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doc
-
资源ID:3053345
资源大小:2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doc
休闲观光农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一、国内外发展现状休闲观光农业最初于20世纪3040年代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国兴起,以后逐步扩展到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到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省陆续成为开发热点。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开始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开发。在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兴起迄今虽仅仅只有2030年左右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十分良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省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的劳动力外流、成本提高和外国农产品倾销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各种对策,其中包括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内容。1983年,台湾农政部门制定了“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程序化。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研讨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定下了休闲观光农业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面积至少要大于50hm2,而且必须连在一起;有较多农民参加且受益;有当地产品可供销售;有美丽景观可资观赏;有丰富农业活动可让人体验,并且要能维持农业本质以区别于一般游乐区等。近十余年来,台湾继开辟大湖草莓园、木栅观光茶园、北投观光桔园、阳明山观光花园、士林观光农园、昆仑森林草药园和内湖观光草莓园等观光场所以后,又建立了有较大面积的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和台北县双溪乡慈晖休闲农场。到1994年,“农委会”又出台了“发展都市农业先驱计划”,积极辅导各地建立示范性之生活体验型市民农园。此后,市民农园在台湾各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台湾农政部门及地方政府在资金、技术上大力支持,在经营管理上予以辅导,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成长。在中国大陆,1993年,北京市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观光农业”概念。1996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观光农业”。1998年6月正式出台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同年8月成立了观光农业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订了观光农业发展计划并建立了郊区民俗网。据北京市观光农业办公室调查,1996年京郊拥有119个观光农业景区(点),共接待近300万人次的旅客,获得经营性收入3.2亿元。到2002年,观光农业项目已累计达2246项,全年接待游客3618.1万人次,为1996年的12.1倍,观光农业总收入22.75亿元,为1996年的7.1倍。2002年秋,“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在北京延庆县召开。在东南亚国家,休闲观光农业已渐成气候。如日本自1985年以后,分别设立了大仁、名寄、石垣等自然农法休闲农场。1988年,泰国社会福利协会及教育部特别教育局,在泰国最大的青少年农业训练中心开设了面积为3hm2的休闲型教育实验农场。巴西在距离圣保罗市大约60km的麦格林市建立了MAO自然农法休闲中心,并于1989年正式对外开放。一个开发休闲观光农业的热潮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二、存在问题近年来,休闲观光农业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既是一种值得欣喜的好现象,但也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概括起来,中国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一)盲目建设,遍地开花:很多地方的投资者为当地农民,当他们认识到身边的环境资源能作为“摇钱树”时,便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急于求成。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人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及市场定位,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的困难,更难以进行深度开发。(二)政府包办,作秀道具:不少农业高科技园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或由政府出面将土地以很便宜的价格承包给企业,或建成后由政府直接养着,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作秀道具,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这一方面是因为干部的考核制度和“业绩观”使然,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些领导对休闲观光农业理解不透,或决策脱离实际。(三)管理不善,环境超载:大多数地方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基本上还是以乡村和企业自主开发为主,布局不尽合理。一些地方政府希望借助开发当地农业观光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税费等系列政策,激发了投资者的热情,但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四)档次不高,缺乏特色:目前,中国许多休闲观光农业所在的地方都是在原有的农业基础上自发形成的,经营人员主要以当地农民为主,文化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中国疆域辽阔,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性明显,有利于各地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目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同一区域内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开发的模式雷同。(五)良莠不一,效益迥异:目前在一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比较早的地方,如广东,已出现两极分化,有一定规模、有特色、管理规范的企业效益不错,反之则有的刚好能维持,有的则已关门大吉,自行退出。市场是十分残酷的,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定是大浪淘沙,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六)规模较小,项目单一:国外研究表明,当休闲观光农业的半径达到29.5km时,才能发挥最佳效益。但由于受短期利益的支配,中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大多规模较小,活动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如有的观光果园、垂钓园除供游人观光、采摘、垂钓之外,缺乏必要的休息、娱乐、餐饮等配套设施和服务,致使游客在园区逗留时间短,观光农业的旅游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七)圈地运动,缺乏规划:政府有必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规划制定。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各地不同农事特点、民风民俗,建立相应咨询服务机构,加强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有关的调查研究与经验总结,形成一整套休闲观光农业政策信息服务体系。(八)规范不够,潜力不足:总体上来说,中国休闲观光农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政策法规还没有出台,或有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规出台,但还不够完善。在一个地区,如果政府部门不对其进行很好的规范,让其自由发展或自生自灭,势必潜力不足,来去一阵风,几家高兴几家愁。