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陕西省榆林市“数字榆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0082.doc

    • 资源ID:3069615       资源大小:48.50K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陕西省榆林市“数字榆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0082.doc

    陕西省榆林市“数字榆林”建设项目总体规划报告陕西省榆林市“数字榆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通过评审    2008年1月10日, 由中电科技公司牵头组织的陕西省榆林市“数字榆林”建设项目总体规划报告和陕西省榆林市“数字榆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期工程),在榆林市正式通过由榆林市发改委代表市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    这次评审,是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榆林市信息办共同筹备,在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和集团下属企业勘察院、长城软件、六所、系统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     榆林市高度重视本次专家评审。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金柱专程前往评审现场,认真听取了专家的意见。李金柱市长指出,榆林2007年GDP达到645亿,财政收入158亿,经济发展很快,对信息化的要求很迫切。李市长指出,榆林市政府与中国电子建立了战略合作,联合打造“数字榆林”,为“数字榆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希望“数字榆林”在建设和发展方面满足五方面要求:一、数字榆林建设是最具时代性,要和需求结合;二、高度要有,规划上要超前;三、内容技术上符合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四、要符合榆林两个基地、一个中心的定位;五、榆林进入生产和公共安全的高危期,保障安全责任非常重。因此,要打造建立政府指挥中心,一在12县区,政府系统任何信息第一时间让市领导知道,二至少把生产、公共和社会稳定系统指挥起来。最后,李市长特别指出,要先把指挥系统建立起来。    经过来自国务院有关部委、陕西省有关单位的13位国内一流信息化领域专家的论证,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评审。榆林发改委艾保全主任代表市政府宣布,认同总体规划及一期可研专家评审意见,并要求编制单位针对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在不迟于1月底完成修改,发改委将对总额1.53亿的九个信息化项目进行立项。    在本次评审会之前,为了确保“数字榆林”规划和可研体现中国电子水平,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分三次组织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和长城计算机软件与系统有限公司、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院、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中国电子系统工程总公司等五家企业,对数字榆林规划和一期可研进行正式评审前的研讨、初审,确保规划和可研基本代表中国电子整体水平,把集团公司优势领域充分地体现出来,为达到正式评审水平提供了有力保证。    本次榆林正式评审会通过的规划和可研,符合榆林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中国电子特色,合理体现了中国电子优势领域,更是中国电子发挥集团优势,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联合作战的结果,也是建设“数字榆林”项目的序幕,为发挥中国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平台作用,集团公司下属企业共同配合实施重大政府信息化项目开了个好头。数字化榆林考察报告为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四次全委会提出的“数字鄂尔多斯”建设任务,全面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与呼包银、晋陕宁地区信息资源的高效对接和互通共享,形成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环境的工作要求,市信息办组织市规划局、电信运营商有关同志,赴榆林市信息办就“数字榆林”项目的立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察学习。通过情况介绍、座谈交流等形式,考察组深入了解了“数字榆林”建设进展情况,大家一致认为“数字榆林”的建设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数字榆林”项目基本情况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是陕西面积最大的一个市,总人口351万。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672.3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0202元。榆林市经济是以能源化工为支柱产业,市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榆林市要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发挥其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用信息化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即推进“数字榆林”的建设。2007年6月,榆林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榆林市建成一个先进实用、经济安全、高效便民的“数字榆林”。