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粤教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 资源ID:3124295       资源大小:62.99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粤教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粤教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光 第1课 光的传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光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 1、光沿直线传播实验材料蜡烛、带小孔的硬卡纸、纸管事塑料软管。 2、手电筒、投影仪、光学演示箱、蚊香、透明水槽、水。 3、各色纸片、玻璃镜片、不锈钢板、木板。 4、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或投影片,如手电筒灯光、车灯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没有光,地球将会变得怎样?人类的生活又将会怎样? 2、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能发光。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 教师出示一些光源的投影片。 讲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能自己发光,如蜡烛、火柴、电筒、太阳、萤火虫等。这些能自己发光的物体都叫光源。太阳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大源。 2、指导学生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 谈话:光源发出的光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出示投影片透过密林、云层和门窗的阳光。 讨论:生活中你是否看到类似以上图片中的现象?以上现象说明光是怎样传播的 实验验证假设。 讲述: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可以用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根纸管或塑料软管来做对比实验,也可用三张带小孔的硬卡纸做实验。 汇报结果并讨论: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演示实验2:调整光学演示箱使进光孔为3个,在箱内充满烟雾,使灯光或阳光通过光栏射入箱内,可以看到三条直线光束。 学生分组做实验3:把一束光线射入玻璃水槽里的水中,为增加效果,可在水中加入一些粉质颜料,并把实验室窗帘拉上。 小结:光线是直线传播的,而且光线能透过透明的物体。 3、指导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提问:我们为什么能看见周围的东西呢?在漆黑的屋里我们虽然睁着眼睛为什么也看不见东西呢?为什么一开灯又看见了呢? 观察:光以不同角度照在镜面及其他物体上,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分组实验:利用投影仪灯光、手电筒灯光或把室外阳光反射进室内,研究不同材料、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本领。 学生汇报结果。 讲述:我们能看见周围的物体,是因为光线照亮了这些物体,光又从这些物体上反射到我们眼里的缘故。物体表面越光滑平整,反射光的能力就越强;物体颜色越浅,反射光线的能力越强。 4、教师总结。 5、课后感受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充分认识光是以直线传播的。学生对小孔成像能解释清楚了。 第2课 镜子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镜子反光和成像的实验。 情感、态度、精神及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平面镜,用橡皮膏粘连在一起能构成一定角度的两面同样大的方形镜子,一种小玩具。 2.挂图或投影片额镜。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出示镜子。 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关于镜子的秘密。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镜子能反光 讲述:每人设法用镜子把这面处在阴影中的墙照亮。 学生实验。 讨论: 通过讨论,渗透反光的含义。 照到墙上的光是从哪里来的? 镜子本身会发光吗?如果是夜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如果你站在阴影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这说明光是从哪里来的? 指一指,太阳光来自哪个方向?镜子使太阳光照向哪个方向? 这说明镜子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镜子能使太阳光改变方向,返回去或转向其他方向,这叫反光或反射光。 2.指导学生认识反射光的应用 在墙上左边和右边分别贴上写有文字的纸片。 讲述:下面,请一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左面的纸上,请八个同学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右面的纸上。比一比,两张纸上的亮度是否相同? 讲解:实验说明,反射光越多,被照射的地方越亮。耳鼻喉科大夫头上戴的额镜,应用的就是这个道理。额镜可以把阳光或灯光反射并集中到一点,从而把耳内或鼻腔内照亮,以便医生检查耳、鼻内的情况。 3.指导学生认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谈话: 当你面向镜子时,可以看到什么? 把铅笔、苹果、玩具等放在镜子前面,可以看到什么? 镜子里真的有人吗?有铅笔、苹果、玩具吗?那你看到的是什么? 讲解: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分组观察:物体与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汇报观察结果。 讲解:物体与物体在镜子里的像,颜色、形状、大小是相同的,左右是相反的。 巩固 讲述: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关于镜子的作用。