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慈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055088
资源大小:115.50KB
全文页数:8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太原慈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太原慈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世纪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动物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至倍。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它具有五大基本特点: 1市场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起点和终点都要定位于市场上。其市场范围更为广阔,融人了情趣与休闲的内涵。2专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专业化是其必然。3一体化。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一体化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核心。更加广泛的和大量的第三产业组织会全面介入和渗透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展全方位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服务。4高新化。高密度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的集中采用,是生产高品位高效益产品的必备条件。生态农业观光园对高新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生产人们喜欢的直接产品,而且要生产人们喜欢的休闲与观赏产品生产的环境。5示范与观赏性。这是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别于传统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之处。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示范性和观赏性是其基本内涵。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而太原市梦家井村丰富的山川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则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太原市市慈行静苑老年公寓有限公司,抓住机遇,决定在张青公路两旁建设: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内总体规划为建设五区一村一廊,五区为优质林果花卉区、现代农业区、特种养殖区、特色作物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村一廊为民俗文化新村和绿色长廊。使之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观光、休闲、度假观光园,为太原市旅游事业上新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太原市慈行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 建设单位概况项目策划单位:太原市慈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设单位:太原市慈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13 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1.3.1 太原市孟家井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现状地形图1.1.3.2 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方案图1.1.3.3 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可研报告编制大纲。1.1.3.4太原市慈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同。1.1.3.5 太原市市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有关建设文件规定。1.1.3.6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规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1.1.4.1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观光生态农业区,是以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太原市民俗文化特色为旅游吸引力,通过开展让旅游者广泛参与的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现代新型农业经营管理活动,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选择、借鉴国内外具有开发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动、植物和菜篮子项目,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形成能与太原市知名品牌的色农业园。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迎泽区农业结构调整、丰富迎泽区乃至太原市菜篮子,都将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实施农业观光旅游带动战略,以旅游为龙头,培育壮大地方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旅游带动各业发展,以各业发展促进地方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循环,环使农业观光旅游成为孟家井新农村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灵魂。太原市慈行生态农业观光园建立农林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态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洁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良好生态环境的场所,形成林、果、粮、农、林、牧综合的农业生态景观。配合太原市自然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形成特色农业产品生产、加工、观赏、风味餐饮一条龙产业。1.1.4.7该项目的建设是为太原市市城镇居民提供节假休闲场地。 生态农业观光园不单是填补了太原市人文景观的不足和优秀旅游城市的空白,而且为城镇居民乃至中外游人提供了一个集农业生态文化、娱乐、休闲、会议、商务、餐饮为一体的最具特色的休闲胜地。1.1.4.9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的建设是太原市市旅游内容中文化含量的补充。“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旅游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除了走马观花式的游山玩水外,他们希望感觉不同地域所独有的文化底蕴,希望在自然风光之外对历史的、地理地质的、生产生活的、艺术的等方面有所涉猎和了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立,增加太原市旅游的文化含量,丰富文化容器、适应了深度旅游的需要。也只有让游人在山水与文化共同营造斑澜丰富的立体化时空里遨游,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 2项目概况1.2.1 地理位置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孟家井村后山的境内,占地面积约200于亩。项目区地势东、南、北高,中间低平,向西开口,属典型丘陵山地地貌。1.2.2 建设规模与目标太原市慈行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规模为:五区一村一廊1.2.2.1优质林果花卉区:100亩水果经济林100亩,花卉苗木园20亩。每亩年产水果1吨,年产繁育种苗50万株。规划设计生产能力年产花卉0.5万盆。年收入达2000万元。1.2.2.2现代农业区:现代农业区蔬菜大棚20亩。