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电视照明整理.docx

    • 资源ID:3121170       资源大小:57.40K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视照明整理.docx

    电视照明整理第一章 电视照明是一门艺术 第一节 电视照明的意义 光是万物之灵,对于电视艺术来讲,光线是它的灵魂,光线直接参与了初创阶段的文学构思、画面设想、光线设计和主创阶段的形象造型、环境再现、气氛烘托等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电视:光电光 在这个环节中,光使画面的重现,起着直接的作用。 电视艺术是靠画面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叙述事件和故事、刻画性格和心理活动、传达作者主观情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 第二节 电视照明的任务 一、满足摄录技术上的照明要求 光是获得画面影像的先决条件是使摄像管取得准确信号的基础。 提供合适的照度/提供合适的光比 /提供稳定的色温平衡/ 二、用光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四、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真实而浓郁的环境气氛,能够烘托人物,表达生活气息,同时环境气氛能够吻合观众心理和表达画面人物的性格、职业、爱好。 五、戏剧表现的需要 根据剧本及拍摄要求、拍摄现场内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的渲染、刻划、表现。依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 六、画面构图的需要 电视画面构图讲究有章法,有秩序,重点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对象。 第三节 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 电视照明的根本任务:利用其光线参与艺术的创作,用光线描绘和塑造镜头前的形象。 一、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 时限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 二、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 电视照明的可塑性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 三、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 电视照明的纪实性指 追求自然光线效果,但并不是片面要求照明完全利用拍摄现场的固有自然光和现场光,而不加任何人工光,有时在自然光基础上使用人工光 来加强照明的真实效果而不留人工痕迹或少留人工痕迹。 四、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 电视照明的体现性指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 第四节 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区别 一、亮度比和光比要求的不同 拍摄载体不同对宽容度、亮度比的要求不同。电影照明亮度比和光比分别为100:1和7:1,而电视照明则为30:1和2:1 二、多机和单机拍摄布光要求不同。 多机连续拍摄的布光“为不同镜头的连续拍摄而安排,对任何角度都能适应。 三、多种体裁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 电视照明包括电视剧照明、演播室照明、电视专题片、电视新闻片照明等。 四、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 电视照明:实景进行拍摄与照明的片子所占比例相当大。电影照明:摄影棚内照明优于电视的实景照明。 五、素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 第二章 光的基本概念 一、物体的亮度由两个因素决定:照明光的强弱和它反射光线的能力。 