下面请你看一段录像并回答以下问题: 镜子有什么作用? 镜子里的像与实际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第3课 彩 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2. 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科学是为断发展的。2. 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了解阳光与彩虹的关系,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任务驱动页图片;彩虹图片、制作彩虹的演示及分组材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本课驱动页由一幅图构成。图中反映了在一个开阔的原野里,有一条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四位主题人物奔跑着去看彩虹,他们对彩虹很感兴趣,正在讨论有关彩虹的话题,“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彩虹太美了!”“我们也可以做彩虹吗?”这些问题不单是主题人物感兴趣,我们很多学生同样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通过任务的驱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活动一:再现彩虹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这个活动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做彩虹,了解彩虹是怎样得到的。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彩虹的活动,了解彩虹。 1引申的问题: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彩虹,实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再现彩虹要有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人造彩虹”的三个必要条件: 背对太阳。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看。向空中喷充足的水雾。 2活动:做再现彩虹实验。 3交流:学生介绍实验结果。小组交流后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 4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彩虹。 三、活动二:阳光是彩色的吗? 把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杯子后,就可以看到透过杯子射出来的光是彩色的,颜色排列的顺序也跟彩虹一样,也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如果我们用东西挡住阳光,刚才有颜色的光就不见了。我们再看看阳光的颜色是白色的,水和杯子都是透明的。当阳光透过透明的清水后,我们把白色的太阳光通过透明的媒质以后变成有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上面做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光的色散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求杯子的杯口直径要比杯底的直径大。 1引申的问题 白色的光能够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那么七种颜色的光又能否合成。 2演示:按照课本图提示进行。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阳光照着的窗台边上,在杯子下方的地面放一张白纸,让阳光透过杯子照在白纸上,调整杯子的位置,让学生看到彩虹现象。 3出示:一盆水,一面镜子,一张白纸。 4演示 将室外射进的阳光反射到纸板上,光线通过水后在纸板上形成了彩虹。 5学生汇报发现:挡住阳光就没有了彩虹,没有水也没有彩虹。 6归纳:“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彩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阳光穿过水或水雾时会被分解为各种单色光,这时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彩虹。 7拓展:你还能通过哪些方法验证你的结论。 第4课 光与生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了解光源的发展,电灯是怎样发明的。2.了解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力。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学以致用,并学会用科学辩证的眼光来看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任务驱动页图片;光的用途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1出示:任务驱动页的图片,灯火通明的城市。 2提问 灯光把我们的城市打扮得十分美丽,如果没有灯光会怎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灯光与我们的生活。 3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活动一:光的利用与发展 这个活动是一个搜集资料、进行交流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光在生活中的利用与发展,知道光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知道光的利用与发展是经过了人类漫长岁月的里程,知道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发展更多既节能又明亮,既安全又实用,对人类生活有更大贡献的新光源,把我们的生活环境打扮得更美丽、更迷人。 引申的问题:光除了照明外还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光的利与弊 怎样才能正确地利用光为人类服务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光的利用,知道光确实对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比如在教材中就列举了太阳能计算器、光导纤维、口腔科手术灯、激光手术、交通灯和太阳能热水器等。