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CAD三维建模教案机械篇0046课时.docx

    • 资源ID:3154081       资源大小:44.66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CAD三维建模教案机械篇0046课时.docx

    CAD三维建模教案机械篇0046课时课程 名称 三维建模与设计 第四章 机械设计三维篇 实用基础教程 2课时 审 批 签 字 09计2 2课时 4.1 实例:轴承座 授课班级 实用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于前面的基本三维建模与设计的知识的学习,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AutoCAD三维造型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1.实体工具面板 2.交集命令 3.工具选项板 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 演示法 + 练习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授课类型 教 具 复习提问 试验课 微机、投影仪、网络设备 三维建模设计时尚100例 高级三维建模与动画设计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思路分析 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轴侧图时,要摆脱掉一些手工绘图的方法的影响,充分使用软件提供的各种方法,才能快速准确地绘出图形。所以拿到一个轴侧图后,可先分析一下该三维实体是由哪些基本体构成,若不是全部由基本体构成,则可将其分解成基本体部分和非基本体部分,然后确定基本的绘图思路,如:基本体部分可用基本体堆积法,而非基本体部分可用拉伸法、旋转法或其他方法绘制。这是非常重要的。 该轴承座由底座、支承板、空心圆柱体和筋板组成一个整体,且四个部分均为基本体(见图)。绘图中的问题是如何绘制这些基本体并将其和为一体。 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 绘制过程及详细步骤 1.绘制底座I 底座I是由大、小两个长方体(小长方体是槽)和两个圆柱孔组成的。 1)绘制大长方体: 单击“视图”的工具栏 “俯视图”按钮,将当前屏幕平面设定为“俯视”图状态。 单击“实体”工具栏的 “长方体”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 指定长方体角点或中心点(CE)<0,0,0>:按回车键。 指定角点或立方体(C)/长度(L):L 按回车键。 指定长度值:54 按回车键。 指定宽度值:29 按回车键。 指定高度值:7 按回车键,即成(见图)。 2)绘制小长方体: 按回车键。 指定长方体角点或中心点(CE)<0,0,0>:按回车键。 指定角点或立方体(C)/长度(L):L 按回车键。 指定长、宽、高的值分别为:20、29、2 按回车键。 单击“修改”的工具栏“移动”按钮, 按命令行提示操作:(移动小长方体。) 选择对象:选择小长方体。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指定基点或位移:点选坐标原点。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用第一点作位移>:17,0,0 按回车键。 3)绘制底座上的两个小圆柱孔 单击“实体”工具栏的 “圆柱体”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绘制小圆柱体。) 指定圆柱体底面中心点0,0,0:按回车键。 指定圆柱体底面的半径:3.5 按回车键。 指定圆柱体高度:7 按回车键。 单击“修改”工具栏的“移动”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移动小圆柱体。) 选择对象:选择小圆柱体。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指定基点或位移:点选坐标原点。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用第一点作位移: 6,6,0 按回车键。 单击“修改”工具栏的“镜像”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利用“镜像”得到另一个小圆柱体。 4)合并实体 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的“差集”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利用“差集”进行合并实体。) 选择对象:点选大长方体。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选择对象: 点选小长方体。 选择对象:点选一个小圆柱体。 选择对象:点选另一个小圆柱体。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5)调整视点 单击“视图”工具栏的按钮,以“西南等轴侧”视点观察底座的基础图形(见上图)。 小结 1.实体工具面板 2.交集命令 3.工具选项板 作业 课后教学回顾 本例对于确定基本的绘图思路,如:基本体部分可用基本体堆积法,而非基本体部分可用拉伸法、旋转法或其他方法绘制,这是非常重要的。 理 论 授 课 教 案 课程 名称 三维建模与设计 第四章 机械设计三维篇 实用基础教程 2课时 审 批 签 字 09计2 2课时 4.1 实例:轴承座 授课班级 实用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于前面的基本三维建模与设计的知识的学习,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AutoCAD三维造型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1.