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构造地貌ppt课件.ppt
第二章 构造地貌,科罗拉多大峡谷,构造地貌是主要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表形态。即通过地壳变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由于它是地球内部物质运动的产物,所以也称为内营力地貌。按构造地貌的规模可分为三级:全球构造地貌大陆和洋底。大地构造地貌如大陆上的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洋底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是地壳运动、大地构造的表现。地质构造地貌指由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形成的地貌。是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貌,有的是地质构造经外力剥蚀出露的产物。,大地构造地貌,固体地球表面随高度的分布,陆 地,高出海平面的地球表面部分,起伏很大。最高为:喜马拉雅山:8844.43米;最低为:死海-399米;高差:9243.43米。,死海,死海,东非大裂谷的北端,低于海平面约416米。,死海的盐,海拔-416 m面积 1050 km2,死海,第一节 全球构造地貌,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为一接近扁率1:298的旋转椭球体(大地水准面的形状)。二、大陆与洋底 洋底水深一般超过3000m的大洋底部。占地球总面积的55。洋底地壳厚度薄,是玄武岩质,上覆薄层深海沉积物或缺乏。大陆大陆地壳密度小、厚度大、二氧化硅含量大。表层为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其下为花岗岩质的基础,再下面为玄武岩质层。大陆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29。大陆边缘洋底与大陆之间的过渡地带。指陆地周围水深小于3000m的海底,占地球总面积的16。大陆边缘的地壳具过渡性质,大部分地方接近陆壳。,三、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一)特点 根据新生代的构造运动特点,可将地球表面分为带状分布的构造活动带和位于构造活动带之间的相对稳定区。1构造活动带 全球有三条规模巨大的构造活动地貌带: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 洋脊裂谷带 共同特点是地形高差起伏悬殊,新生代岩层发生显著形变错位,火山与岩浆活动强烈,岩层显著变质以及频繁的地震活动等。,2相对稳定区 在构造活动带之间是相对稳定的区域。地形起伏较缓,新生代岩层形变错位不强,很少有新生代火山岩浆活动,地震活动弱。这种稳定区内最稳定的是洋底深海平原区和大陆上由古老地盾构成的高原和平原区。,(二)成因 勒比雄将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太平样板块完全属洋壳构成外,其它五个板块范围兼包陆壳和洋壳部分。板块之间的边界活动带是由上述三大构造活动带组成。这些边界地貌反映了两侧板块性质与活动的特点。洋脊裂谷带的生成反映了两侧洋壳板块的分离,环太平洋大陆边缘主要反映了洋壳板块与陆壳板块的汇聚,喜马拉雅山突出反映了两侧陆壳板块的碰撞过程。,第二节 海底构造地貌,一、洋底构造地貌(一)大洋中脊(洋脊)大洋中脊是洋底的重要地形,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脉,全长约80000公里。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均有分布,并相互连通。其上水深约30004000米。,洋脊的地形较为复杂,由两列平行脊峰和中间的洋脊裂谷构成,并被一系列横向转换断层切断成不连续的段落。洋脊裂谷是地慢物质上涌地方,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新生代玄武岩岩浆喷发溢流活动带,是新洋壳形成地带,伴有频繁的浅源地震。当地幔物质上涌时,洋脊顶部受拉张而形成纵向的洋脊裂谷。同时,岩浆溢出,新洋壳不断地在中脊顶部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展,因而离洋脊越远,洋底年龄越老。洋脊上缺乏深海沉积物,保存了熔岩溢流、火山喷发及转换断层所造成的原始地形。