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体系构建、创新编排及育人价值(开学教研工作会议)课件.pptx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体系构建、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第一个突破:单元内容组合方式的多元化,单元组合方式有些是题材组合,有些是文体组合,也有综合组合。,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双线按照单元组织课程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科书显性的线索。同时有另一条线索,即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简称“语文要素”)作为主线、明线,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方法(策略)和学习习惯,等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各个单元。,人文主题组织单元结构的主要问题:过于关注人文性,可能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教科书选文考虑较多的是所选课文是否适合本单元人文主题的需要,难于兼顾到本单元应当学习掌握哪些语文知识与方法、训练培养哪些能力与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目标虚化,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第二个突破:增加语文学科内容的系统化设计,合理安排总体内容,将选文、活动、知识等有机结合,用少量的课文示范,让学生学会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教科书中的语文知识,主要表现为隐性知识而不是显性的。一般随课文或在设计的活动中学习了解,在练习系统中学习了解一些语言规律与现象,比如拟人句,只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样的句式和语言现象,不出现拟人的修辞概念,不设单独介绍语文知识的栏目。,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个特点,利用好课文示例的作用,表现在教科书重视引导学生读书,读整本的书:课文数量少了,学生的阅读量大了,这就是发挥课文的示例作用。,第三个突破: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科学地安排语文策略与能力序列,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科书内容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以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强调语文教学“阅读与表达并重”,这种表达不仅仅是书面表达,还包括口语表达。突出了口语表达、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涵盖了听、说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在社会全球化中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书面表达不只是安排专门的习作内容、习作栏目,还为学生练笔提供了很多的机会,比如,一些课文后面的小练笔,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中练习题设计。,第四个突破:系统设计语文活动,学生通过语文活动积累语文经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一、体系结构 第一学段教科书每册编排8个单元,由识字单元和阅读单元构成,每个单元主要有课文(包括思考练习题)、语文园地两大部分。在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第二、三学段教科书体系结构大致相同,每册编排8个单元(六年级下册6个单元),包含7个阅读单元和1个习作单元,其中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因各编排了1个综合性学习单元,阅读单元相应减少1个。每个单元前面编排单元导语,后面编排语文园地,习作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不编排语文园地。,第二学段语文园地包含“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识字加油站”“书写提示”等栏目。其中“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每个语文园地安排1次,其他栏目穿插安排。第三学段语文园地没有安排“识字加油站”,其他栏目安排与第二学段保持一致。,“习作”每册安排8次。阅读单元中的7次习作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习作单元中的习作编排在本单元的最后,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习作融合在活动中。,二、主要内容(一)识写与写字,体现“多认少写、提前阅读”的编排原则。,识字方面,采用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除了随课文识字,第一学段各册编排识字单元,利用汉字音、形、义方面的规律,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与能力;第一学段各册语文园地编排有“识字加油站”,第二学段各册语文园地穿插安排“识字加油站”,每册3次,这一栏目将识字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汉字与积累词语紧密结合。,二年级上下册教科书,除了二年级上册课文全文注音以外,其他各处都是难字注音。三至四年级各册教科书的课文、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相关栏目难字注音。五至六年级各册教科书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的相关栏目难字不注音。,(二)阅读 第二学段开始编排单元导语。第二、三学段每个单元都编排了单元导语,在精美的画面下,分两部分表述。第一部分用一二句话点明单元主题,一般为名言警句,也有部分内容自编、改编。,第二部分主要从阅读与表达的角度,提示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基本的学习任务。这种编排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本体,使得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清楚、明了,便教利学。单元导语页使学习目标与要求更加清晰化,增强了教科书的可操作性。,第二学段开始,课文类型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类。精读课文后面一般编排24道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面编排阅读提示,一般不在课后安排思考练习题。,理解与交流:主要包括朗读、默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特点等题型,旨在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领悟把握。