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
资源ID:3043625
资源大小:107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类别:种养基地项目(畜牧养殖)项目代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哈尔滨市通河县2000头生猪规模化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目 录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11.1合作社概况11.2运营状况21.2.1主业发展情况21.2.2合作社财务状况2第二章 项目立项背景32.1必要性分析32.2优势分析52.3市场分析62.4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8第三章 项目目标9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104.1主要建设内容104.1.1建设地点104.1.2品种购进104.1.3设备购置114.1.4设施建设114.1.5科技培训114.1.6项目前期工作费114.2科技措施124.2.1技术流程124.2.2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技术方案134.2.3饲养管理方案154.3 主要技术参数184.4 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184.4.1环境重点目标184.4.2环境影响分析194.4.3科学治理养殖场环境污染194.4.4加强区域性环境保护措施204.5项目组织与管理204.5.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204.5.2运营期机构设备及人员配备214.5.3进度安排214.5.4项目管理措施21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235.1总投资估算235.2资金来源245.3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245.3.1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的环节245.3.2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245.4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25第六章 效益分析266.1经济效益266.1.1项目投入产出情况266.1.2成员增收情况266.1.3可分配盈余及分配情况266.2社会及生态效益276.2.1社会效益276.2.2生态效益28第一章 合作社基本情况1.1合作社概况项目法人代表:王振忠所有制形式:股份制合作社合作社发展历程:通河县祥丰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现有会员30户,本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和农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成立的养殖户经济组织,是为适应养殖业产业化发展而自发组织的社会民众团体,合作社在县、镇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运行,实行技术服务、分散饲养、集中管理、统一销售一体化的产业模式,确保合作社机制健康顺利运行。合作社以从事生猪养殖为主体的养殖户发起并召开创立大会,旨在更好的发展当地生猪规模化养殖,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就业渠道,使广大农民在短期内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合作社是一个民间合作团体,现在不断发展了社员入户,长期为社员提共种猪及生猪养殖技术、诊疗技术、销售于一体的系列化服务。使社员在养殖过程中降低风险,达到营利的目标,实现风险共担,合作双赢。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完善合作社的各项制度和服务体系,使所有社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环保意识增强,加快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带领农民致富。1.2运营状况1.2.1主业发展情况为推动我县生猪生产尽快实现科学发展、规模发展进程,稳定生猪供需市场,平衡市场物价,进一步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饲养方式,充分发挥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导作用。该农民合作社自创办以来,共发展会员30户。2010年末生猪饲养量以达2400多头,出栏商品猪2200头,创产值387万元,实现经济效益86万元。1.2.2合作社财务状况2010年,固定资产总投资达323.2万元,净资产163.2万元,年销售收入366万元,年净利润146万元,年二次返利额28万元。第二章 项目立项背景2.1必要性分析为提高生猪生产标准化规模饲养水平,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农民生猪养殖合作社在发展生猪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提高生猪的质量和生产能力,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养殖效益,加快我县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步伐,对于合作社发展壮大、成员增收及带动周边农民养殖致富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一是项目建设是发展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的需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质量效益型现化畜牧业的宏伟战略目标,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要求,推动我县生猪生产尽快实现科学发展,规模发展进程,稳定生猪市场供需,针对我县生猪规模化发展数量少、标准低的局势,实施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对于调整我县生猪发展结构,稳定生猪市场供应,平衡市场物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目前,我县生猪饲养量虽然大幅度回升,养殖效益呈现持续走高的趋势,商品猪存栏已基本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但从标准上、规模上看远远跟不上现有发展形势,散养户所占比例仍然较大,操作管理不规范,养殖科技含量较低,同时,散养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长远发展目标不稳定,为此,发展农村生猪养殖合作社是今后提高我县生猪生产规模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和养殖增收的重要渠道,并可辐射和带动我县周边农户从事养殖业,实现富民、富县的战略目标。