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086247       资源大小:2.12MB        全文页数:4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1、项目概况31.1项目提出的原因,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31.2项目简介31.2.1项目类型41.2.2项目性质41.2.3项目范围51.2.4项目建设规模61.2.5项目工期61.2.6项目任务目标62报告编制依据7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72.2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72.3行业技术标准72.4.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标准、规范和项目申报要求82.5相关基础资料83.项目区概况103.1自然条件103.1.1地理位置103.1.2地形地貌103.1.3水文地质103.1.4气候113.1.5土壤113.1.6自然灾害113.2自然资源123.2.1光热资源123.2.2水资源123.2.3生物资源123.3社会经济条件133.4土地利用现状13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43.5.1交通状况143.5.2电力设施状况143.5.3其它设施状况15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状况154.项目分析16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16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164.1.2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16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164.3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17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194.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204.6公众参与分析22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235.1规划原则235.2规划依据235.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35.2.2土地利用年度计划235.2.3有关规划理论和方法235.2.4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245.2.5其他有关技术规范24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245.3.1规划标准24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255.5项目工程进度计划306.投资估算316.1投资估算依据316.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316.3投资进度计划357.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367.1土地权属现状367.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367.3权属调整拟采用的方案378.项目组织实施管理398.1组织领导机构设置398.2工程建设管理398.3资金使用管理419.效益分析429.1社会效益429.2生态效益4310.结论与建议4510.1可行性研究结论4510.2问题与建议461、项目概况1.1项目提出的原因,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建设项目增加,占用大量耕地,人地矛盾愈加突出,对后备土地整理是增加有效耕地,稳定农业基础,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有效举措,也是调整用地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土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利用西部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适度整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扩大可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紧张矛盾,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促进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对提高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率、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变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缓解人地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最佳效益,全面推动XX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小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2项目简介XX地处XX省南部,位于之间。东邻XX、XX,西接XX、XX,南连XX,北与XX、XX接壤。项目区位于XX西南部的XX镇,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利于整理成适宜农作物生长的优质高产田,增加耕地面积,发挥项目区地理、土壤、气候及区位等优势,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全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和示范作用。本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具体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平整土地,实施山、水、田、路、综合土地治理工程,建立融高效农业、村镇建设为一体的区域土地利用复合系统,提高项目实施区域内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1.2.1项目类型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规定,确定此项目类型为开发整理。