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工艺基础知识讲解课件.ppt
1,第1章 数控加工工艺基础,1.1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1.1.1 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 1.1.2 工件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1.1.3 加工余量 1.1.4 加工精度 1.1.5 表面质量,2,1.2 数控加工工艺系统 1.2.1 数控加工工艺系统的基本组成 1.2.2 数控机床的主要类型 1.2.3 数控刀具的主要种类 1.2.4 数控机床夹具的类型和特点,3,1.1 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1.1.1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生产过程:是指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工艺:就是制造产品的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直接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等,使其成为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4,1生产过程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由原材料到成品之间的各个相互联系的劳动过程的总和。主要包括,(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2)生产工艺过程,(3)辅助生产过程,(4)生产服务过程,5,(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包括产品投产前的市场调查分析,产品研制,技术鉴定等。(2)生产工艺过程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部件和产品装配、调试、油漆和包装等。(3)辅助生产过程为使基本生产过程能正常进行所必须的辅助过程,包括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能源供应、设备维修等。(4)生产服务过程 包括原材料采购运输、保管、供应及产品包装、销售等。,6,基本概念,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工艺过程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部分,其余的劳动过程则为生产过程的辅助过程。,工艺过程,7,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流程图,基本概念,8,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工艺过程基本概念,9,2生产系统(1)系统的概念 任何事物都是由数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部分组成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系统”。(2)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由金属切削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四个要素组成,它们彼此关联、互相影响。该系统的整体目的是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在保证机械加工工序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工艺过程,降低该工序的加工成本。,10,(3)机械制造系统 在工艺系统基础上以整个机械加工车间为整体的更高一级的系统。该系统的整体目的就是使该车间能最有效地全面完成全部零件的机械加工任务。,11,(4)生产系统 以整个机械制造厂为整体,为了最有效地经营,获得最高经济效益,一方面把原材料供应、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检验与试车、油漆、包装、运输、保管等因素作为基本物质因素来考虑;另一方面把技术情报、经营管理、劳动力调配、资源和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市场动态、经营政策、社会问题和国际因素等信息作为影响系统效果更重要的要素来考虑。,12,工艺规程技术人员根据产品数量、设备条件和工人素质等情况,确定采用的工艺过程,并将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这种文件就称工艺规程。,13,为了便于工艺规程的编制、执行和生产组织管理,需要把工艺过程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单元。它们是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其中工序是工艺过程中的基本单元。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在一个工序中可能包含有一个或几个安装,每一个安装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工位,每一个工位可能包含一个或几个工步,每一个工步可能包括一个或几个走刀。