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小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
奶牛生态养殖场项目可行性报告第一章 总 论我国奶牛养殖中,约有70以上是农户的个体养殖。从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奶牛业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以农户小规模的个体分散养殖为主。其特点为,以家庭为养奶牛的基本生产单位,饲养规模小,生产工艺原始,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水平低。特别是这种奶牛生产绝大多数在农户的庭院中进行,既不利于奶牛的防疫,又污染环境,尤其是原料奶的质量得不到基本保证,奶牛的生产潜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挥,阻碍了家庭奶牛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奶牛业的顺利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奶牛个体分散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现代化奶牛生产牧场是解决上述问题有效途径。第二章 规范化奶牛生产牧场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性一、 项目提出的依据;由于本地区的奶牛业发展产业化水平较低。多数奶户基本上处于分散经营、自找市场状态。政府扶持乳品加工企业进行奶源基地建设力度不够,导致奶户与公司之间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企业和奶户难于独立承担市场风险,产业集群整体优势难于发挥,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和产品的升级。我省是全国奶业大省,国内外知名乳品企业纷纷落户黑龙江,使省内同一区域有多家乳品企业竞争,造成奶源市场混乱;虽然国内乳品企业有各自的核心奶源基地,但随着各大企业走向全国,形成哪有奶牛就到哪里建厂,在我省的奶源市场上,奶源集中区域有多家乳品企业,奶源竞争十分激烈,企业为争夺奶源采取提高奶价、降低收奶标准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无序竞争导致企业效益下降,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影响奶牛业稳定发展。在部分奶源薄弱区域因缺乏龙头企业,在产奶旺季,由于企业加工能力小,奶源过剩,出现交奶难的现象。在乳品企业建设和扩张中,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乳品企业分布不均衡,区域性企业重复建设多,有的地区为招商引资,盲目引进多家企业,乳品加工企业过分集中,使有限的奶牛资源不能满足乳品加工企业需要,造成建设投资的浪费和奶源紧张,加重了奶源竞争局面。部分乳品企业没有固定的奶源基地,缺乏对基地的投入和服务措施,采取掠夺式收购奶源,影响了奶牛业可持续发展。奶源竞争区域往往不是各大乳品企业的核心收奶区域,为竞争奶源各企业采取提高收奶价格、降低收奶标准的办法,而对奶牛饲养、机械榨乳、奶牛牧场、畜牧服务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奶源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不利于奶牛业长远稳定的发展,奶牛业健康稳定发展,既需要奶源基地发挥自身优势和调动奶户养牛积极性,又需要龙头企业对奶源基地投入、服务和扶持,使奶牛业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而目前我省部分乳品企业没有自己投入建设或扶植的奶源基地,缺乏对基地投入、服务和保护,而是根据市场需求收购鲜奶,表现在市场好时提高奶价收奶,市场不好时降价或拒绝收奶,把市场风险完全转嫁给抵御风险能力差的奶农,使奶农利益遭受损失,必将挫伤农民养牛的积极性,使农民养牛中存在短期行为思想,不利于奶牛业长远稳定的发展。