2007年12月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着手编写“数字榆林”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及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年1月,榆林市发改委组织专家对“数字榆林”建设项目总体规划及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同意建设“数字榆林”项目,并启动一期项目建设。“数字城市”即城市信息化。它是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充分利用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整合和利用全市信息技术和资源,对城市基础设施和与生产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进行多主体、多层面、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诸方面进行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服务和决策功能的信息体系。通过“数字城市”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字榆林”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基于宽带城域网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一系列应用的总和。“数字榆林”结构体系是由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平台和应用系统三层构成。信息基础设施包括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础设施,它们是整个“数字榆林”的基础;应用服务平台处于中间层,是联系信息基础设施层和应用系统层的“桥梁”和“纽带”,采用中间件技术,对下屏蔽数据资源的分布和异构特性,对上向应用系统层提供透明的、标准的编程接口;应用系统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和数字企业,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一系列城市信息系统的有机整体,主要通过信息化服务终端体现数字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是最贴近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展现窗口。榆林市计划用5年时间分五期完成“数字榆林”项目的整体建设工作,预计总投入约10亿,其中政府需要投入约6亿元。一期工程已启动,投资1.6亿元,包括九个子项目: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GIS),电子政务安全认证平台,城市建设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城市管理数字化系统,交通数字化与智能交通系统,社保管理数字化工程,政府行政应急指挥中心系统,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已有七个项目完成了初步设计并开始投资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和社保管理数字化两个子项目正处于调研阶段。二、“数字榆林”建设经验榆林市在建设“数字榆林”项目期间,借鉴先进地区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摸索和积累出了一套自己的建设模式。首先,权钱高度集中。榆林市信息办虽然是和发改委下属的信息中心一套人马两套牌子,是一个级别不是很高的临时机构,但是榆林市高度重视“数字榆林”建设,专门下文明确信息办在“数字榆林”项目建设当中的职能职责,明确规定:全市所有涉及“数字榆林”的项目首先通过信息办的审核,才能在发改委立项。只有在发改委立项才能进入财政投资建设阶段。使得榆林市信息办能够完全按照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一管理,整合资源;统一培训、提高素质;统一应用,注重实效”的五统一原则开展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协调有序进行。其次,规划追求完美。榆林市投入大量资金邀请专业公司,结合榆林市信息化整体水平普遍较低,刚刚起步的现实,按照“数字城市”建设的理想模式和规模,在一张“白纸”上绘出了宏伟的“数字榆林”蓝图。但是在安排工程的时候根据实际,精心策划,深入斟酌,从最基础的项目开始建设,既保证项目的完整性,又能循序稳步推进项目。第三,需求深度挖掘。项目开工初期,信息办、规划公司、承建方及相关行业和部门深入调研,仔细研究项目涉及的所有点面,依据整体规划详细设计需求方案书及技术规格说明书,制定标书,公开招标确定施工方,组织协调项目各方后将项目移交给承建方。从而保证了需求和技术层面的高度一致,极大的方便了信息共享和互通。第四,质量严格把关。项目建设过程中市信息办组织专家对项目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进行评测,提出修正意见,项目结束时进行评审。确保了项目质量关的基础上保证信息办在整个“数字榆林”项目中的主导权。第五,资金合理运转。建设资金尚未全部到位情况下,多方运作,委托城投公司,和银行达成政府投入资金到位30%为条件,争取了70%的银行贷款,缓解了政府投入压力。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合理设置系统集成费,调动集成商积极性,保证各项目间及项目内的无缝衔接和高度集成。第六,服务适度外包。将整个“数字榆林”项目的各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外包给专门的安全公司,使系统及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将部分可以市场化运营的项目外包给有实力的营运公司,实现政企民多方受益。但在“数字榆林”项目建设过程中仍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权钱高度集中导致榆林市信息办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加之高层次专业人才短缺,显得有些工作力不从心;信息化基础薄弱,社会整体信息化意识尚未形成气候,因而出现基础工作多,承建方配合实施不得力,协调推动阻力大等情况。