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

    • 资源ID:3056993       资源大小:42.50KB        全文页数:2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

    村2016年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按照自治区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和农业厅党组的安排部署,农业厅住尤喀克喀帕村“访惠聚”工作组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20xx年工作组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来落实,按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的原则,精心谋划、深入调研、反复核查、详细分类,积极探索精准扶贫措施。近期,就疏附县萨依巴格乡尤喀克喀帕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尤喀克喀帕村是国家级贫困县疏附县建档立卡的重度贫困村之一,20xx年全村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户188户,人口692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54%和40.9%,贫困人多、贫困面广。该村辖区内有6个村民小组,在册住户346户,人口1690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10人。耕地面积3300亩,人均耕地1.95亩。尤喀克喀帕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20xx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661亩。其中小麦2000亩,棉花2052亩,玉米1458亩,瓜菜151亩,林果2150亩。全村养殖牛羊4340头,鸡1800只,鸽子3660只。以务工为主业的约20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2 %以上。20xx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35 %、养殖业收入占20%、务工收入占25%、其他收入占20%。二、调研过程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摸清底数。我们先后利用一周时间集中调研了尤喀克喀帕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60多户重点贫困户,之后住村工作组又利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全村346户走访全覆盖,全面了解该村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该村20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8户692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狠抓落实。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张榜公示,采取有效措施,重点突破。三、致贫原因分析该村地处县城附近,交通条件便利,光热条件好,发展畜禽养殖、特色农业、庭院经济等具有较好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限制该村发展的因素,究其因,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一)资源缺乏致贫。一是人多地少,资源约束紧。贫困和低收入农户非农就业机会少,传统的种植业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人均占有耕地仅1.95亩,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二是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农田渠系多而乱,土地高低不平,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即占用大量耕地,又影响土地有效利用。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二)观念落后致贫。一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习惯于老办法老模式,缺乏有针对性技能培训,掌握和运用新品种、新技术的整体水平较低。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年轻人习惯于首选从事泥瓦工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结构不合理致贫。一是受自然、地理等条件制约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全村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生产经营方式单一,产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种植、养殖业未形成优势、特色和规模,效益差。几乎无二、三产业,农牧民增收渠道窄。二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增收渠道单一,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四)子女上学致贫。一是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几乎都是集中上学,离家较远,教育成本大幅增加。加之大学教育负担重。部分农户因供养孩子上大学导致家庭贫困。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五)重大疾病致贫。由于目前农村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不高,农户家中若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尤喀克喀帕村残疾人比例较高,因病致贫户数 35户,占全村贫困户的26 %。(六)自然规律致贫。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对农户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加之,多数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导致收入大打折扣。(七)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不强。该村多年以来一直是贫困村,各级政府每年都在帮扶,但收效甚微,主要是受传统思想影响,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市场意识,发展能力弱,部分贫困家庭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四、精准扶贫计划(一) 建立农民学校。在即将建成的便民服务中心上面建立三村农民培训学校,大量开展“扶志、造血”思想培训教育,大力提高农民基本素质和外出务工技能。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牧民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和理念,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适应和融入新形势、新农村社会发展需要。(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干部群众大力学习“双语”,提高外出务工基本技能。二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三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四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三)开展庭院经济示范。