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肉羊产业高效推广工程建设方案.doc
新疆肉羊高效增产工程建设方案(2012-2015年)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悠久的养殖传统,为畜牧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畜牧业作为新一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狠抓结构调整,加快机制体制创新,产业发展规模和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已成为我区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重要途径。养羊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内容及我区的传统产业,一直以来受到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有效的推动了我区养羊业的发展。截止2010年,全区牲畜存栏4773万头(只),全年出栏各类牲畜4287万头(只),肉类总产量207万吨,其中羊出栏3200多万只,羊肉产量46余万吨,分别占总牲畜存栏和肉产量的79%、33%。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调整,羊肉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我区羊肉产业受传统的生产方式、相对滞后的繁育体系及产业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影响,肉羊市场供给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严重影响了我区畜牧业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经营意识守旧落后,肉羊生产水平偏低。目前我区肉羊生产,农区主要为庭院式饲养,牧区仍以自由放牧为主。羊肉的增产主要靠增加饲养量来实现,大多数农牧民习惯于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传统落后生产方式,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水平不高,传统的养羊习惯制约着肉羊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二是肉羊良种化程度低,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改良用种明显不足,大部分种公羊由民间自发选育,选育方向不明确,工作不连续,地方羊品质提高进程缓慢;三是肉羊产业化进程迟缓。目前,我区肉羊饲养方式主要为农户小规模散养,养殖规模化程度低,成型的专业化、规模化养殖小区不多,缺乏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优质肉羊饲养管理体系,加之缺少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得不到转换,尤其特色产品形成不了规模优势,产业化进程迟缓已成为制约我区肉羊产业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为加快发展现代肉羊产业,有效保障肉羊市场供给,带动农牧民增收,实现草原减牧生态良性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深入研究我区肉羊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总结近年来全疆在肉羊产业发展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利用现有肉羊业发展基础,大力实施新疆肉羊高效增产工程,工程通过推广实施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肉羊育肥增产体系及专用肉羊经济杂交三大体系建设,突破我区传统肉羊产业发展瓶颈,建立优质、高效、低耗和可持续发展的肉羊生产体系。一、肉羊高效增产工程的必要性(一)保证羊肉市场供给,解决供需矛盾羊肉是新疆广大群众,特别是穆斯林群众的主要肉食,近年来受到羊肉消费需求增加和草地资源承载能力限制,新疆羊肉消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造成羊肉价格过快上涨,增加了广大群众负担。而依托现有生产基础和养殖模式,通过提高繁殖成活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羊肉产出的空间有限,无法实现羊肉快速产出的需要。