可是,让我们“可喜”和“惊恐”的是榆林已经开始建设了“数字榆林”,使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数字化,必将对榆林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三、对建设“数字鄂尔多斯”的几点建议鄂尔多斯市现在实现了由落后地区到经济强市的历史性跨越。2001-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71.8亿元增加到1150亿元,年均增长38.3,2007年在自治区盟市中名列第二;七年间,财政收入由17.98亿元增加到200.8亿元,年均增长49.4,2007年在自治区盟市中名列第一,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鄂尔多斯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市政府信息办以电子政务建设为先导,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农牧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强化信息化工作机构建设,大力提升和改善各项系统业务信息化工作,已初步形成较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但是,与其他城市相比,我市城市信息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城市建设、城市交通管理、教育管理等等,众多行业都还没有实现信息化,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程度尚浅。如何建立功能完备的信息化城市,如何进一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成为我市下一步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数字榆林”项目建设情况的实地考察,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和值得借鉴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对“数字鄂尔多斯”建设的几点建议:第一,提高对“数字城市”的认识。通过构建“数字城市”,推进城市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政府管理效率,激活企业发展活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根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规模百万人口的城市,当数字城市项目建设并达到可以实际应用时,该城市的总产值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将会增加2.5 3.0倍,甚至可在传统经济水平上翻两番。当前国内外众多城市都在争先恐后地建设数字城市,如“数字北京”、“数字青岛”、“数字深圳”等,鄂尔多斯的近邻,榆林市也于2007年月启动了“数字榆林”项目。 对于“数字鄂尔多斯”的筹备建设工作也应迅速展开,各级领导应切实加强对“数字鄂尔多斯”的认识,增强建设“数字鄂尔多斯”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第二、明确工作思路,加速推进重点工程。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战略任务,充分发挥我市现实的基础条件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各层面的组织集成、资源集成和技术集成,继续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网络设施。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从需求层面进一步加快信息产业及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后几年,“数字鄂尔多斯”建设应按照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基础先行、分步实施、体现特色、面向市场的原则,通过实施基础设施项目(通信基础设施工程、基础数据库工程、地理基础信息系统工程)、数字政府项目(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数字城管、数字城建、社保等)、专项重点项目(远程教育、数字医疗、)等三大类重点工程,全面提升我市信息化水平。第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绩效考评机制。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政府、部门以及全民对“数字鄂尔多斯”建设意义的认识,将其明确定位为我市在新一轮科学发展中能否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举措,在全市上下形成建设“数字鄂尔多斯”的良好氛围。其次,加强市政府在“数字鄂尔多斯”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设立以市主要领导挂帅的“数字鄂尔多斯”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工作架构。同时,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明确政府及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筹协调、整体推进、责任考核”的工作原则,避免出现标准不一、各自为政、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局面。再次是建立各项建设工作的绩效考评机制,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责任、明确分工、明确进度”,定期总结检查,定期考核进度绩效,形成上下齐力、部门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第四,制定总体规划,统一规划标准,实施专项推进计划。