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亮的程度。单位是勒克斯(1ux)。 射到物体上的光线强度,大体上取决于光源的功率和设计及与物体的距离。它们之间的规律如下 1照度大小与光源发光强度成正比,在距离不变时,光源越强照度越大。 2 . 物体表面照度大小与光线投射方向有关,越垂直强度越大。 3在点状光源条件下,物体表面照度的大小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按照平方反比定律。此规律适合点光源,也适合一般的灯光和闪光灯,不适用于聚焦的光源。 二、亮度 亮度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强度值。包括自身发光(如灯丝),和反射面和透射面的物体。 在单位面积中的发光强度即是该物体表面的亮度。 亮度与发光面的方向有关同一发光面,在不同方向上亮度值是不同的。 所谓亮度是按垂直于视线的方向计量的,在垂直于视线的方向上,发光面在单位面积中发光的强度叫亮度。亮度单位是坎每平方米也称尼特(nt) 第四节 反射与透射 一、光的反射 由于物质表面结构的不同,物质对光的反射性质也不同。物质对光的反射形态基本上有三种:即镜面反射、漫反射及半漫反射。 二、透射光对摄影的影响 光的透射在摄影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被摄物体的反射1 光穿过相机镜头(是一 组透镜)的镜片聚焦在感光胶片上,就形成影像。 光的透射还有两个规律 一是透明物体是有色体时,透射后的光线便带有这种物体的颜色; 一是当光线透射过透明物体时,一部分光波被反射,少量被吸收、这样光线便受到了损失大,所以透射的光比直接投射的光要弱许多。 第三章 色温与色彩 一、色温 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其辐射的光与某一光源的光具有相同特性,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 二、电视照明的光源可分为两大类: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三、色温平衡 是指使用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一致;同一场景中几种不同光源色温一致;日光下被摄体亮部日光色温与暗部使用的灯光辅助光色温一致。 色温平衡的方式: 1平衡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 标准的日光色温为5400K,灯光色温为3200K 摄像机根据光线色温3200K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 摄像机自身有三档滤色片:3200K档灯光色片和5600K档日光色片和5600K +1/4ND(灰片)档日光色片。 光源与摄像机色温不平衡的解决办法: 将光源色温调整到摄像机色片的标准上。将摄像机色片调整到现场光源色温的标准上。在选择合适滤色片同时,利用现场光调节白平衡。 2平衡一个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源色温。如:窗口进来的光线为5400K,室内暗部加3200K辅助光. 调整方法: 加 或 加 3200K 5000K以上 3 在自然光的直射光照明下,被摄体暗部有时需要加辅助光照明,以表现和强调暗部层次。 方法:用电瓶灯或一般灯具加蓝色滤色片。 总结: 1、摄像机适应照明光的彩色还原控制 通过加装滤色镜改变画面的色调 降低光源色温的滤光片:橙系列滤光片 提高光源色温的滤光片:蓝系列滤光片 通过电路状态调整改变画面色调 2、 照明光适应摄像机的彩色还原控制 利用色温校正滤色纸改变照明光色温:降色温 (橙) 升色温 (蓝) 第四章 色彩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一、色别也称色相,是色的最基本特性,色别用来说明彩色之间的主要区别或者彩色与消色之间的区别人们常将色分为的大类,即暖色调和冷色调、所以,色别也称色调 二、明度 色调相同的色彩看上去还有深浅之分,把色彩的这一特征称为明度。明度即同一色别的相对亮度。光谱中的一种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而出现颜色的深浅、明暗的不同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明度的变化。 三、饱和度 色调相同的色彩除了有明度上的差别外,还表现了不同的鲜艳程度,即色彩的纯度或称为色纯度。