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救助性报道范例.docx

    • 资源ID:3110433       资源大小:50.4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救助性报道范例.docx

    救助性报道范例 篇一:灾难性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和人文关怀 灾难性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和人文关怀 日媒在核事故新闻报道中对中国媒体的启示 摘要: 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灾难事件具有与生俱来的新闻价值,不仅是对与灾难有直接、间接关系的人群,而且通常也成为传播者和受众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成功的灾难性报道对于受众和受难者正确抢险救灾、克服公众恐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有些灾难性报道为吸引受众“眼球”,忽视人文关怀,把展现个体痛苦作为重点,甚至无情重现灾难的狰狞,使得灾难性报道不仅没能鼓舞人们增强抗灾信心、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反而带来了恐慌和不安等负面效应。然而,日媒在地震报道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nhk“绅士般”的报道风格稳重、沉着、冷静、追求准确、客观,这对于我国媒体在灾难报道上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灾难报道伦理缺失日媒人文关怀借鉴措施 正文: 现实社会生活中,灾难性事件通常是以突发的方式出现,给个人与社会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冲击。这种破坏使得群体或个人对自然界、社会、人类文化或价值观念认知的确定性降低,从而破坏了社会群体或个人与生活环境已有的和谐,无论是自然性灾难事件还是社会性灾难事件,都会给人们在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事件本身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无疑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极易激起受众的新闻欲望。 一 灾难报道中,中国媒体新闻伦理的缺失 受众对灾难性报道的需求,直接带来的就是媒体灾难性报道的增长。灾难报道本是本着让世人了解真相,让世人帮助受难者,促使他们给予受难者所需要的心理安慰和物质帮助。然而,一些记者忘记了他们“以人为本”的职责,为了报道新闻而采访新闻,盲目地追求轰动效应争取受众,漠视采访对象的心理创伤。因而产生了一些受灾不需要的信息:误报、谣言、侵害隐私的报道、渲染危害,这都是媒体未能遵循新闻伦理造成的。 这种缺失人文关怀的行为主要表现在: 1 漠视生命价值。 在灾难现场,一些记者一味以采访本身为目的,而忽视了生命的价值。在汶川地震的北川救灾现场,就有一名记者无视救灾的急迫性,拦住救援人员抬起压在受伤者身上的方板,幸存者痛苦地呻吟着,救援人员要他保持体力,不要讲话。这时,记者在镜前播报说,“这里还能听到老大爷的呻吟声,老大爷,我们来听听老大爷的声音,医生,你让大爷说句话,”并朝幸存者喊话“大爷,能听见吗?大爷,说说话。”最后,这位大爷在救援队员快被挖出的时候死去了。 2 过于直接地复现受灾现场的血腥场面。 但是许多媒体为吸引受众“眼球”以获取利益,在灾难新闻报道中没有对灾难场面进行适当的节制性处理,而在记录和描写受灾情况时不惜版面地将血腥、恐怖的灾难场面复现给受众,完全不顾受众和受难者的心理感受。同时,而忽视了报道策划的重要性,过分标榜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不管灾难惨烈程度如何,广泛地运用中性词,将灾难的场景、数据等信息冷漠地叙述出来。尽管如实记录了灾难的凄惨景象,但这种夹杂着血腥与死亡气息的冰冷叙事,只会让受众感到媒体对生命的冷漠。 3.侵扰悲痛,对灾难相关人群造成“二次伤害”。 传播媒体为了获得独家的、有卖点的第一手采访资料,挖掘所谓的“人性化细节”,而不顾灾难受害主体及其家属的悲痛感受强行采访,从而对灾难相关人群造成二次伤害。这一点在汶川地震中极为突出,有些记者不顾场合和方式方法,频繁地与被埋的灾区群众和刚抢救出来的灾区群众进行对话,消耗了他们的体力。例如,汶川地震中,一位女民警失去了父母和女儿。记者问她在地震中是否失去了亲人,怎么能在痛失亲人的情况下还拼命工作?最后问:“你在救助这些灾区群众的时候,看到老人和小孩,会不会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女儿?”女民警被问得离开了帐篷,悲伤得讲不出话来。 二日媒在地震和核事故报道中对人文关怀的体现 从nhk的地震和核事故报道中,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nhk“绅士”般的报道风格稳重、沉着、冷静、追求准确、客观。尽管核泄漏事故一波三折、起伏多变使日本甚至世界充满不安,“nhk的报道会让人收敛焦躁的情绪,去学习思考和判断”,这是报道后受众对日本人的感受。