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年级下册诗词赏析.docx
人教年级下册诗词赏析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 饮酒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2、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见”字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4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 不能。见”字的妙处在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把人和物融为一体,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6“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8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9根据提示填空。 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表现诗人无我之境,物我合一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中“真意”和“忘言”的意思分别是生活的真谛、无法形象。 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行路难 1.“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因为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2.诗人拔剑四顾看到了什么? 1 黄河冰塞川,太行雪满山。这里指前途一片渺茫。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有一位同学在好友的毕业留言上写下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 “长风”句表现了诗人冲破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同学们用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欢宴场面;反衬作者悲苦、失望的情绪。 6.诗中哪些典型的动作细节揭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揭示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7. 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8.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 再到。 9.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1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重新受到朝廷的重用,旋展自己的抱负,为国建功立业。表达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11.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用“长风破浪”的典故比喻实现政治理想的坚定信念。 诗中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出诗人自信、积极、 乐观的性格。 1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吕尚 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13.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写出与下面典故对应的人物。 A 垂钓碧溪吕尚 B 乘舟梦日边伊尹 C 长风破浪宗悫 15.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明了沮丧失望。冰塞川雪满山比喻自己仕途不顺,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释下面的多义词。 .高 高者挂罥长林梢 八月秋高风怒号 .安 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向 秋天漠漠向昏黑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2.句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多少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关。“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的叹息:深重的灾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3、“自经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中“丧乱”指安史之乱的事件。 4、“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意思是遭乱以来,忧时念国,本来就经常失眠,置此秋夜漫长,床上沾湿,更难度过这夜晚。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深刻含义是: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思想。 7、对“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诗人幽默风趣的写法,既活灵活现地描绘出南村群童的顽皮,又巧妙含蓄地刻画了自己因年迈而无力改变现状的那种无可奈何的微妙心理。 B 南村群童竟然不知道“我”是著名的“诗圣”,表达了“我”对他们年少无知的不满。 C 南村群童连不值钱的茅草都抢,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贫困到了何种程度。 D 称之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强烈愤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2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送别。 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4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5请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 诗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让人在冰天雪地里如同置身于大好春光中。而一个“忽”字,既写出了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又表现了诗人见到奇丽雪景后的惊喜之情。 6.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咏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中写送别情景的句子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诗中写分手情景的句子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7.将诗歌划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前十句为第一层,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表达感情方面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写友人已去而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二者都写出了分手时凝望友人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 2 9.本诗以“雪”为线索,“雪”共出现四次,依次组成四个画面,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四幅画面的内容。 送别前的“飞雪”,八月飞雪苦寒图。中军量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军营伐别奇寒图。临别时的“雪满天山路”,东门借别惆怅图。送别后的“雪上空留马行处”,别后雪地思乡图。 10.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手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己亥杂诗 1.“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的中“离愁”应怎样理解? 这里说的离愁不是离家怀恋亲人的那种凄苦之情,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2.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整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3.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4表达作者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复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6.这首诗中,“落红”比喻作者自己离开官场;“更护花”中的“花”比喻新生命、新事物 7.请说说你对“落红不是无情物”中“情”的理解。 “情”具体是指“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新事物的赞颂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 8.一二句一方面表现离别的忧伤;另一方面又表现了离别的轻松愉快。 三四句运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为国为民尽最后一份心力的愿望。 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2分)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9.“落红”、“护花”象征了什么? 示例:“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五首古诗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年代:唐 主题: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诗运用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赤壁 作者:杜牧 年代:唐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绝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前两句由折戟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不以成败论英雄 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认为 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不以成败论英雄 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作者运用了“东风”“铜雀”这样形象性的语言,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 年代:南宋 “起一经”和“四周星 ”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破碎的国势”比作“风飘絮”,将“自己身世的浮沉”比作“被风雨吹打的浮萍”,其中对偶的句式,既了抒发了作者的触景生情、伤感之情,又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意。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年代:宋 主题: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内容:上片表现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名句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是说,惟愿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这里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象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 山坡羊 潼关怀古 作者:张养浩 年代:元 主题: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从壮丽的山河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对统治阶级残暴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名句赏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化静为动写出潼关的险要。 “聚” “怒”二字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里指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借古讽今,讽刺元朝统治者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词曲五首鉴赏训练 一、读刘禹锡的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的题目: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的情感基调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哪一句体现了这一转变?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两个典故表达归京之后怎样的感受?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传颂千古的名句,它表达了作者在困境中的怎样一种心态?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5.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答案:一、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 1C 2. 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3 “闻笛赋”表现对许多已经去世旧友的怀念。“烂柯人”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 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4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刘禹锡不幸被贬二十三年,如今已是垂暮之年。但展望未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诗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 哲理是: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 5.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沉舟折戟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答案:二、赤壁 1.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2. B 三、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请体会“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妙处? 请体会“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妙处?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5.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文章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答案:三、过零丁洋 颔联运用来两个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用“风飘絮”来比喻国家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一生浮沉的政治生涯的写照。 颈联利用来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运用了双关,具体描述了在抗元战争中艰苦难忘的经历。 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4. 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5.D 四、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3.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 4.你是怎样理解诗句“高处不胜寒”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这样的一个事例吗?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答案:四、水调歌头 1.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水调歌头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4.略 5.这两句是说,惟愿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6. B 五、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答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这首怀古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所表现的画面,并体会其作用? 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生动形象,请你说说你的理解。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5.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澎湃的情态。 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答案: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1. 这首小令,从壮丽的山河中,联想到历代的兴亡,又从朝代的更替,想到百姓的痛苦,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2.群山连绵起伏,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奔集起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写出了“峰峦”和“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峻,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3. “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这两个字写出了“峰峦”和“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 4.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 5.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