴胡汤、一个是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汤、一个是柴胡加芒硝汤。这三个对胆结石非常有效的方,都处理到胆结石了,这样是不是可以说其实是有胆腑病的?胆经的病是小柴胡汤,胆腑的病是另外几个方所以到现在桂林古本出来了,就让人知道其实还是有胆腑的病。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中医古代,好象没有胆结石这个病名哦?我们的解剖学一直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 肚子痛?有。剧痛?有。但是,胆结石?不知道。 所以到现在西医发现人有胆结石这个东西之后,我们再回头用胆结石去倒扣这些有效的中药方剂,才知道少阳果然是有腑病的。如果没有西医发现胆结石的话,我们也搞不清楚少阳腑病是什么东西。因为,如果没有胆结石这种认识当做协助,可能我们所知道的少阳腑病,就是自律神经功能紊乱,就是消化系统的讯息传递一团乱,但这一样是算到三焦腑,不能完全地指到胆腑。所以或许我们要谢谢西医发现胆结石,少阳经腑同病的说法就被消灭了。 第二个特征,是说:少阳病的时候,人的气容易郁结不通,而在郁结不通的时候,会容易化火,也就是说少阳病容易因为郁闷,而造成三焦里面闷着有上火的现象。所以少阳病的用药,通常都会用一些比较有降温效果的药,像柴胡这味药就是微凉的;芍药也是凉的、枳实也是凉的;柴胡汤里的黄芩,也是标准的退火药。所以历代的医家会发现说,少阳病以体质来讲,在它的郁闷之中,会有变成热症的可能性,就是容易郁而化火,这是少阳病的第二个特征。 第三个特征,是说少阳病容易牵涉到痰饮、水,就是少阳病一旦病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往往会跟着堆一些东西,就是淋巴系统会堆不该堆的东西,当然严格地划分,淋巴系统会堆东西、或肿起来,那问题往往是在血液里面,不是淋巴里面,但我想我们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当身体里面有水的代谢问题、被塞住的时候,少阳病是蛮可娴竭个现象的,所以少阳病往往会摸到淋巴有些肿块,那么这些在那里不能动的水,算不算痰饮、死水呢?我想当然是有可能的,所以少阳病往往牵涉到痰饮症,像小柴胡汤就有用到半夏啦,加减法中有牡蛎壳,也有栝蒌,都算是去痰药。 痰饮这个部分,我想我们以后推扩到其他方剂的时候,比如说柴胡龙骨牡蛎汤、温胆汤,这些方子会更让人看到少阳区的痰,是如何在影响人体的。 第四个特征,是容易跟太阳、阳明、太阴合病,所以柴胡汤要抓主证,一些比较复杂的条文先不讲,我们目前只讲最简单的。 那些比较复杂的条文,很像是张仲景要我们在一堆太阳、或阳明、或太阴的框架里面,去挖出来什么归少阳、什么不归少阳,是一些比较有难度的辨证点,但是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这部书里面,会看得出,张仲景对于柴胡汤的辨证,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在着墨的。什么着墨的方法呢?就是:它是一个太阴病、或者太阳病、或者阳明病,如何在这些别的经的病里,找到柴胡证的痕迹?辨证要辨得好才行。 临床上开柴胡汤要开得好,辨证的功夫要在这里多作一些比较不一样的训练:从别经的病的主证框里,挖出柴胡证。今天的这个六十八条,就是要在太阳病里,找到柴胡证。 前面一开始我们从标准的少阳病开始介绍,口苦、咽干、往来寒热、热多寒少,但是真的在生病的时候,少阳证没有那么好抓。 六十八条实际上的用法是像这样的: 脉浮、觉得身上热热燥燥的,觉得怕风、怕冷,觉得咳嗽,觉得好象是葛根汤证之类的,可是怎么葛根汤吃了,没好?又过一阵子,觉得嘴巴好象有点苦苦的,想到:会不会是少阳?结果一吃小柴胡汤,果然就好了。 或是,觉得脉有点浮了,手脚有点酸,桂枝汤吃了五克、八克都没好,怎么会这样?后来同事说要一起去吃饭的时候,发觉自己不但不想吃,反而还觉得干嘛要叫人家吃饭啦!我不又想吃!还有点儿生气了?这是不是少阳? 这就是少阳病的难抓,当它跟别经的病混杂在一起的时候。 我想我们学经方到现在,一定都有漏接过,明明是完美的桂枝汤证、葛根汤证,怎么吃了桂枝汤、吃了葛根汤,却没有好?其实可能就是那时候已经有混到少阳了,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所以不会好。 我觉得这条其实蛮重要的,因为有时候我们觉得学了经方,怎么感冒吃了药还是没好?