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安徽省XX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41.doc

    • 资源ID:3088246       资源大小:373.50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安徽省XX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41.doc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XX职业技术学院二一年八月目 录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1一、项目名称1二、建设地点1三、建设单位1四、学院基本情况1五、项目编制依据2六、建设项目及投资概况3七、项目建设周期3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4一、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提升XX皖西北中心城市地位,促进皖西北地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二、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引领XX及皖西北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三、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促进学院自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8一、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基础8二、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切实可行22第四部分 资金分配及建设进度安排合理28一、经费预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28二、建设进度安排切实可行29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得力31一、思想保障31二、组织保障31三、制度保障32四、资金保障32第六部分 预期效益分析34一、学校办学活力日益增强34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34三、师资队伍结构明显改善35四、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35五、社会影响作用日益扩大36第七部分 基本结论37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一、项目名称XX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二、建设地点安徽省XX市XX路号三、建设单位1单位全称:XX职业技术学院2举 办 方:XX市人民政府3法人代表:四、学院基本情况XX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XX教育学院,自1998年开始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型,200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更名为XX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成为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7381人,学院占地面积413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4.48万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4570万元,馆藏图书67万册,电子图书6500GB,设有工程科技学院、生化工程学院、经济贸易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基础教学部、培训部等2院3系2部,现有教职工315人,专任教师27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29.89%,具有中级职称的占32.47%,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占32.10%。学校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学术期刊XX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在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中属少数拥有自主出版学术期刊的院校之一,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确立了“以农学为基础,以工科为主干,多科类协调发展”的专业定位,共开设39个高职教育专业,覆盖农、工、文、医、艺、经贸、建筑等学科,基本形成了以微生物技术、食品检测、园艺技术、园林工程为主体的农业类、以数控、模具、机电、电子、汽车维修为主体的工业类、以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为主体的三产服务类3大重点专业群,一批优势专业逐渐显现特色,成为带动学院整体发展的龙头。园艺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被列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文秘专业被评为省级精品专业,数控技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微生物技术与应用是省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专业被列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进一步加强优势专业建设和优质课程建设,营造品牌效应,学院设立专项经费加大支持力度, 已有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5门院级重点课程获得立项,遴选了7个校级重点专业。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已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国家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NIT项目)培训基地、微软IT认证教育基地、安徽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碧桂园项目培训基地(免费培训农村退伍士兵)、XX市建设系统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安徽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基地、护士资格考前培训基地。五、项目编制依据XX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及其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2008-2012)XX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六、建设项目及投资概况XX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预计需要资金总额为686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入2000万元,地方政府财政投入2110万元,学院自筹1290万元,企业赞助1460万元。三年内重点投资建设微生物技术与应用、园艺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四个专业及其专业群,实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项目,体现了保障重点、总体带动的建设思路。七、项目建设周期2010年至2012年,建设周期为3年。第二部分 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引领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大举措。将XX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对于我市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从“人口大市”到“人口强市”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皖西北中心城市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提升XX皖西北中心城市地位,促进皖西北地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XX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皖西北重镇XX市。XX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面积9775平方公里,总人口1008万人,是安徽省人口大市。XX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曾明确提出了“努力把XX建设成为以优质安全农畜产品供应中心、加工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集散中心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XX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形成农产品深加工、医药、机电、化工、纺织、煤电等六个工业支柱,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的XX电厂一期2×60万千瓦工程、年产800万吨的刘庄煤矿、口孜煤矿等重大项目均已建成投产。XX是农业大市,正在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十一五”期间形成了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格局,培育出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是皖北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拥有10多个国家级、省级专业批发市场和4个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商场,正在着力打造辐射3000万人口的商贸服务圈。XX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新增劳动力转移1213万人,新增劳动力的素质提高、技术培训和原有劳动力的再培训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皖北地区发展,提出了“促进皖北大开发,充分发挥工业优势,重点建设煤电化基地,发展特色制造业,尽快做大做强,促进皖北地区奋力崛起”的战略部署,并把XX市定位为皖西北发展的战略重点。