实体工具面板 2.交集命令 3.工具选项板 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 演示法 + 练习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授课类型 教 具 复习提问 试验课 微机、投影仪、网络设备 三维建模设计时尚100例 高级三维建模与动画设计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2.绘制支承板:支承板的基本图形为长方体。 1)改变用户坐标系 单击“UCS”工具栏的 “移动UCS”按钮,按命令行提示 操作:(移动用户坐标系) 指定新原点或Z向深度(Z)<0,0,0>:0,29,7 按回车键。 单击“UCS”工具栏的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建立用户坐标系) 输入绕Z轴旋转角度<90>:-90按回车键即右图。 2)绘制长方体 单击“实体”工具栏的 “长方体”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 指定长方体角点或中心点(CE)<0,0,0>: 0,11,0(B点) 按回车键。 指定角点或立方体(C)/长度(L):L 按回车键。 指定长度值:9 按回车键。 指定宽度值:32 按回车键。 指定高度值:19 按回车键,即成。 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 3.绘制圆柱体 1)改变用户坐标系 单击“UCS”工具栏的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 指定新原点或Z向深度(Z)<0,0,0>:9,29,19(C点) 按回车键。 (因C点是的中点,所以也可用光标直接点击捕捉) 单击“UCS”的 工具栏按钮,建立用户坐标系。 输入绕Y轴旋转角度<90>:-90 按回车键。 单击“UCS”工具栏的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建立用户坐标系) 输入绕Y轴旋转角度<90>:按回车键(见图)。 2)绘制楔体 单击“实体”工具栏的 “楔体”按钮, 按命令行提示操作:(绘制楔体) 指定楔体的第一个角点或中心点(CE)<0,0,0>: 0,-4,0 按回车键。 指定角点或立方体(CE)/长度(L):L 按回车键。 指定长、宽、高的值分别为:8、8、6 按回车键。(见图)。 5.合并实体 1)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的 “并集”按钮,按命令行提 示操作:(利用“并集”进行合并实体) 选择对象:点选底座。 选择对象:支承板 选择对象:点选大圆柱体。 选择对象:点选筋板。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即成。 2)单击“实体编辑”的工具栏 “差集”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 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和面域 选择对象:点选大圆柱体。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选择要减去的实体和面域 选择对象:点选小圆柱体。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即成(见图)。 6.倒底座上的圆角。 单击“修改”工具栏的 “圆角”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倒底座上的两个圆角)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点选底座前面上的一条垂直棱边 输入圆角半径:6 按回车键。 选择边或链(C)/半径(R):点选底座前面上的另一条垂直棱边 选择边或链(C)/半径(R):按回车键,即成。 视图显示 单击菜单栏“视图”点击“消隐”即成(见上图)。 小结 作业 1.实体工具面板 2.交集命令 3.工具选项板 课后教学回顾 本例对于确定基本的绘图思路,如:基本体部分可用基本体堆积法,而非基本体部分可用拉伸法、旋转法或其他方法绘制,这是非常重要的。 理 论 授 课 教 案 课程 名称 三维建模与设计 第四章 机械设计三维篇 实用基础教程 2课时 审 批 签 字 2课时 4.2 实例:内六角螺栓 授课班级 实用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授课类型 教 具 复习提问 1.拉伸命令 2.螺纹绘制方法 3.阵列命令 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 演示法 + 练习法 试验课 微机、投影仪、网络设备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思路分析 本例制作内六角螺栓,如图所示。首先使用创建圆柱命令、拉伸命令以及布尔运算的差集命令,创建螺栓的头部;然后用旋转命令创建螺纹,再用并集命令完成创建,最后进行渲染处理。 绘制过程及详细步骤 1.设置线宽密度。 命令:ISOLINES 输入ISOLINES的值<4>:10 2.创建圆柱。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CYLINDER,,或者单击“建模”工具中的按钮,以适当一点为圆心,创建半径为12,高16的圆柱。 3.转换视图。 方法同前,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按钮,切换到西南等轴侧图,结果如图所示。 4.设置新的用户坐标系。将坐标原点移动到圆柱顶面的圆心。 命令:USC 当前USC名称:*世界* 指定USC的原点或<世界>: Ceb于 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 指定X轴上的点或<接受>: 5.绘制正六边形。 命令:POL 输入边的数目<4>:6 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或:-cen于 输入选项<I>:指定圆的半径:7 6.