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docx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课型 数一数 设计者 课时 共1课时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准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准备 第25页彩图课件,10以内的数字卡片。 学习 兴趣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思考 通过数数活动,交流学习数数方法; 交流学习观察图片的方法; 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1.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 想到哪儿去玩呢? 1.学生交流 友到美丽校园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学生观察主题图 2.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的小朋 二、自主探1.初步感知。 1.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索,维持兴提问:在美丽校园里,你们看见学生描述:在灿烂的阳光下,趣。 了什么? 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2.数数交流。 快地歌唱,小朋友们玩得多开 心呀!他们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看书,有的在玩单杠。 提问:美丽校园里有好多东西,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你们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同桌听。 选几名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其余3.“小老师”带领其余小朋友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4.生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1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快? 数。 4.抢答练习。 师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 提问:1面(学生接:1面5.学生看图接着老师说。 红旗;2付(学生接:2付单 杠) 6.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如:(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图中逐个3条石凳 抽取10幅片段图) 5.用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7.学生交流后观察课件演示 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们想用 什么符号来表示? 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 1面红旗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 1个点子。 怎样表示凳子的条数?为 8.学生畅所欲言 什么这样表示?怎样表示单杠, 小鸟的数量?你还有什么想法? (指名回答) 探索:什么物体的数量用 7个点子表示? 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 的数量?怎样表示花盆的个数? 10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物体 的数量?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 三、寓教于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找找教 乐,兴趣体 室里藏着哪些数娃娃吧! 验 1.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里藏着许多数娃1.与老师、同学找到的数 娃,你们愿意去找它们吗?找到 后与好朋友交流。 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2.说说数娃娃。 3.练练用点子表示数。 1.练习一 1、2题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从课本或教室里找到的物体及其个数。 3.学生尝试用点子表示刚才所说的物体的个数。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反馈 四、课堂演练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学反思: 3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 课型 比多少 设计者 课时 单元名称 共1课时 第一单元 准备课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目标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 学习 兴趣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思考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动手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各种活动, 一、复习 导入 二、学习展开 1.复习:从1数到10 2.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1.感知同样多 看图说话: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 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 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手比一比: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 动动手: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 1.学生集体从1数到10 2.齐读课题 1.数一数圆片和三角形纸片的个数。 2.看图比一比圆片和三角形纸片的数量,用一句话说一说。 3.齐说圆形和三角形数量“同样多”。 4.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手指。 先和老师一起做,再同桌互相做。 5.按要求摆图形,并比一比,再交流摆的方法。 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三、练习 巩固 提升 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 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 6.同桌互相摆。 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说说摆的方法。 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7.找书本第6、7两页主题图同样多的东西。 中一样多的东西。 2.感知多些、少些: 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1.数一数、比一比三角形和正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方形的个数。 生说有几个。问: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 生: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 指名说、同桌互说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2.