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docx

    • 资源ID:3130474       资源大小:54.09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docx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口语: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相对于书面语是第一性的。 2、书面语:书面语是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之一,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相对于口语是第二性的,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3、语言: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4、言语:是个人说的行为和结果。 5、符号:是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6、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 7、所指:是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 9、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指语言符号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不能任意改变的。 10、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臵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11、组合关系:在语言结构的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2、普通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各种语言所共有的规律以及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它以一般语言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性、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13、理论语言学:指从理论上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等的语言学分支学科。以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个别语言学和一般语言学。 14、应用语言学: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可分为狭义应用语言学和广义应用语言学。 15、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6、内部语言:第一,内部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形式;第二,内部语言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此,内部语言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17、结构主义语言学:指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它旨在语言系统本身的规律。 18、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19、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 20、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决定于振幅的大小。 21、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是由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决定的。 22、音质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 23、语音的生理属性:指发音器官发音动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24、语音的物理属性: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发生振动,从而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震荡,形成一种音波。音波传到人的耳朵里,使鼓膜发生相应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于是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语音的物理属性可从音高、音长、音强、音质四个方面分析。 25、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6、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27、非音质音位: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如调位、重位、时位等。 28、音位的条件变体: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29、音位的自由变体: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30、音位变体: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31、音位区别特征:能区别音位的作用最小语音形式叫音位的区别特征。一个音位是一束区别特征的集合。 32、调位:利用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33、重位:利用音强等方面的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34、音节:是听觉上最自然,也是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 27、时位:利用发音长短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28、复辅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音的组合叫做“复辅音”。 29、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语流中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和它相同或相近。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脱落,语流中某些原有的音消失。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 30、韵律特征:又叫超音质特征或超音段特征,指语音中除音质特征以外的音高、音长、音强方面的变化。长短音、声调、轻重音、语调都是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有两个特点,他们永远都只能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他们都是一种对比性特征。 31、音渡:人们在说话时,音位与音位、音节与音节连成一串,形成前后相连的连续语流,这些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连接时,会因为自身性质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过渡和连接方式,这些方式叫“音渡”或“音联”。 32、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33、三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叫“三合元音”。三合元音一般都是中间响两头弱,因而又叫“中响复元音”。 34、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如把以元音作为核心的音节他为V、CV、VC、CVC四种基本类型,所采用的就是这种分析方法。 35、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按照这种分析法,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 36、同化: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 3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 38、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的现象。 39、时位:长短音也可以像元辅音那样起区别意义作用,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时位”。 40、连续变调: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一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 41、 语汇: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的一个要素,语汇也可以叫词汇。语汇或词汇作为语言学的术语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是词和语的汇集。