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056620
资源大小:193.50KB
全文页数:5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建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单位: 4、法人代表: 5、所有制形式:股份制6、建设地点:7、建设规模:新建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和年加工100万公斤优质稻良种工厂的规模 8、项目建设周期: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 9、主要建设内容:新建良种繁育基地排灌分渠渠工程、优质稻良种加工车间、种子检测室、种子仓库、种子晒场,引进一条集精选、包衣、小计量包装于一体的种子加工流水生产线,购置水电等配套设施。10、项目申报单位:11、负责人:12、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60万元,流动资金60 万元,项目总投资额420万元。13、资金筹措:申请中央财政解决180万元(其中:45万元为无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90万元,企业自筹150万元(含企业铺底流动资金60万元)。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达产后的年加工能力为100万公斤优质稻良种,年可创销售收入1600万元,总成本1167.37万元,年总利润322.65万元,内部收益率IRR:69.64 %,财务净现值NPV:1470.76万元,投资回收期IPP:2.65年。优质稻良种加工质量指标: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0%,水分不高于13%。15、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建设以生产优质稻良种为主,其产品可以带动整个县以及周边的奉新、安义、宜丰、高安、新建、修水、上高、宜春、铜鼓等县市的优质稻生产,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项目建设主要以强化优质稻良种加工能力为目标,提高优质稻生产用种来源的可靠性。并可通过优质稻良种加工、销售能力的提高,带动优质稻良种的生产,使两县优质稻种子生产面积达到12000亩,带动7300户农民增产增效,农民人均增收186元 。在积极推动优质稻生产面积增长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带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我国是十分重视农业基础作用和地位的国家,建设现代化的高效农业及优质粮食生产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根据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的战略部署。各级政府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力度和农业投入力度。种子是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的载体,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保障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为夯实产业基础,增加种子科技含量,使良种良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特进行本项目建设。本项目计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怎样使农业科技与生产资料进行有机结合,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项目可行研究报告政策依据与技术依据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中共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和省级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摘编(江西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大纲(试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杜青林主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宜春市统计年鉴(2001年2005年)、县统计年鉴(2001年2005年)、国家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规程等,项目建设的地方经济及市场的价格指标。三、综合评价和认证结论1、综合评价项目建设各项指标均较优良,经济效益较好,如财务内部报酬率IRR值达69.64%,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0%的水平,投资回收期IPP值为2.61年,低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5年的水平。项目建设对环境虽有一定的粉尘和轻微的噪声污染,但不具备对环境构成污染的条件。同时项目建设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的一个可行度极高的项目,能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提升我国粮食生产实力起到直接的作用。2、认证结论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扶持政策,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抗风险能力强,带动农民增产增收作用较大,项目建设可行度较高,效益十分显著,非常有必要申请国家立项扶持。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尽快予以批准立项,争取国家和有关部门资金的早日到位,抓紧项目经济实施,使之尽快建成投产,并产生应有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四、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项目建设如果仅仅只依靠本县市场,难于做到规模性、经济性的运行状态。建议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注重产品销售网点的建设,建立企业长期友好的协作单位,做成全市乃至全省的水稻良种基地,在建立良好企业形象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把产品销售到全省各县市。