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西南●[0127]《古代汉语上》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

    • 资源ID:3129117       资源大小:50.45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南●[0127]《古代汉语上》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

    西南0127古代汉语上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0127古代汉语上 第一次 单选题1文言是以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其时代是。 A:先秦 B:两汉 C:南北朝 D:唐宋 参考答案:A 单选题2许慎说:"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这是解释"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C:形声 D:转注 参考答案:D 单选题3.成为汉字字体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和古文字、今文字分水岭的字体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参考答案:D 单选题4. 说文通训定声的作者是清代。 A:戴震 B:段玉裁 C:朱骏声 D:王筠 参考答案:C 单选题5. 下列四组字中,全属会意字的一组是。 A:载伐及孔 B:斩休雀析 C:安息益景 D:北亦林朝 参考答案:B 单选题6. 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五百”。中"止”在句中表示的是。 A:本义 B:直接引申义 C:间接引申义 D:假借义 参考答案:A 单选题7.说文解字的部首有部。 A:520部 B:540部 C:214部 D:200部 参考答案:B 多选题8、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有。 A:古今相同 B:古今完全不同 C:古今有继承又有发展 D:异体字关系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9、下列各句中是被动句式的是。 A: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B: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C:曾子见疑而吟,伯奇被逐而歌。 D:因往见司徒王允,自阵卓几见杀之状。 参考答案:AC 多选题10、语言中词的意义可分为。 A:本义 B:直接引申义 C:间接引申义 D:假借义 参考答案:ABCD 单选题11、下列四组字中,属于繁简字的一组是。 A:说悦 B:辟避 C:鵝鵞 D:後后 参考答案:D 单选题12、对"昔者,江出于岷山。”中"江”字解释正确的是: A:江水 B:长江 C:黄河 D:汉江 参考答案:B 单选题13、形声字最常见的形符和声符所处位置情况是 A:右形左声 B:上形下声 C:下形上声 D:左形右声 参考答案:D 单选题14、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A:昭王 B:南 C:寡人 D:是 参考答案:D 单选题15、对"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中"牢”字解释正确的是: A:关牲畜的圈 B:监牢 C:祭祀用的牲畜 D:祭祀用的酒 参考答案:A 单选题16、"是”成为判断动词,时代是在 A:先秦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参考答案:B 单选题17、我国第一本字典是 A:尔雅 B:说文解字 C:中华字典 D:新华字典 参考答案:B 第二次 单选题1、对古白话正确的解释解释应是。 A:秦汉时期书面语 B:六朝以后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汉语书面语 C:六朝以后仿古作品中的语言 D:唐宋以后的书面语 参考答案:B 单选题2、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清代。 A:段玉裁 B:桂馥 C:朱骏声 D:王筠 参考答案:A 单选题3、下列四组字中,全属形声字的一组是。 A:景步走休 B:莫朝臭岩 C:亦伐北及 D:问物盆现 参考答案:D 单选题4、荀子天论:"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中"是”在句中是。 A:副词 B:指示代词 C:判断词 D:形容词 参考答案:B 单选题5、康熙字典检字部首是部。 A:540部 B:530部 C:214部 D:200部 参考答案:C 单选题6、齐桓公伐楚:"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句中"伐”作进攻讲,其古今词义的变化属。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感情色彩扬升 D:词义轻重变化 参考答案:C 单选题7、贾谊治安策:"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 中"解”在句中表示的是。 A:本义 B:直接引申义 C:间接引申义 D:假借义 参考答案:A 单选题8、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A:景影 B:益溢 C:采彩 D:泪淚 参考答案:D 单选题9、汉书刑法志:"当斩左止者笞五百”。中"止”在句中表示的是D:假借义 参考答案:A 多选题10、古书中常见的形体分歧的字有。 A:古今字 B:异体字 C:繁简字 D:甲骨文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11、古今词义范围的演变,通常有。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引申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12、下面对古代汉语数量表示法的正确表述有。 A: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不用动量词。 B: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数词一般要放在动词之前。 C:古汉语中,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时,可以改变句式,把数词从动词前面移到句尾,并在数词前面用代词“者”复指。 D:古代汉语放在动词前表示行为数量的数词,是作为状语来修饰动词的。 参考答案:ABCD 第三次 单选题1. 许慎说:"以事为名,取譬相成”。这是解释"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参考答案:D 单选题2、下列四组字中,属于繁简字的字组是。 A:栗慄 B:穀谷 C:期朞 D:障嶂 参考答案:B 单选题3、下列哪个句子中的"莫”用作否定副词? A:群臣莫对。 B:诸将皆莫信。 C: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D:杀臣,宋莫能守。 参考答案:C 单选题4、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虽及?,获而取之,何有于二毛?”句中"取”用的是。 A:本义 B:直接引申义 C:间接引申义 D:假借义 参考答案:A 单选题5、战国策秦策:"臣闻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句中"是”是( )。 A:副词 B:指示代词 C:判断词 D:形容词 参考答案:B 单选题6、下列各句中"及”不表引申义的是。 A: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B: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C:公曰:“無庸,将自及。 