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安全科学原理-课件.ppt

    • 资源ID:3144559       资源大小:6.40MB        全文页数:23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全科学原理-课件.ppt

    安全科学原理,西安科技大学,主要内容,第1章 绪论第2章 事故致因理论第3章 安全系统原理第4章 安全生理与心理第5章 安全行为科学原理第6章 安全社会原理第7章 安全经济原理,第1章 绪论,1.1安全的概念及其特征1.2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3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1.4安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复习题,1.1安全的概念及其特征,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安全在人类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1.1.2 安全的概念及其属性安全的含义 安全度安全的属性1.1.3 安全的基本特征,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安全问题的产生及其认识过程(1)事物的发展方向自然流向:自身的动力作用,按自然状态发展人为流向:在自然状态发展的同时加入了人为因素(2)安全问题的感受对象 人,(3)对安全认识的四个阶段无知的安全认识阶段 被动 工业革命以前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 主动但有局限性 工业革命以后系统安全认识阶段 采用系统的观点 二战时期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 动态的观点 目前,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安全在人类历史上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1)远古的的石器时代,生产力极为低下,改造自然的能力较低,而安全问题也主要来自于自然,比如水灾、野兽侵袭等,人被动地依附于自然。,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2)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为了满足自我基本安全生存条件的需要,学会了利用大自然并尽可能逃避各种灾难,形成了最基本的安全观,但同样,由于利用的资源有限,产生的安全问题大多数来自于自然。生产方式:手工作坊 无大的灾害,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3)工业时代,人类利用技术开发资源、制造机器,可以说技术无处不在,技术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和财富,同时也伴随着新的灾难。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更是喜忧掺半。,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2006.8.18广州钛白粉厂有毒液体-四氯化钛泄漏,事故现场,化学品在空气中形成白色气体向城市上空飘散,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1)环境安全问题 从化学污染角度来看,化学工业的诞生,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污染了空气和水源,侵蚀了土壤。例如:2005年6月22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揭密“死亡名单”,因为水环境的日益恶化,水源屡遭污染,全国各地制造出数个“癌症村”。从动植物灭绝速度看,就鸟类而言,在16001900年这300年间,平均每4年灭绝一种,进入20世纪以后,每年灭绝一种,现在是每天灭绝一种。,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2)核安全问题 核能的开发利用给能源危机带来新的希望。核反应堆在世界各国陆续建成,在缓解能源危机的同时,也会由于其失控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灾害等危害,其放射性物质可以杀伤动植物的细胞分子,破坏人的DNA分子并诱发癌症。例如:1979年3月,美国三浬岛核电站发生了大量的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外泄事件。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堆芯爆炸事故,,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美国三浬岛核电站,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离核电站仅公里的小镇20年来成为无人居住的“死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3)航空航天事故例如:1977年3月,泛美航空公司和荷兰航空公司两架波音747在西班牙机场相撞,机上582名乘客全部遇难。1980年8月19日,沙特阿拉伯一架飞机在首都机场紧急着陆时失事,死亡265人。1982年4月26日,从广州飞往桂林的266号飞机在桂林上空失事,112人全部死亡。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起火爆炸,整个机组人员全部丧生。2000年6月22日,某航空公司Y7100/B3479号飞机,在武汉市汉阳区永丰乡四台村汉江南岸坠毁,飞机解体,造成49人死亡。,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4)交通运输事故 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5)工业矿山灾害,1.1.1 安全问题的产生,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一条新建生产线发生钢包脱落事件,造成32人死亡,钢水冷却后形成的“钢渣”,事故现场示意图,根据安监总局网站消息:08年度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进一步下降。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比2007年减少92456起、10308人,分别下降18.3%和10.2%。年度事故死亡人数1995年以来首次降到10万人以下。