为此,乳多宝乳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着眼于奶农和企业的利益,结合青冈区域区奶牛业发展的特点,经有关专家多方论证,决定在青冈县新区建设一座1000头奶牛养殖牧场的同时,分别在建设乡和中和镇建设两座500头奶牛养殖牧场,从而为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坚实的基础。二、项目提出的必要性1、在我国奶牛业是朝阳产业,奶牛是迄今为止饲料转化效率最高的家畜。牛奶是最接近人类营养需要的近乎理想化的动物性食品。奶牛可大量利用粗饲料,能够更充分合理地利用我国的自然与农业资源。奶牛生产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大量消纳我国的剩余劳动力,且利润丰厚。我国奶牛生产水平较低,其产品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发展奶牛业对促进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均有重要意义。2、建立规范化奶牛生产牧场是解决奶牛户小规模个体分散养殖所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奶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特点,奶牛生产适合于在一定规模和特有条件下进行组织和运行,才能在保证奶牛健康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高产性能,优异的产品质量和较高生产效率,最终获得高的经济效益。目前的农户个体分散养殖恰恰与此相矛盾。建立奶牛生产牧场,将农户的分散个体养殖整合、规范到现代化奶牛生产牧场中来,既能发挥规模化养殖的先进性,又不打破个体单独经营的生产模式。3、是乳多宝乳业发展的需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给中国畜牧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乳多宝乳业奶牛牧场建设,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奶牛饲养方式,加大奶牛科技投入,快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增强乳多宝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面对乳品行业竞争局面,奶源竞争更加激烈。得奶源者得天下,越来越被各乳品企业所重视,因此,乳多宝乳业要想持续地超常规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稳定的奶源基地,即在乳制品加工厂,根据生产规模建立若干个奶牛生产牧场,实施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保证为乳制品加工厂提供数量充足、安全放心的优质奶源。第三章 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及实施进度一、总体建设规模:0000奶源基地,即在中和镇用两年的时间为生态奶牛牧场引进奶牛500头。总占地面积75000平方米。二、生态奶牛牧场建设规模内容:1、牧场规模(1)、饲养规模:每个牧场奶牛存栏500头。其中a、成母牛250头,育成牛150头,犊牛100头。b、年产鲜牛奶1750吨。c、产奶牛实行栓系饲养,育成牛、犊牛实行散养。(2)、土建规模a、牛舍土建4000平方米b、运动场10000平方米c、青贮窖1280立方米d、榨奶厅 450平方米f、干草场 900平方米g、附属设施办公区、生活区、饲料区、挤奶区、粪便处理区5000平方米 F、占地面积 75000平方米三、牧场建设布局及形式(一)、规划布局牛场场区规划应本着因地制宜和科学饲养的要求合理布局、统筹安排。考虑今后发展,留有余地、利于环保。场地建筑的配置应做到紧凑整齐,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用地或少占耕地,供电线路、供水管道节约,有利于整个生产过程和便于防火灭病,并注意防火安全。分区规划布局奶牛场包括3-4个功能区,即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粪尿污水处理、病畜隔离去区。具体布局遵循以下原则。