齐说、角形比正方形多;正方形比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角形少。 方形多。 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 3.同桌同学商量比较的方法。提问:怎样比较和谁多和结果。 谁少?指名说。 找一找:在p6、p7的图中找出4.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书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本中物品的多少。 3.学生动手操作: 第一行摆3个,在下5.按要求摆一摆。 面摆, 要比多1个。 第一行摆4个,在下 面摆, 要比少2个。 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6.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 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1.练习一 14题 1.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比一比教室里物品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2.找一找、数量的多少。 5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比多少 和 同样多 比 多 比 少 教学反思: 6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第二单元 课题 课型 上、下、前、后 设计者 课时 单元名称 第1课时 第二单元 位置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纸 学习 兴趣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思考 在各种活动中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 一、创设情1.谈话导入。 境,感知位现在交通便捷,而且有序,大家置 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 一看呢?请看画面。 (画面一: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 人在等待;画面二:汽车停止前 二、探究 新知 1.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2.揭示课题。 这么有序的交通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上下前后” 1.教学“上、下”的位置关系。 观察画面,认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们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2.齐读板书。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7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里的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2.跟同桌轻声说一说红绿灯是怎么摆的。 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 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 得很清楚, (板书:上下) 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3.说教室里的和身体上的上的上、下位置关系吗?我们的身体下位置关系。 上呢? 摆一摆游戏。 4.按要求摆一摆。 把数学书放存课桌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 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2.教学“前、后”的位置关系。 认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 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 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1.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有“前、后”来说说它们又是什么几辆车,分别是什么车。 位置关系呢? 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2.试着用“前、后”来说说它书:前、后) 们的位置关系。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 后”说说它的位置。 练习。 a出示十二生肖图,让学生3.看图用上“前、后”位置关说说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系说一说。 面,谁排在谁的前面,谁排在谁 的后面。 b教室里的座位也有前、后4.用“前、后”说自己的位置这样的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关系。 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 你在这个同学的 在另一个 8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同学的 (被念到的同学请 站起来)。还可以问:从前往后数, 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1.听口令拍手游戏。 1.听老师口令玩拍手游戏。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师生一起玩“做一做”的游戏。然后同桌两人出座位玩边说方向习 位置边拍手的游戏。 2.听老师口令玩说反话游戏。 2.“说反话”游戏。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 四、质疑总指着板书) “上” “下” “前” 1.学生畅所欲言。 结 “后”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例子说明吗?学会了“上、下、前、后”的位置知识,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将它们进行应用。请小朋友回家后结情境给父母说一说生活巾的“上、下、前、后”。 板书设计: 上 下 前 后 在上面 在下面 在前面 在后面 在的面 教学反思: 9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第三单元 课题 课型 1-5的认识 设计者 课时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会数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目标 2.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教学准备 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5个小圆片,5根小棒。 学习 兴趣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思考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二、认识数的基数含义,认、读数。 1.谈话导入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更是一个收获的季1.仔细观察主题图。 节。你们看!王奶奶家的院子里热闹极了。 2.王奶奶家的院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快2.和同桌说一说自来数一数它们的数量。 己看到了什么,数量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提问:你能说说它们分别是多少吗? 