,1.1.2 安全的概念及其属性,安全 广义安全;狭义安全 安全的科学概念: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安全度 人的身心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安全的属性 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的随机性安全的相对性安全的局部稳定性安全的经济性安全的复杂性安全的社会性安全的潜隐性,1.1.3 安全的基本特征,1.2.1安全科学的定义1.2.2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2.3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1.2 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1.2.1安全科学的定义,德国学者库尔曼认为:安全科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所使用的技术危害作用绝对的最小化,或至少使这种危害作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为实现这个目标,安全科学的特定功能是获取及总结有关知识,并将有关发现和获取的知识引入到安全工程中来。这些知识包括应用技术系统的安全状况和安全设计,以及预防技术系统内固有危险的各种可能性。比利时学者J.格森定义:安全科学研究人、技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以建立这三者的平衡共生态为目标。,中国学者刘潜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中定义: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人们在生产及其活动中的身心安全,已达到保护劳动者及其活动能力、保障其活动效率的跨门类、综合性的科学。由上述安全的概念及科学本身的意义,定义安全科学是认识和揭示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安全状态及保障条件与其转化规律的学问。即,安全科学是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转化规律和保障条件的科学。,1.2.1安全科学的定义,1.2.2国外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局部安全技术理论的形成期 工业革命时期专项安全研究机构的形成期 19世纪下半叶,如德国和荷兰等国家先后建立了防止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保险基金会等。大规模研究机构的形成期 20世纪初80年代;据1977年统计各国建立的研究机构,德国建立36个,英国44个,美国31个,法国46个,荷兰13个。,1.2.3我国安全科学的发展历程,初步建立阶段 20世纪至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期,国家把劳动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实施,安全技术作为劳动保护的一部分而得到发展。迅猛发展阶段 两方面:第一,建立了从事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的科研院所、中心等研究机构。第二,设立了安全科学技术及工程多层次专业教育体系。新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安全科学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建立了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和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群体。提出了安全科学学科体系,形成了安全管理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经济学等应用基础学科;发展了安全工程学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发展了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分析方法。开展了人的工作能力与机器(设备)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的可靠性、人体疲劳和人为失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提出了多种人的数学模型和人为失误评价与测试方法。,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开展了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事故机理研究,建立了矿井火灾、建筑火灾、森林火灾、煤矿瓦斯爆炸、火炸药爆炸、可燃气体和粉尘爆炸、重要毒物泄漏扩散事故过程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方法。开展了机械装备及重大土木工程与水利工程安全性研究,发展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评估与寿命预测技术、提出了建(构)筑物破坏模型、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分析及控制措施等。,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开展了安全管理和安全评价理论和方法研究,提出了多种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和安全评价方法,如“0123”安全管理模式,重大危险源辩识评价方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方法、固体废弃物风险评价方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试行标准等。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工业粉尘危害、毒物危害、辐射危害、噪声危害预防控制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机械安全装置和电气安全防护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品种齐全的个体防护用品与装备。,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研究开发了尘、毒以及易燃、易爆气体检测仪器和自动监测系统;研究开发了特种设备、建(构)筑物安全检测和监测系统。研究开发了矿井瓦斯爆炸、矿井火灾、顶板事故、矿井透水、矿井防尘、冲击地压、边坡滑移、提升运输事故、矿山救护等矿山安全技术和装备。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消防产品和消防应用技术,如灭火药剂、灭火装备、阻燃材料、快速响应喷水灭火系统、智能化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等。,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安全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标准已达800余项。近20年来,我国共有1000余项安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获得省、部、市级科技进步奖。