通过实施肉羊高效推广工程三大体系建设,对于缩短肉羊饲养周期、提高生产能力、加快畜群周转、降低生产养殖成本、保障市场供给和稳定肉价,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肉食品需求、增加农牧民养殖户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二)加快改变传统放养模式,提高养殖效益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实施牧民定居、退牧还草、牧区水利、高标准饲草料地等重点工程建设,我区各地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农牧区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发展格局业已初步形成,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专业养殖户(场、区)等基础设施的完善,牧民定居和牧区生产条件的改善及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已为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走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养殖基地建设是我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疆肉羊高效增产工程通过多胎肉羊杂交、肉羊育肥增产及专用肉羊经济杂交三大体系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传统的单胎繁育、放养管理、长周期生产、集中出栏的模式,逐步实现肉羊多胎生产、圈养舍饲、全年出栏,提高肉羊养殖效益,对实现我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肉羊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增进民族团结,确保边疆政治稳定、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突破资源发展限制,保护草原生态近年来,由于自然因素及超载过牧等,草地退化、沙化现象突出,天然草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力严重衰退,而广大农区又具有发展现代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特别是发展肉羊产业,不仅具有丰富的饲草料资源,而且市场需求量大。因此,在保持天然草地牲畜适度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牧区肉羊养殖产业,实现种草养畜、牧繁农育的发展模式,置换不断退化和超载的天然草地,恢复天然草地生态功能,是促进我区现代畜牧业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二、工程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建立现代肉羊产业体系为核心,以良种繁育体系和示范带动为突破口,以现代畜牧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保障市场供应和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加速改造传统养殖方式,深入挖掘资源潜力,大力培育优势品牌,在优势区内逐步实现肉羊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肉羊养殖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保障市场供给,促进肉羊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相对集中。综合考虑优势产区的基础情况、资源状况等因素,围绕加工企业、消费市场建设集中连片的肉羊及育肥基地,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区域整体推进的格局。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肉羊产出,维护羊肉价格稳定。同时要着眼肉羊产业长远发展,统筹规划,加强引导,积极转变肉羊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优势区域肉羊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以农为本,理顺关系。切实加强良种繁育、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基础工作,增强养殖户自我发展能力。鼓励企业与养殖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市场导向,加大扶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肉羊产业抗御风险的能力。(三)奋斗目标新疆肉羊高效增产工程包括三大体系建设分别为: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肉羊育肥增产体系建设、肉羊改良及经济杂交体系建设。工程建设期2012年-2015年:1、总体目标-羊肉产能显著增加。新增存栏多胎母羊150万只以上,年出栏多胎肉羊500万只以上;新增肉羊育肥出栏500万头(只),提高单位羊增产5公斤;新增肉羊经济杂交规模达到700万只,每只羊增产5公斤。-羊肉供需实现基本平衡。全区新增羊肉产量14万吨,其中多胎杂交肉羊年增产羊肉8万吨;育肥增产2.5万吨羊肉;肉羊经济杂交增产3.5万吨,全区基本实现羊肉供需平衡,羊肉价格趋于稳定。 -肉羊繁育体系基本建成。通过建设25个年供种20万只以上多胎肉羊母本繁育场,改造提升现有国外专用肉羊及地方优质肉羊繁育场供种能力;实施41个肉羊经济杂交原种繁育场项目,配套完善1100个肉羊配种站或种公羊站建设,初步建成新疆肉羊产业良繁体系。 -肉羊生产格局优化。