它只能指一种语言中全部词和语的整体,而不能指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词语。 42、 词: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43. 语: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但意义比较凝固,又经常作为一个整体单位使用的固定词组或熟语性语言片断。 44.基本语汇: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它具有产生的历史长、使用的范围广和构词的能力强三大特点。 45. 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即一般语汇,它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46. 惯用语: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惯用语多为三个字。 47. 成语: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为四个字。 48. 歇后语: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49、语汇的任意性:指任何语言的词语,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什么义在初始阶段大多是任意的。如汉语管某一种东西叫“书”,英语管书叫“book”这都是任意的。词语和命名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50、语汇的理据性:指语言中有相当多词语,其音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同源词”和“复合词”。同源词如“帐”“涨”“胀”等与“张”不但语音近似,且意义有某种联系。复合词如汉语的“雨衣”是“下雨时穿的衣服”,英语的“raincoat”就是“rain”“coat”组合的意义。它们都是可以论证的。 51、语汇的普遍性:指只要客观事物中有某种概念,语言中就一定会有某个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它,这是所有的语言都具有的。如客观事物中有山、河等,各民族的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词来表现。 52、语汇的民族性:指各民族语言的词语对客观事物的表达与概念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不同。词语往往反映某个民族对事物的独特认识,不同语言的词语不一定反映完全相同的概念,因而可能在对象、范围、褒贬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 53、语汇的活跃性:指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旧词语逐渐消失,新词语不断产生。如汉语在若干年前使用的频率极高的一些词语像“人民公社”,现在已消失殆尽;而像“下海”“上网”等词却是最近才产生的。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语汇是语言结构系统要素中最易变和最活跃的。 54、语汇的稳定性:指语汇的变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要受到社会约定和语汇系统的严格制约,有极强的稳定性。社会约定的制约指的是很多词语的声音、意义和结构形式一旦形成就基本固定下来,不能随意改变。语汇系统的制约指的是某些系统性强的基本词语一般都处在一定的语义集合关系即语义场中,不能随意去破坏。 55、新造词:又称新词,指过去没有而新创造出来的词。新事物不断涌现,会通过新造词表现出来。各个历史时期、每种语言都会有新造词。如汉语“苏区”在某个特定时期是新造词,“下海”是这个时期的新造词。 56、古造词:是指古代就已经产生,但又不算基本语汇,现在偶尔还使用的词,也是一般语汇的一部分。古语词包含两小类:一类是现实生活中已经消失的事物或现象的名称如汉语“状元”;另一类是古代的事物或现象还存在,但已经由别的词语替代,如“余”。 57、常用语汇:指使用频率高的语汇,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被称为“最常用词”。 58、非常用语汇:指使用频率低的语汇。 59、通用语汇:指全社会都普遍使用的词语。基本语汇、常用语汇都是通用语汇,一般语汇中新造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的绝大部分也是通用语汇。 60、专用语汇:指只在某些领域或只是一部分人使用的词语,主要指“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这两类。除此之外,某个帮派使用的“隐语”、特定阶级的习惯语和禁忌语也都可以算作某种专用的语汇。 61、简缩词语:简缩名词是由比较长的专有名词或一般词组简缩而成的一种很像词的结构。各种语言都有大量的简缩词语,如汉语的“北大”等。有些简缩词久而久之成为凝固形式,就成了词。 62、成词语素:指在某些情形下可以直接形成为词,即可以单用的语素。如“他走了”中的“走”就是一个成词语素。 63、不成词语素:指不能单独成词,即不能单用的语素。如“一子”就是不成词语素。 64、自由语素:指的是既可以单独成词,有时又可以单独说出来的某种语素如“他最近好吗?好”,答句中的“好”就是单说形式的自由语素。 65、不自由语素:指能单独成词但不能单说,或者不能形成词的语素就是不自由语素,或者叫黏着语素。如“了”等。 66、定位语素:指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的位臵是固定的,或者总是前臵,或者总是后臵。如“了”只能在一个组合形式后面,不可能在前面;词缀“老一”只能在另一个语素的前面,如“老师”。 67、不定位语素:是在最小的合成结构中位臵不固定的语素,它们既可前臵,也可后臵。如“笔”可以构成“毛笔”“笔杆”。 68、实义语素:指有实在的词汇意义,或者说本身直接负载了词汇意义的语素。如“灯”。 69、虚义语素:指一般不具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或者说语素本身不直接负载意义,但与其他成分组合成词或者更大的单位时,才能使词或者更大的单位获得某种新的意义。如“的”。 70、虚词语素:没有实在意义的成词语素,如英语“WITH。” 71、词根语素:有实在意义,既可直接形成名词、动词等实词,又可作为位臵不固定的主干成分构成别的词的成词语素。如英语“BLUE”。 72、构词语素:即在词中位臵固定,不作为词的主干成分,但又参与构造不同意义新词的词缀性语素。如英语“ANTIBODY”K R “ANTI”。词缀性语素也有某种意义,但不如词根语素实在,往往是一种抽象的类义。 73、构形语素:即在词中位臵固定,但既不是词的主干,也不参与构造新词,并且不改变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类别,只改变词的语法范畴意义的词尾性语素。 74、直接成词:就是由一个语素直接形成单纯词。当这种成分没有独立使用的时候是语素,独立使用的时候是词。能够直接成词的语素必须是成词语素。自由不定位实义语素形成实词,黏着定位虚义语素形成虚词。 75、转化成词:就是由一个或多个语素转化为另一个语素形式再形成单纯词,大致分“变性成词”和“变形成词”两种情况。 76、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77、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词性而形成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名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78、逆序成词:就是把原来只有合成词形式而没有单纯词形式的词反向截取其中一个语素再形成单纯词。相对词性发生变化的叫逆序成词。 79、复合构词:是词根语素+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四种。 80、附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 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臵,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和中缀式。 81、重叠构词:就是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又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如“爸爸”。 汉语的重叠词包括:名词性重叠词。副词性重叠词。多重重叠词。重叠词重叠以后既增加某些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82、语法构词:是形态丰富的语言中附加词尾而使词产生变化的一种语法现象,如英语的“一S”。这些语素附着在词的后面并不产生新词,也不改变词类,只起某种语法作用,广义的语法构词还包括附加表示词类特征的后缀形式。 83、离合词:就是形式上或人们的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的组合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接近词组的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语汇单位。 84、词组词:就是形式上或人们的感觉上像词,但在结构的组合性和意义的搭配性上接近词组的中间可以进行较大扩展并且插入成分后整个组合的意义基本保持不变的语汇单位。 85、词的理性意义:指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除此之外,词义还包括人们对一定对象的主观态度和其他附加色彩。 86、词的通俗意义:指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发意义可以称之为通俗意义。 87、词的科学意义:指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这种词的理发意义可以称之为科学意义。 