D: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参考答案:C 单选题7、下列四组字中,全属形声字的一组是。 A:齿果孔人 B:雀栽耷森 C:岩从休析 D:腾斧到衷 参考答案:D 单选题8、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中"及”在句中表示的是。 A:本义 B:直接引申义 C:间接引申义 D:假借义 参考答案:B 多选题9、下列四种文字属于古文字的有。 A:甲骨文 B:金文 C:篆书 D:隶书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10、下面对异体字的解释,正确的有。 A:两个字形体不同 B:读音相同 C:意义相同 D: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11、下列对语气词的正确表述有。 A:“矣“表静态,“也”表动态。 B:“与”、“邪”表示探询疑问语气,而只是说话人猜想大约是这样,要求对方加以证实。 C:多个语气词连用,语气的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 D:“夫”作句首语气词是从指示代词“夫”虚化而来。 参考答案:BCD 第四次 单选题1、许慎说:"比类合谊,以见指?。”这是指"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参考答案:C 单选题2、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 A:新薪 B:然燃 C:悦说 D:礼禮 参考答案:D 单选题3、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古今字的一组是。 A:自鼻 B:粮糧 C:丑醜 D:早枣 参考答案:A 单选题4、齐晋?之战:"赦之,以劝事君者”。中"劝”作"鼓励”、"勉励”讲,其古今词义的变化属。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轻重演变 参考答案:C 单选题5、异体字"泪?(水+戾)”在形体上的分歧属于。 A: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别 B:意符不同 C:声符不同 D:结构成分位置不同 参考答案:A 单选题6、下列哪个句子中有判断词? A:是乃狼也。 B:梁父即楚将项燕。 C:夫殷、周之不革,是不得已也。 D:余为伯鯈,余而祖也。 参考答案:D 单选题7、左传僖公二年:"公曰:是吾宝也。'”中"是”在句中是。 A:副词 B:指示代词 C:判断词 D:形容词 参考答案:B 单选题8、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中"所”在句中表示的是。 A:本义 B:直接引申义 C:间接引申义 D:假借义 参考答案:D 多选题9、下列各句中"朝”不表本义的是。 A: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D:张汤轻重其心,汉朝之刑以弊。 参考答案:ABC 多选题10、古代汉语中表示"只”的意思除"但”以外,还有。 A:特 B:徒 C:第 D:直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11、下列各句中有被动句式的是。 A: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 B: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C: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D: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参考答案:BC 多选题12、古代汉语在句子中起联结作用的词有 A:副词 B:介词 C:连词 D:语气词 参考答案:BC 第五次 单选题1、许慎说:"视而可识,察而见意。”这是指"六书”中的。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参考答案:B 单选题2、对"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中"信”字解释正确的是: A:信使 B:确实 C:书信 D:相信 参考答案:B 单选题3、下列哪个句子中的"焉”作语气词?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C: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参考答案:C 单选题4、孟子尽心下:"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例中"发”表示的是。 A:本义 B:直接引申义 C:间接引申义 D:假借义 参考答案:A 单选题5、下列四组字中,属于古今字的一组是。 A:后後 B:说悦 C:杯盃 D:會会 参考答案:B 单选题6、左传隐公元年:"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句中介词"于”的作用是。 A:引出地点 B:引出时间 C:引出施动者 D:引出受动者 参考答案:A 单选题7、史记循吏列传:"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句中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年 B:丁壮 C:老人 D:儿 参考答案:D 单选题8、下列四例有判断词的一例是。 A:是乃狼也。 B:梁父即楚将项燕。 C:夫殷、周之不革,是不得已也。 D:余为伯鯈,余而祖也。 参考答案:D 单选题9、左传僖公四年:"东至于海,西至于河。”中"河”作"黄河”讲,其古今词义的变化属。 A:词义扩大 B:词义缩小 C:词义转移 D:词义感情色彩演变 参考答案:A 多选题10、下面对判断句的解释,正确说法有。 A: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不用判断词。 B:判断词“是”是从指示代词“是”发展而来。 C:古代汉语判断句主语后面可以加上代词“者”表复指,引出谓语。 D:古代汉语表示否定判断是在判断句谓语前加“非”。 参考答案:ABCD 多选题11、下列各句中有"之”作连词的是。 A: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 。 B: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 C:奉阳君徐为不信臣,甚不欲臣之之齐也,又不欲臣之之韩、梁也。 D: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参考答案:BCD 多选题12、下列哪些句子中的"诸”意思等于"之于”? A:禹疏九河,沦济漯,而注诸海。 B: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C: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D:人孰敢不听而化诸? 参考答案:AB 单选题13、对"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中"亲”字解释正确的是: A:父母 B:亲信 C:朋友 D:亲戚 参考答案:A 第六次 论述题 一、标点与翻译 1、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3、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4、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6、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7、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8、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9、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1、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12、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 13、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1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二、简答题 1、古代汉语书面语有那两个系统? 