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化和标准化建设,打造具有饲草资源优势、品种资源优势、市场区位优势的新疆肉羊产业布局,全区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优势肉羊产区成为我区优质羊肉供应的重要基地,并逐步建成包括肉羊良种、饲料供给、健康养殖、深度加工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全区现代肉羊生产体系形成建成。 2、具体目标-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区建成25个多胎母羊繁育场,年提供种用生产母羊20万只以上;改扩建9个国外专用肉羊繁育场和地方优质肉羊繁育场,形成年供优质种公畜12000只;重点扶持1000个杂交生产规模养殖场,培育3万户多胎肉羊杂交养殖户,年存栏多胎母羊150万只以上,出栏多胎肉羊500万只以上,新增羊肉产量8万吨,有效缓解羊肉供给矛盾。-肉羊育肥增产体系建设目标发挥农区、牧业定居区域资源优势,加大肉羊育肥出栏比例,实现肉羊二次增产。到2015年,全区重点扶持建成肉羊育肥场(区)820个,发展肉羊育肥专业户7000户,建立肉羊育肥专业合作组织50个,新增的育肥区域年承接80牧区超载退减牲畜,实现肉羊育肥出栏500万只的目标。育肥优势区域推广肉羊高效育肥综合配套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育肥羊的个体产肉量增产5公斤,增产羊肉2.5万吨。-肉羊改良及经济杂交体系建设目标到2015年,肉羊经济杂交优势县(市)达到40个;肉羊经济杂交示范小区(场)达到500个以上、示范户达到1万户以上。全区羊肉产量比2010年提高20%以上,肉羊经济杂交规模新增700万只以上,肉羊规模养殖比例由目前的26.1%提高到35%以上,出栏羊平均胴体重由目前的17公斤提高到22公斤以上,全区年增羊肉产量3.5万吨。三、主要技术路线新疆肉羊高效增产工程按照实施内容分为多胎肉羊杂交生产、肉羊育肥增产体系建设、肉羊改良及经济杂交生产三个体系建设,根据不同的体系分别应用相应的技术路线。(一)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主要技术应用方案-计划从山东、浙江等省引进小尾寒羊、洼地绵羊、湖羊等多胎品种羊,充分利用我区多胎品种策勒黑羊,建立多胎羊纯种繁育场,通过纯种繁育和风土驯化,提高多胎羊的适应性。多胎羊纯种繁育场负责向养殖场(户)提供多胎羊适龄生产母羊,保证养殖场(户)生产母畜及时更新。-利用萨福克、陶塞特、特克赛尔、杜泊等国外专用肉羊品种,以及多浪羊、阿勒泰羊、巴什拜羊等新疆本地良种羊作为该体系的杂交生产父本。-在受保护的新疆本地绵羊品种纯种分布核心区以外,科学合理地确定多胎肉羊杂交生产养殖场和养殖户。-由畜牧技术服务部门统一组织,从甘肃、宁夏、内蒙及多胎羊原产地,为农牧养殖户及规模养殖场引进多胎杂种(寒湖、滩湖)或纯种母羊,建立生产群,开展肉羊杂交试验示范。-利用现有牲畜品种改良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科研院校、养殖协会、合作社等社会团体的作用,为多胎肉羊杂交生产养殖场(户)提供杂交模式选择、选种选配、畜群周转计划、短期育肥技术培训、疾病诊疗和防疫等技术服务,为体系生产和销售提供保障。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框架及多胎肉羊杂交组合模式见图1、2。具体杂交模式:杂交模式一:采用二元杂交,以萨福克、陶塞特等国外专用肉羊作父本,以小尾寒羊、湖羊、洼地绵羊等多胎羊作母本,进行杂交,杂交所产羔羊全部作商品羊处理。杂交模式二:采用二元杂交,以巴什拜羊、阿勒泰羊、多浪羊等地方绵羊作父本,以小尾寒羊、湖羊、洼地绵羊等多胎羊作母本,进行杂交,杂交所产羔羊全部作商品羊处理。杂交模式三:采用三元杂交,以小尾寒羊、湖羊、洼地绵羊等多胎羊作父本,以巴什拜羊、阿勒泰羊、多浪羊等地方绵羊作母本,进行杂交,杂交一代公羔全部育肥出栏。所产优质杂种母羔再与萨福克、陶塞特等国外专用肉种公羊进行杂交,杂交后代全部作为商品羊处理。-由科研院所组织,利用区外多胎羊、本地良种羊、国外专用肉羊等品种,通过育成杂交,开展多种形式杂交组合实验,选择最佳组合,培育新疆多胎肉用羊新品种(品系)。图1 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工程框架图乌苏市、沙湾县、乌市、阿克苏市、伽师县种 羊山东省小尾寒羊浙江省湖羊多胎种母羊繁育基地多胎种用母羊山东省洼地绵羊巴州种畜场和田地区策勒县策勒黑羊策勒县区内外种羊场萨福克、陶赛特等专用肉羊肉用种公羊繁育基地肉用种公羊区内种羊场多浪羊、阿勒泰羊等地方良种羊多胎肉羊养殖规划、组织、宣传和培训;指导选择杂交模式各级畜牧兽医局、畜牧兽医站;科研院(所);合作社、养殖协会等民间组织分布在乌昌、塔城、阿克苏、喀什、伊犁养殖场养殖者分布在乌昌、塔城、阿克苏、喀什、伊犁,和田、巴州、阿勒泰养殖户协助养殖者制定畜群周转计划;指导科学饲养管理;开展配种、防疫、诊疗和销售服务淘汰的生产母羊及种公羊多胎羔羊出栏淘汰羔羊适宜种用的多胎羔羊纯繁羔羊杂交羔羊图2 多胎肉羊杂交生产模式示意图二元杂交模式(1)小尾寒羊(或湖羊、洼地绵羊、策勒黑羊)萨福克(或陶塞特、特克塞尔、杜泊)×杂交羔羊二元杂交模式(2)小尾寒羊(或湖羊、洼地绵羊、策勒黑羊)多浪羊(或阿勒泰羊、巴什拜羊等地方绵羊)×杂交羔羊三元杂交模式(1)多浪羊(或阿勒泰羊、巴什拜羊等地方绵羊) 小尾寒羊(或湖羊、洼地绵羊、策勒黑羊) ×萨福克(或陶塞特、特克塞尔、杜泊)杂交一代 ×杂交羔羊三元杂交模式(2)湖羊 (或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或湖羊) ×萨福克(或陶塞特、特克塞尔、杜泊、新疆地方绵羊)湖寒羊杂交一代杂交羔羊 ×(二)肉羊育肥增产体系主要技术应用方案肉羊育肥增产工程涉及品种选育技术、个体选择技术、饲草料科学合理搭配技术、分群分圈饲养技术、暖圈养畜技术、肥羔(肥犊)生产技术、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一是要选择产肉性能高、增重快的品种开展育肥,最好选择肉用品种或肉用品种与地方良种的杂交一代、二代作为育肥对象,在育肥效果上坚持肉用型兼用型毛用型(乳用型)的选择方法。 