拉伸正六边形。 命令:EXT 选择对象: 指定拉伸高度或:-8 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0>: 7.差集运算。 命令:SU 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按钮,进行消隐处理。 8.切换到主视图。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按钮,或单击“视图”/“三维视图”/“主视”。 9.绘制螺纹牙型。 命令:PL 指定起点: 当前线宽为0.0000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半宽长度/放弃(U)/宽度(W):2<-30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长度/放弃(U)/宽度(W):2<-150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闭合(C)/半宽长度/放弃(U)/宽度(W) 10.阵列螺纹牙型,绘制螺纹截面。 命令:AR(或者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按钮,将绘制的螺纹牙型进行25行,1列的矩形阵列,行距为2) 命令:L 指定第一点:捕捉螺纹的上端点) 指定定下一点话:8<180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50<-90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放弃: 11.绘制螺纹。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面域命令REGION,或者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按钮,绘制的螺纹截面形成面域,然后旋转螺纹截面。 命令:RECOLCE 选择对象:指定旋转轴的起点或定义轴依照捕捉螺纹截面左边线的端点,指定旋转角度<360>: 12.移动螺纹。 命令:MOVE 选择对象: 指定基点或位移:cen于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用第一点做位移>:cen于捕捉圆柱底面圆心) 13.并集运算。 命令:UNION 选择对象: 14.消隐。 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按钮,切换到西南等轴侧图;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按钮,再次进行消隐处理后的图形如图所示。 15.改变变量。 在命令行输入DISPSILH,将该变量的值设定为1,然后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按钮,再次进行消隐处理后的图形如图所示。 16.渲染处理。 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按钮,给螺栓赋予适当的材质,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按钮,渲染后即成。 小结 作业 课后教学回顾 理 论 授 课 教 案 课程 名称 三维建模与设计 第四章 机械设计三维篇 实用基础教程 2课时 审 批 签 字 2课时 4.3 实例:皮带轮 授课班级 实用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授课类型 教 具 复习提问 1.三维镜像命令 2.三维阵列命令 3.旋转命令 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 演示法 + 练习法 试验课 微机、投影仪、网络设备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思路分析 本例制作的皮带如图所示,本例主要应用圆柱命令、复制命令、差集命令、旋转命令创建皮带轮外轮廓;用拉伸命令、三维镜像命令创建皮带轮中间的凸台;用三维阵列命令建皮带轮周围的小孔。最后进行渲染处理。 绘制过程及详细步骤 1.设置线框密度 命令:ISOLINES 输入ISOLINES的新值<4>:10 2.绘制圆柱体。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CYLINDER,或者单击“建模”工具栏中的按钮,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创建半径为100,高60的圆柱;继续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创建半径为80,高20的圆柱。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按钮,上下拖动鼠标对其进行适当的放大,结果如图所示。 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 3.复制创建的R80圆柱。 命令:COPY(或者单击“修改”工具拉着的按钮) 选择对象: 指定基点或位移,或者【重复;0,00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用第一点做位移>:0.0,40 4.差集运算。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SUBTRACT命令,或者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创建的R100圆柱与两个R80圆柱进行差集运算。 5.切换到主视图。 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按钮,或者单击“视图”/“三维视图”/“主视”. 6.绘制多段线。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PLINE,单击“绘图”工具栏中的按钮,绘制多段线,如图所示 7.