从不同的报道中,也可以发现日本媒介共通的特性:时刻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主要表现在: 1 平衡客观,关注细节 日本媒体有一种称为“鸟之目,虫之目”的采访方式,“鸟之目”是指利用直 升机俯瞰受灾地区的整体状况。“虫之目”指向受灾地区派出场记者,从微观层面收受 灾地区的所见所闻。在地震发生时,受灾地区情况不甚明了,日本媒体会采取这种采访 方式拼凑出受灾地区完整图景。其中,完整图景包括受灾严重地区、次严重地区、平安 地区,这种平衡报道不致使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也可防止志愿者和救灾物资都集中 在大肆报道的地方,使其他地区受到忽视。 2 尊重生命,关心人类 日本nhk在灾难性新闻报道过程中不采访正在施救的救灾队员,因为怕影响进度,不 在不适当的时刻采访受害者家属,因为强行采访只会徒增伤悲,造成更大的痛苦。在灾难发生过程中,将对人的内心的关怀视为首位,极力避免对灾区人民的过度伤害以及对救援进度的影响,这是伦理框架中最为重要的伦理观念。大多时候,他们采访都有自己的底线,即使自己有条件也不硬上。日本自卫队在福岛第一核反应堆划了警戒线,这条警戒线是针对任何人的,并不会对日本本土媒体格外关照。在这点上日本媒体恪守得严格,绝不会试图偷偷靠近拍摄,干扰救灾工作。 3 保护隐私,稳定民心 日本媒体一直在把握一个微妙的度,不揣测,不臆度,不让读者因自己的报道而乐观,更不愿让读者看了报道后增加悲情和恐慌情绪。电视台和报纸基本上只有滚动地更新死亡和失踪及避难的人数更新、核反应堆的情况、受灾地区的救灾进展等消息,在公开的媒体上很少看到尸体的惨状,受灾民众的悲戚,失去亲人的哀嚎,电视里拍到的避难所里的灾民也是井然有序,安安静静地接受采访。这样的“不煽情”的报道方式除了做到对于灾难中的悲伤情绪的控制,避免造成社会的混乱之外,还能增加灾区重建的信心,促使救灾及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并恢复人的积极健康心态。 4 报道重点:一切为了受灾者 地震新闻报道永远有一个矛盾的地方,就是同时面向受灾者和非受灾者者 在灾后对信息的需求有所不同。受灾者需要切实而具体的与生活和生命有关的一切信息,譬如附近避难所的地点,本地水电气是否畅通,交通状况怎样等等;而非受灾者则更希望电视提供灾害宏大的图景,灾区群众的生活情况,抗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事故。日本媒体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达成了灾害报道是为了受灾者提供帮助的共识,他们和相关社会机构通过各种社会调查,挖掘地震发生时公众最迫切的需求,从而进行有针对的报道。他们将地震灾害分为五个时期,分别是地震突发期、灾害扩大期、救援时期、修复期、复兴期,具体情况给受灾者提供不同的实用报道。 三 结合日媒分析我国受灾报道中伦理问题的解决 1 相对完善的灾难报道机制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多发国家,为预防和应对灾难带来的巨大伤害,在日本放送法、灾害对策基本法、大规模地震特别措施法的法制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尤其是日本公共广播电视台nhk建立的非常完善的自然灾害报道机制,在突发事件进程中有效减轻了自然灾害带来的伤害,稳定了社会情绪。 其报道机制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防灾报道未雨绸缪;加强灾难报道过程中的防灾报道;追求时效性,做到即时报道;“安心报道”,避免过度渲染灾情造成社会恐慌;尊重生命,注重人文关怀;报道要做到真实可信、反映真实问题。 nhk制定的报道手册中,对于受灾者的采访也有一些明确的规定:如“采访受灾者,并非仅仅是传达灾难的悲惨,同时也为促使*和志愿者团体对灾民采取必要支援”;“受灾者中,许多失去了亲人和财产,采访和播出时必须考虑到受灾者本人的立场”。这些规定也体现了nhk提出的报道四项基本原则:准确、公平公正、尊重人权、有品位有节制。保证了作为公共信号的nhk无需从商业角度渲染灾情,或作出夸张的煽情报道。 日本媒体的这一套严格地自律规则启示我国媒体,要建立灾难报道媒体应急机制,以机制的保障促使我国媒体灾难报道伦理问题得到最优化解决。从法律上、制度上、运行上、技术上保障突发事件的媒体报道得到最佳的处理,也为规范灾难报道中存在的种种争议提供机制约束。 2 培养灾害报道的专门记者 媒体人员有着发布信息与稳定社会的双重社会责任。在新闻界,针对记者的社会 责任,流传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责任。 专业性强。核电事故专业性很强,新闻内容包括很多专业术语和数据一般市民很难理解,通俗易懂的解说就成为急需。nhk屏幕上就出现了nhk解说委员室担任科技、核能领域的解说委员水野伦之。水野利用图解板沉稳冷静、有理有据的解说和评论使很多观众收敛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开始学习和理解核电事故。可以说,一个媒体能最大限度地做冷静报道得力于其所拥有实力雄厚的专业化记者队伍。 人文意识到位。日媒记者在报道地震灾害时冷静客观,但这也不代表他们心态冷漠。 灾难新闻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其视角应集中指向人民。这是因为,一场灾难过后,人们感到痛苦、悲伤,灾区人民对重建家园表现了极大的渴望,广大受众对灾区人民也表现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注。