通常败在这一条上的情况还蛮多的,是因为它其实掺杂了少阳证,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 所以,少阳病的主证是很讨厌的,除非是心力很敏锐的人,否则一般少阳证是很容易被它唬弄过去的,所以现在我们要来讲,怎样在太阳病中抓少阳证,它是以太阳病为前提。这个身体感,如果我们用幻想的,幻想自己现在是麻黄汤证、青龙汤证,身体酸痛、怕风、咳嗽那个状况之下,我们来找少阳病的症状,这就是这一条条文,临床上的用法。 第一个主证,是往来寒热,如果我们现在是葛根汤证,葛根汤证的脉是什么?太阳、阳明之间,脉是浮而长,然后觉得有点怕风、又觉得有点出不了汗,觉得皮肤表面有点燥热、渴渴的这是葛根汤证。在葛根汤证的情况下,又觉得:怎么感冒到现在,有种要烧不烧的感觉?到底要不要发烧啊?这时候就可能是少阳了,这时候可能葛根汤就吃不好,要吃小柴胡汤才会好。这个主证是这样在抓的,也就是在一个觉得自己在感冒的前提,发现自己的体温不稳定,早上起来觉得三十八度半要请假,到了中午觉得也还好啊,变成三十六度半,到了办公室发现又变成三十八度半这样的往来寒热。 这是第一个主证,因为少阳区块牵涉到人的体温调节中枢,所以体温会处在一个烧一烧又不烧、烧一烧又不烧的状态。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人的免疫功能要不要激活,这个开关也是少阳区块在管的,当少阳经这条经有病的时候,它自己也搞不清楚状况,变成打一打又不打、打一打又不打,所以我们要从这些细节,去注意我们的身体到底有没有往来寒热,或是感冒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早上起来上班上课,到了下午开始发烧,回到家又退了,而第二天又如此这个时候就是少阳了,但是其它症状可能是指向完美的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可是都吃不好。 第二个主证是胸胁苦满,我们都知道,张仲景的满,都可以念闷,那胸胁苦闷这件事,我们之前已经讲过要怎么摸怎么抠了,它可以是侧面不压也有痛的感觉,或者摸了、压了有痛的感觉,或者是按得到淋巴有突出一坨一坨,或者是都没什么感觉,可是从肋骨下往里轻轻一抠就有痛的感觉,这样都算。如果感冒的过程中,有这些感觉出现,就要看看能不能找到其它的少阳证,如果有其它的少阳证的话,那就要吃柴胡汤了。 下一个主证是不欲食饮,这是怎么样一个状况呢?其实我们少阳区块的气郁结的时候,大概都是闷在我们身体偏侧面,身体侧面的气,要说是胆气也对、三焦气也对、肝气也对,我们一般所说的疏肝解郁、肝气郁闷的气,跟少阳病郁闷的气,其实是差不多的东西,所以我甚至没办法说得很清楚,怎样是肝生了闷气的气,怎样是少阳病的气。 大概而言,一般的假设是:人体的气有一个网络,用形而上的观点看三焦的时候,会觉得三焦就是人的身体里一个气的流动的场域,这个场域是从膀胱、命门那个地方有能量升上来,然后经过所谓的三焦,汇聚在人的胸口,变成胸中大气,胸中大气凝聚到够了,再透过肺的肃降的力量,然后从人的身体前面走到脚,这个降下来的气的流动叫作气街。所以在古中医经典里,有句话说三焦,其腑在气街,三焦里的气,跟气街的气是一对的三焦是相对的阴,气街是相对的阳。 正常来讲,肾脏的气,有一路要经过肝胆区块,升上来到胸口,然后会合以后,再降下去。 而当一个人生闷气的时候,他的气会怎么样? 人在发脾气的时候,气会上冲;而生闷气呢?觉得在办公室不能发飙,硬把它憋住当我们把这股冲上来的气,用意志力硬着憋住的时候,其实就等于我们把所有上来的气都憋住了,所以肝脉就会跳得尖尖的。一有脾气如果就大爆发的话,肝脉不一定会变得那么尖的,但是如果真的是闷气的话,肝脉把起来就好象隔着一层布,有支原子笔尖一直在戳上来,就像沸腾的水要找出口那种感觉。当我们把气这样闷住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状况?最好不要多受刺激,不然的话怕会爆炸这时候人会有什么反应?是不是:希望尽量不要跟别人讲到话?尽量不要跟人有互动,免得忍不住发火? 在生闷气的时候的这样的感觉,刚好就是少阳经有病的时候、气不通的时候,身体的状况是很类似的,所以得少阳病的时候,整个人的情志表现,就像在生闷气一样,我们可以说人是一种物心不二的动物,身体跟心情是会互相影响的。就像我们说少阴病的人不想面对现实也是一个辨证点对不对?所以少阳病的那种郁闷不通的气,刚好会唤起人生气而憋气的身体感,所以自然会有那样的情绪反应,当然,肝气不通的人一定会肝乘脾,脾胃会当掉,所以一定胃口不好,这样的人要找少阳证,就是平常到了吃午饭的时候都会跟同事一起去吃饭谈笑的人,有天找他一起去吃饭,他嫌烦,就可能是少阳病了。