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光也可能伤害我们的身体,如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视会伤害眼睛,城市的玻璃幕墙会反射阳光,产生光污染等。 1引趣:你知道是谁发明了电灯吗?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他。 2媒体:出示课本图片。 3讨论:说说图片中人们利用了什么光,重温人类对光利用的历史,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4归纳:光的其他用途和光的重要性。 5讨论:光对人类有利也有弊。今天,大家带了许多资料回来,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6交流:说说你知道的光的利弊,并在小组中互相学习。 7归纳:光有利也有弊许多用途,关键是要合理利用它们才能为人类造福。 第二单元 生理与健康 第5课 健康饮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及其来源。 2. 懂得营养要全面、合理的重要性。 3.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能力培养 :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重点难点: 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 学校饭堂一周食谱图片、食品卡片、饺子、包饺子所用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学校饭堂的公告栏前,学生在观看一周食谱。为什么食谱中每餐都有蔬菜呢?那么多的食物,如何吃、吃什么才健康呢?这都是我们这一课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 二、活动一:饺子里面有什么 虽然不同地方的饺子馅料因口味的差异有所不同,但是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较全面、较均衡,所以本课选取了饺子作为让学生了解食物营养成分的对象。 什么叫素食者? 不吃肉的人叫素食者。他们的食物主要由水果、蔬菜、豆类、谷类、面食和乳制品组成的。这种饮食如果搭配得当,对健康很有好处。 1导入 上课前老师请来了一位营养学博士,听听他今天给我们带来什么信息:“饺子在不少地方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虽然不同地方的饺子馅料因口味的差异有所不同,但是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众多食物中较全面、较均衡的。” 2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饺子吗?那为什么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众多食物中较全面、较均衡的呢?你打算如何来解开问题的答案呢? 3小组讨论。 4活动:小组观察,解剖饺子,了解饺子里面有什么。 5交流: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如食油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 6思考:饺子之所以包含了较为全面的营养是因为里面包含了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你想用什么馅料包一顿饺子呢?下面请各位同学设计一张饺子原料列表,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请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搭配。 7小结: 今天我们对饺子来了一次解剖,在解剖的过程中同学们也了解到了饺子包含了较为全面的营养,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的人如:素食者、回族人等来说我们在包饺子时所用的材料必须要注意食物的选择,尊重其个人信仰及民族。 三、拓展: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刚才同学们结合“食物金字塔”,就各人的饮食是否合理,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作出了分析和探讨。让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根据“食物金字塔”的建议,设计出一份既美味又能吃出健康来的一周晚餐食谱。 1活动: 分组设计。 2交流:分组汇报,突出自己小组的特色。学生间相互对食谱进行评比。 3评价:优胜小组设计的食谱,为什么合理? 四、活动二:昨天吃了什么? “食物金字塔”对均衡饮食起指导作用,塔基为蔬果、谷类、面制品,应时常进食;中层为肉类、蛋、奶、乳制品、豆类及果仁,应适量进食;塔顶为脂肪、油、糖、酒类及盐,应少量进食。养成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全面合理摄取充足营养的饮食习惯。 1提问: 上节课我们对饺子的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还记得饺子所含的营养成分有什么吗?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等是我们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师从各种食物中获得的。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对食物中营养成分来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 2游戏: 找秘密 3任务: 回想一下昨晚的晚饭,你都吃了些什么,都含有这五大类食品吗? 4引申的问题: A早餐的好坏与工作学习的效果有关系吗? 适当的早餐可以使人的体力充沛,很好地适应工作负荷,还可以改善认知能力并优化脑功能。不吃早餐的学生,记忆力、语言流畅程度及创造性明显低于吃早餐的学生。 B为什么不应该偏食、挑食? 因为人的生命活力、新陈代谢,需要种类繁多的营养素,既需要蛋白质,也需要维生素,还需要铁和铜等,而任何一种食品的营养都全面。偏食、挑食,就容易造成营养不全,不利于身体健康。 C人们吃食物怎样才算种类齐全? 人们进食每天应保证有粗细粮搭配的主食,鱼、肉、蛋、奶、豆类,绿色或黄色、红色蔬菜和新鲜水果类,烹调用油及其他调味品等。 D小孩子喝酒有什么不好? 