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关于加快镜泊湖发展的调研汇报.doc

    • 资源ID:3053532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关于加快镜泊湖发展的调研汇报.doc

    关于加快镜泊湖发展的调研汇报关于加快镜泊湖发展的调研汇报关于加快镜泊湖发展的调研汇报:2014-1-21 10:40:47关于加快镜泊湖发展的调研汇报镜泊湖是黑龙江省的一张名片,也是牡丹江市实施“贸旅牵动”战略的重要支点,如何加快镜泊湖发展速度,发挥旅游龙头牵动作用,是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一、基础情况及发展现状(一)基础情况概况。镜泊湖位于宁安市境内,距牡丹江市区80千米,由五千年前最后一次火山喷发阻塞牡丹江古河道而形成,是世界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5A级旅游区等头衔。湖区南北长45千米,东西最宽处6千米,最窄处300米,水域面积80平方千米,库容量1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以上。是全省旅游资源最丰富、发展条件最优越的综合性景区,在全国乃至国际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历经30多年的发展建设,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40亿元,形成较为完整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是牡丹江市的旅游业核心和黑龙江省的重要旅游接待基地,为全省的对外宣传、形象提升、经济发展等做出一定贡献。资源情况。镜泊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美、历史人文积淀厚重、地质遗迹分布广泛、动植物及渔业资源丰富,是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发祥地和聚集地,具有典型的地质学研究价值、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独特的风景审美价值、动植物研究价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资源富集程度国内罕见。按照国家旅游资源普查规范,镜泊湖景区规划范围内,地理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文物古迹、民俗风情、休闲求知健身六大旅游资源类型一应俱全,各类资源分布广泛。景观资源较为分散,三处主要的景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火山口和镜泊湖相距几十公里;湖面狭长造成湖内及沿岸景点分散,各个景点间相距较远。历史沿革。1980年10月,省政府批准成立黑龙江省镜泊湖管理局,正处级建制,由牡丹江地区行署代管;1986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986)8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黑龙江省设立镜泊湖市的批复同意黑龙江省设立镜泊湖市(县级),同年10月15日,牡丹江市政府提出关于建立镜泊湖市的(方案)。后因种种原因,1987年10月,省政府报请国务院撤消镜泊湖市。1988年6月,镜泊湖管理局升格为副厅级建制,由牡丹江市代管;2001年8月31日,省政府批准撤销管理局,成立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与镜泊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机构重叠设置,二套牌子一套人马,由牡丹江市管理,对景区的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管理。2006年9月,成立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与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交叉设置,主任由牡丹江市市长兼任,其他班子成员由市、保护、开发职能只能在小范围内实行,整体发展无从谈起,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迟迟不能出台,景区管理处于有职无权、有法无依的状态。(二)发展现状景区发展情况。镜泊湖景区长期以来奉行“管理为主、开发为辅”的发展思路,各项建设“小而散”,近年来通过大投入,逐步扭转基础薄弱、缺项严重等问题,但整体建设情况还是无法满足景区当前大发展的需要。在基础设施上。观景区现共有各类观光船、观光车近300艘(辆),经过近两年的提档升级,基本可以满足目前运营需求,但高档次观光车数量少,没有高档多功能观光船;缺少大型商业、服务业设施,门区、客服等建设滞后于景区发展需要,缺少科普类设施,大型商服文体设施不足。在接待能力上。景区内缺少大型综合性酒店(仅有的国际俱乐部还因为管理不善,不能正常营业),无法接待大型会议及活动。景区内有宾馆等70余家,可提供3500张床位、5000个餐位;景区周边农民自营的小型宾馆、酒店、农家乐等100余家,可提供5000张床位、8000个餐位,由各宾馆、疗养院组合而成的镜泊湖接待设施缺乏竞争机制,总体服务质量低下,设备设施老化,接待水平参差不齐,营业时间集中在7-9月份,基本不具备冬季旅游接待能力。在旅游产品上。景区成熟旅游产品主要集中于观光产品,但等级较高的观光旅游资源已经基本全部开发;缺少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产品,度假、生态、文化旅游产品都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商务休闲、体育健身、温泉度假、科普研究、文化民俗等产品缺项,高端旅游专项产品开发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旅游线路单一,对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吸引力有限,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严重滞后。在市场开发上,镜泊湖景区存在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未能针对游客特征进行开发、产品现状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产品开发与市场契合度较差等问题。在经济结构上。收入以门票为主,占全部收入近90%,门票依赖过大;而驻湖各经营单位除部分税收外,其它收入各有所属,造成景区“离开门票没收入、依赖门票没发展”的恶性循环,同时形成景区花钱进行宣传建设、部门(个人)坐享其成的局面。在产业结构上。旅游市场占有规模不足,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经济总量偏小,在全国旅游市场上的份额较低;游客总量偏低、停留时间短、消费意愿低,一日游或过境游所占比例过大,没有形成发展优势;旅游商服等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在文化发展上。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融入度不高,文化浮于表面,仅仅停留在讲故事、挂牌子、贴商标等方面。文化旅游景点或旅游产品,游客认可度低;文化在对旅游产品质量的提升、影响力的扩大、市场营销的促进等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生态保护上。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镜泊湖水长期维持3类水质;农业和乡镇发展污染了景区周围比较脆弱的环境,破坏熔岩台地和湿地资源;旅游资源持续利用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影响了高质量旅游产品的开发,制约旅游发展。在资金保障上。景区前期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影响到当前资金的有效注入,融资贷款难度较大、先进的资本运作、政府引导性投资、民间资本跟进等难以形成集中态势,资金投入与旅游大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资源开发上。