1、生活区和管理区:应在牛场上风头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100米以上距离,以保证生活区良好卫生环境。2、粪尿污水处理、病畜隔离区:一般设在地势较低,下风向的区域。3、奶牛饲养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传统的栓系饲养和现代的散栏饲养。(1)传统的拴系饲养:主要以牛舍为中心,乳牛舍的管理相互平行,管理承包方式实行大包干。即每人承包15-25头牛,这些奶牛的饲喂、挤奶、清粪全由一人负责。其优点是饲养管理可以做到精细化。而缺点是费时、费时,难于实现高度的机械化,劳动生产率较低。(2)现代化散栏饲养:主要以牛为中心,将奶牛的饲喂、休息、挤奶分设于不同的专门负责奶牛的饲喂,挤奶人员专门负责奶牛的挤奶、清粪人员专门负责奶牛的清粪。其特点是省工、省时,便于实行高的机械化,劳动生产率高。缺点是饲养管理群体化,难于做到个别照顾。奶牛场的整体布局应是实现两个三分开:即人(住宅)、牛(活动)、奶(存放)三分开;奶牛的饲喂区、休息区、挤奶区三分开。尽量减少脏、净道路交叉污染。(二)、建设形式牧场内设挤奶厅,统一机械挤奶,设配种室和兽医室,饲料加工间,统一为养牛户提供服务。牧场外设青贮设施、粗饲料库和粪便处理场。这样做既没有打破以户为单位的饲养经营模式,又体现了规模饲养的许多有点,有利于控制鲜奶质量,提高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牧场相对封闭,有利于防疫,也避免了庭院养殖对农户居住环境的不利影响。四、牧场的设计特点1、集中服务与统一管理。每栋可饲养奶牛100头,每栋牛舍配有运动场、精饲料贮存间、粗饲料贮存间、拌料间、值班室等附属设施,每栋牛舍可由一户单独进行经营管理,也可从中间隔开,由两户分别进行经营管理。在牛舍之间,建一座挤奶厅,配置相应的挤奶与贮奶设备,各栋牛舍中饲养的泌乳奶牛按一定时间和顺序通过牛道到挤奶厅进行挤奶、计量后贮存,统一运到青冈分公司进行加工。在牧场内设兽医室一个,人工授精室一个,对牧场内全部奶牛的疫病防治、繁殖(包括配种、妊检等)和饲养管理技术进行统一的服务。牧场建成相对封闭的系统,周围设围墙或围栏或护沟,大门口设车辆消毒池、门卫和人员消毒室,以利防疫。牧场设管理与生产辅助区、奶牛生产区和粪便堆放处理区四个区域,各区既相对独立又通过道路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既有利于防疫和环境保护,又便于生产的组织。2、按类设计栏位,各类母牛分区饲养。每栋牛舍内按牛的类别设计栏位,将运动场按群划分各自的活动区域,每一区域内根据牛群的大小建设相应的附属设施,牛只可根据作息时间和自身的需求在各自的区域内采食、运动或休息。3、泌乳母牛挤奶厅统一挤奶牧场内的奶牛到挤奶厅统一挤奶,是控制鲜奶质量的重要措施,并可提高劳动效率。挤奶设备采用电子自动计量,直接与计算机相连,避免手工计量的许多弊病,还可由此监控奶牛的健康情况,实行计算机管理。挤奶厅附带鲜奶的过滤、降温、冷藏系统,并建化验室对鲜奶质量采用现代奶牛生产工艺进行检测。4、采用现代奶牛生产工艺牧场内尽量采用现代化先进的奶牛生产工艺对各养牛户的全部奶牛统一建立档案,由人工授精室负责有针对性的选种选配工作。在挤奶设备上安装奶牛体温自动测定装置,对牛的发情进行自动监测。人工授精、妊检执行规范化操作与管理。牧场内实行定期消毒、检疫与免疫制度,对奶牛的疫病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与防治。牧场内实行对大宗饲料原料统一采购的制度,青贮饲料统一种植、统一制作,对不同奶牛不同的生产水平提供系列指导性日粮配方,乳多宝乳业统一供应系列精料混合料或浓缩料,条件成熟时可采用散栏饲养,全混合日粮(TMR)技术。一方面可降低饲养成本,一方面可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5、注重牛舍的环境控制根据奶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工艺设计与建造牛舍,采用新型的建筑材料,在降低单位造价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对奶牛生产的影响,为奶牛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为养牛户提供一个方便的工作条件。