饱相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 影响色彩饱和度的因素有: 1、不同的光线照明,物体的色彩饱和度会有不同的变化。 晴天照明,物体表面明度增加,色饱和度正常;阴大光线晦暗,光线呈现散射和漫反射状态物体表面明度降低,物体的色彩饱和度亦随之降低;阴雨天和雪雾天光线照明饱和度同样偏低。 2、物体表面结构状态对饱和度也有直接影响。 凡是粗糙的物体表面结构,对光线的反射迟缓、表面明度下降,色彩饱和度降低。 3、物体距离视点或镜头越远,由于空间中的介质会随之增加,色彩饱和度越低。同样,如果拍摄中使用长焦距镜头,对物体色饱和度也会带来影响,焦距越长,色彩饱和度越差。 4、不同季节对色彩饱和度也有影响。 拍摄冬季的原野、荒漠、雪原、群山等景物,被摄物的色彩以消色为主,色彩难以表达。夏季物体的色彩最为真实,特别是光滑表面结构的物体表面色泽鲜艳饱和纯正,给人以悦目、艳丽之感。 物体色饱和度与明度的关系是相对的,有时明度高面其饱和度却不高。 第三节 色彩的变化规律 一、冷暖变化 冷暖变化直接受物体本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等影响。 二、透视变化 透视规律: 1物体距离视点越近,物体色彩饱和度越大;反之,物体色彩饱和度越小。 2物体距离视点越近,其色彩的色相越偏暖;反之物体的色彩的色相越偏冷。 3物体距离视点越近,同一色彩色浅的明度高,色深的明度低;距离越远,色浅的明度下降,色深的明度增强。 三、强弱变化 色彩的强弱受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物体色彩的色感近强远弱。此外,还因色别不同而2 产生差异。例如,在视觉感受上,暖色比冷色强,原色比补色强,补色比消色强。 第六章 电视照明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第一节 电视照明工作者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指人感知、领会或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事物、形式、艺术的美的反映、追求、感觉或思维。 电视照明创作者的审美意识是指电视照明工作者对某一艺术形式、光线气氛、物体造型的美的一种反应、追求、感觉。这种审美意识贯穿一电视照明艺术创作的全过程。 提高: 一、审美意识与修养 文学:文学剧本是一剧之本,是电视艺术创作的蓝图。电影艺术、绘画艺术、摄影艺术、音乐艺术灯光技术。 二、观察与积累 电视艺术十分注重观察生活中不同时刻的物体表面的光影变化、不同时间的气氛变化、光线的变化带来的色彩变化等等。 另外,还比较注意观察常人注意不到的光线在宏观与微观上的美妙变化,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效果,不断地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 三、审美意识与创作 电视照明工作者的创作者首先体现在对文学剧本的最初理解、鉴赏方面。接下来是对场景的选择,再接下来是将自己的审美感受、思想融于布光设计中。 第二节 电视照明与轴线 轴线:通常指在摄像创作中 “被摄体的视线、运动方向或被摄体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 一、 摄像轴线的运用规律 同一时间与场景内拍摄连续性较强的镜头时,主角度所在的被摄体关系线或方向线一侧180°范围内,摄像机可以进行各种运动. 轴线种类:方向轴线和关系轴线 1、方向轴线 是由被摄体面向或运动方向产生的。 2、关系轴线 是由被摄体与被摄体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产生的。 3、合理越轴 A.在两个方向、位置不统一的镜头中间加入一个空镜头或骑在轴线上拍摄的镜头。 B.在镜头运动之中向观众交代越轴的过程。 C.通过画面中人或物自身的运动来改变原来方向的位置关系。 D.使用人或物的特写镜头进行过渡或特写镜头中人物的动作改变原人物的方向和位置关系等。 E.利用淡入/淡出、叠化、划变等特技方法跳轴。 二、光线轴线是光的投射方向与被摄体形成一条无形直线,有时简称为光轴。 三、光线轴线的规律 1、自然光的变化:入射角的大小、亮度的高低、反差的强弱、色温的高低上。受地理条件、气候、季节、时间的影响。 2光线的各种各样变化意味着光轴同时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 3场景内光源同被摄体关系一经镜头拍摄,被摄体的位置、相互间的关系、光线与被摄体的状态等就不能再调整了。 