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保持稳定的情绪).docx

    • 资源ID:3080907       资源大小:53.9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保持稳定的情绪).docx

    保持稳定的情绪)情绪概述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当客观事物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时,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喜悦、满意;反之则会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悲痛、愤怒、生气等。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因而也会产生出复杂多样的情绪。 二、情绪的基本心理成分 一般把喜乐、愤怒、恐惧和悲哀等归纳为人类最基本或原始的情绪形式。在这四种基本情绪形态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不尽其数的情绪形态,如下表: 人类基本的情绪形态与分级 分级 喜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一级 满意 生气 担心 失望 二级 愉快 气恼 害怕 悲愁 三级 喜悦 愤怒 惊慌 悲哀 四级 快乐 大怒 惧怕 悲戚 五级 大喜 暴怒 恐惧 悲伤 六级 狂喜 狂怒 恐怖 悲痛 三、情绪的状态 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其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可分以下三种状态,它们在人的生活中都有重要意义。 心境 心境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心境不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如高兴时看什么都高兴,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似有"万事称心如意"之状态。烦闷、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如林黛玉看见落花也伤心,看见月缺也流泪。 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客观方面,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是影响心境的根本原因。还有时令季节的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心境,正如"秋风秋雨愁煞人"之体验。主观原因,如事业的成败、工作顺利与否、人际关系、健康状况、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等,都是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 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良好的心境使人精神振奋,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不良心境可使人颓丧、悲观、厌倦、消沉,不利于学习和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人们必须学会把握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经常处于良好的心境之中。 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惊恐、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绪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降低,甚至失去自我控制能力。激情时人们很难遮掩内心强烈的情绪体验,总是伴着有机体状态的改变和明显的表情动作。如愤怒时全身发抖,紧握拳头;恐惧时毛骨悚然,面如土色;狂喜时手舞足蹈,欢呼跳跃等。 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与理智、坚强的意志相联系,它能激励人们克服种种困难。例如,在战场上军人对侵略者仇恨的激情,激励军人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地完成任务。消极的激情对机体的活动具有抑制作用,使人的自制力下降。如绝望时常目瞪口呆,丧失勇气;激怒时引起冲动行为,常伤人毁物,置法律与纪律不顾,一旦事过境迁,情绪平稳后又后悔莫及。 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危难或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如新战士在激烈、残酷的战场上,或者在人们遇到意外的自然灾害、紧急事故时,均可能出现应激状态。