虽然XX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本项目区的开发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投资建设,当地群众也愿意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但是由于项目区工作量大且艰难,仅依靠XX地方财政和当地群众的自身力量,土地开发工作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进展,更不能形成长期的综合效益。因此,十分需要省上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进行扶持,特申请该项目作为省级投资土地开发重点项目,并符合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1.2.2项目性质申请省级和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因如下:一、项目区典型的区位特点决定了项目的实施能明显改变贫困乡镇的面貌,并为土地综合整理利用提供典型经验。二、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为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并可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以利地方经济持续发展。三、项目实施与XX扶贫攻坚战略相一致,能更好的从土地整理综合整治的角度,促进区域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四、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出一定的贡献。五、通过项目的实施,新增一定规模的耕地,增加了粮食产量,保障了粮食安全,涵养了水源,对区域内的水土保持起到相当的作用。1.2.3项目范围项目区位于XX北部的XX乡,距县城40公里,具体涉及XX村、南坪村、吊沟村三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5°1119"105°1419",北纬34°2733"34°2744"之间。礼县项目区固城乡1.2.4项目建设规模1、建设规模项目区内实际建设规模为689.49hm2。2、投资规模项目建设总规模689.49hm2,其中滩涂占4.7%,旱地占73.88%,项目总体定为整理开发。项目估算总投资2895.74万元,单位面积投资2800元/亩。全部申请国家、省级投资。1.2.5项目工期项目计划一年建设完成。1.2.6项目任务目标对项目区内田、路、水综合规划,科学整理利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以土地开发、改良、平整为中心,与水利设施配套建设、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永续利用。1、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耕地98.9hm2,新增耕地率14.34%;2、提高耕地质量:通过修建道路,项目区耕地的耕作条件得到提高,通过深耕、培肥等土壤改良工程使土壤肥力大大提高;3、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率提高到100%;4、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田、路、水的综合整治。2报告编制依据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2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3、关于设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50号);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5、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财务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土资源部财建2001330号);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2.3行业技术标准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6、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57721995);9、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1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1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2.4.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标准、规范和项目申报要求1、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TD-T1012-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4、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64号);5、关于进一步明确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226号);6、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编制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财200141号);7、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2.5相关基础资料1、XX国民经济统计资料;2、XX省XX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册;3、XX省XX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区划;4、XX省种植业区划报告;5、XX省XX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6、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书;7、XX省XX土地资源调查及评价报告;8、XX省XX水资源调查评价及水利区划报告。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XX地处XX省南部,位于东经104°37´-105°34´,北纬33°36´-34°32´之间。东邻XX、XX,西接XX、XX,南连XX,北与XX、XX接壤。项目区位于XX北部的XX乡,XX乡总面积208.39平方公里,耕地394万亩,总人口11793人,有行政村18个,距县城40公里。3.1.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XX河河谷地带,属于基座河漫滩一级阶地,整体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高南低。XX河从西向东横穿整个项目区,河流河床稳定,宽约40米,由于项目区地处XX河上游,且降雨量较低,故河流水面较小,宽约1.5米左右。