三、值得注意的若干方面(一)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应区别于旅游度假村和宾馆、饭店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与旅游度假村、宾馆、饭店和一般的游览参观有较大的区别,要紧紧围绕“农业”做文章,体现农村的幽美、质朴、古淳等特色,而不是追求高档化、城市化、现代化。具体地说,休闲观光农业的内容和服务项目可将重点放在以下一些方面:农村自然景观,如油菜花、溪涧、田间小路、石桥等;农村人文艺术,如民间花灯花会、狮子舞、剪纸、社戏等;文物、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如梭油瓶、水车、风磨、蓑衣等;农村风味食品和野味、野菜品尝,如烤番薯、臭冬瓜、野猪肉、马兰头等;垂钓;农村集市;参观农舍及其室内布置;果园、菜园、花圃、茶园、桑园观光与采摘;家畜家禽喂养;干农活,等等。(二)休闲观光农业应向多目标利用型、综合经营型和规模型方向发展台湾在经营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有些游客对农产品成熟度缺乏了解,幼嫩果实和成熟果实一起采摘,使业主蒙受重大损失;二是由于内容和服务项目单一,或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设施的综合利用;三是当大量游客蜂拥而至时,由于管理人员不足,造成混乱和某些设施使用不当,致使场内物品丢失或毁坏。鉴于以上教训,为避免重蹈覆辙,在开发和建设休闲观光农业时,首先应把多目标利用(健身、教育、休憩、商务等)、综合经营(观光、采摘、购物、饮食、住宿等)和规模化(要求面积较大,成带连片)纳入规划之中。经过近20年的探索发展,目前台湾已涌现出许多成功的休闲观光农业区,如苗栗县南庄乡三角湖休闲中心,堪称岛内经营休闲观光农业的典范。该中心占地86hm2,四周群山环绕,中间有一个三角形的湖泊。内设野餐区、牧场、牛车站、山地文化荟萃、茶艺馆、农家花园等,是一、二日游的好去处。游客可在中心内看瀑布、戏湖水、露营烤肉和品尝农家菜肴。中心备有帐篷、睡袋,可出租给游客使用,生牛肉由当地饲养户直接提供,盆景由当地农民自行种植制作,农产品展售中心供应山区妇女编织的手工艺品。上述设施和服务项目均值得全国各地借鉴。(三)农业院校要为休闲观光农业培养和提供所需的全面型人才由于休闲观光农业所涉及的部门较多,相关的专业领域不下十余个,故从事该工作的技术人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比较全面的实践能力。可以说,目前这种全面型人才还没有或相当少。农业院校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休闲观光农业培养和提供所需的全面型人才。该专业可由环境、旅游、生态学、农业、文化艺术、园艺和农学等系或学科合办,挂靠在农业经济系(或经济与贸易学院)。课程的设置应包括旅游学、园林学、生物学、环境学、农业考古学、作物栽培学、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民俗学、农产品加工、烹饪等。四、对策措施(一)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可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即一是经营者及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要从农村发展、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高度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介绍休闲观光农业的概念、意义、特点及相关知识,使人们逐渐从单纯的公园和风景点游览走向多元化的集观赏、健身、长见识的休闲观光农业区。新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区与现有的公园和风景点一起,将极大地丰富城乡人民的业余生活。(二)因地制宜地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其一,可在原有农场(或农庄)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投资,把其改建成集观光、采摘、野餐、娱乐、体验农家生活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观光场所。如浙江省金华市北山生态实验场在上阵垄水库上游,经过数年的努力,将昔日荒山秃岭低洼地建成了鸟语花香、果硕鱼肥、绿树成荫的富庶园。目前,他们正在进一步建设垂钓区、乡村别墅、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以形成垂钓、采摘、观赏、农家菜品赏和农家生活体验一体化服务的休闲观光农场。其二,利用某类农副产品可直接供人品尝的特性以及生产这类产品所具有的临近城市的区位优势,开展以品尝和休闲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活动。如位于杭州西湖边的龙井一带,可利用杭州市民喜爱喝茶和向往田园生活的心理,在茶园里搭棚造屋,表演茶道艺术,供前来游玩的城里人在品茗龙井茶和观赏郊区茶园景色的同时,能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三)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可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中国的生态农业于1981年在北京举行的生态工程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它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生态农业,与其它类型的替代农业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生态农业实质上是一种综合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而形成的生态经济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精华建立起来的,是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模式。生态农业建设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无污染的安全保障。所谓绿色农产品,是指从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到销售过程中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能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各种无毒、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总称,它可以是粮食、蔬菜、水果、畜禽、蛋类和饮料等食品类,也可以是服装、工艺品、草席、纸张等用农产品加工而成的日常生活用品及轻工业原料,还包括绿肥及饲料类等。在休闲观光农业区内开辟水果、蔬菜等绿色农产品基地,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为游客提供新鲜、美味、无污染的各类食品,可谓是一举两得。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与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产品基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利互惠,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强化管理机构,增加休闲观光农业开发与建设的投入目前,中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与建设,总的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旅游、文化艺术、卫生检疫、建筑业、科研、食品加工、环境保护、财政及商业等诸多环节或部门,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可组成由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国家、省(市、区)、地区(市)、县(市、区)休闲观光农业开发领导小组,以加强中国休闲观光农业工程实施的整体协调性。在加强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的同时,积极争取多渠道的财力投入,同时要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和对外开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惠政策,并逐步推动形成较明显的规模化效益。(五)优先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和生态农业实施区等生态环境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选定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时,应将生态环境条件的好坏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在目前情况下,可在沿海滩涂、高山坡地和生态农业实施区等污染较少的区域优先发展,并逐渐扩大面积与增加服务项目。要因势利导,避免盲目发展。在项目实施以前,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和论证,并向有关部门递呈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