6、注意保护环境在牧场的规划设计上尽量降低奶牛生产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奶牛的排泄物(粪、尿)和奶牛生产的废弃物(污水、垫草等)均进行无害化处理,然后用于农业生产。7、 尽量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在牧场的设计和建造上,尽量采用自动控制技术,如奶牛的自动饮水系统、挤奶设备的牛只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脱杯系统、奶量的自动计量系统等。五、牧场奶牛的设计生产指标(一)繁殖指标1、成年母牛年总受胎率90%。2、成年母牛年情期受胎率56%。3、成年母牛产后配准天数110天。4、青年母牛初产月龄28个月。5、年繁殖率85%。(二)生产指标1、成年母牛群年平均单产 视当地成母牛群平均素质而定,乳脂率3.4%以上,乳蛋白率3.0以上。2、犊牛哺乳期小于90天,全期头均哺乳量小于350公斤。犊牛成活率90%以上。3、育成牛成活率95%以上。4、青年牛成活率98%以上。5、成母牛平均利用年限5胎以上。六、工程工艺(一)、生产工艺流程牧场内牛群采用全年均衡产犊、均衡产奶的生产方式,但允许根据市场情况使产犊季节向冬、春季作小量调整。1、牛出生吃过初乳后在23天内全部出售。母犊牛产出后放入犊牛栏哺育,90日龄断奶后部分转入后备牛区培育(用于成年母牛群的自我更新),其余母犊出售或转入其它牧场饲养。2、 母牛满1618月龄、体重达360公斤配种。3、母牛妊娠期280天,产前15天调到牛舍边上的成母牛床(产床),作好接产准备。4、 母牛产犊后在产床护理15天后调到成母牛区。5、 产犊后开始泌乳。产犊后4590天进行配种,妊娠期280天,在产犊前60天左右干奶,产犊前15天调到牛舍边上的成母牛床(产床),产犊后15天调回原来床位。进入下一个生产周期,周而复始,直到淘汰。(二)、饲养管理工艺1、饲养管理方式(1)、03月龄犊牛采用户外犊牛栏单养,每犊一栏。(2)、416月龄育成牛与青年牛合群在运动场散放运动、每日两次定时入舍在混合牛舍内特定区域的育成牛床位上槽。(3)、1726月龄青年母牛 与育成牛合群在运动场散放运动、每日两次定时入舍在混合牛舍内特定区域的青年牛床位上槽。(4)、成年母牛采用单独组群、在特定区域内群体运动场散放饲养、每日三次定时入舍在混合牛舍内特定区域的成母牛床位上槽。(5)、围产期母牛 采用固定床位(产床,在混合舍内成母牛床位的边上)每日三次上槽饲喂、三次手工挤奶的饲养方式,与成年母牛合群在运动场运动。2、饲喂方式(1)、哺乳犊牛 采用人工喂奶和人工饲喂方式。(2)、其它牛群 招商引户模式采用人工饲喂方式。精料补充料与糟粕类饲料混合后单独饲喂,粗饲料、青贮饲料单独饲喂。一体化模式改用全混合日粮饲喂。3、饮水方式(1)、哺乳犊牛采用自动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自由饮水方式。(2)、其它牛群采用自动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自由饮水方式。4、配种方式采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配种方式。5、挤奶方式成母牛采用挤奶厅集中机械挤奶方式,产奶量电子自动计量,自动输入计算机。围产期母牛采用手工挤奶方式。6、清粪方式采用粪尿分离,人工或半机械化干清粪方式。粪便清出舍外堆放于粪便处理场进行发酵处理,尿液及清洗污水经暗沟、沉淀池流入主干道排入污水池,经厌氧发酵后用罐车灌溉农田。7、环境控制(1)、温度 冬季关闭混合牛舍后窗和地窗,利用斜射入舍的日光获得提高舍温的效果。关闭哺乳犊牛栏后窗,增加牛床垫草。(2)、光照 自然光照。(3)风 自然通风。夏季混合牛舍利用地窗对低位牛床的“扫地风”和上悬窗的强对流“过堂风”以及前檐长出檐的“亭檐效应”增强的通风效果,达到通风降温目的。哺乳犊牛栏开启前后窗。(三)、牛舍设计牧场内以户为单位建设牛舍,不同家庭的奶牛仍可以自己单独饲养和管理。牛舍为混合牛舍,即育成母牛、青年母牛、成年母牛均在一栋牛舍中饲养。牛舍为单列式,坐北朝南,饲喂走道在牛舍北面,清粪走道在牛舍南面。牛舍内设计除牛床宽度依牛的类别而不同外,其它完全相同。在牛舍的两端(一栋牛舍由两户经营)或一端(一栋牛舍由一户经营)设休息室一间,精料库房一间(贮存加工后的精料,存量半个月用),粗料库房一间(贮存加工后的精料,供一周用),拌料在精料库房的一角。每栋牛舍在南面设门24个(由一户经营时设门2个,由两户经营时设门4个),分别用于后备牛和成母牛进出牛舍。3、哺乳犊牛区与犊牛栏设计03月龄犊牛采用户外犊牛栏单养,每犊一栏。