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吐鲁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

    • 资源ID:3054591       资源大小:71.50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吐鲁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

    吐鲁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日吐鲁番地区人大工委第一次会议批准)                         序言    “十二五”期间(20112015)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吐鲁番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抢抓中央加快新疆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    本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要求编制。纲要回顾了“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强区富民稳定为目标,将在资源型综合改革实验领域积极探索,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实施“强农、兴工、促旅、重文、活水、宜居、育人”战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加强与区内外有利于本地发展的各种经济体合作,加大政府改革力度,理顺关系,为全面构建“两型”社会,带领地区各族人民尽早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本纲要是地区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地区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主要依据。           第一章“十二五”规划编制的任务背景                              第一节“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以来,地委、行署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发展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结合地区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引进战略,培育和发展了石油化工、煤炭、无机盐化工、金属冶炼加工、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调整后)基本完成。    (一)取得的成就    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5.3亿元(现价,下同),五年平均增长5.7,其中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25.2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2.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900元(相当于4544美元);财政收入28.5亿元,5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7.6,其中地方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9.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煤炭、无机盐化工、金属冶炼加工、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优势资源转换步伐加快。预计2010年地区农业增加值达到24.3亿元,五年平均增长6.6;工业增加值达到102.5亿元,五年平均增长4.2;实现旅游收入7.7亿元,旅游接待达到406万人次。一二三次产业调整为“十一五”末的13.1:64.5:22.4。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高。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社会事业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地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3.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25倍,其中地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    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各项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通过改组改制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私营企业达到1938家。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建立了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对内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十一五”贸易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3620万美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达到111.2亿元。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顺利通过“两基”验收;医疗卫生水平显著提高,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社会医疗取得新成效,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险五年净增8.4万人次;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控制在11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预计201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29元,年均增加372元,超“十一五”规划目标102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721元,年均增长12.85;解决了1846户特困家庭、7945人的温饱问题。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深入人心,积极开展广场文化、社区活动、农牧民运动会和群众文艺汇演,乡镇文化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城乡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局面得到巩固。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严厉打击境内外“三股势力”,全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十一五”期间,经过全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有效抑制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乌鲁木齐“七五”事件及自然灾害等挑战,努力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情况、新变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些都为“十二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二)存在的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乌鲁木齐“七五”事件的影响,地区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受挫。    吐哈油田资源枯竭,原油产量大幅减产,对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经济总量偏小,增长动力不足。地区现有企业生产规模小,主要以资源初级加工为主,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与乌鲁木齐周边临近区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    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和农牧业人口比重大,农产品市场开拓滞后,农业科技推广等服务体系支撑不足,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着新的困难和问题。    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矿产资源配置、水资源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地下水超采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中小企业融资难,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矿产资源勘探程度低,油、气资源保障程度不高,铁路运力偏紧,导致煤炭、矿产品等大宗物资出疆难,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还不相适应。    基础设施条件依然薄弱,很多制约因素仍未根本消除,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民生改善进度较慢,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住房生活条件有待提高,城镇化水平低。                 