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课件.ppt
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方法,行为强化,科学研究已经立了许多解释人类和其他动物行为的基本原理。行为强化就是行为学家们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基本原理之一。行为强化的定义是: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当一个行为被加强时,就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出现。,反应后果结果:行为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发生。,有人将一只饥饿的猫关进笼子,在笼子外面猫能够看得见的地方摆上食物,在笼子上安装了一个机关,只要猫用爪子击打一根杠杆,笼门就会打开。当猫刚一被放进笼子时,它做出很多种行为,比如抓咬笼子上的栏杆,把爪子从栏杆缝隙中伸出,以及试图从栏杆之间挤出。最后,这只猫偶然地碰到了杠杆,笼门打开了,猫于是能够走出笼子吃食。,每一次将饥饿的猫放进笼子,猫都用更短的时间击打杠杆打开笼门。最后,只要一将猫放进笼子,它就马上去击打杠杆。桑代克将这种现象称为效果定律。,在这个例子中,当饥饿的猫被重新放回笼子的时候,这只猫就更有可能去击打杠杆,因为这个行为在此之前导致了一个直接的结果:逃出笼子和得到食物。逃出笼子和得到食物就是对猫击打杠杆的行为起到强化(增强)作用的结果。,从20世纪30代开始,斯金纳使用诸如老鼠和鸽子等实验动物进行了大量的行为强化原理研究。,例如,在用老鼠作的实验中,斯金纳将动物放进一个试验用的盒子里,每次当老鼠压下安置在盒子一面内壁上的一个杠杆时,斯金纳就给它一小块食物。起初,老鼠在盒子里到处察看活动,用鼻子嗅,用后腿支撑着向上爬等等。当它碰巧用一只爪子压下了杠杆时,盒子里的自动装置就通过内壁上一个小洞送进一小块食物。,每次这只饥饿的老鼠压下杠杆时,它就得到一块食物。这样,每次老鼠被放进盒子的时候,它就更可能去压下杠杆。这个向下压杠杆的行为得到了加强,因为每次它发生时,都立即跟随着一块食物的出现。相对于老鼠进入笼子以后所展示出的其他所有的行为,这个压杠杆的行为增加了。,桑代克的猫和斯金纳的老鼠的例子,非常清楚地阐述了行为强化的原理。当一个行为造成了有利的结果时,这个行为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相似环境中被重复。虽然行为强化原理最初是利用动物的实验结果阐述的,但是行为强化也是一个对人类行为构成影响的自然过程。,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行为强化的例子1.一个孩子晚上上床后有哭闹的行为,她的父母就到她的房间里安慰她。结果,这个孩子睡觉时哭闹得更频繁了。2.一位正在雨中等车的妇女撑起了雨伞。雨伞可以防止雨点落到她身上。现在下雨时她总是撑起雨伞。,3.当一位厨师烹制全熟的牛排时,油烟总是很大。他于是打开抽油烟机,抽烟被吸出了厨房。现在他在烹制全熟牛排时,更有可能使用抽油烟机。4.一个大学生正在回答行为矫正课程的学习指导问题。当答不出某个问题时,她就去问已经上过这个课的朋友。朋友就会告诉她正确答案。结果,她现在更有可能就那些不会做的问题请教她的朋友。,5.当尊尼在课堂座位上注意力集中时,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表扬他。结果,尊尼就更有可能集中注意力(也就是说,当老师讲课时看着老师)。6.帕特丽夏看电视时,如果画面变得模糊,她就把一片锡纸放在天线上,画面就变清楚了。现在她更有可能在画面变得模糊时把锡纸放在天线上。,7.作为代替按小时付酬的做法,一个自行车生产公司开始按件付酬。根据这种方法,在生产线上工作的工人们每组装一辆车就挣到一定数量的工钱。结果工人们每天组装的车更多了,而他们挣的钱也更多了。8.当一个两岁的孩子在杂货店里向他妈妈要糖果遭到拒绝时,这个孩子就会发脾气(哭闹和尖叫)。最后他妈妈还是给他买了糖果,他也停止了哭闹。这个孩子将更有可能在商店里发脾气,因为这将带来母亲给他买糖果的结果。,行为强化的定义(1)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2)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3)这导致了这个行为在将来被加强了(这个人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从事这个行为)。,通过行为强化过程得到增强的行为称作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作用于环境,产生出一个结果,它随后被这个直接结果所控制,或者作为这个直接结果的结果出现。