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ppt课件:第三章 景观设计与构成.ppt
第三章 景观设计与构成,构成的由来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 立体构成,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一、变化与统一二、均衡与稳定三、节奏与韵律四、比例与尺度,一、变化与统一(最基本的原则),讲究和谐与统一,既有形式美的独特性,又具有艺术的整体性。风景园林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达到:形式的统一(明确主题与格调,决定切合主题的局部形式)材料的统一线条的统一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根据园林的主题与格调,决定符合主题的形式,然后选择出对这种表现主题最直接、最有效的素材。,形式的统一(明确主题与格调,决定切合主题的局部形式),材料的统一,线条的统一,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同一园林中的景区景点应各具特色,但就全园而言,其风格造型、色彩变化均宜保持整体协调,在变化中求完整。,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变化与统一,统一:是一种规律,是一种协调关系;体现有条不紊的有机联系;过分则呆板、没有生气、单调、乏味;,变化:一种对比;平中求奇、富有生气;变化而不统一,必然杂乱无章;,变化与统一,技巧:疏密、粗细、长短等有规律的重复与渐变,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部分与部分的相对关系,例如左与右,前与后的轻重关系等。,二、均衡与稳定,均衡,静态均衡,动态均衡,对称均衡,非对称均衡,1、均衡静态均衡:(1)对称均衡:明显的轴线,在轴线左右(上下)同形同量 特点:庄重、严谨、敦厚、平整、产生静态的平衡感、安定感 运用: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的前庭绿化、行道树的两侧、花坛、雕塑、水池 不足:拘谨、呆板而不亲切,二、均衡与稳定,对称均衡,对称均衡,1、均衡静态均衡:(2)不对称均衡:视觉从形体的重量、大小、材质、色调、位置等的感知中判断平衡感 特点:不失重心的异形同量、稳定中求变化、活泼、生动,二、均衡与稳定,二、均衡与稳定,1、均衡:(2)不对称均衡综合衡量构成要素的虚实、色彩、质感、疏密、线条、体形、数量等给人产生的体量感觉,切忌单纯考虑平面的构图。不对称均衡的布置小至树丛、散置山石、自然水池;大至整个园林绿地、风景区的布局。给人以轻松、自由、活泼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应用于一般游息性的自然式园林绿地中。,二、均衡与稳定,大而虚的山林空间较为密实的建筑空间,建筑、石山份量土山、树木,石塔木阁 松柏杨柳 实体透空 深色浅色 粗糙细腻,二、均衡与稳定,二、均衡与稳定,1、均衡:(3)动态均衡:依靠运动来求得平衡的均衡,稳定是指园林布局的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而言,,二、均衡与稳定,27,达到建筑物稳定的不同手法,建筑物达到稳定往往要求有较宽大的底面,上小下大、上轻下重使整个建筑重心尽量下降而达到稳定的效果,许多建筑在底层布置宽阔的平台式雨篷形成一个形似稳固的基座,或者逐层收分形成上小下大呈三角形或阶梯形状。,28,达到建筑物稳定的不同手法,节奏就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如灯杆、花坛、行道树等(1)简单重复(同种因素等距重复出现)(2)交替重复(两种以上因素等距反复出现),三、节奏与韵律,三、节奏与韵律,节奏就是景物简单的重复,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如灯杆、花坛、行道树等韵律则是节奏的深化,有变化的重复,从而产生富于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使得风景、音乐、诗歌等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三、节奏与韵律,三、节奏与韵律,韵律:连续韵律:连续使用和重复出现的有组织排列 2.渐变韵律:某部份形态、体积、大小、色彩、质地逐渐变化 3.突变韵律:在秩序和序列化中某一形态发生突变 在视觉上强烈冲击,突变部分得到突出与强调,给人强烈的对比。4.起伏韵律:有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5.拟态韵律:既有共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6.交替韵律: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变化,但变化是按纵横或多方向进行。