二是要选择年龄适宜的牛羊,最好选择年龄在8月龄以前的当年羔羊进行育肥,在育肥效果上坚持羔羊羯羊老龄淘汰母羊的选择方法。三是确定适宜的育肥期,根据当地的饲草料资源,制定科学的饲料配方,合理搭配饲草料,加强饲养管理,按品种、年龄、性别、个体大小分类、分群、分圈饲养,做好驱虫、去势等工作。四是实施肉羊育肥综合配套技术、肥羔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依托自治区、各地州、各县市畜牧兽医技术力量,开展优良品种的选择与杂交、草料科学搭配、暖棚养羊、疫病综合防治、加强饲养管理、短期育肥和适时出栏等技术措施的组装配套和集成。五是组织区内科研院所,对育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整理编制肉羊育肥增产技术手册,开展育肥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普及,四年内培训育肥场户技术人员2万人次。六是要做好牛羊跨区调运的监督管理,严把产地检疫关,依托畜牧部门现有的跨省区、跨地州公路消毒检查站,开展检疫监督,查证验物,防止因调运牲畜引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和蔓延。(三)肉羊经济杂交体系主要技术应用方案地方优良品种、引进的专用肉牛肉羊品种,不论原种场、扩繁场还是联合育种群,均严格按照纯种繁育技术路线进行繁育、扩群,适当从国外引进同类优良、高产品种进行导入杂交,防止品种质量退化,保证向肉羊杂交生产体系提供合格的种羊。采用国内外试验成功的“二元”、“三元”等杂交组合方式,以及尝试新的杂交组合方式,结合新疆本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杂交高产优势开展肉羊经济杂交。除肉羊新品种(品系)培育单位以外,其它养殖者的肉羊经济杂交后代应全部出栏上市。对品种混杂区域的土种、低产公羊予以全部去势,大面积实施小畜人工配种改良。四、区域布局及分区产能建设任务(一)区域功能定位肉羊高效增产工程按照三大体系建设目标、区域资源条件、气候特征及品种分布等实际情况,在严格执行自治区畜禽品种区域布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突出重点、集中分布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重点布局在秸秆资源丰富、养殖基础较好,距疆内主要城市消费市场较近,运销便捷,养殖环境适宜多胎肉羊杂交生产的农区。区域定位及发展方向:大力发展肉羊养殖规模、重点推广秸秆舍饲生产模式,主要向疆内中心城市及疆外市场提供优质羊肉产品;通过加大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开发与利用,积极推广多胎杂交改良、秸秆高效饲养及全舍饲管理技术,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肉羊生产。肉羊育肥增产体系重点布局在秸秆资源充足、养羊历史悠久、肉羊产业基础较好、育肥肉羊来源充足、羊肉加工能力较强的农牧交错地带及牧业定居区域。区域定位及发展方向:本区是以承接育肥草原转移牲畜为主,要结合草场保护、利用,在加快品种优化基础上,适当扩大养殖规模,大幅度缩短肉羊出栏周期,重点发展无污染优质羊肉育肥生产。通过加强肉羊育肥基础设施建设及育肥增产技术应用,大幅度提高肉羊出栏率,实现肉羊育肥标准化规模生产,同时整合现有肉羊加工企业,积极创建民族特色和绿色有机知名品牌。肉羊经济杂交生产体系重点选择秸秆资源丰富、羊品种混杂、具备杂交基础条件的农牧业生产区域。区域定位及发展方向:本区是传统肉羊生产区域,羊品种混杂、生产性能相对较低,在不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基础上,要通过优良肉羊品种进行良肉羊经济杂交,提高生长速度,增强单位产肉能力,引导肉羊生产向饲养规模化、产品优质化、质量安全化、管理统一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形成全区优质羊肉供给基地。(二)区域布局-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重点区域按照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工作原则,在严格执行自治区畜禽品种区域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多胎肉羊杂交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在27个县(市),具体区域分布如下:天山北坡乌鲁木齐市“菜蓝子”工程保障区:主要包括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乌苏市、沙湾县等7个县(市)。基础条件:种植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养殖设施条件好。