做到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出应有的经营效益。2、由于本项投资规模较大,资金需求多,除地方财政扶持及单位自筹外,尚有部分资金缺口,需要中央财政给予支持解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列项目名称单 位数 量备注1.0名称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2.0建设规模2.1良种繁育基地亩50002.2优质稻良种加工万公斤/年1003.0年生产时间天2004.0产品方案4.1杂交早稻种子万公斤/年304.2杂交中稻种子吨/年154.3杂交晚稻种子吨/年555.0公用工程及动力消耗5.1供水吨305.2电力KWH566.0劳动定员人467.0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亩108.0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万元3609.0项目流动资金投入万元6010.0年销售收入万元160011.0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012.0年利润总额万元322.6513.0财务评价指标13.1投资利润率%76.8213.2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IRR%69.6413.3财务净现值NPV万元1470.7613.4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IPP年2.65134.5盈亏平衡点BEP%25.68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200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提出了“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的战略部署,从2004年起,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设。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指出:按照我国农业区域布局,在以中部地区为主的13个省区,形成9个优质专用粮食产业带,其中包括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优质水稻产业带。江西省是全国主产稻区之一,水稻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一直是江西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004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业、支持农业和保护农业的政策,加大了扶持粮食发展的政策力度,并提出“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的发展战略,大力恢复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积极探索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稳定增长机制。江西省着力建设绿色大米生产基地,计划2005年建成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基地100万亩,其中A级90万亩,AA级10万亩;2010年建成绿色大米生产示范基地300万亩,其中A级200万亩,AA级100万亩。这就为优质稻良种生产和加工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机遇,优质稻良种的社会需求量必将大幅度增长,给项目建设带来较好的市场前景。县素有贡米产地、“优质米之乡”的美誉,是全省优质稻生产示范县。靖安县非常重视优质稻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尤其是近几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发挥靖安的绿色大米的资源优势,靖安县政府举全县之力,实施了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全县每年优质稻栽种面积达20多万亩。一批有着悠久栽培历史的靖安地方优质水稻品种和有着较高科技含量的优质水稻品种已在全县普遍推广,年产优质稻谷0.6亿公斤以上。按照国办发200640号文件关于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精神,政企合一的原国有种子公司逐渐停止运作。大众种业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在本区域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决定顺应粮食生产和良种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担当起良种生产、供应重任,为推进当地良种产业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同志主编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指出: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档优质稻米基地,形成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模式,我国粮食生产要逐步优化区域布局,中部地区应着力改善粮食品种和质量。2004年农业部基本建设项目申报指南指出,以优势区域为项目布局重点,继续向粮食主产区倾斜,进一步加强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优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良种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优质化率逐年猛增,社会对优质水稻原(良)种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为此,必须加大优质稻良种繁育与精加工建设。2、项目的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上要依靠自己解决。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我国发展农业的永恒主题。国务院的“农业粮食工作会议”要求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丰富品种、提高品质。