按照“前院、中园、后舍”的建设思路,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农户,鼓励其开展庭院经济发展试验示范,建设家庭牛羊养殖棚圈110座,拱棚95座,充分利用庭院区域进行种养业、设施农业、园艺和休闲农业等产业,大力提高当地土地和空间利用率,充分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缓解日趋严重的土地、人口、生态间的矛盾。(四)发展富民产业。一是选择基础好、有实力的畜禽养殖大户,鼓励扩大养殖规模,扶持建立禽类养殖合作社和牛羊养殖合作社,支持建设1000平米集中养殖小区。二是投放基础母羊,建设优质牧草基地500亩,以规模户、大户组建合作社带动20户以上贫困户,扶持以“刀郎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60户以上,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形成一个三村肉羊生产养殖基地村。三是积极推广牛羊秸秆饲料揉丝打包发展畜牧业,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约喂养成本,实现农业良性循环。(五)引导发展特色产业。一是为改变村容村貌和增加农民收入,在1.6公里村级道路旁兴建核桃高产示范带。二是对种植的双膜瓜、色素辣椒、番茄等特色农作物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转变种植方式,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和带头人。三是针对长期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盐碱化严重等问题,大力开展土壤改良,提升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六)建设完善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一是积极申请维修改造升级3公里防渗渠,配套过水涵管等其他设施,计划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亩。二是申请实施6.5公里村组道路建设改造,改善农民出行条件,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大力推进建设80平方米左右富民安居房。对严重贫困户分期分批实施富民安居房补助政策。实施道路亮化工程,对村组道路主干道安装LED路灯。(八)定期开展医疗服务。通过入户走访,摸清全村农民健康状况,组织开展农民身体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相关疾病防治知识。(九)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十)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找准该村农业真正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好绿色、生态、有机牌。同时,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建立服装或电子组装“卫星小厂”,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十一)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五、几点体会思考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清、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限期办结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地区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同时,在扶贫过程的参与上,要调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相对于政府和企业组织而言,社会组织对贫困人口的识别能力更强、瞄准的精度更高,应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社会组织参与农村扶贫,并依法有序地扩大社会组织的自主权,使其主动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出来。(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社会帮扶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三) 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住村工作制度,把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住村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五)确保各项惠贫政策落到实处。一是完善保障式扶贫政策。重点是要提高国家补助标准。如富民安居房建设补助、低保五保残疾人救助、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等标准,日前明显偏低。虽然政策很好,落实也很好,但效果不佳。二是要完善资金配套政策。对贫困村、贫困户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改造、技能培训等实行定性定量资金配套。三是建立贫困户发展基金。以村为基准,根据贫困户数、人口实际,设立一定规模的扶贫发展基金,切实增强资金扶持的针对性。村2016年精准扶贫调研报告按照党中央要求,2020年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省委在进入小康倒计时发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动员令,我县提出对口扶贫单位要切实担当起重要责任,落实好各自职责,将扶贫工作作为份内之事,全面担当。县物价局立即行动,相继深入到定点扶贫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那么,贫困村的现状如何、扶贫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施精准扶贫、又有哪些保障措施 近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专程到马良镇扁洞河村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扁洞河村位于马良镇北部,与歇马镇接壤,距镇政府10公里,版土面积11.6平方公里。全村辖三个村民小组125户,共435人。耕地面积825亩,其中水田面积120亩、山林面积705亩。种植业以玉米、小麦为主,养殖业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但由于该村地处偏僻、住户分散,通组公路虽已修通,但至今未硬化。另外原三组至今未通路,交通极为不便。截止20xx年共有贫困家庭90户,贫困人口223人,在各级领导扶持下,通过一年的努力已有14户,共32人在20xx年末基本脱贫,剩余76户,共190人仍处于贫困状态,且在20xx年初返贫5户6人,新增3户4人。20xx年初死亡2户2人,至今仍有82户,共183人属于贫困户。其中A类33户、B类13户、C类36户。二、致贫原因分析该村地理位置偏僻,农户居住分散,村民出行交通极为不便,是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自然资源贫乏,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支撑,农耕地都是山坡,没有平地,村民形象的比喻“中间一条河、两面是山坡”,致使种植业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基础,粮食产量低,村容村貌改变困难,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缓慢,贫穷帽子仍然难以甩掉。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条件伪劣。