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xx省xx县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doc

    • 资源ID:3044496       资源大小:191.50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xx省xx县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doc

    xx省xx县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省农牧业工程咨询中心二OO三年七月 编 制 单 位:xx省农牧业工程咨询中心审 定:吴建海可行性研究负责:武 英编 制:武 英 张春兰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 项目提要5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61.3 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71.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8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82.1 项目建设的背景82.2 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9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9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103.1 项目区概况103.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12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13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44.1 建设单位概况144.2 研发能力154.3 公司经营状况15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65.1 市场分析165.2 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195.3 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205.4 销售队伍及网络建设20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216.1 建设任务和规模216.2 项目规划和布局216.3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226.4 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28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37.1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337.2 资金筹措347.3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35第八章 财务分析358.1 财务评价依据3582财务估算3583 财务评价(所得税后)3884 不确定性分析388.5贷款偿还能力分析39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409.1 环境影响评价409.2 对策及措施40第十章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增收效果评价4010.1 农业产业化经营4010.2 农民增收4110.3 其它社会影响41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4211.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211.2 经营管理4311.3 经营管理措施4411.4 技术培训4511.5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45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4512.1 结论4512.2 建议46附 录47附件47附表47附图47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xx县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1.1.2 建设性质:新建1.1.3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法人、所有制形式 (1)项目建设单位:xx公司 (2)项目法人:xxx (3)所有制性质:民营有限责任公司1.1.4 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建设地点:xx县xx乡、xx乡、xx乡,县良种场。 (2)规模:建设食用菌菌种菌袋场一个,年产食用菌培养基菌袋140万个,建设菇棚700个,年产食用菌(白灵菇为主)840吨。 (3)期限:项目建设期1年,即2003年8月开工建设、2004年6月建成投入生产。 (4)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分为食用菌菌种菌袋场和农区农户夏季出菇生产基地两大部分。其中:食用菌菌种菌袋场:建设仓库、车间、接种室、培养室、料场、锅炉房、配料车间、装料车间、出菇棚冷藏保鲜库等厂房4080平方米,购置制菌制袋,消毒、接种等设备1398(套、件)。农区农户夏季反季节生产食用菌,建设出菇棚700个,每栋100平方米,共7万平方米。1.1.5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总投资121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3万元,其中土建投资706万元,设备投资102万元,其它投资16万元,预备资金及建设期财务费用79万元,流动资金投资316万元。1.1.6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219万元,其中,申请农业银行农业发展贷款800万元,企业自筹419万元。1.