是多少。 1.随意汇报观察到 同学们一会儿说5个南瓜、一会儿说1的物体及数量。 只小狗、一会儿又说到3只小鸡大家2.讨论按什么顺序这么说,你有什么感受呀?你觉得按照什说,能让别人听清么样的顺序说,能让别人听清楚、看明楚、看明白,又不重白?快和小伙伴交流一下。 2.认识1 1只狗、1个老奶奶(主题图下面显示3.齐答 出1个老奶奶、)1只小狗)数量是 几?用几来表示? 像1个老奶奶、1只小狗这样数量是 1的物体,都可以用数“1”来表示。 3.认识2 继续看,你还看到了什么?2只鹅、2 个盘子,数量是几?用几来表示? 2只鹅、2个盘子就可以用数字“2” 来表示。 4.认识3、4、5 学方法同上。) 仔细观察,图中还有什么?1.集体回答拨了几你看见了什么?现在是几颗?用数字几颗珠子,可以用数字来表示?2是怎么得到的? 几表示。 2.请每个人拨号2颗珠子。提问:要想得2.独立思考2是怎么到3怎么办?用你手中的计数器试试看。得到的,举手回答。 4呢?5呢? 3.同桌合作,在计数器上从1数到5,再3.同桌合作拨数珠从5数到1. 子。 五、借助点1.这儿有一些点子图,你能给这些点子图1.一名学生上台排子图加深对排排队吗? 顺序,其他当小老师数序的理解 判断对错。 2.谁能读读这些数?倒着读一读. 2.个别读,齐读。 3.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的前3.集体回答 11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面一个数是几?3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1.观察“1”的写法,六、教学过渡:现在我们对15这些数都比较熟悉 15的写法 了。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写这些数。 七、课堂 练习 八、全课 总 结 1.大家一起观察书上的“1”是怎么写的?说说自己是怎么看从哪儿起笔?哪儿收笔?你是怎么看出出来在哪里起笔,哪来的?它怎么表示的? 里收笔的。 2. 2.书空“1” 3.看看“1”像什么呀?“!”除了可以表3.联系生活,说说示1个老奶奶、1只小狗之外,在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还可以表示什么? 么?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看来,只要数 量是1的物体,我们都可以用1来表示。 5.教学2、3、4、5的写法同上。 习格里的数字。 第2题。 说一说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 6.说收获。 6.让学生动手描、写数学书上第16页练4.描、写15。 完成数学书第16页“做一做”的第1题、5.完成练习,集体校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第四单元 课题 课型 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者 课时 单元名称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 ,课件 学习 兴趣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思考 一、谈话引入 二、操作感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认一认 出示主题图中的物体,让学生认一认这些是什么物体,它们的形状相同吗? 2.谈话导入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图形。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13 1.认物体 2.齐读认识图形 1.分组活动,把相同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分。 3.齐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摸一摸各种物体的实物,在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2.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 1.仔细观察,抽象出各种物体后说出他们的名称。 1.根据贴在黑板上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五、小结。 六、游戏 七、课堂作 业: 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 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 物。 4) 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 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1.做“做一做”l 1)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 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一做2)。 2) 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 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先让学生想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完成练习八第2题。 的图形说名称,老师板书。 2.闭上眼睛想各四种图形的样子。 3.闭上眼睛按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指名玩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5.辨认立体图形 1.举例生活中见过的四种立体图形的实物。 1.拿出长方体和圆柱,玩一玩,说感受。 2.拿出四种立体图形搭一搭,说感受。 1.小组合作玩摸一摸的游戏 2.师生合作玩摸一摸游戏 3.独立完成,组内交流,集体反馈。 1.说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认 识 物 体 和 图 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教学反思: 14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第五单元 课题 课型 6、7的认识 设计者 课时 单元名称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7,掌握6、7以内数教学目标 的顺序、大小及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及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主题图、插图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关心集体的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小棒、教学挂图 学习 兴趣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的思考 一、复习: 1.按顺序数数 三、学习展开 1.从小到大,从大到小数5以内的数。 2.填数: 0 1 3 5 2.指名填数。 3.揭题。 3.随意说生活中的数 说说生活中的数:“我今年7岁了,我家有3口人”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 4.齐读课题 些数中的6和7” 1.认识6、7: 看挂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1.看挂图,思考并回他们都在干什么?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答问题 么? 图上画了几个学生? 2.指名当小老师教写请小老师教写6,写6要注意6,大家一起书空6. 什么?大家一起书空6。 3.说说写6要注意什说说图上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么。 4.说图中还有什么可“6”表示的? 以用数字“6”表示。 教室里有几个人?5.