种子是农业科技进步的载体,突破口就是优质良种。抓良种建设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对生产出来的良种进行深度精细加工,与良种良法一起进行推广,可以充分保证良种最大生产能力和最佳经济效益的发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也是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内在要求。3、项目建设是突显水稻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需要依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和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20042010年)要求,靖安县处于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优质水稻产业带,是全国水稻生产优势区域规划区,具有相当优越的自然优势、生产优势和产品优势,水稻生产一直是靖安县农业主导支柱产业。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大力扶助下,靖安县的优质稻良种产业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为做强、做大县优质稻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产区农民增产增收,促进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优质稻良种繁育、加工能力,为实施优质米产业化工程提供充足的良种。4、项目建设是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十分旺盛。优质稻米的价格明显高于普通大米,其价格一般高出2050%,个别优质稻米比普通大米高出12倍,并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水稻育种技术水平的提高,优质稻的种植推广也发展较快,优质高产、高抗的新品种不断涌现,农民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其综合效益明显。因此发展优质稻生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实践充分证明了品种的改良、良种良法相结合,对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当前,县抓住机遇,实施优质稻良种繁育、良种加工项目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县资源优势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为优质稻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民致富步伐。5、项目建设是建设新型种业体系,增强种子市场竞争力的需要江西省是农业大省,水稻种子的市场潜力巨大。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条件下,我国已经加入WTO,融入国际大市场,国内农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再加上我国种子法的实施,国内种子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种子行业兼并和重组势头强劲。同时种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置于整个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已成为农产品贸易壁垒的新形式。为适应国际、国内农业发展态势,保障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只有通过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施、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才能争创一流的品牌,获得一流的效益,才能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去争取国际国内市场更大的份额。提高我国优质稻种子的科技含量,在加大优质稻良种基地建设的同时,着力建设好优质稻良种加工,建立新型的种业体系,种子经过精选加工后,为农民购买放心种提供了直观的识别条件,从而推进优质稻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种子企业的市场竞争力。6、项目建设是培育种子龙头企业的需要国家对重点种子企业进行投资,加强田间设施和种子加工设施建设,能有效提高种子生产繁育和加工能力,逐步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种子商品化,育、繁、销一体化,培育种子龙头企业,加速种子产业发展。总之,靖安是个传统农业县,而水稻又是农业的主导产品,加速该区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品种的多样化、优质化是农业发展的永恒课题。要提高该区县稻米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大农产品调优力度。种业有限公司现有杂交稻良种繁育基地三个,常规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一个。2005年生产经营优质稻良种60万公斤,2006年生产经营优质稻良种105万公斤,除满足本区域县市农业生产用种外,每年有几十万公斤优质稻良种销往周边县市,在全省种子加工销售企业中有较好的声誉。本项目建设必将对做大、做强种子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县优质稻良种繁育加工体系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一、 项目区概况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2、自然资源状况(1)水文地质 (2)气象(3)交通、通讯3、社会经济状况4、项目建设地点选择二、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政策环境:县被国家绿色食品协会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及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标志着靖安县将全部按照绿色农业的要求来进行运作、发展农业生产。