,14,(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或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划分工序的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变化和工作过程是否连续。,15,例如:在车床上加工一批轴,既可以对每一根轴连续地进行粗加工和精加工,也可以先对整批轴进行粗加工,然后再依次对它们进行精加工。在第一种情形下,加工只包括一个工序;在第二种情形下,由于加工过程的连续性中断,虽然加工是在同一台机床上进行的,但却成为两个工序。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也是生产计划的基本单元。,16,(2)安装 在机械加工工序中,使工件在机床上或在夹具中占据某一正确位置并被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有时,工件在机床上需经过多次装夹才能完成一个工序的工作内容。安装是指工件经过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例如,在车床上加工轴,先从一端加工出部分表面,然后调头再加工另一端,这时的工序内容就包括两个安装。,17,(3)工位 采用转位(或移位)夹具、回转工作台或在多轴机床上加工时,工件在机床上一次装夹后,要经过若干个位置依次进行加工,工件在机床上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上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就称为工位。简单来说,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位。,18,右图是在一台三工位回转工作台机床上加工轴承盖螺钉孔的示意图。操作者在上下料工位处装上工件,当该工件依次通过钻孔工位、扩孔工位后,即可在一次装夹后把四个阶梯孔在两个位置加工完毕。这样,既减少了装夹次数,又因各工位的加工与装卸是同时进行,的,从而节约安装时间使生产率可以大提高。,19,(4)工步 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步。生产中也常称为“进给”。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加工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也可以看作一个工步。例如,组合钻床加工多孔箱体孔。,20,(5)走刀 加工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部分称为走刀。例如轴类零件如果要切去的金属层很厚,则需分几次切削,这时每切削一次就称为一次走刀。因此在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刀具完成一次进给运动称为一次走刀。下图是一个带半封闭键槽阶梯轴两种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实例,从中可看出各自的工序、安装、工位、工步、走刀之间的关系。,21,22,由若干个顺序排列的工序组成的,而工序又可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基本概念,23,基本概念,在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步。,工件相对于机床或刀具每占据一个加工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工位。,加工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部分称为走刀。,工步,工位,走刀,24,掌握内容,工序、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的概念和应用。,25,1.1.2 工件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1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尺寸精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26,(1)试切法 试切法:先试切出很小部分加工表面,测量试切所得的尺寸,按照加工要求适当调刀具切削刃相对工件的位置,再试切,再测量,如此经过两三次试切和测量,当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后,再切削整个待加工表面。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直到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为止。例如,箱体孔系的试镗加工。,27,作为试切法的一种类型配作,它是以已加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工件,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的方法。配作中最终被加工尺寸达到的要求是以与已加工件的配合要求为准的。(模具制作),28,试切法的特点:优点:试切法达到的精度可能很高,它不需要复杂的装置。缺点:这种方法费时(需作多次调整、试切、测量、计算),效率低,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计量器具的精度,质量不稳定,所以只用于单件小批生产。,29,(2)调整法 预先用样件或标准件调整好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准确相对位置,用以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因为尺寸事先调整到位,所以加工时,不用再试切,尺寸自动获得,并在一批零件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这就是调整法。