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林牧结合区:主要包括焉耆县、和静县、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阿克苏市、库车县、温宿县、策勒县、和田县10个县(市)。基础条件:林果业发达、林草资源丰富、林果业对有机粪肥需求量大。北疆平原河谷农牧结合区:主要包括奇台县、塔城市、额敏县、和布克赛尔县、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温泉县、布尔津县、哈巴河县10个县(市)。基础条件:草原畜牧业比重大、水土光热条件优越、牧民定居和人畜转移任务重。-肉羊育肥增产体系重点区域以饲草资源丰富的农区、农牧交错地带、城郊及牧业定居区域合理布局肉羊育肥区域,推广育肥出栏,实现肉羊二次增产增效,形成牧区和农区交替育肥的格局。主要分布在6个区域36个县(市)。具体区域分布如下:乌昌牛羊育肥区:涉及乌鲁木齐城郊、昌吉市、米东区、奇台县、木垒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县7个县市,利用乌昌地区丰富的牛羊资源、饲草饲料资源和育肥圈舍,补充乌鲁木齐市羊肉市场供应。北疆平原河谷牛羊育肥区:涉及塔城市、额敏县、乌苏市、沙湾县、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精河县、温泉县等9个县。走农牧结合,种草养畜的路子,重点发展“牧繁农育”和定居点育肥区建设。吐哈盆地育肥区:涉及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巴里坤县3个县市,利用吐哈盆地天然地热资源,错时育肥,平衡供应。焉耆盆地育肥区:涉及库尔勒市、焉耆县和轮台县3个县市,利用巴音布鲁克草原资源,实施牧区繁育、农区育肥,消化吸收牧区退减的牲畜。阿克苏、喀什农区肉羊育肥区:涉及阿克苏市、库车县、拜城县、温宿县、沙雅、乌什县和喀什地区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叶城县10个县,发挥牧区牲畜资源和农区饲草资源互补的优势,承接牧区超载牲畜,实现均衡出栏。昆仑山与塔里木盆地农牧交汇地带牛羊育肥区:涉及和田地区墨玉县、和田县、于田县以及巴州且末县等4个县。承接昆仑山区退减的牲畜,开展集中育肥。-肉羊经济杂交生产体系重点区域选择羊品种混杂、生产性能较低的县(市),通过优良地方肉用品种的改良提高和优质高产高效肉用品种的引进改良入手,积极开展肉羊经济杂交生产,实施重点区域:伊犁河谷肉羊经济杂交区:主要包括伊宁市、伊宁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尼勒克县等5县市天山以北肉羊经济杂交区:涉及博乐市、塔城市、乌苏市、沙湾县、额敏县、和布克赛尔县、昌吉市、阜康市、呼图壁县、玛纳斯县、米东区、乌鲁木齐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等15个县市吐哈盆地肉羊经济杂交区:涉及主要包括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哈密市、巴里坤县、伊吾县6个县市南疆环塔里木盆地肉羊经济杂交区:涉及库尔勒市、轮台县、尉犁县、若羌县、且末县、焉耆县、阿克苏市、温宿县、库车县、沙雅县、新和县、乌什县、阿瓦提县、柯坪县14个县市。五、工程实施方案按照肉羊高效增产工程建设内容,重点做好良繁体系和三大生产体系建设。(一)肉羊高产高效推广工程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方案-多胎杂交肉羊繁育场建设方案计划在全区建设25个多胎肉羊繁育场,多胎基础母羊存栏总规模达到10万只以上,具体建设方案如下:1、建设布局:根据现有建设基础,和肉羊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布局,多胎肉羊纯种繁育场主要建设在塔城地区5个,其中乌苏市、沙湾县各2个、额敏县1个;昌吉州4个,其中玛纳斯县、昌吉市、吉木萨尔县各1个;伊犁州直、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市、巴州、阿克苏地区各2个;克州、喀什地区疏附县、和田地区策勒县、博州、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各1个。2、种质来源:纯种繁育场种质主要来源自国内主要多胎羊品种和区内多胎品种,其中:和田地区策勒县依托策勒黑羊种羊场扩群建设。3、建设内容及规模:多胎繁育场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新建改造和种质引进两部分,每个繁育场引种及扩群规模达到4000只以上,25个繁育场多胎基础母羊存栏达到10万只以上。4、专用肉用种公羊供种计划(1)杂交父本品种选择:依据近年来区内科研院所、生产建设兵团及民间引种杂交生产实验情况,杂交专用种公羊品种选择主要为国外专用肉羊包括萨福克、陶塞特、特克赛尔、杜泊羊及德国美利奴羊,地方肉用羊品种主要有巴什拜羊、多浪羊和阿勒泰羊等。(2)杂交父本种质来源:国外专用种公羊主要由区内新疆奥良、阿克苏天山、昌吉华兴、玛纳斯新澳、乌苏市澳羊、阿克苏中天牧业等9个国外专用种羊场提供。地方肉用种公羊主要由塔城地区巴什拜种羊场及巴什拜也木勒白羊品系分场、阿勒泰地区福海县阿勒泰羊种羊场、喀什地区麦盖提多浪羊种羊场保证用种。(3)供种规模:通过改善设施条件,强化育种管理,全疆9个国外专用肉羊场及3个地方良种肉羊育种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供种能力不断提高。