某一事件是否引起应激、应激的程度以及每个人应付应激的方式,不仅受应激源的性质和强度的影响,更取决于人当时的心理状态、过去的经历、遗传因素、后天学习训练等因素。例如,同样是在激烈残酷的战场上,久经战斗考验或训练有素的军人与初次参战的新战士应付应激的方式就不一样,前者会急中生智,行动果断,奋起杀敌;后者可能会目瞪口呆、手忙脚乱,甚至丧失战斗力。 人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对健康不利。应激状态的延续能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抵抗力降低,以致被疾病所侵袭。 1应激的生理反应 (1)警戒期。警戒期为应激源作用于人的初期。此时,人的抵抗力较低,若刺激过强,可导致人的死亡。随着抵抗力逐渐增强,全身适应综合征即由警戒期进入抵抗期。 (2)抵抗期。抵抗期以人的抵抗力和应激源作用相对峙为特征。由于抵抗力增强,人在警戒期的消极被动局面已被抵抗期的适应反应所取代。如果刺激过强、过久,超过机体适应能力,应激反应便进入衰竭期。 (3)衰竭期。由于长期处于过强的应激源刺激下,机体适应贮备力丧失殆尽,最终致人死亡。 2应激的心理反应 应激心理反应分为两类:一类能提高人的活动水平,动员机体全部"力量"更好地对付和适应应激源,如急中生智;另一类能降低人的活动水平,使人意识狭窄、行为刻板,表现为对应激源的无能为力,如束手无策。 四、情绪的生理和心理意义 情绪主宰人的健康 现代生理医学、心理医学研究成果均表明,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的作用: 1不良情绪危害身心健康 不良情绪主要是指两种:一是过度的情绪反应,二是持久的消极情绪。 过度的情绪反应是指情绪反应过分强烈,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如狂喜、暴怒、悲痛欲绝、激动不已等。持久的消极情绪是指在引起悲、忧、恐、惊、怒等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后,仍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沉浸在消极状态中,不能自拔。 过度的情绪冲击,会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打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之间的平衡,使人的意识范围变得狭窄,正常的判断力、自制力被削弱,甚至有可能使人精神错乱、神志不清、行为失常。许多反应性精神病就是这样引发的。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常常会使人的大脑机能严重失调,从而导致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大多与长期消极情绪有密切关系。 不良情绪还可严重损害人的生理健康。我国古代医学中很早就有关于不良情绪影响人的生理功能的记述,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这里的喜、怒、忧、思、恐都是指情绪反应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或过分强烈,或持续过久。 强烈或长久的消极情绪会造成心血管机能紊乱,引起心律不齐、心绞痛、高血压和冠心病,严重时还可导致脑栓塞或心肌梗塞,以致危及生命。 消极情绪会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如人在恐惧或悲哀时胃粘膜变白、胃酸停止分泌,可引起消化不良;而在焦虑、愤怒、仇恨时,胃粘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引起胃溃疡。 消极的情绪常引起肌肉收缩甚至引发痉挛疼痛。 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强烈的情绪刺激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使皮肤灰暗无光,在女性身上还表现为月经不调,甚至发生闭经。 长期消极情绪还会影响人的免疫力,从而造成人体抗病能力下降。现已知不良情绪与癌症、糖尿病、风湿病等严重危害人生命的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良好的情绪能促进身心健康 欢乐、愉快、高兴、喜悦、乐观、恬静、满足、幽默等都是良好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的出现能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整个机体的潜能,有益于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良好的情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曾有许多癌症患者都是以乐观向上的积极良好情绪,创造了战胜死神的奇迹。长寿者的最大共同点就是能够保持心情愉快、乐观豁达或心平气和。心情愉快还会使人容光焕发、神采奕奕,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 良好的情绪可使血压稳定、心跳舒缓、胃张力上升、消化液分泌增强,能增强心血管、消化系统的功能。 