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栽树教学设计评课反思.docx
小猴栽树教学设计评课反思小猴子栽树评课材料 今天我听了张雯老师的一节课,题目是:小猴子栽树,这篇课文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故事,主人公是小猴。小猴栽了许多果树,希望秋天能收获累累的果实,但结果却一无所得。课文故事性强,吸引孩子阅读,对小猴子及其他的动物描写十分生动,尤其通过语言和行为对小猴子性格特征的揭示更是生动传神。童话通过故事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告诉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要付出努力才有收获,千万不可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针对张老师执教的小猴子栽树,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我认为张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课堂上学习方式有大的转变民主、开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如:小猴子见到小山羊、小黄牛、小白马之后是自己说的,又是怎么做的?都是让学生自己说;课文的结尾处,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几年后,满山遍野的果树丰收了!种梨的得梨,种杏的得杏,种桃的得桃,只有小猴子两手空空,一无所得。小猴子他究竟错在哪儿了呢?”充分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这样,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展示个性,形成个性体验。 亮点二:通过强化读的环节,把学生带到读的情境,在读中培养语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张老师在每次读前都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提供学习方法。如要求学生:读的同学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声音响亮,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思考等。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样既注重了良好习惯的培养,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进而逐步达到优化学习效果和自身的综合素养。 亮点三:品词析句,夯实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张老师在讲的过程中,重点词语抓的很准、很到位。如文中的“大吹大擂”、“不耐烦”“才只要”、“连夜又连夜”、到处吹嘘自己等词的体会理解,为体会课文中小动物的性格特点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就这样,张老师把品词、品句、品读有机地融为一体,为情感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 亮点四:课本剧表演 再次将本课内容进行了升华,学生的表演欲望很强。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再简单说说课堂上的存在的两点不足: 不足一:没有解题,没有从题目入手讲课。 不足二:板书没有及时写上。 小猴子栽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10个要求认识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小猴子栽树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阅读课文明白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教学手段:小黑板、小动物图片、小动物头饰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他是谁呀?(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小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但是小猴子今天可来不了了,它可忙了,它在忙着做什么呢?想不想和老师一共去看个究竟?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让我们一同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 1.请同学们轻轻的翻开书,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丢字。 2.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 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本文还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16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7自然段。 三、深入阅读 理解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小猴子是怎么栽树的?它在栽树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事?请同学们画出对话部分,找出描写小猴子的重点词语。 找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指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猴栽完梨树后为什么要大吹大擂?“大吹大擂”是什么意思?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假设你是小猴子,你来读一读这一段。老师读旁白,学生读小猴子的话,读出“大吹大擂”,评价,再齐读。 2.学习第2、3自然段。 师:小猴子先碰到了谁?他们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赶快进入角色吧 小山羊也在山上栽果树呢,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小猴子为什么要问:“你栽的杏树几年结果呀?”小猴子听到了小山羊的话又是怎样做的呢? 师:你们读得可真不错呀!老师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师:小猴子为什么连夜把梨树拔了,改栽杏树了?“连夜”这个词体现了小猴子怎样的心情?(生汇报。) 3.学习第4、5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小组内读一读第4、5自然段,看一看这一部分与上一部分(2、3自然段)在结构上是不是相同的。(生:相同。) 师:好,那我们就像学习上一部分那样来自学这一部分吧。重点理解“吹嘘”这个词。(生自主学习汇报。) 4.学习第6自然段。 师:小猴子听了小白马说:“我种的是樱桃树,只要两年就能结果了。”心又动了,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小猴子心动的内容是什么。而结尾处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又是什么呢?(指导学生联系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的内容进行回答。) 5.学习第7自然段。 师:几年后,小山羊、小黄牛、小白马都忙着采摘自己的果实呢。这时的小猴子在干什么呢?它会获得丰收的喜悦吗?让我们共同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师生齐读,读出小猴子失落的心情。) 师:读完后请同学们联系上文,想一想小山羊、小黄牛、小白马为什么都收获果实,而小猴子却两手空空,一无所得呢?它错在了哪里?你们能帮它找出原因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没有像小猴子这样的同学呢?如要有,我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一定知道怎样告诫他的。那就请赶快行动吧! 四、总结全文,整体回归 1.指名读全文。 2.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并概括地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这件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评析: 这篇教学设计充分展现了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阅读为核心,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力,面向所有学生,既体现了教师是教的主体,又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体的双主理念,同时还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这篇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 1.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体现了设计者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弄清小猴子的秉性,在读中去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只有读懂课文才会有“感”、有“悟”。教师采用自读、分角色读、师生互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既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情感的激发,让学生在读中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真正贯彻了“以读为本”的导向。 