这个增强了操作性行为的结果就称作强化剌激。,当孩子的父母把她放到床上时她会哭闹。这个孩子的哭闹行为就是一个操作性行为。对她的哭闹的强化剌激就是父母对她的关心。因为她在晚上的哭闹导致了这个直接结果(强化剌激),她的哭闹行为被强化了:将来她更有可能在晚上哭闹。,正性和负性强化,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都是加强行为的过程,也就是说,它们都会增加这种行为在将来出现的可能性,这一点是极为重要的。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的区别仅仅在于行为结果的本质不一样。,正性强化的定义如下:(l)一个行为的发生,(2)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剌激的增加或者剌激强度的增加,(3)导致了行为的增强。,负性强化是这样定义的:4)一个行为的发生,(5)随着这个行为出现了剌激的移去或者剌激强度的降低,(6)导致了行为的增强。,刺激是可以被感官察觉并且能够对人构成潜在影响的事物或事件。这个事物或事件可以是自然环境的特征或者社会环境的特征(另一个人或另一个个体的行为)。在正性强化中,随着行为出现的刺激称为正性刺激。在负性强化中,随着行为被移除或者被避免的刺激称作负性剌激。,因此,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在正性强化中,反应产生出刺激(正性剌激),而在负性强化中,反应移除或阻止剌激(负性刺激)的发生。但是在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中,行为都更有可能在将来再次发生。,有些人弄不清负性强化和惩罚的区别,这两者是不同的。负性强化(和正性强化一样),是行为得到增加或者加强,而惩罚则使行为减少或减弱。这种迷惑主要来自于负性强化中的负性一词。在这个名词的语境中负性一词并不具有坏的或令人不快的含义,它只是指随着行为出现的剌激的消失(减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的例子。当孩子在商店中发脾气 立刻 妈妈给他买糖 孩子停止发脾气;-结果:将来孩子在商店中哭闹时,妈妈更有可能给他买糖果.,孩子在商店中发脾气 立刻 妈妈给他糖果结果:将来孩子更有可能在商店里发脾气。,必须记住的关于正性矫正和负性矫正的重要一点,那就是它们对行为具有同样的作用:都对行为进行强化。行为强化总是用它对行为的效果来定义的,这称作功能定义。,一个孩子独立地完成了作业,老师走到他的桌子前,对他说:做得好,并拍拍他的后背。这是一个正性强化的例子吗?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能辨别它是否是正性强化的例子,因为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信息。,要成为一个正性强化的例子,必须满足这样的条件:即作为老师对孩子的夸奖和拍后背的结果,这个孩子将来更有可能独立地完成作业。请记住,这是行为强化的功能定义:行为的结果增加了该行为将来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老师的夸奖和关注是加强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行为的强化刺激。但是,对于有些孩子(例如,孤独症患儿)来说,老师的关注就不是强化刺激。因此,夸奖和轻拍后背就不会加强这种行为。,当必须分析才能确定某种情形是正性强化还是负性强化的时候,你应该问自己下列几个问题:l.这个行为是什么?2.行为之后直接发生了什么(是否有一个剌激出现或者消失)?3.将来对这个行为会发生什么事(这个行为是否被加强,是不是更有可能出现)?,如果你能回答上述所有问题,你就能确定,一个案例到底是正性强化还是负性强化,亦或两者都不是。有一类正性强化方法是将从事一个高发生率的行为(个体更喜欢的行为)的机会作为一个低发生率的行为(个体不那么喜欢的行为)的结果,以此增加低发生率的行为,这称作普利马克规则(Premack)。,例如,当父母要求他们四年级的儿子完成作业后才能出去和伙伴们玩儿的时候,普利马克法则就会发生作用。将出去玩(高发生率的行为)的机会作为完成作业(低发生率的行为)的结果,可以强化做作业的行为,也就是说,让这个孩子更有可能完成作业。,逃避行为和防止行为定义负性强化时,我们要对逃避行为和回避行为进行区分。在逃避行为中,行为的发生导致已经存在的一个负性刺激的终止。换句话说,个体通过从事某一具体行为来逃避负性剌激,从而强化了这个行为。在回避行为中,行为的发生阻止某种负性刺激的出现。换句话说,个体通过从事某一具体行为来防止负性刺激,从而强化了行为。,在回避行为中,剌激经常标志着负性刺激的出现,于是当这种警告性的刺激出现时,个体就从事某种防止行为。因为回避和防止是消极行为强化的两个类型,所以,它们都会导致能够终止或避免负性剌激的行为等级的提高。,逃避行为和回避行为的区别将在以下情况中进行说明。