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072497       资源大小:63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doc

    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一、医疗卫生事业概述. 2二、我国卫生事业基本状况. 3三、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6四、医疗资源. 111、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112、医疗机构床位数量. 123、卫生人员数量. 134、卫生费用. 145、医药费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6、医疗器械. 15五、医疗服务. 171、门诊和住院量. 212、医院医师工作负荷. 243、病床使用情况. 24六、农村、社区卫生事业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1、农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2、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七、中医药发展概况. 241、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2、中医医疗服务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八、医疗卫生的国际合作. 31九、医院产业经营管理的五种模式. 34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建设发展研究. 36十一、对中国民营医院行业未来(2013-2017年)发展探索 . 40十二、标杆企业(一)德国奎斯汀中医院. 431、奎斯汀中医院基本概况. 432、奎斯汀中医院是唯一一家由法定医疗保险机构全额支付医疗费用的中医院。. 45一、医疗卫生事业概述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实现病有所医的理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在中国这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医疗卫生关系亿万人民健康,是一个重大民生问题。中国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保护人民健康。围绕宪法,中国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多年来,中国坚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卫生工作方针,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经过不懈努力,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日益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改善。为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每个居民都能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国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效。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二、我国卫生事业基本状况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从反映国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看,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2010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8岁,其中男性72.4岁,女性77.4岁(见图1)。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年的51.310万下降到2011年的26.110万(见图2)。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婴儿死亡率从2002年的 29.2下降到2011年的12.1(见图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02年的 34.9下降到2011年的15.6。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体系。一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应急、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以及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医疗服务体系:在农村建立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建立。卫生筹资结构不断优化。卫生筹资来源包括政府一般税收、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和居民自费等多种渠道。2011年,中国卫生总费用达 24345.91亿元人民币,同期人均卫生总费用1806.95元人民币,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1(见图 5)。按可比价格计算,19782011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32。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由2002年的 57.7下降到2011 年的34.8(见图 6),卫生筹资系统的风险保护水平和再分配作用不断提高。2011年,医院、门诊机构费用为 18089.4亿元人民币,公共卫生机构费用为 2040.67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卫生总费用的 71.74和 8.09。医院费用中,城市医院、县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费用分别占64.13、21.28、5.17、9.3%。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卫生资源持续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达95.4 万个(所),与2003年比较,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4.8万个(所)。执业(助理)医师246.6万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02年的1.5人增加到1.8人。注册护士224.4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2002年的1人增加到1.7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16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 2002年的2.5张提高到3.8张。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显著改善。2011年,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由2002年的21.5亿人次增加到62.7亿人次,住院人数由2002年的5991万人增加到1.5亿人。中国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年均就诊4.6次,每百居民住院11.3人,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8.5,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0.3天。居民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可及性显著提高。15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比例,由2003年的80.7提高到2011年的83.3,其中农村地区为80.8。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建立无偿献血制度,血液安全得到保障。三、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卫生事业取得显著发展成就,但与公众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特别是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原有医疗保障体系发生很大变化,如何使广大公众享有更好、更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取得重大胜利后加快推进。2009年3月,中国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居民不分地域、民族、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公平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医改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的发展中国家,深化医改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三年多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医药卫生服务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通过艰苦努力,中国的新一轮医改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截至2011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超过13亿,覆盖面从2008年的87提高到2011年的95以上,中国已构建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从最初的人均20元人民币,提高到 2011年的200元人民币,受益人次数从2008年的5.85亿人次提高到 2011年的13.15亿人次,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0左右,保障范围由住院延伸到门诊。推行医药费用即时结算报销,居民就医结算更为便捷。开展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医保对医疗机构的约束、控费和促进作用逐步显现。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障,截至2011年,23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终末期肾病、乳腺癌、宫颈癌、耐多药肺结核、儿童白血病等疾病的患者享受到重大疾病补偿,实际补偿水平约 65。