今后全县农民生产的椪柑、水稻等农副产品,全部可以冠名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这将对县农业产业升级换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种业有限公司也是非常看好县的生态环境和这块金字招牌,利用县优越的农业生态区域,大力发展优质稻良种繁育,并以县为依托,在全省拓展经营服务,为全省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稻良种服务。江西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水稻生产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种子的市场潜力巨大。为了发展江西的粮食生产相应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从项目建设的政府管理角度来讲具备了较好的政策环境条件。2、资源优势:3、市场优势:4、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优势:种业有限公司是由国内著名农业大学学者和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组合的民营企业,主营水稻、棉花、油菜等农作物种子,公司已初具高科技发展潜能。现有中高级科技人员6人,同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西省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著名育种专家,建立了长期的科研技术合作关系。公司能承担新品种引进、繁育、试验、示范、推广以及种子精选深加工和配套技术服务等工作。公司在江西省县自主创办了水稻育种研究所,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公司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不育系3个和用“益禾”注册商标命名的益禾系列新组合15个。形成了以农作物新品种研发、推广、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专业化生产经营体系。公司以“种业,致富大众”为经营理念,以“立足江西、走向全国、争创一流种业”为奋斗目标,决心充分利用县周边区域优越的自然环境,建设稳定的良种繁育基地,为不断地向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优质、高产、高抗的新品种奠定坚实的基础。三、项目建设的主要障碍及解决方案1、项目建设主要依靠本县市场难于做到规模性、经济性的运行状态。从解决方案的角度看,主要是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建立企业的长期友好的协作单位,成为全市、全省的水稻良种的基地,在建立良好企业形象和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把企业的产品销售到全省各县市以及长江以南水稻产区,做到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出应有企业经营效益。2、由于本项投资规模较大,资金需求多,除地方财政扶持及单位自筹外,尚有部分资金缺口,需要中央财政给予支持解决。同时要加强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的资金筹措能力,在项目的总体投资中,企业自筹150万元,可在企业长期积累中支付,如果各级配套资金出现部份缺口,企业将采取职工集资入股的方式加以解决,加大企业自筹能力的培养,加速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创造能够扩大项目自筹能力的机制。第四章 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一、建设单位概况二、 研发能力种业有限公司同浙江大学、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西省农科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著名育种专家,建立了长期的科研技术合作关系,公司能承担新品种引进、繁育、试验、示范、推广以及种子精选深加工和配套技术服务等工作。公司具备了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完全可以对项目建设起到技术支持作用。三、企业财务状况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一、市场分析1、国内外稻米市场趋势(1)国际大米供给趋紧,库存下降,市场价格看涨据有关方面资料分析,2002/03年度全球大米产量比上年度减少4.8%,消费量比上年度减少0.2%,贸易量比上年度增长2.6%。 当年产不足需,期末库存减少21.9%,是自1987/88年来全球末库存的最低水平,库存消费比下降到26%,比上年度下降7.2个百分点。预计2003/04年度全球大米产量比上年度增长2.9%,消费量比上年度增长0.6%,贸易量比上年度减少7.6%。当年产不足需,期末库存减少20.1%,是自1984/85年度以来全球期末库存的最低水平,库存消费比下降到20.7%,比 上年度下降5.3个百分点。预计后年全球大米产不足需,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将有所上扬。(2)国内供需状况出现转变,有利市场价格上行近年来,在产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市场需求数量却在稳步增加,库存水平不断调低。据有关部门测算,2003年我国大米产量1.215亿吨,较上年减少0.79%,而当年全国大米消费量预计为1.35亿吨,比2002年增加20万吨。在1.35亿吨大米消费量中,食用消费1.16亿吨,约占85.9%,饲料用粮660万吨,占4.9%;工业用粮164万吨,占1.2%。2003年生产不足需求的状况表现明显,为满足市场需求将不得不挖掘库存,库存水平进一步降低,供需状况的转变,对于市场价格走强将起到促进作用。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东部沿海市场稻谷的市场容量已达到2000万吨以上,缺口大部分是籼稻谷。只要我省占领1/4市场份额,每年就需要500万吨籼稻谷。按现有耕地面积计算,江西省水稻生产能力为1885.3万吨,2002年,稻谷播面4163.5万亩,亩产348.7公斤,总产1452万吨,发挥粮食生产能力77%,本省自需稻谷1125万吨,结余327万吨,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即使是今后,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稻谷生产能力发挥到80%,即年稻谷产量1508万吨,本省需求保持不变,每年1125万吨,每年结余383万吨,仅占东部沿海市场容量2000万吨的19.2%。