情绪左右人的认知和行为 人人都有这种体验:在情绪良好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学习和工作效率高;而在情绪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学习工作效率低。强烈情绪会骤然中断正在进行的思维;持久而炽热的情绪,则能激发无限的能量去完成任务。当你对某人、某事、某物产生强烈的爱或恨的情感时,你的认知和行为都会有所改变,如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等。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左右动机。 情绪可以激励人的行为,改变人的行为效率,发挥重要的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们的行为效率,对动机起到正向推动作用;消极的情绪则会干扰、阻碍人的行动,降低活动效率,对动机产生负面影响。研究发现,适度的情绪兴奋性会使人的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能促进人积极地行动,从而提高活动效率。 2调控智力活动。 情绪、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它可以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知觉选择,维持稳定的注意或重新分配注意资源到更重要的刺激上,对人的记忆和思维活动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那些自己喜欢的事物,而对不喜欢的东西记起来则比较吃力。人在高兴时思维会很敏捷,思路也很开阔,而悲观抑郁时会感到思维迟钝。 3人际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绪不仅仅是一种内心体验,而且具有外部表现,它可在人际之间进行传递,因而成为人类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情绪的外部表现主要有面部表情、体态表情、言语声调变化三种形式。高兴时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讲起话来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发怒时横眉立目,握紧拳头,大声斥责;悲哀时语言哽咽,悔恨时顿足捶胸;失望时垂头丧气所有这一切,都作为一种信号被赋予特定意义,传达给别人,而他人亦会在接受信号的同时发出反馈信号。 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他人的感受是人际交流中重要的能力。人们通过细微的,有时是难以觉察的情绪信号来彼此传递和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交流。情绪的交流协调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传送着有时言语所难以直接表达的细微信息。 影响情绪变化的因素 情绪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常见的影响因素有认识因素、气质类型、环境刺激等。 一、认识因素 认识在情绪体验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同的情境,如果作出的认识评价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例如,两个同时都想学习开车的战士,结果都没能如愿,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件不顺心的事。但是,甲战士把这件事当作是对自己的考验,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努力克服面前的困难,做好组织上分配的工作。而乙战士则认为自己很倒霉,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抱怨领导对自己不公平。由此不难看出,一件事情到底是好还是坏,就看你如何认识它、如何评价它,看你作出什么样的选择。 二、气质类型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气质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强弱、快慢上,表现在隐显动作敏感或迟钝方面,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外部表现。人的气质类型有四种,不同气质的人,情绪表现特点各不相同。 1胆汁质。也叫做不可遏制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情绪兴奋性高,感情强烈,易于激昂,脾气急躁,情绪体验的波动性比较大。 2多血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属于活泼型的人。他们情感丰富,反应灵敏、灵活,接物待人乐观热情,情绪易变,在面临各种应激情境时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3粘液质。