设开放型牛棚,长2.4m、宽1.21.4m,前檐高1.21.3m 、后檐高1.01.1m ,运动场长1.8m、宽同牛棚、设栏圈围,栏高0.8m。4、产床设计产床在牛舍的一端,靠近成年母牛床,床位宽度较普通成年母牛宽20厘米,其他与成年母牛相同。每栋混合牛舍设产床24个。5、运动场设计运动场一般按15/头设计,育成牛与青年母牛可相对小些。运动场户与户之间、每户的成年母牛与其他母牛之间要用围栏隔开。每户运动场内设自动饮水设备、食盐补饲槽和凉棚,凉棚面积占运动场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凉棚和饮水设备周围的地面应为硬地面。(四)、附属建筑设计1、办公与辅助设施 包括办公室、资料室、培训教室、阅览室、娱乐活动室、浴室等,设在管理与辅助生产区内,间数根据需要灵活确定。2、锅炉房 设在管理与辅助生产区内,建在浴室附近,其主要功能是供应挤奶用热水,办公与辅助设施、挤奶厅的冬季供暖,建筑面积根据锅炉情况而定。3、水井、泵房 设在管理与辅助生产区内,最好与配电室建在一起,建筑面积根据需要确定。4、配电室 设在管理与辅助生产区内,最好与水井泵房建在一起,建筑面积根据需要确定。5、机修间 设在奶牛生产区内,最好与挤奶厅建在一起,建筑面积根据需要确定。6、精饲料库房与加工间 设在管理与辅助生产区内,最好建在粗饲料堆放加工区内,建筑面积150m2左右。7、粗饲料堆放与加工间 设在管理与辅助生产区内。粗饲料堆放区只在原地面适当垫高的基础上作水泥地面,建棚。各户分开堆放,每户划分一定的堆放区域。全场牛群全年粗饲料的最大用量为450吨,分为秸秆和干草两部分。秸秆可露天堆放,上部做防水处理,也可以随用随收,以减少堆放用地。全年干草最小用量为150吨,需用草棚贮存,机械打捆干草容重300350kg/立方米。草棚边设粗饲料加工间,面积围150平方米左右,内安装粗饲料切短和揉碎机械(机械每日加工量2.5吨),并有一定的操作空间。粗饲料贮存地点应考虑防火与防水问题,同时距离牛场不宜过远。8、青贮窖 设在管理与辅助生产区内。建地上式青贮窖个,即每栋牛舍一个窖,如一栋牛舍由两户经营,可在窖的中部隔开。为了节省土地,青贮窖可两两成对建造,每对青贮窖间相隔10米左右,每对两个青贮窖之间相隔2米左右,青贮窖周围设排水沟。青贮窖宽2米,地下部分深2.02.5米(视地下水位而定,一般要求窖底高于地下水位0.51.0米),地上部分高22.5米,长4050米。9、挤奶厅 设在奶牛生产区内,建在各栋牛舍的中央,根据挤奶设备与鲜奶冷却暂存设备的要求设计修建。10、奶牛质量化验室设在奶牛生产区内,与挤奶厅建在一起。11、兽医室设在奶牛生产区内,与人工授精室建在一起。包括兽药贮存室、化验室、办公室、诊疗室等。诊疗室内设牛只保定架。12、人工授精室设在奶牛生产区内,与兽医室建在一起。包括精液贮存室、化验室、办公室等。13、粪污堆放处理场设在粪便堆积处理区,与污水沉降处理池建在一起。14、污水沉降处理池 设在粪便堆积处理区,与粪污堆放处理场建在一起。15、收发室与门卫值班室 在牧场的大门口设收发室与门卫值班室,面积为1520。16、车辆消毒池在奶牛生产区大门设车辆消毒池,用于对进出奶牛生产区的车辆轮胎进行消毒。17、人员消毒室在奶牛生产区大门边设人员消毒室,室内安装紫外线灯、消毒液洗手盆和鞋底消毒池。建筑面积810。18、厕所 根据具体情况在奶牛生产区内修建1个。七、设备(一)一般设备1、各种围栏2、各类牛颈夹3、自动饮水装置 自动饮水槽或自动饮水器。4、食盐补饲槽 每个运动区设1套。5、哺乳犊牛饲喂槽每个犊牛栏一个6、哺乳犊牛喂奶器每个犊牛栏一个7、精料运输饲喂车 根据饲喂方式确定。8、粗料、青贮料运输饲喂车 根据饲喂方式确定。9、清粪车 根据清粪方式确定。10、污水泵车(或泵) 1台(或3个)。11、围产期手工挤奶工具及其它配套设备 包括挤奶桶,集奶桶,运奶车,接产、助产用具,消毒用具等。(二)饲料加工设备 1、谷物饲料粉碎机 根据每日精料用量选型(每日精料最大用量3.5吨,其中谷物占5070%)。 2、饼粕饲料粉碎机 根据每日精料用量选型(每日精料最大用量3.5吨,其中饼粕类占2035%)。 3、粗饲料切短与揉碎设备 根据每日粗饲料用量选型(每日粗饲料用量2.5吨)。4、青贮原料切短设备 每小时加工能力510吨的机械2台套。5、精粗饲料搅拌(混合)机(车) 。(三)挤奶设备与鲜奶保存设备1、挤奶设备 鱼骨式挤奶设备(成套),带牛只自动识别系统、自动脱杯系统、奶量的自动计量系统和体温自动检测系统。2、牛奶过滤设备 每小时处理鲜奶能力1000公斤。3、牛奶冷却设备 每小时处理鲜奶能力1000公斤。