“矿井瓦斯突出预测预报”、“矿井开采深部瓦斯涌出预测方法及区域治理”、“防静电危害技术研究”、“高效旋风除尘器”等多个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1.2.4我国安全科学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发展展望,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发展展望 形成安全科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安全科学技术研究内容继续深化和扩展 安全管理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 安全工程技术研究,1.3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1.3.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 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1.3.2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三要素四因素理论安全学科体系的纵向分类安全学科体系的横向分类1.3.3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 1.3.4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3.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安全科学的研究内容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 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与技术 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 MET系统概括出了安全科学的研究领域,即安全系统包括了7个基本子系统,每一基本子系统提出的安全命题是:M:安全心理、安全生理、安全教育、安全行为;E:物化环境(劳动卫生环境、防尘、防毒、噪声与震动控制、辐射防护、三废治理)、理化环境(社会环境、社会伦理、社会经济、体制与管理);T:可靠性理论(本质安全化)、安全技术、(防火、防爆、机电安全、运输安全等);,1.3.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MT:人机关系,人机设计;ME:人环境关系、职业病理、环境标准(作业环境标准);ET:环境检测、自动报警与监控、技术风险;MET: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1.3.1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1.3.2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三要素四因素理论要素 是指在特定的(即理想的)状态下,仅自身就能独立地实现安全的充分条件。三要素四因素(1)人,安全人体,是安全的主题和核心,是研究一切安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既是保护对象,又可能是保障条件或者危害因素,没有人的存在就不存在安全问题。(2)物,安全物质,可能是安全的保障条件,也可能是危害的根源。能够保障或危害人的物质存在的领域很广泛,形式也很复杂。,1.3.2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3)人与物的关系,包括人与人以及人与物,安全人与物的关系。广义上讲是人安全与否的纽带,既包括人与物的存在空间和时间,又包括能量与信息的相互联系。因此,把“安全人与物”的时间、空间与能量的联系称为“安全社会”;“安全人与物”的信息与能量的联系称为“安全系统”。“安全三要素”即是指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将安全人与物分为安全社会和安全系统(后称“四因素”)。,1.3.2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安全学科体系的纵向分类 根据“安全四因素”的不同属性、作用机制(即理论实践的认知关系)可进行纵横向分类。安全物质类:自然科学性的安全物质因素 安全社会类:社会科学性的安全因素 安全系统类:系统科学性的安全信息与能量的整体联系因素 安全人体类:人体科学性的安全生理及心理等因素,1.3.2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安全学科体系的横向分类 另一种分类方法,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作用原理,完成从工程技术 技术科学 基础科学 哲学的理论升华,可分为四个层次:,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哲学,安全工程,安全工程学,安全学,安全观,科学体系,安全科学,1.3.2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1.3.3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国家技术监管局(1992年11月1日)正式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将“安全科学与技术”列为一级学科,由5个二级学科和27个三级学科组成,如图所示。,1.3.4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安全学科的综合特性,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3.4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4安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安全科学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坚持辨证统一的观点安全的复杂性决定了解决安全问题要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安全的模糊性决定了安全研究必须应用灰色系统和模糊理论的方法,1.4安全科学的学习与研究方法,安全科学研究必须吸收和借鉴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安全科学方法学是研究和发展安全学科的最重要和最基本方法 由于安全学科的综合属性,比较研究方法是研究安全科学的最有效的途径,复习题,(1)在事物发展的两个流向中,如何认识人为流向对安全及对安全系统的影响?(2)通过学习,浅谈你对安全的属性的认识?(3)在安全科学中,安全是如何定义的?其特征有哪些?(4)何谓安全三要素?何谓安全四因素?(5)试述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领域。(6)试述安全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7)试查找两个工矿企业的事故案例。,第2章 事故致因理论,2.1事故及其与安全的关系 2.2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3能量意外释放论2.4系统观点的事故致因理论2.5其他理论 2.6事故预防复习题,2.1事故及其与安全的关系,2.1.1事故的定义2.1.2事故的分类 2.1.3事故的本质 2.1.4安全与事故的关系,2.1.1事故的定义,事故 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这个定义有三重意思,一是事故的背景,即“存在某种实现目的的行动过程”。