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属于安静型的人。他们情绪兴奋性低,对外界反应慢,情感不外露,遇事冷静,情绪不会大起大落,有时表现得压抑,但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4抑郁质,也称弱型。这种气质类型的人对外界刺激反应不强烈,而且反应慢,情绪低落。这种类型的人情绪压抑,感情脆弱,内心深层情感体验强烈,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容易表现出神经官能症的症状。 气质对情绪的影响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每个人通过军营生活,不断塑造自己的个性,磨炼意志,充分发挥气质的积极方面,克服自身的弱点,都可以不断完善自己。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对人的情绪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譬如,拥挤的人群常会使人感到紧张、烦躁;灰蒙蒙的天空会使人感到压抑郁闷;荒山秃岭会使人感到一片凄凉,而青山绿水则会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整洁有序的军营环境会给人一种严肃、清新的感觉。 军人常见的不良情绪及其调适 军队是一个执行特殊任务的武装集团,危难险重的任务和紧张艰苦的生活,常会引发军人的不良情绪。 一、军人平时常见的不良情绪 抑郁 抑郁是一种过度忧愁伤感的情绪体验。抑郁可以属于正常情绪范围,在引起忧伤或悲痛的情境事件中,我们大都有过抑郁的情绪体验。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心境悲观、对各种事情缺乏兴趣、回避与他人交往。但在抑郁严重发展的情况下,它又能转化为病态情绪,使人饱受困扰。 抑郁情绪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线是难以截然划分的。一般来说,处于抑郁状态的人,如能对其所遭遇的现实和自身的处境作出恰当的分析,对自身行为的控制与调节符合社会常规,并有足够的自信与自尊,虽然体验到抑郁,但无行为异常,即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如果抑郁状态导致对情境不能作出如实的判断,并产生偏离社会常规的行为,或行为适应不良。例如,由于过度的压力感而情绪低落与绝望,失去兴趣,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自杀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属于异常的范畴了。 当心情低落达到使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害,且持续一定时间,可作为一种病态情绪对待,应考虑向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大夫求助。 病态抑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主要表现: 第一,兴趣减退甚至丧失。对往常感兴趣的事也会表现出厌烦、冷淡、无动于衷。 第二,对前途悲观。似乎生活、工作、学习都前景暗淡,事情已经无可挽回和不可收拾,严重者可感到绝望。 第三,无助感。感到对自己的不幸和痛苦无能为力,别人对自己也爱莫能助。 第四,精神疲惫。似乎精力已经耗尽,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至少无法持久。 第五,自我评价下降。常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伴有强烈的自卑、自责,甚至自罪感。 第六,感到生活或者生命本身没有意义,活着还不如死了好,有自杀念头甚至自杀行动。 性格内向、不爱交际、孤僻、多疑的人或遭受亲人去世、意外灾害和身患重病时,容易出现病理性抑郁情绪。 焦虑 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反应的常见形式。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负性情绪,是人们对预期的不良的处境所产生的一种自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一般认为焦虑包含三方面特征:一是紧张、害怕;二是烦躁不安、心神不宁;三是担心、忧虑。由这些特征构成了一种朦胧的预感:不幸或危险即将来临。由此所产生的复杂消极情绪状态即为焦虑。焦虑不同于恐惧。恐惧是由危险导致的,当事人清楚知道恐惧的对象和情境;而焦虑是由当事人面临的潜在性威胁所引起,造成焦虑的因素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战前战士焦急的等待状态,可能产生焦虑情绪。而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随时可有生命危险,对战士则构成直接威胁,产生恐惧。焦虑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当事人对情境的主观评价、人格特征、既往经验以及对未来结果的估计等等。 