88、词的非理性意义:是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因而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词的非理性意义主要指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89、词的感情色彩:指人们在反映现象的同时,还可能表现出上对该现象的主观态度,从而在词的理发意义上增添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词义所带的对现实现象的主观态度就是“感情色彩”。 90、词的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91、义素分析:就是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92、语义场:指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构成的聚合体,类属义素是指反映事物所属类别的语义特征。 93、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的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和规律。 94、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95、组合规则:就所有的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臵看都是相互如何搭配的关系。 96、聚合规则:是指就所有的语法成分之间的关系而言,从线性的不同位臵看都是相互能不能替换出现的关系。 97、语法即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98、递归指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99、语境是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100、历时语法:指的是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的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101、共时语法:指的是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法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102、个别语法:指的是对个别语言语法的研究,它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103、语法形式:语言中不管是语音的表现形式,词形的变化形式,还是成分的组合的和类别形式,凡是能够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 104、语法意义:语言中不管是词语意义,还是结构意义,凡是通过一类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 105、语法手段:根据某些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语法形式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106、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107、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08、句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09、词形变化:就是指通过词的形态变化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词形变化有包括附加、屈折、异根和零形式四种情况。 110、词的轻重音:通过词的某个部分重读或轻读而产生一定意义的形式。一般说轻重音中重音形式更重要,所以也可以叫作“重音移动”。 111、词的重叠:指通过词或词中某个语素的重复使用而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112、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13、语法规律:指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114、普遍语法:指的是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15、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16、语法形式:是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1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叫做“语法手段”。 118、附加: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 119、屈折: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 120、异根: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 121、零形式:相对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 122、虚词:即通过使用虚词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言中凡是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虚词。因为虚词不依附于某个词,其语法意义又不是通过虚词本身表示的,而是在它与别的词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所以使用不同的虚词就是一种句法手段。 123、语类选择:通过选择句法结构中以组合的词类或词组的类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124、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的位臵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125、语调: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重音、停顿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语调实际上已经是表达层面上的一种语法手段了。 126、词法范畴: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 127、句法范畴:主要由结构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 128、性:在某些语言中表示人或事物有关性属的一组特征。 129、数:表示事物数量的一组特征。 130、格: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一组特征。 131、有定无定:表示名词指称性质的一组特征。 132、体:表示动词所反映的动作行为进行的状况的一组特征。 133、层次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者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 134、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如“木头房子”等于“房子”就是向心词组。 135、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如汉语的“的”字词组的功能既不等于“的”前的成分,也不等于“的”。 136、关系意义:句子通常是由词语组合而成的,词语在组合时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 137、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 138、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关系的语义关系,可以把变元分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 139、降级述谓结构:述谓结构中的变元可以带有修饰或限定性的成分,以表示变元某个方面的特征,充当这类成分的述谓结构就是降级述谓结构。 140、词类:就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臵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141、词组: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142、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 143、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 144、不完全主谓句: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或者说需以来一定的语境和上下文的补充才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或叫省略句。 145、直接成分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就叫做“直接成分分析法”或“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必须依据两条原则:一是“成结构”,二是“有意义”。 