例如,采用铣床夹具时,刀具的位置靠对刀块确定。调整法的实质是利用机床上的定程装置或对刀装置或预先整好的刀架,使刀具相对于机床或夹具达到一定的位置精度,然后加工一批工件。,30,在机床上按照刻度盘进刀然后切削,也是调整法的一种。这种方法需要先按试切法决定刻度盘上的刻度。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定程挡块、样件、样板等对刀装置进行调整。调整法的特点:优点:调整法比试切法的加工精度稳定性好,有较高的生产率,对机床操作工的要求不高。缺点:对机床调整工的要求高,常用于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31,(3)定尺寸法 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尺寸的方法称为定尺寸法。它是利用标准尺寸的刀具加工,加工面的尺寸由刀具尺寸决定。即用具有一定的尺寸精度的刀具(如铰刀、扩孔钻、钻头等)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如孔)的精度。定尺寸法 特点:操作方便,生产率较高,加工精度比较稳定,几乎与工人的技术水平无关,生产率较高,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广泛应用。例如钻孔、铰孔等。,32,(4)主动测量法在加工过程中,边加工边测量加工尺寸,并将所测结果与设计要求的尺寸比较后,或使机床继续工作,或使机床停止工作,这就是主动测量法。主动测量法特点:质量稳定、生产率高,是发展方向。,33,(5)自动控制法 这种方法是由测量装置、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它是把测量、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个自动加工系统,加工过程依靠系统自动完成。尺寸测量、刀具补偿调整和切削加工以及机床停车等一系列工作自动完成,自动达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例如:在数控机床上加工时,零件就是通过程序的各种指令控制加工顺序和加工精度。,34,自动控制的具体方法有:自动测量 即机床上有自动测量工件尺寸的装置,在工件达到要求的尺寸时,测量装置即发出指令使机床自动退刀并停止工作。,35,数字控制 即机床中有控制刀架或工作台精确移动的伺服电动机、滚动丝杠螺母副及整套数字控制装置,尺寸的获得(刀架的移动或工作台的移动)由预先编制好的程序通过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自动控制。自动控制法的特点:加工的质量稳定、生产率高、加工柔性好、能适应多品种生产,是目前机械制造的发展方向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基础。,36,2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1)零件表面的成形零件的表面通常是以一条线为母线,沿另一条线(称导线)为轨迹运动而形成的。形成工件上各种表面的母线和导线统称为发生线。母线和导线可以互换,称为可逆表面。母线和导线可以不能互换,称为非可逆表面。,37,(2)形成发生线的方法,1)轨迹法轨迹法也称刀尖轨迹法,依靠刀尖的运动轨迹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称为轨迹法。即让刀具相对于工件作有规律的运动,以其刀尖轨迹获得所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刀具和工件的相对成形运动,因而所获得的形状精度取决于成形运动的精度。数控车床、普通车削、刨削等均属轨迹法。图右上所示为车圆锥面。,38,2)成形法 利用成形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称为成形法。即用成形刀具取代普通刀具,成形刀具的切削刃就是工件外形。成形刀具替代一个成形运动。成形法可以,简化机床或切削运动,提高生产率。成形法所获得的形状精度取决于成形刀具的形状精度和其他成形运动的精度。上图所示为用成形法车球面。,39,3)相切法 利用刀具边旋转边作轨迹运动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称为相切法。如铣刀、砂轮等旋转刀具加工工件时,切削点运动轨迹的包络线形成工件表面的方法。相切法所获得的形状精度主要取决于刀具中心按轨迹运动的精度。,40,4)展成法(范成法)利用工件和刀具作展成切削运动进行加工的方法称为展成法。展成法所得被加工表面是切削刃和工件作展成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包络面,切削刃形状必须是被加工面的共轭曲线。它所获得的精度取决于切削刃的形状和展成运动的精度等。,41,展成法的用途:适用于各种齿轮齿廓、花键键齿、蜗轮轮齿等表面的加工。展成法的特点:刀刃的形状与所需表面几何形状不同。例如齿轮加工,刀为直线(滚刀、齿条刀),而加工表面为渐开线。展成法形成的渐开线是滚刀与工件按严格速比转动时,刀刃的一系列切削位置的包络线。,42,43,举例1,指状齿轮铣刀铣直齿圆柱齿轮渐开线齿形(母线):由与齿槽完全吻合的刀刃直接形成成形法直线齿长(导线):由铣刀边旋转边作直线移动而形成相切法,44,举例2,插齿刀插削直齿圆柱齿轮直线齿长(母线):靠插齿刀作往复直线运动形成轨迹法渐开线齿形(导线):由插齿刀作展成运动形成展成法,45,问题,1、请解释第6页中表1-2中数字的意思?2、指状齿轮铣刀铣直齿圆柱齿轮渐开线齿形(母线):由与齿槽完全吻合的刀刃直接形成?直线齿长(导线):由铣刀边旋转边作直线移动而形成?,46,3、插齿刀插削直齿圆柱齿轮直线齿长(母线):靠插齿刀作往复直线运动形成?