小孩子喝酒,容易使肝、胃受到伤害,还会降低免疫力,甚至会伤脑,使记忆力下降,影响大脑正常发育。另外,小孩子饮酒,还影响性发育。 E肥胖有什么不好? 肥胖不仅影响体形,更重要的是,它还容易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胆石症和中风等多种疾病。 F怎样预防儿童肥胖? 儿童吃的食物要遵循少糖、少油,保证蛋白质和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的原则,尤其要少吃甜点心和少喝甜饮料,同时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五、拓展:设计营养合理的晚餐食谱 为自己或家人设计一周晚餐的食谱,初步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能力。了解食谱是否注意均衡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既能满足营养成分的需要,又能满足自己口味的要求。 六、活动三:吃进去的食物变成了什么? 按图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由哪些消化器官,分别有什么变化?图中的卡通小人借助一些工具及相应的操作只是作为类比,代表食物进入体内的变化。 出示教材配“人的消化系统”的教学挂图,主要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挂图把消化系统的工作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知道消化系统的工作是把食物变为身体可以利用的物质,以供能量、生长和损伤修复的需要,保证新陈代谢,完成机体的各种基本功能。消化系统就像一个转化流水线一样,通过不同的途径,对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3种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处理。这些营养成分和其他营养成分被提取之后,消化系统就会将其他废物排出体外。 食物在口腔与唾液混合嚼碎后,由食道送到胃,与胃内的消化液混合,分解成黏稠糊状进入小肠,在小肠中,食物变得更细小,有用物质透过小肠壁吸收经血液送往全身,没有被吸收的物质进入大肠,其中大部分的水及矿物质被吸收,剩余的残渣直接送到直肠,由肛门排出体外。食物完成在体内的“旅程”,它的外形及成分、数量不断地变化,与吃之前比较,有很大的不同。这趟“旅程”长约9米,历时约24小时。 第6课 呼吸与健康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2. 知道肺活量的测试。3. 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类比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 体会合作的意义。3. 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重点难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培养学生定量观察、类比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 皮尺、空饮料瓶、吸管、盆子、水、游戏、油性笔、秒表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花样游泳队员正在水中训练,她们在水下能较长时间憋着气,变换着各种优美的姿态,学生们看了既惊奇又佩服。为何常人很少有像花样游泳队员那样的“气量”呢?常人的“气量”有多大呢?怎样才能让“气量”变大呢? 1导入 播放一段花样游泳的视频片断或出示有关的图片。 2提问 要成为一名花样游泳运动员除了会游泳外还需要一项出色的技巧,你知道是什么吗? 二、活动一:追踪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 按图说出吸气时,外界的空气进入人体后,分别经过哪些器官,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哪里发生变化。图中的卡通小人借助不同颜色的气球只是作为类比,红色代表吸入的新鲜空气,蓝色代表呼出的气体,空气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并根据观察结果画出新鲜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 引申的问题: a为什么经常用嘴呼吸不好? 经常用嘴呼吸,不仅使喉咙干痛,而且没有鼻子的“过滤”系统和分辨能力,容易把病毒、细菌、灰尘吸入体内。 b为什么挖鼻子不是好习惯? 挖鼻子极易损伤鼻腔黏膜,造成炎症,甚至出血,这会严重影响鼻子的呼吸功能,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c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呼吸吗? 年正常胎儿在母体里是不呼吸的,他们需要的氧气和养料都通过脐带和胎盘直接从母亲的血液里摄取。 d肺泡的数字: 你知道吗?如果把人体内部的肺泡全部展开,总面积约有100米 2 。 三、活动二:观察呼吸时身体的变化 呼气与吸气时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呼气时,我们的胸腔会内缩,横膈会上升到原来的位置,同时肋间肌放松使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从而导致胸腔容积缩小,胸腔内压随之升高,于是二氧化碳废气就被排挤出肺部。 当我们吸气时,胸腔会向外扩张,位于胸腔下面的横膈会下降,同时肋间肌收缩,带动附着在上面的肋骨向上、向外提,从而导致胸腔容积扩大,胸腔内压随之降低,于是外边的新鲜空气就趁机跑到了肺里,带来更多的氧气。 1引导 上一节课我们追踪了空气进入人体的路线,同学们你们是否有留意到在呼吸时身体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你们打算如何去研究这一问题呢? 2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 3活动 老师点拨,引导学生可在深呼气和深吸气时观察和测量胸廓或腹部的变化。 4测量 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深呼气和深吸气时胸围的变化,同时把小组成员数据作比较看有什么区别? 测量实验。 比较数据,填写记录表。 5交流 小组汇报,找出班上胸围差最大的同学。 6小结 同过这节课的测量和对比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四、活动三:比比谁的“气量”大 本活动是活动2的进一步验证,用简易的仪器测量肺活量,知道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标志。