积累与运用:包括篇章、段落、词句的积累、背诵和摘抄,有特色的句式与段式的仿写、小练笔等题型,旨在引导学生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拓展与实践:关注与社会生活、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也可以与“阅读链接”“资料袋”“快乐读书吧”等栏目相结合,拓展延伸。,“阅读链接”侧重与某篇课文或单元主题关联的文学作品的延伸阅读,可以适当提出学习的问题,与人教版高年级教科书的编排形式类似。但不同的是,不限于作品的片断,有的是整篇的文章,学习的要求也比人教版高一些,所以要重视阅读链接的学习。,“识字加油站”,编排在第一、二学段的语文园地中,该栏目重视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将识字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汉字与积累词语紧密结合起来,激发识字兴趣。比如,组词识字,联想识字,查字典识字,认识火车票,认识导游图,认识常见蔬菜、花卉,了解古代名人等。,“字/词句段运用”以本单元课文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语言规律与现象,加强字、词、句、段的综合练习,努力将语文学习引向生活实践运用。,交流平台三个方面作用:发现语言现象,渗透语文知识,初步感受语言规律,培养阅读习惯。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学习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提升,加深学生对本单元学习重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学习成果的交流、展示。,呈现方式多样:对话交流式、读写例话式、示例归类发现规律式、成果展示交流式、知识短文式(含在短文旁边吐泡泡引导运用)、总结交流式、我的发现式。,“日积月累”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编选了古诗词、成语、名言警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帮助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书写提示”:二年级着重指导汉字的基本结构,三年级着重指导单字的书写,四年级着重指导句子、段落的书写以及如何提高书写速度,五、六年级着重指导古诗、短文等篇章作品的书写。第二、三学段各安排了1次书写活动,即四年级下册的“写格言书签”和六年级上册的“书写作品展览”。,(三)习作 习作编排力求细化,使学生一课一得,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方法可依,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习作内容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相互配合,加强应用文的练习。习作话题强调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加强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横向联系,体现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在习作训练目标与要求上体现层次性、发展性。重视培养学生搜集、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三年级属于起步阶段,侧重于指导观察,激发想象,为习作奠定基础;四、五年级着力于指导不同类型的习作;六年级总结梳理小学阶段的两个习作要点,为初中的作文打下坚实基础。,第二、三学段“习作”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安排在阅读单元中的习作训练,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相互配合,加强应用文的练习。二是每册独立编排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线的习作单元。,记实作文,强调写真实的人和事,第二学段强调写清楚;第三学段强调写具体、写出情感。记实作文话题从自己到他人,从亲身经历的事到看到的、听说的事,范围逐步扩大。,想象作文,第二学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根据事物的特点想;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想,想象丰富奇特。想象作文话题范围逐步扩大,要求逐步提高。从无拘无束地想,到奇思妙想,到畅想二十年后的家乡,再到尝试写科幻故事,等等。,应用文,重视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不同文章的表达技巧,如通知、日记、书信、解说词、演讲稿、倡议书、简单的研究性报告。,(四)口语交际 每册内容安排4次(六下3次),其中1次以功能交际为主,涵盖了倾听、表达和应对等口语交际目标。大部分话题内容与本单元主题有一定关联。结合每一次交际活动,用小贴士的形式,单独列出几项要点提示,使学生不但明确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还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五)综合性学习 本套教科书努力创新综合性学习中活动的编排,在语文实践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合理安排活动数量,使学生有充分活动的时间。在目标设定上,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传统文化,二是综合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体现为一种学习方式,表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运用、读写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一、以马克思个人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将十九大报告精神及时融入到教科书中,强调选文的经典性和育人价值,同时注重选文的时代性。二、采用双线按单元组织课程内容,尝试构建语文学科训练体系,呈现方式丰富多样,让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加富有成效。,三、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教科书从中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四、创新单元编排体例,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五、强化生活意识,学语文与用语文贯穿全套教科书,在设计活动时着力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与用结合,提升语文运用能力。六、通过设置“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课程内容之中,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增强读书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各学科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教科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