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国家信息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数字鄂尔多斯”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并为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化专项建设规划制定统一标准。加大信息化相关重大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协调和指导力度,加快推广自主标准的应用,充分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应用领域的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一批基础性、关键性的标准。各行业、领域牵头部门要按照统一标准和当前基础,研究制定专项规划和建设方案,报市领导小组统一论证审批。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数字鄂尔多斯”建设模式,选择条件成熟的重点行业和前期基础较好的区域进行建设试点、示范,在试点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数字鄂尔多斯”的建设。第五,扶持和构建支撑“数字鄂尔多斯”建设的投融资服务体系。针对建设模式和重点需求,探索建立和健全“数字鄂尔多斯”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和创新模式,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运作为主导,重点企业为主体,社会融资为支撑,逐步实现信息化投融资渠道的市场化和多元化。加大财政对“数字鄂尔多斯”建设重大项目投资的支持力度,对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对“数字鄂尔多斯”建设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投融资体制,拓宽投资渠道,积极优化政府投资结构,把投资的重点从传统行业转到关系全局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来,通过政府优先投入的示范效应,带动企业、外资、民资等全社会投资向“数字鄂尔多斯”建设倾斜。第六,缩小“数字鸿沟”,夯实“数字城市”建设的社会基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信息网络建设,普及信息服务,建设免费的信息亭、电子阅览室等公共设施,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积极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多形式和多层次人才培训,大力引进领军型人才,为“数字鄂尔多斯”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同时,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全民数字化教育,加大全社会应用效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普及信息化知识,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倡导信息化的生活方式,从而提升鄂尔多斯人的“数字生活”质量,真正享受到数字城市带来的实惠。第七,加速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数字鄂尔多斯”为市场,吸引国内外众多知名IT企业,逐步做大做强我市信息产业,为“数字鄂尔多斯”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产业支撑和行业需求,同时也使企业在“数字鄂尔多斯”建设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从需求层面上进一步加快我市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数字鄂尔多斯”的建设带动我市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发展,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发展又推动“数字鄂尔多斯”建设的良好局面。建设“数字鄂尔多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提高认识,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通过建设“数字鄂尔多斯”把我市基础设施、经济、文化、教育和安全等信息有效组织起来,形成在先进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系统,为我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众信息服务、教育管理、医疗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几乎城市经济和生活的所有方面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建成以数字化为根本特征的政务、行业、社会、经济等领域运营、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综合信息体系,逐步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编者按】2010年7月1日,榆林市政协委员,榆林电信公司副总经理延彦斌在榆林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协三届一次会议现场接受华商网、凤凰网(投资陕西)、榆林特快,榆乐网联合“两会”专访。【访谈正文】延彦斌委员说,“数字榆林”建设是榆林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榆林的重要举措。