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写作中融入满腔的热情,从而才能报道出极富人情味、感染力、感召力的佳作。 参考文献: 1 于沛然 日本广电媒体报道机制 2 冯武勇 nhk顶起救灾半边天 3 拯救灾害大国日本galac:“日本媒体总结的地震报道10条经验”2005.2 4南方传媒研究XX年第29期 5任琦 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的伦理探析 2011.7 6胡珊珊灾难性报道中的新闻伦理 2011.6 7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旦大学 出版社篇二:个案调查范例 求求你,帮帮我 以祝家沟村为例浅析老年人行乞现象 一 导言 乞丐,这一形象出现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在历朝历代繁荣景象的背后都会有这么一个群体,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存而苦苦挣扎。那么何为乞丐?就是以乞讨为生的人统称为乞丐。在繁华的大街上,当你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街头向过往的行人行乞时,有些人面带厌恶,而有些人只会匆匆走过。面对如此凄凉的场面,无奈的一笑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总能看到一些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大街上,商场附近,广场上行乞。人们对之慷慨解囊或嗤之以鼻的同时是否想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呢?承然,在社会中不乏有一些人或团伙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假借行乞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人们现在对乞丐态度冷淡漠然的原因。可是人们有没有注意到有这么一群人,本应是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却在那里抛下尊严,伸出那布满老茧的双手向行人行乞,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老人无子女,子女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或没有赡养老人的能力,导致老人为了维持生计而行乞的现象并不少见。然而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没有劳动力,不能从事生产活动,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生活的压力较大。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老年人行乞的现象,我走访了一些行乞的老人。目的在于了解我市老年人行乞的原因,现状以对此的解决措施,为*进一步解决老年人行乞问题提供帮助。 二、个案背景 张明华老人,女,72岁。老人的老伴患有肺结核去世的早,家中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由于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和老人住在一起,二儿子现在在南方打工,小女儿远嫁到一个偏远的村子。老人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家中的几亩地也为了给老人的老伴治病卖掉了,而卖地所得的钱大部分花在老人老伴的治疗上,剩下的部分对于大儿子的治疗来说已是杯水车薪,老人现在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每天依靠乞讨所得的微薄收入。大儿子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妥当的治疗落下了精神病,二儿子虽然去南方打工,但是情况也不尽如意。和妻子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然而在面对儿子的教育费用时,也有不小的压力,可是夫妻两个只能选择继续打工,回到老家的话情况也不会好转。小女儿远嫁他乡当起家庭主妇,家庭的收入全由家中的地的收成决定,自己也会做些零活来贴补家用,家里的日子用老人的话说就是“勉强吃上一口饭”。老人由于常年的乞讨,患有风湿和胃病,每逢阴天下雨的时候,老人的双腿都会感到针刺般的疼痛,可是由于没有钱去治疗,老人只能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忍耐着,别无他法。 老人的家位于辽宁省大石桥市汤池镇祝家沟村。汤池镇祝家沟村位于辽宁省大石桥市东南部,东与周家、黄土岭接壤,西与博洛铺永安毗邻,南接盖州市,北邻海城市。现有耕地52000亩,而祝家沟村现有土地面积1250亩,种植作物种类多为玉米、高粱等。户籍人口1560, 劳动力人口828人,常住人口620,实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口380、全村纯女户458户数,占全部户数的比例10%。村人均年收入2020元,虽说算不上富裕,日子过得也可以,如果没有天灾人祸的话也能过得下去。 三、调查结果 1 辛苦大半生却只能靠行乞来度过晚年。 张明华老人已经年过七旬,居住在一个不到20平米的房子里,房子里光线很暗,也很潮湿。