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20000亩油桐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055591
资源大小:33.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平利县20000亩油桐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陕西省平利县油桐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名称 平利县2万亩油桐基地建设1.2项目主管单位平利县林业局1.3组织实施单位 平利县林业局1.4项目建设单位平利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1.5项目性质新 建 1.6项目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1年(2012年)1.7项目规模新建良种油桐基地2万亩。1.8项目建设主要内容新建良种油桐基地2万亩。1.9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1832.6元,其中:直接费用1540万元,间接费用292.6万元。资金来源:国家投资1466.08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自筹366.52万元,占总投资的20%。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油桐属于大戟科油桐属多年生乔木,是我国特有的工业木本油料树种,在我国利用栽培油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油桐种仁所榨出的油,称为桐油。桐油是最好的天然干性油,具有干燥成膜快,防水性能好,耐酸、碱、盐的腐蚀和电绝缘等优良性能。桐油又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物资,历史上与丝、茶并列为我国三大出口商品。桐油的副产品桐壳含有丰富的钾,可制成高级肥料-磷酸二氢钾;桐饼也是优质肥料;油桐木材纹理通直、色浅、容易加工,是制作家具的理想材料和生物添加剂,油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地位,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陕西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陕南要突破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和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绿色产业为重点。县委、县政府抢抓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木本油料树种,实现平利经济的突破性发展,平利历来有种植油桐的传统习惯,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平利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油桐产业发展,既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特色产业,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实现生态、经济双盈,又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平利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2.2发展油桐产业的必要性2.2.1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油桐原产我国,约有12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油桐树种子榨出的桐油是油漆、油墨和电子工业等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也是加工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出口创汇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享有盛名,产品销售供不应求。油桐的根、叶、花、果有消肿、杀虫作用,木材可制作家具等,树皮可提供栲胶,果壳可提取碳酸钾等化工原料,桐饼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它不仅肥效时间长,而且可以改良土壤,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统工艺的延伸,国内外能源价格走高,油桐产品市场前景更加广阔。2.2.2是实现平利县经济腾飞,建设绿色产业的必然选择绿色产业是平利县实现突破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兴平富民的希望所在,县委、县政府把建设绿色产业突破发展放在全县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油桐又是平利的传统项目,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油桐产业,提高油桐产量和质量,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促进平利县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2.2.3发展油桐产业是发挥我县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我县土地资源广阔,以山地为主,林业用地面积比重大。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在山,希望也在山,经济突破发展的基础也在山。平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土壤呈中性或弱酸性;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合于油桐的栽培和生长,是油桐树的适生区,大力发展油桐产业是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2.2.4发展油桐产业是生态立县的需要。平利县所处的安康市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的重要水源地,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改善生态环境,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实现安康可持续发展,加快西部建设的步伐,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重要举措。油桐适应性强、耐瘠薄、抗干旱,是典型的生态经济兼用树种。油桐树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油桐树冠圆整,叶大荫浓,花大而美丽、花期长,具有观赏价值。还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靓化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1符合地方的产业方向和政策平利县委、市政府确立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战略,并提出了“围绕资源搞开发,紧扣市场找出路”的发展思路,找到了资源型产业转化的模式,并且制定了一系列资源型产业开发的措施,坚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基本路子,突出"农业抓产业、工业抓特色、基础抓三通"、全局抓项目的工作重点,把握解放思路、改革开放、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把平利经济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总体要求,使得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战略构思目标更加明晰可行。油桐良种基地建设不仅可为今后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可带来可观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科技进步、产业创新,贸易出口,项目完全符合我县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3.2国内、国际市场油桐是国内外需要的短缺物资,销路广、价值高。