项目区内海拔介于1948米1927米之间,地势相对平缓,适宜发展农业。3.1.3水文地质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据水资源调查项目区位于河谷川坝区,地下水总储量11589.134万立方米,主要储藏在砂卵石空隙中,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化,含水层一般14米,含水岩性为砾卵石,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良好,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项目区内无工业、厂矿污染,水质较好,水质类型为重碳盐钙组型水。PH值6.7-7.3,溶氧量6.3-13.1毫克/升,水中营养盐丰富。肥沃的水质,丰富的营养盐,为农业产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1.4气候项目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天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少雨,秋季凉爽多雨,冬季寒冷少雪,日照充足,降雨充沛,年均气温9.9,平均无霜期为200天,年平均降水量577.9mm左右,年平均蒸发量1358.0mm左右,约为降水量的2.8倍,年照时数为1968.1小时,年最高温度35.6,最低温-10。3.1.5土壤项目区位于XX河上游滩涂之上,土壤主要是褐土型淤淀土。土壤层较薄,厚约20厘米,质地属沙壤土,水肥流失严重,褐土型淤淀土的养分含量偏低,pH值7.05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11.3 g/kg,含氮0.7g/kg,含磷0.9g/kg,含钾17.8 g/kg.为此土壤贫瘠成为制约土地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图3.15土壤现状3.1.6自然灾害项目区自然灾害较多,主要种类依次为:干旱、冻雹、霜冻、干热风、洪涝和病虫害等。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77.9毫米,可基本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但年季、年内分布不均,多集中于79月份,在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健期35月、6月上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底常会出现干旱。近年来连年干旱,表现为两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影响最大的小麦亩减产达到80%以上。据统计,每年平均发雹率为2.3天,49月均有出现,主要集中在6、7两个月,概率达34%以上。干热风、霜冻、病虫害每年都有出现,对农作物影响较大。3.2自然资源3.2.1光热资源项目区光热资源条件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1968.1小时,年均气温9.9,年总辐射量109.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9.9,大于0的农耕期为200天, 10积温(80%保证率)在29003000。太阳总辐射量109.5千卡/cm2×年,夏季最多,占全年的34%,冬季最少,占17%,生理辐射量为53.66千卡/cm2×年。 3.2.2水资源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577.9毫米,且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对地上、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尚不充分,地表径流严重。3.2.3生物资源XX生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乔木以刺槐、杨、柳、桐、杏、枣、苹果、梨、柿子等为主;灌木有酸刺、文冠果、狼牙刺等;草本植物有20科100余种;野生中药材有麻黄、甘草、柴胡等80多种;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有玉米、洋芋、大豆、胡麻、中药材、蔬菜,牛、马、驴、骡、猪、羊、鸡、兔、鸭等是当地主要畜禽。3.3社会经济条件据统计全县共有土地总面积42万公顷,人均占有0.8公顷,耕地总面积131333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27公顷.XX共辖4镇25乡,全县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非农业人口3万人,外出劳动力5万人,其余均从事其他产业。本县经济较发达产业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等,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有洋芋、荞麦、水果、中药材等。项目区位于XX北部的XX乡,XX乡总面积208。39平方公里,耕地394万亩,总人口11793人,有行政村18个,机关驻地XX,距县城40公里。该乡地处高寒山区,为北秦岭余脉的西延部分,东南部属梁峁沟壑区,山势绵延,起伏舒缓,其余地方山峰陡峻,湿润,有稀疏植被,北部山脊为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山梁均向XX河沿倾斜,平均海拔约1900米。XX河纵贯全境,河道斗折蛇行,迂回曲折。3.4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土地总面积773.43公顷,其中不动工其他草地53.86hm2,村庄22.12hm2,灌木林地7.96hm2,项目建设规模689.49hm2,其现状情况参见下表:表3.4-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hm2项目建设规模耕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林地旱地农村道路内陆滩涂田坎其他草地村庄灌木林地地类号013104116123043203032面积(公顷)773.43509.399.832.4137.953.8622.127.96比例(%)100.0065.861.274.1917.836.962.861.03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5.1交通状况项目区周边乡村道路纵横通达,乡村路从项目区边缘通过,为项目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够满足项目实施的要求。另外,项目区通讯、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整个区域,为项目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5.1-1乡村路现状3.5.2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三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电,且有高低压线路穿过,项目施工有电力的保障。