屋内的布置很简单,一个灶台,一铺炕,一堆废品。每逢下雨天经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状况,冬天的时候,屋子里很冷,老人没有钱买煤取暖,只能依靠捡来的硬纸箱和破衣服、被褥来取暖,但是这样只是能稍微暖和一点。老人说:“有个屋子住就可以了,其他的能将就就将就吧。”老人还说:“屋子很破,也不大,我们娘几个凑合着也能过的下去。”一个老人每天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一天的行乞生活。在老人的家乡中,人们祖祖辈辈从事着农业生产活动,世世代代以地为生。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逐步发展,一些大型企业的厂房建到了老人的家乡,家乡的人们开始走出田地,转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换取相应的报酬,成为了工人。老人的老伴去世的早,老人含辛茹苦的将膝下两儿一女拉扯大。年轻时,老人的老伴由于患有肺结核不能干农活,老人为了养家糊口,成为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家中的几亩地都是老人自己在耕种,可是几亩薄地的收入实在是太少了,后来老人只好把地卖掉来给老伴治病。老人又想了许多办法,帮人做零工,做些体力活,所得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然而,上天似乎将所有的苦难都降临在这原本就艰难度日的家庭。老人的大儿子由于小时候生了一场大病没有得到及时的医治,导致精神方面有一些问题。老人为了给大儿子治病,花费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二儿子在遥远的南方打工,还成了家,由于还要承担自己的家庭,没有办法照顾母亲。小女儿远嫁到他乡,家庭条件也比较困难,无力赡养老人。老人为了维持生计,照顾有病的大儿子,不得不靠乞讨为生。老人说“谁愿意靠要饭过日子啊,可是我也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这些话道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辛酸艰辛。看着老人湿润的眼眶,我们的心为之动容。 2 都是为了孩子。 老人的三个孩子中只有大儿子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可是这个大儿子确是母亲心中永远的痛。在他小时候有一次发高烧,老人没有钱去他医院,只能在家里照料着。可是儿子的高烧怎么也退不下去,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是没有办法,所有的亲戚和邻居都被老人借钱借遍了,实在是借不了了。老人的大儿子就是因为这样“烧坏了脑子”,老人为了医治儿子负债累累,使这个原本就经济拮据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老人的大儿子没有劳动力,自理能力较差,老人还得细心的照顾他,老人对此说:“我是他妈,我不管他谁管他,再说老二和小三的日子过得就够苦的了,不想再让他们加重负担。”可是大儿子的治疗因为老人无法承担那对她来说是天文数字的医药费而不得不放弃,当说到这的时候老人的眼睛湿润了,对我们说:“我这个当妈的对不住老大,他这一辈子都让我给毁了。”听到这些,我们对老人和她的家庭的状况很是同情。老人的二儿子远在南方,听老人说,二儿子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的条件,经常帮着老人干农活,做家务。长大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去了南方打工,可是情况不是很尽人如意,老人的二儿子一开始打工的工地的老板经常拖欠工人工资,工作环境也很差,甚至有工人由于工作受伤,落下了终身残疾。他辞去了这份工作,后来又在一个饭店找到了一份打杂的工作,现在的工作是在一个居民区当保安,工资不是很高。老人的二儿子和儿媳妇是在打工的时候认识的,后来结婚,有了孩子,一家人住在一个小房子里,二儿子和儿媳妇的工资只能勉强的维持生活,还要为孩子上学攒钱,生活的压力也是很重的,无力顾及母亲和大哥。老人的小女儿远嫁到他乡,生活也不宽裕。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小女儿从小也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有新衣服,新玩具,从不吵着向母亲要,还分担母亲的负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有时母亲忙不过来,全家人的饭就是小女儿自己做的。后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决定嫁到一个对自己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地方,只为能够为家里省下一口粮食。成家后的小女儿也是牵挂着家里的母亲与两个哥哥,虽然自己的条件不是很好,也会往家里寄一些钱,但是对于减轻母亲的负担来说就是杯水车薪,可是小女儿只能做到这些。老人跟我们说:“孩子们都是好孩子,知道我这个当妈的不容易,知道心疼我这个当妈的,可是孩子们过得也很苦,我也不能再加重他们的负担,我现在还能动弹,身体还可以,能自己扛下来,就不再让孩子们操心了,都不容易啊。” 3 生活的不易。 亲戚和邻居们那里老人已经不能再张口了,家里的条件也是十分紧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老人选择了行乞这条路。 