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配套练习册答案苏教.docx
语文六年级下册配套练习册答案苏教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3烟台的海 一、 看拼音,写词语。 Shí dâng guî ltián jìng zhàn lán 石 凳 过 滤 恬 静 湛 蓝 Xxiào hài xiwi wxiong zhuang 嬉 笑 害 羞 威 武 雄 壮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气势 水平 细语 如如 壮观 雄壮 前 后继:到去。奔赴,去。 而不舍:用刀子刻。 山峻岭:高。 三、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冬天,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这段话把涌浪比做小山、狮子,“扑向”“掀起”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巨浪拍打堤岸的壮观景象。作者先写“冬天烟台的海”,是因为在一年四季的海上奇观中,冬天烟台的海的景色尤为独特,堪称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具有代表性。使人在强烈的震撼中进入课文的情景,去细细品味不同季节的特点。 2春天,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 这段话把涌浪比做顽皮的孩子,“扑”字形象地写出了“微波泛起”的可爱和轻盈,赋予了浪花孩子般的天真和烂漫。 3这篇课文按总分总顺序描写了烟台的景观。烟台的海冬天凝重,春天轻盈,夏天浪漫,秋天高远。 在冬、春、夏、秋这四个季节里,作者不仅描写了烟台的独特的景观,还描写了烟台人的劳动生活,请分别摘抄在下面: 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 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傍晚,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 是烟台的海陶冶、磨炼了烟台人,使他们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 4、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 楚勤 阳光下,大海闪闪烁烁,似一片水晶,如一块琉璃. 不,不.大海多象蓝色的梦哟:一碧万顷,激荡着多少希冀,蕴含着多 少秘密 海的梦,曾出现在我梦幻般的童年里.长辈,书本,地图,银幕使 我懂得了:海很富有,广阔,美丽! 后来,我真的见到了海.在那"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地方.我已无法具 体描绘当时的情景,只记得,大海彻底地把我征服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 面在我的眼前展开,"涛山浪谷,雷击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势",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翻腾,仿佛都是蓝色的!这时候,我才懂得了:什么叫雄浑,什么 叫浩大,什么叫力量,什么叫生机!水珠溅湿了我的面颊,我从海滩上捡回 了一只彩贝.啊,这海的见面礼! 我把它藏在我的心里.有一天,我讲一篇关于海的课文,忘情间,拿出 了那只海贝.孩子们传递着,目转神移,如同海面上轻风习习 "海很大很大,很美很美"我要用我的梦,去播种一片蓝色的希冀. "老师,海是怎样形成的 它会不会消失呢 " 多可爱的孩子啊,爱梦,更爱寻根究底. 我取来了地图.从黄河,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讲到 了校旁的滠水河,山间的小溪,岩缝的泉滴"她们是海的母亲.这是海永远年轻,永不消失的奥秘".生活的启示,一瞬间照亮了我的思绪. 是的,海的存在就在于汇集.聚涓滴,纳百川,不断地充实自己,永不 满足,永不停息!于是,才有这广阔的胸怀,澎湃的气势,激扬的活力! 1、"我要用我的梦,去播种一片蓝色的希冀."这句话中"我的梦"是指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渊博,广识,"蓝色的希冀"是指孩子们,他们的未来,他们学成后创造的天地,"播种"的含义是传道授业,教书育人。 2大海给人类的启迪是什么?请在原文画出。 3、文中写了哪两种海?它们的共同之处在哪里?文中写了两种海,一种是真实的大海,另一种指知识的海。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广博、无边无际、雄浑、大气、活力;它们的存在都需要永不停息地充实、汇集。 8、三打白骨精 一、看拼音,写词语。 Yo guài zhi fàn zhou yu yin man shan shi xian jun 妖 怪 斋 饭 骤 雨 隐 瞒 山 势 险 峻 二、在括号里填上读音为“mán”的字。 白骨精变成村姑拎着头等斋饭来蒙骗唐僧,可不过悟空被悟空劈脸一棒,只得扔下假尸首逃走。唐僧不明真相,反而怨悟空,说他无心向善,生性野。 三、 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 1. 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一个“夺”字写出了猪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 2.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这个老妇人其实是白骨精,这个“闪”字与这句话中的年满八旬相矛盾,因而传神地写出了白骨精的狡猾和迫不及待的样子。 3.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唐僧因为孙悟空平白无故地打死老妇人而摔下马来。一个“摔”字,我们感受到唐僧的胆小以及受到严重惊吓的程度。 4.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孙悟空看见白骨精变成白发老公公又来骗师父,他心想,如果再不除去这个妖精,师父就会再次上当,后果将不堪设想,“笑”字写出了孙悟空火眼金睛,轻而易举就识破了白骨精的阴谋诡计。 四、阅读三打白精原文片断,回答问题。 (一)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狼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合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峻岭定生精”。想一想,这样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突出了环境的险恶,为下文白骨精的出现作了铺垫。 (二) 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这段话描写的是课文中的白骨精变成美貌村姑。作者把人物写得这样美,其用意是写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她想以此来降低师徒三人对她的警惕心,好对唐僧下手。 (三)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回花果山。从“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你可以体会到孙悟空对师父忠心耿耿,感情深厚。 