XX职业技术学院是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也是皖西北地区综合办学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在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等方面优势明显,骨干专业如微生物技术及应用、园艺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与XX市的发展指导思想以及6大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与皖西北的产业结构也较为适应。实施XX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和XX市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对进一步贯彻落实XX市“建设皖西北经济社会发展强市、提升XX皖西北中心城市地位”的战略部署,实现由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促进安徽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皖西北地区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引领XX及皖西北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XX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该区域高职院校数量不多,并且院校状况和发展质量参差不齐。XX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安徽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在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高标准建设XX职业技术学院”的规划目标,大力加强内涵建设,创建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皖西北职业教育中起到了带动作用。通过实施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坚持开放办学,使学院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创新校企合作的办学体制机制、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新办学特色等方面将会取得更大进展,从而成为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区域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三、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对促进学院自身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XX职业技术学院是安徽省较早建立的高职院校之一,自1998年至今已有12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近年来,学院在办学方向、办学宗旨、专业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当地优势企业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开放办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尝试。学院的办学条件,尤其是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得到加强,现已成为皖西北地区重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学院将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点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因此,作为市级地方政府举办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努力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的同时,争取列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获得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专项经费支持,对于实现学院“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显得至关重要。学院将会在更高层次上开展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为XX市和皖西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第三部分 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一、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基础(一)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几年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强化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内涵建设,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重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推行“学用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学院在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和自身特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办学宗旨:立足XX、面向安徽、辐射中部地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指导思想:以教学为中心,以建设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管理促效益,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把学院建设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 办学思路:以农学为基础,以工科为主干,多科类协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适需对路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一心一意办高职;人才培养:坚持“学用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地方优势产业开放办学,实现校企共育人才;发展目标:区域领先,争创示范。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综合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对XX乃至皖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也为学院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具有一支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学院领导班子结构合理,现有成员6人,是一个团结、勤政、廉洁、务实,具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班子。学院领导班子坚持“特色兴校、就业立校、服务强校” 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己任,为地方农、工、三产服务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自2005年以来,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员工,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学院精神,拓展了学院校区,扩大了办学规模,增强了办学实力,树立了崭新形象。(三)全院教师形成了和谐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上下呈现出和谐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广大教师的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大局意识、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大大增强,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院环境优雅宜人、人文意蕴厚重、创新风气浓郁、校务公开民主、师生文明互爱。学院高度重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下定决心,积极创造条件,把创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作为学院改革和发展的头等大事。广大师生员工积极献言献策、全力投入,以争创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为己任,全力落实学院各项目标任务要求,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目前,全院上下已经形成“与时俱进、开拓拼搏、创新创造创名牌;科学发展、求真务实、争先争优争示范”的浓厚氛围。(四)具有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1区位优势突出XX市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处于以100公里为半径、约3000万人口的范围内周边大城市围空区的中心,对周边地区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具有成长为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见图1)。国家发改委制订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为XX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农业大市、能源新城和交通枢纽,XX将从这一规划中受益良多。XX在粮食生产、能源、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方面具有较好的条件和产业优势。XX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肉商品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占全省六分之一;XX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可采储量80亿吨,五大煤矿近期内将形成3000多万吨的煤炭产能,正在成为华东地区新兴能源基地;XX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突出,有6个方向的铁路在XX汇集,XX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编组站和路网性枢纽,有6个方向的高速公路经过XX,被交通部列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有淮河、颍河2条水运线通江达海,还拥有皖北地区唯一的4C级民航机场;XX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闻名的劳务输出大市,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近230万,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深入实施,XX在粮食生产、农副产品加工、能源、机电化工、交通基础设施、商贸物流、纺织服装等领域有望获得更多支持。