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云 院前急救系统核心业务流程及其解决方案课件.pptx
智慧医疗云-院前急救系统核心业务流程及其解决方案,院前急救系统解决方案目录,院前急救背景及现存问题院前急救概述现行急救的主要内容院前急救特点院前急救现行模式与暴露问题重构院前急救业务流程院前急救需求及特点重构院前急救业务工作流程院前急救云平台技术架构急救云平台技术结构车载设备及传输技术架构急救业务子平台模块急救云平台网络拓扑,Date,2,急救云平台业务子系统描述及演示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急救指挥调度平台活动状态急救电子病例系统远程实时监控会话平台GPS定位跟踪及交通GIS系统患者就医全程时间轨迹自动采集系统院前急救智能辅助决策平台其他院前急救相关子系统远程ICU与移动ICU院前急救应用举例,院前急救(Pre-hospital Emergency Medical Care):即院外(现场)急救,泛指急危重病人进入医院以前的初步急救过程,是急救医疗体系最重要的内容和任务之一,也是急救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最大区别所在。急救链条(Emergency Chain)包括:院前急救(首要环节)院内急诊科室 现代急救医疗体系院内监护室院前急救的意义:维持病人生命,防止在损伤,减轻病人痛苦;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致死率。,院前急救概述,3/10/2023,3,院前急救特点:时限性强发散性强群危害大随机性大病谱广泛,4.急救护送环节:重视途中救护作用保障途中生命安全三个不间断:监护不间断用药不间断抢救措施不间断,3/10/2023,4,院前急救指挥中心,院内急诊科室,监护室,现行院前急救的主要内容,2.汇集网络中枢,3.发出急救指令,4.急救单元接受指令,5.急救单元赶赴现场,6.急救措施实施,8.院内急诊科,7.医疗监护运送,院前急救应急反应链,1.呼叫信息,急救信息,信息应答,急救准备,急救出诊,信息反应,抢救路径,报告反馈,120急救指挥中心,3.急救实施环节:初诊分类明确诊断采取有效急救措施及时汇报请求支援,2.急救准备环节:急救现场所在最佳急救线路急救设备准备,1.急救调度环节:急救小组调度监控医师到位急救车辆安排,5.院内急诊环节:特殊挂号通道抢救室准备应急小组调度患者病历信息留观及特护,急救通道,3/10/2023,5,时间特点(时限性强):病人多数为突发病或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时间有限;强调:必须做出迅速反应,到达病人身边,赢得有限抢救时间。环境特点(发散性强):急危重症病人多数来源于家庭,发散居住常导致急救情况估计不足;地域偏僻、路途远、天气变化等因素;强调:充分的物资准备(救护车辆、通信器材),医患人身安全。规模特点(群体危害大):突发事件(事故灾难、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出现众多伤病人员;强调:快速实现院前或突发事件现场急救。发生特点(随机性大):随机性大,可控性小,不确定因素多(发病时间,病人数量,严重程度);强调:实时准备,面对突发情况,基于发生分类进行标准化处理方案实施。病情特点(病谱广泛):急危重症病重几乎设计临床各个学科,并存在交叉重叠现象;复杂疑难病例或复合伤,院前很难明确诊断处理;强调:带回医院,经多学科人员协同抢救。,院前急救特点,3/10/2023,6,急救组织形式:独立型(北京模式):独立的急救中心,专业配套,现代化程度高,新建立社区急救网络。单纯型(上海模式):医疗急救中心站及其所属分站与市内一些医院紧密协助,分站设在区、县中心医院就近抢救,行政管理直接隶属于当地为生局。指挥型(广州模式):由市急救指挥中心负责调度,遵循按区域、分片就近出诊的原则。依附型(重庆模式):依托一所综合性医院的院前急救,形成院前急救、医疗监护运送、院内急救、ICU等完整的急救医疗功能。投资小,见效快,占大多数。附属消防型(香港模式):院前急救由消防局负责。呼救后,消防部门排除救护车送病人到医院。消防分布广泛,反应快,分钟到达。急救存在问题:急救医疗服务相对滞后,所引发的急救供求问题;重视程度低于其他学科,人员稳定性差,缺乏高水平的急救队伍;医生经验不足,难以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急救现场孤立无援;救护车配置落后,对运送途中的医疗救护不利;医院差距大分布广,盲目送达,无法准确送至最有利救治的医院;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急救事业发展亦不平衡。