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docx

    • 资源ID:3077978       资源大小:42.3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docx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重点难点: 1、不进位加法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从个位加起。 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从个位减起。 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例题 1.口算 51-30= 60-35= 59-28= 10+13= 12+10= 42+24= 10+55= 25+66= 89+10= 66+16= 99-85 = 80-40= 65-41= 71+11= 68+26= 61-53= 53-48= 17+35= 83-40= 61-57= 74-52= 35+46= 18+12= 86-51= 22+60= 87-40= 29+43= 87-53= 2、列式计算: (1)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7的3倍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两步竖式计算 45540 83504 30148 70337 96706 94604 7234 93-49+27= 3、应用 (1)二年级一班参加课外美术小组的有9人,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倍,参加音乐小组的有多少人? (2)二年级有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 二、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重点、难点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 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4、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 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例题 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 2、一条线段有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边是直的,不可以度量。 4、1米的绳和100厘米的绳比较, 两样长1米的绳较长100厘米的绳较长 5、亮亮身高85厘米,玲玲比亮亮高10厘米,玲玲身高多少厘米? 6、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长3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三、表内乘法 重点、难点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7的乘法口诀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8、“倍”的意义及应用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8的乘法口诀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0、9的乘法口诀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积÷因数=因数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7、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 就是5的3倍。 例题 1、判断,在里,对的打“”,错的打“×” 求“8比5多多少?和求“比8多5的数是多少?”都用加法算 求“9比16少多少?”和求“比16少9的数是多少?”都用减法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5×5=25读作: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25。 2、先看图,再填空 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_; 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_; 第一堆有3个,总个数是第一盘的倍,求一共有多少个的算式是:_。 (4)画出来,使的个数是的4倍。 (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八二十四 七六十三 _ 3、口算 7×7= 3×2=5×4= 1×3 = 4×9=2×9= 4×3= 2×3= 9×9= 2×7= 1×9= 3×8= 6×1= 8×8= 6×5= 5×7= 5×1= 2×2= 5×8 = 2×4= 5×2= 2×5= 6×2= 2×6= 3×5= 3× 1×8= 5×9= 4×7= 1×7= 3×7= 4×2= 4×8= 6×6= 7×9= 3×3= 7×8= 3×1= 1×4= 3×4= 1×5= 1×1= 4、下面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是 7+7+7 3+3+4+3+3 8+8+8+8 四、观察物体 重点、难点 1、建立观察角度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知识点 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 重点、难点 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 知识点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例题 1、在二班选班长时,四位同学的选票如下: 张刚:正正 王芳:正正正 刘红:正 李强;正正 整理数据 姓名 票数 张刚 王芳 刘红 李强 的选票最多; 的选票最少; 王芳比张刚多多少票? 六、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 出全面的、有序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 体过渡到抽象。 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简单的推理 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 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 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例题1、简单的逻辑推理 三个同学的数学成绩是90分、96分、98分。甲说:“我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乙说:“我比甲高。”那么,甲是分,乙是分,丙是 分。 2、填符号 在里填上+、-、×、>、<或= 46=24 8 8=16 70-228×6 7×423 664025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