油桐主要产品为桐油、桐饼、桐壳和木材均有较高价值。桐油是一种天然涂料,除作建筑材料的涂料外,已广泛用于国防、机械、石油、化工、采矿、等工业部门的防腐蚀涂料。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外对油桐的需求量逐年剧增,也是出口的畅销物资,出口一吨油桐,可换取外汇2万多美元。同时木材耐腐、耐湿、虫害少,也是坑木、家俱以及高级建筑用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3.3自然条件拟定的项目建设区地处平利县、城关镇、长安镇、大贵、老县镇、西河乡、兴隆镇,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08 ° 58 109 ° 20 ,北纬31°5732°12之间。东邻湖北竹溪县、西接岚皋县、南与镇坪县及重庆市的城口县接壤,北与安康汉滨区毗邻。正处在我国油桐分布区域的中心。年平均温度:川道丘陵地区为14.515.7,秦岭为12.2,巴山区12.015.0。极端最高温度42.6,极端最低温度7.6-10.3之间,无霜期217271天,10的积温3617.04968.9,年平均降雨量为91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左右,年日照时数在14681850小时。土壤为黄沙土、沙土、石油渣土和黄棕壤土各处均有大面积,PH值多为5.67.6之间。这些均为适宜于油桐的优生条件,也是被长期实践栽培结果所证实的。同时在全县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在这些范围内有很多区域完全适宜营造油桐林。3.4品种资源丰富,且品种优良据调查,我县油桐共有大米桐、小米桐、对年桐、葡萄桐、柴桐等主要品种,适于我市不同海拔高度栽培,同时在全国推广的油桐良种中,有一个属我县乡土良种,丰富的油桐种质资源和优良品种,是建立我县油桐良种基地的物质保证。3.5悠久的生产历史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平利县所处的安康市是油桐生产的老区,广大桐农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技术,同时党和政府为大力发展油桐,成立了两个油桐实验站和十一个林业技术推广单位,从事油桐方面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干部12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45人,初级职称60余人,已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油桐良种基地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3.6劳动力资源充裕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退耕还林工作的推进,农村富裕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渴望科技致富,经过一定的培训就会形成一支懂技术、会操作、能实干的油桐发展队伍,保障油桐良种基地建设对劳动力的需求。第四章平利县油桐发展的历史与现状4.1发展历史据安康地理志和安康林业志介绍,油桐在我县人工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桐油已成为我县林特产品大宗商品。抗日战争前期最高产量曾达60万公斤,大部分通过汉江运到武汉,再转销国内外。抗战时期,产量大幅度减少。解放时,全县桐油年产量只有40万公斤。解放后,迅速发展,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达到65万公斤。五十年代末期产量又大幅度下降,油桐树被砍伐近半数,桐油最低年产量减到20万公斤左右。平利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开始的大面积发展油桐。4.2油桐林现状近十多年来,原有油桐林面积又迅速下降,一是由于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未能及时进行抚育管护,荒芜死亡现象严重;二是由于没有收购网点和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低,农民营造油桐林的积极性不高,出现毁桐现象,致使油桐面积锐减,三是病虫严重,特别是蛀杆害虫橙斑白条天牛,造成大片桐林枯死,全市现有油桐林面积大约在1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汉滨、旬阳、白河、紫阳、平利等县区。第五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省委、省政府实现陕南突破发展思路为依据, 以市场为导向,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依靠科技进步,从抓好现有资源培育入手,大力营造油桐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建成新型的工业油料基地。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基地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共赢。5.2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尊重规律,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2)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高质量、高标准规范化建园的原则。(3)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加工企业为龙头,逐步形成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发展的原则。(4)坚持市场为主导,国家政策扶持,农民积极参与,合力推进的原则。第六章 项目建设目标、内容、地点和期限6.1项目建设目标新建良种油桐基地2万亩;培训农民技术人员0.9万人次。6.2项目建设地点按照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土层深厚肥沃、集中连片、适地适树、海拔800米以下,重点安排在城关镇0.4万亩、长安镇0.4万亩、大贵0.2万亩、老县镇0.2万亩、西河乡0.4万亩、兴隆镇0.4万亩,上述乡镇共建设油桐基地2万亩。 6.3项目建设年限平利县油桐基地建设分一年施完成,即2012年新建2万亩。科技培训分三年完成,每年培训0.3万人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0.9万人次。6.4建设内容6.4.1油桐基地建设良种油桐基地是本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规划用一年时间在平利县六个乡镇建成油桐基地2万亩,把我县建设成高标准的国家级油桐示范基地。6.4.1.1加快良种引进和选育。一是在全国油桐主产区,引进含油率高、产量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力争良种使用率达到95以上;二是加快优良品种的选育。在充分调查我县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和试验示范,培育含油量高、丰产优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6.4.1.2加快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一要实行多个品种混交栽植,确保油桐林有较高的授粉率和座果率,达到高产的目的。二要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三要认真总结推广管用、简便、易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应用统一的技术规程,实现种苗良种化、整地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集约化,生产标准化,实现油桐丰产优质高效。6.4.1.3加强幼林抚育管理。三年桐幼林要推行绿肥间作或矮杆作物套种的方式,结合对农作物的中耕除草、施肥,同时进行抚育。没有间作的幼林,每年4-5月和7-8月间分别进行中耕除草,并施氮、磷、钾肥或桐饼等混合肥料,以促进幼树骨架形成和花芽分化,提早结果。6.4.1.4加强桐林的复垦。复垦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可以清洁环境,消灭在土壤中化蛹的害虫,促进油桐林健壮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延长结果年限。桐农说:“一年不挖林受荒,二年不挖减产量,三年不挖枝桠枯,四年不挖树死光” 。因此,每年必须认真做好桐林的垦复,以改善土壤养分的供给。6.4.1.5 病虫害防治。油桐的主要病害有十多种。