例如人们需要某种产品而开办工厂进行生产等。二是说“突然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件”,即事故是随机事件。三是事故的后果,指出它们迫使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2.1.2事故的分类,事故的分类 事故有生产事故和非生产事故之分。生产事故系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体、损坏财物、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意外事件。根据生产事故所造成的后果的不同,有设备事故、人身伤亡事故、未遂事故等三种,一般情况下人身伤亡事故又称为工伤事故。,工伤事故 它是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之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影响,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2.1.1事故的定义,工伤事故的构成要素 工伤事故是由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这三项要素构成的。(1)伤害部位 包括:头、脸、眼、鼻、耳、口、牙、上肢、手、手指、下肢、足、脚趾、肩、躯干、皮肤、粘膜、内脏、血液、神经末梢、神经中枢等。,2.1.1事故的定义,(2)伤害种类 伤害种类包括:挫伤、创伤、刺伤、擦伤、骨折、脱臼、烧伤、电伤、冻伤、腐蚀、听力损伤、中毒、窒息等。(3)伤害程度 伤害程度:我国分为死亡、重伤、轻伤;国外分为死亡、丧失劳动能力(终生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局部致残),暂时不能劳动、要医疗但不休工,无伤害等。,2.1.1事故的定义,因果性 随机性与偶然性 潜在性与必然性,2.1.3事故的本质,安全的极向性 这一属性有如下三层含义: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事故、危害与安全保障)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件”。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安全性与危险性具有互补关系。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害性趋于最小值。反之亦然;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安全。,2.1.4安全与事故的关系,避免事故或危害有限性 避免事故或危害有限性这一属性包含两层含义: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中事故或危害事件是可以避免的,但难以完全避免;各种事故或危害事件的不良作用、后果及影响可能避免,但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与事故 安全与事故是一对矛盾体;系统在安全状态时并不能保证不发生事故,事故不发生也不能否认系统处于危险状态。,2.1.4安全与事故的关系,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2.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2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3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2.4其他的事故因果连锁论,2.2.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何为事故因果连锁?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间及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何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伤亡事故的场合),事故的原因包括3个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由于对事故各层次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因理论。因此,后来的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来表达某种事故致因理论。,海因里希的研究 调查了美国的75 000起工业伤害事故,发现占总数98%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只有2%的事故超出人的能力所能预防的范围,是不可预防的。在可预防的工业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88%,以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占10%。,2.2.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2.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2.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的研究结论(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致;(3)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2.2.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图2-2 海因里希因果事故连锁论,2.2.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不足之处 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工人;事故链绝对化;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尤其在间接原因和基本原因方面。