3.5.3其它设施状况项目区位交通便利,通讯、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整个区域,对项目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5.4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状况项目区内没有工矿企业,空气、地面、水质没有受到污染,土壤、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现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当地政府把项目区确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的主产区,虽然暂时无生态环境保护设施,通过项目的实施,逐步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4.项目分析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该项目严格按照XX省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编制,注重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力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目标的实现。项目区符合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区选定在国有滩涂区内,建设规模符合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项目的政策要求。4.1.2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该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64号、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68号等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和文件,该项目经过了政府依法审批,不涉及湿地开发、毁林毁草和围湖造田等问题。4.2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从项目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来看,区内通过工程措施能够转化为耕地的地类主要为滩涂地和田坎。田坎和滩涂是本项目的主要新增耕地来源,现状滩涂主要是土层较薄而难以利用,通过客土加厚耕作层的方法可以解决,并且该处滩涂具有良好的灌溉排水条件,通过灌排设施配套可以开发为耕地。通过开发后,项目区可新增耕地98.9 hm2,新增耕地率14.34。开发整理后土地利用结构详见下表。表4.2 -1 整理开发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对比表 单位:hm2项目建设规模耕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旱地农村道路内陆滩涂田坎地类号013104116123整理前面积(hm2)689.49509.399.8032.40137.90比例()100.0073.881.424.7020.00整理后面积(hm2)689.49608.2911.70069.50比例()100.0088.221.700.0010.08增减面积(hm2)0.0098.901.90-32.40-68.40比例()0.0014.340.28-4.70-9.924.3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现状为主要为旱地和滩涂为主,区内部分是卵石和细砂,需要客土改善项目区土壤质量。开发项目区滩涂地,需要对项目所选的客土进行适宜性评价。客土源是距项目区1公里的山地褐色土。对于项目区客土源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选取积温、降水量、熟化层厚度、障碍土层、质地、有机质、海拔、坡度、侵蚀模数、水利化程度、产量等评价指标,指标等级一般用不同数据和性状两种形式表示。土壤熟化层厚度、海拔、坡度、温度、降水量等项目,可根据用地类型对参评因素的要求,找出每项中最优和最差的两个极限值,划定指标级差范围,并依据有关土壤、气候等资料分级标准,在两个极限值之间划分出若干等级。土壤质地、水利化程度等可用性状特征的差异划分。在拟定指标等级的同时,还要拟定相应的指数系统。指数系统不仅能表示不同评价项目的质量高低,而且可将以性状特征表示的评价项目定量化,把评价项目中不同的计算单位处理为无量纲,使不同土壤质量具有可以评价比较的基础和依据,项目区宜农地评价指标和指数系统见表4.3-1。项目区客土源土地等级的确定采用经验指数和等距法进行,即按各类土地不同的评价单元,分别将各单项评价项目的指数相加,求出每个评价单元的总指数,总指数即代表了不同评价单元的质量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对评价单元的质量逐个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按等距法划分出不同等级的指数和范围,评定出最终的土地等,农用地不同等级的指数和范围见表4.3-2。表4.3-1 项目区客土源宜农地质量评价指标与指数参评因素指标与指数气候因素10活动积温()指标>30002800300023002800<2300指数4321降水量指标>600570600520570<520指数4321土壤因素熟化层厚度(cm)指标>603060<30指数432障碍土层(cm)指标>603060<30指数432质地指标中壤重壤轻粘、中粘砂壤指数4321土壤耕层有机质()指标>21.5121.011.50.511指数6543环境因素海拔(m)指标<15001500175017502000>2000指数4321坡度(度)指标067151625>25指数5432侵蚀模数(吨/年·km2)指标0<200020002500>2500指数4321水利化程度指标保灌有排灌条件无排灌条件指数210生物量作物产量(公斤/亩)指标小麦玉米>20015020010015075100<75>400200400200300150200<150指数65432表4.3-2 项目区土地评价等级指数和范围 等级与指数和地类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宜农地353040<30表4.3-3 项目区客土源土地评价等级指数表参评因素指标指数气候因素10活动积温()>30004降水量5706003土壤因素熟化层厚度(cm)30603障碍土层(cm)<302质地中壤4土壤耕层有机质()1.5125环境因素海拔(m)<15004坡度(度)065侵蚀模数(吨/年·km2)200025002水利化程度无排灌条件0生物量作物产量(公斤/亩)小麦>2006玉米>400项目区土地等级指数和38项目区客土源位于项目区1公里处。根据表4.3-1得到项目区土地等级指数和为38(见表4.3-3),查表4.3-2可知,项目区所选客土属于宜农地一等地,适宜耕种,适宜作为项目区开发造田的耕作层土壤。4.4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农作物全生育需水量分析项目区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即水资源的供给量与农作物需水量的平衡问题,确定作物种植结构是水资源供需分析的前提。