,花架的支柱便是连续韵律,渐变的韵律,某部份形态、体积、大小、色彩、质地逐渐变化,突变韵律,在秩序和序列化中某一形态发生突变,起伏韵律:有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既有共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拟态韵律,交替韵律: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变化,但变化是按纵横或多方向进行,四、比例与尺度,包含两方面的意义:(1)某个整体、局部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2)整体与局部的大小关系。,世界公认的最佳黄金分割论 比值近似1:0.618。,景物本身宽与高的比例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四、比例与尺度,41,如何得到比较好的比例关系?第一种:利用最简单明确合乎逻辑的模数比例关系来产生美感,比如(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正方内接三角形等)第二种:相同比例的相似性第三种:长宽高和谐,高矮均匀、宽窄适宜,四、比例与尺度,44,尺度:造型物整体与局部构件给人感觉上的大小与本身用途以及周围环境特点相适应的程度。,在设计中,常以人或与人体活动有关的一些不变因素如门、台阶、栏杆等作为比较标准,通过与它们的对比而获得一定的尺度感,四、比例与尺度,45,尺度的处理通常有三种方法,自然的尺度,以人体大小来度量建筑物的实际大小,从而给人的印象与建筑物真实大小一致。常用于住宅、办公楼、学校等建筑,四、比例与尺度,在习惯大小的空间里赏景会感到自然、舒适,46,夸张的尺度,运用夸张的手法给人以超过真实大小的尺度感。常用于纪念性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以表现庄严、雄伟的气氛,四、比例与尺度,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北京天坛,四、比例与尺度,北方重檐亭子,沧浪亭,四、比例与尺度,亲切的尺度,建筑艺术传统与风俗习惯:南北方园林间的差异北方园林建筑富丽堂皇,高大雄伟,南方园林建筑小巧玲珑,以小见大。,感到亲切可以触摸,不产生心理的排斥,方便舒适,点、线、面的构成形态是由视觉引起的最直观的感知,1.点 点是视觉能够感觉到的基本单位。任何事物的构成都是由点开始的,它作为空间形态的基础和中心,本身没有大小、方向、形状、色彩之分。在环境景观中,点可以理解为节点,是一种具有中心感的缩小的面,通常起到线之间或者面之间连接体的作用。“线”和“面”是点得以存在的环境,是点控制和影响的范围,同时也是点得以显示的必要条件。点只有在和空间环境的组合中才会显露它的个性。在环境中,点有实点和虚点之分。实点是小环境中以点状形态分布的实体构成要素,是相对空间而言的点,本身有形状、大小、色彩、质感等特征。,基本要素:点,虚点是指人们在环境中进行观察的视觉焦点,可以控制人们的视线,吸引人们对空间的注意。在城市环境中虚点可以分为透视灭点、视觉中心点以及通过视觉感知的几何中心点。透视灭点:指人们在观察中,通过视觉感知的空间物体的透视汇聚点。视觉中心点:指在空间中制约人的视觉和心理的注目点。几何中心点:指环境空间布局的中心点,空间的组成要素往往和它有对应的关系。,基本要素:点,点的造景手法运用点的积聚性及焦点特性,创造环境的空间美感和主题意境。点,具有高度积聚的特性,且容易形成视觉的焦点和中心。点即是景的焦点,又是景的聚点,点往往成为环境中的主题主景。在环境设计时,要重视点的这一特性,要画龙“点睛”。这种手法的表现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式。(1)在轴线的节点上或者轴线的的终点等位置,往往设置主要的景观要素形成景观的重点,突出景观的中心和主题。(2)利用地形的变化,在地形的最突出部分设置景观要素。(3)在构图的几何中心布置景观要素,使之成为视觉焦点。,基本要素:点,点在景观设计中的造景手法(1)在轴线的节点上或者轴线的终点位置,往往设置主要的景观要素,形成景观的重点,突出景观的中心和主题。例如烈士公园在轴线上布置主题建筑。在西方古典园林轴线也会将大的雕塑和喷泉作为视觉点。,长沙烈士公园主题形态形成焦点,(2)利用地形的变化,在地形的最突出部分设置景观要素,例如在山顶上布置亭子,塔等,昆明“世博会”两宜亭,点在景观设计中的造景手法,点在景观设计中的造景手法,(3)在构图的几何中心,如广场中心、植坛中心等布置景观要素,使之成为视觉焦点。,运用点的排列组合,形成节奏和秩序美 点的运动、点的分散与密集,可以构成线和面,同一空间、不同位置的两个点之间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同感觉:疏密相间,高低起伏,排列有序,作为视觉去欣赏,也具有明显的节奏韵律感。在园林中将点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同样会构成有规律有节奏的造型,表示出特定的意义和意境。,基本要素:点,“点”的序列与变化,散点构成在园林中的视觉美感 在景观环境中布置一些散点,可以增加环境的自由、轻松、活泼的特性,有时由于散点所具有的聚集和离散感,往往可以给景观带来如诗的意境。