特色粮作亩产值达到3000元以上,种植无公害蔬菜5亩,每亩年产蔬菜1000公斤以上。年产值达200万元。1.2.2.3特种养殖区:经济观赏驴用地20亩;观鸟园用地10亩;家禽园10亩。规划年产值为1400万元。1.2.2.4特色作物区:绿色植物园10亩。年产值达到50万元。1.2.2.5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6亩。年产值达到200万元。1.2.2.5.1水果示范区。规划用地15亩,水果示范区亩均产量达到500-1000公斤。1.2.2.5.2高效农业示范区。规划示范区蔬菜生产亩产值达到1万元左右,粮作生产亩产值达到2000元以上。年收入达900万元。1.2.2.6一村为民俗文化新村:占地20亩。规划年接待旅游客人达10万人次以上,年收入达50万元。1.2.2.7一廊为绿色长廊:全程约3.9公里,道路两侧视野范园内的山地,采取实行绿色美化,规划建设四个绿化观光带,即山坡绿化带、公路山花带、溪河景观带、风光带。1.2.3主要建设条件1.2.3.1自然资源 项目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光温水年季分布与农作物生长同步,年平均气温16.6。项目区地势起伏,其中山坡土壤坡度大、土层肥力高,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土地资源丰富。 1.2.3.3 旅游资源条件太原市迎泽区孟家井村的自然风景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山、水、峰、林等多种类型,尤其是水资源,独特甘甜。据初步设计,已经有不少自来纯净水厂采取灌装销售。而且独有的孟家井古瓷窑,被山西省政府在1965年就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2.3.5政府积极支持 农业合作社是带动效应极大、创汇能力很强的行业。旅游业的发展对太原市市尽快脱贫致富有极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今年的十二五会议,已经将农业合作社农民增收纳入会议内容,这一举将成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和脱贫致富的高效产业。并将太原市迎泽区乃至太原市整个地方城市的菜篮子丰富注入更强的活力!1.2.4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 )文化新村5044万元,水果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4400万元,现代农业区(大棚蔬菜)2600万元,观虎园1166万元,观鸟园2645万元,特色植物园500万,基础设施2000万元。年收入预测表序号 项目名称 计算基础 金额(万元) 备注1水果经济林 10000亩×0.15万元 1500 2 驴园 40万人×30元 1200 3 花卉苗木 2000亩×0.8万元/亩 1600 4 大棚蔬菜 600亩×0.5万元/亩=300万元培训费30000×0.02万元=600万元 900 5 特色养殖园 20万人×20元 400 6文化新区 展厅收入200住宿餐厅收入500娱乐收入300 1000 7特色植物园合计 药材收入100亩*1.5 150873813、问题与建议131 在全面分析市场、准确经营定位,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前提下,项目建成后,有可观的社会效益。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首先,满足太原市市旅游项目建设的需要;其次,是太原市市旅游内容中文化含量的补充;第三,可为社会提供多个工作岗位,扩大就业;第四,满足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增长的扩大规模建设需求。第五,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品位。第六,丰富城市菜篮子,解决城市吃菜难、菜价高的生活问题!第二章 市场分析21 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2.1.1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 生态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目前,最流行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两个:2.1.1.1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2.1.1.2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2.1.1.3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应运而生。各地掀起发展观光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兴建“观光果园”或珍稀动物养殖场;有的以种、养殖场为基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光旅游于一体,兴建“水果世界”等等。2.1.1.4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2.1.2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2.1.2.l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1.2.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一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的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迷你型的03hm2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2.1.2.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2.1.2.4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2.1.2.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想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2.1.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分区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分区:2.1.3.l观赏区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2.1.3.2示范区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2.1.3.3休闲体验区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人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2.1.3.4产品区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2.1.4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目标 2.1.4.1一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因此,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观光农业最基础的目标,特别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为如此。2.1.4.2二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理念。生态农业观光把改善生态、美化自然、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2.1.4.3三是示范观赏目标。离开了这一目标,就没有了生态农业观光。这一目标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延伸。换句话讲,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三大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是三大目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既为长远利益拓展了空间,又是第三目标示范观赏目标的基础。而示范观赏目标为基础产业提高了知名度,拓宽了市场空间,促进了“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2.2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2.2.1据有关部门总结百姓生活十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假日旅游热起来。