,(二)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大陆边缘相接。它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程中形成的。这里构造运动相对平静,岩浆活动微弱,缺少地震活动。其中主要地貌类型有:l海岭海岭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其成因类型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等。,2深海平原 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隔开的低地,又称海盆。平均水深50006000米,其原始状态为大约300米起伏的丘陵地形,主要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速率较慢,约0.2厘米/千年。3海沟 海沟在构造上是岩石圈板块相撞的产物。洋底一侧的洋壳以一定角度向大陆边缘一侧陆壳下面俯冲,在俯冲带位置上形成了海沟。与岛弧伴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马里亚纳群岛,马里亚纳海沟,11034 m,马里亚纳海沟地形,二、大陆边缘构造地貌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水深在03KM。包括大陆架和大陆坡两部分。根据新生代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可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二大类。,一)稳定大陆边缘 稳定大陆边缘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与欧洲、非洲大陆边缘较为典型,故又称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在其复杂的断块构造的基底上通常有几千米以上的中、新生代陆源碎屑沉积物,形成宽阔的大陆架,大陆架的外侧至大洋盆地为大陆坡。此类大陆边缘基本上无火山活动,也极少有地震活动,反映了新生代构造运动相当平静的特点。板块构造理论认为,这种稳定大陆边缘过去是大陆裂谷两侧的陆壳。早期它作为板块边界具有强烈构造活动特征。后期则随洋底扩张逐渐远离,中部形成大洋盆地,其两例接受来自陆地的大量沉积,成为稳定的大陆边缘。,(二)活动大陆边缘 在太平洋周围最为典型,故又称为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整个大陆边缘由海沟与岛弧或边缘山地组成,是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板块边界,世界上 6070的活火山以及绝大部分深源地震都分布在这个地带,同时还有频繁的中、浅源地震。靠大洋一侧震源深度较浅,靠大陆一侧较深。板块构造理论认为,这里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冲撞挤压的地带,当大洋板块自洋脊向两侧移动时,由于洋壳板块的岩石密度大,位置较低,遇到大陆板块时,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俯冲带上形成深海沟以及与其平行的山脉成岛链。根据活动大陆边缘的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二类:,1安第斯型大陆边缘:以太平洋的东岸最为典型。由海沟与边缘山脉组成,大陆架非常狭窄。2东亚型大陆边缘以东亚的大陆边缘最为典型。自海向陆依次出现海沟、岛弧和弧后盆地,构造复杂多样。,第三节 陆地构造地貌,一、陆地构造地貌分区(一)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1新生代褶皱山带新生代板块的碰撞俯冲作用形成的。这里构造活动强烈,有频繁的地震,某些地段还有近期的火山活动。2大陆裂谷带陆壳受拉张作用正发展为新的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地震显著,裂谷低地有火山喷发与熔岩溢流活动,它与洋脊裂谷相同,都处在地球内部物质对流上涌的张裂地带上。大陆裂谷的存在预示着新洋壳和新大洋盆地的生长。,东非大裂谷(6500km)中段,坦噶尼喀湖,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系它的东支:南起赞比亚河,经马拉维湖,向北纵贯东非高原中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至红海北端,长约5800k m,再往北延伸接西亚的约旦河谷,它的西支:南起马拉维湖西北端,经坦噶尼喀湖、基伍湖、艾伯特湖,至尼罗河谷,长约1700km。