,院前急救现行模式与暴露问题,3/10/2023,7,院前急救云平台需求及特点,信息技术的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其快速即时的消息传送能力、无边界网络覆盖,及高效数据处理和承载能力,深刻改变了传统的急救工作模式。医疗救治前移:实时通讯,把院内的救治力量及救治技术向院前急救现场延伸,院前急救队伍与院内科室保持全程通信;急救现场的各项数据,如:患者生命体征、检验数据、监测图像等,能实时传送到指定院端;院内专家通过高清视频会话,实施远程指导现场急救及转运途中的持续救治工作;院内数据库病历,及社区健康档案能够快速被救护车及值班专家调阅查询;有效缓解急救医疗队伍年轻及经验不足的矛盾,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急救绿色通道:专家远程指导,利于急危重症患者的快速检伤分类及分诊;通过检验检查数据,如远程心电图诊断,对病情严重程度做出准确评估;院内根据诊断和院前急救情况,迅速指定入院后的抢救方案;按照抢救方案,绕过急诊科和ICU,直接送入手术室抢救;从而为危急重症患者开辟一条安全准确的绿色通道。,3/10/2023,8,院前急救云平台需求及特点(Continue),区域协同救治:数据处理和承载能力,可讲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整合到统一的信息平台中进行调度;统一指定区域性协同救治规范和流程,并分配权限角色;安排社区就近上门急救,并具备查询获得就近具有相关急救接诊能力的医院及空床情况、手术室占用情况、急救车调度情况等;通知相关单位提前准备接诊,并监控指导院前急救;共享决策支持:通过数据自动采集,辅助生成相关急救文书,便于院内医生进行查看;基于危机值(Critical Value)判断,系统对处置方法和抢救流程进行路径辅助决策;对患者体征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趋势判断,有助于院内诊验分析;急救信息向院内系统平台提供急救数据,并融合进院内电子病历;存储和备案查询急救过程数据(录像,操作,体征),有利于避免急救过程中所引发的医患纠纷;案例模型的生成,便于应急处理;具备相关学科教学、科研等参考价值;对区域内整体急救病患情况,进行宏观分析和辅助决策。,3/10/2023,9,院前急救云平台业务及工作流程,急救现场,指挥中心,承接医院,1.急救呼救,3.查找承接医院及其急救资源,并通知对方,2.调度,下达,4.接受指令,急救准备,7.赶赴现场出诊,5.通知监控,6.监控呼叫,建立会话,协同诊断,9.会诊讨论,8.现场施救,监护运送,建立文书,10.专家协诊及辅助决策支持,12.汇入病历,绿色通道,13.生成报告,数据备案,任务完成,11.抢救待备,院内资源信息:床位、科室、手术室、医生、医疗设备等。,现场施救周期,院前急救周期,救治前移周期,急诊抢救周期,检验检查,以及病人的生命体征数据实时发送致院端,并能建阅相关EMR,EHR,EMPI。,救护全程所包含的体征数据、影像信息、救护操作、协诊活动等,都将实时反馈到指挥中心。,综合性医院区域卫生医护治疗急救任务,可根据患者情况,以及承接医院的救护能力即时做出护送线路和医院的调整。,3/10/2023,10,院前急救云平台技术结构,无限监护设备:用于实时采集患者生命体征数据的无限监护设备,包括:12导联心电仪、血压计、血氧仪、血糖仪、血气分析仪、肌钙蛋白分析仪等。通讯传输系统:支持电话、蓝牙、WIFI、3G4G、卫星通信技术的远程通讯系统。医疗软件管理系统:医疗服务云平台:在该平台上构建的急救医疗物联网,有效支撑这整个网内的急救运作过程。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实现实时多方共享,同时多场监控;保证了优势医疗资源持续地为急救网络提供技术支持。,急救统一门户平台,蓝牙,急救呼吸机除颤器患者监护仪吸引器心电机除颤起搏器自动心肺复苏机骨折负压固定器脊柱固定板,3/10/2023,11,院前急救车载设备及传输技术架构,睿翼视频终端,患者体征监控,行车路况监控,全景吸顶监控器,硬盘录像机,视频监测设备,血气分析仪,蛋白分析仪,12导联心电仪,臂式血压计,血糖检测仪,指式血氧计,患者监护仪,车载GPS导航,急救移动终端,PSTN全向备用电话,工业级3/4G路由器,120 急救指挥中心,医疗救治设备,WIFI,院内急救监控中心,急救云平台,急救服务院端,3/4G网络,卫星系统,职能:中枢应答调度指挥业务协调远程监控定位跟踪活动备案知识构建分析挖掘,职能:协调应答患者监控监测分析科室协调协同诊断数据汇总决策辅助抢救准备,采集监护设备,无线通信塔,对讲机,院前急救工作站,3/10/2023,12,院前急救业务子平台描述,120 急救指挥调度平台,急救电子病历系统,抢救现场救护车患者实时监控会话平台,远程医学影像传输与诊断系统,数据挖掘分析与智能辅助决策平台,救护车GPS定位跟踪与交通GIS平台,患者就医全程时间轨迹自动采集系统,急救知识库与智能检索系统,急救统一门户平台,120 急救指挥中心,急救云平台,院内急救监控中心,急救服务院端,医疗急救服务云平台,采用云计算模式:可根据部门智能,人员角色,业务需求 提供相应的服务到指定客户端;节省大量硬件资源,实现绿色部署。