散点往往采用石头、雕塑、喷泉和植物的形式出现在景观环境当中。,基本要素:点,基本要素:点,2.线 线也是空间形态中的基本要素,是由点的延续或移动形成的,也是面的边缘。线可以是直的或曲的,或是许多直线和曲线的组合。它们可以是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几何形。线有长短和方向之分,长的线保持一种连续性,短的线可以分隔空间,有不定性。方向感是线的主要特征,一条线的方向影响着它在视觉构成中所发挥的作用,在环境设计中常利用这种性质组织空间。,基本要素:线,直线在造型中常以三种形式出现,即水平线、垂直线和斜线。直线本身具有某种平衡性,虽然是中性的,但很容易适应环境。在环境中,直线具有重要的视觉冲击力,但直线过分明显则会产生疲劳感。,基本要素:线,水平线平静、稳定、统一、庄重,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基本要素:线,垂直线给人以庄重、严肃、坚固、挺拔向上的感觉,环境中,常用垂直线的有序排列造成节奏、律动美,或加强垂直线以取得形体的挺拔有力、高大庄重的艺术效果。斜线动感较强,具有奔放、上升等特性,但运用不当会有不安定和散漫之感。,曲线的基本属性是柔和,具有变化性、虚幻性、流动感和丰富性。曲线分为两类:一类是几何曲线;另一类是自由曲线。几何曲线的种类很多,如椭圆曲线、抛物曲线、双曲线。几何曲线能给人弹性、严谨、理智、明确的现代感觉,同时也有机械的冷漠感。自由曲线是一种自然的、优美的、跳跃的线形,能表达丰满、圆润、柔和、富有人情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活动感和流动感。,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鸟瞰,公共空间景观装置艺术,基本要素:线,基本要素:线,唐纳花园中的肾形游泳池,为了模仿和体现自然,中国古典园林中几乎所有的线都顺应成自然的曲线山峰起伏、河岸湖岸弯曲、道路蜿蜒,植物配置也避免形成规则的直线,总要高低错落、左右参差,形成自然起伏的林冠竖向线(林冠线)和自然弯曲的林冠投影线(林缘线),即使是亭台楼阁等人工的建筑,也会把其屋顶起翘形成自由的曲线。另外,古典园林道路的线形也是自然弯曲的园路,曲线在有限的园林中能最大限度地扩展空间与时间,在园路和长廊中处处展现其美姿。曲线在古典园林中运用最广泛,古典园林中的桥廊、墙,以及驳岸、建筑、花坛等处处都有曲线。,拙政园沧浪水院,基本要素:线,巴塞罗那北站公园,面是线运动的轨迹,面也可以是体的外表,面一般由线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几何学上,面有长度、宽度但没有厚度。面的种类非常丰富,运动的线的形式不同或相同的线运动规律不同,所形成的面的形式也不同。在应用中,通常可以把面按形状分为几何形、有机形和偶然形等。几何形面是指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的面,典型的几何形面是圆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组合;有机形面是指不具有严谨的几何秩序,形状较自然的面,这类面多由曲线界定;偶然形面是指形成于偶然之中,如在图纸上随意泼墨形成的图形即属于偶然形的面。面还可以分成实面和虚面两种情况,实面是指由线界定的具有明确的形状并能看到的面;虚面则是指没有线的界定,不实际存在但是可以感觉到的面,如由点、线的密集而成的面则为虚面,基本要素:面,雍正时期圆明园平面图(临摹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基本要素:面,基本要素:面,演讲堂前庭广场,基本要素:面,约翰逊在得州Fort Worth市设计的水园中的奔腾池,基本要素:面,基本要素:面,基本要素:面,4.体 体是二维平面在三维方向的延伸。体有两种类型:实体三维要素形成一个体;虚体空间的体由其他要素(如平面)围合而成。,基本要素:体,基本要素:体,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基本要素:体,基本要素:体,基本要素 从点到一度的线,从线到两度的面,从面到三度的体。每个要素首先都被认为是一个概念性的要素,然后才是环境景观设计语汇中的视觉要素。作为概念性的要素,点、线、面和体实际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当这些要素在三度空间中变成可见的元素时,就演变成具有内容、形状、规模、色彩和质感等特性的形式。当在环境景观中体验这些形式的时候,我们应该能够识别存在于其结构中的基本要素点、线、面和体。,概括的说,点、线、面、体是用视觉表达实体空间的基本要素。生活中我们所见到的或感知的每一种形体都可以简化为这些要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基本要素,剑桥中心屋顶花园,基本要素,剑桥中心屋顶花园,基本要素,白色大框架,基本要素,花棚架,基本要素,细部,基本要素,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基本要素,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基本要素,纽约亚克博亚维茨广场,基本要素,巴黎拉维莱特公园,基本要素,鸟瞰,基本要素,分析,基本要素,基本要素,基本要素,(二)形成规律平面形态的形成和变化主要依靠各种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综合构成了平面形态中的骨格系统和基本形的形式,故平面形态的形成规律主要通过骨格的形成规律和基本形的形成规律体现。