,贝加尔湖,贝加尔湖,深达 1620m,世界第一深。,1、大陆裂谷的地貌特征,(1)大陆裂谷的高度,如不考虑个别火山高度,一般不超过3500m,(2)裂谷横剖面不对称,沿裂谷盆地两侧山脉的形态和高度不同,裂谷盆地不对称(3)裂谷长度超过宽度,常形成绵延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有规则的雁列式分布,(4)大陆裂谷大多是在地壳长期稳定夷平后开始分裂的,或是在裂谷形成过程中,地面剥蚀夷平,因而在大陆裂谷两侧山地广泛发育夷平面,2、成因,裂谷形成的力源:地壳拉张的结果。裂谷形成过程中的迁移扩展:先在一地段开始断裂,然后由此向远端扩展。裂谷形成阶段:第一,奠定盆地的基础 第二,盆地大幅度下降,地形高差增大,盆地两侧山地侵蚀作用加强。,东非裂谷的断裂面,(二)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1褶皱块断山脉2断块山与断陷谷(三)板块内部稳定区的构造地貌。该区长期以来构造宁静,新生代构造运动大多表现为大面积的拱起和拗陷。如果大面积的拱起区内缺少构造差异活动,经长期侵蚀形成高原或低山丘陵,形态单一,起伏不大;如果在大面积的拱起区内有一定的构造差异活动。则地形起伏较为复杂。大面积的拗陷区经长期堆积则形成广阔的堆积平原。,二、陆地构造地貌类型(一)山地山地是一统称,是由山岭及其间的谷地或山间洼地组合而成。“山脉”仅限于带状延伸的山地。山地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都较大,山地的顶部常有古老的夷平面存在,而阶段性抬升,又致使山地出现多层地貌的特征。山地是地壳上升地区经外力切割而形成。,由于内外力作用强度的不同和变化,山地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均有很大的差异。据此将山地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据相对高度大小可分为深切割、中切割和浅切割或高起伏、中起伏和低起伏的高山、中山或低山。丘陵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均较上述小,我国一般是指海拔高度500m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m的高低起伏的低矮山丘。据作用营力的不同,可将上述山地分为火山形成的、流水作用的、喀斯特作用的、冰川作用的等类型。同时,在这些不同类型的山地上,叠复着有关外力作用形成的次一级地貌类型。,(二)平原与高原平原是一种广阔的平缓的地貌类型,海拔高度一般20Om以下。多是在内力产生的沉降和外力发生加积条件下形成的。据作用营力的不同,可分为熔岩平原、溶蚀平原、冲积平原和海成平原等;按作用性质不同,可分为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剥蚀-堆积平原、堆积平原等。,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上、比附近低地高出500m以上的广大平坦的地面。规模较大的高原是新构造运动大面积抬升的结果。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平缓的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盆地是一种复合地貌类型,由周围的山地或高原和中部的平原(或低矮的丘陵)所组成。它是构造差异运动的产物,周围的抬升和盆地内部的相对沉降形成明显的对照。,三、地质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地貌是指不同地质构造和不同岩层的差别抗蚀力而形成的地貌。(一)水平岩层构造地貌当地面未受切割时,地貌上表现为同一岩性构成的平原或高原;在受切割的情况下,顶部岩层较硬时,常形成桌状台地、平顶山和方山。,软硬岩层互层时,在差异风化作用和重力作用下,常形成层级状山地。在我国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和安徽等地,在老第三纪红色砂砾岩组成的水平岩层地区,经流水沿垂直节理的侵蚀、重力作用、溶蚀作用等,常形成陡崖、深谷、平顶山地组合的丹霞地貌。,二)单斜地貌 发育在构造盆地的边缘、穹窿高地的边缘、褶曲两翼等的单向倾斜岩层上的地貌,统称为单斜地貌。地貌形态上表现为单斜山(或猪背山)与单斜谷。单面山的形态特征:顺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单斜构造区的水系特征:顺向河、次成河、逆向河和再顺向河。