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生产达产年年生产白灵菇菌袋140万袋和销售食用菌(白灵菇为主)840吨,年销售收入2030万元,利税811.24万元,税收357.88万元,纯利润453.36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37.18%,财务内部收益率32.33%,财务净现值1886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3.38年。1.1.8 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辐射3个乡镇、7个行政村,可带动农户700户,占当地农牧户的38%以上。可形成年产食用菌(白灵菇为主)菌袋140万个,年反季节出菇面积达7万平方米,年产白灵菇840吨。项目户农民人均可新增收991元,可安排农区剩余劳动力700人及3830个劳动工日。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国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指出: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调整农产品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引导农户面向市场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以农户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的原则,提高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规划基本思路中指出,适应农业发展阶段的要求,围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坚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龙头项目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着力培育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基地+农户+公司+市场”的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综合开发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增加农民收入。1.3 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3.1 综合评价:xx县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发挥了夏季冷凉的气候特点,立足当地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粮油副产品,生产珍稀食用菌白灵菇,是发挥地域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新产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建设十分必要,项目建设和生产的资源有保障,技术成熟可靠,产品有市场,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项目是可行的。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经发酵后为优良有机肥料,可直接施用于农田,不会造成任何环境污染。项目投产后可带动3个乡镇、7个行政村,700个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年新增税收357.88万元,纯利润453.36万元,项目户人均可新增收991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3.2 结论与建议 xx县反季节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预期建成投产后,可以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环境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建议主管部门尽快审查立项建设。1.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食用菌生产在xx县是一项新的特种农业技术,虽然20022003年已在农户中推广试种成功,但进行大规模生产推广上仍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工厂化生产菌种和菌袋技术要求比较高;二是广大农民没有种菇技术。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技术引进和创新及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的背景 根据中央、省、州、县“十五”规划纲要、农业发展纲要思路中关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挥地域优势,以科技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的总体指导思想,按照xx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充分分析当地优势资源状况,提出反季节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xx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延伸地区,夏季气候凉爽,环境清洁,无污染,适于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的冷凉性食用菌生长。xx县又是我省农业生产大县,有丰富的农副产品作为珍稀食用菌生产的原料,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为开展食用菌生产创造了十分良好的条件。2.2 项目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xx县地处青藏高原,行政隶属海东行署,为西部少数民族不发达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也处于起步状态。