,2.2.2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2.2.2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控制不足管理(2)基本原因起源论(3)直接原因征兆(4)事故接触(5)伤害损害损失,2.2.3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论,2.2.4其他的事故因果连锁论,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论,间接原因,基本原因,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原因,精神原因,管理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或历史原因,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2.2.4其他的事故因果连锁论,轨迹交叉论,2.3能量意外释放论,2.3.1能量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常见的能量形式能量的伤害机理 2.3.2能量意外释放预防原则 2.3.3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2.3.1能量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常见的能量形式 机械能 电能 热能 化学能 电离及非电离辐射,2.3.1能量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能量的伤害机理 麦克法兰特(McFarland)在解释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或财物损坏的机理时说:“所有的伤害事故(或损坏事故)都是因为:(1)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2)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的意外释放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2.3.1能量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2.3.2能量意外释放预防原则,用安全的能源代替不安全的能源 限制能量 防止能量蓄积 缓慢地释放能量 设置屏蔽设施 在时间或空间上把能量与人隔离 信息形式的屏蔽,2.3.3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札别塔基斯依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建立了新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2.4系统观点的事故致因理论,2.4.1瑟利模型 2.4.2安德森模型,2.4.1瑟利模型,系统理论的观点 系统理论把人、机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反馈和调整,从中发现事故的原因,揭示出预防事故的途径。其中具有代表性系统理论是瑟利模型和安德森模型。,2.4.1瑟利模型,瑟利模型,2.4.2安德森模型,2.5其他理论,2.5.1事故频发倾向论2.5.2变化失误理论2.5.3两类危险源理论,2.5.1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伤害事故发生次数资料按如下3种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1)泊松分布(2)偏倚分布(3)非均等分布 研究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2.5.1事故频发倾向论,其他证明 1926年,纽鲍尔德(E.M.Newbold)进行了检验。随后,马勃(Marbe)跟踪调查了一个有3000人的工厂,结果发现:第一年没有发生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几年里平均发生0.30.6次事故,第一年发生一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几年里平均发生0.861.17次事故,第一年发生两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几年里平均发生1.041.42次事故。证明了存在事故频发倾向。,2.5.1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性格特征:感情冲动,容易兴奋;脾气暴躁;慌慌张张、不沉着;动作生硬而工作效率低;喜怒无常、感情多变;理解能力低、判断和思考能力差;极度喜悦和悲伤;厌倦工作、没有耐心;处理问题轻率、冒失;缺乏自制力。,2.5.2变化失误理论,变化失误理论观点 约翰逊把事故定义为一起不希望的或意外的能量释放,其发生是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的物的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2.5.2变化失误理论,变化的种类(1)企业外的变化及企业内的变化(2)宏观的变化和微观的变化(3)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变化(4)实际的变化和潜在的或可能的变化(5)时间的变化(6)技术上的变化(7)人员的变化(8)劳动组织的变化(9)操作规程的变化,2.5.2变化失误理论,案例1 某化工装置事故发生经过如下:,变化前装置安全地运转了多年;变化1用一套更新型的装置取代;变化2拆下的旧装置被解体;变化3新装置因故未能按预期目标进行生产;变化4对产品的需求猛增;,变化5把旧装置重新投入生产;变化6为尽快投产恢复必要的操作控制器;失误没有进行认真检查和没有检查操作的准备工作;变化7部分冗余的安全控制器没起作用;变化8一装置爆炸,6人死亡。,2.5.2变化失误理论,案例2为煤气管路破裂而失火事故:,2.5.3两类危险源理论,第一类危险源 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3)能量载体;(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5)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蓄积或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6)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2.5.3两类危险源理论,第二类危险源 在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控制措施可能失效,能量屏蔽可能被破坏而发生事故。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2.5.3两类危险源理论,两类危险源与事故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第一类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2.6事故预防,2.6.1事故金字塔2.6.2事故预防的原则管理原则技术原则,2.6.1事故金字塔,对于采煤工作面所发生的顶板事故,其事故法则为:死亡:重伤:轻伤:无伤1:12:200:400对于全部煤矿事故,事故法则为:死亡:重伤:轻伤1:10:300,2.6.2事故预防的原则,技术原则 消除潜在危险原则 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等的设备原则 闭锁原则 能量屏蔽原则 距离保护原则 个体保护原则 警告、禁止信息原则,2.6.2事故预防的原则,组织管理原则 系统整体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效果性原则 党政工团协调安全工作原则 责任制原则,复习题,(1)何谓工伤事故?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如何认识安全与事故的关系?