,(三)褶曲地貌 背斜山和向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吻合的称为顺地形;向斜山与背斜谷是构造与地形相反的称为逆地形(或倒置地形)。由短轴背斜和短轴向斜组成的倾伏褶曲,经外力侵蚀破坏后,地表出现之字形转折的单面山和单斜谷。,一、原生褶曲构造地貌,原生褶曲构造地貌表现:构造和地貌的同向性。褶曲隆起或背斜构造在地表表现为正地形或顺地貌。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老,新,新,老,顺地貌:背斜成山,向斜为谷 逆地貌:背斜成谷,向斜为山,老,新,原生褶曲构造地貌,顺地貌背斜山,巫峡,背斜山,顺地貌向斜谷,庐山,一、原生褶曲构造地貌,1、活动褶曲构造山地(1)含义: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山地,新生代构造褶皱带隆起的高山多属于这一类,目前仍在抬升,常延伸上千公里。,2、挤压构造盆地(1)含义: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凹陷或沿断裂面陷落形成的盆地称为挤压构造盆地。(2)分类:通常把由拗陷作用形成的盆地称为拗陷盆地;由断层陷落而成的盆地称为压陷盆地。,二、次生褶曲构造地貌,原生褶曲构造地貌表现:构造和地貌的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为正地形或顺地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为负地形或逆地貌。,老,新,新,老,顺地貌:背斜成山,向斜为谷 逆地貌:背斜成谷,向斜为山,老,新,原生褶曲构造地貌,逆地貌示意图,逆地貌背斜谷,逆地貌,背斜谷,向斜山,1、单面山(单斜构造)沿岩层走向延伸的山岭,两坡不对称,一坡陡、一坡缓。,单斜构造地貌,单斜构造指层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5 85)的岩层。倾斜方向一致、倾角相当的一系列岩层称为单斜岩层(单斜构造)。单斜岩层可以是褶皱或断层构造的一部分。,单面山 岩层倾角 40,顺向坡,逆向坡,单面山,庐山含鄱口,顺向坡,逆向坡,单面山,台湾宜兰海岸,单斜构造地貌,单斜构造指层面与水平面形成一定夹角(5 85)的岩层。倾斜方向一致、倾角相当的一系列岩层称为单斜岩层(单斜构造)。单斜岩层可以是褶皱或断层构造的一部分。,猪背岭(脊)岩层倾角 40,顺向坡,逆向坡,单斜岩层,中岳河南嵩山,(四)穹窿构造地貌 成因上有二种类型:1侵入岩体上升或拱曲运动2由塑性盐体、粘土组成核心的穹窿构造,三、穹隆构造地貌,核部为老岩层,翼部为较新岩层,岩层自中心向四周倾斜的浑圆形构造,称为穹隆构造;其平面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长宽小于31。,老,新,三、穹隆构造地貌,形成:地壳下部岩浆侵入上部地层中,使地壳岩层上部拱 起,形成穹隆构造。有些穹隆是活动的,仍在上升,表现为隆起高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例如:黑海北部,第聂伯丘陵。,穹隆山地,罗浮山飞云顶,海拔1296m,(五)断裂地貌(断层地貌)1断层崖 是指断层活动所形成的陡崖。断层崖壁表面的岩石风化侵蚀,使崖壁后退、坡度变缓,最终可使断层崖消失。在断层崖破坏的早期阶段,由于受横切断层崖的沟谷和河流的侵蚀,完整的断层崖被分割出许多三角形的断层崖,称断层三角面。与此同时,这些河流携带大量的物质在下降盘堆积,形成沿断层线分布的一系列洪积扇。这种由一系列断层三角面和洪积扇交错分布的地貌特征,往往是断层存在的地貌特征之一。,2断层线崖除活动断层直接形成的断层崖以外,还有一种是沿夷平的古老断层线位置发育的断层崖称为断层线崖。这种断层崖不是断层活动造成的,它们的形成是断层崖夷平之后,由于两盘岩石的抗蚀力不同,一侧被蚀为谷,另一侧残留成山,古老断层被揭露出来,并沿断层线发育成断层崖。,3断层谷 断层带是岩层的破碎地带,河流等外力常利用这种软弱地带发育成谷地,称为断层谷。断层谷两侧地层不对应,地形也不对称,谷地在平面上较顺直。4断块山与断陷盆地:是在地垒和地堑的构造基础上形成的。,断层构造地貌,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有相对位移叫断层。凡由断层直接形成的地貌和间接形成的地貌,统称 为断层构造地貌。常见的断层构造地貌包括:断层崖、断层线崖、断层三角面、断层谷、断陷谷、断块山等。,一、断块山地,1、特征: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而形成的山地。