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源动力,只有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去主动学习知识。在该设计中,设计者利用课件设计了很多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使“小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导入中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小动物忙着栽树的画面。在学习各自然段时,教师也适时地运用课件吸引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学生以真正的“小读者”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经历探究、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指名分段朗读, 2.小山羊在栽树,小黄牛正在给果树施肥,小白马在给樱桃树浇水。他们都在辛勤的劳作着,那么小猴子在干什么呢?他为什么会一无所得呢?请同学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那什么是“大吹大擂”呢?那怎么读才能读出“大吹大擂”的语气呢?先自由练读,再指名读这句话。读到位,师引导:小猴子刚栽上梨树就大吹大擂,他是怎么想的呢? 这只没性急又没耐心的小猴子在碰到了辛勤劳作的小山羊、小黄牛、小白马几只小动物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学习26自然段,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对话,反复朗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正在栽树的小山羊听了他的话,是怎么说的呢?练习读一读,指名读。指导多种形式的读。那你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小猴子听了小山羊的话,连夜把梨树拔了,改栽了杏树。这时,他又吹开了。 自由读再练读,说一说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小猴子改栽上了桃树之后又到处吹嘘,小白马听了很不耐烦,小白马说了什么呢?指名读 小猴子一听只要两年就能结果了,他的心又动了。接下来小猴子又会怎样想,怎么做呢?同学们,小猴子栽上樱桃树,为什么还是没有收获呢?这时教师出示: 正在 ,他对小猴子说:“ ”,小猴子一听, 。)想一想,说一说。 几年后,满山遍野的果树丰收了!种梨的得梨,种杏的得杏,种桃的得桃,只有小猴子两手空空,一无所得。小猴子他错在哪儿了呢?和你同桌讨论讨论。板书:没有主见 耐心 见异思迁 急于求成 3.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猴子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在做事和学习的时候就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像小猴子那样急于求成,见异思迁。完成板书:要有主见 有耐心 不要见异思迁 急于求成否则到头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小猴子栽树续写 第二年春天,猴子在院子里种满了果树,有桃树、梨树、杏树、樱桃树.“这下可大功告成了!”小猴松了口气说道。 猴子刚种完,喜鹊又飞来了,说:“猴哥猴哥,你来得及给这些果树浇水、施肥、拔草吗?”小猴说:“谢谢你的提醒,我会照顾好它们的,再也不会三心二意了。等它们成熟的时候,我一定请你来品尝。”“谢谢你!”喜鹊说完就飞走了。 猴子的果树终于成熟了,小猴子高兴地跳起来!从此,小猴每天都能吃到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果实。 教材分析: 小猴栽树这篇课文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故事,主人公是小猴。小猴栽了许多果树,希望秋天能收获累累的果实,但结果却一无所得。课文故事性强,吸引孩子阅读,对小猴子及其他的动物描写十分生动,尤其通过语言和行为对小猴子性格特征的揭示更是生动传神。童话通过故事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告诉孩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要付出努力才有收获,千万不可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三点: 1.认识10个要求认识的字,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小猴子栽树的故事,懂得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也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否则,到头来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通过 阅读 课文,明白做事情要有主见、有耐心,不要见异思迁,朝三暮四,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文中的对话。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要靠教师的精心激发和不断培养。因此,上课伊始,先播放了一段动画片让学生观看,然后问小猴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一只聪明又可爱的小猴子如果去栽果树,结果会怎样呢?进而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最重要的语文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以读为本,将多种形式的读,多种层面的读作为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涵养情感、积淀语言、领悟道理的主要方法。在初读环节我们设计了“三读”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找出来,反复读一读。3.指名分段朗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每次读,教师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深入学文,领悟道理 为了使阅读教学能够有章有序地进行,避免在阅读理解时出现的无目的的散谈散读现象,并且着眼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我精心设计了这几处知识与情感的训练点。 一处是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有层次的读,引导学生理解“大吹大擂”的意思,春天到了,小猴子在做什么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小猴子在做什么呢?出示这句话。自由练习读这段话。指导朗读。说一说小猴子栽上树以后是怎么想的?刚栽上树,他就说要结大梨了,可能吗?那什么是“大吹大擂”呢?我们应该怎么读小猴子说的话呢?通过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读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悟小猴的急于求成。 第二处训练点在课文的对话部分,对话部分对小猴的性格特征的揭示生动传神,我抓住三处对话描写引导学生朗读,在读中体会小猴子的没有主见、没有耐心、见异思迁、朝三暮四,急于求成。我首先给学生创造了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自由读 26自然段,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对话,选择你喜欢的对话反复朗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了这个奠基,我顺势指导朗读:“你想怎么读这段话?”学生自由练读,自己揣摩语气、情感。学生练读过后,我进一步指导朗读:“假如你就是这个没有耐心,见异思迁的小猴,你怎样读这句话,假如你是不耐烦的小白马你怎样读它的话?”通过换位思考,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朗读的情感基调及语气、语调。学生通过自读、合作读、男女生分角色等多形式的读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的同时,我将情感训练与能力训练结合起来。相机出示句式:“ 正在 ,他 地对小猴子说:“ ”,小猴子一听, 。”这项句式训练,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同时,锻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并且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进一步体会小猴子的没有主见、耐心、见异思迁、朝三暮四,急于求成。进而达到情感与能力目标的有效整合。 四、引导讨论,实现统一 在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几年后,满山遍野的果树丰收了!种梨的得梨,种杏的得杏,种桃的得桃,只有小猴子两手空空,一无所得。小猴子他错在哪儿了呢?假如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找到学生和文本语言的“撞击点”,充分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的答案会是多角度的,这既撞开了孩子们的情感之海,又加强了他们的语言训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这一“撞”之中得到了升华。 整节课,我们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给学生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力图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