行路难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国家政策扶持修路是“村村通”,只负责公路修到村级。该村省道通过其间,所以,该村不具备“村村通”的项目资格,而国家没有公路扶持到组的项目资金,到组的项目资金只能靠村干部这里化缘、那里争取弄点钱慢慢修,今年修一里,明年修两里,到手资金不具备一次性解决一段公路修好的能力。加上三个组地处高山、人口分散、坡度大给修路带来了巨大的难度,经过几年的修修补补,现在通组碎石路虽修通,但未能硬化,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若天降大雨路面冲毁将无法通行,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经济发展,因此老百姓怨言较大、脱贫致富速度缓慢。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农耕种植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二)贫困人口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三)群众因学因灾致贫现象突出。该村地形复杂坡地多,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遇有大灾,群众粮食和烟叶产业收成都成问题,农牧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生产成本大,农民种田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们照顾,留守家庭、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很多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在镇上寄宿就读。还有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镇上,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学费、生活费支出较大,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四)自觉掌握科技知识意识欠缺。一些农民不适应现代科技运用,停留在小农经济意识层面,种植业和养殖业都只会按部就班地使用传统模式,种烟叶、药草和养猪养羊缺乏相应的科技手段,如果遇到瘟症或者天灾就会致贫,加上粮食和牲畜价格变动频繁,有时生产出来的实物不抵成本费用,从而老百姓感觉有时入不敷出,对发展种植业及养殖业积极性不高。三、精准扶贫计划与主要措施加强通组公路的基础建设。解决一、二、三组的公路硬化。计划在2016年启动、2017年前彻底硬化三个组的通组公路共计9.8公里,并且在2016年修通三组通组公路2.5公里,彻底改善老百姓的出行难及交通运输困难问题。为老百姓发展种植业及养殖业提供交通便利,为老百姓早日脱贫创造环境。(二)解决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农作物遭受野生动物侵害的问题。多年来,该村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做得到位,致使野生动物大量繁殖,老百姓的庄稼只要长出苗子,它们都成群结队的进行夜袭,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庄稼正常生长。结合这一实际情况,驻村镇领导和相关单位应该积极向公安部门反映实情,要求公安机关给予配置一部分猎枪进行有计划地狩猎,以减轻老百姓的庄稼损失。(三)切实解决部分农户危房改造问题。由于历史原因,山上住户建房来料困难,加上很多家庭资金困难无力翻新住房,因此该村还有62户仍然住着土坯危房,虽然近年来国家扶持建房政策越来越多,但是每年每村都有年度数额计划,分批进行改造。今年该村已经向上级有关单位进行了申报,再改造一批危房,从今年起用三年的时间把该村的危房彻底改造完毕,到2018年年底彻底改善老百姓的住房条件。(四)传统种植为主,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在进一步扩大传统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发展其他产业:计划发展山羊养殖10户600只,发展牲猪养殖2户60头,发展山鸡养殖25户2500只,发展袋料栽培5户50000袋,发展烤烟种植3户40亩,发展茶叶种植25户150亩,发展核桃种植45户150亩,发展药材种植15户45亩,自主创业6人,劳动力转移35人。我们工作队深入到农户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农户差别,采取因地制宜、自主自愿的方式发展以上产业项目。同时村干部积极组织在家务农群众参加镇政府免费培训相关科学技术,基本达到人人都掌握一门技术,为脱贫致富奠定基础。综合以上扶贫措施,实现脱贫目标为:2016年末脱贫33户、2017年末脱贫36户、2018年末脱贫13户,2016年末解决贫困户居住条件12户、2017年末解决贫困户居住条件21户、2018年末解决贫困户居住条件29户,解决54户农户行路难问题,解决5名贫困生上学问题。经村支两委研究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并呈报镇党委,镇党委已经将该村纳入十三五整村推进项目村。村支两委班子信心满满,表示一定要抓住整村推进的机遇,使村容村貌来一次大变样。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市县对口帮扶部门、县扶贫部门都表示给予政策与资金方面的帮助。如果计划资金都按时到位,将利用有限资金办好以下几件事情:一是帮助硬化通组公路9.8公里;二是改扩建村党群服务中心,并添置部分办公设施,计划投资12万元;三是新建1-2个集中居民点,通过危房改造、扶贫搬迁等方式,将基础设施较差、生产生活不便的偏远农户搬迁到集中居民点居住,计划投入资金120万元;四是修复水毁河堤500米,预计资金1.5万元;五是新修三组通组公路,预计资金25万元;六是新建集体茶园150亩,预计投资资金30万元,同时计划结合土地确权颁证机遇,流转农户耕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七是完成村内监控等安全设施,计划资金5万元。八是利用该村优美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经初步考察,目前已有值得一看的几处景观,下一步请专家认真规划发展步骤,请新闻记者给予宣传报道,以旅游业带动其他行业如农家乐、旅馆、花卉业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四、今后开展精准扶贫攻坚的几点建议(一)扶贫对象精准,决战目标到村到户,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一是扶贫过程中,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等问题依然存在,全县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建议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集结号,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精准认定,实现“扶真贫”“扶准贫”,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共享新一轮社会发展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使扶贫开发工作精准、深入推进。二是要精准做到识别的贫困村、贫困户找得准不准,致贫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制定得实不实,项目资金和干部驻村是否落实到位等,切实把情况搞准、措施搞明、责任搞清,才能指导基层更加有力有效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确保如期稳定脱贫。三是将精准扶贫攻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升到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根据贫困原因,实施分类指导,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攻坚,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捆绑打包,统筹使用,综合施策,合力攻坚。