二是全国生猪基地转移的现实需要。我省发展生猪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防疫优势和环境优势。我省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价格较低,饲料供应充裕,生猪养殖的成本相对较低。我省生猪产业商品率较高,每年约有60的活猪及产品以各种形式销往全国各地,在全国生猪市场供应趋紧时期,每天活猪外运量最多达1万头,有效保障了全国猪肉市场供应。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南方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引起生猪疫病多发,而我省气候冷凉干燥,可有效防止生猪疫病发生。我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较高,防疫成本和难度远远低于南方以散户为主的饲养方式。南方受土地、空间、资源等因素限制,承载能力有限,而我省均具有优势。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饲养,是实现全国生猪生产基地北移的现实需求。三是把我省建设成食品战略基地的必然需求。我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在保证粮食战略安全的基础上,应利用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减少长期以来困扰我省的粮食运输压力,同时通过实现过腹增值大幅提高粮食附加值。按照黑龙江省规划设计,到2011年,我省实现年出栏生猪5000万头,有望从全国生猪出栏量排名第14位发展至前5位,基本开成全国猪肉生产基地。生猪产业可转化粮食160亿公斤,实现增值效益80亿元,其中转化玉米量占全省生产总量的53,生猪养殖业可实现产值650亿元。大力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既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少粮食运输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把我省由商品粮基地建设成以粮、肉、奶为主的食品战略基地的必然需求。四是安置农村富裕劳动力的最佳渠道。畜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适应土地规模化经营后的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承载产业。大力发展以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主的畜牧业,是安置农村富裕劳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从土地流转出来的大量农民从业问题,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稳定农村社会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最佳渠道。五是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和经济的重要产业。畜牧业是发展循环生态型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利用我省种植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再依托规模化养殖优势推进生物有机肥生产,通过有机肥还田提高种植业产量,继而再为养殖业提供优质原料,可实现粮多、肉多、肥多的生态循环之路,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2优势分析通河县畜牧总站为项目实施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全县畜牧业生产专业执法、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现有专业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6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31人,并在养殖业技术指导、技术服务、畜禽防疫灭病等方面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现已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通过实施推广优良品种、疫病防控、科学饲养管理等一系列新技术可有效提高养殖科技含量,增加养殖效益,可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通河县是一个农业小县,资源大县,现有耕地面积145万亩,主要以种水稻、玉米、大豆为主,可年产玉米40多万吨,稻糠15万吨,每年有大量的剩余粮食及农副产品待转化利用,实现过腹增值,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为发展畜牧养殖业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通河县委、县政府在农村产业调整上突出了畜牧业的主导地位,并把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确定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做为发展县域经济农民增收的切入点,增加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并在土地使用、建设用地、办理贷款、技术服务等政策方面给予优惠扶持,极大的促进了农户的养殖积极性,提高了畜牧业科学养殖水平。2.3市场分析一直以来,猪肉都是我县的主要肉类消费品,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大量母猪的饲养,经过1年半时间的繁殖恢复期,到2009年上半年正是大量出栏之时,所以肥猪上市量大,猪价下降是正常的市场规律。猪价下降形势从2008年10月初开始出现迅速下跌,毛猪从2008年9月份下旬的6.2元/斤,迅速降到2008年10月份时的5.25.4元/斤;仔猪从300元/头降到100元/头;后丘肉由11元/斤降到9元/斤,腰条肉由8元/斤降到6元/斤。