五、从下面的材料中选择一个制作人物的卡片。 材料一: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材料二:白骨精白骨精又叫白骨夫人,是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遇见的少有的女妖精。使用双剑,武艺出色。善于变化。她想吃唐僧肉,先变成十六七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均被孙悟空识破,最终被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打得现出原形。 我的人物卡片 人物名称 人物故事 孙悟空 出自作品 西游记 孙悟空号称“美猴王”和 “齐天大圣”,他除妖降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 人物评价 疾恶如仇 英勇无畏。 9、词两首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1、青,绿,斜风细雨不须归。 2、常记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渔歌子”“如梦令”都是词牌名。 2、“鳜”应读作guì. 3、如梦令中“兴尽”的“兴”指的是兴奋。 4、如梦令这首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不知归路”。 5、渔歌子中“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渔翁。 三、填空。 如梦令并非李清照的即兴之作,而是她回忆写成的,从词中常记可以看出.交游的时间在夏季,从词中误入藕花可以看出.从词中兴尽晚回舟可以看出,词人玩地很高兴.整首词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四、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两句描写的情景非常新奇,令人陶醉。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你能描绘一下吗? 一次郊游之后的黄昏,太阳已经落山了,河面上,一女子划着船,带着醉意而归,却不知道回家的路了,直到荷塘深处才发觉。尽管周围景色迷人,还是急着在荷花从中找到正确的路径。她快速地划动小船,惊动了已经栖息的水鸟。此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情趣横生的画面。 10、螳螂捕蝉 一、照样子,写成语。 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1仔细阅读这两段话,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共同之处是什么? 都是想劝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2大臣的劝和少年的劝带来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大臣是直接劝说的,结果失败了;而少年是通过一个例子让吴王自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结果让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3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结果?因为大臣们是直言相劝,令吴王感到没有威严;而少年的“劝”是智劝,既维护了吴王的面子,又令吴王茅塞顿开。 4.“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由“固执”到“恍然大悟”,我们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们体会到:少年是睿智的,他找到适合劝说吴王的方法,让吴王自悟其理。 三、课文螳螂捕蝉是根据一篇文言文改写成的故事。下面一段文字就是这篇文言文的一个片段。请你用心阅读,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刘向·说苑·第九卷·正谏 1、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用“-”文中表示该成语喻义的句子,并理解它的意思。这三个小东西都在力求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都没考虑隐伏在它们身后的灾祸啊! 2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句中“其”指什么。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 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四、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西游记后,打算找他谈话,以达到既保护他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他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是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 西游记是一本好书,值得我们好好地读一读,但在课堂上看,既影响听课,又担心被老师发现,读书的趣味是不是大打折扣呢?如果在课堂上认真学习,课后再看这本书,不就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11、读书要有选择 一、抄写词语。 陶冶 教诲 智慧 领袖 日新月异 奥秘 激励 翅膀 书籍 无可厚非 二、快速阅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填空。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选择读什么样的书,是比读书更重要的事情。我们小学生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第一,可以选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已有定评的古今中外名著;第二可以选读一些名人传记;第三,可以选读一些科普类的书。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选择合适的读物是一种本领。掌握了这种本领,就能帮助你用有限的时间去读更多的好书。 三、仿句填空。 走进文学名著,你可以从三国演义中感受到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从西游记中感受到孙悟空的机智和勇敢,从水浒传中感受到武松的豪爽和正直。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走遍天下书为侣 英尤安·艾肯 如果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一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一本有趣的书,一盒扑克牌,一个百音盒,还是一只口琴 似乎很难作出选择。 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一本书!我听到有人感叹了:如果你坐船周游世界,这一趟下来,你可以把它读上一百遍,最终你能背诵下来。 