完成实验后用尺子测量小组各成员的起止标记之间的距离,找出距离最大者。距离越大则证明呼出的气体越多,因此距离最大者也就是肺活量最大者。这些肺活量大的同学一般都爱运动,他们的身体发育都良好、健康,呼吸功能也比较好。 1引导 上节课我们对呼吸时自身身体变化进行了测量,经过对数据比较,我们得出了呼吸时胸围差较大的同学呼吸功能较好。下课后就有同学找我表示不服气,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法吗?好今天我们就再来比比谁的“气量”大! 2演示 用简易的仪器测量肺活量并做好记录。 肺活量是肺功能强弱的一项标志。 测量肺活量简易仪器的使用方法。 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3活动:学生分组测量肺活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4交流:分组汇报。 5目的:让学生在复述中强化理解,学生的演示让他们更清晰地了解测试的做法。 6小结: 通过今天的再次的测量,咱们班“气量”最大的同学是谁啊?是的在上一节课的活动中测量到胸围差大的同学,他们的肺活量也大。同样,这些肺活量大的同学一般都爱运动,他们的身体发育都良好、健康,呼吸功能也比较好。当然肺活量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大,我们不妨保留着我们今天的测量数据为自己建立一个健康档案。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我们再来做做这个测量看看我们的肺活量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五、活动四:研究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1引导 知道为什么老师把课堂移到操场吗?好,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运动对呼吸的影响。你打算如何进行研究?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所做的,怎样做才是一次完整的呼吸? 2媒体 出示图片,并说明如何测定1分钟的呼吸次数。 3活动 分组选择你们组员都共同喜欢的运动,分别测定经过剧烈运动后小组成员1分钟内的呼吸次数,以及休息3分钟后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4讨论 通过刚才的测定以及对数量的比较,有什么发现? 5小结 结合学生的发现进行小结。 第7课 保护心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和保健。2. 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一次性水杯,250毫升或1.25升的空饮料瓶,塑料盆,一桶清水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 活动需要准备的材料有:约70毫升的塑料水杯一个、250毫升的空矿泉水瓶一个、塑料盆两个、一桶清水。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人的心脏工作的情况,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心跳能让约70毫升的血液流向全身,人的心跳每分钟约有75次,那么心脏1分钟内向全身输送的血液量就有5000多毫升了。 活动开始时,先用空矿泉水瓶分多次,把5000毫升水倒进一个空的塑料盆中。然后用塑料杯子迅速把盆子里的水,一杯一杯地装起来再倒进另一个空的塑料盆中,数一数用1分钟时间能倒多少杯?也可以试一试,按1分钟75杯的速度倒水,按这个速度,算一算一个小时能倒多少杯?一天又能倒多少杯?如果按照这样一天不停地倒水,人会有什么感觉呢? 活动与心脏的跳动联系起来,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想像一下我们的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 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的管道叫做血管。不同大小血管的工作也各不相同。动脉把血液从心脏带出,静脉把血液带回心脏,而毛细血管则把这两种血管连接起来。 心脏一直不断地在跳动,就算你睡着了,心脏也不会停止跳动的。心肌非常特别,能够不停地搏动,使血液循环。 1引导 当一个人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就意味着死亡。那你们知道心脏的工作量有多大吗? 2活动 按照课本的要求完成探究试验一和试验二,完成实验表格 学生实验。 填写实验报告。 3小组汇报。 二、拓展:心脏一天泵出多少血 让学生通过计算,了解心脏一天要输送多少毫升的血液,了解心脏的工作强度有多大,从而认识心脏的功能,知道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多么的重要。 心脏一天要输送的血液:70毫升×75×60×24=7560000毫升=7560升 三、活动二: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 在手腕上寻找能感觉到脉搏的地方,预测脉搏会发生的变化,测量平静时、剧烈运动1分钟后和运动完毕休息3分钟后,在1分钟内脉搏的次数,探究心跳快慢与运动的关系,比较数据,得出结论,看看是否与预测的数据一致。保留数据,一年后再测,看看是否有变化。 这个活动首先是要找到人手腕上的脉搏,脉搏能够表示心跳速率的快慢。心脏每搏动一次,血液就会涌向手腕内的动脉一次。如果把两个手指头按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就会感觉到轻轻的搏动,这就是脉搏。不要用大拇指来感觉脉搏,因为大拇指也有它自己的脉搏。 引申的问题: 1引导 还记得我们在研究运动对呼吸的时候吗?找几位同学回忆一下运动后你的呼吸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心跳次数与运动的关系。你打算如何进行研究?听心跳除了用听筒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通过测量脉搏来了解心脏跳动的次数。 2讲述 如何正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3任务 组内成员相互测定平静时1分钟的脉搏次数,并做好记录。 4活动 分组选择你们组员都共同喜欢的运动,分别测定经过剧烈运动后小组成员1分钟内的脉搏跳动次数以及休息3分钟后的脉搏跳动次数,并做好记录。 5提问 通过刚才的测定以及对数量的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6小结 结合学生的发现进行小结。 