焦虑产生后,常出现交感神经活动机能亢进现象,诸如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出汗、四肢震颤、烦躁、坐卧不宁等。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的征象,如腹泻。焦虑在心理方面的表现很复杂,除上述特征外,还常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内心忐忑不安、犹豫不决、易受激惹、无效多余动作增多等。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引起人的紧迫感,促使人采取合适的方式及行为对付应激,以实现预期目的,有益于适应环境。如考核前适度的焦虑可促使我们对考核重视,激励我们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当焦虑持续存在,过度、持久的焦虑则影响人的认知能力,妨碍人们准确地认识和考察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与环境条件,难以作出理性的判断和决定。部队官兵的焦虑往往产生在工作压力、职务晋升、立功受奖、考学提干、入党、学技术、复转去留等现实问题面前。 愤怒 愤怒是正常人的一种基本情感成分,是当客观事物与我们的主观愿望相悖时,而习惯使用的一种情绪反应。它虽然在各年龄、各阶层、各种族人身上都能见到,但是在血气方刚的青年军人身上更为常见。愤怒的原始意义在于能量的积累,愤怒这种情绪状态能激发人以最大的魄力和力量去打击和防止来犯者,例如战士在战场上,对于来犯之敌的愤怒。少数情况下,愤怒这种情绪反应也用于主动出击。但是在和平时期、文明的社会里,愤怒已大大失去其积极的意义,除了它能表达我们的某种抵抗意向和不满态度外,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问题,愤怒这种情绪反应常常是于事无补。 相反,心理生理学研究表明:愤怒情绪越强烈,对于我们自己的身体伤害越大。盛怒之下,我们正常的生理平衡被打破,身体出现高度紧张状态。以心血管系统的反应来说,愤怒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管扩张、心律紊乱,严重时还可导致心脏停搏甚至猝死。愤怒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情绪杀手,它可导致心脏病、高血压、胃溃疡、皮疹、失眠等一系列疾病。 此外,愤怒还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存在负面影响。当我们被愤怒的激情控制时,我们的认识范围就会缩小,理智分析的能力受到抑制,思维阻塞,大脑皮层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在愤怒情绪控制下,人们常常会做出损物伤人等过激行为,甚至因一时冲动,行为失控而犯罪。一旦平静下来,人们又常常为自己愤怒时的所作所为懊悔不已。 愤怒是一种侵袭人际关系的瘟疫。人们在愤怒情绪支配下,往往不顾及他人尊严,不给别人面子,常常严重地损害他人的情感与自尊,造成人际间难以弥补的鸿沟。谁愿同一个脾气暴躁、动辄大怒的人共事或相伴一生呢?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另外一些更理智、更为人们所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不满态度和抵抗意向。如果都能那样做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更和谐、更美好。 恐惧 当人面对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这是人正常的心理反应。但当危险过后恐惧心理难以消除,或对并不可怕的事物产生过分的恐惧心理,或自知恐惧不必要、不正常,却难以自控,感到不安、痛苦、害怕,即是恐惧情绪障碍。 在平时,军人中最常见的恐惧是人际交往恐惧。比如有的战士想好了的话在集体面前讲不出来,过后又感觉自己无能并很痛苦;还有的军人与战友、领导、异性交往时不知所措,尤其是在与异性交往中更是极度紧张、畏惧。这些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面红耳赤、不自然、不敢与别人的视线相对,害怕别人从自己的视线中看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敏感的想法。有人际交往恐惧的人也常常表现明显的焦虑和回避行为,当他们意识到将要接触所恐怖的交往情境时,最先产生紧张不安、心慌等现象,为了避免产生进一步的恐怖情绪,他们便主动回避与这类情境接触。 还有的新战士对夜间站岗恐惧。其实新兵夜间站岗感到害怕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有些人害怕的时间持续长些,程度严重些,但是只要注意加强心理调节和锻炼,是完全能够逐步调整过来的。 二、不良情绪的调适 不良情绪的调适并非是指单纯压抑其反应。对不良情绪的压抑,如对遇到悲伤的事竭力加以掩饰,压抑到内心深处而不加以适度表达,不仅不可能形成健康的情绪,相反却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学会对不良情绪的调适,对军人的身心健康、对稳定部队大有裨益。