旋转多段线。 命令:REV 选择对象: 指定旋转轴的起点或定义轴依照:Y 指定旋转角度<360>: 8.差集运算并消隐。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SUBTRACT命令,或者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创建的圆柱与旋转实体进行差集运算。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按钮,进行消隐处理后的图形如图所示 9.绘制圆。 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按钮,切换到吸纳等轴侧图。在命令行直接输入CIRCLE,或者单击圆按钮,以原点为中心,绘制半径为50的圆。 10.拉伸绘制的圆,创建凸台。 命令:EXT 选择对象: 指定拉伸高度或:13 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0>:15 结果如图所示 11.三维镜像凸台。 命令;MIRROR3D 选择对象: 指定镜像平面的第一个点或<三点>:XY 指定XY平面上的点<0,0,0>:0,0,-10 是否删除源对象?<否> 12.并集运算。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UNION命令,或者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创建的凸台与带轮廓实体进行并集运算。结果如图所示 13.绘制并移动圆柱体。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CYLINDER,或者单击“修改”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其沿X轴方向移动65。结果如图所示 14.三维阵列圆柱。 命令:3DARRAY/环形】<矩形>:P 输入阵列中的项目数目:6 指定要填充的角度<360> 旋转阵列的对象?<是> 指定阵列的中心点:0,0,0 指定旋转轴的第二点 15.差集运算。 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创建的实体与阵列的圆柱进行差集运算。结果如图所示。 16.创建键槽结构。 方法同前,绘制如图所示的建槽孔截面,并进行拉伸。 17.差集运算。 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创建的实体与拉伸实体进行差集运算。 18.渲染处理。 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按钮,给皮带轮赋予适当的材质,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按钮,渲染后的效果如图所示。 小结 作业 课后教学回顾 理 论 授 课 教 案 课程 名称 三维建模与设计 第四章 机械设计三维篇 实用基础教程 2课时 审 批 签 字 2课时 4.4 实例:深沟球轴承 授课班级 实用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授课类型 教 具 复习提问 1.圆环体命令 2.球体命令 3.阵列命令 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 演示法 + 练习法 试验课 微机、投影仪、网络设备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思路分析 本例制作的深沟球轴如图所示。本例主要应用创建圆柱命令、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 圆环命令以及集差命令创建轴承的内圈及外圈:用创建球命令以及阵列命令创建滚动体:最后用并集命令完成立体创建。 绘制过程及详细步骤 1.设置线框密度 命令:ISOLINES 输入ISOLINES的新值<4>:10 2.转换视图。 单击“视图“工具栏中的按钮,切换到西南等轴测图。 3.创建外圈的圆柱。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CYLINDER,或者单击“建模“工具栏中的按钮,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创建半径为45,高20的圆柱:继续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创建半径为38,高20的圆柱。 4.差集运算并消隐。 单击按钮,上下拖动鼠标对其进行适当的放大。在,命令行直接输入SUBTRACT,或者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创建的两个圆柱进行差集运算。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按钮,进行消隐处理后的图形如图所示。 5.创建内圈圆柱。 方法同步骤3,单击“建模“工具栏中按钮,以坐标原点为圆心,分别创建高度为20,半径32、25的两个圆柱,并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按钮,对其进行差集运算,创建轴承的内圈圆柱。如图所示。 6.并集运算。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UNION命令,或者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创建的轴承外圈与内圈圆柱进行并集运算。 7.创建圆环。 命令:TORUS】:35 指定圆管半径或:5 8.差集运算。 在命令行直接输入SUBTRACT命令,或者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按钮,将创建的圆环与轴承的内外圈进行差集运算。 9.创建滚动体 命令:SPHERE(或者单击“建模”工具栏中的按钮) 指定球体球心<0,0,0>:35,0,10 指定球体半径或:5 10.阵列滚动体。 命令:AR 11.并集运算。 