第8课 人体的司令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2了解大脑的保健,懂得劳逸结合、合理用脑。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探究人体奥秘的欲望。2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意识到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重点难点: 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小沙袋、30厘米的尺、记录表、眼罩、各种小物件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看看你的反应有多快? 本活动要求两位同学合作,用尺子测试对方的反应速度。测试方手持尺子放置在被测试方的手上方,尺子的零刻度朝下,与被测试者的拇指、食指持平,测试方在不给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突然松手,让尺子自由落下,看看被测试方能否及时把下落的尺子捏住,并记录所捏尺子的刻度。互换角色,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人类做出的各种反应都是由大脑发出指令的。它控制着人体的一切活动。脑是我们身体里掌管一切思维、学习、记忆、运动、情感和做梦的部位,是通过无数条神经和身体其他器官连接起来的。神经可以把信息传递给大脑,也可以把脑发出的信息传递到其他身体器官。 1引导 在做游戏的时候,有同学能接住 老师抛过来的球,有的同学因为没反应过来就没能接住了球,这是为什么? 2问题 在这个游戏中,是大脑在指挥你作出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反应较快,有的人反映相对来说较慢。怎么才能知道你的反映有多快呢?你能想到好办法吗? 3讨论 小组讨论,并提出研究方案。 4归纳 在这个实验中,你知道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吗? 二、活动二:你摸到的是什么? 这个活动要预先准备一些日常物品和一些不常见的物品,物品的种类可以多种多样。 首先,让学生用布条把眼睛蒙上,然后用手摸物品,根据学生以往积累的经验,要求把触摸到的物品特征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还要猜测该物品的名称,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谈谈自己判断的依据。 我们的大脑控制着我们的一切活动,如控制着我们的肌肉运动、感觉、语言、阅读、视觉、聆听等,甚至控制着食欲、思考、记忆、审美、情感等,总的来说,大脑就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1导入 让我们先来玩个游戏。 2游戏 学生按规则进行。 3交流 各小组汇报,说出是如何判断的,在整个活动中利用了身体的哪些器官和功能? 4小结 出示大脑功能图片。先让学生阐述,教师再小结,在这个活动中利用了身体的哪些器官和功能?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9课 认识物体的运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2.了解物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定量观测记录、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知道如何描述物体是否在运动,了解物体常见的运动方式并能用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模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蚂蚁或蜗牛、乒乓球、溜溜球、饮料瓶、摆锤、磁吸棋、风车等玩具;玻璃胶纸、粗线和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我们的列车开动了!”“不是,是外面的列车开动了。”“究竟是哪个在动呢?”这是“物体的运动”单元引导页里几个主题人物的一段对话。他们正坐在列车上,等待着列车的启动。为什么停靠在旁边的列车缓慢开动了,却感觉到是自己坐的列车在运动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快慢呢?通过引导页提出的学习任务,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1导入:出示课本插图。 2提问 究竟是窗外的列车开动了,还是自己坐的列车开动了?怎样才能知道? 3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 4问题 大家的想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 二、活动一:物体的运动 教材列举了六个常见例子,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一些现象,探讨物体是否在运动?怎样说明它们在运动?图中的例子是: 飞机在飞行;小学生在玩滚轴溜冰;蜗牛在石头上爬行;运动会的自行车比赛;豹子在草地上奔跑;运动会的帆船比赛。 教材还展示了一幅通过多次曝光把物体运动的过程拍摄下来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到物体在运动时,其位置是会发生变化的,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高过程中,他的位置就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无云的夜晚,看到月亮好像停在天空不动,而在有浮云的夜晚,却感到月亮好像在很快地移动,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的感觉呢? 1提问 我们怎么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呢? 2讲解 这位同学离讲台的位置在不断改变着。要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我们要选定一个参照物,假定它是不动的,别的物体相对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就是在运动。 3小结 要说明物体如何运动,除了位置变化外,还有其方向和速度。 三、活动二:物体的运动方式 教材列举了常见的五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并配图对物体运动的现象加以说明。它们分别是: 乒乓球在球拍上上下运动;饮料罐在台面上打滚;人们穿着雪橇在雪地上滑行;时钟的摆砣在晃动;电风扇的叶片在旋转。 