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业生产以油菜、青稞和小麦种植为主,畜牧业以猪牛羊养殖为主。2000年底,全县各类畜禽存栏达到117.74万头(只匹),其中猪、牛、羊的存栏分别达到25万头、5.3万头、26 万只,出栏数分别达到19.5万头、1.68万头、10万只,出栏率达到75、38、29,商品率分别达到58、28、34,畜牧业经济开始由头数畜牧业向效益畜牧业转变,粮油总产量分别达到12091万公斤和4212万公斤。与农业有关的企业有互助青稞酒厂、粮油加工厂,这两个企业均位于县府所在地威远镇。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之间仍为松散的供应、收购关系,带动作用尚不明显。2.3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 xx县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地方,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项目区种植业以油菜、青稞和小麦为主,是我省油菜籽种子繁育产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全国粮油丰收,加之受进口油菜籽的冲击,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滑,农民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畜牧业由于受草原面积和载畜能力的限制,发展也受到影响,牧民增收缓慢。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辟新的生产途径,培植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是当前xx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课题。 珍稀食用菌具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是一种健康食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十分看好,附加值高,食用菌生产一般不与农牧业生产争资源,是一项投入较低,产量较高,经济效益良好的劳动密集形产业。利用当地夏季冷凉的气候条件和南方夏季不能生产的食用菌空档,但市场需求仍旺盛的机遇,生产食用菌,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xx公司及科技局、农牧局等部门立足于项目区现有资源条件,社会经济状况,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及我省食用菌发展现状和趋势,调查分析了食用菌市场现状及前景,在试点推广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将食用菌(白灵菇为主)生产作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开辟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通过发展食用菌生产,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阻碍因素3.1 项目区概况3.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Xxxx县隶属于xx省xx地区。位于xx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6°3037°09,东经101°46102°45之间,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河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西宁相接。全县东西长86公里,南北宽64公里,总面积3423.9平方公里,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嵌接地带。境内青石岭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总的趋势是北高南低。项目区包括xx乡、xx乡、xx乡、xx乡、xx乡共计5个乡镇,7个行政村,700户农户。项目区均位于xx县脑山地区。3.1.2自然资源概况项目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由于受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影响,xx县的气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独特的高原冷凉气候,夏季凉爽多雨,年降雨量约为300mm500mm,部分地方可超过600mm;雨热同季,在此期间的降雨量一般都占年降雨量的85%以上,且多夜雨;热量不足,光照充足,xx县太阳辐射光能资源较为丰富,多晴朗天气,年平均日照时数2521.7小时,年日照率为57%,年辐射量560.12614.46千焦/平方厘米,日均温稳定通过0、5、10期间的日照时数分别在16371300小时、1210860小时、810390小时之间。 项目区土壤共有11个土类,3个亚类,35个土属,73个土种。按分布面积主要为栗钙土、山地灰褐土、黑钙土、高山草甸土、灰钙土及山地草甸土六个土类。项目区年均径流量5.1亿立方米,总流量68.5立方米/秒。地下水贮藏量为3.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0.77亿立方米。水质清凉,无污染,适于人畜饮用,符合灌溉用水标准。3.1.3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包括3个乡、7个行政村,主要以汉族、土族、藏族为主,总人口8169人,共有耕地面积2.52万亩,人均占有耕地3.08亩;林地总面积1.24万亩,农村劳动力4171人。主要的种植作物是油菜和小麦,其次是豌豆、马铃薯。粮食产量329.84公斤/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132元,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190万元。本县交通十分便捷,区位条件良好,境内有曹家堡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西宁、广州、成都、乌鲁木齐等航班,宁互公路全长31公里,通往西宁,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威北公路连接民门公路,贯通甘肃永登、天祝、武威地区和本省的海北、民和县。