2、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伸义?怎样探求词的本义? 3、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条件主要有哪几种? 4、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 5、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6、古代汉语有那几种被动句式?举例说明。 7、普通名词作状语有那些作用?举例说明。 8、康熙字典的编排体例和方式。 9、列举古代汉语三类疑问代词。 10、我国汉语从古代到现在词义在感情色彩上的主要差异。 11、什么是反切? 12、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 13、列举古代常用的注音法。 14、目前汉语字典字序排列的三种方式。 15、词类活用的四种情况。 16、按人称的不同列举古代常见的人称代词。 17、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18、古时的"小学”是什么? 19、古代汉语常见的否定副词有哪些? 20、古代汉语的代词主要有哪几类? 参考答案: 一、标点与翻译 1、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搏。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赛马。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尊为老师。 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太叔修造城池,聚集士兵,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太后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3、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对国人说:"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而又跟吴国这样的大国结仇,导致老百姓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我改正错误。”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丧事就去?唁,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送要走的客人,接要来的客人;废除老百姓认为不好的法规,补充老百姓缺乏的物资。然后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官员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4、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戌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秦二世元年七月,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进入谪戍的队伍,担任小队长。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要杀头。 5、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夫出来之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以前的路径,到处作标记。他到达郡府,拜见太守,汇报了情况。太守马上派遣人员跟随他一起去找桃花源,他们按照以前做下的标记前行,后来迷失方向,找不到去的路了。 6、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候,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7、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素来和留侯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想叫张良和一起离开,说:"不跟将会一起被杀。” 8、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猛烈地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告诉身边的近臣说:"如果有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人,我一定朝他脸上吐唾沫!” 9、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把自己的情况详细的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地全部告诉了他们,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跟太阳赛跑。赶上了太阳,口渴,想要得到喝的水,到黄河、渭水中去喝水,黄河和渭水的水不够喝。到北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赶到,就在半路上渴死了。丢下他的手杖,化成了邓林。 11、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郑庄公说:"姜氏想这样,怎么逃避灾祸呢?”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的呢?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蔓延。势力蔓延就很难对付。蔓延的草尚且不可清楚,何况是您地位高贵的弟弟呢!” 12、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 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访问,说:"不要向宋国借路。”又派公子冯到晋国访问,也不让向郑国借路。申舟因为在孟诸打猎时与宋国交恶,就说:"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定会被杀。”楚王说:"要是杀了你,我就攻打宋国。”申舟把儿子申犀托咐给楚王后就出发了。到了宋国,宋国的人就把他扣留了。华元说:"经过我国而不借路,这是把我们的国土当成了楚国的边邑。把我国当成楚国的边邑,就是亡国。杀了楚国的使臣,一定会攻打我们。攻打我们也是亡国,反正都是一样亡国。”于是便杀了申舟。 13、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你们应该贡献的包茅不按时送来,不供应周王祭祀的用品,没有渗酒的东西,这是我要向你征询的。还有,昭王南巡而未能返回,这是我要向你质问的。 1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四年春季,齐侯召集诸侯国的军队侵略蔡国。蔡国军队溃败,于是讨伐楚国。楚国国君的使者到达军营说:"齐侯您住在北海,敝人的国君住在南海,两地相隔遥远而且没有矛盾。没有料想到您进入我们的领地,请问是什么原因?” 二、简答题 1、古代汉语书面语有那两个系统? 