将一只老鼠放进一个实验用的盒子中,盒子的两边用一个障碍物分隔开。老鼠可以从障碍物上跳过到达盒子的另一边。在盒子的底部有一个电动栅格,这个栅格可以对盒子的两边分别进行电击。,当对盒子的右边施行电击时,老鼠就跳到左边以躲避电击。跳到左边的动作就是逃避行为,因为老鼠从一个负性刺激(电击)中逃出来了。当电击在左边施行时,老鼠也会跳到右边。这只老鼠相当快地学会了这个逃避行为,只要一施行电击,它就立刻从盒子的一边跳到另一边。,在回避行为的情况下,每次电击前都向老鼠发出一个声音(老鼠的听觉比视觉发达)。当声音发出后老鼠学会做什么?在电击前经过几次发声实验后,只要声音一发出,老鼠就从盒子的一边跳到另一边。这个声音就是警告剌激;只要警告剌激一出现,老鼠就跳到另一边以避免电击。,生活中回避和防止行为的例子逃避 一个光着脚的人踩到热沥青上,立刻跳到草地上。跳到草地上的结果使他可以逃避热沥青上的热量。回避 这个人下一次在热沥青上走路时穿上鞋。,逃避 发动汽车时音响像爆炸一样响起来,因为上次离开汽车时有人把音量开到最大。你于是把音量调小以逃避这种撕扯耳膜的躁音。回避 你在启动汽车之前先把音量调小,这样就可以防止音响发出噪音。,条件强化剌激和非条件强化剌激行为强化是影响人类和其他动物行为的自然过程。通过进化过程,我们继承了某些对我们的生存起作用的生物学特征,其中之一就是通过行为强化学习新的行为的能力。,尤其是,某些剌激物正在自然地强化,因为我们的行为被这些剌激物强化的能力具有生存价值。例如食物、水和性剌激都是自然的正性刺激物,因为它们对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生存起作用。逃避痛苦的剌激和逃避极限水平的刺激(寒冷、酷热,或者其他令人不舒服的剌激或负性剌激)是自然的负性剌激物,因为对这些剌激的逃避或回避也对生存起作用。,这些自然的正性和负性的强化刺激物称作非条件强化剌激,因为这些剌激的发展不需要条件或训练。非条件强化剌激有时也称作基础强化刺激。这些剌激物是非条件的强化剌激,因为它们具有生物学价值。,另一类的强化刺激构成了条件强化刺激。条件强化剌激(又称次级强化剌激)是指,通过与一个非条件强化刺激或者一个确定的条件强化刺激配合,变成确定的强化刺激的中性刺激物(中性剌激物是指目前并不具有强化剌激功能的剌激物,即,它并不影响所跟随的行为)。,例如,父母的关注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是一种条件强化刺激,因为在一个小孩的生命过程中关注许多次地与食物、温暖的提供以及其他强化剌激配合。,钱可能是最为普通的条件强化刺激了。因为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钱可以用来购买许多种非条件的和条件的强化刺激(与它们配对)。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你不能再用钱购买任何东西了,那么它也就不再是条件强化剌激了。如果钱不能被用来得到其他的强化刺激,那么人们就不愿再通过工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获取金钱。这就阐明了有关条件强化刺激的一个重点:只要它至少有时候能与其他的强化剌激配对,它就会一直成为强化剌激。,事实上,只要能与一个已经存在的强化刺激配对,任何剌激物都可以成为条件强化剌激。例如,当训练人员在水族馆里训练海豚的行为。在训练初期,训练者拿一条鱼作为强化剌激并且配合仪器的声音给海豚喂鱼。最后,仪器的滴答声本身就变成了一个条件的强化因素。此后,训练者偶尔使用非条件强化剌激(鱼)与仪器的声音配合,这样仪器的声音就会继续保持它作为条件强化剌激的作用。,在矫正人类行为的代币行为强化法中,中性的刺激物(例如塑料扑克牌筹码或者小块彩色方纸片)可以被用作条件强化刺激(或称代币)。在代币行为强化计划中,在令人愉快的行为之后向主体出示代币,之后将代币换成其他的强化剌激(称为备用强化剌激)。因为代币是与备用强化刺激配合(交换)的,代币本身也变成令人愉快的行为的强化刺激。,影响行为强化效果的因素,行为强化的效果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结果的直接性、一致性、已形成事件和结果的特征。,直接性行为的发生与强化的结果之间的间隔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结果要成为最有效的强化剌激,应该在行为发生之后(在反应之后)立即发生。反应和结果之间的拖延时间越长,结果的效果就越小,因为两者之间的接触或连接被削弱了。,如果反应稍结果之间的时间太长以至于两者失去接触,结果对行为就没有效果了。例如,如果你想教你的狗在听到命令之后坐下,而你在狗服从命令之后五分钟才给它奖励,那么这个奖励就不会对狗坐下的行为起到强化刺激作用。,在这个情况中,行为与奖励之间延迟的时间太长了。甚至,这个奖励会成为狗在接受奖励之前刚刚从事的任何行为的强化刺激。另一方面,如果你在狗听到命令坐下后立刻奖励它,这个奖励就会强化它坐下的行为,而将来这只狗在听到你相应的命令时也更有可能坐下。