渐开线齿形(导线):由插齿刀作展成运动形成?,47,3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一次安装法多次安装法,直接安装法,找正安装法,夹具安装法,划线找正安装,直接找正安装,48,3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1)一次安装法有位置精度要求的零件的各有关表面是在工件同一次安装中完成并保证的,如轴类零件外圆与端面的垂直度,箱体孔系中各孔之间的平行度、垂直度、同一轴线上各孔的同轴度等。一次安装法一般是用夹具装夹实现的。夹具是用以装夹工件(和引导刀具)的装置。,49,(2)多次安装法 零件有关表面的位置精度是加工表面与工件定位基准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决定的。如轴类零件键槽对外圆之对称度,箱体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平行度、垂直度等。根据工件安装方式不同又分为直接安装法、找正安装法和夹具安装法。,50,直接安装法:工件直接安装在机床上,从而保证加工表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精度。例如,在车床上加工与外圆同轴的内孔,可用三爪卡盘直接安装工件,如右图所示。,51,找正安装法找正是用工具(和仪表)根据工件上有关基准,找出工件在划线、加工(或装配)时的正确位置的过程。用找正方法装夹工件称为找正安装。通过找正保证加工表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精度。,52,划线找正安装:是用划针根据毛坯或半成品上所划的线为基准找正它在机床上正确位置的一种安装方法。,右图所示的车床床身毛坯,为保证床身各加工面和非加工面的位置,然后在龙门刨床工作台上用可调支承支起床身毛坯,用划针按线找正并夹紧,再对床身底平面进行粗刨。由于划线既费时,又需技术水平高的划线工,划线找正的定位精度也不高,所以划线找正安装只用在批量不大、形状复杂而笨重的工件,或毛坯的尺寸公差很大而无法采用夹具装夹的工件。,53,直接找正安装是用划针和百分表或通过目测直接在机床上找正工件位置的装夹方法。,右图所示是用四爪单动卡盘装夹套筒,先用百分表按工件外圆A进行找正后,再夹紧工件进行外圆B的车削,以保证 套筒的A、B圆柱面的同轴度。此法的生产率较低,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所以一般只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若工人的技术水平高,且能采用较精确的工具和量具,那么直接找正安装也能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54,夹具安装法通过夹具保证加工表面与定位基准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即用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使工件获得正确位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定位迅速、方便,定位精度高、稳定。但专用夹具的制造周期长、费用高,故广泛用于成批、大量生产中。,55,1.1.3 加工余量 1加工余量的概念加工余量:指加工过程中所切去的金属层厚度。余量有总加工余量和工序余量之分。总加工余量(亦称毛坯余量):由毛坯转变为零件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金属层的总厚度,称为该表面的总加工余量(亦称毛坯余量)。,56,一般情况下,总加工余量并非一次切除,而是分在各工序中逐渐切除,故每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该工序加工余量(简称工序余量)。工序余量:是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毛坯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图样的设计尺寸之差。,57,由于工序尺寸有公差,故实际切除的余量大小不等。由图可知,工序余量的基本尺寸(简称基本余量或公称余量)Z可按下式计算对于被包容面(轴):Z=上工序基本尺寸本工序基本尺寸对于包容面(孔):Z=本工序基本尺寸上工序基本尺寸,(上)被包容面(轴)(下)包容面(孔),58,为了便于加工,工序尺寸都按“入体原则”标注极限偏差。被包容面(轴)的工序尺寸取上偏差为零;包容面(孔)的工序尺寸取下偏差为零。毛坯尺寸则按双向布置上、下偏差。,59,工序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公式:(轴)Z=Zmin+Ta(1-1)Zmax=Z+Tb=Zmin+Ta+Tb(1-2)式中 Zmin最小工序余量;Zmax最大工序余量;Ta上工序尺寸的公差;Tb本工序尺寸的公差。,60,由图可看出:公称加工余量=前工序尺寸-本工序尺寸最小加工余量=前工序尺寸的最小值-本工序尺寸的最大值最大加工余量=前工序尺寸的最大值-本工序尺寸的最小值工序加工余量的变动范围(最大加工余量与最小加工余量之差)=前工序工序尺寸公差+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工序加工余量及其公差,61,2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分单项介绍如下:(1)前工序形成的表面粗糙度和缺陷层深度(Ra和Da)(2)前工序形成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x和w),影响最小加工余量的因素 图中的x为平面度误差、w为平行度误差,62,上述各项误差和缺陷都是前工序形成的,为能将其全部切除,还要考虑本工序的装夹误差b的影响。如图1-11所示,由于三爪自定心卡盘定心不准,使工件轴线偏离主轴旋转轴线e值,造成加工余量不均匀,为确保将前工序的各项误差和缺陷全部切除,直径上的余量应增加2e。