第二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二五”是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前所未有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吐鲁番地区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尽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有利条件    中央对新疆发展与稳定的高度重视为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国务院对口援疆工作会议以及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一系列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治久安的工作部署,为地区实现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带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吐鲁番交河机场通航,国家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吐鲁番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和谐生态城区)开工建设,为改善民生、推进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大发展和资源大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我国能源短缺情况凸显和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新疆已被列入国家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尤其是“疆煤东运”、“疆电东送”战略、新疆正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重要资源战略基地,以及国家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出台的系列利好政策,为吐鲁番地区优势资源转换带来了新的机遇。    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自治区将吐鲁番地区纳入天山北坡经济带、把吐鲁番作为乌鲁木齐都市圈副中心城市优先发展,为吐鲁番地区赢得了良好的政策机遇。    国家相继出台对新疆的一系列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政策,正逐步加大对民生保障的投入,以及对口援助的湖南省发挥人才援疆、科技援疆、经济援疆、教育援疆优势,为吐鲁番地区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当前正处于金融危机的恢复上升时期,国内经济恢复平稳增长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地区经济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纵深发展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产业结构、产品市场竞争力及劳动力素质还不适应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求。    保护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大。随着地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性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一定的矛盾。    水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是面临的现实挑战。    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效应尚未显现,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差距大。    资源配置、城乡统筹、整合发展的统一规划的执行能力不强。    发展理念、政策导向、人文环境、人口结构等方面的软实力急待提升。     第二章“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要任务,以加快经济、文化的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全力推进“强农、兴工、促旅、重文、活水、宜居、育人”七大战略,着力打造新疆转型升级的先行地区、现代文化引领的模范地区,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区,营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早日实现吐鲁番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坚持转型升级,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优势企业、优势特色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把民生问题摆到优先位置,着力抓好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各项重大公益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统筹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发挥区位、资源、交通优势,提升开放水平;继续深化政府功能改革,积极构建适应新型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以培养引进重点行业、优势产业发展振兴急需紧缺人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突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加快人才资源结构调整,加强人才机制创新,着力构建人才行业分布新格局。    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各民族团结,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范和严厉打击“三股势力”。                               第二节总体思路    围绕实现“一个目标”,坚持“两个可持续”,实施“七大战略”,力争在资源型综合改革实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建立转型升级示范区、现代文化引领模范区、全国新能源示范区,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将吐鲁番地区建成新疆能源、化工、新型建材基地、特色农牧业生产基地和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实现“一个目标”:以强区富民稳定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吐鲁番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坚持“两个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    实施七大战略:     “强农”惠农富民。以农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设施农业为抓手,利用现代科技和经营模式,实现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突破。    “兴工”工业强区,增强区域整体经济实力。树立能源工业龙头地位,充分利用矿权改革试点机遇,加快优势矿产资源转换,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突破。    “促旅”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以吐鲁番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和产品结构,实现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突破。    “重文”崇尚现代文化。大力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弘扬吐鲁番“开放包容、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精神文明,凝聚多方智慧,积极开拓进取,通过古为今用,借鉴创新,实现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功能的突破。   “活水”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以水确权的水资源经营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和生态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突破。    “宜居”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以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城市为抓手,实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新突破。    “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为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上的突破。                第三节发展目标    经济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达到3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到2015年达到49500元(相当于752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7:2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到26%。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吐鲁番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和谐生态城区)、鄯善城北新区和白杨河托克逊县城段改造,统筹城乡公用设施规划建设,带动特色乡镇快速发展,力争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万元GDP能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5%。