四、光线轴线的合理使用 1、时间的选择2、补拍与错位 注意:时间的对应;光线方向的统一;入射角的大小一致;反差与亮度的协调;受光面与阴影面比例的把握。3、越轴与合理越轴 场景由封闭式结构转变为开放式结构;增加镜头的视点,开拓观众的视野; 追求全方位立体的现场表达方式;场面调度更富连续性,能形成流畅的视觉语言; 多角度不同照明状态下展示被摄体,具有“全描”效果。 第七章 电视照明与画面造型 空间透视规律:近大远小。近深、暗、饱和度高、清晰;远浅、淡、饱和度低、模糊。 第一节 照明与空间深度 1、如何加强空间透视: 一、光线入射角的选择 二、光线方向的确定 三、光线明暗比例的控制 四、色调冷暖的配置 五、其他摄像表现手法:重复景物,镜头焦距,景深,角度,线条··· 、照明与表面结构 一、粗糙的表面结构 二、光滑的表面结构 三、透明的表面结构 四、镜面的表面结构 第八章 外景自然光照明 外景自然光照明,是指室外拍摄电视片的一些场景和镜头时,主要依靠太阳的直接和间接照明,有时也需要一些人工光对场景和人物进行局部修正和光线调整。 第一节 电视外景照明 一、自然光照明的规律变化 光线入射角:小大小;物体的投影:长短长;光线的色温:低高低; 光线的反差:小大小;光线的亮度:低高低。 二、在光影变化中寻找最佳创作效果 照明面积大、范3 围广 优点:能全面反映场景及物体的外貌、特征,满足照度要求。 缺点:不能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对象。 三、具有强烈的时间性 光影时刻变化为创作提供了真实环境,但必须寻找合适的时间。 第二节 外景自然光照明的任务 一、对自然光进行选择 二、弥补“先天不足” 三、人为调整自然光的反差 四、被摄体暗部偏色的校正 五、模拟和再现特殊效果的光线照明效果 六、再现真实的夜景气氛 第三节 直射光照明 直射光照明,通常指太阳没有被云雾和空间中的介质遮挡,直接把光线投射到地面上。 自然界中的景物和物体的表面有较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和投影,即有明显的光线入射角。 直射光照明的三个时段 一、太阳初升和太阳欲落时刻 1.照明条件不稳定,时间短、变化大。 2.明暗对比反差强。 3.地面物体投影长。 4.光线偏暖色温低:2800K3400K。 5.近浓远淡透视好。 早晨:光线纯正,清新、反差明显、色温橙红有时偏蓝。 傍晚:较混浊、柔和、色温橙黄且浑厚。 二、 正常照明时刻(15º-60º) 特点:光线比较稳定;亮暗适中;色温在5400K左右 三、顶光照明时刻(60º-90º) 特点:光照度比较强烈 处理方式: 1选择多层重复景物,强调层次关系 2避免骷髅状,以人脸暗部或亮部曝光 3人为改变顶光投射状态 4加用辅助光 直射光照明的三种形式 顺光照明 光源在被摄体前方,镜头的后方,镜头同光源照射方向基本一致,在镜头与被摄体这条摄轴线左右15º角之内的照明光线,统称顺光照明 。 优点:较容易全面揭示被摄场景和人物的外表特征,景物或人物的色彩还原、色彩纯度和色彩饱和度正常。 不足:重点不突出,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透视减弱. 采取的做法: 1适当改变自然顺光照明的原有影调配置状态,变远近景物接近亮度为有深浅、有浓谈的影调配置,形成人为的前景深色调。 2.利用各种不同景物的不同反光特性,人为拉开影调差距。 3.注意自然光顺光照明的时间选择。 斜侧光照明 光源与镜头形成一定的投射角度,常在被摄体左或右侧的前侧方向,大约45°左右投射出光线,称为斜侧光照明。 斜侧光照明能够较夸张地突出或强调物体的表面质感,所以被称为“表面质感照明”。 逆光照明 光源在被摄体的后方、镜头的前方统称为逆光照明。逆光照明有时也称“背光”、“轮廓光”或“隔离光”照明。 高逆光:有时也称“顶逆光”,光源在被摄体后上方或侧后上方,一般在被摄体边缘构成比较宽的轮廓光条。 运用逆光照明应注意的问题: 1考虑加用辅助光照明。 注意不要破坏主光效果,不能过亮,不能有投影。 可利用周围的环境补充背光亮度。 2妥善处理亮暗光比,明确表现重点。 3注意光、形、线的造型。从宏观角度把握线型的造型特点,或从局部表现人或物的线条。 4形成较暗的背景及环境。 5选择理想的照明时间。 第四节 散射光照明 散射光照明主要指光源被密度不均匀、存在于光源与地面之间的大量云、雾、尘埃等介质遮挡,间接地把其光线投射到地面的照明。 特点:1光线柔和,照明均匀;2亮暗反差缩小,影调接近;3光线无明显的投射方向; 4色温偏高,色调偏冷 5物体受光面、阴影面、投影不明显; 6面上照明同点上照明区别较小。 一、晨曦和黄昏时间 特点:首先早晨太阳欲升时的光辉和傍晚太阳刚落后的余晖,装饰性地把天边照亮,接近太阳位置的天空橙红色调很浓,离太阳位置愈远,橙红色调就愈淡最后被天空大面积的冷色调所吞没。 