装夹误差b的数量,可在求出定位误差、夹紧误差和夹具的对定误差后求得。,装夹误差对加工余量的影响,63,综上所述,影响工序加工余量的因素可归纳为下列几点:前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Ta)。前工序形成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深度(Ra+Da)。前工序形成的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x、w)。本工序的装夹误差(b)。,64,3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1)查表修正法(目前应用最广。)(2)经验估计法(只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3)分析计算法(目前应用较少。),65,1.1.4 加工精度,1加工精度的概念 加工精度是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实际尺寸、形状、位置三种几何参数与图纸要求的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加工精度:用公差等级衡量,等级值越小,其精度越高;加工误差:用数值表示,数值越大,其误差越大。,66,加工精度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尺寸精度 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尺寸的公差带中心的相符合程度。形状精度 指加工后的零件表面的实际几何形状与理想的几何形状的相符合程度。位置精度 指加工后零件有关表面之间的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相符合程度。,67,2原始误差与加工误差的关系,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中,机床、夹具、工件和刀具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原始误差:由于工艺系统本身的结构和状态、操作过程以及加工过程中的物理力学现象而产生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偏移的各种因素称为原始误差。,68,(1)与工艺系统本身初始状态有关的原始误差,原理误差 即加工方法原理上存在的误差。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工件与刀具的相对位置在静态下已存在的误差,如刀具和夹具制造误差,调整误差以及安装误差;工件和刀具的相对位置在运动状态下存在的误差,如机床的主轴回转运动误差,导轨的导向误差,传动链的传动误差等。,69,(2)与切削过程有关的原始误差工艺系统力效应引起的变形,如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件内应力的产生和消失而引起的变形等造成的误差。工艺系统热效应引起的变形,如机床、刀具、工件的热变形等造成的误差。,70,3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1)系统的几何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工艺系统的热变形,()调整误差,()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数控机床产生误差的独特性,()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71,(1)系统的几何误差,机床主轴回转运动 机床导轨直线运动 机床传动链的误差 定位误差 夹紧误差 夹具安装误差 对刀误差,加工原理误差机床的几何误差刀具的制造误差及磨损夹具误差,系统的几何误差,72,问题,为了便于加工,工序尺寸都按“入体原则”标注极限偏差。被包容面(轴)、包容面(孔)、毛坯尺寸的工序尺寸有何特点?,73,加工精度:用公差等级衡量,等级值越小,其精度越高还是低?加工误差:用数值表示,数值越大,其误差越大还是小?,74,定位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工件的制造误差和定位元件的制造误差,两者的配合间隙及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等。基准位移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定位误差,由于工件在夹具上定位不准而造成的加工误差称为定位误差,用D表示。,75,基准不重合误差:P17当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而造成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基准不重合误差=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之间尺寸的公差,用B表示。,76,基准位移误差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由于工件定位基面与夹具上定位元件限位基面的制造公差和最小配合间隙的影响,导致定位基准与限位基准不能重合,从而使各个工件的位置不一致,给加工尺寸造成误差,这个误差称为基准位移误差,用Y表示 a是圆套铣键槽的工序简图 b是加工示意图,77,基准位移误差的大小:应等于因定位基准与限位基准不重合造成工序尺寸的最大变动量。由上图可知,一批工件定位基准的最大变动量为:iAmaxAmin式中:i一批工件定位基准的最大变动量;Amax最大工序尺寸;Amin最小工序尺寸。