1989年,我国国内年旅游人数只有24亿人次,到2001年,近8亿人次出游。1990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只有300万人次,到2001年,1213万人次周游列国。2001年更是中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一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89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旅游外汇收入达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首次跃居世界第5位;国内旅游人数达78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3。国内旅游收入达352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9。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995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2,比上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8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6亿元。太原市市旅游业迅猛发展,200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27.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8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2.4%和38.4%,其中境外游客25.3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691万美元,分别增长25.7%和27.1%。 2.2.2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围绕任何一点,生态农业观光都可以有所作为。生态农业观光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它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在这里,农民表现得主动、活跃、有创造力,而不必听命于机械的需求。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经济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都有不俗的表现: 2.2.2.1一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生态农业观光园产品,大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有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现优势,在这里却可以大显身手,各显其能。 2.2.2.2 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大多数农副产品都供大于求,追求品质成为主流。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这些品种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不为人们重视,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近乎消亡。生态农业观光园能够发扬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之长,生产“有滋有味”的农产品。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园拒绝使用有害投入品,这样一来,农民无论在选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惟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 2.2.2.3三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据测算,“九五”和“十五”期间,太原市市每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近万人。如何转移?在工农业产品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而在农村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2.2.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效益显著, 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 ,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太原市市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稳,亲和力较强。2.3绿色食品市场分析2.3.11990年5月15日,我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2.3.2第一阶段,从农垦系统启动的基础建设阶段(1990一1993年),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在农垦系统正式实施。在绿色食品工程实施后的三年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在农业部设立绿色食品专门机构,并在全国省级农垦管理部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以农垦系统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为依托;建立起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系统;制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制订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对绿色食品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组织。与此同时,绿色食品开发也在一些农场快速起步,并不断取得进展。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实施的当年,全国就有12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1993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当年新增产品数量达到217个。 2.3.3第二阶段,向全社会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1994年一1996年),这一阶段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1)产品数量连续两年高增长。1995年新增产品达到263个,超过1993年最高水平1.07倍;1996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新增产品289个,增长9.9。(2)农业种植规模迅速扩大。1995年绿色食品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700万亩,比1994年扩大3.6倍,1996年扩大到3200万亩,增长88.2。(3)产量增长超过产品个数增长。1995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比上年增加203.8,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4.9个百分点;1996年达到360万吨,增长71.4,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61.5个百分点,表明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4)产品结构趋向居民日常消费结构。与1995年相比,1996年粮油类产品比重上升53.3,水产类产品上升35.3,饮料类产品上升20.8,畜禽蛋奶类产品上升12.4。(5)县域开发逐步展开。全国许多县(市)依托本地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绿色食品开发和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绿色食品开发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增长点。 