四是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扶贫、整体推进,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全方位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增强贫困人口素质与技能,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项目安排精准,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协调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建设等方面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信用担保平台建设,整合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抵押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瓶颈难题,有效解决群众出行难、用电难、用水难等问题。(三)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对扶贫攻坚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议把所有资金整合起来,统一调配使用,发挥资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明确主攻方向,科学谋划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把“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贯性,确保总体规划通过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得以顺利实施。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四)因村派人精准,合力攻坚,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各行业涉农资源更精准向扶贫对象倾斜聚集;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村级结对帮扶贫困户。坚持和完善“五联”工作机制,尤其是各驻点单位要以扶贫助困工作为总抓手,在充分掌握联建村基本情况、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做到长远联建规划和年度联建计划相衔接,保证联建工作的前瞻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创新帮扶形式,为村“两委”和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联建工作的实效性。建议针对重点贫困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量将项目单位安排到重点贫困村,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和脱贫步伐。对贫困的原因分门归类,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采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将联村联户机制落实到位,在落实好国家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将贫困村集中帮扶,分散的贫困户因人因地施策,每个村制定扶贫攻坚战方案,每户一策,每人一策,达到三年扶贫时间和任务同步运行的效果。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推动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融合联动,充分发挥双联行动在精准扶贫中的平台和载体作用,不断加快全县扶贫攻坚进程,近期,崇信县人社局安排人员入驻新窑镇青泥沟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驻村帮扶调研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在该村村干部和乡镇包村干部的带领帮助下,采取走门串户了解情况、实地查看基础设施建设、查阅相关村级资料、与村“两委”班子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逐户逐人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了解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青泥沟村是崇信县的贫困村,属崇信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村,县人社局50名干部联系64户贫困户。该村位于新窑镇西南部,全村辖4社102户373人,其中,贫困户33户129人,低保户12户37人,残疾人14户16人,五保户2户2人,贫困面33%,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有234人;中共党员27名,高中文化程度20人,初中文化程度151人,小学以下(含小学)文化程度196人,退伍军人3人。全村耕地面积3132.5亩,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油料(胡麻)为主,户均种植小麦3.6亩,平均亩产660斤,户均种植玉米3.8亩,平均亩产1000斤,户均种植胡麻1.3亩,平均亩产200斤。全村牛存栏171头,其中牛存栏5头以上的10户。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124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815元。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崇信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情况。20xx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崇信县人社局围绕“助农增收、为民富民”这一目标,送政策、送技术、解难题,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扎实有序开展。及时修订完善了崇信县人社局联村联户等6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联村联户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对青泥沟村小康发展规划(20xx-2020)、崇信县人社局帮扶工作规划(20xx-2016)和个人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20xx-2020)进行了修订完善,确定了牛果产业、劳务、技能培训等10个方面的帮扶措施。举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宣讲和种养殖知识讲座4期,培训群众483人(次),发放培训教材760多份,召开“双联”行动群众会4次,征求帮扶对象意见建议12条,排查化解邻里等纠纷9起,维护了和谐稳定。结合青泥沟村适合发展核桃种植的实际,在新庄、黄湾、杨坪3个社新建480亩核桃示范园,建成后向农民定补资金5000多元。优先推荐帮扶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向华煤集团、崇信电厂等企业输送农民轮换工23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8万多元。