以下一些具体方法可供借鉴。 调整认识 决定情绪的是人的认识。现实中,人们被许多事情困扰并不一定是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对于经历事件的不合理的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合理的认识产生合理的态度,不合理的认识产生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例如,同样是工作失败,甲乙两人的想法就很不一样。甲认为还是准备得不够充分,尽管也难过,但甲很快从工作中恢复了正常心态;乙却想:我是应该成功的,工作都做不好,我真是无能。因此,乙的情绪反应不仅仅是难受而且非常抑郁,甚至有可能一蹶不振。 调整认识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调整对自己不合理的认识。如"我必须出色地完成我所做的事情,赢得人们的赞赏。否则我就是一个无能的人。"在这个不合理的认识中,第一句话是一种绝对化,第二句话是过分概括化。绝对化使人走了极端,给自己提出了难以达到的目标。因为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获得成功,即使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或不可能件件事都得到他人的赞赏。所以,持绝对化要求的人在结局面前就会感到受不了,产生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理性的人们不会这样做,他们会努力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做好每件事,不是忙于和他人比较;他们会把别人的话当做参考,而不会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别人的评价之上;他们会学习怎样在努力过程中把事情办得更好,而不是试图去做一个完美的人。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思维方式。以自己的某一件事、某个言行来对自己进行整体评价的方式,只可能使人自我否定,陷入消极情绪的深渊。合理的认识是:当人们一件事没有做好时,并不能说明这个人一无是处,而只能说他在这件事上办糟了。因此,人们要摆脱那种以某事的成败为标准对自己进行整体评价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一个人的整体价值。世界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人,所以自我否定毫不可取。 2调整对他人不合理的认识。如"人们必须善待我,支持我,以我希望的方式行动;否则社会应该对他们那种轻率之举给予严厉的遣责和惩罚"。显而易见,这种认识中存在着对他人的绝对化要求。合理的认识应该是:人们无权对他人提出绝对的要求,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理性的人们会尊重他人,不要求他人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受到别人指责后,他们会设法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什么事,他们会体谅别人的情绪性责备。如果别人犯了错误,他们会努力理解别人,并尽力帮助别人纠正错误,并少受错误行为的影响。 3调整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认识。比如,"我周围的环境与条件必须是完美的,我想得到什么就会有什么,我烦的东西一件也碰不到。"这同样是绝对化要求。应该明白,世界上各种事物都有其各自的规律性,不可能为个人意志所左右。一味要求周围事物都遂自己的心意,最终只能碰壁,在生活中遭受挫折,陷入情绪困扰。遇到问题,理性的人们会尝试去改变或改善周围的环境,如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就努力学会接受这种现实。合理的认识是:令人不快的环境确实会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但决不是可怕的或灾难性的,除非人们自己把它看成是一种灾难。 当你产生了焦虑、抑郁、愤怒、不满、不愉快、敌对、挫折感等情绪时,不妨尝试着从以上三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认识,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 积极的自我暗示 这是一种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暗示对人的情绪乃至行为有奇妙的影响,既可用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也可用来激励自己。此法适用于自卑感较强,有焦虑、抑郁、恐惧情绪的人。如在训练学习成绩落后、恋爱失败、生理上有缺陷或交往技巧缺乏等情况下,要使自己振作起来,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和改变,此时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心中经常默念"别人能行,我也一定能行"、"我能做好,我有信心"、"别人不怕,我也不怕"等,努力挖掘自己的长处及优点,在很多情况下此法能驱散抑郁、焦虑、怯懦和恐惧,使自己恢复快乐和自信。 