就是对于跟人讲话、一起吃饭,对于这些事情的好感度,比平常降低很多这样的一种感觉。 接下来,我们看小柴胡汤证四大主证的第四个主证,心烦喜呕这一点。 首先,单说心烦,不一定要动到柴胡汤。在这个汤证里面的心烦,我们说少阳病会郁而化火,所以这是上焦有热气闷着,影响到心神,人就会有心烦的感觉。但其实三焦郁火、上焦火郁在这里,单一味栀子就解决了,并不一定会形成柴胡证,所以上焦有火郁,要搭配喜呕这个条件,才能够形成比较象样的柴胡证。光说心烦,它根本不能拿来当这条的辨证点,因为心烦的可能性太多了,捞不到柴胡证。 为什么柴胡汤会心烦喜呕?不知道同学还有没有印象,我们从前看过的有些条文,说张仲景用呕吐来标示少阳病,为什么少阳这个区块的病,要特别喜欢谈到呕呢? 其实这是个在辨证上,让人有点困惑的事。因为六经之病,其实都可能呕的。所以本来我们不能把呕当做一个辨证点,但,在张仲景的书里面,我们又可以看出张仲景很喜欢拿呕来标示少阳病,这个看起来有点矛盾的两件事,要怎么解释呢? 我们可以说,其它经病的呕,不见得是因为这个人的消化机能有问题,比方说,太阳病的呕,我们说这个人是因为正气都在体表抵抗病邪,所以消化系统的能量不够,所以没力道消化,那就只好呕;又或者,张仲景又说,如果是两条经一起得病的话,那一定会吐,因为两条经一起病的时候,抵抗力都忙不过来,所以就没有多余的力气顾到消化这一块了。这样子的说法,其实在说一件事:消化系统没有问题,只是因为身体的能量去做别的事了,所以整个消化系统就当机在那儿了。 又或者是,像阳明篇、太阴篇,本身就是因为消化系统受邪,所以消化机能变差,那也会呕,大概是这样子。 但是,柴胡证的呕、少阳区的呕,要谈到这件事情,比较方便的方式会是,先跳过去看第六十九条,因为这一条在解释少阳病的形成,我觉得从这个解释来看,会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仲景要这样子写: 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 我们想一想,我们现在还在太阳篇,我们说太阳经受邪,这个邪气不是被卫气拦下来、就是被营气拦下来,对不对?卫气拦下来的是桂枝汤证,营气拦下来的是麻黄汤证,是不是这样?所以,基本上太阳病的世界,是用营或者卫来挡这个病邪的,那如果说营、卫都不够它打的话呢?其实这里讲的血、气,就有点在暗示我们讲的营、卫。 像这样的行笔,不止这里这样写,张仲景讲阳明病的形成,也会说当人得到太阳病的时候,如果津液不够,于是烧一烧、打一打,人就干掉了,干掉了以后,太阳寒水区域就稀薄化了,所以就转移阵地,跑到阳明去打了,也就是说,当太阳区不足以构成战场的时候,就会转移阵地。 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这里讲血弱气虚,宋本是讲血弱气尽,当气、血都不够用的时候,跟病邪交战的战场就不够了,于是就腠理开、邪气因入,腠理是什么呢?张仲景是有解释的,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身体里面的元气的运转,是透过我们的三焦,在我们身体里面这些通气的缝隙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理的话,是皮肤脏腑的缝隙,大概是这样。所以呢,基本上腠理,其实已经在暗示人的三焦区块了,当血跟气都不够、营卫都不足以形成战场的时候,它的确就有可能转移到我们身体营、卫之间的缝隙,这些缝隙其实就是我们人体的三焦场域、就进入少阳区块了。进来了之后,就跟正气相搏 结于胁下以胁下这个区域为主,我觉得这也有道理啦,刚开始受邪,总不至于是先往脚底去吧?虽然少阳胆经有到那里,但我想人受邪,大概是比较先上半身受邪,所以就会结于胁下。为什么会结于胁下?我不知道。但西医也有观察到,如果我们在小老鼠的淋巴液里面注射染料,再去检查,就会发现这些颜料全都堆在胁肋这个地方,我们说不出什么道理,但它就是会堆积。所以要选战场,大概就会选在这个地方,因此这个人就觉得胁肋这个地方不太舒服。 正邪纷争,往来寒热张仲景的这个说法,比较是在说正气跟邪气一直打来打去,所以就烧一烧又不烧、再烧一烧又不烧,这是张仲景对于病机的思考。 后代的人大概就是从这些地方去推扩,说:正邪纷争的意思,就是推到太阳区块人就会恶寒,推到阳明区块人就会恶热,所以就说少阳,是夹在阳明跟太阳中间的一个东西这当然也不是很正确的讲法。 