学生观察了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以后,要用语言把物体的运动方式、描述出来。想一想还有哪些类似的运动方式。并把物体运动的名称、运动方式和相似的运动填写在教材的表格中,对物体的运动方式做一个归纳。 引申的问题: 汽车在路上行驶,汽车是做什么运动?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因此,汽车在路上行驶时,我们就把汽车的运动方式叫做平动。 四、活动三:做各种方式的运动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用一些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做一做常见的几种物体的运动方式,目的是巩固学生学过的知识,同时让学生通过活动来培养自己的设计活动和动手活动的能力。 教材中提供的活动材料只有三种,粗线一段、玻璃胶纸一卷和橡皮筋三条。用这些材料,我们就可以做下面的活动: 用玻璃胶纸可以做物体的滚动方式; 用粗线一头绑在玻璃胶纸上,另一头用手提起,并旋转玻璃胶纸,让其转动,这就是物体的转动方式; 用粗线一头绑在玻璃胶纸上,另一头用手牵着,并在台面上拖动,这就是物体的平动方式; 用粗线一头绑在玻璃胶纸上,另一头用手提起,并让玻璃胶纸像钟摆一样晃动,这就是物体的摆动方式; 用三条橡皮筋连接起来,橡皮筋的一头绑在玻璃胶纸上,另一头用手提起,并让玻璃胶纸上下往返运动,这就是物体的振动方式。 自行车比步行快,又比汽车慢;火车比汽车快得多,又比飞机慢得多。显然,物体运动快慢是比较而言的。自然界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最大,每秒约30万千米,所以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时,马上就能听到远方播音员的声音。 通常所说的汽车、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大的物体比平均速度小的物体运动快。 自然界中,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平动、摆动、转动、滚动和振动,是机械运动的几种基本形式。实际上,许多物体的运动是由几种基本运动合成的。 平动:物体上任意两点所连成的直线,在整个运动中始终保持平行的移动叫平动,又称“平移”、“平行移动”。 摆动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即物体绕固定点做往复运动。 转动机械运动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转动物体绕着转动的直线称为轴线或称转轴。 滚动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物体的滚动可以看成是由平动和转动结合起来的一种运动。如铁环滚动,环相对于地面是平动,环的各部分相对于圆心是转动,这样,铁环的滚动就是平动加转动的复合运动。 振动一般指机械振动,是物体沿直线或曲线并经过平衡位置所做的往复运动。电的振动往往称为振荡。 第10课 物体运动的测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描述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2.测量并记录沿直线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3.用简单图表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定量观测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合作与交流。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培养定量观测记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能用简单图表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玩具小车、秒表、卷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在一条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上,汽车正在上面高速地行驶着。波波说:“这车究竟有多快呢?”琪琪想:“汽车上应该有表示快慢的装置。”彬彬说:“看看汽车的仪表就知道了。”妍妍接着说:“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测量呢?”用什么办法可以测量汽车行驶得有多快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这个单元要研究的问题。 二、活动一:物体运动的测量 我们通过比试,看看哪一辆玩具小车行驶得最快。然后,我们可以用测量的办法来研究最快的玩具小车到底有多快。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记录表格,把测量小车的一些数据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和计算,就知道玩具小车到底有多快了。 这是一个让学生进行探究的活动内容。目的是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知道小车的运动描述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学会用测量的方法,并记录沿直线运动的小车到不同位置所需的时间,用简单图表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定量测量和数学运算的能力。 三、材料准备: 各小组有两辆以上小车。 1提问:怎样知道谁的小车跑得快? 2讨论:比赛规则。 3交流:确定比赛规则。 4活动:分组比赛,汇报结果。 5提问:究竟小车能跑多快呢?有没有方法测量? 6讨论:研究测量方法、设计记录表格。 7交流:确定测量方法。 8实验:分组测量、记录,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9交流:汇报结果。 10小结: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引申的问题: 甲、乙两辆小车,甲小车用2秒跑了5米,乙小车用4秒跑了15米。算一算,哪辆小车跑得快? 1导入:出示课本图片。 2提问 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测量汽车的速度呢?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四、拓展:列车现在在哪里? “列车现在在哪里?”这部分是学习的拓展内容,教

    注意事项

    本文(粤教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