对此,我回答是: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背诵的程度。这有什么关系呢?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你喜爱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作者选择一本书陪着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 因为一本书不管你看地多少遍,每读一遍总能从中发现新的东西,所以要选择一本书陪着自己旅行。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这一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有:我明白了书要多读,每读一遍都要新的思考,每读一遍都要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12、夜晚的实验 一、看拼音,写词语。 Biàn fú zhàng ài b zhu 蝙 蝠 障 碍 捕 捉 n huì bian biã tâ sh 恩 惠 辨 别 特 殊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蒙:mng mãng mng 。 启蒙蒙骗蒙古蒙眬 2薄:báo bï bî。 薄饼薄田单薄薄荷 三、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1野兔听觉,一有风吹草动,宏观世界就地逃走了。敏锐 敏捷 2、机器人的手脚,能表演许多高难度的动作。 灵活 灵巧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一共做了四次实验。第一次,他蒙住蝙蝠眼睛,结果蝙蝠还是轻盈敏捷的飞行,发现蝙蝠不是靠眼睛辨别方向;第二次,他堵住蝙蝠耳鼻子,结果蝙蝠还是飞行的轻快自如,发现蝙蝠不是靠鼻子辨别方向;第三次,他把蝙蝠身上涂满油漆,结果还是不受影响,发现蝙蝠不是靠翅膀辨别方向;第四次,他堵住蝙蝠耳朵,结果蝙蝠东碰西撞跌落在地,发现蝙蝠是靠耳朵辨别方向。 2、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发现蝙蝠使用耳朵接受从喉咙发出的 超声波来辨别方向、确定目标的。 五、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寻找地下的宝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 1“巨大的恩惠”在这里是指什么?请用“-”在片段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斯帕拉捷为什么能够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斯帕拉捷之所以能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因为他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索,并能亲自实践,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解开心中的疑团。 启示:我们也应该像斯帕拉捷那样善于观察生活,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发现秘密,并勤于思考,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找出正确的结论。 六、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居里夫人和三克镭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第一克捐给她的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和第三克回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XX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的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见到了镭的发现者。 端庄典雅的主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给这位美国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非常惊讶的是,居里夫人居然能够说出世界上每一零星镭的所在地。 麦隆内夫人问道:“法国有多少呢?” “我的实验室只有一克。” “我?啊,我一点也没有。” 此时,镭问世已经XX年,它当初的身价曾高达75万金法郎。美国女记者由此推断,提纯镭的专利技术,应该早已使眼前这位夫人富甲天下。 但事实上,居里夫人早在XX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权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他们当时经济拮据,生活贫困,却不肯用自己历尽艰辛获得的科学成果谋取丝毫个人利益。居里夫人后来的解释异常的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麦隆内夫人困惑不解地问:“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吧?” “有,一克镭,以便我的研究,但是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太贵了。”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使麦隆内夫人既感惊憾又非常不平静。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以致无法进行研究。 她立即飞回美国,打听出一克镭在美国当时的市价是10万美元,便先找了10个女百万富翁,以为同是女人又有钱肯定会解囊相助,却碰了壁。这使麦隆内夫人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金钱的需求,而是一场呼唤公众理解科学、弘扬科学家品格的社会教育。她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获得成功。 XX年x月x日,美国总统将公众捐献的一克镭赠予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在仔细阅读完文件后说:“美国赠给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希望你们立即请个律师,把它改赠给我的实验室。” 数年之后,当居里夫人为在祖国波兰设一个镭研究院,治疗癌病的时候,美国民众再次为她捐赠了第二克镭。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既然是为了科学研究,在专利书上签个字,不是要省事得多吗? 居里夫人在后来的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我的许多朋友坚持说,若是比埃尔居里和我保留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就可以得到必需的资金,来建立一个满意的镭研究院,而以前阻碍我们两个人,现在仍然阻碍我的种种困难都可以避免。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然相信我们是对的,人类需要关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即使是为了科学,也不能将科学的成果据为已有。