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10《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docx

    • 资源ID:3140468       资源大小:42.7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0《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docx

    10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10、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 主编人:莫文英 审核人:伍雪玲 终审人:饶志青 使用年级:高二实验班 1、掌握“以”“使”“见”“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本文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体会作者对友情的珍重及其高尚的精神境界。 3、体会本文平淡自然、婉曲有致的写法。 :学习和积累课文中古文知识 :体会作者对友情的珍重及其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本文平淡自然、婉曲有致的写法。 :预习、朗读、质疑探究、小组合作 导入:欧阳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解答尹师鲁对欧阳修被贬后的心态的疑问。尹师鲁,欧阳修的挚友,一生怀才不遇,郁郁而终。他们是好友,两人先后被贬,尹洙在欧阳修被贬后,对欧阳修的情况有所不解,就写信询问。于是欧阳修便写下这封信回复他的询问。 一、课前检测 北宋诗文革新,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欧阳修就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他主张文章要切合实用,反对空谈猎奇;文章应当反映现实生活,为政治服务,如醉翁亭记。他的诗也开创了北宋的诗风,特点是“以文为诗”,诗中抒发议论,很多诗反映人民的痛苦,有现实意义,词风也清新。 二、自主学习 1、翻译与理解 某顿首( 叩头)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到去)河上,既(已经)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那天晚上),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使人惶迫不知所为。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 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译:我才知道老仆人懒得前去而我被他骗了。 翻译:说有人见你到了襄州 译:以及家人如何看待这件事,不会十分埋怨你吧? 诵读后思考: 在前四段,文章叙述了哪些内容?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 1 页 共 5 页 明确:前半部分,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在叙家常中体现朋友间的真情。 第一段:解释被骗失约。 第二段:心中挂念,不得修书 。 第三段:喜得作书奉问。 第四段:此行甚幸,让朋友勿挂。 师鲁简中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非他,盖惧责人太深以取直尔,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当与高书时,盖已知其非君子,发于极愤而切责之,非以朋友待之也,其所为何足惊骇?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师鲁又云非忘亲,此又非也。得罪虽死,不为忘亲,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译:担心我有怀疑自己的心思。 译:然而你又说我对朋友不了解 译:有不少对我获罪感到意外并加以安慰的人 译:这些人都是不了解我的心意的 诵读后思考: 本段中作者回答尹师鲁的几个疑问?各反映出作者什么态度?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明确:一“疑修有自疑之意者”“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 二疑欧阳修“暗于朋友”“此似未知修心” 三疑欧阳修“非忘亲”“此又非也”、“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其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五六十年来,天生此辈,沉默畏慎,布在世间,相师成风。忽见吾辈作此事,下至灶间老婢,亦相惊怪,交口议之。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但问所言当否而已。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往时砧斧鼎镬,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几席枕藉之无异。有义君子在傍,见有就死,知其当然,亦不甚叹赏也。史册所以书之者,盖特欲警后世愚懦者,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幸今世用刑至仁慈,无此物,使有而一人就之,不知作何等怪骇也。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此事不须言,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要知修处之如何,故略道也。 安道与予在楚州,谈祸福事甚详,安道亦以为然。俟到夷陵写去,然后得知修所以处之之心也。又常与安道言,每见前世有名人,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师鲁察修此语,则处之之心又可知矣。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然或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故师鲁相别,自言益慎职,无饮酒,此事修今亦遵此语。咽喉自出京愈矣,至今不曾饮酒,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夷陵有一路,只数日可至郢,白头奴足以往来。秋寒矣,千万保重。不宣。修顿首。 。译:这也是没有见惯事情的人 。译:让后人明白有应当去死而不应逃避的事情罢了 第 2 页 共 5 页 。译:并不是把它当作奇特的事而让人感到惊诧。 。译:他们心中的欢喜悲愁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 诵读后思考: 1、第七段中有两处用了反衬的手法,请指出是哪两处。 明确:本段有两处反衬:一是 以古人反衬自己不作戚戚之文 二是以近世人傲逸狂醉反衬自己慎职勤官 2、5-8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后半部分,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一是不后悔自己“极愤而切责”的行为,变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三、合作探究 1、欧阳修是怎样看待自己被贬的? 明确:“得罪虽死,不为忘亲”,虽被贬,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告诫他的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被贬者”。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至今不曾饮酒”,抱着既不悲观也不放纵自己的态度,还勉励同志“慎勿作戚戚之文”,要振作精神,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概。 2、全篇体现了欧阳修怎样的的精神境界? 明确:一是表现为对贬官的态度。