刚开始,没怎么出过远门的老人,只是在镇里的沿街商铺讨钱,好的时候老人一天可以得到几十块钱,不好的时候只有几块钱,甚至一分钱都没有。后来老人在周边的镇里乞讨,走过不少地方。无论严寒酷暑、风吹日晒,老人每天都会为了家,为了孩子们乞讨。夏天里,天气炎热,老人依旧在大街上向行人乞讨。有一次,老人中暑昏迷过去,幸运的是有个好心人将老人背到阴凉的地方,并一直照顾老人,直到老人醒来。冬天的时候,凛冽的寒风吹打着老人单薄的身躯,老人的双手都被冻伤,却依然在为了生活努力。我们劝过老人说可以去救助站,说那里的工作人员会竭尽所能的帮助你,老人说:“我不想去,我还得照顾儿子,再说,我听说去那里不让随便走,不能离开。去那里备不住还能受气,被欺负,我是真的不想去。” 说到这里老人似乎对救助站有很大的反感,我们就不跟老人继续聊这个话题。老人在行乞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一些人对老人冷眼相待,甚至破口大骂,城管也会对老人动粗,城管的暴力执法让老人吃尽了苦头。可是老人只有默默地忍受,辛酸眼泪只有往自己肚子里咽。老人跟我们说有一次,她看到一名行乞者向几个刚从酒店走出来的大汉乞讨时,那几个大汉一把把那名行乞者推倒在地,嘴里说着不堪入耳的话,后来居然动手围殴那名行乞者,完事大摇大摆的离开,有那么多的围观者没有一个伸出援手帮助那名行乞者,老人说:“要饭的怎么了,要饭的也是人啊,怎么这么对我们,我们生活本来就挺不容易的,就够苦的了,为什么还要对我们拳脚相向?在我们受苦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出来帮我们,这世道啊,不说了,不说了。”老人的话里,我们感到了不解,无奈与愤怒。 4 期盼团聚 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一家团聚,二儿子已经有四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小女儿也有三年没有回家了。每当过年时,听着外面的鞭炮声,想到家家户户在桌子上吃着团圆饭的时候,老人的眼泪总会默默地流下,对儿女的思念使老人很伤感。其实老人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都是不如当年了,总是渴望身边是儿女绕膝,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孤零零的,本应安度晚年,却因家庭的不幸而被迫乞讨,老人的艰辛我们能感觉的到,可是老人说:“再苦再难我也会撑下去,我还要攒钱和大儿子一起去看看二儿子和小女儿。” 四、讨论 从目前的发展形势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良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小康SH会的建设基本上完成了,正在为建设成为全面小康SH会的奋斗。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刚刚达到小康,温饱,有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甚至处于温饱以下,处于贫困线以下。就像张明华老人的例子,对于那些本身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无子女、子女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或子女想赡养老人却没有赡养老人的能力,生活没有保障只能依靠行乞的来维持生计的老年乞讨人员,我认为*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最根本的目的是扶贫济困,保障困难群体的最低生活需求。而基层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强调的正是关注基层人民生活,保障困难群体的生活最低生活需求,只有基层人民的生活得到保证,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基层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2、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3、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4、有效地弥补了社会保险制度的不足。 同时考虑到大石桥市是一个县级市,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应更应采取特殊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相关管理条例,将我市基层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工作更好的推广与发展,促进我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小结 本次调查以我市老年流浪乞讨人员张明华老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访谈法,个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从现状、原因、解决措施多方面描述了我市老年人行乞状况,研究所得结果有以下几点: 1、我市老年人行乞现象不是很普遍,大部分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但仍然有一部分老人生活缺乏保障,需要*给予关注重视。 