,78,当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与工序尺寸的方向相同时,基准位移误差等于定位基准的变动范围,即y i此时:i imaximin imax定位基准的最大位移;imin定位基准的最小位移。,79,当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与工序尺寸的方向不同时,基准位移误差等于定位基准的变动范围在x投影,如图右所示,即:yicos 式中:定位基准的变动方向与工序尺寸方向间的夹角。,工序简图,加工示意图及基准位移误差,80,定位误差分析,定位误差:因工件定位而产生的工序基准在工序尺寸上的最大变动量。,定位误差的组成,基准不重合误差,基准位移误差,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引起的误差。,定位基准与限位基准不重合引起的误差。,大小等于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之间的尺寸公差。,由于定位基面和限位基面的制造公差和间隙造成的。,81,定位误差的计算,误差计算公式:,D=BY,当工件以平面定位时:,D=B,(Y=0),当工件以内孔定位时:,Y=1/2(D+d),当工件以外圆柱面定位时:,Y=0.707D(90V型块定位),82,()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由机床、夹具、工件、刀具所组成的工艺系统是一个弹性系统,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力、传动力、惯性力、夹紧力以及重力的作用,会产生弹性变形,从而破坏了刀具与工件之间的准确位置,产生加工误差。如右图,细长轴车削时受力变形,8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要有:切削过程中受力点位置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毛坯加工余量不均,材料硬度变化导致切削力大小变化引起的加工误差误差复映减小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措施主要有:一是提高工件加工时的刚度;二是提高工件安装时的夹紧刚度;三是提高机床部件的刚度。,84,()工艺系统的热变形,机械加工中,工艺系统在各种热源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热变形。由于工艺系统热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各环节结构、材料的不同,使工艺系统各部分的变形产生差异,从而破坏了刀具与工件的准确位置及运动关系,产生加工误差。,85,减少工艺系统热变形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减少工艺系统的热源及其发热量;二是加强冷却,提高散热能力;三是控制温度变化,均衡温度;四是采用补偿措施;五是改善机床结构。此外,还应注意改善机床结构,减小其热变形。,86,()调整误差,概念:零件加工的每一个工序中,为了获得被加工表面的形状、尺寸和位置精度,总得对机床、夹具和刀具进行这样或那样的调整。任何调整工作必然会带来一些原始误差,这种原始误差即调整误差。调整方法主要有:试切法调整用定程机构调整用样件或样板调整,87,()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概念:残余应力是指当外部载荷去掉以后仍存留在工件内部的应力应力产生的原因:外应力产生的原因:来自热加工和冷加工 内应力产生的原因:A、毛坯制造中产生的内应力;(时效)B、冷校正产生的内应力;(焊接变形的校正)C、切削加工产生的内应力。,88,减小或消除内应力的措施:一是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序。二是给工件足够的变形时间。三是零件结构要合理,结构要简单,壁厚要均匀。,89,()数控机床产生误差的独特性,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主要差别:一是数控机床具有“指挥系统”数控系统;二是数控机床具有执行运动的驱动系统伺服系统。误差源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抑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机床重复定位精度的影响 检测装置的影响(反馈)刀具误差的影响,90,抑制数控机床产生误差的途径有:硬件补偿:(过去一般多采用)如加工中心采用螺距误差补偿功能。软件补偿:特征:应用数控系统通信的补偿控制单元和相应的软件,以实现误差的补偿,原理:是利用坐标的附加移动来修正误差,91,()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减小原始误差法、补偿原始误差法、转移原始误差法、均分原始误差法、均化原始误差法、“就地加工”法。,误差复映,引起本工序误差;定位误差扩大,引起本工序误差。,92,减少原始误差,这种方法是生产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在查明产生加工误差的主要因素之后,设法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例如细长轴的车削,以弹簧顶尖,则可消除热变形引起的热伸长的影响。,93,补偿原始误差,误差补偿法,是人为地造出一种新的误差,去抵消原来工艺系统中的原始误差。当原始误差是负值时人为的误差就取正值,反之,取负值,并尽量使两者大小相等;或者利用一种原始误差去抵消另一种原始误差,也是尽量使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达到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目的。,94,转移原始误差,误差转移法实质上是转移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受力变形和热变形等。