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帮扶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先后进村入户开展帮扶36次,为13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太空被、食用油、大米、面粉等物资,总价值5000多元;捐款1000多元,帮助1名贫困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投资1000多元修建了5口水井,向村上捐赠办公家具20多件、惠普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有效缓解了村部办公设施紧张的局面。坚持每月深入联系村开展一次帮扶,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行“双联”工作图表式管理模式,确实把帮扶责任落到了实处。(二)经济发展情况。20xx年,青泥沟村人均纯收入3124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小麦、玉米、胡麻(菜籽)等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收入。一是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20xx年全村小麦种植372亩,人均1亩;玉米种植388亩,人均1.04亩。二是养殖业,全村现牛存栏171头,养殖5头以上的有10户;羊饲养量68只;兔饲养量30只。三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116人。其中,在县外务工的54人,在家门口就近务工的62人。(三)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青泥沟村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20人,入学率100%。其中,上幼儿园6人,上小学14人。目前在校大学生6人。(四)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73人,参合率达到10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234人,参保率100%。全村60岁以上老人51人,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上有医疗卫生室一间,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有乡村医生1名,但乡村医生为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医务水平低,村民认可率和就医率偏低。(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村级办公场所需要改善。现有村部为2009年修建的3间砖混结构平房,条件所限,没有配备专门的文化室、阅览室、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功能室。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黄湾社至吊沟岭社、黄湾社新农村村社道路未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村民出行主要靠摩托车、三轮车等,全村有摩托车50辆,三轮车21辆,拖拉机9台。三是人畜饮水问题需要解决。该村未接入自来水,人畜吃井水的有47户,长年吃山泉水的有30户(所谓山泉水就是在山坡较低的地方挖一个坑,靠雨水和地表渗水聚集而成)。四是通讯设施质量不高。全村电、电话、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均入户,手机信号网络虽然已覆盖,但吊沟岭、杨坪两社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且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七)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容村貌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群众文化娱乐方式单一,主要是参加新窑集市活动。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差,牛、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多,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比较普遍。(八)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村委主任1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5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村委委员4人。平均年龄42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大专文化程度1人。二是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三是党员队伍情况。全村现有党员27人,其中有女党员3人,党员年龄老化。三、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近几年来,青泥沟村在新窑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全县同等村社相比,该村人民群众生活还比较贫困,生产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一)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该村群众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劳动技能单一,少数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够强,对自家脱贫致富没有好的打算、计划,对相关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参训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脱贫致富方面主要依靠镇上和县直帮扶单位投资及一些惠农资金的补贴。(二)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滞后。由于该村受地理环境所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村社大都房屋布局零乱,人畜混居,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家什、柴火乱堆乱放,村庄“差、乱、脏、臭”现象较严重,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三)基础设施薄弱。一是通村道路虽然已经硬化,但现在有些路面已经破损,没有很好的养护。村社道路有些为泥土路面,路面凹凸不平,雨天群众出行困难。二是人畜饮水比较困难。该村自来水未通村,人畜饮水主要为井水和山泉水,卫生安全难以保障。三是群众缺乏文化生活基础设施。该村没有群众文化阅览室及文化学习室,没有群众文化休闲娱乐活动设备及场所。四是危房改造任务艰巨。由于群众收入来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设资金非常有限。虽然这几年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缮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危房,但全村还有27户农户居住在简易土木结构的房子或危房中,这些房子多建于上世纪,大部分已严重倾斜,均属于危房,安全隐患大。(四)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一是青泥沟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辅以种植胡麻、菜籽、荏等油料作物,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该村户均耕地面积达30亩以上,但多为山地,群众每年户均种植农作物不到10亩,其余耕地多为闲置撂荒地,没有很好的利用。二是果树栽植业没有很好的发展。该村果树基本为核桃树,除崇信县人社局今年帮扶集中栽植的480亩核桃园外,有少数群众早年零散栽植的核桃树,不具规模且品种不良,经济效益不显著。