在我县危害严重的病害有:枯萎病、黑疤病、叶斑病、褐斑病等。油桐害虫有近百种,主要危害叶、枝干、花和果。常见的虫害有20多种,对桐树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有着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橙斑白条天牛、油桐尺蠖、吹绵介壳虫等,对油桐生产造成毁灭性灾害,防治应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坚持做到“防小、防了”,确保桐林的健壮生长。6.4.2技术培训一要建立高产示范林,为广大农民学习油桐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示范样板。二要组织专家编写油桐实用生产技术手册,分区域举办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科技示范户。三要组织油桐专家深入生产一线,针对油桐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开展定期培训和服务,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第七章 投资估算7.1投资估算依据油桐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主要依据:1、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525号)。2、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新修订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会计核算办法林计发(2004 223号)。3、国家林业局造林技术经济指标。4、陕西省人工造林技术经济指标。5、陕西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办法(陕西省林业厅200272号)。6、苗木和工价按当地市场价计算。7.2投资估算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指标7.2.1人工造林 每亩770元,其中:用工费:每亩500.0元(每亩造林需工日10个、每工日50元,整地、砍灌3个工日亩,栽植含补植4个工日亩,幼林抚育2个工日亩,管护1个工日亩);种苗费:每亩20元(每亩点播2.5公斤,含补植苗木,密度3×3株,每公斤按8元计算);物料费:每亩250元(含肥料、农药、保水剂等);7.2.2其他费用科技支撑费 按总投资的5% 规划设计费 按总投资的2%工程监理费 按总投资的2%管 理 费 按总投资的5%不可预见费 按总投资的5%7.3投资估算建成油桐基地建设2万亩的任务,所需建设资金1832.6万元。其中直接费用1540万元,占所需建设资金总额84;其它费用292.6万元。占所需建设资金总额的16直接费用中:新造林2万亩,需投资1540万元。其中:用工费1000万元,种苗费40万元,物料费500万元。其它费用292.6万元:设计费30.8万元,工程监理费30.8万元,管理费77万元,科技支撑费(包括培训费)77万元,不可预见费77万元。资金来源:国家投资1466.08万元,占总投资的80%,地方自筹366.52万元,占总投资的20%。7.4效益评价7.4.1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完成后,我县油桐林质量得到全面提高,稳产后,三年挂果,五年丰产,盛产期每亩产桐籽可达250公斤,每公斤桐籽按4元计算,每亩产值可达1000元。全县万亩可年产桐籽500万公斤,农民可增收2000万元。种子出油率按30计,可产桐油150万公斤;桐油按销售价格每公斤8元计算,年产值达1200万元;桐饼还可作肥料和生物添加剂,如能就进行深加工,效益将更高。7.4.2生态效益发展油桐产业除了可以提供桐油等产品,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外,同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油桐基地建设主要分布在汉江支流坝河、黄洋河沿岸,属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通过荒山荒地造林和对现有林分改造,有效增加区域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覆盖率,极大的改善了区域小气候,控制水土流失,为区域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7.4.3社会效盖通过油桐产业的发展即可提高林地产出,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又能出口创汇,促进林业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目标。通过优化整合产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将充分调动企业、社会和农民参与油桐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提高油桐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设油桐产业基地,扩大油桐加工企业生产规模,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安置社会闲散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同时,通过营建示范林和进行技术培训,可大大提高林农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而且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八章 项目发展措施8.1组织措施县上要成立油桐产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政策研究、项目争取,任务落实,考核验收等工作。各乡镇、主管部门负责项目具体实施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夯实工作责任,从上到下建立以建设质量为中心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证全县油桐产业建设项目更好、更快的发展。8.2技术措施坚持以科技为先导,认真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全面开展对标准建园、科学管理、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技术指导工作。一是要把好良种关。要加快建设高标准油桐良种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引进和筛选当地优良品种。严格执行油桐种子的“一签两证”制度,坚决杜绝劣种造林。二是把好栽培技术关。首先制定全市油桐生产技术规程。第二,认真总结推广管用、简便、易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适用新技术。第三,深入开展科技支撑服务,不断研究、解决油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8.3保障措施一是加强资金筹措,规范资金管理。主要争取国家投资,不足部分采用地方财政配套自筹、招商引资等办法解决资金投入。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专款专户专用,加强资金审计,严防滥用、挪用、盗用款项。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要通过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强大声势,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思想统一到抓项目、建基地上来。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完善考核制度。基地建设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的阶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基地建设全部完工后,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竣工验收,对不符合质量标准、达不到建设目标的要限期返工。四是运用市场机制,加大招商引资。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外围环境,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投资油桐产业,采用“企业+林农”的模式,建立油桐基地,进而培育拉长油桐产业链条,要打造品牌,提倡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