然而从2008年11月25日开始,猪肉价格又明显回升,后丘肉涨到10元/斤,毛猪价格由5.3元/斤涨到6元/斤,12月1日时涨到6.2元/斤,一直到2009年春节(1月25日)前一直维持这个价位。仔猪涨到8元/斤(240元/头)。2008年出现了整整两个月(从9月25日11月25日)的生猪经营低谷期。但从2009年春节过后,生猪的又一轮低谷波动开始出现,毛猪价由6.2元/斤直降到5.2元/斤(2月份),3月份降到毛猪5.0元、4.8元/斤,后丘肉由9元/斤降为8元/斤,4月份降到毛猪4.6元/斤,仔猪由8元/斤降到7元/斤,5月末略有回升,毛猪4.8元/斤,6月份以后毛猪迅速回升,由月初5.1元/斤涨到月末6元/斤,后丘肉为9元/斤,腰条肉为7元/斤,从2009年6月份到年末我县毛猪一直持续上涨,到12月初最高达到8元/斤,进入2011年上半年,由于生猪存栏量不足,育肥猪出栏量减少,养殖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我省生猪市场价格一直持续走高,尤其是今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明显上升,到7月份生猪市场价格已达到历史最高点,当地市场毛猪收购价每公斤已上升至20元,平均每公斤猪肉价格已达到28至34元,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市场前景广阔。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生猪市场风险的影响,生猪养殖将会进入“上档升级”时期,散养户因数量、防疫和管理上的粗放,面临着更大的养殖风险和市场销售问题,散养户逐渐减少,规模养殖是今后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决定养殖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稳定生猪产品市场,维持消费水平。随着国家对规模养猪场扶持力度的不断完善和加大,规模养殖所占份额将会不断增多,对稳定市场,便于整体支配和提高规模效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政府生猪宏观调控政策和生猪市场变化规律的影响和指导下,我县生猪生产将会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发展格局,注重良种培育和引进,加大基础母猪量的扩繁品质的提高。目前看,全县养殖户饲养母猪积极性仍很高,母猪随市场波动,变化不大,生产发展趋势良性循环。由于各级政府制定并出台了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采取了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了解产品发展方向。降低风险程度,减少风险发生的频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收入。抢占市场制高点,降低生产成本,来规避价格带来的风险。2.4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通河县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是在市场经济利益驱动和农村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成立的养殖户经济组织,是为适应发展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业而自发的社会民众团体,使广大农民在短期内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的产业政策,项目建成达产后不仅能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可带动当地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合作社所有成员积极参与此项目建设,对申请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并通过召开会员大会等有效形式,积极鼓励成员筹措项目建设自筹资金,确保自筹资金按时足额到位,拓宽增收渠道。本项目建设对于当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实现农村产业化,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尽快立项。第三章 项目目标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农办2011170号关于印发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件精神和2012年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导意见要求,特制定以下建设目标:以国家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逐步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并实行分散饲养、集中管理、统一销售的产业化模式。2012年拟扩建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一处,总占地面积60亩,现有猪舍面积1600平方米,种猪存栏130头,年生猪饲养量2300头,2010年末出栏商品猪2200头,创产值387万元,实现经济效益86万元。该项目需购进优良种猪50头,新扩建标准化猪舍730平方米,2012年末种猪存栏达180头,年计划生猪饲养量达3600头,计划出栏商品猪2000头的目标。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4.1主要建设内容4.1.1建设地点该项目区位于通河县祥顺镇新丰村,哈肇公路沿线,距县城37公里处,交通便利,是一个以养殖业与种植业为主的大镇,发展畜牧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和区位优势。该项目区主要选择在祥顺镇新丰村,交通便利,远离居民区,地势高燥、向阳,周边环境清洁,是发展商品猪生产的理想场地。该基地始建于2009年,基地总占地面积60亩,占用土地为一般耕地,现有标准化圈舍6栋,总面积为1600平方米,有合作社成员30人。生猪饲养量2300头,现有种猪存栏130头,其中:长白公猪8头,大白公猪2头,能繁母猪94头,后备母猪26头。4.1.2品种购进从北京顺鑫种猪场购进种猪杜洛克、长白、大白等培育品种种猪共50头,其中长白母猪20头,大白母猪20头。种公猪10头,其中大白2头、长白2头、杜洛克6头,5000元/头。引进的种猪为5月龄,体重为70公斤左右。4.1.3设备购置购进供水系统4套,5000元/套。打机电井1眼及设备,5.5万元/眼。供暖系统设备3套,5000元/套。病死畜焚烧炉1套,1.5万元/套。填埋井2眼,0.2万元/眼。