(3)试描述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并说明根据该理论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4)试描述博得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并说明根据该理论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5)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采用的措施主要有哪些?(6)如何理解安德森模型的系统性?(7)何谓事故法则?并说明如何应用事故法则指导生产?(8)根据所学事故致因理论,试述在企业中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第3章 安全系统原理,3.1系统与系统工程 3.2安全系统工程 3.3安全系统工程基础 复习题,3.1系统与系统工程,3.1.1系统及其特性3.1.2系统工程及其理论基础系统工程一般系统论 大系统理论,3.1.1系统及其特性,系统 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划分 系统有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宏观系统与微观系统、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之分,“系统”本身往往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地组成部分。,3.1.1系统及其特性,系统特性(1)目的性(2)相关性(3)有序性(4)整体性(5)环境适应性,3.1.2系统工程及其理论基础,系统工程思考:系统工程是通俗意义的工程吗?是用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管理各种系统的规划、设计、生产和使用的一门科学,是指系统所有组成部分的综合,以达到全系统的最有效率。系统工程属于工程技术范畴,主要是组织管理各类工程的方法论,即组织管理工程;系统工程是解决系统整体及其全过程优化问题的工程技术;系统工程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适用性。,3.1.2系统工程及其理论基础,系统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是系统的模式化、最优化和综合评价,进而对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决策提供最有方案。一般系统论 美国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将研究内容概括为关于系统的科学、数学系统论、系统技术、系统哲学等。,3.1.2系统工程及其理论基础,大系统理论 大规模复杂系统一般是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环节数量大或层次较多,期间关系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并常带有随机性质的系统,如经济计划管理系统、信息分级处理系统等。研究大系统的结构方案、稳定性、最优化、建立模型的模型简化等问题称为大系统理论。系统工程方法在解决安全问题时的应用性,3.2安全系统工程,3.2.1安全系统及其特点3.2.2安全系统工程及其研究内容 3.2.3安全系统工程与传统的技术安全 3.2.4安全系统工程方法,3.2.1安全系统及其特点,安全系统,3.2.1安全系统及其特点,安全系统的特点(1)客观性(2)开放性与动态性(3)确定性与非确定性(4)安全系统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体(5)突变性或畸变性(6)耗散结构特性 符合条件:开放的动态系统、非线性系统、远离原始态。,3.2.2安全系统工程及其研究内容,安全系统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是采用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预先识别、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价并控制系统风险,使系统安全性达到预期目标的工程技术。如何理解?,3.2.2安全系统工程及其研究内容,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是安全科学和系统科学。它是工矿企业劳动安全卫生领域的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追求的是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系统全过程的安全;安全系统工程的重点是系统危险因素的识别、分析,系统风险评价和系统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安全系统工程要达到的预期安全目标将是系统风险控制在人们能够容忍的限度以内,也就是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最经济、最有效地控制事故,使系统风险在安全指标以下。,3.2.2安全系统工程及其研究内容,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 系统安全分析 系统安全评价 安全决策与事故控制,3.2.3安全系统工程与传统的技术安全,传统的技术安全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在生产和使用场所能够保证操作人员和设备不致受到伤害或损坏,它并不直接涉及工程系统的设计(最多只是向设计反馈不安全因素)。而安全系统工程则主要研究工程系统全寿命过程,包括方案论证、设计、试验、制造以及使用等方面的安全工作,并且重点在研制阶段。,3.2.3安全系统工程与传统的技术安全,传统的技术安全工作大多凭经验和直感来处理安全问题,而较少由表及里深入分析,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去发现潜在危险,因而难以彻底改善安全状态。而安全系统工程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从系统、分系统和环境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来研究安全问题,从而能比较深入而全面地找到潜在危险和不安全问题,以预防事故的发生。,3.2.3安全系统工程与传统的技术安全,传统的技术安全工作多从定性方面进行研究,一般只提出“安全”或“不安全”的概念,对安全性没有定量的描述,因而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不便于控制和管理。而安全系统性工程利用危险严重性等级、危险可能性等级、危险事件发生概率以及人因可靠性指标来定量评价安全的程度,使预防事故的措施有了客观的度量。,3.2.3安全系统工程与传统的技术安全,传统的技术安全工作只是从局部的、零碎的或处于被动状态来解决安全问题的,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安全水平。而安全系统工程则从工程系统论证、设计起就开始作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它考虑到工程系统中所有可能的危险,如危险源、各分系统接口、软件对安全性的影响,并随着研制工作的进展,逐步细化安全分析的内容,使安全工作主动而全面地发挥最佳的作用。