看图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他们都在做什么?教师适当进行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图上还有什么可以用“7”表示6.说图中还有什么可15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三、6、7的书写 四、巩固提升 的?教写7,书空7。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6、7表示的? 动手摆小棒,用6根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加一根是几?你用7根小棒又能摆出什么?比一比谁摆的图形多。 2.教学8、7的顺序: 看计数器,一个一个拨,学生说是几,拨到5再拨一颗珠子表示几?再拨一呢? 看计数器,6和7比,你发现了什么? 看尺子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摆数字卡片,17按顺序摆,再读一读,正数倒数各一遍。 玩猜数游戏,6前面是谁?7前面是谁?5后面是谁? 3.比较数的大小 4.6、7的基数和序数含义 看金鱼图,观察并回答问题,再动手填一填。 1.观察6和7的书写体 2.描红练习 3.独立写一写 4.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漂亮书写6、7的秘诀 1,做一做:练习九第1、2、3题。 以用7表示,书空7. 7.说生活中的6、7. 8.用6根、7根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并跟同桌说一说我用几根小棒摆了什么图形。 1.看计数器数数,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2.看尺子上的数,说说自己的发现。 3.按顺序摆数字卡片,从小到大齐读一遍,再倒着读一遍。 4.师生玩猜数的游戏。 1.看图比较5、6和7 的大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1.看金鱼图,根据老师读题,回答问题并填一填。 1.说说6、7的笔顺,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书本第40页独立描一描,再写一写。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6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第六单元 课题 课型 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者 课时 单元名称 第6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3能积极主动探索,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数字卡片 学习 兴趣点 1120各数的认识,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 出示喜羊羊图片:同学们,快看学生活动 我的思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实践操谁来了?今天喜羊羊也来参加我们的学习了,高兴吗?谁表现棒,喜羊羊就和他交朋友!喜羊羊在校也是个好孩子,看他已经奖到很多笑脸了,我们一起帮他数数。数到10,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你会数吗?谁来试一试? 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 作,探究新知 1、 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老师现在有一些根小棒,你能动手摆一摆吗? 你能在学具中找“1个十”吗? 咱们生活中有许多10的事物。如10块肥皂,10粒药,10个夹子等等。 2、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课件出示12枝小棒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估一估有多少根? 17 1. 一起数数。指名回答比10更大的数。 2. 齐读。 3. 动手摆一摆。 4. 在学具中找一找,说一说,“10个一是1个十”。 5. 猜猜小棒的数目。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到底几根?怎么办?一起来数一数。 你猜对了吗? 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让人一眼看出有多少根?马上动手摆一摆。 哪一种摆法能让人一眼看出是12根?为什么? 10根带2根,左边的1表示几?右边的2表示几? 3、 摆小棒,说组成。 摆一捆和一根,问:这表示多少根?为什么这样摆就表示11根?这个数怎么读? 1个十,1个一组成11。反过来也可以说11是由1个十,1个一组成的。 继续摆15,让学生说这表示多少根?并说组成和读作 引导小结:看来摆十几,先摆个十,再摆个 学生从11-20这些数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摆一摆,并和同桌说说你摆的是几,是由几个一和几个一组成的?组织交流 4、 数的顺序和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 ,我们一起按照顺序读一读。 引导发现:从0数起,越往右看数字越?后面一个数总是比前一个数? 提问:10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比11 多1的数是几? 19的邻居是哪两个数?比8大又比13小的数有哪18 5、 数一数 6.同桌讨论方法。集体反馈。2根2根数 3根3根数4根4跟数1捆带2根6根6根数10根带2根 7.左边的1表示一个十,右边的2表示2个一。各种形式说一说 8.指名回答。 9.总结说一说。 10.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12.齐读 13.开小火车回答。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三、练习巩固 四、归纳总结 完成练习第74页第2题,第3题。 今天,有什么收获? 14.说收获。 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9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第七单元 课题 课型 认识钟表 设计者 课时 单元名称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 教学目标 2、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准备 钟表模型、闹钟学具。 学习 兴趣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1、 谈话导入 学生活动 我的思考 认识钟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出示谜面:小小马儿跑不停, 日日夜夜不休息。 嘀哒嘀哒真好听, 提醒我们要早起。 对,是钟表。 2、 瞧,一家钟表店开张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学生注意观察。发现它们是挂钟、闹钟和手表)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你们都见过吗? 3、 那你们知道这些钟有什么用处吗? 对,钟表的作用可大了,他们能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初步认识钟面 首先我们来认识索,学习新1、 我们要认识钟表,钟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面观察知 一下,看看这个钟面上有些什么 呢?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 说的真好,钟面上有112的数, 那12在哪里?6呢?请同学们在 20 1、 认真听,积极参与猜谜。 2、 仔细观察,自由发表意见。 3、 指名回答。 1、 仔细观察钟面。指名回答,集体反馈。 2、 指名回答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三、认识整时 四、巩固提升 钟面上指一指3和9在哪里把这些数按照顺序读一读。