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二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文言和古白话都不是一时一地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面有很大差异。 文言是我国古代文献资料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形式;古白话只用于民间文学和笔记语录等部分作品。 2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伸义?怎样探求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我们所谈的本义是有语言文字材料能够加以证明的本义。 词的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探求词的本义要从分析字形入手。汉字是表意文字,形体结构和意义有密切联系。从造字方法看,象形最能反应本义,形声字的意符并不等于本义,但和本义有密切联系,通过意符探求本义是个有效的办法。 由于字形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在探求本义时,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当心字体讹传的情形,避免因讹生训的错误。 3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条件主要有哪几种?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前一个名词常常活用为动词。 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后面,活用为动词。 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源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名词放在副词后活用为动词。 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 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用"而”连结时,活用为动词。 4、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 六书是传统上对汉字形体结构的说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汉字的形体结构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象形是把事物的轮廓或者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绘出来的造字法。指事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会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形声是由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假借是一种用字的方法。语言中有些词,没有专门为它造字,而借用一个同音字来表示。转注历来解释最为分歧,有的说是互训,有的说是词义引申。但转注字的形体没有超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类。 5、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词类活用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其他词类的功能。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谓语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看法,客观不一定如此。比如下列两例: 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前例是"使其身美”,是使动用法,后例是"以我为美”,是意动用法。 6、古代汉语有那几种被动句式?举例说明。 在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比如:?克伤于矢。 介词"为”放在动词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比如:止,将为三军获。"为”后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候可以不出现。比如:父 母宗族,皆为戮没。还有一种"为所”句式,行为主动者放在"为”"所”之间。比如:夫直议者,不为人所容。 "见”放在动词前形成被动句式。比如: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被”字句。比如: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7、普通名词作状语有那些作用?举例说明。 普通名词作状语的作用有: 表方位或者处所。例如: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中的"北”。 表工具或者依据。例如: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中的"橐”。 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兄”。 表示比喻。例如:嫂蛇行匍伏。中的"蛇”。 8、康熙字典的编排体例和方式。 按部首排列,分214部;部首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标分的十二集中。 它释字的体例是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下引古书为证。 9、列举古代汉语三类疑问代词。 指人,谁、孰。 指事物,何、胡、曷、奚等。 指处所,安、恶、焉等。 10、我国汉语从古代到现在词义在感情色彩上的主要差异。 (1)词义褒贬的不同。 (2)词义轻重的不同。 11、什么是反切?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拼合成被注字的音。"反”和"切”都是拼合的意思。 12、古代汉语三种宾语前置的情况。 疑问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用代词复指。 13、列举古代常用的注音法。 直音法、譬况法、反切法、叶音法。 14、目前汉语字典字序排列的三种方式。 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号码排列。 15、词类活用的四种情况。 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16、按人称的不同列举古代常见的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我、余等。 第二人称,女、尔、若等。 第三人称,其、之等。 17、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者也”。 (2)没有"者”,也没有"也”。 (3)单独使用"者”或"也”。 (4)在前面加副词"乃”、"即”或语气词"维”、"惟”。 (5)用"非”表否定判断。 18、古时的"小学”是什么? 小学是古代汉语旧时名称,内容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19、古代汉语常见的否定副词有哪些? "不、毋、弗、勿、未、否”等。 20、古代汉语的代词主要有哪几类? 三类,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注意事项

    本文(西南●[0127]《古代汉语上》网上作业及课程考试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