2、我市对于老年乞讨人员的管理方法不科学,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不够重视,工作开展不到位。 3、我市基层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 4、开展基层社会救助制度是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加强*服务职能的体现,是今后*开展民生工作的必不可少的部分。 参考文献 、王保庆.中国乞丐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281 、陈薇.当代流浪乞讨救助制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1-1.411 、王思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之发展.j.文史哲,2007.14 、洪大用.转型期中国社会救助.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12-1.391篇三:XX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申报审批表 XX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申报审批表 篇四:通知性发文范例 致 :各部门 抄报:总经理 副总经理 总经理助理 由 :行政办公室 关于:酒店统一和规范行文格式的通知 日期:XX年x月x日 编号:e.o.2011003 1、总则 1.1 为规范酒店各类文件的管理,保证酒店各类文件流转及管理规范化,结合实 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酒店所有部门及人员。 2、文件的主要种类 2.1 决定: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用“决定”; 2.2 决议;经会议讨论通过并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用“决议”; 2.2 通知:组织全酒店有关合同法规等内容的培训计划或其它工作安排,并具体 组织实施; 2.3 通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或事宜,用“通报”; 2.4 请示: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用“请示”; 2.5 报告: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用“报告”; 2.6会议纪要: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遵守、执行的,用“会议纪 要”; 2.7 规定: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项制定带有约 束性的措施,用“规定”; 2.8工作总结、计划。 3、行文规则 3.1各部门要严格按文件种类性质行文; 3.2部门报行政办领导的文件,冠以姓名和职务; 3.3部门发部门的文件,一般情况下冠以部门的名称; 3.4行政办下发文件,其种类用“决定、决议、通知、通报”等;3.5部门报行政办领导的文件,其种类用“请示、报告”等。部门之间行文,其种类用“通知”等; 3.6部门报行政办领导的文件,如需抄报、抄送的,要标明,抄报用于行政办领导,抄送用于部门; 3.7部门报行政办领导的文件,如需审批后发有关部门的,应标明抄送的部门; 3.8部门之间重要行文,应抄报行政办主管领导; 3.9部门之间可以联合行文; 3.10所有发出文件,均须由承办部门负责人签发; 3.11所有须行政办领导审批的文件,均须审批后执行; 3.12所有行政部门经理级人事任免,均由行政办发出。 4、文件格式 文件一般由呈送人、抄报人、抄送部门、承办部门、日期、标题、文号、正文、附件等组成。具体格式如下: 致:×××部门或×××女士、先生 抄报:×××女士、先生 抄送:×××部门 由:×××部门 日期:××年×月×日 关于:××××××× 编号:2006001 以上妥否,请批示 xxx/*部总监文头为“小4号”“宋体”字,行距为“单倍行间距”,正文通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间距”,页边距为上下“2.54厘米”、左右“3.17厘米”。 5、文件办理 5.1文件要符合行文规范,并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字简练,避免错别字, 提高文件质量; 5.2一般性文件,可通过信箱收发;重要文件,由部门秘书或专人收发,收发文 要设专门记录本登记、签收; 5.3经行政办领导批阅的文件,原件发承办部门,行政办公室存复印件; 6、文件的存档、销毁 6.1平时办理完的文件,行政办公室和各部门要进行分类立卷,做到查找方便; 当年文件于次年四月前归档完毕; 6.2对于无保存价值的文件,每年进行清理后经部门负责人审定后予以销毁,不 得作为废纸处理; 6.3涉及财务、工程、人事、保安等技术档案, 有关部门每年整理存档; 本规定自XX年x月x日起执行。 王兰/行政办公室主任 后附:各部门英文缩写

    注意事项

    本文(救助性报道范例.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