主要本身的地质遗存、地理价值,地域文明、少数民族文化等重要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应有开发。在自身建设上。目前,景区 “三定”方案没有确定,造成内设机构交叉、职能不明的局面,虽有执法部门,但缺少执法权限。在景区管理上。延续粗放式管理局面,缺乏高层次的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专业人员匮乏,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景区发展所需的旅游、融资、建设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导游讲解员队伍建设薄弱,讲解水平低、不规范。在发展环境上。景区管理粗放、专业人才短缺,利益群体交织、部门协作较差,铁饭碗意识浓厚、危机意识及发展意识不足。湖区农民、渔民、旅游从业者以及周边林场、村屯等多年来形成利益交织的局面,普遍存在“靠水吃水”思想,对景区进行的资源整合、统一管理态度消极,造成上访频发、举报不断的局面。横向比较情况。镜泊湖景区与其它国家5A级景区比较,处于“一流的资源、二流的管理、三流的开发”局面,位居中下,普遍存在游客总量少、经济总量小、产业现代化程度低,管理体制、基础建设、宣传营销等方面差距较大等问题。镜泊湖与长白山景区位置临近,区位情况、气候条件、发展基础、制约因素等都很类似,可比性较强。由于镜泊湖景区开发建设较早,在2005年以前,长白山景区经营、管理、建设和保护一直落后于镜泊湖景区,为求发展,曾多次组团来镜泊湖考察学习。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强力主导下,2005年,吉林省政府成立了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副厅级建制;2006年7月,调整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会,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正厅级建制,部分具有相当于市(州)的行政管理职权。体制理顺后,景区的资源综合优势、发展的合力优势、政策的助推优势等得以迅速发挥,2006年,实现旅游人数72万、旅游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30和360%,实现爆炸式增长,创造了“长白山现象”。吉林省委、省政府真正将长白山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景区和支柱产业加以打造,在交通、宣传、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发展的关键环节上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2012年,长白山景区的接待游客180万人次、经营收入4.6亿元,同期,镜泊湖景区接待游客100万人次、经营收入2亿元,在不足7年的时间里,长白山景区就从当年的镜泊湖景区的“小兄弟”一跃成为全国景区中的“老大哥”,实现长白山景区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吉林省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二、存在的主要问题管理体制问题。镜泊湖区域长期处于部门分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无人负责又利益共争状态。景区规划范围内,地方政府、森工、林业、电力企业等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管理体制混乱又迟迟难以解决,严重制约景区发展。一是管理受制。镜泊湖管委会各项管理职能无法落到实处,有管理职责却没有管理权限,面对景区无序开发、违建遍地、生态及自然资源遭到任意破坏、湖水状况不断恶化、鱼类资源逐年减少等现状,“看得到、管不了”,只能任由其发展。2012年,国土资源部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组到景区调查时指出,“在目前情况下,镜管委职能不到位,执法既是违法,无法真正进行管理”。二是发展缓慢。景区项目建设在林地、土地使用、项目手续办理上处处掣肘,发展内耗过大、开发建设举步维艰、不断错失发展机遇。反观长白山景区,在体制调整后,项目申报审批由原来的县级起点变成了省级起点,极大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进度,为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法制建设滞后。按照国家风景名胜区条例要求,全国各地景区相继出台各自的管理条例,为景区的保护、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但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迟迟未能出台,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出台管理条例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体制问题一直是景区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发展的天花板,不加以解决,景区的发展只能在低矮的有限空间里进行。管理体制虽然是制约景区发展的最大问题,但同样是景区发展的最大生产力,参考省内五大连池,国内长白山、云台山等景区破解体制问题之后,景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实例,一旦破解这一根本问题,景区必将实现井喷式发展。资源利用问题。一是由于火山口、峡谷、渤海国遗址各有所属,火山及峡谷目前以经济手段整合在大景区之中,但在管理、保护、建设上受制较多,难以形成发展合力、资源优势未能转换为发展优势;二是景区地域广阔但发展失衡,核心观光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游客集中在瀑布及山庄区域,中湖、南湖、西湖资源开发不足,景区内区域差异过大;三是对比国内发达景区,镜泊湖在旅游地产、酒店业开发方面刚刚起步,在利用优势旅游资源,吸引战略投资者、开发建设大型旅游综合体方面,尚处于摸索阶段。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全力支持和保驾护航下,大连万达联合国内几家重点企业共同投资220亿开发的长白山旅游综合体项目得以顺利实施,2009年开工至今,4年内140亿元海量资金的集中投入,使长白山快速完成旅游功能质的飞跃,极大的提升了景区的管理水平,同时,长白山品牌与战略投资者自身的品牌结合,影响力呈几何级数的提升,全面促成长白山的跨越式发展。交通制约问题。大交通支持不足,空路、铁路交通制约较大,中远程游客可入性较差、数量难以提升;小交通保障不足,景区内部交通承载力有限,景区内部“断头路、回头路”较多,各景点之间、功能区之间交通不便,游线组织难以满足景区游客增量发展需要。长白山发展之初,吉林省举全省之力,重点打破交通瓶颈,2008年,长白山机场竣工,时为全国第一个旅游机场,旺季时旅游航班每日10余架次,充分保证高端游客进出景区;2009年,长白山环区公路竣工通车;2013年底,敦化至长白山的高速铁路将竣工,北京至长白山全线贯通,为游客数量的快速增长提供了充分支持。季节制约问题。镜泊湖景区长期以来只是开展半年(510月)旅游,冬季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等严重不足。近年来,在冬季旅游上大力投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2年,冬季旅游人次达到3万人,但市场培育起步较低、品牌建设刚刚开始,加之交通不便等影响,冬季旅游仍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想要真正实现“四季繁荣”还有很大差距,季节制约仍有待破解。

    注意事项

    本文(关于加快镜泊湖发展的调研汇报.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