平大公路连接大通县和109国道。已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连接各乡镇的交通网,区域内信息发达,对外联系度广,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的使用,使邮电通讯设施进一步改善,对促进城乡交流、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县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1.4项目建设地点选择菌种菌袋厂选择在xx县原威远良种场内,场内地势平坦、水电供给设施基本齐全,交通方便。食用菌栽培出菇生产分别在大小桦林村、朱家台、尕寺加、却藏滩、扎龙沟、桥头7个村的700户农户中实施。3.2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2.1 生产原料充足食用菌其碳素营养是纤维素,氮素营养是蛋白质,适宜食用菌生长的基质是草粉、木屑、麦麸、棉籽壳、马牛羊粪、农作物秸秆等农、林、牧副产品。xx县年产麸皮4.14万吨,年产秸秆18.56 万吨,全县有乔木林49.4万亩,灌木林59.2万亩,.项目区林地面积达1.24万亩,人均占有林地1.52亩,有大量修正树形的技条可供制作木屑,这些廉价、充足的原料是食用菌生产的物质保证。3.2.2 气候资源优越 我国食用菌主要生产区在南方,由于南方夏秋季炎热,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及福建北部地区,6月21日至9月气温高达2736,福建南部、广东、广西地区6月6日至9月24日气候高达3035,不适于食用菌生长。所以,南方食用菌生产集中在10至第二年4月,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因此减少。因此,抓住食用菌夏秋市场产品断挡,发展反季节食用菌生产,就能获得较大经济效益。 xx县夏秋季节气候温和,6月8月自然平均温度14.8,最热7月超过30的高温不超过5天;这个温度界限正好是食用菌生长最佳的温度,生长期可达150天左右;反季节食用菌生产目前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产品主要销往沿海大中城市以及香港、台湾等地,部分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家。3.2.4 食用菌生产已有一定的基础项目单位为进行食用菌生产,已购进部分生产设备,并对原厂房进行了部分改造维修。2003年已种植食用菌(双孢菇)4200平方米,预计产值达16万元以上;制作白灵菇菌袋30万个,预计产值达7.5万元,可出菇18000公斤,预计产值18万元,并对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进行深加工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考察和学习,前期工作充分而扎实。3.2.5 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各乡镇都实现了程控通讯,农网改造业已完成,基础设施条件完善。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3.3.1 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无论是菌种生产,菌袋生产和出菇管理都有严格的技术标准,这就需求各生产阶段生产经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xx县农民群众历来没有种菇习惯,企业也没有食用菌生产和管理的经验,这是食用菌生产项目实施的障碍因素之一。解决的措施是: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各类食用菌生产、管理和销售人员,并以优惠条件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依托食用菌科技部门解决技术问题。3.3.2 食用菌生产作为一个特殊的新兴产业其市场竞争激烈,加之xx县距食用菌主销市场和出口海岸运距远,产品销售是最大的困难。解决的措施:充分利用当地廉价资源,加强管理,开源节流,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时进行反季节销售。同时,及时根据市场信息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采取灵活有效的销售策略,开拓各种销售途径,努力扩大产品销售量。3.3.3 本项目的实施涉及众多的农民群众,如何在公司农户形式下,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目的,由于没有成熟的可操作性的经验,实施有一定的困难。解决措施: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企业与农户签订产、供、销合同,双方必须严格按合同条款,行使各自的权力和义务;如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现不完善的内容,应尊重农户的意愿,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修改完善合同,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运行机制,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4.1 建设单位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xx省xx公司农业新技术产业化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以林泰房地产开发公司为控股公司,林泰房地产公司近年来发展良好,经济实力雄厚,公司领导层看好农业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前景,有志于投资开发农业产业, 于二OO二年九月十八日成立xx公司。公司现有人员60名,其中专家2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6名,技术工人49名。主要从事珍稀食用菌产业化开发,兼营药材、饲草、特色粮油、特种粮油、特种蔬菜、花卉、绿化植物的种子、种苗以及农药、农具等农资。