146、复句: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句子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复句是复合句的意思。衡量复句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主谓结构或表达多少个意义,而是看句中有无停顿和关联词。 147、语义:是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的意义,同语言形式的结合是语义的基本特征。 148、语言意义:是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本身表达的意义。 149、语境意义:是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知识背景等语境音素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150、词义:是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 151、义项:是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152、义素:是从义项中分析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153、词的理性意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时,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就是词的理性意义。 154、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155、蕴含:就说话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 156、歧义: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157、文字: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158、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159、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 160、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 161、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是音节文字。 162、音位文字: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音位文字。 163、辅音文字: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辅音文字。 164、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 165、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 单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 166、多义词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167、本义: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68、引申义:由本义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 169、同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170反义词:指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 171解释“上位词、下位词”: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大,有些词所代表的范围小,如果后者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完全包容在前者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内,那么它们之间就具有上下位关系。其中所代表的范围大的词叫上位词,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小的词叫下位词。 172、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173、述谓结构”:从语义结构上看,一个句子包括“情态”和“命题”两部分,情态包括时态、语态、语气等方面的意义,情态以外的部分即命题。一个命题在语义结构上可进一步分析为一个“述谓结构”。一个述谓结构由一个“谓词”和若干个“变元”组成,谓词一般就是句子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是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 174、语义指向:句子某个成分在语义上指向哪儿,或者说同哪个成分或哪些成分发生语义联系,就是这个成分的语义指向。 175、歧义:是指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176、变元:又称“题元”、“项”等,是与谓词有直接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变元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词语,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或宾语。 177、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为若干个类型,这种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之为“语义角色”。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与事、工具、结果、处所等。 178、蕴含:是句义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就话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言,如果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就说甲蕴含乙。在一般情况下,蕴含的规律是含有下位概念或局部概念的句义蕴含有上位概念或整体概念的句义,而不是相反。这种蕴含关系通常可以从句子本身的意义推知,而不必以来特殊的背景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179、预设:是句义之间的一种关系,预设是就话语本身表达的意义而言的,有句义甲就必然有句义乙。蕴含包含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基本信息;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用公式表示为甲乙。 180、假借字:自源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示无法用图形来表示的词语,都采用了假借已有同音或音近的字符来替代的办法,这就是“假借法”,这些字就叫假借字。 181、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如汉字的“字”和拼音文字的字母。 182、意符: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 183、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184、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185、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字符的字符。每一个拉丁字母都是一个单纯字符。 186、复合字符: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也包括由单纯字符和复合字符再组合而成的字符。 文字:是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他源文字:是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187、表意文字:即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188、意音文字:即一部分是意符,一部分是音符的文字。 189、意符;意符也就是表意的字符。 190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是词语文字。 191、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素相联系的文字是语素文字。 192、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是音节文字。 193、音位文字;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是辅音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辅音文字。既有代表辅音音位的字符,也有代表元音音位的字符的文字是全音位文字,平时就称为音位文字。 194、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是表意文字。 195、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习惯上又称为拼音文字。