今后稻谷生产销售还面临以下三个形势:一是今后几年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一时难以扭转,用于水稻播种的面积还会小幅减少,在科技没有大的突破前提下,稻谷生产能力很难保持稳定,二是今后人口增加的趋势不会逆转,优质稻谷需求量将不断增加;三是东部沿海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农业产业转移加快及人口不断增加,粮食自给率会进一步下降,对我省优质稻谷需求只会不断增多,这一减二增的趋势,决定了我省稻米市场前景广阔。2、我省粮食生产潜力中低产田改造增产潜力较大。我省目前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三分之二左右。这些中低产田通过农田基本改造及完善配套水利设施,可提高单产15-30。每改造100万亩,可新增1.5-3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三荒”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大。江西现有宜农、宜林的“三荒”面积达700多万亩,可开发利用种粮食等作物,或发展果业、造林。若开发100万亩宜农“三荒”耕地,可新增4-5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单产潜力较大。江西水稻单产水平较低,常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即每亩低20公斤左右;比湖南低10,即每亩低40公斤左右。可通过进一步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增加化肥等物质投入、增强抗灾能力和病虫草鼠防治水平,若单产差距缩小23个百分点,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20亿斤。根据我省农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我省近期(2004-2007年)粮食生产目标是:粮食播种总面积稳定在4800-50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320-360亿斤,早稻优质品率达到80以上,高档晚稻达到50以上,绿色大米达到20以上。总之,江西耕地资源较多,水田比重较大,旱涝保收耕地比重较高,气候适宜种植水稻,现有粮食的生产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这些生产能力和潜力,只要国家的的政策有利于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与改造,稳定和完善优质稻良种推广种植体系建设,有效地调动农民的粮食生产积极性,其潜力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3、产品市场供求现状由于水稻良种繁育、加工技术的科技含量高,操作工艺复杂,目前国外尚未建立大面积的繁育基地,加之水稻良种繁育加工业是属劳动力密集产业,劳动力成本昂贵,发达国家不愿做,从而影响水稻良种繁育加工业的发展;而科技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如越南等国的科技投入不足,人才缺乏,又难发展。我国水稻良种的出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世界上主要水稻产区均以进口我国的水稻良种为主。因此,优质稻良种将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由于我国种子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种子企业的科研水平,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都处初级发展阶段,对初级稻种进行深加工、精包装的观念和要求都不高,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实力较强的种子企业注重对初级水稻种子进行精深加工、精美包装,标牌销售,特别是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加工更是少之又少。而农民由于科学种田水平和意识的提高,在选购水稻种子产品时,既要求有优良的内在品质,又要求有悦目的外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便于直观辨别,经精美加工、包装的种子产品更容易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有利于企业产品的销售,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水稻种子在技术含量、外观品质、精细包装、标准计量等方面都难于满足农民的消费需求。所调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水稻种子产品真正符合精细加工标准、标牌计量包装标准的不到市场占有量的60%。4、产品市场前景分析我国是水稻生产第一大国。其产量占世界水稻产量的1/3,但是优质稻的产业现状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优质稻品种选育、研究经费投入不足,种子产业化发展尚属初级阶段,生产规模、品种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和生产部门进行优质稻种子生产的规模较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科研开发能力受到制约,种子科研的滞后影响了优质稻的发展。在优质稻品种研发与生产方面,江西省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但目前缺乏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良种繁育、加工基地。我省专业从事优质稻种子选育、加工的单位并不多,总体规模不大。现有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生产用种的需求,急待扩大水稻优质良种生产加工规模。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当前现代农业较为以达的国家对农作物种子都进行了精深加工、包衣包装,并制订了相当完善的种子加工质量标准和法律规范,种子产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种子产业化发展尚属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的发展,种子产业也将有飞跃的发展。产业化水平和规模奖不断得到提高和扩大。市场和企业对种子加工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水稻种子加工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深精加工的种子只有其经营的60%,急待扩大水稻良种的加工规模和能力。