2012年,肺癌、食道癌、胃癌等12种大病也被纳入农村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费用报销比例最高可达90。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从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划出大病保险资金,采取向商业保险机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构购买大病保险的方式,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实施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对基本医疗保障补偿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有效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救助对象覆盖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并逐步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2011年全国城乡医疗救助8090万人次。基本药物制度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2011年,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制定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规范基层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建立基本药物采购新机制,基本药物实行以省为单位集中采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销售价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了30。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有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向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步伐加快,药品供应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20092011年,中央财政投资 471.5亿元人民币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优惠政策,为农村和社区培养、培训、引进卫生人才。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组织实施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20092011年,1100余家城市三级医院支援了955个县级医院,中西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部地区城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每年支援3600多所乡镇卫生院,提高了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转变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在乡镇卫生院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在市辖区推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家庭签约医生制度,实行防治结合,保障居民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使常见病、多发病等绝大多数疾病的诊疗在基层可以得到解决。经过努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强化,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明显改变,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数量、学历、知识结构出现向好趋势。2011年,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91.8万个,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万个、乡镇卫生院3.8万所、村卫生室66.3万个,床位123.4万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国家免费向全体居民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 II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0类41项服务。针对特殊疾病、重点人群和特殊地区,国家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由政府组织进行直接干预。2011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总体达到 90以上,全国住院分娩率达到98.7,其中农村住院分娩率达到98.1,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步下降趋势(见图 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72.1和 69.2。2009年启动“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截至2011年,由政府提供补助为109万多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图7 19902011年全国农村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1/10万)变化趋势 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从2010年起,在17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和37个省级试点地区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12年,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带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能力提升,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目前已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个县参与试点。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薄弱区域和薄弱领域能力建设。区域医学中心临床重点专科和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正在探索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快推进,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和非营利医疗机构。截至2011年,全国社会资本共举办医疗机构16.5万个,其中民营医院8437个,占全国医院总数的38。在全国普遍推行预约诊疗、分时段就诊、优质护理等便民惠民措施。医药费用过快上涨的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势头得到控制,按可比价格计算,在过去三年间,公立医院门诊次均医药费用和住院人均医药费用增长率逐年下降,2011年比2009年均下降了8个百分点,公立医院费用控制初见成效。新一轮医改给中国城乡居民带来了很大实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显著提高,城乡和地区间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明显改善,公众反映较为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逐步减少。四、医疗资源1、医疗卫生机构数量201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50297个,比上年减少4092个(主要原因是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后村卫生室合并)。其中:医院2317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1262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2083个。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119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减少538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57个。医院中,公立医院13384个,民营医院9786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624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989个),二级医院6566个,一级医院5962个,未定级医院9018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3814个,100-199张医院3488个,200-499张医院3508个,500-799张医院1301个,800张及以上医院105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3562个,乡镇卫生院37097个,诊所和医务室177798个,村卫生室653419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机构56766个,比上年减少47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90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6个、县(区、县级市)级2808个。卫生监督机构3088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9个、县(区、县级市)级2633个,另有7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9个其他行政部门承担卫生监督职责。图8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 2、医疗机构床位数量2012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572.5万张,其中:医院416.1万张(占72.