其中:国外专用种公羊生产能力达到12000只,每年有6000只以上用于多胎肉羊杂交生产,地方良种肉羊场年提供优质种公羊达到6000只以上。(4)供种区域:国外专用种公羊主要用于昌吉州、阿克苏地区、博州、巴州以及塔城地区乌苏市杂交生产,地方品种多浪种公羊主要用于喀什地区、和田地区杂交生产,地方品种巴什拜羊、阿勒泰种公羊主要用于伊犁州直、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市以及塔城地区沙湾县、塔城市、额敏县、和布克赛尔县杂交生产。-肉羊经济杂交种源基地建设方案在现有肉羊种源生产工作基础上,实施地方原始品种、培育品种、引进专用肉羊品种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扩繁场建设或联合育种示范项目,为全区开展肉羊经济杂交提供优质种源,提升供种能力。1、肉羊经济杂交原种场建设方案在阿勒泰、塔城、巴州、和田、喀什、吐鲁番6个地州优势地方品种区域建设14个地方原始品种纯繁场,品种包括阿勒泰羊、巴什拜羊、也木勒白羊(暂定名)、巴音布鲁克羊、罗布羊、昆仑羊(暂定名)、和田羊、多浪羊、巴尔楚克羊、叶城羊、塔什库尔干羊、吐鲁番黑羊。分别在乌鲁木齐、塔城、阿勒泰、阿克苏4个地州建设一个培育品种纯繁场。在伊犁、塔城、昌吉、哈密、巴州、阿克苏、喀什地区6个地州分别建设2个引进专用品种纯繁场,品种包括萨福克羊、陶赛特、特克赛尔、杜泊、德国美利奴。2、良种肉羊扩繁场建设或联合育种示范项目为满足边远牧区极品困农区牲畜配种改良用种需要,结合我区牲畜品种推广应用范围及各地现有育种工作基础,分别在塔城、阿勒泰、喀什地区分别建设3个,和田地区建设2个良种肉羊扩繁场或联合育种示范项目,品种包括阿勒泰羊、巴什拜羊、和田羊、多浪羊、策勒黑羊,加快良种羊扩繁,扩大供种能力。(二)肉羊高效增产工程生产组织方案-多胎杂交肉羊生产体系组织方案1、生产模式的确定:根据目前区内养羊基础条件,总结借鉴区内多胎肉羊杂交生产成功范例,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主要以农牧散户小规模养殖的方式推进,同时扶持建设一批多胎肉羊杂交生产规模养殖场。农牧散户养殖主推“1322”养殖模式。即1座100平方米以上舍饲棚圈,30只多胎生产母羊,2只肉用种公羊,2只代乳奶山羊。该模式年养殖量最高达100只以上,杂交羔羊全部出栏上市。模式中多胎生产母羊主要由畜牧技术部门统一组织从区外引进,后续生产母羊更新由新建多胎羊繁育场提供;种公羊主要利用地方良种羊,由区内地方良种肉羊场提供,并依托国家、自治区良种补贴项目统一采购补贴到户;代乳奶山羊品种为萨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分别从山东省、陕西省引进,主要解决杂交羔羊代乳问题。规模养殖场主要采取“1352”模式,即1000平方米舍饲圈舍,300只多胎生产母羊,5只种公羊(肉用种公羊4只、多胎种公羊1只),20只奶山羊或2头奶牛。该模式主要采取人工输精方式组织配种,并通过引进优质多胎种公羊开展多胎羊自繁,用于多胎生产母羊更新或对外出售。2、多胎肉羊杂交生产示范户(场)建设方案-多胎肉羊杂交生产示范户建设方案:三年内在27个多胎肉羊杂交生产推广县(市)扶持建设“1322”养殖模式示范户3万户;其中农户2万户,定居牧户1万户,存栏多胎生产母羊90万只以上。养殖户具体建设分布:天山北坡乌鲁木齐市“菜蓝子”工程保障区:共1万户,其中: 乌鲁木齐市1300户,昌吉市、阜康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各1100户,乌苏市2100户,沙湾县2200户。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林牧结合区:共1万户,焉耆县、和静县、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阿克苏市、库车县、温宿县、策勒县、和田县各1000户。北疆平原河谷农牧结合区: 共1万户,其中:奇台县、额敏县、塔城市、和布克赛尔县、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县、温泉县、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各1000户。-多胎肉羊杂交生产规模养殖场建设:到2015年,在多胎肉羊杂交生产重点县(市)扶持建设规模养殖场1000个,规模养殖场存栏多胎生产母羊30万只以上。主要建设在:沙湾县、乌苏市各70个,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乌鲁木齐市、和静县、焉耆县、温泉县各60个,伊宁县、霍城县、阿克苏市、库车县、温宿县、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各40个,和田县、策勒县、布尔津县、哈巴河县各30个。3、供种群及生产群的组织与更新方案多胎羊供种群的组织与更新,主要根据自治区计划实施目标,确定供种群年度生产任务,提前做好全区25个繁育场多胎种用母羊及与配种公羊组织更新计划,适时引进种羊对供种群予以补充或扩群,保证供种群连续生产,充分满足区内养殖者的用种需要。生产群的组织与更新,主要在当地畜禽改良部门或养羊专业合作组织的统一组织下从区外引种,并针对每个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做好畜群周转计划,选择确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模式、下一阶段的饲养规模及生产母羊数量,保证生产群适时出栏和更新。区内国外专用肉羊场和地方良种肉种羊场负责做好种公羊的计划繁育、等级鉴定和建档立卡工作,满足多胎肉羊养殖者对优质种公羊的需求。