三是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养殖业主要以牛为主,家禽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主要是散养放养,现在户均存栏数少,没有上规模的养殖户。有一户养殖獭兔,但缺乏技术指导和防疫技术药品,成活率低,经济效益不明显。(五)劳动力素质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234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在家门口煤矿等企业就近就业的,相对收入较高,但在外地务工的,大多数因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导致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六)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一是党员队伍老化严重。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据统计,全村党员共27名,50岁以上老党员有17名,30岁以下的党员仅1名。二是办公条件有待改善。现有村部办公场所已不能满足正常工作需要,严重影响到村“两委”的办公、开会、学习以及农村农技培训等活动,另外村部还存在办公桌椅陈旧、办公设备老化等问题。三是村干部需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带头发展、带头致富的后劲明显不足,村“两委”班子对全村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缺乏中长期规划和目标,只仅限于上级安排的正常性工作。村主任在外长期经营一个小工程队,自家收入较好,但对村上的发展关心谋划不够。四、破解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特点和精准扶贫新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现对制约青泥沟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加强宣传教育,改变群众传统落后思想观念。要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座谈会、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详细讲解党的政策,详细了解村民致富的愿望,宣传各地新农村建设经验,增强视觉冲击力,让农民明白“新农村建设要依靠我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互助”的道理;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自主参与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要通过开展养殖致富、种果致富等各种竞赛活动,培养一批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科技标兵等发展农村经济的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与活力,最终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普法教育,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和“五好家庭”、“卫生家庭”、“ 文明村”创建及好邻居、好婆媳评比表彰等一系列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二)立足长远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帮扶人员要摸清联系户基本情况,分析致贫原因,指导联系户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方案或计划。帮扶单位要协调指导村“两委”班子根据该村村情实际编制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针对贫困户要制定扶贫脱贫方案。做到一户一策、户户有方案,村上有整体方案,并确保按期落实。(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抓住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行动这一大好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投入,通过整合各部门扶贫资金,重点解决好行路、饮水、上学、就医、群众文化生活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一是加快村社交通道路建设,解决阻碍扶贫进程的关键因素。通过积极争取衔接交通部门,尽快对现有入村道路进行修缮,对黄湾社至吊沟岭和黄湾社新农村道路进行水泥硬化,解决群众出行困难的问题。二是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通过积极争取衔接水务部门,力争1-2年内对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新庄、黄湾两社接入自来水,先期解决部分群众人畜饮水问题。三是做好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工作。由新窑镇政府牵头,统筹安排,对现居住在简易土木结构房子或危房中,有条件的农户实施危房改造,对较偏远的吊沟岭社山上现居住1户农户实施移民搬迁,集中解决住房、吃水等问题。四是修建改善村部办公场所。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支持,按照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标准,选址新修建集村办公场所、群众文化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和户外休闲娱乐场所为一体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彻底改变该村的村容村貌。(四)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继续大力发展种植业。重点应以玉米种植为主,小麦、胡麻等为辅,根据玉米种植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采取科技种植,大力发展双垄沟播、地膜覆盖等技术,立足改良品种和加强种植技术培训,促进玉米规模种植。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青泥沟村现有养殖专业户普遍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等现象。应积极争取蓄牧部门支持和鼓励有意向的养殖户扩大规模改进技术,引进其他特色养殖项目,通过示范,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三是充分利用现有核桃园及闲田增收。要加强对已栽植和新栽植的510亩核桃园管理,定期邀请县林果业部门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实行农户自主经营管理,全面落实修剪、追肥、覆膜、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管理措施,力争在3-5年后实现较大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对闲置撂荒田地的农业综合开发,鼓励土地流转,实行大户承包经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五)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的劳动技能和致富本领。一是要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生等“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增

    注意事项

    本文(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