但是,其实有的时候看这种条文,我们会放自己、也放张仲景一马,因为三焦区块,是一个大家都搞不清楚的区块,如果张仲景在这个地方写得比较含糊点,那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张仲景可能看得出来邪气到了三焦区块,人会有往来寒热的现象,但为什么三焦、少阳区块会让人往来寒热?这件事情可能当年大家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会有很多揣测。 我想到后代西医比较精密的检验就会发觉,少阳区块比较关系的其实是人脑里面控制体温的开关,这样比较能够解释这个问题,所以,这个部分,我们是不是完全要用正、邪推来推去,导致往来寒热来解释?我想这也是一个未知,我不敢说它对或是不对,我们现在不太能够非常确认这个病机是不是正确。 休作有时可以说是固定有周期的,也可以说是一阵阵的。 嘿嘿不欲饮食因为闷在那个地方,所以就不想吃东西,气闷着,会影响食欲。 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这个地方,他的讲法,是说身体里的很多系统,是有相关性的,所以即使邪气结得这么高,但是它会牵连到里面很多的消化机能,这个牵连,就会使得整个消化系统的机能都乱掉,所以就会很容易吐。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少阳区块关系到整个人的自律系统的自我调节,也可以说是整个消化系统讯息的传导,一旦这个传导混乱,这个人就会吐,这是少阳病的特征。 至于邪高痛下,我想我们就放张仲景一马吧,因为那个时代,是一个解剖学相当不发达的时代,我们想想看,张仲景他说心下的时候,说的是我们肉体的胃;说胃中有燥屎的时候,说的是大肠。张仲景看起来就是一个根本没挖过人体里面的人,所以他说的这些高、下、位置,我们就放他一马就好。 所以一般会说邪高痛下,就是肝乘脾,为什么会讲得这么草率?那是因为我们不得不草率,因为张仲景本人在这种领域上,是非常不清楚的,张仲景本人都不清楚的事情,如果我们硬要替他说清楚,那其实也很勉强。所以伤寒杂病论读到熟的时候,就会知道有些地方就混过去就好了,因为硬要解释,就等于是在替张仲景乱掰。 不过,虽然说,在这种事情上面,我们不为难张仲景,我们就算当个没有解剖学的中国人,也可以治病。但是,这个东西,它有没有出典?邪高痛下这个说法,有没有其它平行文献可以依据? 那,倒还是有的,我们看: 灵枢四时气第十九: 善呕,呕有苦,长大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则刺少阳血络,以闭胆逆,却调其虚实,以去其邪。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刺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 这里是在说,有的人很容易吐,吐了之后会有苦味,常常唉声叹气。黄帝内经谈到少阳病,谈到胆病的时候,常常都会说人会叹气,这其实就是桂林本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的一个症状。人会常常叹气,会觉得心慌慌、不安,好象随时要被警察抓去关,这是因为内经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所以胆经有病的时候,人会觉得心不安、乱乱的,很怕有人再刺激到自己、像受了惊的小白兔。这样的心情、这样的病要怎么解释?内经就说这是因为邪在胆,逆在胃。其实,为什么胆经有病,人会口苦?这个为什么,到今天没有医家敢说一定是为什么,虽然我们都知道胆汁是苦的,但也没人敢说,这是因为胆经有病了、胆不通了,所以嘴巴里就苦苦的,所以,到底嘴为什么苦?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有这个症状。详细的内容,身为中医,我想我们不知为不知就好了。所以,邪高痛下这件事情,黄帝内经里就说这是因为邪在胆,逆在胃,这是一个很漂亮的写法,因为我们知道少阳胆经管的是脏腑的调节,脏腑调节的开关坏掉了,整个脏腑就乱掉了,所以它说邪在胆,逆在胃。 它说要怎么医呢?医的时候,第一件事是用针扎足三里。足三里可以补胃、又可以降胃气、引气下行,所以刺足三里,可以让胃比较开。小柴胡汤里面,有半夏、炙甘草、大枣、生姜、人参,这些东西其实都在做刺足三里要做的事情,用这些药,让脾胃之气可以降下来所以,黄帝内经的这一针,小柴

    注意事项

    本文(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1).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