这是居里夫人向人类贡献镭的同时,贡献的另一种价值。 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麦隆内夫人“惊憾”的是:作为镭的发现者的居里夫人最想要的却是一克镭,而且她买不起一克镭。“不平静”,是因为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困顿至此,以到无法进行研究。 2.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分别有着怎样的由来?请简要概括。第一克镭是居里夫人提取的,第二克是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在全美妇女中奔走宣传,美国公众捐献给她的;第三克镭也是美国公众捐献的。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ùn cáng jìng wâi wi xiã 蕴 藏 敬 畏 威 胁 Wi j wàng yáng xng tàn 危 机 望 洋 兴 叹 二、在下列句子中填写一组合适的反义词。 1海洋总是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从不它的奉献。 2科学家发现,海洋是个聚宝盆,它蕴藏着的石油、天然气等,而陆地矿藏由于无节制地开采,正面临着资源的问题。 3烧煤发电价格非常,而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价格就十分了。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围绕海洋能够为人类提供矿产资源 、食品 、 电力 、 淡水 以及在海底建设城市这几个方面说明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 2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 ,珍惜 海洋资源 。 只有这样,海洋 才会乐于作出它的奉献。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2第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粮仓”中的哪三类食物?藻类 ; 浮游生物 ; 鱼虾。 3指出画线句子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列数字。通过列数字从数量的角度说明南极磷虾的产量很高,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举例子。通过举南极磷虾的例子,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说明的内容具体清晰,通俗易懂,令人信服。作比较。通过将南极磷虾每年的产量与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作比较,使读者对未来南极磷虾的产量产生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4结合文章内容,请就保护海洋的重要性简要谈谈你的认识。海洋和我们是一个整体,首先,海洋本身对污染物有着巨大的搬运、稀释、扩散、氧化、还原和降解等净化能力。但这种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局部海域接受的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它本身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该海域的污染。另外海洋虽然蕴藏许多资源,但海洋资源的再生也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我们无节制地开发海洋资源而不注意保护,那么这些资源总有被用光的一天。所以保护海洋极其重要也十分必要。 14、学会合作 一、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1谐 协 和 调 音 作 2优 悠 久 闲 美 扬 3顾 故 回 居 照 缘 二、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1、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电动自行车,顾名思义要用电来助行的自行车,是很便利的交通工具。 2、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 我们要自觉向哪些在生活中取得事业成功典范的人学习。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2、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3、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1这段话告诉我们现代社会具有怎样的特点?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充满竞争,同时也更加需要合作。 2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列举一个相互合作取得成功的例子,并写出自己的感悟。例如大扫除。我们共同打扫,互相监督,学会分工与合作,保证了任务的顺利完成。 感悟:通过相互合作,我们每个人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既有了一份责任感,激发了自己的最大潜能,同时我们都发挥了自己的长处,让自己的优势得到彰显,也共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进了我们的友谊。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一、按要求写词语。 1、看拼音,写词语。 Jng shîu yu rán zì xìn huî dà 精 瘦 悠 然 自 信 豁 达 2、这些词语都是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的,还可以用乐于奉献、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等词语来形容他。 二、写出下面多音字的拼音,再分别组词。 xu sù 宿舍 削 宿 xi 一宿 xio xiù 星宿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看,这个远镜头: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在登山途中,“我”遇到了这样一位老人,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他每天打扫天游峰非常辛苦,但却过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是因为他默默无闻地奉献着,给游客们创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的旅游环境,自己虽然辛苦,但却乐在其中。 四、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1、“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中的“禁”应该读jn ;“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是因为老人竟每天要打扫这样多的石阶,实在太辛苦了。 