随着榆林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榆林”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榆林电信作为榆林的主导通信运营商和信息化建设主力军,在网络资源、技术手段与技术力量、信息化建设经验等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建议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将“数字榆林”的网络建设项目交付榆林电信来建设,有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节约投资成本,加快“数字榆林”建设进程,确保榆林信息化建设更好、更快地推进。根据上述建议,我对榆林的信息化建设还有以下几点看法:节约投资成本,避免重复建设目前,“数字榆林”项目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前期建设,然而市政府财力有限,信息化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成本,避免重复投资、加快建设步伐,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利用现有的通信网络资源以及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政府、企业、行业信息化系统,才能更有效地节约“数字榆林”的投资成本和建设时间。引进科技人才,保障信息化建设榆林信息行业人才总量偏少,且结构不合理,低水平应用型人才多,高水平开发建设型人才少,研发和软件人才严重缺乏,供需矛盾突出。如何合理利用好人力资源,促进“数字榆林”建设和后期的支撑与维护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依靠先进的通信技术手段、丰富的信息化建设经验以及高级人才,“数字榆林”的建设才会取得有效成果,才会发挥它的强大功能。重视信息安全,加大安全投入榆林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信息网络安全基础建设薄弱。目前,最迫切需要升级的是观念。应该树立有序发展理念,在信息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加强顶层设计,坚持整体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平台;应该树立系统管理意识,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实现思想、组织、技术、管理、文化各个层面的协调发展;应该树立持续发展理念,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解决过去的安全问题,也会带来新的安全问题,信息网络安全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应该树立综合效益理念,信息化不是自动化,不能只强调个体或局部的方便快捷,没有安全的效率是没有意义的效率,体系的效率才是最高效率,要在信息化建设中注重安全与效率的统一,决不能以安全为代价来提高效率。 榆林广电网络在“数字榆林”建设中的作用2008/7/23/09:23  来源:现代电视技术 一 广电网络的突出优势    比较而言,榆林广电网络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优势。    1.资源优势    广电网络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三大骨干网之一,是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光缆干线在榆林纵贯南北,南通省城西安,北联内蒙,横接华北太原。省市光缆干线省市县全部贯通,由延安至定边县的陕北环网即将建成,由吴堡县至府谷县的市县环网已完成路由初测、立项上报工作。市县城域网全部完成了升级改造,市县城区光缆基本到楼栋,分配网正在向双向化发展。公司成立六年来,全市新建干、支线光缆两千多公里,实现了信号传输光缆化;建设了覆盖全市的SDH骨干传输网和IP网,构筑了市域内的传输、交换大平台。骨干传输网带宽由155M提升到5G。建设城域网地下管道200多孔公里。网络覆盖全市各县和30%的乡镇,使榆林广电网络从过去单一传输广播电视节目的行业网发展为可承载综合数据业务的信息化基础网络。    2.规模优势    榆林广电网络是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广电网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决定组建的。榆林广电网络是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该公司是政府入股、控股的公司,系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以公益性服务,社会效益为已任。公司的成立,把长期以来条块分割的全省广电网络统一起来,由过去的小帆船变成为一艘航空母舰,由小片经营转化为社会化大生产。    3.用户优势    榆林广电网络现有有线电视用户17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近1.8万户,到2010年,有线电视用户将达到2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约16万户。有线电视用户大部分是城区用户,用户的收入和知识层次高,新业务接受程度高,中高端消费用户较多。近年来数据集团用户快速发展。电子政务网是省政府确定由广电网络建设的,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已完成了市、县电子政务网的光缆线路、交换平台建设,完成了市县金财网建设。还有早已建成,多年来一直运行良好的统计网,机要网、公安网、医保网,以及电力、榆林学院等集团专网,共计集团专网210户。还开发建设了一批宽带接入小区网,目前,已开通楼节点1200个,在线个人用户7000多户。    4.业务优势    电视是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信息终端,是城市农村最普及、最广泛、最大众化的信息娱乐工具。广播电视长期以来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各级党委政府最得心应手的宣传舆论工具。电视是广电网络的主营业务,数字电视省政府要求在2014年前实现。数字电视之阳光政务,电子政务等新业务,主要发布最新政务信息、文件、法规、公告及办事指南等,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其权威性、保密性是其它通信公司不可替代的,是广电网络能够在多家通信公司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因素之一。    5.