项目区开发整理后,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配套,耕地的质量和生产能力将大幅度提高,适宜性也将大大增强;根据项目区内农业种植传统,确定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制。项目区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由于地处梁峁沟壑区,地下水开采较难,而且成本大,受项目投资限制,本次设计不考虑农田输配水工程,因此项目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W地表水+ W地下水=0万m3 项目区在p=75%的典型设计年降水量为570mm。有效降雨量按设计典型年降水量的70%(有效降水系数)计算,则有效降水量:Q降=降水量×有效降水系数×承雨面积=570×10-3×70%×689.49×104=275.1万m3W供= Q降+ Q地表水+ Q地下水=275.1+0+0=275.1万m32、需水量预测项目区需水量仅考虑农业生产的需要,工作和生活用水不包括在内。农作物主要以冬小麦为主,农业需水量以冬小麦一年一熟来计算。复种指数为100%。冬小麦需水量m小麦250m3亩。则:W需250×689.49×15=258.55万m3通过项目区需水量与供水量预测结果可知,项目区每年可供水总量为W供275.1万m3,大于农业生产总需水量。表4.2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比较表 单位:万立方米有效降雨系数供水量作物需水量余()缺(-)量70%275.1258.55+ 16.55由此可见,项目区开发整理后根据确定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前述需水量和可供水量计算,可以满足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75的要求。4.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1、自然条件因素1)涝灾项目区的涝灾主要是暴雨。暴雨出现的时间分布,从5月9月每月均可出现,其中以7月出现频数最高。暴雨不仅对项目区人口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还造成大面积耕地被淹毁,耕层土壤流失。2)低温霜冻霜冻是危害作物的一种自然灾害。项目区受霜冻危害的作物有小麦、玉米幼苗、养育幼苗等粮食作物及蔬菜和果树花期,作物受霜冻危害后将影响其生长,降低产量。3)雹灾雹灾多发生在春夏之交,盛夏及夏秋之交较少,出现在春夏之交的占63.6%,尤以六月份为最多。而此时段正值夏作物成熟,玉米抽雄之前生长盛期,所以对作物的危害较为严重。4)滑坡、泥石流项目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活动频繁,灾害形成的台地和缓坡地以及泥石流活动形成的堆积扇等为山区相对平缓的土地资源,常被开发为农田,甚至作为居民点,滑坡和泥石流一旦发生,往往给这些村庄和农田造成毁灭性的灾害,造成大量农田被毁,复耕难度大。滑坡和泥石流活动在造成以上灾害的同时还带来强烈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的砂石化等环境问题。2、社会条件因素1)由于人口压力加剧等社会经济原因,土地重用轻养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加上保护性开发不够,造成土地负荷过重,地力衰退,质量下降,土地的产出率降低,农业生态系统失调,受灾面积增加。同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也使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2)由于耕地种类复杂,地块狭小分散,农业生产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规模效益低。同时,种植结构传统化,产品商品率、市场化程度低,农业经济效益低下。3)另外,由于地方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投入有限,也成为有效利用土地的重要制约因素。4.6公众参与分析 XX多年以来,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其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特点,平田整地,实现了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创出了一条保护耕地、保障建设、增加效益的土地整理利用新路子,积累了整套科学、系统的整理整治的办法,开创了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成功经验,本次申报的土地整理项目引起了全县的高度重视,经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有关各部门讨论后,又反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和修订并在项目所涉及的乡镇群众中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征求意见,做到了不遗不漏,肯定了当地农民对土地利用环境治理意识较强,投工、投资积极性较高。同时该项目经过农、水、土地、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对项目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政策规定是谁开发,谁受益,通过上述措施全县统一了思想,县直有关部门均赞成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群众更是翘首以待,盼望项目尽早、尽快实施。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5.1规划原则项目规划除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基本国策,坚持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土地可持续利用,工程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等原则外,还需坚持以下几条重要原则:一、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项目区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项目规划以系统的观点出发,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统筹考虑,整体规划以达到耕地总量平衡,土地条件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二、因地制宜与总体效益原则:按因地制宜、集约经营、对位配置、整体突破的原则,充分利用项目区水资源、土地资源及生态资源潜力,提高总体效益。三、分区规划与分类实施原则: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按XX土地总体规划分类实施,力求达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5.2规划依据5.2.