,请考虑直接的行为强化对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当你和某人谈话时,你从听者那里接受直接的社会反应:如微笑、点头、目光交流和大笑-这些都强化你所说的话。这些社会强化剌激强化你适当的社会行为。根据听者的直接反应,你学会什么是适合说的话,什么是不适合说的话。例如,如果你讲了个笑话,人们都大笑,那么你在将来就更有可能重复这个笑话。如果你没有立即得到人们的笑声,那么你将来可能就不再讲这个笑话了。,一致性如果直接结果一贯都跟随着反应出现,那么结果就更有可能强化反应。当反应产生出结果而且只有反应先发生结果才会发生,那么我们说反应和结果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当一致性存在时,结果更有可能强化反应。请考虑你转动点火装置的钥匙发动汽车的例子,这就是一个一致性的例子:每次你转动钥匙,汽车都会发动。转动钥匙的行为被发动机的启动强化了。,如果你转动钥匙,而车只在有的时候启动,如果有的时候你不转动钥匙汽车也会发动,那么在这辆车上你转动钥匙的行为就不太会被加强。当行为导致一贯的强化结果时,人们更有可能重复它。换句话说,当强化刺激与行为有一致性时(只有行为发生时,强化剌激才会发生),行为才会得到加强。,已形成事件有一些事件能够使具体的行为在某些时候比在其他时候更具有强化作用。例如,食物对于一个最近没吃什么东西的人的强化作用就比对于一个刚刚吃了一顿大餐的人的强化作用大得多。类似地,水对于一个一天都没喝水的人的强化作用要比对一个刚刚喝了一大杯水的人的强化作用大得多。,在这些例子中,不吃东西(剥夺食物)是使食物更具强化作用的事件。这些改变了一个刺激物作为强化剌激的价值的事件就称作已形成事件。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就是,这些事件是确定强化剌激在特定事件或情形下的效果的作用事件。,剥夺是一种可以增加大多数非条件强化刺激和一部分条件行为刺激的效果的已形成事件。一个特定的强化刺激(如食物或水)对于一个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得到它的个体来说,强化作用会更为有力。,例如,关注对于一个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得到关注的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更强大的强化剌激。类似地,虽然钱几乎总是一个强化刺激,但是对一个已经有一段日子都没有钱(或没有足够的钱)的人来说,它的强化作用更大。除此以外,任何让一个人需要更多的钱的情况(例如,意外的医疗账单)都会使钱成为一个更强的强化刺激。,正相反,满足会使剌激物作为强化剌激的效果降低。满足发生在个体最近消费了大量的某种具体的强化剌激(如食物和水)或已经与某种强化剌激物存了很多接触时。例如,如果你过去五个小时一直在听你最喜欢的音乐,那么这段音乐的强化作用就可能下降。,指令或者规定也可能影响一个刺激物的强化价值。例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面值为一美分的硬币不是很有效的刺激因素。然而,如果有人告诉你,现在国家正面临铜储备短缺,每个一美分的铜币价值为十美分,那么一分铜币的强化价值就会增加,而你也更有可能去从事一些能使你得到更多铜币的行为。,再来考虑另一个例子。假设你为了放置电脑和打印机刚刚买了一张新桌子,当你阅读桌子的组装说明并发现组装这张桌子需要一把螺丝刀时,螺丝刀作为一个强化剌激物的价值就被提高了。于是,你就更有可能去寻找一把螺丝刀。寻找螺丝刀的行为会被最终找到它并成功地组装桌子的结果所强化。,己形成事件还会对负性强化的效果产生影响。当一个事件增加了剌激物的负性时,逃避或去除这个剌激物的行为就变得更具强化作用。例如,头疼可能是一个让音量开得很大的音乐声更具有负性(更让人厌恶)的已形成事件,因此,在你头痛时将声源移开或是关上音乐就更具有强化作用(你在头疼时更有可能关掉音乐)。,另一个例子,阳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讨厌,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严重的日晒红斑,那么逃避太阳的热量就更具强化作用。因此,严重的日晒红斑就是一个你游泳或者坐在阴凉的地方更具强化作用的已形成事件,因为这些行为可以防止太阳热度(负性剌激物)对人的影响。有一些药物会帮你抵挡阳光,因此,服用这些药物就是一个使逃避直接日照更具强化作用的已形成事件。于是,戴帽子、日光镜或者呆在屋里的行为就被加强了。,结果的特征行为的结果成为强化剌激的可能性因人而异。因此,确定哪一个结果是某一具体的人的强化刺激就很重要。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能因为一个特定的刺激物是大多数人的强化剌激就假定它也是某一个人的强化剌激。