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 196、假借字;自源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表示无法用图形来表示的词语,都采用了假借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字符来替代的办法,这就是“假借字”。 197、音符;音符也就是表音的字符,但是语音没法用图形来表示,因此,音符最初都是由已有的意符转化而来的。 198、记号;各种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 199、渐变性:指语言是逐步发展演变的,不允许采取突变的方式一下子发生巨大的变化。 200、不平衡性:指在语言内部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在不同的地域之间,语言发展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不一致的。 201、地域方言:指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202、楔形文字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苏美尔民族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出来的文字。它们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叫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一种词语文字,同时也是意音文字。 203、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或语言学家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204、临界期指,不管是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还是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是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但这些潜在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否则大脑的语言功能就会失效。 205、亲属语言:指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种语言。 206、语言的谱系分类:指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207、语系:是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个语系。 208、社会方言: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209、通用语:在存在方言分歧的社会里,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会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各方言区之间的交际工具,这种语言就叫“通用语”。 210、标准语:在语音、语汇和语法方面有明确规范的民族共同语就叫“民族标准语”。 211、国语: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为了维系整个国家内部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还需要有共同的交际工具,有人把这种一个国家内各民族所共同使用的语言叫做“国语”。 212、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 213、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14、语言转用: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215、语言混用:有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同的新的交际工具的现象。 216、非克里奥耳化:当克里奥耳语和作为它的基础的那种语言并存于一个社会之中时,如果基础语言有较高的社会声望,说克里奥耳语的人就可能根据基础语言来不断调整、校正自己的语言,使克里奥耳语向着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结果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变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这种现象就叫“非克里奥耳化”。 217、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的、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218、语言规范化:对语言中产生的变化,既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必须对它们作出评价和选择,这就是语言规范化。 219、思维:是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或者说是人动脑筋去想的活动;大致说来,思维分为三大类:感性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语言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工具。 220、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只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还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 221、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抽象思维,也称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或者统称思维活动。 222、发散思维:指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如感情、意志、美感和相关的文化传统意识等。 223、“语言相关论”:美国人类学家萨丕尔和语言学家活尔夫认为语言决定思维,由于其核心内容是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被称为“语言相关论”。这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指出了语言对思维活动存在一定的影响。但过于极端。 224、文化语言学:从文化到语言这头看,通过考察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可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语言的特点,这种研究就是所谓的文化语言学。 225、语言文化学:从语言文化这头看,通过分析不同语言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研究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这种研究就叫做语言文化学或语言民族学。 226、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叫做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只指语言教学,这既凶手学校时进行的母语教学,也包括儿童语言教学、民族地区的共同语教学、外语教学、双语教学、盲聋哑人的特殊语言教学;广义的应用语言学则还包括语言学在其他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更大范围内的实际应用,如词典学、翻译学、言语矫正学等。 227、中介语现象:是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建立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这就是“中介语”。“中介语”有点类似儿童在某些阶段的语言,是不断地从母语向外语靠近的语言形式。学习者最初接受一种新的语言,就开始产生最初级的中介语,这时更多地受母语的影响;随着学习的深入中介语就进入较高级的阶段,这时更多地受外语的影响。从自主教学角度看,虽然不同的人学习外语的情况不同,但中介语的发展规律大致相同,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作“内在大纲”。 228、内在大纲:从外语教学角度看,虽然不同的人学习外语的情况不同,但中介语的发展规律大致相同,这一学习发展过程被称作“内在大纲”。据研究证实,外语学习的内在大纲与儿童语言的获得过程有某些相似之处。 229、语言迁移现象:是指母语对于要学习的外语会产生影响。原有的母语可以叫做“来源语”,要学习的外语可以叫做“目标语”。来源语会对目标语产生影响,其中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这种迁移既包括语言本身的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也包括在语言之外的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 230、引导迁移:在外语教学中注意两种语言的共同点,主动利用正迁移;同时又注意两种语言的不同点,尽量避免负迁移。这一教学过程被称“引导迁移”。 231、第一语言教学:就是母语语言教学,通常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的语言教学。母语语言教学实际完成了语言获得,即能够顺利地听和说一种语言以后进行的更高层次的一种语言教学活动,也

    注意事项

    本文(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