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全套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

    • 资源ID:3082832       资源大小:83.85KB        全文页数:7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套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

    全套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五上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积的近似值 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换玻璃”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通用教材相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四、具体内容 标 题 小数乘整数 例题安排 例1 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 例2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例3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例4 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5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 积的近似值 连乘、乘加、乘减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6 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 例7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8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小数乘小数 1 小数乘整数 例1 编排意图: 创设“买风筝”的购物情境,引出“小数乘整数”。 结合具体量,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 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 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 例2 编排意图: 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 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教学建议: 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中的计算经验,特别是将“元”转化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先提出0.72元×5,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出0.72×5该怎么计算。 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2×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 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 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 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小数乘小数 例3 编写意图: 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需要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易于理解。 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建议: 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乘法算式。 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0.8。 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能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应引导学生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以帮助学生理解 “1.2×0.8”的算理。 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例4 编写意图: 结合例4上面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分两个层次: 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 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建议: 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 积的末尾是0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 2 例5 编写意图: 通过“非洲野狗追赶鸵鸟”的有趣情境,引出“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速。 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算习惯。 对于验算方法没做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一种是“把因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再乘一遍。”二是“用计算器验算。”其实,验算还有其他方法,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要按哪种方法验算,只要会用合适的方法验算就行。 教学建议: 结合本例让学生领悟有时“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比较直观。可请学生说一说“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中“1.3倍”的含义。 验算的引入,既可直接由检验书上女孩的计算引出,也可由检查自己的计算引出。 如何验算不作统一要求。 练习一 第10题,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积的近似值 例6 编写意图: 通过“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近似值。 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 教学建议: 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出“0.049×452.205”后,着重说明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必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按照需要独立地求出2.205的近似数。 连乘、乘加、乘减 例7 编排意图: 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 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出乘加。 教学建议: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 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计算的相同。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及例8 编写意图: 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分两个层次编排: 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系。 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 教学建议: 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 五、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习,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 五上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一、教材内容 1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商的近似值 3循环小数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5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编写特点 1 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结合现实情景进行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教学的内容,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时引入计算器。 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的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四、具体内容 标 题 例1 小数除以整数 例2 例3 例4 一个数除以小数 求商的近似值 例5 例6 例7 例题安排 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 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 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需要添0继续除。 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小数。 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4 循环小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解决问题 例8、例9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例10 例11 例1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并用规律来计算。 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 小数除以整数 教材编排的变化: 不再单独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而是结合3个例题的具体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例1例3,都是晨练中的具体计算问题。 体现算法多样化,体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留给学生自己尝试、探索的空间。 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例1 创设学生晨练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列出算式:22.4÷4,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余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 将千米数转化为米数,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 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要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例2 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 提出“为什么要商0呢”,启发学生理解“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的算法。 