例如,夸奖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毫无意义虽然它是大多人的强化剌激。,与作为强化刺激的能力相关的刺激物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强度。总的来说,在适当的已形成事件的作用下,如果一个刺激物的强度较大,那么这个剌激物作为强化剌激的效果也会较大。对于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都是如此。一个强度较大(或数量较多)的正性剌激要比一个与它完全相同但强度较小(或数量较小)的强化刺激,更能加强行为并产生更高程度的剌激。,例如,一个人在大量金钱的剌激下会比在少量金钱的刺激下工作时间更长也更卖力。类似地,一个强度较大的负性剌激物,要比一个与它完全相i同只是强度较小的剌激物更能加强终止这个刺激的行为。你逃出一座着火的大厦时所付出的努力肯定要比你避开炎热的阳光时付出的努力大得多。,影响行必强化效果的因素直接性 当剌激物在行为之后立刻(直接)发生时,它作为强化刺激的强化效果更大。一致性 剌激物与行为的一致性越大,它作为强化剌激的强化效果越大。巳形成事件 剥夺和其他的事件会使剌激物在特定时间具有更大的效果。结果的特征强 化刺激因人而异。总的来说,强度越大的剌激物作为强化剌激的效果就越大。,行为消失(或消退),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行为强化可以应用于操作性行为的行为获得和行为维护。,请看下面两个例子。每周一、三、五早上8点,蕾伊都步行去上行为矫正课。上课之前,她总是停在自动咖啡机前,投进50美分,按动按钮,取一杯咖啡去上课。有一天,她走到咖啡机前,投进硬币,按动按钮,但是什么也没发生。她又按动按钮,机器仍然没有反应。她越来越使劲地按动按钮,甚至拍打按钮,但是仍然没有得到咖啡。最后,蕾伊放弃了努力去上课。这堂课她也没喝到咖啡。,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她都没再去使用咖啡机,之后,她又开始使用咖啡机,但是仍然是同样的结果。从那时起,她再也不去使用那台咖啡机了。而是改在上课途中在小卖部里买咖啡。,反应-后果蕾伊将钱投进咖啡机 机器没有提供咖啡.结果:将来蕾伊不太可能再向咖啡机里投硬币了。,每天晚上克莱格下班回家时,他都从楼后的紧急出口走进自己的公寓楼,因为这个出口距离他的公寓更近,他也不用绕路走到公寓前门进去。公寓的经理不想让人们在平时使用紧急出口,就找人在门上安了一把新锁。那天,当克莱格下班回家时,他拧动门把手,门却怎么也打不开。他又拧动把手,门还是打不开。他用的力气越来越大,而且使劲拽门,但仍然打不开。最后他停下来,走到楼的前门进入公寓。克莱格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每天下班时都去试着打开那扇门,但始终没有成功。最后他停止了努力,再也不试着从紧急出口进入公寓了。,反应-后果克莱格拧动紧急出口门上的把手 门打不开结果:将来克莱格不太可能再去试图打开紧急出口的门,一、行为消失的定义上面例子中阐述的一个基本行为学原理就是行为消失。在每个例子中,一个经过一段时间强化的行为不再被强化,因而停止发生。蕾伊向咖啡机投进硬币和按动按钮的行为是被得到咖啡的结果强化的。克莱格拧动门把手并打开紧急出口门的行为是被在一个离家较近的位置进入大楼的结果强化的。这些行为都是以一种连续的程序被强化的。一旦行为的强化停止了,蕾伊和克莱格的行为就越来越少,直到最终停止这种行为。,行为消失是行为的一个基本原理。行为消失的行为学定义是:行为消失发生在:1.一个以前被强化的行为2.不再导致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3.并且,因为这个原因行为在将来不再发生。,只要行为得到强化,至少是间歇的,它就会继续发生。但是如果行为不再造成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行为人就会停止这个行为。当行为因为不再得到强化而停止发生时,我们就说这个行为正在经历消失的过程或已经消失了。,费尔斯特和斯金纳用实验室动物对行为消失进行了论证。当试验盒中的鸽子不再因为啄击钥匙而得到作为强化剌激的食物时,鸽子啄击钥匙的行为就停止了。当实验鼠不再因为压动杠杆而得到小块食物时,压动杠杆的行为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了。,当然,大量的研究也通过人类的行为证明行为消失的原理。在早期一个使用行为消失原理减少个体的问题行为的研究报告中,威廉姆斯阐述了行为消失对减少一个年幼儿童夜间发脾气行为的效果。因为威廉姆斯已经确定了这个儿童发脾气的行为是被父母的关注所强化的,行为消失程序要求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夜间发脾气时克制自己,不要向孩子表示关注。