色温:在1850K至2400K之间,且随时间变化,色温处在不稳定状态。从而造成的色调上的微妙变化,呈现迷人的色彩。这个时刻地面上大面积景物照明的主要光线来源是天空的反射光,即散射光,景物的远近层次与局部质感依稀可辨。地面景物同天空形成很大的亮暗反差和影调对比。 二、阴霾天和薄云天照明 光源的光线被云雾遮挡,地面景物的照明主要依据天空4 散射光物体表面没有明显的光线投影景物的明暗反差缩小,光线细微柔和。 由于物体接受平柔的散射光照明,亮的物体降低了亮度,而暗的物体相应地又提高了些许亮度,两者亮暗区别明显缩小,与晴天的光线照明状态形成截然不同的对比。阴天照明情况下物体主要依据它自身的明暗及颜色的变化使入的视觉分辨其差别。 阴天区别于晴天相其他天气的特征之一就是色温偏高,色调偏冷。色温约在7000K全10000K之间,蓝色调占明显优势。 不利方面: 1景物接受了较平均的散射光照明,远近景物缺乏影调上的明暗变化,显得平淡单一; 2画面中空间深度感减弱,前后景物叠合缺乏层次和应有的区别。 3物体立体感减弱,表面质感不突出; 4天空与地面景物形成较大反差,特别是拍摄以人物为主的中近景画面时一旦把天空摄入画面就将直接给画面造成不良影响,分散观众对被摄体的注意力; 5面上光线与局部光线亮度和区别较小。 变“弊”为“利”,为主题内容服务。 1人为改变场景内原有光线布局所形成的光调配置,使之更适合于画面造型。 画面造型一般体现在3个方面,即被摄物体立体感、质感和空间感的表现: 立体感的表现同天空不明显的散射光入射角度有重要关系。地面景物接受照明的主要光线入射角是自上而下的,是有一定的方向性的。 质感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光线形式的选择 空间感的表现主要在于人为改变阴天光线所形成的固有的光调配置。 2把观众的视线引导到镜头中的主要物象上来,避开亮的天空,不要以亮的物体作背景。 3有目的地形成画面局部或面上的色调对比,吸引观众的视线,表达一定约情感、气氛。 4阴天的散射光与灯光的综合运用 注意:始终保持主光投射的一致性;被摄体距离灯光的远近不同其光线强弱也就不同;光线入射角随被摄体远近的活动而变化;同一时间和同一场景主光的高度要保持一致;尽量减弱和避免接受灯光照明与未接受照明的物体 两者间过于明显的光线明暗的差异以及给观者视觉上带来的不适。 三、雨雪天和雾天 雨雪天特点: 1光线柔和而细腻,具有很强的感情特点。 2由于雨和雪的作用。物体表面体现了一种光与影的结合,一种明与暗的变化,一种其他光线状态所没有的表面质感的存在形式; 3场景和被摄体的存在常常与雨和雪联系在一起。其光线含蓄、细微,并在被摄体的表面产生跳跃性的变化,形成不规则的光斑、光点等。 如何运用雨雪天拍摄: 1现场采光和确定摄像机的位置是突出雨和雪特点的关键。 2设法用暗的环境和背景映衬雨丝雪片,人为突出雨雪特点。 3充分利用有雨雪天特征的造型工具,渲染现场气氛。 4大场面写景拍摄要注意尽量缩小景物的亮暗差别,准确再现亮暗两方面的质感。 雾天特点: 第一、雾天空气中的介质增多,光线被大量扩散,由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雾大的散射光强度明显高于阴天和半阴天。在雾的作用下,地面上的景物被均匀地照,物体表面状态细致、真切。 第二、有较强的“净化”功能、透视强、化繁为简 第三,雾能使大自然有强烈的空气透视效果,而且是任何其他光线条件所不能达到。比如,景物的近深远浅、近浓远谈、画面的明暗对比、立体空间的展现,往往在雾天比较明显。 雾天的利用:逆光侧逆光的利用;剪影半剪影的应用;随浓度不同,人为加大亮暗对比。 四、晴天遮挡法和背阴处照明 晴天遮挡法优势: 1这种遮挡法所获得的散射光照明效果优于一般的阴天、半阴天,光线亮度高。2色温接近于睛天日光色温,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正常。 3此散射光可与灯光混合使用,让两者起互补作用,追求一种接近自然日光但又更加讲究的用光效果; 4照明平柔均匀,容易把握整个场景的照明亮度和基调。 5模拟阴天的光线效果,为一定的主题内容服务。 背阴处光线的的特点: 1凡是现场直射光照明的物体的背阴处均为散射光,这种散射光来的方向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多角度的视太阳的位置、背阴处的具体情况而定; 2背阴处散射光的强弱是根据四周环境的反射光能力、反射物距离的远近和太阳入射角的大小来决定的; 3背阴处光线色温通常偏高,有时受环境及反射物本身色彩的影响,使得背阴处色温不稳定; 4背阴处与阳光照射处两者反差太大。 如何使用背阴处的光线: 首先,在现场要确定或寻找出散射光线的大致投射方向,确定基本的用光位置与角度,利用不太明显的顺光、5 侧光、逆光的光线配置,为主题内容服务。