例3及“做一做” 整数部分不够商1,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 提出“接下来怎么除?”启发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的算法。 王鹏“每天跑5分钟”是一个“多余”的条件,既可培养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可利用之提出新的数学问题。 “做一做”涉及了小数除以整数的各种情况。到此,学生探讨了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可以比较完整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了。 例4及“做一做” 结合前三个例题的计算,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在“做一做”中用改错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常出错的问题。 没有特别说明验算的方法,让学生用已学的知识自己思考如何验算。 一个数除以小数 教材的编排: 1 例题的设计与原通用教材相同。 2 没有安排对商不变性质的复习。 3没有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不再进行总结概括。 例5 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由编“中国结”的情境引入。 用“想一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突出讨论的重点,用学生的话点明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用虚线框的图示呈现了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使除数变成整数的过程。之后出示简便的写法。 教学前可先复习商不变性质。 例6及“做一做” 教学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小数位数少的情况。 5 用学生提问“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引起思考。并通过虚线框里的图示说明在把除数变成整数小数点要向右移动两位,而被除数12.6只有一位小数,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 “做一做”第2题,呈现了小数除法中学生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通过纠正错误,明确计算小数除法要注意的问题。 到这里小数除法的教学基本完成,可以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小结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再加以提炼。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小数除法总结出三个步骤: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商的近似数 教材编排的变化: 1 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商的近似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呈现用计算器计算,符合生活实际,减轻学生计算负担。 例7 通过买羽毛球的情景,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除法除不尽的情况,可根据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呈现用计算器算比较复杂的小数除法,把重点放在如何根据生活实际的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上。 循环小数 教材编排的变化: 1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2 体现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商的规律的过程。 3 体现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例8 教学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 例9 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出现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教材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例10 包括“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写商”三部分。其中商的规律是: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如 1÷110.0909的循环节是09, 2÷110.1818的循环节是18, 3÷110.2727的循环节是27, 4÷110.3636的循环节是36 根据这一规律就可以直接填出下面一组题的商。 教学建议: 让学生经历的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即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要给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可以采用先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 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商后,要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让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6 解决问题 这里安排了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和根据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问题。 例11及“做一做” 需要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特点是:总量与两个变量有关系,并随着两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 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自己参与完成。 “做一做”的题目,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 教学建议: 在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提示,比如问学生“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也可通过线段图形象地表示数量关系。 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例12及“做一做” 安排了两道小题,分别教学: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两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由于要求的瓶子数和礼品盒数都必须是整数,因此都要取计算结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进一法”“去尾法”这些概念,只要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况掌握这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就行了。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进一法”或“去尾法”,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建议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 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 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如,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故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五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一、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二、教学目标 7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例1 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说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建议: 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 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注意: 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例2及“做一做”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建议: 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做一做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例3及“做一做”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教学建议: 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教师还可以增加小正方体的数量,进行类似的活动,但注意数量不宜过多。 做一做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的组合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可以让学生直接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教学建议 8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五上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1用字母表示数 2简易方程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本单元的作用: 1.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一次飞跃。 具体的物-数-字母 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数-用一个符号表示可变的、抽象的数 2.有助于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 3.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初步渗透代数的思想。 与原通用教材对比,有以下不同点: 解方程的方法 原通用教材: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 实验教材:利用等式的性质,思路更统一,基本方程的解法可归结为“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乘上、除以同一个数”。 方程的类型 由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实验教材删去了ax=b 、a÷x=b的方程基本类型,增加了a(x±b)=c的类型。 