2、这段话中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爬山时吃力的样子; 望而却步、半途而返这两个词写出了游人畏难的情绪。 3、“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从老人的话中,“我”明白了什么?老人是乐于奉献、豁达开朗的人。每天他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却过得自在悠闲,这完全得益他良好的心态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6.、最大的麦穗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ìng duï cáng lo yáo huàng 定 夺 苍 老 摇 晃 zhu qiú mài lng cháo xiào 追 求 麦 垄 嘲 笑 二、在括号里填上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2、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三、读一读,体会句子的语气,并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1、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2、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已经到头了。”失望地 3、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读了以上几句话,你觉得苏格拉底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大哲学家。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这段话中“最大的一穗。”是指放大的理想和抱负 ; “颗粒饱满”是指摆在眼前的机遇 ;“眼前的一穗”是指 摆在眼前的机遇。 2、写出对画线句子的理解。一个人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更需要抓住自己眼前出现的机遇,实实在在地完成好当前的任务,这样就不会错失良机,一事无成。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弯腰的谷穗 父亲让儿子去田里看看稻子是否已经成熟可以收割,儿子回来后告诉父亲说:“爸爸,今年收成看来会很糟。”父亲问为什么,儿子回答说:“我看到大部分谷穗都弯着腰,好像无精打采的,肯定不会丰收”。 父亲说:“我的孩子,你要知道只有被沉重果实压着的谷穗才会弯腰下垂,有些谷穗朝天昂首挺胸,因为他们是瘪的”。 做人也是一样,有人趾高气扬,只因为他腹中空空,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谦虚低调,深感自己学识的不足。心灵高尚的人不会因为高尚而骄傲,因为他知道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 高尚 2、“弯腰的谷穗”比喻什么,写出自己的体会。 弯腰的谷穗比喻有才华的人低首而谦虚。我的体会:稻子结了谷穗以后因为重力作用就会下垂,文人都喜欢用这个特征来比喻有才华的人低首而谦虚。心灵高尚的人不会骄傲,因为他知道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17、山谷中的谜底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ng peng cu hu kuí w zh y 帐 篷 摧 毁 魁 梧 枝 丫 Wán ho wú sn cng cuì tíng bá 完 好 无 损 苍 翠 挺 拔 二 选词填空。 1、承担 承受 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在不了的时候,学会先弯曲一下。 王教授了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 2、 揭示 揭开 这一奇异景观是个谜,许多人不知所以然。这一谜底的是两位旅行者。 “滴水穿石”这一现象向人们了一个道理: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才会达到目的 3、不是而是尽管还是不是就是 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可是被大雪压弯了,被大雪压垮了。 确实,有时弯曲屈服和毁灭,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三、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q tán 2、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3、“正面抗争”指的是直面困难和压力迎难而上, “弯曲”在本文中的意思是作出让步。 4、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启发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一样可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四、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冰雪的启示 在美国,每当大雪融化之后,总是看到许多工人在忙着修补路面。 "下大雪期间,应该行驶的车子特别少,为什么路面反倒破了这么多大洞呢?"某日我不解地问一位修路工人。 "这不是被车子破坏,而是遭冰雪侵蚀的。"工人笑着回答。 "那就奇怪了,你们的工程为什么这样不结实?连冰雪都能将路面损坏呢?"我接着问。 "你一定是初到有冰雪的地方吧?"工人放下铲子,指着远方的山头说,"如果你有空,就可以到山上去看看,那里有许多比路面结实几十倍的岩石,因为冰雪的侵蚀而崩裂了。所以你不要以为雪水算不得什么,只要有一点小缝,被它渗进去,就可能会遭到大麻烦,它能够在结冰时膨胀体积,然后一分分地移动岩石,再一块块地将碎石推下山头。渗透、侵蚀、崩溃,都是从那些小小裂缝开始的,都由那些看来不甚稀奇的雪水推动的,我们真是防不胜防啊!" 1、联系上下文,把下面的词语正确地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侵蚀 崩溃 渗透 2、听了工人的话,“我”得到什么启示呢?请你试着把文章结尾补充完整。是呀,许多的隐患就存在于不经意间,我们应该小心面对身边的每点小小的隐患才是。 18、广玉兰 一、看拼音,写词语。 Dang yang tie xiu yu zhuo bing diao 荡 漾 铁 锈 玉 琢 冰 雕 Nei han zhan fang po bu ji dai 内 涵 绽 放 迫 不 及 待 二、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待:对待;招待;等待;要,打算。 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 我正待出门,好友来了。 我们待人和气。 2、谢:感谢;拒绝;脱落;认错。 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 这处景致谢绝参观。 为了这件事,我要亲自向你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