误差转移法的实例很多。如当机床精度达不到零件加工要求时,常常不是一味提高机床精度,而是从工艺上或夹具上想办法,创造条件,使机床的几何误差转移到不影响加工精度的方面去。如磨削主轴锥孔保证其和轴颈的同轴度,不是靠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来保证,而是靠夹具保证。当机床主轴与工件之间用浮动联接以后,机床主轴的原始误差就被转移掉了。,95,均分原始误差,在加工中,由于毛坯或上道工序误差(以下统称“原始误差”)的存在,往往造成本工序的加工误差,或者由于工件材料性能改变,或者上道工序的工艺改变(如毛坯精化后,把原来的切削加工工序取消),引起原始误差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原始误差的变化,对本工序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情况:误差复映,引起本工序误差;定位误差扩大,引起本工序误差。解决这个问题,最好是采用分组调整均分误差的办法。这种办法的实质就是把原始误差按其大小均分为n组,每组毛坯误差范围就缩小为原来的1/n,然后按各组分别调整加工。,96,均化原始误差,对配合精度要求很高的轴和孔,常采用研磨工艺。研具本身并不要求具有高精度,但它能在和工件作相对运动过程中对工件进行微量切削,高点逐渐被磨掉(当然,模具也被工件磨去一部分)最终使工件达到很高的精度。这种表面间的摩擦和磨损的过程,就是误差不断减少的过程。这就是误差均化法。它的实质就是利用有密切联系的表面相互比较,相互检查从对比中找出差异,然后进行相互修正或互为基准加工,使工件被加工表面的误差不断缩小和均。在生产中,许多精密基准件(如平板、直尺、角度规、端齿分度盘等)都是利用误差均化法加工出来的。,97,就地加工法,在加工和装配中有些精度问题,牵涉到零件或部件间的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如果一味地提高零、部件本身精度,有时不仅困难,甚至不可能,常采用就地加工法。就地加工法(也称自身加工修配法)的方法,即将这些表面在装配前不进行精加工,等它装配到机床上以后,图纸要求保证部件间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就在这样的位置关系上利用一个部件装上刀具去加工另一个部件。这样就可能很方便地解决看起来非常困难的精度问题。就地加工法在机械零件加工中常用来作为保证零件加工精度的有效措施。,98,1.1.5 表面质量,概念: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表面层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和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产品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零件的表面质量。,99,右图表示加工表层沿深度方向的变化情况。吸附层:在最外层生成氧化膜或其他化合物,并吸收、渗进了气体、液体和固体的粒子,称为吸附层,其厚度一般不超过8m。压缩层:即为表面塑性变形区,由切削力造成,厚度约为几十至几百微米,随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变化。纤维层:压缩层其上部为纤维层,是由被加工材料与刀具之间的摩擦力所造成的。,100,(1)表面的几何特性,表面粗糙度 表面波度 表面纹理方向 伤痕,101,表面粗糙度 它是指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图1-16所示,其波长L与波高H3的比值一般小于50,主要由刀具的形状以及切削过程中塑性变形和振动等因素决定。,102,表面波度 它是介于宏观几何形状误差(L1H11000)与微观表面粗糙度(L3H350)之间的周期性几何形状误差。它主要是由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低频振动所引起的。如图1-16所示,其波长L2与波高H2的比值一般为501000。,用测量长度上五个最大的波幅的算术平均值表示,即(12345)5,103,表面纹理方向它是指表面刀纹的方向,取决于该表面所采用的机械加工方法及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的关系。一般对运动副或密封件有纹理方向的要求。伤痕 在加工表面的一些个别位置上出现的缺陷。在加工表面的一些个别位置上出现的缺陷。它们大多是随机分布的,例如砂眼、气孔、裂痕和划痕等。,104,()表面层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表面层加工硬化(冷作硬化)。表面层金相组织变化及由此引起的表层金属强度、硬度、塑性及耐腐蚀性的变化。表面层产生残余应力或造成原有残余应力的变化。,105,加工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表面质量对零件耐腐蚀性的影响()表面质量对配合性质的影响()表面质量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其他方面的影响,106,()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磨损过程的基本规律:零件的磨损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17所示。第阶段:(初期磨损阶段)由于摩擦副开始工作时,两个零件表面互相接触,一开始只是在两表面波峰接触,当零件受力时,波峰接触部分将产生很大的压强,因此磨损非常显著。第阶段:经过初期磨损后,实际接触面积增大,磨损变缓,进入磨损的第阶段,即正常磨损阶段。这一阶段零件的耐磨性最好,持续的时间也较长。