减振、除尘设备1套,4.5万元/套。以上设备共需资金15.4万元。4.1.4设施建设扩建标准化猪舍730平方米,700元/平方米。污水处理站1座,17.5万元/座。饲料库及加工车间200平方米,750元/平方米。防疫室50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固废处理间200平方米,50元/平方米。以上设施共需资金94.5万元。4.1.5科技培训 科技培训费3万元。4.1.6项目前期工作费 前期工作费2.1万元该项目总投资规模为140万元。4.2科技措施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实行科学健康养殖。要全面实施良种、良法、良料工程。积极推广普及先进养猪生产工艺,采用综合配套养猪技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进一步提高种猪利用率,提高其生产性能,增加养猪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要重点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养殖,推动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尽快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转变,要以发展良种化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标准化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和普及步伐,引进长白或大白等优良品种,为本县及周边县份提供优良可靠的猪源,满足市场需求。要通过先进技术和设施,为养猪业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要采用封闭式饲养的管理方式,实行疫病防制技术,强化动物免疫工作,强制免疫和常规免疫率要达到100%,以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要大力推广三元杂交组合技术,提高商品猪、瘦肉猪生产水平,形成商品猪生产体系。要完善体系,实施安全发展,加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投入品的安全执法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疫病防治、疫情监测和技术指导培训等环节,规避养殖和市场风险,确保产业健康发展。要切实加强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每年投入资金3万元,培训技术人员达200多人次。4.2.1技术流程商品猪主要养殖生产技术流程为:品种引进 配种 怀孕期 产仔 育肥期 出栏 销售4.2.2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技术方案4.2.2.1种猪的杂交改良技术方案本猪场为商品猪规模化养殖场,采用自养自繁方式生产三元商品代育肥猪。纯种猪全部采用外购的方式,在种猪的杂交改良上,要全面推广实施优良种猪人工受精技术。生产三元杂交商品猪,需要二元母猪做母本,主要涉及的是二元母猪的培育、繁殖和改良。主要猪种有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种猪等优良品种。大白猪和长白猪繁殖力最高,杜洛克猪育肥育力最优,因此,为了肉猪产品能占据市场和获得最好经济效益,采用大白猪、长白猪互为母本,繁育二元杂交猪,从中选出优秀的二元母猪,作为生产三元杂交商品猪的母本,(所有二元杂交公猪和剩余的二元杂交母猪都用来育肥)再以杜洛克猪为终端父本进行三元杂交生产优质瘦肉型商品猪,提高生产性能。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规范技术,人为的采集公猪的精液,经过预先处理,精液再输入到发情母猪的阴道内的过程。通过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可大大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减少猪传染病的发生。人工授精技术内容: 公猪调教调教年龄 后备公猪7-8月龄可开始调教,有配种经验的公猪也可进行采精调教。采精及处理包括采精公猪的准备和采精器械的准备,然后采精、配置精液稀释液,进行精液品质检查、精液稀释、分装、贮存、输精。输精的时间发情母猪出现静立反射后812h进行第一次输精,之后每间隔812h进行第2或第3次输精。采精频率 在配种季节,成年公猪每周采精2次,青年公猪每周1次。人工授精配种比例以1:100的比例进行公母配种搭配。项目建成效果: 该猪场能提供优质精液1400毫升,能配母猪700头。该猪场可提供合格的二元杂交母猪200头,提供优质三元杂交仔猪场3200头。二元母猪的杂交改良模式:大白猪 × 长白猪 长白猪 × 大白猪 F1大长二元母猪 F1长大二元母猪4.2.2.2商品育肥猪繁育方案三元杂交方案三元杂交组合为:杜长大(或杜大长) 。该组合是以长白猪与大白猪的杂交一代作母本,再与杜洛克公猪杂交所产生的三元杂种,该杂交商品猪的生产方法是:首先将大白猪与长白猪杂交,生产出大长(长大)二元母猪(选优良的),再以杜洛克公猪作为终端父本,与大长(长大)二元母猪杂交,生产出杜长大(或杜大长)杂交商品猪。采用该方法生产的杂交商品猪,在产仔率、瘦肉率、生长速度上都体现了一定的杂交优势。三元杂交商品猪的生产模式:杜洛克 × 二元母猪 F2三元杂交商品猪4.2.3饲养管理方案总的原则: 采用现代饲养模式,实行标准化猪舍封闭式饲养,喂全价配合饲料,及时防疫,定期消毒。4.2.3.1 种公猪饲养管理饲养:根据不同品种和品系确定种公猪的日粮配方,日饲喂量一般为2.5-3.0kg。严禁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混入,要求饲料有良好的适口性,注意日粮体积不能过大,防止公猪腹大影响体形和配种。日常管理:每天定时用刷子刷拭猪身,热天淋浴冲洗,定期称重和修蹄,严防公猪咬架等。防暑降温,种公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8-20。高温可使种公猪的食欲下降、性欲降低、精液品质下降,甚至会中暑死亡。防暑降温可采用水帘、通风、洒水、冲凉、遮荫等措施。 定期对公猪进行全面的抽血检测,对不合格的公猪进行淘汰;检测的疫病包括: 蓝耳病、猪瘟、布氏、号病等。免疫注射:按国家规定的生猪强制免疫要求,按时接种猪瘟、猪蓝耳等强免疫苗,同时接种常规免疫疫苗,如猪丹毒、猪肺疫、链球菌等疫苗。驱虫:每年每头猪驱虫2 次。! g' s+ Y4 ' r' 引种隔离:对引进的种猪,先隔离饲养2个月,证明无上述4种传染病者,并入大栏饲养,对不合格的作淘汰处理。4.2.3.2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配种准备期的后备母猪,选作继代猪的后备母猪,采用限量饲喂,调整体况配种。后备母猪日喂料2千克,每日按时定量分2次饲喂。根据猪只体重的生长和体况,调整饲料喂量。可适量补喂青饲料。配种期母猪管理,要注意发情观察,按选育计划要求配种,并作好配种记录。