1.基本形(1)基本形是构成图形元素的基本单位。基本形由概念性的元素点、线、面进行组合而成。设计中,以一些彼此相关联的基本要素构成一个基本形,再以这个基本形为单位进行各种组合和变化,即可形成丰富多彩的图形。这样,借助于基本形的概念就可以把众多而繁杂的基本要素和最终构成的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基本形设计一般应以简单为宜,复杂的基本形由于过于突出而有自成一体的感觉,使形态的整体效果欠佳。(2)基本形的组合关系非常重要,对于初学者,对形态的基本组合方式必须了解,在对基本形进行组合中,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归纳起来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离:形与形之间产生的距离。接触:两个完整的形之间无距离,彼此进行接触。复叠:一个形态覆盖在另一个形态之上,产生前后关系,形成空间感。透叠:两个形交叉的部分形成一个透明的形。联合:两个形相交,彼此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形。减缺:两个形相交,其中一个被另一个减掉后剩下的部分。差叠:与透叠相反,两形相交,中间共有的部分。复合:两个形完全重叠一起成为新的形。(3)基本形的变化规律。基本形的变化可以使我们在专业设计中丰富形态,组成基本形的各个要素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或采取不同程度的变化过程,按照要素的变化规律不同可以分为重复、渐变、近似和对比,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平面构成的形式非常多,按照所应用的要素不同可以分为点的构成、线的构成、面的构成以及点线面的综合构成;按照构成的规律和形式特点可以分为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近似构成、对比构成、特异构成、密集构成等。下面按照构成的规律,结合各种不同的要素进行介绍。(一)重复构成1.重复构成的概念 相同或相似的形态连续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叫做重复。重复构成以一个基本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重复构成是设计中常用的手法,它能够加强给人的视觉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和谐统一并富有整体感和秩序美。2.重复构成的形成(1)重复是景观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的相同,此外还有色彩、大小、方向、肌理等方面相同。基本形的重复,用来重复的形状,可称之为基本形。主要是指基本形的形状的重复,其他要素如大小、色彩、肌理、方向等在形态重复的前提下,可以有一些变化。,(2)骨格的重复。设计骨格的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都相等,就形成了骨格的重复。3.重复构成的形式 以一个基本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重复构成的形式,(二)渐变构成1.渐变构成的概念渐变构成是指基本形或骨格逐渐地、有规律地变化。渐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如城市中道路两旁的行道树由近到远、由大到小的渐变;自然山体的起伏渐变,听见的声音的大小、强弱渐变等。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秩序、有节奏的变化。如果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过快,就容易失去渐变特有的规律性,给人以不连贯的视觉上的跃动感;反之,如果渐变的过程太慢,则会产生重复感。2.渐变构成的形成基本形的渐变。组成基本形的各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都可以进行渐变。(1)形状的渐变:由一个基本形的形状逐渐变成另一个形状。可以采取加、减、移位等手段,形成由完整到残缺,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等的渐变。(2)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渐变,会产生系列感和强烈的动感。(3)方向的渐变:将基本形在骨格框架内作有规律的方向的渐变,可以使画面产生动感和空间感。