,反应-后果孩子夜间睡觉时发脾气 父母不理会孩子结果:将来孩子不太可能在睡觉时有发脾气的行为。,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行为消失对于减少儿童和成人的问题行为的效果。在每个研究中,强化剌激都被消除或抑制,而目标行为也都减少了。,请考虑下列研究:使用行为消失减少一个8岁男孩作算术题时的错误。这个男孩只要一遇到答案是两位数的算术题,就会将个位和十位的两个数字颠倒过来(例如,他会把7+5的答案12写成21)。研究人员们发现这个孩子做错题后老师的关注(额外的帮助)是他的行为的强化刺激。老师还为这个孩子做出正确答案而给予表扬。,在实行了行为消失的方法之后,这个孩子颠倒数字的行为戏剧性地减少了。这项研究特别有趣,因为很多专业人员会认为,这种颠倒数字的行为是学习能力丧失的标志,而这项研究的研究者则证明,这种行为实际上是一个被老师的关注强化了的操作性行为。,在另一个例子中,研究者使用行为消失的方法减少智障儿童的自我伤害行为。他们相信,一个孩子击打头部的行为正在被这个行为所带来的来自父母的社会结果(关注)所强化。因此,行为消失的方法就是移除父母在孩子击打自己身体时所表现出来的关注。结果显示,击打头部行为从在一个1.5小时的阶段中达到2500次的频率降低到0次。将行为的频率降低到0共用了10个阶段。,反应-后果孩子击打自己的头 家长不予理睬结果:孩子不太可能再击打自己的头,因为这种行为不再得到父母的关注。,二、消失爆发行为消失过程的特征之一就是,一旦行为不再得到强化,它的频率、持续时间或强度经常在减少和最终停止前暂时地增加。在上一节的第一个例子中,当蕾伊没有得到咖啡时,她在最终放弃之前重复地按动咖啡机的按钮(频率的增加),并且越来越使劲(强度的增加)。,当克莱格发现他公寓楼的后门打不开时,他在最终放弃前几次拧动把手并拽门(频率的增加),而且拉门的力量越来越大(强度的增加)。在行为消失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再被强化的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间或强度的增加称为消失爆发。,请参看另外两个例子。当马克按动电视遥控器上的按钮却打不开电视时(因为电池没电了),他就按得时间更长(持续时间的增加)、更使劲(强度的增加),直到最后放弃。他按遥控器按钮的行为并没有被打开电视的结果所强化,因此,他放弃了努力,不过这是在他将按钮按得时间更长和更使劲之后(消失爆发)。,每天晚上,4岁大的阿曼答都在睡觉时哭1015分钟,她的父母就会到她的房间和她说话,直到她睡着为止。父母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强化她的哭闹行为。在和阿曼答的儿科医生谈过之后,她的父母决定,当阿曼答再在睡觉时哭闹的话,不再到她的房间去和她说话。,第一天,阿曼答在睡着之前哭了25分钟。一个星期还没过去,她就已经不再哭闹了。阿曼答的父母听到她哭闹却不再去她的房间,所使用的是行为消失的方法。第一天晚上哭闹行为持续时间的增加就是消失爆发。,另一个消失爆发的例子是异常行为(在特定环境下并不经常发生的行为)可能在行为不再得到强化时短暂地发生。例如,当阿曼答的父母不再强化她夜间哭闹的行为时,她哭的时间更长、声音更大(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增加),而且她还尖叫并击打枕头(异常行为)。在第一个例子中,当咖啡机不向她提供咖啡时,蕾伊不仅反复按动咖啡机的按钮,还按动退币按钮并摇晃机器(异常行为)。,有些时候,在消失爆发中出现的异常行为可能包括情绪反应。比如,蕾伊可能表现出愤怒的情绪,咒骂咖啡机并用脚踢它。研究者曾报告了在使用行为消失的方法时经常见到的侵犯行为。,消失爆发当行为不再得到强化时,会产生如下的结果:行为的频率、持续时阁或者强度可能暂时地增加可能发生异常行为可能发生情绪反应可能发生侵犯行为,三、自发恢复行为消失的另一个特征是,行为可能在停止发生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发生,这称作自发恢复。自发恢复是行为在与行为消失以前发生该行为的环境类似的条件下再次发生的倾向。如果行为消失过程仍然在进行,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强化剌激,那么行为就不会持续很长时间。阿曼答可能在行为消失很长时间后偶尔还会在夜里哭闹,但是,如果她没有因此而得到父母的关注,那么,这种哭闹行为就不会非常经常地发生或者持续非常长的时间。,但是,首如果自发恢复发生时行为得到了强化,那么行为消失将失去效果。例如,克莱格可能仍然会偶尔去试着打开公寓楼的后门。如果有:一天门恰好被打开了,那么他使用这扇后门的行为就会被强化,他就更可能再一次地使用这扇门。偶然地发现门可以打开是一个间歇行为强化的例子,它会增加将来行为对行为消失的抵抗。,关于行为消失的一个普遍误解虽然行为消失根据行为强化的不同情况而有所差异,但是它的结果总是一样的:行为停止。对于行为消失的一个普遍的误解是,使用行为消失的方法只意味着忽略目标行为。