如未怀孕及时补配。妊娠母猪每日按时定量分2次饲喂,并视体况适当增减喂量。体况良好的妊娠母猪,临产前5天左右适当减料,产后3-5天逐步增加到哺乳期喂量。可补喂青饲料。妊娠母猪管理:单圈饲养,临产前进行圈舍消毒,并作好接产准备。产前7天进入产仔栏。分娩母猪的管理,作好人工接产和初生仔猪编号、称重、记录等工作。哺乳母猪的饲养,一方面要制定较高的饲养水平,每千克配合饲料中能量不低于13389千焦,粗蛋白不低于16;另一方面要增加饲喂量。分娩当天停料,补以麸皮汤或盐水,在23天后,将饲料喂量渐增加,57天达到哺乳期的正常定量,每天4.5千克以上,并尽量多喂,带仔多于10头的哺乳母猪,每多1头仔猪加喂0.5千克,断奶前的23天每头每天饲料喂量减少至1.51.8千克。哺乳母猪的管理:保证充足的饮水,满足日常大量泌乳对水的需要。保持适宜的环境。需日常通风换气,冬季加以保温,防止贼风侵袭;夏季注意防暑。及时清扫圈舍粪便,时常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和灭蝇。 保证圈栏光滑,地面平坦,防止划伤母猪的乳房和乳头。4.2.3.3仔猪的饲养与管理初生期:做好人工接产,早喂初乳,防止冻死压死,提高仔猪存活率。仔猪生后2-3日龄,每头注射补铁制剂,补铁150-200mg。 补饲期:早诱饲和补饲,采用颗粒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保育期:仔猪4-5周龄断奶至70日龄阶段为保育期。保育期前15天饲喂哺乳仔猪料,经57天的逐渐过渡到完全饲喂保育期料。注意饲料调制和适口性,增加采食量。哺乳期和保育期仔猪:采取保温措施,保持适宜的小环境温度。经常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尽量减少水洗作业,降低相对湿度。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按程序免疫接种,预防主要传染病的发生。实行定期消毒制度。经常注意猪群健康情况,及时诊治。4.2.3.4育肥猪的饲养与管理原窝饲养断奶后,把母猪赶出,原来的一窝猪仍为一群,或把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近似的猪合群饲养。全价料饲喂按照育肥期的营养需要,购进全价配合料科学地饲喂。饲喂方法:定时定量,不断调整,做好饲料过渡关,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及时调教采食、睡觉、排便三角定位,保持猪栏干燥清洁防疫和驱虫。防疫: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在育肥前就进行体内外驱虫,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及时清除并堆制发酵,以杀死虫卵防再度感染 。4.3 主要技术参数能繁母猪配种率达85%,产仔成活率达95%,仔猪死亡率3%,淘汰率2%,料肉比为3.2:1,生产育肥期平均为170天出栏,出栏平均体重达100公斤。猪舍技术参数:扩建的育肥猪舍为砖混结构,墙厚度为50厘米。通风为纵向鼓风机,夏季风速为1米/秒,冬季风速为为0.5/秒。猪舍温度冬季取暖温度控制在15度以上,夏季舍内温度控制在30度以下。猪舍地面为水泥地面,猪床为木板结构,导热系数为0.94.4 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GB18956,畜禽养殖业污染场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不得排入敏感水域和有特殊功能的水域,排放去向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畜禽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业应积极通过废水和粪便的还田或其它措施对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4.4.1环境重点目标畜禽养殖业水污染排放标准不得排入敏感水域和有特殊功能的水域,排放去向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畜禽粪便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业应积极通过废水和粪便的还田或其它措施对所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畜禽规模养殖场必须设置废渣的固定储存设施和场所,防止粪液渗漏、溢流及防雨水混入等措施。4.4.2环境影响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对主要排放的污染物如粪便和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排出废气很少,由于实行全封闭式饲养,所产生的粪尿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污染。4.4.3科学治理养殖场环境污染标准化、规模化养猪场环保设施建设。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技术,实行养猪场污水和粪便进行集中处理,要设有污水排放、粪便堆放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工艺应根据养殖规模、清粪方式和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选择达标排放技术模式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采取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液体尿粪污进行厌氧无害化处理以后,为无公害农产品提供有机肥水资源,实现粪污“零排放”,使之达到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养管理技术,综合治理排出畜禽体外的废弃物。采取严格的隔离制度和科学的消毒方法,加强畜牧污水的无污染、资源化处理。控制主要污染元素的产生,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依据环境营养学和生态营养学原理,在饲料中添加有效的除臭剂、活菌制剂,或采用机械设备处理等措施,减少有害气体和氮、磷、铜、锌等畜禽排泄物主要污染元素的产生。4.4.4加强区域性环境保护措施由于新建饲养场分布区域广,饲养规模大,必然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污染。这种情况下,对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松花江流域环境保护更为重要。一是工作人员应提高认识,严格依照环境保护法办事,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加强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同时,广大饲养者也应懂法、守法,把污染控制与治理作为生产过程的重要任务。