,3.2.3安全系统工程与传统的技术安全,传统的技术安全工作目标值不明确、不具体,研究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安全问题解决得好,才能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这些问题目标不明,工作盲目性较大。而安全系统工程通过安全性分析、试验、评价和优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找出最佳的减少和控制危险的措施,使工程系统各分系统之间,设计、制造和使用之间达到最佳组合,用最少的投资获得好的安全效果,从而有把握并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系统安全水平。,3.2.4安全系统工程方法,从系统整体出发的分析方法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list)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l and Effect Analysis)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因果分析(Cause-Consequence Analysis),3.2.4安全系统工程方法,本质安全方法(最近研究热点)本质安全最初用于电气、仪表设备,主要是指利用本身构造的设计,防止电火花的产生,以免引起火灾或爆炸,这是设备自身本质上的安全设计。但随着人们对安全需求程度的提高,本质安全已不仅仅是指设备在设计上的追求,而是提高到了安全系统方面,扩大了本质安全的内涵。,3.2.4安全系统工程方法,人机匹配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 安全经济方法 安全经济学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管理学,3.3安全系统工程基础,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 3.3.2可靠性工程,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基本逻辑运算 逻辑代数:又称布尔代数,是英国数学家布尔在19世纪中叶创立,是事故(件)逻辑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及计算工具。逻辑代数比普通代数简单,因为它仅有01两个变量。变量01并不表示两个数值,而是表示两种不同的逻辑状态,如是与否,真与假,高与低,有与无,开与闭等。在逻辑代数中,最基本的逻辑有3种:与或非。用逻辑代数符号表示也称:与门,或门,非门,可以用一个表来表示Boole代数的基本逻辑运算。,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基本逻辑运算 与运算,逻辑乘运算,逻辑乘:或运算,逻辑加运算,逻辑加:非运算,逻辑求反运算,逻辑非(否定):,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基本逻辑运算,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逻辑变量与逻辑函数 一般来讲,如果输入变量a,b,c的取值确定之后,输出变量z的值也就确定了。那么,就称z是a,b,c的逻辑函数,并写成:z=F(a,b,c),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真值表,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布尔代数的运算法则与化简 幂等法则。根据集合的性质,由于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现象的,两个A集合的并集的元素都具有A的属性,所以还是A。两个A集合的交集的元素仍具备A集合的属性,所以还是A,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布尔代数的运算法则与化简 交换法则 结合法则,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布尔代数的运算法则与化简分配法则 I,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布尔代数的运算法则与化简 吸收法则 互补法则 或,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布尔代数的运算法则与化简 狄摩根定律,对合率 重叠率,3.3.1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布尔代数的运算法则与化简 布尔代数式是一种结构函数式,必须将它化简,方能进行判断推理。化简的方法就是反复运用布尔代数法则,化简的程序是:代数式如有括号应先去括号将函数展开;利用幂等法则,归纳相同的项;充分利用吸收法则直接化简。,3.3.2可靠性工程,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规定的时间。在人机系统中,由于目的和功能不同,对系统正常工作时间的要求也就不同,若没有时间的要求,就无法对系统在要求正常工作时间能否正常工作作出合理判断。因此时间是可靠性指标的核心。,3.3.2可靠性工程,规定的条件。人机系统所处条件包括使用条件、维护条件、环境条件和操作条件。系统能否正常工作与上述各种条件密切相关。条件的改变,会直接改变系统的寿命,又时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规定功能。人机系统的规定功能常用各种性能指标来描述,人机系统在规定时间、规定条件下各项指标都能达到,则称系统完成了规定功能,否则称为“故障”或“失效”。因此对失效的判据是重要的,否则无据可依,使可靠性的判断失去依据。能力。在可靠性定义中的“能力”具有统计意义,如:“平均无故障时间”长,可靠性就越高。由于人机系统相当广泛,且各有不同,因此,度量系统可靠性“能力”的指标也很多,如“可靠度”、“平均寿命”等。,3.3.2可靠性工程,可靠度 可靠度是可靠性的概率度量。通常记为R。不可靠度 不可靠度是指研究对象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 丧失规定功能的概率,又叫失效概率。通常记为F。可靠度和不可靠度是一完备事件组,所以有 或,3.3.2可靠性工程,可靠度的实验结论,0 t1 t2 t3 ti tn t,0 t1 t2 t3 ti tn t,复习题,(1)何谓系统和系统工程?(2)为什么说安全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3)安全系统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4)安全系统工程与传统的技术安全有何不同?(5)试举例说明布尔代数在安全工程中的应用。(6)试述可靠性工程与安全的联系。,安全原始态,安全系统的原始态是指安全系统中安全因素处于熵、自由度、无序度最大的无组织、无结构的状态。具体表现为人、机、环境三部分的混乱状态:即安全系统中人的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教育程度低下、安全管理薄弱等趋于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两者相互作用潜在的危险性都暴露无遗;安全防护缺乏

    注意事项

    本文(安全科学原理-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