合理宣泄 人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加以合理的宣泄,这样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恢复正常的情绪、情感状态。如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情,心情苦闷时,找一个无人处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或者找亲朋好友倾诉一番,或者以写日记的方式倾诉不快,或者去心理咨询机构倾诉。 宣泄、倾诉对释解压抑、焦虑、伤心、悲痛等情绪有奇效。但应该注意掌握适度,注意方式和对象。那种一有怒气就大动肝火,一有痛苦见到谁都大哭大诉,一有激情就蛮干一通的做法,并不能把不良情绪真正发泄出去,反而会带来新的更大的烦恼。 转移注意力 出现不良情绪时,头脑中只有一个兴奋点。这时如果另建一个新的兴奋点,就可以抵消或冲淡原来的兴奋中心,不良的情绪就可以逐渐平息。因此,当情绪不佳时可以外出散步、听音乐、打球、打扑克、下棋、找战友聊天等。切不可钻牛角尖,沉浸在不良情绪中不能自拔。 军人战斗应激反应及其对策 战斗应激反应是军人战时常见的心理反应。 一、什么叫战斗应激反应? 在战争条件下,会使军人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如惧怕受伤、对以后可能变成残疾的忧虑、战友被枪炮打死的场面、长时间精神和躯体过度疲劳等,常常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适度的焦虑、恐惧与植物神经调节障碍等应激反应是正常的,只有当这些反应强烈,引发失能性的心理反应,使患者不能再战斗或工作时,才能称之为战斗应激反应。 战斗应激反应的伤员不是精神病患者。这些军人是在应激下失去精神平衡,能够很快恢复正,返回部队。海湾战争的经验表明,大约有半数战斗应激反应伤员在优良的医疗救护后,48小时内可恢复正常。如果不能恢复,把伤员后送到离战斗地区较远的救护所,大部分伤员也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二、战斗应激反应的种类 急性战斗反应 军人在参加战斗后数小时内发生的失能性心理反应,称为"急性战斗反应"或"战斗休克"。急性战斗反应的特点是:突然发生,生理性过度激起,持续时间短,极可能发生威胁生命的行为,容易恢复。 1激发因素 急性战斗反应的激发因素可以分为三类: 环境因素:疲劳、饥饿、寒冷、过热、缺乏睡眠、长时间激烈战斗、迷失方向和意外等。人际因素:部队缺乏凝聚力和集体精神,军事指挥员缺乏威信,指挥混乱,处于预备状态或执行支援任务与前线任务等。作为预备部队和支援部队的成员,是急性战斗反应的主要激发因素。高昂的士气和部队凝聚力,则能防止急性战斗反应的发生。 个人因素:年龄2535岁的人比1525岁的人容易发生战斗反应;缺乏战斗经验,缺乏投入战斗的思想准备,第一次看到死亡等。 2症状表现 急性战斗反应的一个早期征象是明显的不愿离开安全的环境。他往往是士兵中最后一个离开安全地点,而且常常回头看。他常常不必要地重复检查自己的装备,以转移其焦虑。他不理解下达的命令,很难执行甚至是简单的任务。 急性战斗反应的症状表现个体差异较大,既包括躯体生理方面的,又涉及情绪、行为等心理方面的。 躯体生理表现:急性战斗反应的典型外在表现是双目圆睁和快而浅的呼吸,伴有多汗、战栗、肌肉紧张。还可能有食欲不振、头痛、衰竭、过度疲劳感,对噪声敏感,由于过度兴奋而发生睡眠障碍。有时发生癔病性痉挛发作和运动障碍,言语障碍,身体各部疼痛或感觉异常。常常发生神经症、心绞痛、期前收缩、胃肠蠕动和分泌功能障碍、尿频、性欲减退或旺盛。此外,可能有明显的心身症状,如上腹部不适、呼吸困难、腹泻、恶心、呕吐等。 情绪、行为表现:主要症状有焦虑、抑郁、恐惧、精神错乱,有记忆和注意力、言语交谈等认知行为障碍。在急性战斗应激状态下,有些人表现为过度烦躁、强烈战栗和攻击性行为。如在冲锋时不掩蔽自己或躲在掩体内而不照顾同伴。最严重时会出现过多的无目的动作。相反,也有的人发生类似瘫痪的状态。还有的发生哭泣、逃跑倾向和不完全欣快等婴儿行为。另一些人,可能表现出压抑情绪,在执行命令时优柔寡断,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有怪诞的想法,与外界隔绝,孤独、固执、无故发怒。 慢性战斗反应 慢性战斗反应,又称战斗疲劳、战斗衰竭,是长时间处于应激的结果,具有低活度的生理状态,并有退缩征象和症状。患者往往脱离群众,有抑郁症状。 1激发因素 环境因素:疲劳、饥饿、寒冷、过热、缺乏睡眠、长时间战斗、高的伤亡率、缺乏战斗动机。 人际因素:对领导失去信心、人际关系紧张、不能交流思想、失去集体支持等。 个人因素:失去目的感,由于长期紧张产生没有尽头的感觉,以前存在神经症或性格障碍。 2症状表现 慢性战斗反应的征象和症状是:动作技巧丧失,挫折耐力降低,固执己见,甚至有偏执狂倾向,脱离群众,过度饮酒和用药,抑郁,失眠,体重减轻,便秘。最严重的患者表现为极慢的思维和动作,两眼发直,完全丧失工作能力。 三、战斗应激反应的处理 处理原则 战斗应激反应宜在前线治疗。有三条主要处理原则:就近、迅速和期望。即尽可能接近战斗地区;对出现战斗应激反应症状的伤员尽早诊断、治疗;让伤员理解治疗目的,期望返回部队。 