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整合。 原通用教材:先独立学习解方程,再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重难点分散。 实验教材:为了突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方程是根据现实素材而列出来的,因此解方程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尤其是在“稍复杂的方程”部分,两者完全融合。 三、 具体内容 标题 例1 第1节 用字母表示数 例2 例3 例题安排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9 例4 方程的意义 例1 第2节 解 方 程 例2 例3 例4 例1 稍复杂的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例1 例2 例3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方程的意义 等式基本性质一 等式基本性质二 方程的解、解方程 解形如x±a=b的方程 解形如ax=b或x÷a=b的方程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 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 解方程ax±b=c及其应用 解方程axbcd及其应用 解方程axbxc 及其应用 通过复习以前所学知识,巩固用符号、字母表示某个具体的、特定的数,渗透求未知数的思想,从符号表示逐渐过渡到字母表示,并引出例2。 例2 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简明性、优越性,一是可以表示一般规律,二是叙述方便。在这儿,字母不止表示一个特定的数,而是表示一般的数。 两字母相乘的表示法。 教材上只给出乘法交换律的表示法,要求学生自己写出其他定律。 “你知道吗?” 介绍单位名称的字母表示法,今后教材中的单位名称一般用字母表示。 例3 两个过程:用公式表示面积、周长公式是一个一般化的过程,而根据公式计算某一具体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则是一个特殊化的过程。代入求值在这儿要多加训练,后面解方程的验算就是一个代入求值的过程。 平方的表示,数与字母相乘的表示。 例4 用一个代数式可以表示两个含义:数量、数量关系。如a30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龄,也可以表示爸爸与小红年龄之间的关系。 通过归纳法,从具体到一般,得出代数式的表示法,渗透函数思想,第1小题是加减法数量关系,第2小题是乘除法关系。 渗透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代入求值。 2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 通过用天平称量物体的活动引出方程概念,与后面利用天平原理解方程相一致。 前面已经有了列代数式的基础,因此天平左边的代数式学生比较容易列出来。 通过两边物体轻重的直观比较引出不等式及方程。 根据方程的概念自己写一些方程,范围可以很广,可以包括多元方程,只要符合方程的定义即可。 天平原理 利用直观的形式使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两条原理: 天平保持平衡的原理1: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10 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2:两边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其中第二、四个图蕴含了解方程的思路。 解方程 n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利用前面天平平衡的素材直接给出现成的方程,因此不涉及到如何列方程。 利用已有知识,通过四种不同的方法求出未知数的值,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后面要学到的一般的解方程的方法。再给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 n 解基本的方程 例1 情境相对简单,利用直观即很容易列出方程,因此重点不是列方程而是解方程。 天平原理的直观演示与抽象的方程解法相对应。 重点突出“为什么要减3”这一问题,目的是使方程一边只剩下未知数。 验算。就是前面所学的代入求值的过程。 例2 具体过程同例1。“除以几”要求学生根据直观图自行探索。 xa=b、x÷a=b这两种类型的解法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类推,不出专门例题,在“做一做”中出现。 解方程的一般性方法、步骤也要求学生自行总结。 例3 结合现实情境。 先给出算术解法,但在用算术方法解答时实际已经把“今天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米”转化成了“警戒水位比今天水位低0.64米”,就是所谓的逆思考。 由于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是参与运算的,所以第一步要把未知数设成一个“假设已知数”。 第二步,根据题目中信息的叙述方式,通过顺向思考列出数量关系。由于是刚接触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数量关系对于学生正确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和验算的过程在这儿不是重点,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4 基本过程同例3,可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列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 渗透环保教育。 稍复杂的方程 例1 把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解较复杂的方程。 结合现实素材引出,这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决思考起来比较麻烦。 解方程的过程其实是由解若干基本方程构成的,需要强调把2x看成一个整体。 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如2x4=20,关键是使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例2 根据不同的思路列出不同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不同的方程。 两个方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从2x2.8×210.4到×210.4实际是运用了初中的“合并同类项”,而从后者到前者实际是“去括号”的过程。 第一种解法只是在例1的基础上多了一步,可自行解决。 第二种解法的重点是要把小括号里的看成一个整体,可认为是2y10.4和2.8x5.2的组合。 教学时,可改变条件,先从2x2.8×313.2引入,再把3千克梨改成2千克梨,再在此基础上列出第二个方程。 例3 此类问题称为“和差、和倍、差倍问题”,用算术方法解比较难。 11 有两个未知数,但是两个未知数之间存在和差关系或倍数关系,因此其中一个未知数可以用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来表示。 重点是设谁是x,一般为了解方程方便,设倍数关系中的单位量为x。当然,也可任意设,只是解答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可能有学生设海洋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列出的方程是xx÷2.45.1,只是解方程的方法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解方程的过程就是一个乘法分配律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过程。 求海洋面积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用不同的方法求。 四、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 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2. 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 3. 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 正确看待解方程方法的改变。 解简易方程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解简易方程。 解简易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二节内容。下面我将用我自己制作的课件把本节课的设计展示给大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方程的定义,方程的性质和利用方程性质解方程。 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初步接触了一些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关键。这为过渡到下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从认知结构上看:本节课在初等代数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生在学习代数的整个过程中,几乎都要接触这方面的知识。 二、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根据等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检验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渗透代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三个目标将为后面的教学起到一个导向作用。 三、重点与难点: 那么根据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解简易方程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利用方程性质解未知数,它是后续知识发展的起点,学生对未知数的理解对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 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认为这节课的难点是: 难点: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下面,对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定计划进行如下操作:六个步骤 1. 复习铺垫: 抛出问题: 12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提问的目的: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义。结合引导复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 师:你能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 (1)a24=73 (2)4x36+17 (3)234÷a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是方程。 师:你为什么说这三个是方程呢? 生: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 这样做的目的: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教法,课堂讨论法。巩固方程的性质,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质解方程的应用。 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

    注意事项

    本文(全套人教小学五年级数学说课稿.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