2、类型:地垒式山地 山坡两侧较为对称 掀斜式山地 一侧沿断层翘起(短而陡)另一侧缓缓倾斜(长而缓),地垒式山地,地垒是断层面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侧的岩块相对下降。常常形成断块山地形。,地垒,3、断块山地与火山活动,因有断层活动,有时会伴有火山喷发,岩浆沿断裂溢出,形成半圆锥形的火山锥。,二、断陷盆地,由正断层所围限的陷落盆地叫断陷盆地。1、特征:平面型态呈长条形、菱形或楔形,宽度多在30-50千 米,长数百千米。2、成因:由地块拉张陷落而成,拉张区域与地质构造、构造应 力状态、边界条件以及深部构造等有密切关系。,断陷谷,地堑由两条或两组正断层组合而成,断层面之间岩块相对下降,两侧的岩块相对上升,常常形成断陷谷地形。,地堑,东非大裂谷(6500km)中段,坦噶尼喀湖,莱茵河,云南的洱海,三、断层崖,断层活动形成的陡崖,称之为断层崖。它的高度取决于断层的规模,最高可达百米,低的只有数米,甚至不到1米,称断层陡坎。,太行山,华山断层崖,华山的断层崖,华山长空栈道,惊险,太行绝壁,太行绝壁,壁挂公路,庐山瀑布,断层三角面,四、断裂谷,沿断裂破碎带发育的河谷,称为断裂谷。断层破碎,易被流水侵蚀,切割较深,两岸陡峭,常呈现峡谷特点,如果断裂带较宽,则成为宽谷。,断层谷重庆天坑地缝,莲,花,山,罗,浮,山,连,粤东平行岭谷地形,九,山,东江,白云山,美国圣安德烈斯断层,圣安德烈斯平移断层谷,三藩市,洛杉矶,相约500万年,圣安德烈斯断层,贯穿美国加利福尼亚西南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是地球表面最长和最活跃的断层之一,长1287km,深 15km,存在时间 2000万年,是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的交汇处。断层两侧板块以大约 5cma 的速度相对滑动。,San Andreas Fault,圣安德烈斯断层1,圣安德烈斯断层,褶皱的岩层,14高速公路边,圣安德烈斯断层2,灰色的火山岩与褐色的砂岩、粉砂岩,圣安德烈斯断层,圣安德烈斯断层3,铁路,洛杉矶长滩港,圣安德烈斯断层,圣安德烈斯断层4,伊丽莎白湖,圣安德烈斯断层,圣安德烈斯断层5,断陷谷中的民居,圣安德烈斯断层,(六)火山与熔岩地貌1火山地貌:火山口、火口湖、火山锥。2熔岩地貌:熔岩丘、熔岩垄岗、熔岩台地和熔岩高原、熔岩隧道、熔岩堰塞湖等。,火山地貌,基性熔岩粘性小,温度高,流速快,可形成熔岩流和熔岩被;酸性熔岩粘性大,温度低,流速小,常形成火山锥。火山锥:由火山碎屑物和熔岩堆积而成的锥体。盾形火山基性岩浆喷发,坡度10 锥形火山中酸性岩浆喷发,坡度30 35.火山口:位于火山锥顶部的岩浆出口,多为圆形凹地,可积水成火山口湖。,盾形火山,六、火山与熔岩地貌,火山口与寄生火山口,火山口中火山喷发,腾冲1,腾冲,腾冲2,腾冲,熔岩地貌,熔岩高原熔岩台地熔岩堰塞湖,滚滚熔岩流,熔岩流入海,夏威夷,夏威夷,火山科考1,火山科考,火山科考3,火山科考,熔岩垄岗,五大连池,熔岩垄岗,陨石坑地貌,陨石坑是陨石撞击地面后所成的洼地。它呈圆形,四周陡立如火山口,外围常伴有一系列圆弧形和放射形的断裂。陨石以24.6kms 的超高速撞击地面时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使岩石粉碎、熔融和变质,形成冲击角砾岩和冲击石英等特殊矿物。目前,世界上的陨石坑约有 100个,其中俄罗斯波皮盖陨石坑是最大的陨石坑之一,直径约为100km。,陨石撞击地球,撞击锆石,50m长,44亿年前,南非vredefort陨石坑,直径30km,20亿年前,南非vredefort陨石坑,加拿大,加拿大manicouagan陨石坑,直径100km,2.1亿年前,墨西哥契克苏勒伯陨石坑,直径180300km,6500万年前,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契克苏勒伯陨石坑,猛烈的撞击,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产生的能量与10级地震相当,契克苏勒伯陨石坑,被埋在1100m厚的石灰岩下,契克苏勒伯陨石坑,德国sies陨石坑,,1500万年前,塔吉克斯坦KaraKul,直径45km,1000万年前,塔吉克斯坦KaraKul陨石坑,澳洲WalfCreek陨石坑,直径875m,深50m,30万年前,澳洲WalfCreek陨石坑,内华达州亚利桑那陨石坑,直径1245m,深180m,5万年前,美国内华达州亚利桑那的陨石坑,俄罗斯通古斯陨石坑,西伯利亚,1908.06.30.,陨石坑,有的陨石坑中央有一圆形隆起,它可能是陨石冲击地壳时,深处岩石像弹性体那样被压缩,然后又向上反弹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