1000个多胎肉羊杂交生产规模场在做好杂交生产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多胎羊纯繁,不断选留提纯生产母畜,对生产群体整体达标,设施条件具备的规模养殖场,自治区适时组织验收,纳入自治区多胎羊二级繁育场进行管理,承担向养殖户提供多胎生产母羊的供种任务,为后期大范围推进多胎肉羊杂交生产奠定基础。4、商品羊回收销售方案为确保体系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自治区制定严密的多胎杂交羔羊出栏管理制度,原则上多胎肉羊杂交生产示范户生产的多胎杂种羔羊全部作为商品羊直接出栏上市,多胎肉羊杂交生产规模养殖场生产的杂交羔羊及纯繁公羔全部出栏,自繁的纯种多胎母羔经品种改良技术部门鉴定后进行留种。各多胎肉羊杂交生产县建立专门的合作组织或经纪人队伍,统一组织商品羊上市或建立多胎杂交羔羊肥育场,将适龄杂交羔羊回收,经过短期育肥后统一上市,解决散养户远离市场、信息不畅、组织销售困难等问题。5、畜牧生产技术应用方案多胎肉羊繁育生产体系涉及多项畜牧业生产技术,包括羊的本品种繁育技术、杂交配套生产技术、多胎高频繁育技术、人工配种技术、羔羊早期断乳技术、山羊人工代乳技术、饲草料加工处理技术、羔羊疾病诊疗技术、短期育肥技术等。为确保各项技术组装配套用于多胎肉羊杂交生产,自治区组织区内科研院所,对生产关键技术进行实验研究,并整理编制多胎肉羊杂交生产技术手册,用于技术培训。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或养殖协会负责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对养殖者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三年内完成3万人次的培训任务。同时,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部门按照计划推进步骤,及时为养殖者提供人工配种、防疫、疾病诊疗、饲养管理等多方面的服务。-肉羊育肥增产体系生产建设方案1、肉羊标准化育肥示范场(区)建设根据肉牛肉羊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在全区建立肉羊标准化规模育肥示范场(区)20个,年出栏肉羊20万以上,建设分区如下:(1)建设布局:利用现有的规模化育肥场(区)和繁育场,建立肉羊标准化规模育肥示范场(区),主要在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巴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11个地州市建设。其中:塔城地区、昌吉州各3个,伊犁州、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巴州各2个,阿勒泰地区、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和田地区个1个。(2)建设内容及规模:通过完善育肥羊舍及生产辅助设施、饲草料加工储存设施、疫病防控设施、环保设施,实施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建立草料及育肥羊购销平台和网络,使每个肉羊育肥标准化示范场(区)年出栏能力达到6000只以上。2、肉羊标准化规模育肥场(区)建设结合肉羊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布局,依托肉羊繁育场和示范育肥场(区),通过引进、回收架子畜的方式,在全区建立200个肉羊标准化规模育肥场(区)。(1)建设布局:主要在伊犁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昌吉州、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巴州、哈密地区、和田地区、吐鲁番地区、克州、博州等13个地州市建设。其中:塔城地区、伊犁州、昌吉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各24个,乌鲁木齐市、巴州、和田地区、阿勒泰地区各14个,吐鲁番地区、哈密地区、克州、博州各6个。(2)建设内容和规模:新建、改扩建育肥场(区),扩大育肥生产规模,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扩大育肥出栏量。每个肉羊规模化育肥场(区)年出栏肉羊3000只以上。3、中小型牛羊育肥场(区)建设利用现有育肥场和育肥大户,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贴息贷款等措施,调动育肥积极性,进一步扩大规模,发展成中小型育肥场(区)。计划在全区建立600个肉羊育肥场(区)。(1)建设布局:中小型肉牛育肥场(区)主要建设在伊犁州、塔城地区、昌吉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各60个,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市、哈密地区、巴州各35个,吐鲁番地区、和田地区、克州、博州各15个。