2.3.4第三阶段,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1997年一至今), 绿色食品社会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进一步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新闻媒体主动宣传、报道绿色食品;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日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探讨。绿色食品市场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宣传力度的加大,绿色食品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通过市场的带动作用,产品开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国际市场潜力逐步显示出来,一些地区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陆续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显示出了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 绿色食品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度和层次逐步提高,绿色食品与国际接轨工作也迅速启动。为了扩大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产权保护的领域和范围,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相继在日本国和香港地区开展注册;为了扩大绿色食品出口创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参照有机农业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订了AA级绿色食品标准,这套标准不仅直接与国际接轨,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一大批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行动,而食物生产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已引起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物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消费者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们已成为食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食物生产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未来的趋势是,只有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的食物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大。2.3.5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将成为“人类生命科学世纪”、“产品质量创新世纪”。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绿色世纪”和“绿色革命”的严峻挑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多层次加工的健身滋补食品、强力美容食品、野生植物食品、转基因食品等脱颖而出,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抢占绿色食品市场。由此可见,新世纪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太原市市作为世界农业大市之一,绿色食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绿色市场销售前景看好。绿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注重标示本兼治为发展之根本。绿色食品如要超常规发展:首先,要增加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源,依靠科技增加有机肥和开发“绿色”农药,减少化学肥,为开发绿色食品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其次,食品加工部门要注重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投入,依靠科技开展创新,在提高食品质量上做文章,在研究开发绿色食品上下功夫,把争创绿色名牌作为立足点、着眼点,领取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只有让更多、更好、更优的绿色食品走向市场,走向家庭餐桌,才能给世人的生活多添一份“绿色”。2.5 太原市市蔬菜生产与市场供求形势居民家庭蔬菜的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据住户资料推算,太原市市居民家庭蔬菜消费总量增长0.62%;增长幅度平均每年0.048%。这些数据不包括餐饮及食品服务业中的蔬菜消费量。近20年来,居民家庭蔬菜的年人均消费量呈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1983年太原市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年均蔬菜消费量为157公斤,到2000年居民人年均蔬菜消费量为114公斤,人均减少量为43公斤,增幅为-27%。目前,太原市市居民家庭人年均消费蔬菜量高于世界人均消费100公斤的水平。1978年太原市市农村居民家庭蔬菜人均年消费量为132.04公斤。2.5.2未来的蔬菜种植品种应需转变思路,寻求新的发展:2.5.2.1向营养保健型转化:在市场开放、蔬菜源扩大和品种增多的情况下,人们更讲究蔬菜的质量、营养。一些营养价值高且风味好的豆类、瓜类、食用菌类和茄果类蔬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而花菜、生菜、绿菜花和紫甘蓝等一些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蔬菜销售形势一直看好。 2.5.2.2向加工方便型转化:净菜上市适应了城市快节奏、高效率生活方式。如今,许多地方的蔬菜生产都开始向净菜小包装阶段发展,即在生产地将蔬菜整理后进行消毒灭菌、分级,并用薄膜包装密封,然后上市出售。 2.5.2.3向绿色食品型转化: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尽量少施化肥,多施有机肥,以避免和减少对蔬菜的污染,这已成为目前蔬菜生产的趋势。 2.5.2.4 向新鲜多样型转化:目前,“大路菜”的生产效益开始下滑,人们开始趋向于购买一些营养丰富、保健型蔬菜和反季节蔬菜。2.5.3蔬菜供应分析人口增长将是未来畜产品需求长期增长的基本动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日益加强,绿色食品消费成为时尚,而首当其冲的是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关注和期盼。但是作为卖方的生产者对无公害蔬菜的高期盼与作为买方的消费者对市场上无公害蔬菜价格的心理承受能力却产生了激烈的对撞,一边生产无公害蔬菜势必要增加投入,不能做亏本的买卖,一边是消费者在超市或农贸市场专卖区是望菜兴叹,高价位挡住了普通消费者的口福,其潜在的市场需求还期待更多的业者共同参与努力。 2.6 太原市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野菜是一种宝贵的植物资源,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善,天然无公害的野菜食品必将受到青睐,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广阔前景。 2.6.1 野菜资源的特点 太原市孟家井村地域广阔,野菜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蕴藏量大,常被采食的野菜多达多科00余种,在无环境污染的条件下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且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有的野菜的营养成分还具有保健和医疗价值。 2.6.3太原市市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概况 随着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经济的迅速发展,太原市市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重视,由原来的农民自采自食阶段转向工厂收购加工,商品销售阶段。