有时周围反射光反射方向不规律,如在凉亭、长廊、露天汽车内拍摄。常出现这种情况。可利用其反射来的主要光线作为被摄体的主光,其他不规律的反射光有时可考虑作为辅助光。 再者,如果背阴处散射光比较弱,可考虑用灯光和反光板补光,但要注意在使用灯光或反光板之前,要改变灯光和反光板的光源性质,使其变为散射光,避免它们在被摄体表面和所照明的环境产生明显投影,同时要注意补助光的投射方向应尽量同现场的日光反射光方向一致。 其次,在用光拍摄中,要尽量避免在同一个镜头内同时出现两种反差较大的光线照明的景物,往往这两种反差会大到人们难以调整的地步。 第五节 夜景照明的设计思路 一、夜景拍摄可供选用的3个时间 晴天拍夜景 借日光作月光用,造成一种月夜的照明。 如何获得最佳效果 1、制造大面积暗的阴影。 通常的方法是选择晴朗的天气,主要使用中午接近中午的逆光、侧逆光,使被摄物体处在轮廓光照明的位置上,物体的形态、人物的姿势比较突出,同时利用这种光线可人为造成画面背景处大面积的阴影。为在阳光下拍摄夜景奠定一定的真实基础。 2、注意加用辅助光照明。在生活个真正的月夜逆光状态下,肉眼不但能较细致地注意到物体的线形轮廓还能分辨物体暗部的大部分层次。 被摄物体有了逆光照明形成的轮廓,还要考虑用灯光或反光板打辅助光再现暗部层次,用光线“寻找”出真实的月夜里人眼的“感觉”,以表现物体轮廓为主,表现暗部层次为辅。 3、把握夜景的色调。真正的月夜给人以宁静、缥渺、清淡、细柔的感觉。照明常常处理为冷色调,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可直接使用3200K滤色片,不必进行细调微调,使整个画面偏蓝色调。 4、准确控制曝光量。前期拍摄时按其正常的曝光量均缩小一级或两级光圈;或后期制作时用技术手段按一定的数值统一降低或压暗所有夜景画面的亮度。 5、防止天空和亮背景过多地进入画面。亮的天空和大面积亮的背景是造成夜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实际拍摄中应使用正确的角度尽量避开它们。如果拍摄大场面无法避开天空时,可使用渐变滤色镜压低天空亮度。 真正的夜间拍夜景 如何获得最佳效果 1用光线区别景物远近层次,表达空间透视。 夜景中的被摄体周围及背景漆黑一片,缺乏应有的景物远近层次,失去了生活本身的真实。在夜景的布光中,都要注意交代空间距离、前后层次和空间透视,不但要注意局部点上照明,还要考虑到环境背景照明。忽视了环境的照明,忽视了夜景的空间交代,也就失去了夜景的真实性。 2注意控制亮暗反差。 夜景拍摄中,景物的外形、表面的质感、色彩的再现,只有靠人工光源的合理照明才能实现。但加用人工光线对周围景物照明时,要注意照明的方式、方法,尽量缩小明暗两方面的亮暗差距。把反差控制在摄像机允许的范畴之内。 在大场面拍摄中,要重点控制大面积暗的环境和小面积主体及主体活动区域亮的部位的反差。 在中近景画面用光中主光与辅助光、人物与小范围的环境的反差控制较之大场面会简单容易得多,但也不容忽视。 3尽量避免无影调层次变化的天空过多地出现在夜景画面中。也不要过多地利用天空作背景。 晨曦和黄昏拍夜景 1、场景有一定的基础亮度,能保证摄像机对照度的最基本要求,能再现和表达场景内最暗处的基本层次, 2、天空和地面、树木和楼房、物体和物体能保持大致的画面上的区别,这种区别正好吻合了人眼在真正的夜间观察到的景物的具体情况,画面效果正常而真实。 3、在天空散射光的基本亮度照明基础上,能充分发挥人工光线(灯光)的造型作用。模拟各种各样的生活中的夜景效果创造真实的夜景气氛。 4、利用现场内散射光与灯光色温上的不同,造成明显的色调上的冷暖对比。 5、前后景物、远近景物能保持一定的层次关系,能提供基本的景物透视条件。 二、夜景拍摄的基本要求 1、注意场景选择 对夜景场景的要求主要是:场景相场景周围的物体、背景要具备一定的反射光能力。反射光能力差或没有反射光能力的环境与背景,由于其层次性较差,不适合于拍摄夜景, 2、要有用光依据:真实3、合理利用和安排景别4、人为拉开亮暗对比 5、利用和加强色调对比6、展示空间透视7、设计或利用逆光照明 第六节 室内自然光照明 (1) 晴天室内自然光 晴天室内自然光可能有两种光源从门窗投入的直射阳光; 由天空、环境反射光源射入室内。 6 室内在晴天时光线结构特征是: 、投射到室内的直射阳光的亮度,将随着室内物体的反光率而不同(如墙面、摆设)一般为最高亮度,并和其他亮度形成巨大的光比。 、门窗是室内的光源,又是被摄对象。室内亮度的大小,决定于门窗的大小、数量、方位、室内墙壁陈设的反光率,门窗外景物的亮度为次高亮度,因此画面里带上门窗时要进行亮度平衡 、相对于门窗的墙壁较亮 、和门窗同一方向的墙壁是背光面,尤其是墙角亮度最低、室内照度随门窗距离不同而变化 、 室内自然光色温较高。 (2)阴天室内自然光 阴天时室内自然光主要是没有直射光射入,室内景物均为散射光照明,色温较高和室外相近。光线比较稳定。 阴天时光线的结构特征 门窗是光源,常常又是拍摄对象,亮度最高,尤其透过窗户看天空时,亮度最高。 室内的亮度分布和晴天时相近,只是普遍亮度偏低。室内虽没有直射阳光射入,但亮度间隔仍然很大。室内景物亮度随同门窗距离不同而变。 利用室内自然光拍摄,最好避开门窗或少带门窗。非带不可时应采取措施,或降低窗户亮度或提高室内景物亮度,以求得亮度平稳。加人工光时也应注意进行色温平衡。 一、室内自然光的特点 1、光线有固定的方向性 2、光线照明细柔平缓 3、门窗亮部与环境暗部亮暗差距大 4、富有浓郁的环境气氛 二、室内自然光用光形式 较大场景 1、运用逆光照明强调现场气氛 2、注意室内自然光与现场光的综合运用 3、利用室内自然光与现场光色温的不同,造成色彩上的冷暖对比 4、室内自然光与人工光线巧妙配合 较小场景 1、注意背景及环境的选择处理 2、充分利用反射光组成立体结构 3、利用逆光照明交代情节 人为调整被摄体自身的强烈反差注意背景的选择和处理注意不同天气条件对室内逆光照明效果的影响 第七节 反光板的使用与效果 一、两种类型:柔和反光式和单向反射式 二、多种形式 1、可调式反光板2、折叠式反光板3、抽拉式反光4、卷帘式反光板5、白布拽拉式反光板 三、反光板的优点 1、光色正常2、不需能源3、制作简易而携带方便 四、反光板的作用 1、缓和反差,显现暗部层次 2、校正偏色,力求色彩统一 3、移光功能 4、修正日光不足,达到照明平衡 5、模拟效果光 6、作底子光 五、造型上的失误 1、反射光太强,“变成透明人了” 2、位置不准3、反光板角度低,造成脚光 4、区域性照明,光痕明显 反光板使用原则:不能产生投影,不能形成第二主光,不能与主光产生夹光。 第九章 电视内景照明 内景照明主要是指在室内或电视摄影棚内,用人工光线对场景、人物等进行光线造型。 内景与外景的不同:1、光源不同2、场景不同 内景人工光线照明的特点: 一、模拟和再现自然光效 内景照明的一切光线照明效果是从再现和模拟真实生活中的自然光效而来的。 二、创造和渲染环境气氛 电视内景照明在不违背生活真实的前提下,可以更加典型地创造环境,使其更符合剧情的要求和环境的塑造。三、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可根据剧情的需要,利用灯具打出的各种光线进行创作,表达作者对剧情的理解、对主题的感受和通过不同的光线效果抒发感情。 四、具有细微的布光程序 内景照明中,每成功地取得一种光线照明效果都能反映出作者对剧情的透彻理解,对光线的正确认识,对光效的精心设计。光线的每一个微妙细小的变化,都是作者创作思维的体现。 五、对照明亮度有基本要求 电视照明需要有一个基准亮度,以保证摄录技术上对于照度的基本要求,一切照明效果的实现,都以此为前提,是再现环境、人物、气氛的基础。 电视内景照明常常采取“先铺后塑”的方法,即;先给所拍场景一个基础亮度,也就是铺上“底子光”,在此基础上,再定出或塑造出各种光线照明效果。 第二节 人工光线的认识 内景照明使用的灯具大部分为低色温的白炽灯泡和卤钨白炽灯泡,色温为3200K.灯具一般分为聚光灯、散7 光灯和回光灯3个系列。 聚光灯:聚光灯系列的灯具光学系统主要由球面反光镜与螺纹透镜(聚光灯)组成,灯泡和反光镜始终保持在一个距离上。灯泡发光后出于反光镜的作用,把光线汇集在透镜上投射出去。这种灯具是点状光源,照明较均匀光质较柔软,投射出去的光线可根据需要调节其聚光和散光,在一定范围内,可使光区放大或缩小。色温在2900K至3200K之间。 散光灯:散光灯系列的灯具,光学系统同聚光灯不同,所投射的光线属漫反射式,光线照射距离短光线柔和细致投影界限较含蓄被摄体有良好的过渡层次,比较适合于辅助光和场景内底子光照明。色温在3000K至3200K之间。 回光灯:闪光灯系列的灯具,光学系统主要为回光镜反射式结构。灯泡到球面回光镜的距离可调,可以控制投射光斑的大小。这种灯光质比较硬,有效射程远,适合于大场面的照明。色温为2900K至3200K。 第三节 人工光线的成分 一、主光:又称“塑型光”、“主光源”,是用来描绘被摄体外貌和形态的主要光源。 二、辅助光:又称“辅助光”,是用来帮助主光造型,弥补主光在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的光线。 三、轮廓光:又称“隔离光”、“逆光”,是来自被摄体后方或侧后方的一种光线。来展现被摄体视觉上的三维效果。 四、背景光。又称“环境光”,在不同的节目或场景用光中,有的称为“天幕光”、“气氛光”。背景光主要是照明被摄对象周围环境及背景的光线,用它可调整人物周围的环境及背景影像,加强各种节目及场景内的气氛。 