4.2 研发能力公司成立后特聘原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知名专家程大志研究员为首席技术负责人,程大志先生具有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用菌研究开发的工作经历,取得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是一名德才兼备的公司负责人。二OO二年以来率先研究开发出xx省高原地区冬春季节生产双孢菇的新技术,从而结束了青海冬春季节不产双孢菇的历史,并成功引进液体菌种制作技术及设备,这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技术成果,它的应用和推广将会带来食用菌生产的重大改革,公司有技术人才,有先进的设备,有能力解决本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问题。4.3 公司经营状况公司注册资金418万元,现有生产基地72亩,有菇房34幢,面积10000平方米,菌种厂一座,面积1200平方米,主要生产白灵菇、杏鲍菇,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公司无贷款、资产负债率为零。银行信用AA级。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5.1 市场分析5.1.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预测 我国食用菌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食用菌的需求总量持续增长,对珍稀食用菌的质量要求将更高。xx省食用菌市场目前尚无白灵菇等珍稀菌上市,市场是空白。随着本项目的实施,将会丰富我省和省外食用菌市场,填补我省食用菌市场的空白,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我国目前珍稀食用菌生产规模与其它菇种相比规模不大。我省目前只有2家企业生产食用菌菌袋;食用菌商品生产仅仅是刚刚起步,但是已经试栽培成功,加至我省空气,水源无污染,具有极大的生产发展潜力。目前我省食用菌市场上只有平菇、凤尾菇、金针菇、香菇等一般品种供应,珍稀菇种较少、白灵菇更为奇缺,只有高档宾馆、饭店才有供应,广大群众非常希望珍稀菌上市供应。食用菌经一年来的试栽培,效果良好、深受农民的青睐。奠定了农民分户规模化发展的基础。5.1.2 产品市场前景分析5.1.2.1 国际市场前景分析 食用菌生产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可人工控制的工业化生产,与现代高新科技接轨,并向集团化、跨国化发展。各类菇场年产量在25100万吨之间。堆料发酵,菌种培养,出菇管理等采用电脑控制,堆料、装袋、覆土甚至采菇都实现了机械化,整个过程按照可控制的工厂化生产程序进行,不受自然气候的影响,避免了低产和减产的可能性。在美国一个产季单产高达32公斤/平方米,在荷兰实现了全年生产,年产量160公斤/平方米。食用菌以其丰富的营养和保健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被誉为“世界食品”。在欧美和澳洲,食用菌和生菜、西红柿被人们列为三大食品,成为人们必须的食品。其中德国消费量最高,年人均消费4公斤多,亚非地区正迅速发展食用菌生产,成为食用菌消费的新兴地区。世界食用菌栽培与消费量均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国际市场前景看好。5.1.2.2 国内市场前景分析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主要集中在江南及长江流域,以福建、浙江、江苏、上海、四川等省市为主产区,近年来,河北、山东、河南、新疆、广东也发展很快,有了一定生产规模,全国食用菌年产量达55万吨,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1418%,生产量依次于美国占第二位,出口量近43万吨,占世界第一位,创汇24025万美元,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和出口的大国。同时,国内销售量增长很快,1990年前仅万吨,1996年已达到12万吨;预计2005年国内总产将达到80万吨左右,国内消费将达304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4050%,可以预见食用菌生产与市场前景是广阔的。目前国内规模化生产企业较少,食用菌生产仍以自然气候为依托,农户经营为主。许多优良珍稀食用菌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食用菌单产和原辅材料的生物学效率及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但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食用菌消费量逐年上升,而发达国家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劳动力费用大幅度提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成本增加,菇价上涨,使食用菌生产逐年下降,出口量开始减少,进口量增加,生产向国外转移。所以在国内外食用菌销售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形势下,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大有可为的。1998年农业部颁布了全国食用菌菌种暂行管理办法等文件,必将对食用菌产业产生巨大影响,将促进食用菌生产朝着规范化,集约化发展。5.1.3 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本项目主导产品是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 Lnzenga),白灵菇是阿魏蘑、白阿魏蘑的近缘变种,原产于印度北部克什米尔高原一带,我国新疆木垒、清河、托里等地的戈壁荒漠中也有野生种,生长期60天,野生资源极为稀少。1997年我国从阿魏蘑中分离、驯化、选育出菌类植物新品种白灵菇。白灵菇具有个头大、菇体洁白、菌肉肥厚、鲜嫩可口、香味浓郁的特点,被誉为“西天白灵芝”,“克什米尔神菇”,国外称其为蚝菇王,1997年在中国食用菌名优产品评比中获全国名牌优质产品。白灵菇含蛋白质7%,脂肪4.31%,粗纤维15.4%,菌类多糖19.0%,含硒量高达6.8%,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比香菇和其它菇都高,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及各种矿物元素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绿色高档营养食品。