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第一单元ppt课件.ppt
,文化生活总复习,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文化一 般,中国文化,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文化的选择: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文化意义: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逻辑结构,第一课知识结构,文 化,形式,内涵,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思想、理论等,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意识形态部分,非意识形态部分,经济政治,概念,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对综合国力竞争的意义,一般意义上: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特殊意义上:文化对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对人的影响,表现,特点,塑造人生,交往方式,交往行为,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潜移默化,深远持久,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知识结构图,来源,知识网络(简要导图),文 化,内涵,外延,形式,特点,差异性,人创造,非先天性,依赖性,作 用,社会,经济政治,国家民族,个人,途径,表现,特点,塑造人,近二年考情,1.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2.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3)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考点:,考情分析:一、从内容看,主要集中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特点及文化塑造人生等考点上;二、从题型看,第一课的考点考查以选择题为主,第二课的考点考查以问答题为主;三、从能力看: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阐释问题的能力;四、从预测看:关注志愿者精神,体味文化的巨大力量;注意结合当前的中外文化交流、文化产业的发展、重大文化活动等理解分析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相影响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结合国家有关部门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网络、手机低俗文化等具体事例,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重视文化安全的意义。,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它包括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也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如: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和技术等。,特点: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2010年10月7日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开幕曹操墓的保护性挖掘工作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成功发射2011年3月5日,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2011年3月3日,巴西央行决定上调隔夜拆借利率0.5%至11.75%,以抑制通货膨胀A B C D,A,2.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和艺术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3.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性质的文化有不同的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作用原理,(1)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实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途径)转化为物质力量(可转化性),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强化规范表述,(2)影响对象:不仅影响国家民族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个人成长,()影响性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先进的文化发展使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三点),(2010 江苏卷 18)青海省玉树地震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加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的死难者超度祷告,给地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A.B.C.D.,D,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和政治以重大的影响。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注意: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非亦步亦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A.文化就是对社会经济的反映 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其实经济并不能决定文化,B,(2009福建文综)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形象地展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由此可见()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C.邮票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发行邮票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B,(2)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交融:,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措施,文化产业、文化消费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措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10北京卷 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B.C.D.,B,解析:“运用3D技术制作电影”是文化现象,“创造27亿元的全球票房”“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是强调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性。与题干主旨不一致。答案:B,高考真题,(2007山东卷,28)2007年中央“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表1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为什么?从个人角度,看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亿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文化与政治交融:,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的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和培养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措施:,(2011江苏)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B.C.D.,解析:输出产品属于经济行为,影响或者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既是文化现象又是政治现象。因此正确,入选。这些现象不是世界多极化现象,也不是强调资源的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不选。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查考生对基拙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较小。,5、文化与综合国力,(1)一般意义上:文化在当代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特殊意义上:文化对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是什么?指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来源,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是维护自身文化安全的精神武器。,拓展1,文化软实力,怎么办?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必须关注和维护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1)直接创造了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提升国家软实力。(对国家、社会)(2)创造大量的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个人),拓展 2,(2010江苏卷)【世博之魅】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从1851年英国伦敦的第一世博会开始,人类找到了一种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势。世博会成为多国文化融汇和最新科技展示的平台,也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集中展示和提升的重要途径。上海世博会对中国的意义,不仅在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的巨大成就,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世博会的影响,大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帖:如何以世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跟帖:经济发展了,文化软实力就自然提升了。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贴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世博之愿),答案:跟贴认识到了经济发展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决定作用,但没有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提高还需要其他条件。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还要:充分发挥世博会的产业引领功能,更好实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交融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功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世博会的文化融汇契机,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现文化的创新;充分发挥世博会的文明推动功能,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培育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的民族精神。,(2011安徽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话题一 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着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1)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参考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也给世界带来商机。(4分)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提高了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家形象。(4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过中华文化了解了中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增强了唯心的自尊心和自信心。(4分),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文化程度等不同,人们的交往方式就会有差异。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和器物等,也诸于交往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2010天津卷 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持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特点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存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改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B,解析:材料中文化环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进行实践的方式和思维方式,A错在决定上,C、D项说法不准确,因为文化有高尚、先进、优秀与庸俗、落后、腐朽之分。答案:B,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时刻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处在一定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是,这种影响不都是消极被动的,而是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为一个人形成的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正确的,也包括错误的。,拓展,(2009 天津)某校开展了以“纪念新中国 成立60周年”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开展这项活 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人生道 理、实践人生追求。这是因为()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文化对人具有 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文化知识才会有崇高的道德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A.B.C.D.,B,解析:表述错误,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表述太绝对。排除含有或的A、C、D项,故选B。答案:B,(2010福建卷25)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回答下题。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解析:美籍华人通过欣赏了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和表演后,深受感染,由衷发出感叹,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可见,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深远持久则不选。其它选项本身表述无误,但题干未涉及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们在文化的感染下,力量的增强,故BD二项与题意无关。答案:A,3.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 江苏)2008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 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A.B.C.D.,B,解析:京剧是我国国粹,优秀剧目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堂渠道,可以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符合题意,当选。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具体分析,片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错误。答案:B,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提高。,(2011山东卷)材料三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6)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7分),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的载体;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9 山东)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答案(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给经济以重大影响。某市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文化支撑,吸引了大量投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某市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增长。(3)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某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2011北京卷)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3)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9分),(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氯氛围。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