,3/10/2023,13,院前急救云平台网络拓扑,交换机,WIFI热点,中继服务器,业务应用服务,文件数据服务,影像缓存服务,信息集成服务,领导小组监控席,指挥长监控席,警员监控席,急救中心网络,信息服务总线,CIT呼叫服务,GPRS移动服务,LED控制显示,打印设备,120指挥中心院前急救云平台,院内业务系统,急救院内工作站,急救平台医院客户端,Internet卫生专网,人民政府,卫生相关部门,各个医院,电信运营商,120求救电话,无线通信塔,3/4G 信号塔,救护车,GPS卫星,卫星接收站,区域 EHR,EMRPACSLISCISHIS,3/10/2023,14,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平台说明:建立统一资源共享及调用规范、统一协作救治流程、统一调度指挥规则;急救网络与120急救中心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功能系统模块:,电话通信调度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接警处警调度系统,现场时序录音录像系统,网络医院协调反馈系统,急救案情查询系统,GIS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PS车载定位跟踪系统,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系统,LED图文显示系统,应急备用辅助决策系统,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3/10/2023,15,时序数字录音,电子地图定位,恶意电话拦截,急救电话呼入,急救电话接受,主叫号码识别,急救中心受理,病例基本分析,急救方案生成,指令下达,信息协调反馈,结束,辅助决策平台,院内业务平台,急救中心电话库,汇报卫生局人民政府,重大突发事件,编制救助方案,调度指令下达,协助单位接受指令,协作单位出警,现场紧急处理,现场信息反馈,急救增援,救护车返回复位,结束,重大事件预案数据库,急救专家知识库,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活动状态,时序数字录像,病例分类,病例处理预案,作战/协助单位,救助单位,伙伴单位/当地驻军,3/10/2023,16,市级120急救指挥中心示意,3/10/2023,17,急救电子病历系统,指挥中心,承接医院,救护车,记录,提取,集成,系统说明:院前电子病历系统是整个院前医疗过程的核心主线;时间紧迫,需信息自动记录提取集成,并同院内实现对接;多途径登录,符合人性化使用习惯。平台功能系统模块:根据病种及病人基本属性的不同,自动启动不同的病历记录模版;院前电子病历:自动提取信息(120中心及救护车信息、生命体征数据、抢救时间地点等。);填写方便快捷;以勾选方式为主;院内电子病历:侧重病情分析;自动获取抢救记录;并自动进行Grace分值及危险分层计算;自动将院前急救信息汇入其中;院前急救文书:初诊报告。,汇入,3/10/2023,18,急救电子病历系统演示,院前急救电子病历:部分截图,3/10/2023,19,实时远程监控会话平台,监控对象:救护现场、救护车全景、外部路况、患者状况。系统说明: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视频监控抢救现场、路况与救护车上的救治情况;高清视频监控患者状态,并进行远程会话指导。平台功能系统模块: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包括 ECG、NIBP、SPO2、RESP、CO2、IBP、TEMP 等。抢救现场监控:置于救护车尾部,监控抢救情况。外部环境路况监控:置于救护车前端,实时监控路况。救护车内部全景监控:置于救护车内部的前端及后端,监控医护人员救护情况。患者状态监控及远程会话:置于患者正上方监控患者状态,并进行远程指导。中心段呼叫应答:中心端到岗后,可对救护车端展开呼叫。,指挥中心,承接医院,救护车,监控呼叫指导,监控,呼叫,3/10/2023,20,实时远程监控会话平台演示,生命体征及车内全景监控:部分截图,开始:患者监控及远程指导,车内全景观察视角,生命体征监控,3/10/2023,21,实时远程监控会话平台演示(Continue),患者高清监控与远程通话指导:部分截图,患者监控及远程指导,中心端对救护车进行呼叫,3/10/2023,22,GPS定位跟踪及交通GIS系统,系统说明:随时了解救护车运行状况,判断到院时间;跟踪救护车运行路线;同交通协管互通,查询路况;指导推荐最佳行车路径。