4、牛奶冷藏设备 贮存容量3000公斤的贮奶罐2个,要求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保温性能良好,内有搅拌设备、冷却设备及控温设备。八、工程防疫及环保措施牧场饲养密度大,且各牛栋由不同的养牛户单独经营,集中挤奶,增加了疾病相互传播的机会,因而必须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保证牧场的安全生产。1、工程防疫措施(1)、牧场的奶牛生产区周围应设围墙或围栏,与外界隔离,围墙外设防疫林带及排水沟。(2)、青贮饲料区、粗饲料堆放加工区、粪便堆放处理区、奶牛生产区应相互分开,设围墙或隔离林带。(3)、奶牛生产区内道路分为净道和污道,互不交叉。(4)、奶牛生产区大门口设消毒池;人员入口设药液消毒池、洗手盆和紫外线消毒更衣室。(5)、挤奶间门口设牛蹄药浴池,牛每次进出挤奶间对牛蹄进行消毒。(6)、牛舍内敷设冲洗用水龙头,每次清舍时要用高压水冲洗,然后进行消毒。(7)、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工作人员进入场区必须换上工作服和胶鞋,不得将工作服带出生产区;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和外来人员进入生产区,不得参观;进场车辆要进行消毒,以利于防疫。 2、环保措施牧场主要污染物包括:牛粪尿、死牛、清洗污水、有毒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全牧场每天产生鲜粪45吨,尿及污水2.53吨。(1)、牛粪 牛粪是污染物,也是一种有价值的肥料。牧场的粪尿当天用人力车或小拖拉机运至牧场外的粪便堆积场,采用高温发酵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工成有机肥出售;或直接施用。(2)、死牛 死牛多数是因病致死,一律深埋或焚化。(3、清洗污水 采用沉降池需氧菌发酵后,流入储水池,用罐车运至农田灌溉。 (4)、有毒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 为了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产生,采用粪尿分离,干清粪工艺。已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通过绿色植物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环境。九、总图设计1、牧场选址牧场场址在中和镇5排6村的天然草原上,地势高燥、排水条件良好。距居民区至少在3000米以上,并远离交通干道和食用水源,在居民区的下风向,附近无其它牛场和羊场,附近无工业和其它方面的污染。动力电线路已接入牧场,有充足的地下水源。有青贮地800多亩,草原2500多亩,是生态牧场建设的理想场地。2、总平面布置在平面布局上,整个奶牛牧场分为四个区域,即管理与辅助生产区、奶牛生产区和粪污存放处理区。管理与辅助生产区内建青贮饲料窖、粗饲料库与加工间、精饲料库与加工间、办公室、资料室、浴室、水井、泵房等。奶牛生产区内建混合牛舍、挤奶厅一个、兽医室一个、人工授精室一个等。粪污堆放处理区建粪污堆放处理场和污水沉降处理池等。根据牧场防疫要求和场址的地形地势,将管理与辅助生产区设在牧场的上风向、地势较高、靠近公路的一侧。粪便堆积处理区设在牧场的下风向、地势较低的一侧,防止污染牛场的环境,并便于粪便的运出。奶牛生产区是牧场的主体,设在牧场的中间,生产区内建相对独立的牛舍 栋,每栋牛舍配有运动场、精饲料库、粗饲料库、拌料间、值班室等附属设施。在牛舍之间,建一座挤奶厅,配制相应的挤奶和贮奶设备,另加1间牛奶质量检测化验室。兽医室与配种室建在生产区中部后面,便于牛群的配种与病牛的治疗。奶牛生产区中间纵向设主干道一条,为净道,用于饲料的运进和牛奶的运出;东、西两侧各设一条副干道一条,为污道,用于粪便的运出。各牛舍之间设便道,用于饲料的运进、粪便的运出。牧场应建成相对封闭的系统,周围设围墙、围栏或防疫沟,大门并设值班室和收发室。管理与辅助生产区与奶牛生产区之间应设围墙和大门,并设车辆消毒池和人员消毒间等。3、绿化 为改善场区环境气候条件,对全场进行绿化。场区四周设隔离林带,以针叶树木(松、柏)为主,林带宽度不低于6m,林带外围种带刺灌木围篱,道路两边种植乔木和花草;,各栋牛舍间种植树木和花草。