第阶段:由于波峰被磨平,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变得非常小,不利于润滑油的储存,且使接触表面之间的分子亲和力增大,甚至发生分子粘合,使摩擦阻力增大,从而进入磨损的第阶段,即急剧磨损阶段。,107,表面粗糙度对摩擦副的初期磨损影响,表面粗糙度对摩擦副的初期磨损影响很大,但也不是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越小越耐磨。图1-18是表面粗糙度对初期磨损量影响的实验曲线。从图中看到,在一定工作条件下,摩擦副表面总是存在一个最佳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最佳表面粗糙度Ra值约为0.321.25m。,108,表面纹理方向对耐磨性的影响,表面纹理方向对耐磨性也有影响,这是因为它能影响金属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和润滑液的存留情况。轻载时,两表面的纹理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一致时,磨损最小;当两表面纹理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垂直时,磨损最大。但是在重载情况下,由于压强、分子亲和力和润滑液的储存等因素的变化,其规律与上述有所不同。,109,表面层的加工硬化对耐磨性的影响,表面层的加工硬化,一般能提高耐磨性0.5l倍。这是因为加工硬化提高了表面层的强度,减少了表面进一步塑性变形和咬焊的可能。但过度的加工硬化会使金属组织疏松,甚至出现疲劳裂纹和产生剥落现象,从而使耐磨性下降。所以零件的表面硬化层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110,()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零件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其表面微观不平的凹谷处和表面层的缺陷处容易引起应力集中而产生疲劳裂纹,造成零件的疲劳破坏。,111,表面粗糙度值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减小零件表面粗糙度值可以使零件的疲劳强度有所提高。因此,对于一些承受交变载荷的重要零件,如曲轴的曲拐与轴颈交界处,精加工后常进行光整加工,以减小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提高其疲劳强度。,112,加工硬化对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加工硬化对零件的疲劳强度影响也很大。表面层的适度硬化可以在零件表面形成一个硬化层,它能阻碍表面层疲劳裂纹的出现,从而使零件疲劳强度提高。但零件表面层硬化程度过大,反而易于产生裂纹,故零件的硬化程度与硬化深度也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113,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对零件疲劳强度也有很大影响,当表面层为残余压应力时,能延缓疲劳裂纹的扩展,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当表面层为残余拉应力时,容易使零件表面产生裂纹而降低其疲劳强度。,114,()表面质量对零件耐腐蚀性的影响,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零件的耐腐蚀性。零件表面越粗糙,越容易积聚腐蚀性物质,凹谷越深,渗透与腐蚀作用越强烈。因此,减小零件表面粗糙度值,可以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能。零件表面残余压应力使零件表面紧密,腐蚀性物质不易进入,可增强零件的耐腐蚀性,而表面残余拉应力则降低零件的耐腐蚀性。,115,()表面质量对配合性质及零件其他性能的影响,间隙配合:如果零件的配合表面粗糙,则会使配合件很快磨损而增大配合间隙,改变配合性质,降低配合精度;过盈配合:如果零件的配合表面粗糙,则装配后配合表面的凸峰被挤平,配合件间的有效过盈量减小,降低配合件间连接强度,影响配合的可靠性。结论:对有配合要求的表面,必须限定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116,零件的表面质量对零件的使用性能的影响,对于液压缸和滑阀,较大的表面粗糙度值会影响密封性;对于工作时滑动的零件,恰当的表面粗糙度值能提高运动的灵活性,减少发热和功率损失;零件表面层的残余应力会使加工好的零件因应力重新分布而变形,从而影响其尺寸和形状精度等。,117,3加工表面粗糙度及其影响因素,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表面加工纹理,(1)几何因素,(2)物理因素,(3)工艺因素,加工表面几何特性,118,3加工表面粗糙度及其影响因素,(1)几何因素从几何的角度考虑,刀具的形状和几何角度,特别是刀尖圆弧半径、主偏角、副偏角和切削用量中的进给量等对表面粗糙度有较大的影响。(2)物理因素 从切削过程的物理实质考虑,刀具的刃口圆角及后面的挤压与摩擦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严重恶化了表面粗糙度。有些积屑瘤嵌入工件表面,更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切削加工时的振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增大。(3)工艺因素从工艺的角度考虑其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主要有与切削刀具有关的因素、与工件材质有关的因素和与加工条件有关因素等。,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