XX必将在中部崛起中成为一颗引人注目的城市新星。图1:XX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区位优势图安徽省委、省政府制订了要把安徽省建设成为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特别把XX市的发展定位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根据国家“中部崛起”的建设与发展政策,XX市也制定了提升皖西北中心城市地位和打造区域经济发展龙头的战略规划。以上这些为XX市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也为XX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2市政府大力支持XX市人民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投入力度逐年加大。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 “高标准建设XX职业技术学院”的任务,XX市政府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XX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建设,持续不断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地方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发展保障体系,促进了XX职业技术学院的快速发展。XX市政府不仅把XX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为XX市社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而且为学院依法自主办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和制度环境。在具体项目建设工程中,政府多次召开土地局、规划局、城建局、财政局、人事局、教育局等职能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使学院改、扩建工程从立项、征地到建设等都得以顺利进行。在办学经费上,市政府每年都把XX职业技术学院专项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2006年以来,连续五年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4200万元,并承担了学院有关基建项目的贷款贴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市政府给予学院高度的招聘教师自主权,在编制计划的基础上,让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需要引进人才,学院连续五年自主引进专任教师138人,全部入编。在开放办学上,市政府对学院的校企合作、兼职教师聘任、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在2008年启动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中,市政府按省财政支持资金11的比例给予配套,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五)校企合作、开放办学取得明显进展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紧紧依托地方优势产业,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多种形式。学院与XX轴承有限公司合作筹建轴承专业,首先利用数控专业开设“轴承班”,增设轴承设计与制造课程,由企业派技术人员设计课程,编写教材,参与教学,企业安排实训,培养的学生优先到该公司就业。与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机电和数控专业的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在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实施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技术开发、开展代加工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达到了互利双赢的目的。与XX汽车运输集团合作共同开展汽车维修、乘务、站务、物流等专业的订单培养,XX汽运集团投入资金和技术人员,全程参与管理和教学,学生毕业后全部由集团安排就业。XX金种子酿酒有限公司、XX市双孢菇生产基地、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已成为微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培训的学校,初步完成了向“厂中校”的过渡。学院利用XX林科所温室和苗圃开展实习教学,学生直接参与林科所作物的栽培与管理,由林科所指派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践活动。XX生态园作为市内最大的风景园林,每年定期安排我院园艺专业学生实习,参与园内观赏植物的繁育和养护。学院与上述企业之间在互派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合作、课程与教材开发、员工培训、实习教学等方面逐步完善了制度,规范了管理,为实现人才资源、教育资源共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六)具备了良好的软、硬件教学条件,为建设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奠定了坚实基础1建立了一支较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为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学院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办法,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基本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 型教学团队。(1)专任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双师”特色明显学院教师梯队结构合理,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高级会计师等高级职称的占29.89%,具有讲师、工程师、经济师、律师、会计师等中级职称的占32.47%,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占32.10%,具有一年以上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39.5%。学院高度重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政策,完善了人事分配制度,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将其作为晋升职务职称的优先条件,大幅度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鼓励专业教师以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目的,积极与企业共同研究、开发项目;积极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证,并通过考试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6.7%。(2)重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学院实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引进、培养计划,建立竞争机制,采取动态管理,选拔了一批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人才队伍的重要支撑。近三年,先后派出教师中短期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177人次、国内访学14人,国外培训8人,提高了专业教学团队的业务水平,培养了一批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院级专业带头人和院级教坛新秀。(3)形成了兼职教师选聘、培养、使用的稳定机制学院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措施,通过密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广泛挖潜社会教学资源,不断引进兼职教师。通过广开门路、大胆试用,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断优化组合,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数量逐年壮大,教学能力稳步提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在选择兼职教师条件上,坚持以能力考核为主,学历要求为辅,把行业企业一线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在管理上,对兼职教师实行聘用合同制,通过试用,择优留用。在使用上,重视兼职教师的精神待遇,合理解决他们工作和教学时间冲突的问题;通过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共同编写校本教材,使他们真正关心我们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真正融入我院教学团队。(4)教研科研成绩显著学院制定了XX职业技术学院教研科研奖励暂行办法,并提供专项研究经费予以保障。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以来,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培养了省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省级教坛新秀1名、校级教学团队6个、校级教坛新秀4名、校级专业带头人10名;47项教科研项目获得省级、校级立项,1人获得国家级教研成果奖;发表论文100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40余部,自编讲义或实习(实训、实验)指导书10余本,教学资源开发和校企合作教材编写成效显著。2010年,14人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待审批)。2教学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学院校舍22万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570万元,馆藏图书67万册,电子图书6500GB,各类纸质期刊和电子期刊近2万种。