十、牧场的管理与运行机制1、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投资建好牛舍、榨乳厅及附属配套设施并负责管理,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外地或本地养殖户,为牧场内养殖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2、牧场物业管理由公司对奶牛牧场实行工厂化管理,为养牛户提供饲草、饲料,配种、疾病防治以及鲜奶收购等一系列配套服务。十一、牧场的人员编制牧场内人员编制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牧场的管理与技术服务人员;其二为养牛户的生产人员。牧场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应按编制定岗定责;养牛户的生产人员根据养牛户具体情况而定,本规划所提供的人员编制只作为指导性参考。1、牧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其他公共服务人员(1)牧场主任 1人(3)兽医 1人(4)挤奶工 2人(5)门卫 1人(6)核算 1人(7)机电维修工 1人合计:6人十一、项目实施进度该项目计划在2009年5月到2010年3月一年内完成,具体进度如下:1、 2009年57月份,完成牛舍的设计、施工,即:(1) 成母牛、育成牛牛舍4000平方米。(2) 犊牛舍700平方米。2、 2009年810月份,建成青贮窖5个。3、 2009年9月份建成运动场10000平方米。4、 2009年510月份修建砂石公路4公里。5、 2009年510月份,新建集中榨乳车间450平方米,购进集中榨乳设备2套。6、 2009年102010年3月份,引进成母奶牛350头,奶牛养殖牧场正式运行。第四章 环境保护 劳动安全一、环境保护奶牛牧场项目建成后,奶牛实行集中饲养,统一管理,所排放的污水和粪便实行集中堆放,由牧场统一组织粪肥还田。污水排放至化粪池,进行熟化,然后灌溉农田,提高农田的地力,促进农作物的高产,没有对环境构成污染。环保对策:1、为了保护奶牛牧场及周边居民和自然环境的良好状态,对牛舍及运动场及时进行清扫,冲洗,消毒,粪便及时运到固定的堆放地点,待熟化后,进行机械还田。2、建立污水熟化水池,定点排放污水和尿,定期抽排到附近的农田地,灌溉农田。3、通过合理规划,在示范基地内栽树、种花,进一步搞好项目区的环境工作,使之达到绿化、美化、香化。4、锅炉安装按照GB13271-91国家标准,配备高效除尘器,除尘后的烟尘度控制在250MG/NM以下,烟气通过烟囱高空排放。二、劳动安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不符合安全规定,不符合工业卫生标准的因素,使该项目投产后,符合国家以及地方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保证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其主要措施是:1、奶牛牧场采用封闭式建设和管理。 2、牧场统一规划,牛舍单独建立,场区建设标准路、设置路灯照明。3、整个电力和动力设计按照国家电力部门的要求,由专业和资质的机构进行。4、对于机械集中榨乳、贮藏牛奶的设备等运转机器的外露部件,均加设防护罩以及防护拦板,采用安全防护措施。5、建立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管理。三、消防确立“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原则,采用可靠的防火、灭火措施,杜绝火灾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保证人身安全、国家财产的安全。制定具体消防措施:1、牧场各类建筑设施,合理布局,设有消防通道。2、各类饲料、饲草,划定区域,统一堆放,远离牛舍和其它设施。3、牛舍及牛舍外,必要的地方,设置消防栓及化学灭火器和灭火工具。4、建立健全防火组织机构,完善防火责任人制度。5、建立值班制度,密切监视火情,防患与未然。