5、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近年来,县及其县、县等周边县加大了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建设和领导,2004年县政府关于切实抓好2004年全县优质稻生产的通知,文件中规定了优质稻的收购政策,实行优质优价,其中特优稻的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512个级进行合同收购。极大的调动了全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优质稻良种需求巨大。两县每年需要优质稻良种 约210万斤左右。目前,精加工的优质稻良种供应量仅占实际用种量的40%,而宜春市优质稻良种缺口为80%,优质稻良种市场空间巨大。优质稻种子经过精深加工后,粒粒饱满,个体质量标准一致,产品的外观品质及商品性都得到大大提高。特别是种子经过包衣加工后,由于种衣剂的作用,种子的发芽率提高,种子出苗后的抗病虫能力、抗逆能力得到加强,可减少用种量、秧田的农药用量和施药次数,节约资金和人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秧苗的白根数增多,根茎增宽,分蘖数增多,秧苗的素质得到增强。因此经精加工包衣的种子特别受到农民欢迎,比普通稻种更具有市场竞争的优势。通过项目建设,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可达到12000亩,加上南繁和协作单位提供的优质稻良种,每年可以生产约260万公斤优质稻良种。本项目建设后,形成500亩高产、高效、稳定的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和年生产加工优质稻良种100万公斤工厂。江西大众种业有限公司现有5个区域经销商、63家县级经销商、1000余家零售商;同时公司的产品还销往湖南、广西、福建、湖北等地。经销的优质稻良种,由于质量好、品种对路,深受广大农户信赖,市场供不应求,客户纷纷前来订购优质稻良种。二、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1、销售区域本项目优质稻良种的销售区域为立足、等周边县(市),面向全省,辐射长江以南省份适宜区域。2、市场定位分析预测由于全球人口不断增长,而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将长期困扰人类,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更是如此。所以从本质上分析,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数量远比质量更加重要,即全局而言产量优先。而另一方面,粮食作为市场配置的商品之一,其产销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现实消费市场的直接影响,即局部存在质量优先。这就决定了作为粮食产业组成部分之一的优质稻及良种的市场地位,并在全局上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优质稻及良种在局部区域进行重点发展,无疑可占据区域市场的主导地位。优质稻作为水稻中的一个特色品种,有其存在与发展的种植基础和市场基础。随着我省各地一大批大中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的建成,粮食市场竞争将日益加剧,在此情形下,细分市场,进行优质稻品种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开发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从而推动优质稻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并由此直接带动优质稻良种的市场销售。三、 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公司每年为及其等周边县提供优质稻良种100万公斤,为、两县成为南方稻区最大的AA级稻米原料生产基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本公司依托我县优质米产业化工程,借助其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网络,积极推进“”牌优质稻种子的销售。以最好的质量、合理的价格、优质服务和科学的广告策划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外销份额和争取占领国内市场。产品外销采取订单销售,在本省的吉安、新余、九江、赣州等市设立窗口。产品销售即要按照特种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方式,又要融入现代市场经济的观念,建立与农民直接联系的分销体系,实行责任代理经销制,引进更具竞争力的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模式,计划在全省各县都要建立销售网点,并在乡镇建立零售直销商增至1600个。同时为了搞好种子适用期的信息反馈制,建立种子销售档案,实行全程跟踪服务。销售网点计划在下级分销中建立常年联系用户制度,以及时把产品使用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反馈到企业,以利于建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为农民服务的质量水平,达到顺畅销售产品的效果。四、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种业有限公司现有的销售网络比较完善,除企业自建的县内销售网络体系外,还分别在江西省的九江、吉安、抚州、新余、赣州等市设置了区域销售网点,并不断优化销售机制,在销售体制和市场信息上做到“活而灵”。另外注重企业产品销售队伍建设,创优销售机制,为加强产品销售力量,成立良种销售专业分公司,主要负责对外种籽的销售业务,管理上实行全员承包制,定人定量,把产品的销售量与个人的业绩、收入水平挂钩,使中心产品的辐射面不断扩大,达到生产能力与销售能力相适应。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一、建设任务和规模1、计划建设5000亩“”系列的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以江西省种子管理站为依托,充分发挥公司自身科研潜能,与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南京农在、江西省农大等科研院校学者联合攻关,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优质水稻新品种。