系统演示:部分截图,3/10/2023,23,患者就医全程时间轨迹自动采集系统,系统说明:远程急救网络所采用的时间采集器包含:一个发射器和多个接收器;接收器安置于救护车、医院大门、各检查科室、手术室等;发射器由病人携带;出诊时,医生带上分诊台提供的时间自动采集器;可自动记录患者在整个急救过程所有的救治轨迹;基于蓝牙技术,弥补当前GPS不能进行院内定位问题;通过患者关键时间节点采集,有利于救治轨迹的时间回溯;并分析延误原因,为后期急救流程改进提供科学依据。系统网络拓扑:,ICU病房,急诊科,救护车,心内科,CT 室,数据服务器,患者PID科室 ID工作 ID设备 ID接受时间终端时间,13:30,14:20,14:30,14:40,14:50,15:00,3/10/2023,24,院前急救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系统说明:急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经过统计分析鉴别,可以提炼出大量宝贵的信息资源,对不断改进急诊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对于系统获得的病人生命体征数据,能够分析出病人体征的整体趋势;通过采集的数据,同相应危机值比较,作出危机值提示,和相应处置的决策支持;根据病例分类的不同,提示相应的急救路径与处置方法;对急救的整体流程在各个环节上的时间分析,用于急救流程的优化;对急救发生区域和时间做出宏观的图形化统计分析;同急救知识库以及急救案例存档进行关联,做出相应的方式方法等相关知识推荐。系统功能模块:,体征趋势分析模块,危机模式识别模块,急救路径分类模块,时序流程分析模块,急救发生统计模块,知识学习推荐模块,行车时长分析模块,急救知识库模块,急救存档备案模块,智能信息检索模块,智能辅助决策平台,3/10/2023,25,智能辅助决策平台演示,急救抢救路径:部分截图根据患者体征数据自动提示处置方法,3/10/2023,26,其他院前急救相关子系统,远程医学影像传输与诊断系统:利用各个医院现有的PACS系统和设备,将其纳入急救物联网;按照国际DICOM标准格式传输数据,实现海量影像数据的共享;各个网络医院即是一个存储节点;在医院之间需要会诊、共享影像数据时,即能获取;充分利用目前成熟的网络传输协议P2P,实现移动、跨平台浏览(PC,Pad等);以急救为驱动力,从而形成区域PACS模式。急救知识库与智能检索系统:基于ICD-10SNOMED-CTLOINC等相关标准,构建急救知识体系和分类处置内容;根据病例发生频率和使用密度,自动进行机器学习,实现相关知识的迅速检索。院前急救云平台统一门户:通过统一门户访问急救云平台的相关系统,实现一体化操作;方面医护人员便捷使用,避免医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繁复的页面和系统切换。,3/10/2023,27,远程ICU与移动ICU,远程ICU:即通过云平台和远程物联网覆盖范围内的集成医疗机构配备无线监护设备、通信设备,使基层医疗机构可湖的其合作大医院的医疗优势,是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向边、远、小的基层医疗单位延伸,从而具备有专家指导下的ICU重症监护功能,院前急救现场救治等能力;移动ICU:是指在救护车上携带、配备无线监护设备、通信设备及常用急救设备,并提供远程物联网技术支持,使急救车在运送患者到医院的途中或转运途中即可获得大医院的优势医疗支持,患者上了救护车,就相当于进入了具有ICU功能的重症监护室。院前急救云平台系统是对二者的有机融合。,3/10/2023,28,远程急救物联网应用举例,成熟案例:2011年3月27日,广州军区广州总院区域军民协同远程院前急救网正时投入运营;该网络目前发展了30多家基层网点医院和多个部队干休所;实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大大缩短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时间。相关病例:以胸痛患者为例,衡量急救效果的重要标志是D2B时间,即从患者到达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的时间,该项指标国际标准是90分钟。由于院前急救网络的应用,使得该院取得了平均D2B时间最短到达46分钟,单个最好成绩为21分钟;心梗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住院天数减少35%,医疗费用节约17%;通过美国胸痛认证协会的认证,成为中国首批通过该项认证的医院。年平均统计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