图书馆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先进便捷的电子检索设施。图书馆及校园网运行正常,保证了师生教学、科研、学习需要。学院始终重视教学设施现代化建设,公共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尤其是核心课程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学院拥有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1个,篮球场10个,排球场6个,羽毛球场地4个,足球场1个,体育运动场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各种体育设施器材齐备。3具备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学院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原则,通过校企共建、政府投入、学院自筹等方式,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设了一批装备水平较高、管理较为规范的校内实训基地。目前共有各类校内实训实验室82个,其中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2007年立项建设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实训基地,在省内职业院校中达到领先水平;园艺实训基地于2008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实训中心;啤酒生产实训车间、食用菌生产实训基地、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汽车实训车间、护理实训基地、物流实训中心等都是我院重点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还建立了11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了专门的实训室管理队伍,完善了各项运行管理制度,设备维护、材料损耗、经费补充有保障,实践课开出率高,教学受益面广。学院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基地建设、管理、使用情况良好,能够满足教学实训实习需要,在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规范有序(1)建立了多元立体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在管理实践中以大系统教育观为指导,健全和规范了各种教学管理制度,努力构建集政府引导与评估、社会和行业监督与评价为一体的多元立体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校内,形成了学院、系部、专业三个管理层面参与,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共同监督测评的评教评学制度,实行了教学督导制、教学信息员制、学生代表座谈访谈制、学生随机抽取问卷测评制、学生全员网上评教制等多重评教评学制度,实现了教学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网络化。(2)教学管理组织完善学院建立了“院长教务处教学系教研室”教学组织管理体系,聘请了部分教育专家、企业领导、高级技术人员和学院离退休专家、骨干教师参与学院教学监督管理,组建了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室、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体育工作委员会、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教学工作组织,严格过程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教育,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3)管理制度健全学院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各项文件规定,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完善了教学、招生、学生、行政、后勤等各项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做到了办学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认真贯彻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切实执行院系领导及专家听课制度、教师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监督和评价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日志制度、教学值班制度、学生实习实训考核与管理制度等,建立了学籍管理、考试考核、实习实训、结业毕业、就业指导与服务、学生文体活动、校园综合治理等制度,保证了治教严谨、办学规范、校园稳定和学生业余文体活动丰富有序,促进了学院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七)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初步形成了“学用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学用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进一步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学院进一步加强了校内外“教学做”“产学研”一体化、主体多元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16个。在实践教学方面,将模拟仿真、操作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环节循序渐进地联系在一起,分层递进,提高能力,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逐步形成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学用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不同专业特点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情景教学的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能够保证“学用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保证了“学用一体、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2专业改革与建设成效显著在长期的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学院逐步形成了“以农学为基础,以工科为主干,多科类协调发展”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调整方针,“学用一体,工学交替”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产业办专业,形成了灵活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学院现有39个专业,基本形成了以数控、模具、机电、电子、汽车为主体的工业类专业群,以食品检测、微生物技术、园林工程、园艺技术为主体的农业类专业群,以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为主体的三产服务类专业群,覆盖与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农、工、文、艺、医、经贸、管理、建筑等类别的专业布局。其中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微生物应用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园艺技术、市场营销、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是直接服务于XX市“十一五”时期“加快建设以优质安全农畜产品供应中心、加工制造业中心、现代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龙头专业。学院在专业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坚持“突出重点、强化优势”的专业建设思路,建成了1个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院级重点专业,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院级三级重点专业的建设体系。3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有较大突破2001年以来,经过多次课程体系调整、整合与重构,由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改革为由综合素质、基础与专业基础、职业技术、专业拓展等四大课程模块,形成了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多方向课程结构平台”为支撑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了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导向为主导的教学方法。目前,学院已形成了省级、校级两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4实践教学改革全面展开学院不断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实践教学比重达到总学时的50%以上,建立了理论与实践交互式实践课程、相对集中式实践课程、针对某一就业方向的专业能力培养课程、面向职业证书考核培训课程等实践课程体系。学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与实践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实践教学方法,如“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案例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示范模拟训练教学法”等。学院重视引进和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积极发挥校园网、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施的作用,组织开展模拟仿真实训。学院充分利用比较充足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大力推进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并注重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保证了所有学生在毕业前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5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取得明显成效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教育,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以及各类教学实践活动,综合塑造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改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高学生职业竞争能力。