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将建立野菜加工厂。目前准备开发的野菜食品种类主要有保鲜菜、野菜干、野菜罐头、野菜汁、腌渍品等.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断研究野菜的采集、贮运和加工利用技术,使野菜食品的加工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较先进的工艺如冷冻真空干燥、远红外线烘干逐步应用于野菜加工。2.7旅游商品市场及现状2.7.1.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严重脱节在对设计、生产、销售及研究管理人员提出"太原市市旅游商品近年来一直徘徊不前的原因"的问题时,有68%的同志认为"各方面配合不够,没有把几个方面连接贯通起来"是主要原因,远远高于"设计太陈旧,没有新意"(39%)、"生产工艺水平太低,不能生产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产品"(26%)、"销售渠道不畅,没有专门销售正牌商品的销售点"(19%)、"景点不配合,不能在景点让客人买到价格合理的旅游商品"(19%)。2.7.2.品种单一,缺乏特色,内涵不足,纪念性、实用性不够。太原市的旅游商品不能充分满足旅游者需要,在想买而没有买到旅游商品的旅游者中,有26%的游客因为没碰到想买的商品而放弃购买,有37%左右的游客会因为旅游纪念品的选择款式太少,没有保留价值和纪念意义,不新颖、不时尚而放弃购买旅游商品。2.7.3.不够价廉物美,不够轻便与结实,货真价实无保障游客在太原市平均花费为3626元,在太原市购物花费为1399元,但他们对旅游纪念品的价位仍很计较,有74%的国内游客希望能在太原市买1020 元/件的旅游纪念品,只有少数人希望买到50元以上的纪念品,其中愿意购买单价300元以上纪念品的仅有 4%。这充分说明,太原市的旅游纪念品应该价廉物美,因为购买对象主要还是工薪阶层(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调查的另一个数据也表明旅游者非常需要价廉而有质量保证的旅游商品。有52%的旅游者认为,他们想买而没有买的旅游商品的主要原因是价位不合适,即价位太高。另外,有16%的游客因为怀疑是假冒伪劣商品而放弃购买意图。2.7.4.购物花费在整个旅游花费中的比例不高太原市作为一个大都市,旅游购物花费的比例却一直上不去。20世纪80年代,太原市最高时达到10%,最低时至6.3%,90年代最高仍不过12%,最低仅为8.3%,2000年仍未突破12%的大关。2.8 太原市生态观鸟区我们祖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土地面积959.7万平方公里,仅小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比美国大175.8平方公里,相当于27.7个日本或42.8个英国的面积;具有多种多样的气候地区,有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形类型更是无所不有,东面和南面是浩瀚的太平洋,洋中岛屿成千上万,内陆有高原、盆地、平原、沙漠、江河、沼泽、湖泊、丘陵,构成了无比秀丽雄伟的大好河山。在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动物资源,包括寒温带气候的动物群及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群。在世界上,一个国家拥有着两种不同特色的动物群,只有我国和墨西哥两个国家。从种类上说,我们单就鸟类而言,全世界鸟类共有8600多种,我国就占有1186种,这个数目超过了整个欧洲地区鸟类种数的总和,而前苏联约相当于我国的60%,美国和加拿大约相当于我国的66%。我国的陆地面积仅占世界面积的7%,然而,却滋育着占世界14%的鸟类种数。由此可见,我国的鸟类资源是何等丰富!长期以来,在太原市范围内,至今还没有一处成规模、有影响力、能够吸引游客的特色农业旅游项目。单一的开发,导致太原市这块特色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致使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品味不高,从而影响了太原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生态观鸟区,以丰富的鸟类资源为重点,让游客观赏各种各样的鸟类,尽情地领略清新、宁静、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类和谐氛围,探索和认识自然的奥秘,增进健康,陶冶性情,接受环境教育,让每一个游客受到启迪.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3.1指导思想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方针,依托太原市知名旅游胜地,以农业生态和民俗文化为主体,把生态农业园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渡假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提升、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使之成为中国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的窗口,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食品供应基地和展示农家风貌和民族风情的观光休闲胜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保护和改善太原市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内涵,拓宽旅游业发展瓴域,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旅农共生发展的新型高效产业,带动和促进迎泽区乃至太原市市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3.2建设目标3.2.1、总体目标 通过生态农业园建设,全面管理园区旅游生态环境,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发农业自然资源,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产业水平,建立一个适合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系统。园区建成后园区内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年均增长10%;特色农产品及加工产值750万元,年均增长8%;旅游总收入200万元,年均增长20%左右,旅游资源和和环境保护达到世界要求的标准水平。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科技,开发特色资源,建设与太原市这一世界品牌相匹配的生态农业园。经过510年的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和农村的窗口,太原市民族民俗文化和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园,国内一流的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国内一流的城郊生态农业基地、国内一流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农产品生产基地,太原市市域内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样本。把旅游观光农业培植成迎泽区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3.2.2、阶段目标 规划期为10年3.2.2.1第一阶段(20012003年):积极招商引资,启动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进行水、电、路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完成现代农业区、特种养殖区、民俗文化新村三大主体工程建设。启动林果花卉区和绿化长廊两在工程。到2003年,完成核心区农业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区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太原市市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3.2.2.2第二阶段(20042005年):完成生态农业园全部建设工程,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功能区,与太原市旅游形象协调的生态农业园风格初步形成。完善生态旅游设施的配套供给,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完成林果花卉区、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初步建成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