(4)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位置渐变时须用到骨架,可以使画面产生起伏波动的视觉效果。(5)色彩的渐变:基本形的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做有规律的渐变,产生有层次的美感。(6)骨格的渐变: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地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同时骨格线的间距、线型、方向等的渐变,可以产生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3.渐变构成的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三)发射构成1.发射构成的概念发射构成目前在景观设计中也运用广泛,发射也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形状,如鲜花的结构、太阳四射的光芒等。发射都是由发射中心和具有方向的发射线两个要素构成。发射构成具有重复和渐变构成的特点,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产生光学的动感或爆炸性的感觉,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2.发射构成的形成发射的构成主要是通过骨格的发射得到的。这种发射的骨格有发射点(一个或几个并成为画面的焦点)和发射线(具有方向性并与发射中心有机结合)两个重要因素。根据它们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中心点的发射。分离心式发射和向心式发射。离心式发射基本形由发射中心向外扩散,有较强的向外运动感,是常用的一种发射构成形式,一般发射中心位于画面的中心位置。向心式发射与离心式发射形式相反,向心式发射是基本形由四周向中心集中,其发射点在画面外部。(2)同心式发射。是基本形依照骨格线的形状,以一个中心点层层环绕,形成逐渐扩大的发射形式。(3)多心式发射。画面中有多个发射中心,基本形基于多个中心进行排列形成的发射构成形式。,(四)对比构成1.对比构成的概念 在景观设计中,对比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明确、肯定、清晰的感觉。强烈的对此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对比构成是将性质相反的要素组合在一起的构成形式。因此,对比就是一种比较,相对于某一个参照物而言产生的大小、疏密、虚实、冷暖、方圆、强弱等不同印象。在构成中对比训练应注意统一的整体感,在对比的同时,视觉要素的各方面要有一个总的趋势,有一个重点,能相互烘托;如果处处对比反而强调不出对比的因素。对比也有程度强弱之分,强烈的对比比较刺激,而轻微对比则比较柔和。构成设计可以从某一个角度出发,应用对比的手段,强调某一个因素的存在,使设计产生独特的个性。2.对比构成的形成对比的构成以基本形的对比方式为主,主要通过基本形的以下方面进行对比:(1)形状的对比。不同的形状一定可以产生对比,但是应注意统一感。(2)方向的对比。在基本形整体有明确的方向的前提下,少数基本形的方向发生改变。(3)大小的对比。基本形的形状面积或线的长短不同产生的对比。(4)色彩的对比。色彩由于色相、明暗、浓淡、冷暖不同所产生的对比。,(5)疏密的对比。基本形的排列的聚与散产生的对比。(6)位置的对比。画面中形状的位置不同如上下、左右、高低、偏侧、中央、前后感觉的不同所产生的对比。(7)肌理的对比。不同的肌理感觉,如粗细、光滑、凹凸等不同产生的对比。(8)虚实的对比。画面中有实感的图形称之实,空间是虚,虚的地方大多为底。3.对比构成的形式(图2-32),(五)特异构成1.特异构成的概念 特异构成是指构成要素在有秩序的关系里,有意违反秩序,使少数个别的要素显得突出,以打破规律性。在这里所的规律性,是指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有规律的构成。特异构成可以使某些要素强烈鲜明,形成视觉焦点,产生跳跃的效果。特异也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其中一点红就是一种色彩的特异现象。特异是通过小部分的差异与整体的秩序进行对比得到的。在特异构成中,特异的程度在整个构图中的比例应适度,如果特异的程度太小,效果不明显,不足以引起视觉刺激;反之,过分强调特异的程度,又会破坏图面的统一感。2.特异构成的形成(1)基本形的特异:形状的特异。在许多重复或近似的基本形中出现一小部分特异的形状,以形成差异对比,形成画面上的视觉焦点。这种形状的特异,能增加图面的趣味性,使形象更加丰富。一般形成特异的基本形数量应很少,甚至只有一个。方向的特异。在大多数基本形方向重复的秩序里,有一个出现变化而产生特异。大小的特异。相同的基本形在大小上做些特异的对比,应注意对比不要太悬殊或太相近,只有少部分在大小上的特异形成对比。,色彩的特异。