技术优势    广电网络的HFC网,是光缆、电缆混合网,可用的带宽非常宽。原始带宽是电话线原始带宽的20多万倍(862MHz/4KHz)。数字化以后,862MHz系统64QAM调制下行传输速率可以达到4Gbps,目前调制方式还在向256QAM发展,容量还会进一步提高。广电网络是能够提供语音、视频和数据业务的多业务网络,能够提供高速宽带接入,能够提供网络安全和高质量的服务。广电网络将采用以太无源光网EPON等技术,进一步改造广电城域网,使网络具有双向互动功能,具有传送高质量的高清电视图像,具有可运营可管理的功能。EPON使用单纤双向传输方式,能实现可控制的、多业务的宽带接入。光纤直接到集团用户,能提供可调节的、有优先级和带宽保证的服务。采用EPON技术并尽量延长光纤,把光接收机放到用户所在的建筑(办公楼、公寓楼、独立住宅)内,取消户外同轴电缆,光纤线路全部采用无源分配。甚至向光纤到户发展,实现全光网络。因此,广电网络在推进三网融合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广电网络辉煌的明天    1.广电网络的目标是打造城市信息化平台,家庭多媒体终端    陕西省广电网络公司确定在3至5年内实现4大转变,即主营业务从单一有线电视节目传输服务向综合多媒体信息化服务的战略转变,网络由单向网向双向网转变,由广播平台向双向互动平台转变,管理模式从事业型向综合运营、精细化管理转变。4大转变的基本点是走数字化道路,实现双向、互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政府、企业、人民群众对视听信息类产品的需求。引领时尚潮流、创造精彩生活。    2.快速发展数字电视,互动电视    数字电视能提供很多的信息综合服务,用户通过手中的遥控器可以收看数字电视、点播付费电视、阳光政务、便民资讯、股市财经等。互动电视还可以实现视频点播、时延、48小时电视节目回放、电视游戏等更多精彩的应用。观看中可以暂停、倒退、快进及重放,完全不受广告的干扰,能够随心所欲地收看完整剧集。随着发展,将可用电视机替代电脑上网、办公。到时,无需用电脑和鼠标,只要动动手中的遥控器就可以在电视上随意点击浏览各种信息,海量的内容与意想不到的舒适方便,双向互动参与,“一机万用”,使电视机成为家庭的“铁杆”终端。据专家预测,大屏幕电视的画面,加上交互能力,是家庭获取信息、娱乐、上网的终极模式。目前,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靖边县、定边县都已开通数字电视和互动电视,横山县、绥德县2008年可开通,其余县2009年开通。榆林城区力争在2010年普及数字电视,关断模拟电视,各县在2012年达到。2010年前市县启动高清电视。    3.加快有线电视用户发展    随着投资商和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区规模的不断扩大,有线电视要紧跟城市建设步伐,哪里有用户有线电视就要建设到哪里,特别要重视城郊周边地区即城乡结合部和经济开发区的有线电视建设。预计到2010年,全市有线电视用户将达到21万户。    4.大力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宽带综合业务    积极为金智(科教信息应用系统)、金企(工业企业信息应用系统)、金宏(党政机关信息应用系统)、金卡(金融监管)、金税、金盾、金卫、金农、金交、金财等重点业务系统提供局域网互联、因特网接入、会议电视、数据库应用、视频点播、IP电话、可视电话等服务。为厂矿企业,民营企业提供虚拟专网业务。以及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视银行(在线支付)、网上购物、网上招标等。力争在2010年前专网建设和个人宽带用户发展有较大突破,达到目前的3至5倍,并在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社会服务信息系统、应急处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做出成绩。 5.建设智能化信息社区    提供智能化社区服务和物业管理类服务,实现家庭和社区安防自动化和物业管理智能化。如社区内警视安全监控、小区周界防护、电子巡更、小区灯光控制、停车场管理、紧急广播系统、包括家庭红外线报警、门磁报警、有害气体报警、家电远程控制,紧急医疗求助,小区可视对讲联网(不仅能实现单元门与住户的可视对讲,还能实现小区入口与住户、物业中心与住户的可视对讲)。物业管理远程抄表及控制(电表、水表、气表的远程通断控制和数据采集)等。2010年前智能化信息社区市、县分别达到新建社区的60%和40%,2015年市县都达到90%以上。    6.实行精细化管理,创建广电品牌    有线电视将对每一个用户每一套节目和每一个服务进行管理。用户偷接信号将成为历史。逐步采用按流量按使用时间计费的办法。广电网络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交费,在网上查找自己的有关信息。广电网络将全面强化员工客户服务理念,全方位地提高客户服务管理水平。实行电话回访及上门回访制度,认真倾听客户意见。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让用户满意度与时俱增,让广电网络成为品牌。    广播电视作为联系千家万户的现代传媒,具有形象生动、快速便捷、易于接受、受众广泛等特点,是最普及的信息工具和最好的信息载体,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广电网络为社会各界和千家万户提供一个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宽带综合业务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平台,推动家庭、城市和社会的信息化,推动“数字榆林”日新月异,精彩纷呈,灿烂辉煌。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榆林:平安城市从数字旅店下手郭子祥是榆林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的一名普通民警,他的工作重点是旅馆住宿的治安管理。2008年之前,郭子祥经常要挨个走访旅馆,了解治安情况。而现在,郭子祥不需要再像以前那样一家家地跑,他打开电脑,就能实时掌握全市2100家大大小小的旅馆情况,即可了解每家宾馆的入住率、入住旅客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照片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全部出自榆林市公安局建设的旅馆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尽管有相关的法律文件作为实施的依据,但这套系统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推广安装之初,甚至有旅馆业主抵制安装,他们聚集在一起,试图到市政府门前上访。