中医认为,白灵菇具有消积化淤、清热解毒、镇咳、杀虫、消炎及防治妇科肿瘤等功效。现代医学认为:白灵菇是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的保健食品, 具有降血压,防动脉硬化,提高免疫力及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等症的作用。深为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据2000年中国食用菌信息网介绍,白灵菇是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市场销售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为宴席上的高档菜肴。广州、深圳市场售价为5864元/公斤,夏季由于受气候条件限制,产量少,市场货源紧缺,价格高达100元以上,是普通白阿魏蘑、阿魏蘑的48倍。 由于xx省夏季气候条件与白灵菇原产地生态环境基本一致,具有夏季生产白灵菇的自然条件,青藏高原空气清新,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生产的白灵菇品质高,加之项目基础设施投资低,生产的白灵菇成本低,具有很好的价格优势。5.2 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5.2.1 产品生产方案项目食用菌产品生产采用工厂化集中生产菌种、菌袋,农户分散培育出菇的生产方式,菌种与菌袋生产因其技术和设备要求高,生产工艺较复杂,采用工厂化集中生产;培育出菇生产设备、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采用分散式分户生产。项目由于采用企业集中与农户分散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加之,食用菌生产是作为项目户的副业生产,不影响其种植业生产,所以在生产上有较大的灵活性。项目产品主导品种为白灵菇,备份品种有杏鲍菇、双孢菇等。设计年生产能力840吨。在投入生产后,将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产量和品种,以生产市场销售对路的产品。5.2.2 产品销售方案项目产品销售采用公司集中生产收购,对外销售的方式,根据项目主导产品白灵菇的市场前景分析,市场现状调查分析,夏季我国东南大城市白灵菇有价无货,价格较高,且目前还未形成竞争,项目主导产品白灵菇市场定位为中高档食用菌,根据项目设计建设规模,预计达产后年生产白灵菇840吨,根据产品成本分析,公司确定对外销售价20元/公斤,年实现销售收入2030万元。5.3 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项目产品销售上采用农户分散生产,公司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模式。营销策略上,首先与省内外已有一定规模的食用菌生产、销售公司签定购销协议,利用这些公司现有销售渠道进行销售。第二阶段在西宁及东南大中城市寻找有实力,有信誉的蔬菜(食用菌)批发商与之建立长期供销关系。第三阶段与国内大型连锁经营超市建立供货关系,进行直销。同时积极寻求国外市场,努力进入日本、韩国及港澳食用菌市场。5.4 销售队伍及网络建设食用菌鲜菇是一种保存期很短的鲜活农产品,所以产品销售是企业经营的命脉。项目要把销售队伍及网络建设作为项目建设和生产的重要环节。企业要成立营销部。配备专职营销人员5人,建立分工负责制和销营业绩激励制度,全力搞好产品营销。计划逐步在在北京、广州、上海等主销地区,建立销售公司,分别负责华北、华东和华南的销售,在其他地区建立代理商销售制度,建立促进产品销售网络。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6.1 建设任务和规模6.1.1 建设任务 通过高标准,技术含量高的食用菌菌种菌袋场建设,工厂化生产菌种菌袋,向农户提供优质菌种菌袋,建立公司+农户+市场的经营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设施,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建设一个具有先进生产水平的规模化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6.1.2 建设规模 建设食用菌菌种菌袋生产厂一个,面积72亩,主要建设规模为:菌种接种室、培养室、冷藏室、食用菌栽培示范菇棚等菌种生产土建工程面积1844平方米。菌袋生产、配料车间、装袋车间、灭菌车间,冷却车间、锅炉房等菌袋生产土建工程面积1780平方米;农户出菇棚70000平方米,锅炉房80平方米;原料仓库、辅料仓库、分级包装库、保鲜冷藏库、培训室、废料处理场、车库等土建工程面积1550平方米。建设场区输电线路,供水管道,道路各1公里。购置各类设备、仪器1398台(件套)及附属件。 在5个乡镇建立出菇生产基地,种植面积70000平方米,带动农户700户。6.2 项目规划和布局xx县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在xx县威远镇建设菌种菌袋场;在东沟、南门峡和xx乡建设食用菌出菇栽培基地,带动农户700户,占3乡农户的38%以上,其中东沟乡300户,xx乡200户,xx乡200户,每户农户建设出菇棚一座,面积100平方米。6.3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6.3.1 产品方案 基地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以白灵菇为主栽品种,并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搭配生产双孢菇和姬松茸等菇种。 根据基地生产规模,菌种菌袋场年生产菌袋140万袋,生产鲜菇840万吨。6.3.2 食用菌纯菌种生产方案6.3.2.1 食用菌纯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工艺流程:种菇选择种菇消毒分离取组织块培养母代培养子代母种培养冷藏。6.3.2.2主要技术:种菇选择子实体洁白,朵形美丽,个头肥壮,菌盖大,菇柄粗,保留原品种优良性状的个体;去净种菇表面杂物,用75%的酒精在种菇表面均匀擦拭消毒后移入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接种箱用氯胺气雾消毒,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种菇的菌盖与菌柄交界处取0.2cm3的组织块,接入斜面培养基中心处。