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用水结构趋于合理,逐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农牧业、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由2009年的14.16亿方、0.64亿方调整为2015年的11.5亿方、1.66亿方,农牧业、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比例由2009年的95.6和4.4调整为87.4和12.6,地表水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8,2015年节水2.63亿方。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3.5万吨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3.8%;种植面积控制在130万亩。      社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和服务体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养老、流浪、孤残儿童等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280元,年均增长13%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20元,年均增长11%以上。五年新增城镇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               第三章大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以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为抓手,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初步形成以葡萄、哈密瓜、反季节蔬菜瓜果、农区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骨干的高效节水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力争5年全面实现绿色农业目标,把吐鲁番建成新疆重要的绿色冬生产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第一节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发展思路和“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适合吐鲁番瓜菜、葡萄生产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加快实施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绿色、有机设施农产品基地,打造“安全”、“优质”、“绿色”的设施农产品名优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引进和培育与设施农业发展相关联的加工服务型产业,努力打造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有机联结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10万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整体水平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成为乌鲁木齐的“菜篮子基地”,初步建成“国家设施农业试验区”。    稳步推进特色林果业。坚持适地适树、水土平衡。稳定现有葡萄种植面积,加快葡萄品种改良和架式改造力度,调增鲜食葡萄和酿造、药用葡萄规模,调减传统制干葡萄规模,优化区域布局。因地制宜扩大节水经济林种植规模。积极发展设施林果品种,增加反季节果品产量。以特色林果示范园建设为引领,强化现有特色林果基地管理,加大低产劣质果园优质化改造力度,全面建设标准化绿色林果生产基地,推动林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到2015年,林果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林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大力提升哈密瓜产业水平。积极培育推广哈密瓜新品种,建立精品哈密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春提早、秋延晚和冬生产设施栽培,满足市场全年需求。巩固完善精品哈密瓜“企业+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严格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和推广绿色、有机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探索和发展哈密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品牌保护机制,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份额。到2015年,哈密瓜种植面积达10万亩,把吐鲁番建成全国最大的“冬生产”哈密瓜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以牛羊育肥为主,以特色畜禽养殖为辅。抓好育肥畜源基地、良种繁育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吐鲁番斗鸡、黑羊、驴等特色品牌,实现在特色畜牧业、品牌畜牧业上的突破。大力发展牛羊畜产品加工业,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区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推进可饲用秸秆的开发利用,稳定畜牧业生产基础。到2015年,牲畜存栏头数稳定在110万(头)只,优质人工饲草料基地面积10万亩,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以上,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                    第二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特色林果、哈密瓜和畜牧等农牧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物流保鲜业,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形成与吐鲁番地区现代农牧业发展相适应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强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建设,大力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经纪人队伍,形成农科教、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构建主导产业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吐鲁番葡萄、哈密瓜为主的优势农产品为依托,加大地理产品标志保护力度,完善品牌建设服务体系,推进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集中力量扶持、改造、提升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吐鲁番优势农产品知名品牌,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到2015年,再培育出2个以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名牌产品和3个以上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将葡萄和哈密瓜打进全国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依托设施农业园区和基地,加快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商贸物流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成交河国际物流港、绿色楼兰等新疆区域性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集散地。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搭建外销平台,拓展高端市场,建成乌鲁木齐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吐鲁番直销市场,搭建吐鲁番农产品进京销售和推广渠道,逐步建立全国大中城市直销、连锁、加盟销售的窗口。开拓周边国际市场,提高特色农产品出口份额。力争2015年,在全国80%以上的大中城市建立专营、直销或代销网点,不断提升吐鲁番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            第三节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良种体系建设。依托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和完善地、县(市)、乡、村四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牧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术好、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牧民。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与追溯制度,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到2015年全部实现绿色食品。    提高农业生产机械装备水平。加快设施农业、林果业、畜牧业等农业新技术应用、新机具引进推广力度,继续加大节水灌溉机械的普及应用,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到2015年,吐鲁番地区农机总动力达55万千瓦(含农用车动力)。                    