对于大多数案例来说,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行为消失意味着移除一个行为的强化刺激。只有当关注是强化刺激时,忽略问题行为才会起到行为消失的作用。,例如,一个人入店行窃的行为是被从一家商店里;得到某种商品的结果所强化的。如果商店里的售货员忽略这种扒窃的行为,那么这并不能使扒手停止行窃。还有,一个孩子一听到让他吃蔬菜的命令时就从桌边逃开。如果他的父母忽略这种行为,那么这个行为就不会停止。逃离桌子的行为是被逃避吃蔬菜的结果强化的,忽略这个行为并不能移除强化剌激,因而也就不能起到行为消失的作用。,惩罚,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是加强操作性行为的过程,行为消失则是削弱操作性行为的过程。请考虑下面的例子。,凯西是一个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她刚刚搬到校园附近的一栋公寓中。在她上课的路上,有一个四周围着篱笆的大院子,院子里养着一条看上去很友善的狗。有一天,凯西看到狗离篱笆很近,就走过去抚摸这只狗。结果,狗立刻向她咆哮并咬伤了她的手。从此以后,她再也不去试着抚摸这只狗了。,在母亲节这一天,奥蒂斯决定早些起床为妈妈做早餐。他把长柄铸铁平底锅放在炉子上,将炉火开到最大。然后他把几个鸡蛋打在碗里与牛奶混合,准备摊鸡蛋。过了大约5分钟,他把鸡蛋从碗里倒进平底锅。结果因为温度太高;鸡蛋立刻开始燃烧,锅里冒出大量的烟。奥蒂斯赶紧握住锅的把手,把锅从火上移开。他的手刚一握住锅把,一阵剧痛让他尖叫着把锅扔在地上。这件事情之后,奥蒂斯再也不用手去握滚烫的锅把了。,一、惩罚的定义上面的两个例子阐明了惩罚这一行为的行为学原理。在每个例子中,都有一个从事某种行为的人,并且行为之后都有一个直接结果使此人在将来相似的情形下不太可能再重复这个行为。凯西走近篱笆去抚摸狗,狗立刻咬了她。于是,凯西就不太可能再靠近篱笆抚摸这只狗或者是其他并不熟悉的狗。,1.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2.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结果。3.于是,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行为被弱化了),惩罚因素是指使某一特定行为将来发生的可能性减小的结果。对于凯西来说,被狗咬就是她把手伸过篱笆的行为的惩罚因素。对于奥蒂斯来说,疼痛刺激(烧到手)就是他用手抓住锅把的行为的惩罚因素。惩罚剌激是由对它之前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效果来定义的。当一个剌激事件减少它之前的行为的频率时,这个刺激事件就是一个惩罚因素。,请看一个具有侵犯行为和破坏行为的5岁儿童的案例。乔安老是把他的妹妹们逗哭,有时妹妹们玩他的玩具时他还打她们。每次乔安招惹或者打妹妹们的时候,母亲就会训斥、责打他。虽然此时他会停止招惹他的妹妹们,但是他还是日复一日地从事这些侵犯和破坏的行为。,妈妈的训斥和责打是不是对乔安侵犯和破坏行为的惩罚因素?为什么?答案是否定的。训斥和责打并不起到惩罚因素的作用,它们并没有使乔安的问题行为随时间而减少的结果。,由此,引发了关于惩罚定义的非常重要的一点。你不能以行为的结果是否显得令人不快或令人厌恶来对惩罚进行定义。只有将来的行为确实减少了,你才能得出某种具体结果是惩罚因素的结论。,在乔安的案例中,训斥和责打看上去是令人不快的结果,但是乔安继续招惹他的妹妹。如果训斥和责打起到惩罚因素的作用,那么乔安随着时间的过去就会停止。当我们根据在某种结果的作用下行为在将来是否减少(或增加)这一标准对惩罚(或行为强化)进行定义时,使用的是根据功能进行定义的方法。,需要考虑的另外一点是,当结果起作用时,行为是否只是暂时地减少或停止,或者将来的行为是否减少。当乔安受到母亲的责打肘,停止了打妹妹的行为,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将来的行为。有些家长不断地训斥或责打孩子,因为这会立即使问题行为停止,显然这实际上并不能减小问题行为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这些父母相信他们在使用惩罚的办法。但是,如果问题行为继续在未来发生,那么训斥和责打就起不到惩罚因素的作用,而且反而可能成为问题行为的强化剌激。,是什么强化了父母训斥和责打孩子的行为?因为在训斥和责打之后孩子会暂时中止他们的问题行为,所以父母斥责孩子的行为就被负性强化了,这样,父母将来就会继续训斥和责打他们的孩子。,关于惩罚的普遍误解在行为矫正学中,惩罚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术语。当行为分析学家谈到惩罚肘,他们指的是某一行为的结果导致了这个行为未来发生次数减少的过程。