(2)建设内容和规模:改扩建原有棚圈、新建棚圈,完善青贮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每个中小型中小型肉羊育肥场(区)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4、牛羊育肥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发挥原有牛羊育肥合作社的组织作用,经协调统一,结合实际,主要针对育肥户、中小型养殖场(区)、规模化养殖场(区),分别在乌鲁木齐市郊区、米东区、昌吉市、奇台县、木垒县、吉木萨尔县、阜康市、额敏县、塔城市、乌苏、沙湾、伊宁县、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昭苏县、精河县、温泉县、吐鲁番市、托克逊县、哈密市、巴里坤县、库尔勒市、焉耆县、轮台县、阿克苏市、库车县、拜城县、温宿县、沙雅、乌什县、伽师县、叶城县、墨玉县、和田县、且末县等成立40个集中化的牛羊购销合作组织。以县或地、州(市)为单位组建或相互联合,开展购销服务,到内蒙通辽市,青海西宁地区、海西州,甘肃河西走廊一带以及山东等地,购进育肥架子畜,集中运输,降低收购架子畜成本,提高育肥效益。养殖场(区)、户通过给合作组织缴纳服务费和提成补贴的形式,逐步壮大牛羊育肥合作社组织,建立长期稳定的肉羊购销平台和信息平台,为育肥场(区)、户提供优质畜源,有效保证育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快速推进肉羊育肥增产工程。5、育肥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案邀请自治区畜牧科学研究院、新疆农业大学、塔里木农业大学、伊犁牧校、昌吉农校等科院单位和高校畜牧业教授专家,会同地、州(市)、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组成六个分区域技术指导专家小组,结合本区域实际,按照育肥场(区)意愿和当地饲草料供给特点,科学制定育肥管理标准,大力推广高效育肥方式,实行“五统一”育肥管理模式,即统一进畜、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饲喂、统一出栏。通过技术指导、跟踪服务,逐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育肥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经试运行后,及时总结经验,由专家组制定新疆肉羊高效育肥增产技术指导手册,翻译成不同语种,下发至县、乡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育肥场(区)。6、肉羊育肥生产组织方案-畜源的组织。一是按照“就地取材”的原则,组织当地羊源开展就近就地育肥。二是 发挥“两个资源优势”即牧区牲畜资源和农区饲草料、秸秆资源优势,走“牧区提供畜源、农区集中育肥”的路子,将所在地牧区超载减退的羊转移到农区育肥。三是以6个区域性育肥区为重点,依托大型育肥场(区)的营销渠道和育肥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畜牧业经纪人队伍,利用区域间的价格差,跨省区、跨地区、跨县域组织架子畜调运。具体是:乌昌肉羊育肥区:主要从北疆牧区跨地区调运,开展育肥。北疆平原河谷肉羊育肥区:依托当地牧区牛羊资源,在牧民定居点和农区开展肉羊舍饲育肥,实现二次增值。吐哈盆地育肥区:经312国道,从北疆牧区及甘肃、内蒙、青海跨省调运架子畜集中育肥。焉耆盆地育肥区:消化吸收巴音布鲁克草原退减的羊只开展育肥。阿克苏、喀什农区肉羊育肥区:阿克苏地区沿217国道从巴州的巴音布鲁克草原、伊犁州、塔诚地区组织畜源;喀什地区沿219国道和315国道从西藏、青海组织畜源。昆仑山山区与塔里木盆地农牧交汇地带肉羊育肥区:和田地区沿219国道从西藏组织畜源;巴州的且末县沿315国道从青海组织畜源。各地要严把购进架子畜的防疫、检疫关,及时对外购牲畜进行消毒、隔离和驱虫,确保育肥畜源的安全-草料的组织。一是结合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建设一批牧民定居区人工草料地。二是在6大区域36个县的农区推广一年多熟、农草间作、林草间作技术,增加草料供应。三是加大青贮、微贮、氨化等秸秆综合加工调制技术,增加饲草总量;四是在重点农业县建立草料交易市场,在南疆、北疆与东疆结合部建立大型草料交易中心,平衡区域供应。五是动员饲料企业加大肉羊育肥专用饲料的生产和配送。六是从甘肃等临近省区调运优质苜蓿。-人员的组织。在规划的重点区域内,组建地、县、乡三级育肥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由各地畜牧兽医局局长挂帅,落实57名工作人员,加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建立地、县、乡三级育肥技术推广组织,组建技术服务组、草料保障组、育肥羊购销组,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重点县的育肥场(区)负责人、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做好育肥场(区)新建和改扩建,实施科学育肥,动员育肥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为购销活动牵线搭桥。-育肥资金的筹集。以育肥场(区)自筹资金为主,同时采取合伙出资、申请金融机构担保抵押贷款、申请财政周转金等方式筹集育肥资金。同时按照国家、自治区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申请中央、自治区财政资金中对育肥场(区)户给予一定数额的“以奖代补”资金补助。-育肥畜的销售。重点围绕保障各地肉食品供给和价格稳定,在本地销售,就地消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