第四章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定不移地推进矿权综合改革实验,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积极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对工业提质增效的支撑作用,在加速发展中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谋求加速发展。加强区域之间整体统筹,协同合作,有序发展。高起点、高水平规划,建成新疆重要的“疆煤东运”“疆电东送”和现代煤化工、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业、无机盐化工、新型建材等优势矿产资源深加工基地和国家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第一节 加快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能源产业    加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技术先进、结构优化、清洁安全、多元化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全力推进煤电化、石油下游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推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利用,实现能源“兴工”。   (一)树立能源产业龙头地位,强力推进煤炭产业发展把煤炭开发利用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推动力,按照“技术先进、工艺成熟、装置可靠、运行经济”的原则,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规划建设煤炭产业,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以“煤电化”一体化为主线,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建设大规模、高水平的大型现代煤炭基地为目标,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加速形成产业链,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    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坚持勘探先行、科学规划,加强煤炭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推进大企业、大集团对煤炭企业的重组。加快沙尔湖库木塔格、艾丁湖、伊拉湖等特大煤田勘查开发;重点做好沙尔湖、克-布尔碱、黑山、七泉湖和底湖等煤炭矿区资源开发、整合、优化升级改造。“十二五”期间,力争地区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疆煤东运”、“疆电东送”大型能源生产基地,保障地区现代煤化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煤炭供应。    全力推进现代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以煤炭资源就地转换为核心,加快推进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发展,推进煤层气开发利用进程,重点推进煤炭液化、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基多联产等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力争建成23个布局合理的空冷机组火电项目,适当发展企业自备电源。到2015年,形成规模化的煤电和以煤炭深加工综合利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                                (二)做优石油天然气产业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发展精细化工为目标,按照“发展下游、支持中游,配套上游”的发展原则,不断加大吐哈油田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力争油气产量稳步增长,提高油气资源在吐鲁番加工的数量和深度。加强油、地融合,利用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开发与石油天然气勘探、精细加工相关的装备制造,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条件成熟的天然气利用项目。到2015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1.25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500亿吨。重点围绕甲醇、顺酐发展甲醛、多聚甲醛、二甲醚、1,4丁二醇发展精细化工,稳步推进LNG产业,加快气化“吐鲁番”步伐。积极争取中石油管道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丙烯等大型天然气化工,落实鄯-乌管道6亿方天然气留用当地,加快110万吨/年燃料油、160万吨/年高等级道路沥青的石油加工业发展。               (三)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能源    加快风能、太阳能等绿色新能源开发,着力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高效化和清洁化,降低常规能源消耗比重。鼓励发展水电,推进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的实施,积极引进光伏、风电发电产业关联度较强的配套企业,形成新疆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到2015年, 全面完成吐鲁番示范区建筑一体化并网型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新增120万千瓦风电场,力争20万千瓦光伏发电、10万千瓦光热、5万千瓦水电项目建成投产。专栏1:能源产业1,煤炭产业:l 煤矿:a)完成“十一五”结转项目产能建设规模2570万吨/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项目产能1615万吨/年;b)根据国家运煤通道建设进展及运输能力平衡计划安排状况,结合煤炭深加工产业需求,适时建设亿吨级煤矿1个、5000吨煤矿1个、千万吨级煤矿3个。l 煤化工:中国万向新疆硝石钾肥有限公司大型煤电化一体化,新疆艾丁煤业有限公司20亿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和圣雄能源煤基多联产等项目。l 煤电:中电投新疆能源有限公司2×35万千瓦空冷机组火电项目,4×66万千瓦空冷机组火电厂建设项目等。2,石油天然气产业l 重点支持新疆美汇特石化产品有限公司110万吨/年燃料油、160万吨/年高等级道路沥青及改性沥青改扩建项目等;l 以现有24万吨/年甲醇、2万吨顺酐为基础,延伸下游产业链等项目。3,新能源产业l 风电:全力推进吐鲁番小草湖150万千瓦、鄯善楼兰风电场60万千瓦风电开发建设项目等;l 光热光伏: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重点完成中电投新疆能源有限公司2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等;l 水电:重点支持国电大河沿河红星渠首以下梯级电站、阿拉沟一级水电站、白杨河、二塘沟等水电站建设项目等。                  第二节做大做强无机盐化工产业        加强无机盐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加大技术创新,加快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改造进程,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培育发展精细化工和高附加值无机盐化工产业。积极探索构建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化工行业生态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形成新型产业集群。以沈宏化工工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以铬、硫化碱系列产品为主,建成国内重要的铬盐化工生产基地。以万向为龙头,强力推进钠硝石优势资源转换,建成全国最大的硝酸钠(钾)生产基地。到2015年,力争产能铬盐达到10万吨、硝酸钠(钾)120万吨。第三节发展金属加工产业    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开发集约、循环利用的要求,加快金属产业转型升级。采用先进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加快铁产业、铜产业的整合,促进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形成采、选、冶深加工一体化产业链。以黑色金属铁、有色金属铜、铅锌、钨和贵金属为重点,加快发展有色、黑色及稀有金属深加工业。到2015年,特种钢、型材达到200万吨、粗铜5万吨和电解铜5万吨及下游系列产品、铅锌10万吨、铝及下游系列产品50万吨。                      第四节壮大提升建材产业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立足新型墙材、水泥产业,改造、优化、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培育和支持优势企业,建成自治区重要的绿色新型建材加工基地。以天山股份为龙头,打造千万吨水泥及下游系列产品基地。以鄯善石材工业园区为依托,全面整合石材加工企业,形成石材规模化集中开采、加工、销售和石材机械生产、维修、研发为一体的石材上、中、下游产业体系和产品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材加工基地和中亚现代化石材工业基地。到2015年,形成板材产能1000万平方米/年、异型材100万套(件)/年。                