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参照市(陇南市)、县(XX)、乡(XX乡)三级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及陇南市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办法。5.2.2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主要参照陇南市、XX历年土地利用计划及计划执行情况。5.2.3有关规划理论和方法土地规划是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规律,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遵循生态经济规律、集约经营规律和区位规划,通过经济、技术手段,合理安排农、路各业用地,在其利用过程中,一方面要保持生态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也要提供给人们最佳的经济效益,项目用土地经济学原理与生态学理论,贯彻土地供需平衡原理及统筹学原理,土地报酬递减原理和生态平衡原理、生态农业原理,在编制方法上体现了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5.2.4相关部门的技术要求 项目研究主要依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及水利、水保、农业等部门的有关技术要求,列表如下。1、水土保持法;2、水法;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陇南地区实施土地管理法法律法规若干具体问题规定5、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5.2.5其他有关技术规范1、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2、灌溉排水沟系设计规范(SDJ127-1984);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5.3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5.3.1规划标准根据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政策的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XXXX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标准。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包括土地平整、表土剥离、田坎夯筑和客土覆盖。土地平整主要是将现有旱地进行平整,客土覆盖工程主要是对滩涂进行客土覆盖。2、道路工程:为方便农业生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项目区内应有完善的道路系统。本规划的道路工程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田间道路面宽4.0m,生产路路面2.0m。田间道采用砂砾石路面,生产路素土夯实。3防护林工程:根据项目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及气候条件情况,为达到防风固沙、涵养水土、美化环境等目的,项目区内田间道两侧布设防护林,株距2米,树种为速生新疆杨。5.4项目主要工程内容项目区范围内基本能实现土地平整,路通、水通,改造后达到“防汛、防涝、防洪、防污染”的要求,按照“ 一平二通四防”的要求,项目共实施以下工程: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包括土地平整、田坎夯筑、表土剥离和客土覆盖。(1)、田块平整a、土地平整布局项目区以旱地为主。项目区内地势落差大,可按丘陵地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标准进行规划。结合项目区实际地形,同时满足机械作业效率、农业种植习惯、耕作方式、农作物光照、确定项目区田块以道路、田坎为界划分,田块耕作方向大致东西走向。b、土方量计算本项目的土地平整工程主要是梯田的平整和田坎修筑。项目区采取以田块为平整单元的局部平整方案进行土地平整。其主要步骤如下:先除去表面杂草,确定田块的方向及大小;初步计算出平整高程,经挖填平衡计算后,最终确定田面设计整平高程,再进行土方平整计算。1)采用方法:截面法。2)计算过程项目区地势变化较大,故采用截面法对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量进行计算。3)截面法计算方法梯田断面示意图田面宽度B田坎高度H田坎侧度地面坡度原地面线田块田坎田坎占地宽度b根据水平梯田断面图,采用下列关系式计算:田面宽度:B=H(ctgctg)田坎高度:H=L×sin=B/(ctgctg)田坎占地宽:b=H×ctg田坎占地(%):=2b/(B+2b)×100%每亩挖方量:V=83.3H根据水平梯田断面图,采用下列关系式计算:田面宽度:B=H(ctgctg)田坎高度:H=L×sin=B/(ctgctg)田坎占地宽:2b=H×ctg田坎占地(%):=2b/(B+2b)×100%每亩梯田土方量:V=83.3×H式中:L斜坡距离(米);B田面宽(米);b田坎占地宽(米);D田埂底宽(米);H田坎高(米);h田埂高(米);地面坡度(度);田坎侧度(度)。根据以上公式求得,项目区土地平整土方量,共1909448.4m3。(2)、田坎修筑项目区通过田块平整后,由于田坎平均高度在3m左右,因此考虑到田坎稳定性的需要,需将新开发整理的田块田坎进行夯筑。 式中a = 70°75°h坎高式中V田坎修筑方量 L田坎长度由上式算出项目区内田坎夯筑土方量为764085m3。(3)、表土剥离根据项目区现状,为了保持土壤肥力,此次整理时将原有土壤层剥离,剥离厚度为30厘米,堆放到指定地点,待客土铺垫后将熟土复原,共剥离土方量为1528246.4m3。(3)、客土铺垫客土覆盖工程主要是对滩涂地进行客土覆盖。由于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努力,项目区未利用地表面的卵石和细砂已被清理,土地基本平整。需铺垫50cm厚度客土层,使项目区土地达到耕作要求,客土源距项目区1公里。客土面积为32.4hm2,客土土方量共计162008.1m3。2、道路工程道路布局应遵循以下原则:道路布局应与排水沟规划相适应;各级道路做好连接,统一协调规划,使各级道路形成系统网络。项目区共规划田间道9条,总长14245.3米,其中新建田间道6条,总长为9003m,改建田间道3条,总长为5242.3m;共规划生产路20条,总长为17866.1m,其中新建生产路17条,总长为15468.3m,改建生产路3条,总长为2397.8m。田间道路面宽4m,路基5 m(路基0.3m垫土,路面0.2m砂砾石),高出地面0.5m,边坡比1:1;生产路面宽2m,路基2.6 m,高出地面0.3m,边坡比1:1,素土夯实,各级道路汇总表详见表5.4-1,5.4-2。表5.4-1 田间道汇总表序号长度(米)编号路面(m2)路基(m2)1925.1新建13700.44625.521392

    注意事项

    本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