各专业在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考核方面,十分重视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接轨,在已开设的19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试中,学生参加比例高、获证率高、多证率高,使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并举,缩短了就业适应期。学院不但每年组织学生开展数控、机电、电子、计算机、酒店管理、护理、艺术设计、园艺技术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在2008年安徽省第三届数控大赛中,我院6名选手夺得数控车组第二名和第三名、数控铣组第三名、加工中心组第三名;2008年安徽省“我与奥运”大学生演讲比赛中,我院同学夺得全省决赛第二名;2009年全省第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有2位选手分获钳工组第一名和第三名;2010年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物流技能项目获团体二等奖,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项目获团体三等奖,园林设计1人获二等奖,其它项目6人获三等奖;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获得“模具零部件3D测量与制造”团体三等奖。学院长期坚持“双证书制”引领实践教学,学生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较强,绝大部分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成为企事业单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6就业质量与社会评价良好近三年,第一志愿上线率、报到率逐年上升,2009年录取报到率达到87.8%。毕业生当年平均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业务素质、职业技能等给予了较高评价,总体满意率达91%以上。毕业生在本地和沿海就业单位具有良好声誉,有些已经成为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一些优秀毕业生自主创业,取得了骄人成绩。(八)具有较强的区域辐射和社会服务能力学院开放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区域共享,对区域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横向交流与科技服务活动,为校企联合、学生实习及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为中职毕业生在岗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创造了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社会培训方面,学院3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主要培训项目有:利用国家级数控培训基地培训现代制造业紧缺人才;作为省扶贫办“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积极开展面向农村退伍军人的技术培训,开设数控技术、食品与发酵、酒店管理、建筑施工员等四个培训项目;作为“安徽省机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电工、车工、钳工、无线电装接工培训;作为“XX市建设系统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大力开展项目经理、安全员、阳光工程、质检员等在职培训;作为安徽省城乡与住房建设厅批准建立的“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基地”,开展了建筑电工、建筑电焊工、建筑架子工培训;面向农民开展阳光工程培训、食用菌技术培训、青贮饲料发酵技术培训,满足农民技术需求;与XX汽车运输集团合作,订单培训该集团紧缺人才,由XX汽运集团委托培训汽车维修专业、站务专业、乘务专业、物流专业人才;受XX市公安局委托,为全市公安干警举行计算机等级考试培训等。以上各类社会培训,累计培训量已达18000多人次。在技术服务方面,学院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地方技术服务和科技推广工作,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咨询和智力支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这些工作,加强了学院与社会的联系和融合,增强了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在校际合作与对口支援方面,我院受XX市教育局委托,面向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连续3年开展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等专业教师培训共300人次;为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数控专业学生实训104人;作为XX工业经济学校的支持单位,为该校开展师资培训、实训教学、技能大赛辅导;我校获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后,有20多所省内外高职院校来我校学习交流,扩大了我校的影响。二、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切实可行(一)项目建设目标明确 思路清晰 重点突出学院在建设方案中提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教育部 财政部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精神,秉承“乐学善教、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XX农业大市对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的需求,紧紧围绕安徽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为“三农”服务的行业面向,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根本,强化内涵建设。提高质量、强化特色、突出服务,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学院在建设方案中提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主动适应XX支柱产业和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策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战略,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搭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合作共赢的开放办学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建设微生物技术及应用、园艺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为龙头的优势品牌专业,加强涉农专业建设;校企双方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校内教学场地企业化、企业生产经营场地教学化;以制度建设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工程化、职业化、国际化教学团队;建设社会服务能力项目。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建立健全更具实效的监控保障体系。强化外部监控队伍建设,使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与行业标准、企业需求相结合。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功能,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三年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把学校打造成皖西北地区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带动地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建设方案提出了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六项任务:坚持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办学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政府企业共建高职院校,优化人才培养制度环境;创新校企共建专业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互聘任教任职人员,共育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发挥学校综合资源优势,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上提出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很好地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要求,体现了以专业建设为引领,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以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建设思路,体现了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题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这一主线,能够通过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教学质量保障,对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会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建设任务中特别把“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2012年力争达到的指标,体现了学院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六项建设任务中,提出了三年建

    注意事项

    本文(安徽省XX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41.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