第五节 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产业        立足吐鲁番独具特色的农牧产品资源优势,完善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逐步实现农牧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转变,延长产品产业链,提高农牧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葡萄酒产业,积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形成以葡萄、哈密瓜精深加工和设施蔬菜为主的新疆特色产业深加工基地和特色产品出口基地。        第六节完善园区功能化建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加快园区“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招商引资功能,按照园区规划要求,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区产业集群,提高园区承载力。加快推进托克逊能源重化工园区“煤-电-盐化”一体化产业发展,创建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延伸吐鲁番经济开发区建材产业链,提升沈宏化工园区产业水平,整合鄯善石化、石材园区,着力建成国家级重点产业园区。         第七节加快优势矿产资源勘探开发    加快煤炭、黑色、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转换力度,形成资源合理配置、循环利用。重点加大煤炭及煤层气、石油及天然气、铁、铜、黄金、铅锌、钠硝石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建设一批具有规模的矿山开采和矿产品加工企业,成为新疆重要矿产开发加工基地。    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提高资源利用和矿山环境保护水平。加快沙尔湖、艾丁湖和黑山煤田、鲁克沁和柯克亚油气田、彩霞山铅锌矿、喜迎和康古尔金矿、彩花沟和小热泉子铜矿等资源成矿区和重要非能源成矿带的勘查与开发利用。强化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建设,优化矿产资源结构,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整合各类矿山,科学设置矿业权,提高开发集中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以大型矿业集团为主体、中小型矿山企业协调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格局。               第五章促进旅游业发展,构建现代服务业    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应新型服务业发展的管理办法,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政策、体制环境。重点扶持旅游业、物流业发展,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实现地区服务业结构和质量的优化升级。                      第一节促进旅游业大发展    以推动四季游缩小淡旺季差距为抓手,以游客体验为出发点,积极开发拓展旅游品种,注重文化内涵提升和宣传营销,打造 “文化、阳光、健康、绿色”品牌,发展独具吐鲁番特色的文化旅游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文化产业规划,促进文物保护利用。以吐鲁番市创建国际旅游知名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充分保护、利用和优化整合各类旅游资源。积极申报丝绸之路吐鲁番段世界文化遗产、坎儿井自然遗产和火焰山世界地质公园。提升一批旅游景区(点)精品线路,重点建设一批以葡萄沟、库木塔格景区为代表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开发以克-布尔碱景区为主的西线景点建设,打造吐鲁番的“文化夜餐”,增加留宿率。树立“大旅游”理念,强化区域合作,拓展旅游空间,构建乌鲁木齐吐鲁番敦煌丝绸之路旅游线和东疆旅游环线,促成吐鲁番纳入新疆黄金旅游环线与内地联动重要节点。围绕乌鲁木齐都市经济圈做好休闲旅游。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空中旅游通道建设,争取国内重要客源地直飞吐鲁番。完善经营机制,培养旅游高素质人才,改善旅游市场秩序。以建设国家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和新疆的会客厅为重点,把吐鲁番发展成为集旅游集散地和旅游目的地为一体的明星旅游城市。                        第二节大力发展物流业    依托公路、铁路、航空交通区位优势,打造铁、公、机综合物流体系,重点建设煤炭交易中心物流园区、石材物流园区和农产品物流园区,推进鄯善火车站、大河沿火车站、托克逊望布、鱼儿沟、库米什战略装卸点建设。培育专业化物流市场,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以吐鲁番交河国际物流港为平台,积极争取国家保税区、航空一类口岸等政策,引进加工、物流龙头企业,重点建设“一心两轴六片区”。到“十二五”末期,建成信息资源共享的公共信息平台,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打造新疆东部综合物流中心。                    第三节加快综合服务业发展    以旅游、文化促进服务业发展,围绕工业项目、围绕为企业生产服务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现代服务经济,大力拓展商贸、金融、物流、信息、研发、设计、咨询、会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导餐饮、旅游、住宿、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合理有序发展。全面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    创新金融体制,加快政府和市场信用机制建设,改善金融发展环境,繁荣地区金融业。组建村镇银行、商业银行。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典当企业、担保公司等,拓展非银行融资渠道,为企业多渠道、多模式融资创造便利条件。积极推进上市融资。    大力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完善信息通信网应用体系,提高信息网络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支撑。    抓住消费结构升级和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发展房地产中介、物业管理、装修等房地产服务业。以转移劳动力就业为重点,发展家政、社区医疗、保安、配送、修理等项目,支持农村服务业发展,使之成为吸纳城乡就业的重要渠道。           第六章  重视现代文化引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第一节 重视现代文化的引领作用        按照自治区“文化兴边”和地区“文化立区”思想,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将吐鲁番传统的优秀文化特质与当前发展实际相结合,在全社会弘扬、引领、推广,形成开放包容、团结奋斗、感恩爱国、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社会氛围,展现自力更生、齐心协力、建设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    抢救、挖掘、保护、整理吐鲁番历史文化,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注重地方特色,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改善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形成覆盖城乡包括农村广播、电影、电视等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新闻出版工作,加大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的制作和译制力度。全面推进和完善档案“三个体系”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群众文化。积极引导投资者开发建设有档次、有品位的文化和休闲娱乐场所,努力探索吐鲁番文化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新途径。    加大对外宣传,扩大对外文化交流。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大型节庆活动、加强文艺交流等方式,走出去、请进来,兼收并蓄,不断改良创新当地文化,使吐鲁番的特色文化雅俗共赏、源远流长。增强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文化渗透的能力。                  第二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能力,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素质。推进“六五”普法和“法制六进”。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乡村和文明社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                第三节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坚持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相协调。以当地百姓和国内外游客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注重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依托资源禀赋,结合三次产业,积极发展地方和民族特色产品产供销、大漠旅游、葡萄与酒文化品鉴、西部风情演艺、沙漠疗养休闲、丝绸之路世界历史文化体验、斗鸡博弈、湖区休闲体育、沙漠越野车体育、影视动漫制作推广等文化产业,做强品牌。    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走专业化与多元化相结合的经营道路,与国内外文化传媒龙头企业合作,通过资本运营,整合文化资源

    注意事项

    本文(吐鲁番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纲要.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