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2.4万张(占23.1%)。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56.5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45.6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9.1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2011年3.84张增加到2012年4.24张。 图9 全国医疗卫生床位数及增长速度 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3、卫生人员数量2012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911.9万人,比上年增加50.3万人,增长5.8%。2012年末卫生人员总数中,卫生技术人员667.9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9.4万人,其他技术人员31.9万人,管理人员37.3万人,工勤技能人员65.4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61.6万人,注册护士249.7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47.6万人,增长7.7%。 2012年末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493.7万人(占54.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3.7万人(占37.7%),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7.0万人(占7.3%)。与上年比较,3类机构卫生人员有所增加。2012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94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85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4.96人。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全国各类卫生医疗机构人员数 4、医药、卫生费用(1)医院病人医药费用2012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192.5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1%,按可比价格上涨4.4%;人均住院费用6980.4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5.3%,按可比价格上涨2.6%。日均住院费用697.6元,上涨幅度高于人均住院费用上涨。2012年,医院门诊药费占50.3%,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医院住院药费占41.1%,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2012年不同等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涨幅不一,三级医院涨幅较低。公立医院中,三级医院门诊费用上涨4.4%(当年价格,下同),低于二级医院2.2个百分点;三级医院住院费用上涨2.3%,低于二级医院1.3个百分点。(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84.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3.8%,按可比价格上涨1.2%;人均住院费用2417.9元,按当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4%,按可比价格上涨1.8%。2012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药费占门诊费用的69.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住院药费占住院费用的46.5%,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24345.9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7464.2亿元(占30.7%),社会卫生支出8416.5亿元(占34.6%),个人卫生支出8465.3亿元(占34.8%)。卫生总费用城乡构成: 城市18571.9亿元,占76.3%;农村5774.0亿元,占23.7%。人均卫生费用1807.0元,其中:城市2697.5元,农村879.4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5.15%。 201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28914.4亿元,人均卫生费用2135.8元。5、医疗器械截止2011年全球医疗用品规模为12500亿美金,具体可分为三大板块:药品、医疗科技设备、传统医疗器械,这三大板块的市场规模比重约为:50%26%24%。其中,医疗科技设备的产值规模为3250亿美金,包括:临床诊疗设备和医疗消费电子,主要服务于体外诊断、心血管、医疗成像、骨科手术等大科室,每家科室对设备的年均耗用量超过300亿美金。此外,眼科、内窥镜、给药、伤口处理、牙科、整容手术等专科的科技设备年耗用量也达到120亿美金以上。 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各种医疗设备所占比重图 医疗科技设备市场出货量前15大公司及规模 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6、药品采购 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九年一月十七日 近几年来,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各地发展不平衡、采购政策不统一、采购办法不完善、中介服务成本高等突出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使其在保证药品质量、控制虚高药价、整顿购销秩序、治理商业贿赂、纠正不正之风、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中央纪委第十七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对纠风工作的要求,现提出以下意见:一、全面实行政府主导、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药品是维护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各级政府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立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非营利性的药品集中采购平台,确保采购平台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并对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经费补助等给予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财政全额补助的集中采购机构,具体负责药品集中采购的实施工作,形成政府组织推动、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企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业通过采购平台直接免费交易的购销方式。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要以省(区、市)为单位组织开展。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所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全部参加药品集中采购。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参加药品集中采购活动。药品集中采购要充分考虑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需求特点。集中采购周期原则上一年一次。全面推行网上集中采购,提高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透明度。医疗机构按申报集中采购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通过药品采购平台采购所需的药品。二、规范集中采购药品目录和采购方式各省(区、市)要制定药品集中采购目录。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按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定执行。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等少数品种以及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等可不纳入药品集中采购目录,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不纳入药品集中采购目录。除上述药品外,医疗机构使用的其他药品原则上必须全部纳入集中采购目录。对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药品,实行公开招标、网上竞价、集中议价和直接挂网(包括直接执行政府定价)采购。对经过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已基本稳定的药品,可采取直接挂网采购的办法,具体品种由省级集中采购管理部门确定。三、建立科学的药品采购评价办法集中采购药品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办法,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合理划分药品类别,加大质量分权重,并考虑临床疗效、质量标准、科技水平等因素,对药品的质量、价格、服务和信誉等进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行综合评价。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汇总提出本地区有关医疗机构集中采购药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保证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用药需求。进一步做好专家库建设和专业分类管理工作。四、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药品集中采购由批发企业投标改为药品生产企业直接投标。由生产企业或委托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向医疗机构直接配送,原则上只允许委托一次。