二是饲养场选址要科学、合理,尽量避开水源流域。所建场要环保设置齐全配套,畜禽粪便必须经资源化处理后还田,同时畜禽尿液及生活排水经要经过排污处理,保证达标排放。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环保部门要担负起监管职责,对所建场要经过专家论证,环保部门审定,做到环保先行。同时要加强日常检查与监测,确保对环境不造成污染。4.5项目组织与管理4.5.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要按照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建设要求,组织实施好项目建设,并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成立项目建设期间组织机构,制定和履行工作职责。负责对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预期效益。4.5.2运营期机构设备及人员配备项目在运营期间要具体制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有关人员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的立项审批、资金的筹措。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方案、设计。进入正式项目实施阶段。水电设施的安装及正常运行。项目执行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采用先进管理制度,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施工中要严把备料关、检测关,认真进行单位工程的阶段验收,单位工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确保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质量。4.5.3进度安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材料的编写和申报、审批。场址的选择、规划设计、人员培训等准备工作。项目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有关人员制定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的立项审批、资金的筹措。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方案、设计。圈舍及配套设施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及调试。优良品种的购进。进入正式项目实施阶段。4.5.4项目管理措施本项目的建设,对于提高我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加快畜牧产业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要切实加强本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一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的原则。通河县将成立专门的项目领导小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按期完成。二是坚持科技支撑、突出效益的原则。要加大项目的社会辐射力度,使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循序渐进、系统科学的原则。本项目的建设,必须根据项目建设初步设计内容的要求,按计划、分步骤、有序地进行实施,使人力、物力、财力科学整合,促进项目建设目标保质保量完成。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到功能综合配套。四是坚持标准从高、管理从严的原则。项目建设实施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建设标准,加强项目建设的各项设施达标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工作。五是专项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要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账目公开,保证资金专款专用,严格按计划进行投资建设,使其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项目建设预期目标。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5.1总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规模为140万元,共有以下五项投资指标:5.1.1品种购进购进长白和大白优良种猪50头,其中长白母猪20头,大白母猪20头,种公猪10头,其中大白、长白各2头,杜洛克6头,5000元/头,需资金25万元。5.1.2设备购置购进供水系统4套,5000元/套,需资金2万元。打机电井1眼,5.5万元/眼,需资金5.5万元。供暖系统设备3套,5000元/套,需资金1.5万元。病死畜焚烧炉1套,1.5万元/套,需资金1.5万元。填埋井2眼,0.2万元/眼,需资金0.4万元。除尘、减振设备1套,4.5万元/套,需资金4.5万元。以上设备共需资金15.4万元。5.1.3设施建设扩建标准化猪舍730平方米,700元/平方米,需资金51万元。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17.5万元/座,需资金17.5万元。饲料库及加工车间200平方米,750元/平方米,需资金15万元。防疫室50平方米,2000元/平方米,需资金10万元。固废处理间200平方米,50元/平方米,需资金1万元。以上设施共需资金94.5万元。5.1.4科技培训费需资金 3万元5.1.5项目前期工作费需资金 2.1万元5.2资金来源该项目总投资规模为140万元。其中:需中央财政资金50万元。 需省级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农民合作社自筹资金70万元。