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中的按钮,将阵列的滚动体育轴承的内外圈进行并集运算。 12.渲染处理。 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按钮,给深沟球轴承赋予适当的材质,单击“渲染”工具栏中的按钮,渲染后的效果如图所示。 小结 作业 课后教学回顾 理 论 授 课 教 案 课程 名称 三维建模与设计 第四章 机械设计三维篇 实用基础教程 2课时 审 批 签 字 2课时 4.5 实例:管件 授课班级 实用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授课类型 教 具 复习提问 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 演示法 + 练习法 试验课 微机、投影仪、网络设备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 思路分析如下 分析图形的基本构成。该管件看起来是一个较复杂的图形,按惯例画图会比较困难。但若能按前面讲过的几种三维绘图的方法合理的分解该图形并绘图,绘图就不会很困难了。 观察该图形可知,其绘图方法可用基本体堆积和平面图形拉伸等方法完成。因此将该管件分解为底盘、弯管和菱形板。在这三个部分中只有底盘为基本体构成。而其他两部分都不能由基本体直接构成,对此可采用对平面图形拉伸的方法绘制弯管和菱形板。为绘图方便,这里采用将三个部分单独绘制然后再组合的方式绘图。 绘制过程及详细步骤 1.绘制底盘:底盘是由大小不同的六个圆柱体组成。 1)绘制35、8和5的圆柱体(26圆在实体中不需绘出): 将屏幕状态设置在“俯视”状态(即开机状态)。 单击“实体”工具栏的 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绘制35圆柱体) 指定圆柱体底面中心点0,0,0:按回车键。 指定圆柱体底面的半径:17.5 按回车键。 指定圆柱体高度:5 按回车键。 直接按回车键重启命令,绘制8圆柱体 指定圆柱体底面中心点0,0,0:按回车键。 指定圆柱体底面的半径:4 按回车键。 指定圆柱体高度:5 按回车键。 按回车键重启命令,绘制5圆柱体。 指定圆柱体底面中心点0,0,0:按回车键。 指定圆柱体底面的半径:2.5 按回车键。 指定圆柱体高度:5 按回车键。 2)绘制其他三个5圆柱体 单击“修改”工具栏的“移动”按钮,按命令 行提示操作:(移动5圆柱体至1位置) 选择对象:选择5圆柱体。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指定基点或位移:点选坐标原点。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用第一点作位移:0,13,0(1位坐标) 按回车键。 单击“修改”工具栏的 “阵列”按钮(阵列出其它三个5圆柱体)出现“阵列”对话框点击圆形阵列前的圆形窗口点击中心点后的 键返回屏幕,点选坐标原点返回“阵列”对话框点击选择对象前的 键返回屏幕,点选5圆柱体,按回车键返回“阵列”对话框将项目总数和填充角度分别填入4和360点击“确定”即成。 3)合并实体 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的 “差集”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利用“差集”进行合并实体) 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和面域 选择对象:点选35的圆柱体(呈虚线状)。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选择要减去的实体和面域 选择对象:点选8的圆柱体。 选择对象:点选一个5圆柱体。 选择对象:点选第二个5圆柱体。 选择对象:点选第三个5圆柱体。 选择对象:点选第四个5圆柱体。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即成。 4)调整视点 单击“视图”工具栏的“西南等轴侧视图”观察底盘的基础图形。 小结 作业 课后教学回顾 理 论 授 课 教 案 课程 名称 三维建模与设计 第四章 机械设计三维篇 实用基础教程 2课时 审 批 签 字 2课时 4.5 实例:管件 授课班级 实用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授课类型 教 具 复习提问 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 演示法 + 练习法 试验课 微机、投影仪、网络设备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2.绘制弯管 因形状比较复杂,所以采用路径拉伸的方法绘制。 1)建立用户坐标系:在“西南等轴侧视图”状态下用命令将坐标系从底盘上移至屏幕上任意处。 2)绘制弯管底面图形: 绘制弯管底面图形12和8两同心圆: 单击“绘图”工具栏的 “圆”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 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 径(T):0,0,0 按回车键 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0,0,0>:6 按回车键 用同方法绘出8的圆。 对两个同心圆创建面域。 单击“绘图”工具栏的 “面域”按钮,然后按命令行提 示操作:(创建面域) 选择对象:用窗口将两圆同时选中;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已创建二个面域。 进行求差运算 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 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的“差集”按钮,然后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利用“差集”进行合并面域) 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和面域 选择对象:点选12圆。