五、装饰光 主光的布光注意: 一)光线的投射方向要有依据 二)有利于渲染和塑造气氛、形象 三)行为和目的要明确 四)组成画面中影调、色调的合理配置 五)同镜头构成一定的角度 六)突出重点场景和重点人物 几种常用主光形式: A常用主光照明:光源一般在被摄对象左或右的前侧45左右的位置上。 B宽光照明:光源一般在被摄对象的侧前方60 °左右的位置上,宽光照明使被摄对象表面被照射的面积增大,阴影部分相对减少。宽光照明能强调人物脸部的面积,帮助加宽狭窄的脸型。但在表现被摄对象或人物的立体形态和质感时,它不如正常主光照明表现力强。 C面光照明:光源在放摄对象前方稍侧方向的75 °左右位置上,这种光线基本属于正面照明,但又不同于正面照明,光线有较明显的投射力向和入射角,被摄对象或人物表面被大面积照明阴影部分相对减小。 优点:比较有利于交代场景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被摄人物外貌待征明显。 不足:不适合于表现立体形状、场景和人物的质感。 D窄光照明:光源在被摄对象侧方15 °左右的位置上,接近于室外自然光的侧光照明。窄光照明对于人物脸部起伏不大、立体感不强、需要强调其质感的被摄对象来讲尤为适宜。 二、辅助光:又称“辅助光”,是用来帮助主光造型,弥补主光在表现上的不足,平衡亮度的光线。 辅助光的作用: 1、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反差 2、帮助主光造型,塑造和描绘被射对象的立体形态,表达全部特征 3、帮助揭示和表现被摄对象的质感 辅助光运用的原则: 1、光亮度绝对不能强于主光 2、不能产生光线投影,有光没有形 3、不能干扰主光正常的光线效果 4、在保持主光投射的阴影特征前提下,尽量再现阴影部位的层次和质感。 三、轮廓光的优势: 1、强调空间深度,交代远近物体的层次关系。 2、人为区别被摄体与环境、背景的关系 3、形成被摄体与被摄体相互间的地位感 4、表达浓郁的现场气氛 5、交代和反映透明、半透明物体的属性 轮廓光用光注意事项: 1、不能太亮或光线亮度跳跃幅度过大,以免破坏整体用光效果。 2、轮廓光的入射角度不能太大、不可偏高过多。 3、轮廓光应置于被摄体后方或侧后方。 四、背景光的作用: 1、突出主体,为主体寻找一个较佳的背景和环境 2、营造各种环境气氛和气氛和光线效果,说明某种特定的时间地点等,对主体的表现起烘托作用。 3、丰富画面的影调对比,决定画面的基调 4、利用背景光线的微妙变化,体现创作者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 五、装饰光,又称“平衡光”、“修饰光” 其作用: 1、弥补前几种光线照明的不足,有目的的对被摄对象进行局部、细节的修整,使所表现的形象更完美、突出,8 更丰富有艺术的魅力。 2、达到画面整体照明的平衡。 3、修饰被摄对象表面和局部的轻微缺陷与不足。 4、消除不真实的、多余的灯光投影,以求画面简洁。 使用人工光线的最终目的: 获得最佳画而形象效果,实现和完成画面的造型。 需要通过对它的光线角度、用光的基本要求、光线成分的基本组合来实现一定的造型效果,来营造某种气氛。 三、光线气氛的渲染与作用 光线气氛主要指环境气氛和时间气氛 环境气氛 环境气氛来源于环境自身结构、特征、特点给人的外在印象和光线的合理描绘与照明。 制造环境气氛的方法 1.平光高调法:这种方法会给出一种轻松、简洁、欢快的气氛,使人产生洁净、淡雅、优美、透彻的感觉。 照明用光主要以较柔和的平光为主,光线的客观性较强,主要给予环境以基本照明,体现物体自身纯正的色彩展示物体和环境的外在特征,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主要依靠它们自身的光调变化体现出来。 2.对比低调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光和影、深和浅的对比造成一种庄重、肃穆、夜晚和神秘的气氛,常给人们一种较严肃、有分量以及忧郁的感觉。在照明用光上以深色调为主,注意大面积深色调与小面积浅色调的对比,对比的结果常常是浅色调部位的物体引人注目,大面积深色调为烘托小面积浅色调面存在。 3.自然装饰法:自然装饰法指创作者的主要照明手段是对生活有选择地真实模拟,并利用人们所了解和熟悉的光影或图案变化加强环境的特征及效果。 4.色光烘衬法:这种方法可表现一种热烈、喧闹的气氛,主要用于舞台文艺演出、舞厅环境的再现等。在用光设计上以底子光作基础,然后辅加各种活动色光照明,这是获得成功的主要方法。 时间气氛 时间气氛主要指通过光线的合理照明造成环境内一种时间效果。 1、早晨和傍晚的时间气氛 早晨和傍晚时间气氛的布光设计需考虑的问题: (

    注意事项

    本文(电视照明整理.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