这与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惩罚的含义是不同的。在一般的使用中,惩罚可能有许多种不同的含义,其中大多数具有消极的色彩。,很多人将惩罚定义为对某个犯了罪或者从事了其他不恰当行为的人采取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惩罚的含义就不仅包括对该行为停止的希望,还包括某种报偿或报复的因素;其中一部分意图是伤害那个犯有罪行的人。由于惩罚被看作是做错事的人应得的,所以它包含了伦理或道德的内涵,如政府、警察、教会或父母等权威角色为了抑制不恰当的行为向人们施加惩罚,也就是说,阻止人们违反法律或规则。,惩罚可能包括坐牢、上电椅、罚款、下地狱的威胁、责打或训斥。通过这个简短的回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日常生活中惩罚的定义与行为矫正学中采用的惩罚技术上的定义相差甚远。,由于对惩罚的技术上的定义并不熟悉,外行人可能会相信,行为矫正学中的惩罚的使用是错误或危险的说法。非常不幸的是,斯金纳采用了惩罚这个已经具有了确定的意思和许多消极意义的词语。作为一名学生,了解惩罚这个术语在行为矫正学中的定义并认识到它在此处的含义与社会对惩罚所持有的普遍观点大不相同是很重要的。,三、正性惩罚与负性惩罚惩罚从程序上可以分为两类:正性惩罚和负性惩罚。二者之间的区别是由行为的结果所决定的。正性惩罚的定义如下。l)一个行为的发生,(2)行为之后跟随着一个剌激物的出现,(3)而且,作为结果,这个行为将来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负性惩罚的定义如下。(l)一个行为的发生,(2)行为主后跟随着一个剌激物的消除,(3)而且,作为结果,这个行为将来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请注意,这些定义与正性强化和负性强化的定义是并行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行为强化增加行为的发生或者使它将来发生的可能性增加,而惩罚则减少行为或者使它将来发生的可能性减小。,大量的研究已经验证了惩罚对于实验室动物行为的效果。研究者们研究了正性和负性惩罚对人类行为的效果。例如,科尔特(Code)等使用惩罚的方法帮助治疗机构中的智障青少年减少危险的自我伤害行为。其中一人总是打自己的耳光。每次她这样做的时候,研究者就使用一种手持装置对她实行一次短暂的电击。她每小时打自己耳光的次数从300-400次立刻降低到接近于零。请注意,这项研究是在1971年进行的。今天,出于道德方面的考虑,电击极少(如果还有的话)作为惩罚因素在治疗中使用。,引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正性惩罚的基本原理,而不是为了支持将电击用作惩罚因素。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正性惩罚的例子?这是一个正性惩罚的例子,因为这个人每一次打自己的耳光时痛苦的剌激物都会出现,而问题行为也随之而减少。,1974年有些研究者也使用了正性惩罚的方法减少一个6个月大的婴儿威胁生命的反刍行为。婴儿的反刍行为是指反复地让食物流回嘴里然后再咽下去,这种行为会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甚至死亡。,在这项研究中,每当婴儿从事反刍的行为时,研究人员就向她的嘴里喷人少量的拧攘汁。结果,反刍的行为立刻减少了,而婴儿的体重也开始增加。,另一类的正性惩罚方法是以普利马克原理为基础的。普利马克原理的内容是,当一个人被迫从事与某种高可能性的行为相关的低可能性的行为时,高可能性的行为的频率会降低。换句话说,如果在从事了某种问题行为之后,一个人必须做一件他不想做的事,那么这个人将来再次从事这种问题行为的可能性会降低。霍尔使用这个原理帮助一位发育迟缓的6岁男童停止侵犯行为。每次这个孩子在教室里打别的孩子的时候,研究人员就让他连续10次坐在地板上,然后再站起来。,影响惩罚效果的因素直接性如果一个剌激在行为之后立刻出现,那么它作为惩罚因素的效果会更大。一致性 如果剌激的出现与行为相一致,那么它伟为惩罚因素的效果会更大。巳形成事件 有些先行事件会在某个具体时间内使一个剌激作为惩罚因素的效果重大。后果的特征条件 惩罚因素因人而异。总的说来,强度越大的负性刺激作为惩罚剌激的效果越大。,七、使用惩罚方法要考虑的问题使用惩罚的方法时必须考虑到一些问题,尤其是在使用包括痛苦剌激或其他负性剌激的正性惩罚时。,1.惩罚可能产生侵犯行为或者其他情绪的副作用。2.惩罚的使用可能导致受惩罚个体的逃避或回避行为。3.惩罚的使用可能对使用惩罚方法的人产生负性强化作用从而可能导致惩罚的错误使用或者过度使用。4.使用惩罚的方法时,行为受到惩罚的观察者或者个体可能会模仿惩罚的方法,并且他们自己更有可能在将来使用这些惩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