而如今,系统已经成为业主们日常管理住宿的重要手段,系统一旦出现问题,业主会主动给技术支持人员打电话,要求立即解决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榆林市的这些旅馆业主的思想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这套系统的安装到底对榆林市的经济建设起到了怎样的保驾护航的作用?日前,记者远赴榆林进行了实地采访,了解到了榆林市旅馆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前后方方面面的故事。要用信息化把流动人员管起来榆林市位于陕西省东北角,北接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东连山西省吕梁,是中国能源大市。榆林有一区11县,其中3个县神木、绥德和米脂隶属全国百强县,这在全国也是罕见的,神木县更是以煤田和医疗改革闻名全国。“榆林市资源丰富,有煤、天然气、石油和盐等多种资源,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榆林加大了对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全市的GDP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是全省GDP的排头兵。”榆林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白玉功介绍说,但是随着榆林市经济发展,前来旅游观光、务工的人员也越来越多。白玉功认为,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着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也和当地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一定关系。“经济上去了,外来流动人口自然就多了。”榆林全市有360万人口,大大小小的旅馆有2100家,每天流动的人口在2万?3万,如果不能管理好这些流动人口,很容易给当地的治安带来隐患。过去榆林公安局对旅社行业的管理流程是,业主们将住宿旅客的相关信息登记在专用的记录本上,包括他们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每天晚上,业主要捧着厚厚的登记册送到管辖区内的派出所,换回前一天送的登记册。这种方式不仅落后,而且极其不方便。如果登记薄上的字迹潦草、信息登记不完全,派出所还要给业主打电话,效率很低。据了解,按照公安部相关的文件,无论旅馆规模大小,必须要安装旅馆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文件出台于2000年左右,但由于客观原因,2006年前后,全国旅馆安装管理信息系统的覆盖率不到50%。榆林县于2006年开始正式安装旅馆业管理信息系统,由白玉功负责,后来由副局长薛治安接管,具体执行落实在治安支队长李希鸿和同事身上,郭子祥被任命为专管员来执行该系统的建设工作。2006年刚开始时,登记注册的旅馆有900家,就算一天安装一家,全部算下来,至少要用3年时间。更何况,这还没有包括尚未注册的小旅馆,这让郭子祥等人心头一紧。但是,榆林市公安局考察了其他城市的旅馆信息化管理之后,感到还是要靠信息化的手段来管理,必须要推广这套系统。“依靠人管人是行不通的,要向科技要警力,借助信息化的力量,来提高治安管理的战斗力。”薛治安认为,在经济水平不差的情况下,更要利用信息化来实现社会治安管理创新,扩大信息化的覆盖面积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从大的方面说,良好的社会治安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石。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公安执法部门就能随时掌握社会情况,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居民。2006年,榆林市公安局在公安部审核批准的10家系统供应商中选择了一家,准备建设方案。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在此后将近1年时间的建设期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这让郭子祥心头又紧了紧。从抵制到百分之百安装榆林市公安局采用的旅馆信息系统很简单,包括一套电脑设备、专用软件以及特种扫描仪。系统供应商北京博雅英杰公司在公安部的标准之上,增加了无线传输、自动识别、人脸比对等功能。如此一来,入住旅客的基本信息包括照片自动纳入到系统之中,上传到公安局的后台服务器。从操作上来说,系统操作简单,业主操作人员将旅客身份证放入特种扫描仪内,点击软件的扫描按钮,30秒内即可扫描完身份证并完成信息上传。在后台,30秒内就能完成一次信息比对,帮助执法部门迅速找到“符合要求”的人员。那为什么操作如此简单的系统会遭到业主们的拒绝?此次安装的旅馆系统分为高、中、低三档。一套高档设备的价格是9800元,中档设备的价格是8600元,低档设备的价格是6800元。这些设备均包括一套电脑、特种扫描仪和无线传输设备。价格差距表现在设备的配置上,高档设备,电脑的配置高,均是当时的主流配置。旅馆是营利单位,要让它们出钱购买电脑,又要培训使用,还要实时将数据传输到后台,这对很多旅馆业主而言,仿佛没有带来任何直接的好处。所以,在推广时期,业主们的抵触情绪很大。“归根结底,还是意识问题,而不仅仅是费用问题。”薛治安说,以9800元的高档电脑为例,通常安装在150张床位的旅馆中。这些旅馆大多是高档酒店,一晚上的住宿费用是200500元不等。一台近万元的电脑对它们来说,不算什么难题。那么,6800元的设备,对于小旅馆而言是否是负担呢?酒店行业的特点是高档和低档的入住率高,可达到80%。榆林市安装系统的旅社最少床位是20张,星罗棋布布置在火车站、汽车站等流动人口密集区域。由于本地经济好,小旅社一张床位一晚上的价格大概是80元左右。如此算来,小旅社每天的收入在千元左右,购买一套6800元的设备也并不存在太多的难题。

    注意事项

    本文(陕西省榆林市“数字榆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0082.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