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精品课件.ppt
古诗词赏析专题,1.理解课内古诗的内容及蕴含的感情。2.揣摩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大意。3.品味古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鉴赏经典的名句。4.理解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法。5.想象作品所描绘的意境,感受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情感以及所负载的思想意蕴。,一、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技巧】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例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第三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空旷(“雄浑开阔”)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2)用自己的话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答案】示例: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例题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答案】图一,描绘一幅潮水上涨,湖面与两岸齐平,孤舟悬帆与湖面之上的景象。正体现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潮平”“岸阔”“风正”“帆悬”的意象。而图二中的潮落、水浅、帆停的景象与原诗句不符。【解析】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行江中,帆正迎风飘扬。而图二则是水落石出,明显与诗句内容不符。,二、分析技巧型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能力。【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在诗中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题技巧】先判断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释作者借这种表现手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中一定要特别关注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效果。,【例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一:重章叠句。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美,渲染了凄清朦胧的气氛,强化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惆怅之情。示例二:起兴。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求而不得的怅惘心情。,三、分析经典名句【提问方式】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如何理解诗中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名句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诗中的这句话在现在蕴含了什么新的含义?,【答题技巧】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以怎样的启示和思考。,【例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震撼人心,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示例: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例题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蕴含了什么哲理?请简述。【答案】示例: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例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答案】诗句原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四、品味炼字诗歌的丰富情感和深刻主题的表现依靠的是精炼概括或生动形象语言的运用。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提问方式】这首诗中“XX”一词是否可以换成其他词?为什么说这个词用得十分传神?这个词在诗中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在这首诗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个字(词)?请赏析。,【答题技巧】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上去把握它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例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把“见”字换成“望”字好不好,为什么?【答案示例】不能。“见”表明诗人看到南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南山的形象无意中闯入眼帘;而“望”为有意远看。换成“望”则此句神韵索然。,【例题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答案】示例:“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五、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答题技巧】要把握诗歌的情感:一是知人论“诗”,在平时阅读中多注意了解诗人的身世经历;二是借助诗歌的意象去领悟;三是注意题后的注释和题干的提示。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例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答案】示例:这两句诗写出诗人推己及人,希望“天下寒士”都居“广厦”,都能安居乐业的心愿,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博大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例题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首诗歌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答案】示例:讲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强夺百姓财物的故事:卖炭老人含辛茹苦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宦官及其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这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温馨提示】总之,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先答这个字词在文中的意思;运用了什么手法;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附】,【附】,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2018福建中考)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故C项分析不正确。(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答案】(1)C(2)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2.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列各题。(2017福建中考)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营的生活。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考点】把握诗歌内容,表达技巧赏析,人物评价。【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意揣摩选项正误。C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意思: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这句主要是运用了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战争的残酷与艰辛。赏析有误。故选C。(2)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的心愿。【答案】(1)C(2)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B.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2)请简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的原因。,【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项两句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间接抒情。意思是:前方的天山道路都已被大雪铺满,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遥望朋友远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转中渐渐不见,只看见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马走过的脚印词尽而意不尽,余味绵绵。(2)考查环境描写对内容的作用。可从以下角度去考虑答案:其一渲染惜别氛围,抒发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其二反复点题,与诗题形成呼应。【答案】(1)D(2)渲染惜别氛围,抒发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反复点题,与诗题形成呼应。,4.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和。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考点】把握诗歌内容,表达技巧赏析。【解析】(1)考查对词中小序和诗句内容的理解。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此词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丙辰中秋”是交代时间;“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是作词的缘由。“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指上文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答案就在问题处。读懂此句是作答的关键。,【解析】(2)C项“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赏析有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答案】(1)时间缘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2)C,5.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2)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答案】(1)C(2)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或“羁旅之愁”)。,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