2、通过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和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推行“订单农业”,走现代农业企业“品种优质化、生产基地化、购销一体化”的新路子,迅速高效地完成种子产业化工作,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目标。3、项目建成后的35年时间里,将把良种繁育基地面积扩大到12000亩,生产出达到国家标准的优质稻种子260万公斤。并建成较先进的贮、运、加工体系,争创一流农业龙头业,使“”品牌成为农业种子行业的驰名品牌。4、由于原种子加工的设备不够先进、工艺欠合理,不能满足现有优质稻良种精加工需求,特别是对优质稻良种进行包衣加工无法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种子质量标准GB4404.11996规定的技术要求”。为此,本项目建设方案是遵守“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留精可用部分、强化精细深加工能力”的原则,在靖安县良种子场内新建一条种子加工生产线,使优质稻良种加工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提高公司优质稻良种产业化经营规模、水平提供条件。二、项目规划和布局1、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计划在镇新建5000亩优质稻良种繁育基地。主要是对基地的排灌分渠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系统重新建设。紧密结合田间沟、路、渠的全面规划,避免造成返工和浪费。(1)排灌分渠计划修建灌分渠3480米,投资为35.60万元。灌溉渠要求“三面”(两侧及下底面)不见土,采用C20砼结构, 砼壁厚120mm,砼底厚70mm,砼面20mm厚1:2水泥砂浆粉刷,边坡1:1,深度与田块持平。 排洪、排涝沟渠断面设计主要是确定排水沟纵横断面尺寸和水位衔接条件,校核排水沟排涝能力和不冲不淤的条件。本工程排灌水沟采用梯形断面,沟渠三面水泥护坡。做法:沟渠内要求“三面”不见土,采用C20砼结构,砼壁厚120mm,砼底厚70mm,砼面20mm厚1:2水泥砂浆粉刷。根据水工建筑物要求,参照本地降雨强度按照24小时日暴雨300毫米设计,要求在短时内排得出,主干渠道可过流量Q=0.055m3/s,大于Q=0.0046m3/s暴雨流量。支渠:设计沟深为0.8米,下底宽0.6米,渠上底宽1米。C15砼衬砌。毛渠:设计渠深为0.6米,下底宽0.5米,渠上底宽0.8米。C15砼衬砌。排洪排涝沟渠:设计沟深为1.5米,渠上底宽3.5米,下底宽3米。采用C20砼结构现浇。砼壁厚120mm,砼底厚120mm,砼面20mm厚1:2水泥砂浆粉刷。(2)田间道路为运输和机耕作业的需要,田间工程设计必需配置道路,基地修田间道路1200米,投资估算为2.40万元,田间道路路面宽3米,高出地面40公分,单边设排水沟,路面采用碎石软路面。2、优质稻良种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建设布局和规划主要从节约投资的角度考虑,以减少可能出现的项目重复建设问题,特别考虑减少征地费用。能利用的水泥晒场尽量利用,办公用房等也可再利用,减少公用工程的投资支出。从大的项目定点上讲,扩建项目选址在靖安县良种场内,由于水电设施比较完备,可以做到公用资源的合理利用。(1)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一) 优质稻良种加工工艺流程(详见种子加工工艺流程图):A.初级良种初选初级良种在进车间生产之前经过栅板筛和圆筒筛初清,进入车间初级良种仓待加工。初级良种进入下种谷坑之前采用栅板筛清除大、粗杂质,经提升机进入圆筒初清筛,再进入生产车间清理工序,初级良种经圆筒初清筛粗清后,利用两台平面回转清理筛和强负压吸风除尘风网清除数量较多、影响较大的大小轻型杂质,然后利用两台高效吸式去石机分离并肩石,去石后经管道式磁选器除去磁性杂质。平面回转清理筛选用运行平稳、三级组合清理的TQLM100×2型清理筛,通过强压吸风,使初级良种充分进行“空气浴”将毛谷中的轻杂、灰尘、瘪谷等基本吸走、清理干净;采用QSX100型吸式去石机去除难清理的并肩石。使得主流原初级良种中不含砂石等杂质。其去石机的吸风也能再次风选稻谷,吸走轻杂。经过筛选、风选、去石、磁选工艺,能分离出稻谷中的杂质,达到净初级良种要求。B.种子检测、烘干原初级优质稻良种是从农户千家万户中收购上来的,为防种子纯度不够和其他杂物在其中,要根据国家种子标准进行种子检测,主要检测种子的水分、净度、发芽率、纯度几个方面。C.优质稻初级良种比重筛选通过重力清选机将不饱满的初级种谷清掉,以达到优质稻良种谷粒饱满,提高其净度品质。D.优质稻良种包衣优质稻良种包衣技术是近年来被我国专家大力推崇和广大农民普遍欢迎的农业生产新技术,在粮食生产中得到运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其有效成分配方高度集成了高效杀虫剂、杀菌剂、营养元素和多种生长调节剂。优质稻良种包衣后主要表现为: 包衣种子一般不需按常规方法浸种,能促进发芽,提高出苗率。 提高秧苗素质。秧苗变矮,茎基加宽,白根数增多,分蘖增多,从而保证壮苗,增强秧苗抗逆性。 有效防治苗期恶苗病、胡麻叶斑病、立枯病等病害和稻蓟马,稻飞虱等虫害,同时大大减少了老鼠、鼓泥虫的危害。 省药、省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能有效的减少烂秧,节省了用种量,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大减少,秧田成本节省70%以上。 包衣前种子经过精选,同时使用特殊色料使不同品种的种子具有不同外观颜色,可促进良种标准化,防止伪劣种子的流通。E.优质稻包衣良种烘干为了确保优质稻良种质量,按照国家种子标准将包衣后的种子进行烘干处理,使其水分不超过13%。F.优质稻良种定量包装优质稻良种包装采用VFS全自动电脑定量秤进行包装。具有计量精度高、自动化程度可靠性好、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二)通风除尘设计说明A.粉尘的产生和通风除尘优质稻良种加工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粉尘,在原初级种谷清理阶段主要是夹杂在原初级种中的泥灰砂土等无机性粉尘,通风除尘的目的和任务就是控制粉尘,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维护机器设备。B.通风除尘的设计,我们遵循“密封为主、吸风为辅、尘源重吸”的方针。 密封为主本工艺均采用密封性能较好的设备,在产生粉尘的地方首先考虑密封,以防粉尘泄漏飞扬,对料斗等设备均设置盖板,再配以适当的吸风量,控制粉尘外逸。 吸风为辅对尘源发生处都设置了吸风点,在原初级优质稻良种清理工序,采用大风量吸风,如对下种谷坑、振动筛、去石机、原初级优质提升机等设备,在密闭的基础上加大吸风量,并充分利用风选优势,尽可能较多地吸走物为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