在同类色彩构成中,加入对比色彩成分,以打破单调的画面,基本形和其他要素相同的情况下,采用色彩的特异变化会有新的视觉效果。肌理的特异。在相同的肌理质感中,可以造成不一样的肌理变化。(2)骨格的特异。骨格的特异多指在规律性的骨格中,部分骨格单位在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方面发生了变异。3.特异构成的形式,(六)近似构成1.近似构成的概念近似构成是指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的构成形式,表现在统一中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能给人强烈的系列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如河边的卵石、树上的叶子等的形状都是近似的。在近似的构成中,要把握好近似程度的大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太大,就产生重复之感;反之,近似的程度太小,就会破坏统一感,失去近似的意义。2.近似构成的形成(1)基本形的近似。主要是应用基本形形状的近似。一般两个形态如属于同族则它们的形状就是近似的,如人类的形象、同一种植物叶子形状等等。在近似的设计中,可以首先找到一个原形,然后在这个原形的基础上进行增减、变形、方向、色彩等的操作变化,即可得到一系列近似的形态,将这些近似的形态进行组织即可形成近似构成。(2)骨格的近似。骨格的近似一般是指骨格单位的形状或大小的近似。3.近似构成的形式,(七)密集构成1.密集构成的概念 密集在景观设计中也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形态元素的表现手法,基本形在构图中自由分布,有疏有密,最疏或最密的地方就成为整个图面的视觉焦点,在图面中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张力,并有节奏感。密集也是一种对比的情况,利用基本形数量的排列,产生疏密、虚实的对比效果。2.密集构成的形成密集的构成设计是依靠基本形的排列完成的,实际训练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组成基本形的数量要多,个体要小,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近似。(2)基本形的排列虽不受骨格的限制,但要合理地组织,使画面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动感,不能涣散。3.密集构成的形式(1)趋于点的密集。在设计中将一个概念性的点置于画面中,基本形的排列都趋于这个点进行密集,越靠近这个点越密,越远离该点则越稀疏,这个概念性的点往往成为画面的焦点。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概念性的点有时不止一个,基本形的排列也不要过于规律。(2)趋于线的密集。在构图中有一条概念性的线,基本形的组织趋于该线进行,越趋于该线越密集,越远离该线则越稀疏。(3)自由密集。构图中基本形的组织不受概念性的点和线的约束,完全自由散布,没有规律,形成疏密变化的图面效果。,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色彩与景观 随着现代色彩学的发展,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提高,现代人们不再满足于对环境目的的明确和对生活的需要,而慢慢地注重于感性上的需求。色彩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景观设计也因此受到其极大的影响。色彩是设计中最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因素,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十分注重对色彩的运用,重视色彩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作用。他们利用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受,来创造富有个性、层次与情调的环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色彩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空间环境的创造和氛围的营造上。同质量、结构等硬性指标相比,色彩在软环境的塑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整个景观环境的统一规划,合理地运用色彩能够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同时,运用得当的色彩可以起到美化环境、满足人们游憩的要求.,红色:是一种较具刺激性的颜色,给人以大胆、强烈的感觉,使人产生热烈、活泼的情绪。红色象征着温暖、热情与兴奋。,蓝色:属于自由之色,象征天空、干净、清洁,好动。