接种后,将试管放在20-23的恒温条件下培养,待菌丝生长0.5-1cm时进行转管;切取0.04cm2的先端菌丝,略带培养基,然后接到新的斜面试管中;经镜检或小面积出菇试验后,符合要求的母种即可进行子代母种扩大培养,转管代数控制在5代以内,接种完成后低温保藏。6.3.2.3母种培养基配方1、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ml,PH值6.5.2、玉米粉、蔗糖培养基:玉米粉100g、蔗糖20g、琼脂20g,水1000mml。 3、麸皮、米糠培养基:麸皮50g、米糠50g、蔗糖20g,维生素B11g、琼脂20g,水1000mml。6.3.3 食用菌人工栽培技术方案6.3.3.1 熟料栽培的生产流程 准备原材料拌料装袋灭菌母种原种接种栽培袋培养日光温室出菇采摘分级包装运销6.3.3.2 制袋时间为在南方食用菌淡季出菇,可在2-5月份制袋,6-9月份反季节出菇。6.3.3.3 培养料的配制常用食用菌白灵菇培养基配方如下表:常用食用菌人工栽培配方表(%)添加料配方一配方二配方三配方四配方五木 屑77.026.037.037.0-麸 皮17.010.020.020.020.0棉籽壳-26.0-38.038.0草 粉-26.038.0-37.0红 糖1.51.51.51.51.5石膏粉1.01.01.01.01.0石 灰0.50.50.50.50.5玉米粉3.02.02.02.0木屑(阔叶树枝、锯末)应提前粉碎过筛。将材料按配方比例称准,提前1夜打堆预湿,红糖可先溶解于水中,再逐步混入料中,用拌料机拌匀,湿度控制在55%左右,当日料当天用完。6.3.3.4 装袋选用17cm×33cm×0.04cm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装料,装料前先装一端用线扎口,再用火融封。采用装袋机装料,2人一组,一人套袋,一人填料,每小时可填料300袋,待料装到袋子的2/3处取出,压实后上颈环,套棉塞,也可用细线扎口。6.3.3.5 灭菌 菌袋制好后,及时放入常压灭菌柜中进行灭菌;灭菌维持100的温度,保持10-16小时。灭菌结束后,待温度下降至6080时取出,搬入冷却室,冷却。6.3.3.6 接种 接种前对接种用具、工作台、接种箱等用氯胺、甲醛、高锰酸钾消毒,并用紫外线灯照射20-30分钟。接种在接种箱内进行,在无菌操作下,打开原种瓶口,用接种匙将培养基挖碎,打开菌袋,取一满匙移入菌袋中,再扎紧菌袋。6.3.3.7 菌袋的培养与出菇,将接种好菌袋放入培养室内培养。南北向行放置,立式或叠式培养,留出走道,将菌袋竖放于地上,也可直接堆叠于地面,堆高不超过60厘米。温度控制在18-20内;保持相对温度85-95%;及时进行通气增氧。当菌袋内菌丝成熟时,将菌袋移至出菇棚内,注意在搬运过程中防止菌袋破损,造成污染,及时解开袋口,将多余原基切除,只保留一个最健壮的原基。6.3.3.8 适时采菇 在菌盖完全张开,中央稍有凹陷时就应及时采取,分装出售,以鲜菇销售为佳。6.3.4 双孢菇菌种生产方案(姬松茸生产可以参照进行)双孢菇菌种生产和主要技术与白灵菇基本相同,只是培养基的配方不同。 母种培养基配方 1、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 马铃薯200克,蔗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亳升。 2、麦芽膏酵母膏培养基 麦芽膏20克,酵母膏2克,琼脂20克,水1000亳升。 3、蘑菇浸出液葡萄糖培养基鲜蘑菇12525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618克,水1000毫升。6.3.5 双孢菇人工栽培技术方案6.3.5.1 生产流程 母种原种栽培种准备原材料拌料发酵温室整床填料播种覆土出菇(管理)采收包装运销6.3.5.2 栽培时间 69月份制种培养,反季节出菇,10-次年2月份,主要供应本省市场。6.3.5.3 培养料的配制常用双孢菇培养基配方如下表(105m2)添加料配方一配方二配方三备注干稻草2500kg2000 kg配方可根据当地资源选取和调整小麦秸秆3000kg1500 kg干牛粪500 kg干马粪500 kg菜籽粕500 kg200 kg硫酸铵50 kg尿素25 kg50Kg50 kg碳酸氢铵30 kg25 kg过磷酸钙30 kg50Kg35 kg石膏30Kg50 kg50 kg石灰30Kg35 kg50 kg碳酸钙30 kg3050 kg原料备齐后堆剁发酵,将长料切成2030厘米长,加清水或粪尿预湿,搅拌均匀,含水量为65%;南北向堆成宽2米,高1.52米,长度根据料量而定。每一天翻堆一次,促进均匀发酵,30天左右完成发酵,粉碎后立即装入料床。6.3.5.4 整床与填料。在日光温室内东西向做菇床,床宽8090厘米,长15米,深2030厘米,两床间留出走道,然后将发酵后的培养料铺入菇床,每平方米用料3335公斤左右,铺料厚度1820厘米,将料面拉平压实。6.3.5.5 播种与覆土。采用穴播法播种,即在料面上打穴、穴深35厘米,穴距810厘米,然后把核桃大小的种块逐穴填入,使料与种直接紧贴;发菌期保持75%的相对湿度,待1518天菌丝吃料2/3以上,就可覆土;覆土要具有团粒结构,土质疏松,具有一定腐殖质,空隙大、有保水力、通气性能好,不含杂菌和害虫。覆土厚度33.5厘米。6.3.5.6 出菇期管理。覆土后加盖遮阳网,温棚内要多次喷水,每次量少,保持湿度90%,保持温度20左右,持续高于20时,要通风降温;PH值控制在88.5之间。6.3.5.7 适时采收。根据订产合同的需求采取,一般在菇盖长到1.56厘米之间采取,旺期每天采收23次,必要时晚上加班采收。采取后及时切除根脚。6.3.6 保鲜技术方案 食用菌保鲜技术可分为物理保鲜技术和化学保鲜技术。物理保鲜法有冷藏保鲜、空调保鲜、保鲜膜保鲜、负离子保鲜、简易包装保鲜、低温保鲜、速冻保鲜、真空保鲜和热处理冷置保鲜等。化学和激素保鲜法有:比久(B9)、焦亚硫酸纳,矮壮素,食盐,亚硫酸和甘油磷酸等药物保鲜。根据本项目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销售情况,经分析拟采用冷藏与简易包装相结合的保鲜技术。6.3.6.1 短途运输保鲜技术。运距在2小时左右;用白色保鲜纸对单菇进行单个包裹,然后放入硬壳纸箱中,整齐码放,压紧,箱体大小以每箱装鲜菇8公斤为宜。也可使用硬质泡沫塑料托盘单菇盛放,上面用保鲜膜覆盖包扎,然后再放入有通气孔的纸箱内。装箱后放入10的保鲜库内冷却2小时后外运。6.3.6.2 长距离冷藏运销技术。鲜菇需进行长途运输的,应在采收前24小时内不喷水,以确保菇体表面较干燥,若菇体含水量偏大,可以将鲜菇放在常温下除温,散温至七八成干,手感以平捏菇盖不发粘即可。控水后的鲜菇温度通常较高,装运前须进行预冷处理,预冷最后温度要达到10左右。然后放入冷库中,维持510的温度,使菇体温度稳定在5左右

    注意事项

    本文(xx省xx县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