那你用手势表示一下这12个数是怎么排列的?闭上眼睛再想一想12个数的位置。 3、 钟面上除了有数外,还有两根针,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 你们知道长的针叫什么吗?短的针呢? 指着课件上的钟面,问学生这两根针叫什么名称? 初步认识整时 1、 出示教科书P84最上面的钟表,这个钟面上表示的时间你知道? 3、 一根长,一根短。 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 4、 齐读。 1、 学生回答,如果学生说是7点钟,要告诉他们在数学上又可以说成“7时”。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真聪明,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2、 指名交流。 就是7时。 2、 那么这几个钟面你会看吗?你是 怎么看的? 3、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们4、 总结 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的分针,它们的指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一起 看一看时针是怎么指的? 4、 教师再次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 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 就是几时。 5、 拨一拨:请小朋友拿出钟面,在 钟面上拨出3时、9时和12时,5、 拿钟表学具拨一拨。 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拨 的?再全班交流。 6、 如果是4时呢?分针、时针分别 指着哪里?7时呢? 7、 怎样表示时间:用数字表示整时, 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6、 练习时间的表示方法。 几就是几时。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做练习拨3时和6时,并指名上来 板演写法,全面订正,最后认读下 面数字表示的整时。 认识大约几时 7、 仔细观察,把发现说1、 出示大约7时的两个钟面 一说。 问:这两个钟面是正好7时吗?你 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21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哪个小朋友可以把你的发现大声地告诉大家?逐个讨论。 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或刚过7时,都可以看成是大约7时。那大约7时是什么意思? 2、 说一说钟面上大约是几时? 第一个,为什么是大约8时?第二个,为什么是大约10时? 看一看这些钟面为什么都看成是大约几时? 小结:对呀,几时不到一点或几时刚过一点,我们都说成是大约几时。 3、 总结,今天我们和钟表交上了朋友,认识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经过这样的时刻。 三、实践应1、 做一做,小明的一天。 用 老师把小明一天中的几个生活、学 习的片段拍下来了,你们看一看, 小明几时在干什么? 为什么都是9时,一副图小明在看 书,另外一副在睡觉呢? 介绍:因为一天有24个小时,时 针一天要转两圈,所以有两个10 时,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 2、 练习十九, 四、课堂总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几时和大约几时,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同学们要从小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8、 看图,认识钟表上的时间。 9、 完成练习,集体校对。 10、 说收获 22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第八单元 课题 课型 9加几 设计者 课时 单元名称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优化“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通过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教学目标 法。通过比较,找到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体会多种计算方法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小棒。 学习 兴趣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对口令游戏 我的思考 一、复习 1对口令。 旧知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101 102 103 104 2. 直接口算 105 106 107 lO8 3. 找共同点 109 2.10加几的加法。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二、创设 1.观察主题图 ,收集信息。 情境,激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数一数。 趣学习新 2.教学例1: 知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饮料是怎样摆放 的?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盒 呢?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师板书出算式9+4) 23 4. 说计算方法 1.学生先独立数,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最后指名汇报。 2.说一说摆放的特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3.先自己试着算出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指名说,然后老师师纳 点数出结果。从9接着数。从4接着数。圈一圈。凑十法。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那么,哪一种方法最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凑十法。 师:大家看9+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加法解答的9加几的问题吗? 比如:“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2.解决提出的问题 学生自主选择提出的两个问题,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全班交流。 1.89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2.渗透加法的交换律: = = = = =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果,再跟同桌交流算法。 4.全班交流反馈计算方法 5.重点学习凑十法,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尝试提出问题,巩固计算方法 1. 根据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 2. 选择问题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3. 说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怎么计算? 1. 观察得数的特点,跟同桌交流 2. 独立计算结果 3.比较每竖排两个算式的特点,找出规律 说自己的收获。 四、巩固新知,作业练习 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