第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一、奶牛牧场项目投资估算依据黑龙江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建筑工程材料价格及目前市场价格,估算项目总投资为477.5万元,其中:征地费用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377.5万,具体投资如下:1、 成母奶牛,育成奶牛舍4000平方米,每平方米400元,则需投资160万元;2、 犊牛舍700平方米,每平方米400元,则需投资28万元;3、 运动场10000平方米,每平方米50元,则需投资50万元;4、 青贮窖5个,每个15000元,则需投资7.5万元;5、 修建砂石道路2.5公里,则需投资11.5万元;6、 新建集中榨乳间450平方米,每平方米700元,则需投资31.5万元;7、 购进集中榨乳设备2套,每套380000元,则需投资76万元。8、 青贮机2台,每台50000元,则需总投资10万元。9、 饲草揉碎机15台,每台2000元,则需总投资3万元。二、资金来源及筹措该项目需总投资377.5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127.5万元,银行贷款200万元,地方配套50万元(修路投入)。三、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项目建设中要严格资金管理,做到专户专储,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进行管理和使用。具体操作由公司财务部负责。第六章 效益分析一、 经济效益分析由于该项目是奶牛基地建设,因此自繁的犊牛不销售,在此只计算成母奶牛产奶效益,预计项目建成后:1、 年销售收入:每头牛按年平均产奶6吨、每吨奶按2350元计算,则年总收入217.5万元。2、 年成本费用:该项目建成后,每头牛直接成本4450元,其中精料1400元吨,需1吨;干草60元吨,需5吨;青贮饲料100元吨,需5吨;水电费270元头,人工费200元头,折旧费1780元头。每头牛的间接成本250元,则该项目每头牛总成本费用为4700元,则:总成本4700元头×250头 117.5万元。3、 利润总利润217.5117.5100万元二、 社会效益分析该奶牛养殖项目建成运行后,将会打破以往单一平行的产业结构,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的畜牧业发展现状,带动其它相关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增加就业机会,安排富余劳动力,带动项目区群众共同富裕起来,促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实现现代化高附加值农业。三、 生态效益分析该项目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农业产品和副产品,减少污染,生产废物可做为农家肥进行利用,为减少无机化肥用量,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提供了条件。同时大规模的奶牛养殖为牧草种植提供了条件,促进了种植模式的多样化,牧草种植可大大改变生态环境,符合国家退耕林、退耕还草的方针政策。四、 风险分析该项目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和农业副产品,所以自然风险小。近几年市场的需求量及价格正呈现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市场销售风险小。此外,奶牛养殖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生产成本低,进入市场产品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由此可见,该项目风险小,稳妥可靠。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该项目建设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种植业多元化发展,带动加工业及其它行业发展。适合青冈县实际的经济情况、自然资源情况风险小,回收快,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因此,该项目发展前景良好,切实可行。同时,项目单位尽快熟练掌握规模养殖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操作程序,通过学习,实践摸索,尽快积累经验,增大技术含量,以发挥更加显著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