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选择要减去的实体和面域 选择对象:点选8圆。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即成。 3)绘制拉伸路径: 因拉伸路径线必须是一个整体线,而这里弯曲的角度大于90度,所以此路径要用二维“多段线”画出才能满足要求。使用“多段线”的特点是线段只能在XY平面内画出。 单击“UCS”工具栏的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建立用户坐标系) 输入绕X轴旋转角度<90>:按回车键。 单击“UCS”工具栏的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 输入绕X轴旋转角度<90>:-90 按回车键(见图)。 单击“绘图”工具栏的“多段线”按钮,然后按命令行提示操作: 指定起点:0,0 按回车键。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15,0 按回车键。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10.6,10.6 按回车键。 指定下一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按回车键。 单击“修改”工具栏的“圆角”按钮,然后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在不知道圆心位置时,用“圆角”命令可方便地画出与两直线相切的圆弧)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U):R 按回车键。 指定圆角半径<0.0000>:15 按回车键。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U):P 按回车键。 选择二维多段线:点选刚画出的多段线,即成。 4)拉伸弯管 单击“实体”工具栏的“拉伸”按钮, 然后按命令行提示操作: 选择对象:点选圆环形区域;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P 按回车键。 选择拉伸路径或倾斜角(T):点选圆弧线,即成(见下图)。 小结 作业 课后教学回顾 理 论 授 课 教 案 课程 名称 三维建模与设计 第四章 机械设计三维篇 实用基础教程 2课时 审 批 签 字 2课时 4.5 实例:管件 授课班级 实用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授课类型 教 具 复习提问 教学方法 参考资料 演示法 + 练习法 试验课 微机、投影仪、网络设备 教 学 过 程 和 内 容 3.绘制菱形板 菱形板可分为两部分绘制,一为菱形板 部分,因图形复杂用拉伸法绘制;二为圆台部分,用基本体绘制。 1)建立用户坐标系: 在“西南等轴侧视图”状态下用“移动UCS”命令将坐标系从弯管上移至屏幕上任意处。 单击“UCS”工具栏的“世界”按钮,恢复世界坐标系(即建立新用户坐标系) 2)绘制菱形板 用划圆命令绘制构成菱形板的底平面图形上的各圆:20、2×6(圆心坐标13,0或-13,0)、8、16、2×3。 绘制四条切线构成菱形板的二维底面图形,并修剪掉多余的线条见右下图: 对图形进行面域: 单击“绘图”工具栏的“面域”按钮,然后按命令 行提示操作:(创建面域) 选择对象:用窗口将图中全部图形同时选中; 时间分配及教学方法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已提取5个环已创建五个面域。 分别拉伸菱形板、两个3孔(高度3mm)和16孔、8孔(5mm): 单击“实体”的“拉伸”按钮,然后按命令行提示进行操作。 调整视点 单击“视图”工具栏的按钮,以“西南等轴侧视图”观察菱形板的基础图形。 合并实体: 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的“并集”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利用“并集”进行合并菱形板和16圆柱体 组合图形 1)将底盘和弯管组合 单击“修改”的工具栏“移动”按钮, 按命令行提示操作:(移动弯管) 选择对象:点选弯管。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指定基点或位移:点选弯管底面圆心。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用第一点作位移): 点选底盘上表面中心处圆心即成(见图)。 2)调整菱形板的位置 单击“旋转”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原地转动菱形板) 单击菜单栏“修改”单击下拉菜单“三维操作”单击子菜单“三维旋转”,按命令行提示操作:(转动菱形板,见上图) 3)将菱形板与底盘和弯管组合。单击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 选择对象:点选菱形板。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 指定基点或位移:0,0,0 按回车键;或点选底面菱形板圆心。 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用第一点作位移):点选弯管上表面中心处圆心即成。 4)合并实体: 单击“实体编辑”工具栏的“并集”按钮,按命令行提示操作:(利用“并集”进行合并实体) 选择对象:点选菱形板。 选择对象:点选弯管 选择对象:点选底盘 选择对象:按回车键,即成。 5)调整并显示图形 单击菜单栏“视图”单击下拉菜单“三维动态观察器”,移动光标调整图形至位置单击右键调出快捷菜单点击“退出”结束。 单击菜单栏“视图”单击下拉菜单“消隐”即成。 至此,本实例全部制作完毕。 小结 作业 课后教学回顾

    注意事项

    本文(CAD三维建模教案机械篇0046课时.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