蓝色很容易使人想到蔚蓝的大海、晴朗的蓝天,是一种令人产生遐想的色彩,具有调节神经、镇静安神、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蓝色与白色是完美的组合。,绿色:是一种令人感到稳重和舒适的色彩,常常使人联系到自然,它具有镇静神经、降低眼压、解除眼疲劳、等作用,绿色对人的视觉神经最为适宜,是视觉调节和休息最为理想的颜色。,黄色:属于暖色系统,它象征温情、华贵、欢乐、热烈、跃动和活泼。黄色是一种象征健康的颜色,因为它是光谱中最易被吸收的颜色。黄色能促进血液循环,刺激食欲;它能促进健康者的情绪稳定,但对情绪压抑、悲观失望者,则会加重这种不良情绪。,白色是全部可见光均匀混合而成的,称为全色光,是光明、纯净无暇的象征,白色明亮、干净、畅快、朴素、雅致,能促使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下降,对易动怒的人可起调节作用,有助于保持血压正常,但孤独症、抑郁症患者则不宜长时间身处在白色环境中。在西方,特别是欧美,白色是结婚礼宴的色彩,表示纯洁的象征。,灰色、黑色等深色系列:能产生稳重、沉着的感觉。他们与白色关系密切,和白色配合时能够产生许多活泼的变化,尤其是黑色和白色天生就是一对,成为现代派艺术最为欣赏的经典结合。,在研究环境色彩时,一方面要从色彩本身容易引起人们感觉的客观规律出发,另一方面又要和色彩表现的具体对象以及产生的联想、民族的传统联系起来综合考虑。,BURANO 意大利 威尼斯,对比色处理:组成景物的颜色为对比色。景物之间色相、明暗对比很强烈。感受:兴奋、运动性强、印象鲜明,但运用不好会感到失调、刺目,因此色块不宜过大。,MITs State Center,对比色:景观设计使用的对比色主要以补色的对比为主,补色色相差距大,对比强烈,在设计中常使用红绿对比、黄紫对比、橙蓝对比。有时也使用同类色对比,如红黄对比、黄橙对比、绿蓝对比等。对比色在景观中的设计适宜于广场、游园、主要入口和重大的节日场面,利用对比色组成各种图案和花坛、花柱、主体造型等,能显示出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欢快、热烈、兴奋、鼓舞等视觉审美感受,例如国庆庆典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以对比色块组成的大型花坛、图案造型,给人热烈、鼓舞和兴奋的感觉。常用的方法是把不同色相的植物按设计的块形或图案,使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或独立形体中的面线对比的构成方式进行设计;自然风格的造景中也多有使用,但常用单株植物而不是色块。但在一些比较严肃的地方如政府机关要使用得当,不宜过多地使用比较强烈的对比色,以免影响其庄严的气氛。,同类色:同类色也称同种色,是指色相差距不大,比较接近的色彩,在色轮表上指的是各色相的邻近色,如大红、朱红、土红、深红,普兰、钴兰、胡兰、紫罗兰等。这些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上都比较接近,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使用此类色彩容易把场景布置得协调,在植物组合中,能体现其层次感和空间感,在心理上能产生柔和、宁静的高雅感觉。,近似色和渐变处理:一种颜色有浅到深或由深到浅逐渐变到另一种颜色。这种处理色相、明暗变化和缓。感受:比较柔和、安静,适于同一类空间的相互过度,以取得协调。如:由主景淡绿色逐渐过度到暗绿色背景。,冷色与暖色获得面积同样大小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面积略大于暖色。冷色给人宁静和庄严的感觉。冷色在心理上有降低温度的感觉,在炎热的夏季和温度较高的南方,采用大面积的冷色会给人带来凉爽和宁静的感觉。,暖色系的色彩:暖色系主要是指红、黄、橙三色以及这三种颜色的邻近色。暖色系色彩波长较长,可见度相当高,色彩感觉比较跳跃,是一般景观设计中比较常用的色彩。红、黄、橙色在人们的审美情趣中象征热烈和欢快,在景观设计中多用于庆典或景区中心点,如广场中心花坛,庭院的中心景点和交通要道、中心花坛等,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快感。暖色有平衡心理温度的作用,因此在北方寒冷的地区,则应多采用温暖鲜艳的色彩。,山石、地面、水体、天空等等天然色彩,他们构成了环境景观色彩的绝大部分,了解天然色彩的表现特征和其在园林中的运用,对组织环境景观的色彩构图十分重要。建筑、道路、铺装等也是环境设计重要的要素,它们往往是游人在环境景观的游览活动中使用最频繁的场所,因此其色彩的表现对园林色彩构图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人工要素,如果色彩选配得当,可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同时,在进行环境设计的时候还要注意季相的变化。,演讲堂前厅广场 波特兰哈普林,另外,广场、道路、铺装的色彩宜暗淡温和,不要很突出刺目,多用暗色调,如灰、灰白、青灰、黄褐、暗红等,同时也要和环境协调。,圣 彼得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