伤员分类 首先要认识战场应激的正常身心反应,从而甄别有异常反应的人。 1正常反应:肌肉紧张、颤抖,出汗增加,有消化、泌尿、循环和呼吸系统反应,害怕、恐慌,对噪声敏感,失眠,有淡漠倾向,兴奋和不满。 大多数人有一种以上的正常反应。但是,如果严重程度、数量和持续时间增加到影响个人执勤的能力,那就成为"异常"了。 2急性战斗反应:有情绪和躯体征象急性发作,以严重的焦虑症状为主,持续时间长达72小时。理想的处理方法是在最低的救治阶段治疗。只有那些非常严重和有危及生命行为的人,才后送到其他治疗机构。 3慢性战斗反应:其症状和急性战斗反应相类似,但持续时间更长。只有睡眠、休息后仍无法恢复正常者,才后送到附近的医疗机构。 治疗方法 1前线救治:急性战斗反应的治疗原则是立刻治疗,即在前线或其附近,由同伴或卫生员进行紧急处理。救治措施有:使患者脱离危险地区,帮助患者控制过度激起的生理状态,指导患者停止快而浅的呼吸。一个有效的办法是,让患者慢慢从1数到10,并使呼气比吸气的时间长。 2二级治疗:一般来讲,经上述处理,大部分患者即可恢复。如果由于战争的情况或由于较重的急性战斗反应,患者不能通过自救和互救而明显好转,则应送往二级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治疗措施如下: 第一,令患者安定,给予食物和香烟,只有极个别的病例要给镇静剂,不给酒类; 第二,郑重地对待患者,听他诉说,让他把经历说出来; 第三,尽可能给他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使他恢复全部工作能力。 3三级治疗:如经第一、二级治疗仍无效,则应考虑送到第三级治疗机构进行较为确定的治疗。 治疗机构应在一个军营里开展工作。患者必须和其他士兵在一样的条件下生活,必须参加日常的军事活动,严格遵守纪律,穿军服,使用同一个作息时间表,在同一食堂吃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创造一些作战气氛,使其像部队而不是医院。 (1)活动安排:每天进行常规的体力活动,如按时起床、打扫卫生、体育活动、检阅;进行心理教育和辅导,所有患者每天至少参加两次集体讨论,每天要进行数次交谈;加强战斗感觉,给患者安排一系列步枪射击,鼓励他们和其他士兵一样参加军营内所有的活动而不给予优惠和照顾。 (2)休息安排:在休息期间,给伤员提供热饭以及温暖、有安全保障的睡觉的地方。如果饭后不能自然入睡,则可根据需要给药。可能的时候,把伤员的病情归为战斗疲劳,并保证他们可以归队。 (3)支持与安慰:初期要给予心理卫生方面的支持,以对抗疲劳。鼓励他们对事件或感情的叙述,允许情感自由地表达和适度的悲伤。帮助他们正视现状,恢复信心、士气和愤怒,保持军人形象。 (4)归队准备:在伤员的病情稳定或好转时,要给他们分配适当的工作;注意检验伤员完成任务的能力,还可让其承担医务人员的部分工作,为新伤员的康复服务,从思想和行为上为其做好归队准备。 (5)救护的实践经验证明,患有战斗应激创伤的军人,经过三级治疗,80%能在数小时至5天内恢复正常而返回部队。如果仍有严重症状,则应将他们送到更远的后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四、战斗应激反应的预防 充分了解敌方情况 可预料的事件和意外的事件相比,其引起的应激程度前者显然小于后者。因为可预料的事件能使机体作好适应的准备,以便以较高的水平耐受应激刺激。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战前分析,了解掌握敌方装备、作战意图,对战争性质有充分正确的认识等等。 增强必胜信心 即使是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事件,只要个体主观认为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就能大大降低其应激程度。因此,需要对我军及个人自身的作战能力有充分的认识要有战之必胜的决心和信心。 (三)增加心理支持 危险之中有人伸出救援之手,尽管有时这种援救仅是精神上的,但也能起到支持和鼓励作用。要在战前多找战友、领导谈心,多取得他们的支持、信任,必要时也可与本系统的心理咨询机构联系,以取得他们在心理方面的系统指导。 增强情境模拟训练 这是战时应激预防的主要措施。平时在最为逼真的战斗环境下进行训练,在有控制的条件下经历恐慌症状,对军人心理进行循序渐进的刺激,使其反复想像战斗境况的复杂性和艰苦性,使其心理承受巨大压力,体验紧张感,并将紧张度控制在心理活动的最佳状态。 加强体育锻炼 强健的体魄是抗击应激的生理基础,平时要针对自己的体质和运动弱项增加训练量,积极锻炼,持之以恒,保持强壮的体格,以抗击战时恶劣环境中的各种应激源。 做好放松训练 由于应激下的情绪反应伴随着骨骼肌紧张现象,放松紧张的肌肉可缓解情绪反应。因此,自我松弛疗法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松弛疗法是通过训练习得的一种根据自我多种感觉而控制肌肉紧张程度的方法。 改善阵地环境,加强后勤保障 良好的环境可使指战员心情舒畅,有利于战时应激的预防。因此应努力改善阵地环境,及时消除战场上的尸体与污物。在战斗期间,应尽量创造条件,给军人提供良好的饮食、保暖和休息条件,保障军人每日至少睡眠4个小时。 军人健康情绪的培养

    注意事项

    本文(保持稳定的情绪).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