他泰然面对被贬,不悲观不放纵,振作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上。 二是表现为对友情的珍重。信的开头详述了关切、思念师鲁的心情,他对失约而遗憾,对行程中无法与师鲁通信而牵挂,急于打听师鲁的情况,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人情味。 四、检测反馈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 尤:怨尤,责难。 B.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 用:经过。 C.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吊:劝慰,安慰。 D.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 进道:进入仕途。 答案:D 2.下面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约使人如河上 B. 得罪虽死,不为忘亲 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虽韩文公不免此累 C. 乃知留船以待 D. 怪不如约 以大暑,又无马 其余皆如昔时 答案:B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师鲁欢戚不问可知 B.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 C.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 D.史册所以书之者 答案:A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 A.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B.始谋陆赴夷陵 C.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 D.自言我为大不为小 第 3 页 共 5 页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B.疑修有自疑之意者 C.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 D.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答案:A 6、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约使人如河上 如:如果 B. 便遣白头奴出城 遣:派遣 C. 及得鲁手简 简: D. 怪不如约 怪:责怪 答案:A到 7、下列各句中“因”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B. 昨日因参转运 C. 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 D. 因无景观,不曾至 答案:A因书,写信时;BCD,“因为” 8、下列字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始觉身是县令矣 是:判断动词,是 B. 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 暗:黑暗 C. 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吊:慰问 D.俟到夷陵写去 俟:等到 答案:B不清楚 9、下列加红色字的解释有误的是 A 非以朋友待之也 以:介词,用的身份 B 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以:认为 C 但问所言当否而已 但:但是 D 使有而一人就之 使:假使 答案:C仅仅 10、下列“使”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约使人如河上 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 使有而一人就之 以祈请使诣北 使北营,留北关外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人皆得以隶使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使六国各爱其人 A、| B、 | C、| D、| 答案:B派遣。让,使得。假使,假如。连词。使者。出使。使唤,使用。 11、下列“见”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 见其二子焉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未得与项羽相见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未见其明也图穷而匕首见 答案:1、看见 2、会见 3、显露,出现 4、推荐,介绍 5、第 4 页 共 5 页 表被动 6、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7、发现 12、下列“相”字与例句中“相”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例句:莫苦相尤否? A、杂然相许 B、前在京师相别时 C、相师成风 D、益相喜贺 答案:A、B、DC、 五、总结 精华赏读: 1、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 一是表现为对贬官的态度。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他认为“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而好友说的“非忘亲”也是不了解他的内心,他的内心是“得罪虽死,不为忘亲”,虽被贬官,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且告诫他的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被贬者”,“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他自己已严格要求自己,“至今不曾饮酒”,抱着既不悲观也不放纵自己的态度,不要像“前世有名人”那样,“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他勉励朋友“慎勿作戚戚之文”,要振作精神,“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文中的这一系列表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概,凝成一股气韵萦绕于字里行间,这正是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所至。 二是表现为对友情的珍重。作者于信的开头几段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关切、思念师鲁的心情,他对未能如约相送而遗憾;行程中没有寄信之处不能与师鲁通信而牵挂;本人到荆南后又急于打听师鲁任所郢州的情况;他迫不及待地要“问候”师鲁,打听对方“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的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人情味。 2、笔调平易自然,亲切委婉。 此文中不见欧阳修一贯的豪壮磅礴的气势,不见了大开大合的曲折,而代之以反复亲切的慰藉、叮咛,细腻人微的表白、鼓励。作者在文中共用了12个“也”字,使行文非常自然、平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作者的措辞也非常注意亲切平易,选用了不少日常生活用词,如白头奴、家兄、家人、老母、米、面、鱼、梨栗、桔柚、大笋、灶门老婢等,这些词语浅白、通俗,可想见作者在写此信时其神态是那么的松弛、自然。另外,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第 5 页 共 5 页

    注意事项

    本文(10《与尹师鲁第一书》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