5.3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5.3.1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的环节在项目实施运行过程中,要切实加强上级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全程管理的运行管理机制,要做到财政资金专款专用,上级财政投资主要用于猪舍建设、兽医防疫室、优良品种引进、人员科技培训等主要环节,真正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5.3.2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要建立健全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财务管理,设立专帐、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审核,配备财务专业人员,加强财务管理,做好成本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编写财务报告。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项目要求,正确使用资金。及时准确反馈财务信息,认真搞好内部资金审计,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以及上级部门的指导。坚决杜绝挤占挪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应有的效益。5.4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该项目自筹资金主要来源于农民合作社成员的投资入股及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解决,项目建设期间要设立领导组织机构,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和运行管理工作。项目竣工后,该项目的所有的设施设备由合作社管理,集中使用,成立以法人为首的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与管理工作。资金主要用于生产资金的周转,基础配套设施购进、饲料储备、土建工程的资金使用等环节。要切实加强项目自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建立健全自筹资金使用与监督机制,并实行资金使用法人责任制,加强财务监管,严格审核,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支出合理规范,建立健全一整套合理的支出审批手续,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使其发挥资金使用的预期效益。第六章 效益分析6.1经济效益6.1.1项目投入产出情况到2012年末,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年计划出栏商品猪2000头,总收入388万元,总成本费用181.99万元,利税126.44万元,净利润113.8万元。6.1.2成员增收情况农民合作社按照科学规范养殖方法,从事商品猪生产,采用标准化猪舍饲养、科学防疫、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措施使产品质量达到安全标准。目前肥猪市场价格处在较高价位,现在养猪收益很大,毛猪市场价达到9.7元/斤,按此价格计算毛猪比同期增收近500元/头,养猪效益十分可观,合作社每个成员增收3000元。6.1.3可分配盈余及分配情况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年计划出栏商品猪2000头,总收入388万元,总成本费用181.99万元,利税126.44万元,净利润113.8万元。6.2社会及生态效益6.2.1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通过该项目建设、通过对生猪规模化养殖的示范与推广,劳动生产率、资源有效利用率和产品商品率显著提高,辐射带动农户拓宽增收渠道,项目的建设,可提高科技养殖普及率,培育和壮大生猪产业,加速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拉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对社会发展将产业巨大的效益。通河县祥顺镇生猪规模化养殖合作社为充分发挥畜禽产业化龙头带动作用,开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这将极大带动通河县畜牧业的发展,对壮大地域主导产业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形成以通河县祥顺镇生猪规模化养殖农民合作社为龙头,以生猪标准化、产业化为生产格局,既可为生猪养殖户自身提供系列化服务,提高科学饲料水平,转变饲养方式,促进当地生猪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同时又可带动和辐射周边农户发展畜牧业生产,实现农民增收、牧业增效的目标。该项目实施后,一是可进一步稳定当前生猪生产形势,平抑市场肉食价格,缓解养猪生产,丰富城乡市场,可确保城市菜篮子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可加快我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大力推广商品瘦肉型猪的生产水平,形成完整的商品猪生产体系,带动和辐射全县商品猪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我县种猪的质量及其生产性能,增加良种的覆盖面。四是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的种猪,提高养猪生产性能,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同时,可改变土壤结构,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带动周边其它农户从事养殖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可达到50多户农户从事养殖业,通过实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实施推广应用科学养殖新技术,可增加养殖收入225万元,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6.2.2生态效益项目建设将会促进项目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并能改善及调整项目区内的产业结构,发展有机农业,提高种植业科技含量,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促进项目区内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培养主导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可降低化学污染,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促进项目区周边农产品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