如被委托企业无法向医疗机构直接配送时,经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管理部门批准,可委托其他企业配送。五、认真履行药品购销合同医疗机构要与中标(入围)药品生产企业或其委托的批发企业签订药品购销合同,明确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回款时间、履约方式、违约责任等内容。合同采购数量要以医疗机构上年度的实际药品使用数量为基础,适当增减调整后确定。药品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按照合同法等规定,履行药品购销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合同周期一般不低于1年。医疗机构必须按照药品购销合同确定的品种、数量、价格和供货渠道采购使用药品,不得擅自采购非中标(入围)药品;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回款,回款时间从货到之日起最长不超过60天。药品企业未按合同生产供应药品或医疗机构未按合同规定采购药品以及逾期不能回款的,都应支付一定比例的违约金(具体比例由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机构确定)。情节严重的要公示警告并依法追究责任。积极探索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方式规范医疗机构货款结算。六、规范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医疗机构要加强处方开具和药品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处方质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量,规范医务人员用药行为,纠正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滥用药物的问题。强化监督检查,推行医疗机构药品用量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处方点评等制度,坚决查处大处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对于部分常用药、廉价药,医疗机构可按照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销售,具体品种由省级集中采购管理部门确定。七、落实部门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各地区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大监管力度。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并负责对医疗机构执行中标(入围)结果和履行合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物价管理部门负责对收费行为、中标(入围)药品零售价格的核定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药品集中采购及招投标过程中的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药监部门负责药品企业的资质认定,并对中标(入围)药品的质量和配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风部门负责对药品集中采购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受理有关药品集中采购的检举和投诉,并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研究解决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地区有关部门要通过采购平台,对医疗机构采购药品的品种、数量、价格、加价率、回款、使用和药品企业参与投标、供应药品等情况进行动态监管,使药品采购全过程公开透明。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及时受理并认真调查处理有关投诉。对在药品集中采购中违反有关政策和规定的机构和有关人员,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责任。 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五、医疗服务1、门诊和住院量201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68.9亿人次,比上年增加6.2亿人次(增长9.9%)。2012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1次。2012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25.4亿人次(占36.9),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1亿人次(占59.7),其他医疗机构2.4亿人次(占3.5)。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2.8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3.0亿人次。2012年公立医院诊疗人次22.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90.2%),民营医院2.5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9.8%)。2012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15.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6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2.8%,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全国医疗服务工作量 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及增长速度 2012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17812万人,比上年增加2514万人(增长16.4%),年住院率为13.2%。 2012年入院人数中,医院12727万人(占71.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209万人(占23.6),其他医疗机构876万人(占4.9)。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1972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增加434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增加108万人。2012年,公立医院入院人数11331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9.0%),民营医院1396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1.0%)。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住院量及增长速度 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2、医院医师工作负荷2012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2人次和住院2.6床日,其中:公立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5人次和住院2.7床日,与上年比较,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增加。3、病床使用情况2012年,全国医院病床使用率90.1,其中:公立医院94.3%。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公立医院提高2.3个百分点)。2012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10.0日(其中公立医院10.2日),比上年缩短0.3日。六、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以及治疗疾病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等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在治疗传染性疾病方面也有良好效果,并以其费用低、疗效好、副作用小等特点,深受中国公众喜爱,在医疗卫生保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一贯积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卫生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的特色和优势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认识,许多国家明确了中医药(特别是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 中医针灸)的法律地位,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范畴,部分国家成立了专门的中医药管理机构,中医诊所、针灸中心已成为许多国家提供传统医药服务的主要模式和场所。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在城市,形成了以中医医院、民族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为主的城市中医药服务网络。在农村,形成了由县级中医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村卫生室为主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目前,75.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6.5的乡镇卫生院、57.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国家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本,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经验继承工作以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加强社区、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基本形成了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初步建立起社区、农村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截至 201

    注意事项

    本文(医疗卫生行业研究报告.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