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oc
论文题目: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专 业: 工商企业管理 准考证号: 指导老师: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日 期: 2011 年 7 月 9 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我国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理论界与生产领域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成为国内外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为求得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一些发达国家和沿海省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竟相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前,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快速发展的条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湖北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因此,如何借鉴先进经验,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在界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特征和总结高新技术产业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全面分析和评价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实际,从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两方面论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方向。进而论述加工贸易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论述了我国高新技术加工贸易处于“微笑曲线”的弧底。指出高新技术加工贸易应和进出口替代略相结合,加快进口替代型向出口替代型产品的转化。最后,分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选择问题,产业链条延伸问题,核心技术与品牌竞争力问题,从而更好的阐述。关键词:高新技术; 竞争优势; 发展 AbstractA how to develop high-tech industries in China are theorists and production of major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High-tech industry is a strategic national industry leader, is to promote the main driver of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mpetition has become the high ground. Obtained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to gain an advantageous position, some developed And coastal provinces and cities put a lot of manpower,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the race to develop high-tech industries. Currently, Hubei high-tech industry has had a good industrial bas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nditions that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Hubei Province has become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to adjust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ing the growth mode of the major initiatives. Therefore, how to learn Advanced experience, to tak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ubei Province, with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ositive role. This paper defines high-tech industries in the content,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characteristics of high-tech industry high-tech products Business strategy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Hubei Province and the actual status of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export from 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 and alternative strategies discussed two high-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n discusses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promote high-tech products export growth. Discusses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China's high-tech "smiling curve" arc at the end. That the high-tech and export of processing trade should replace the combination of slightly speed up the import-substitution to export into alternative products. Finally,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issues: 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choice, an extension of industrial chain issues, the core technology and brand competitiveness, to better explain. Keywords: high-tech; competitive advantage; development 目录摘要2Abstract2自主创新活动方面5(1)研究机构实力雄厚5(2)科学仪器与种质资源丰富5高新技术产业化61)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作用明显7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逐步完善7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与效益.81)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稳步提高82)产业特色日益明显93)武汉电子工业飞速发展94)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9我国未来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选择10结论11参考文献.11致谢13自主创新活动方面1)技术创新能力及基础条件(1)研究机构实力雄厚截止2004年底,全省拥有各类科研机构985家;普通高等院校85所,国家重点学科57个,博士点456个,博士后流动站82个。其中重点学科数位居全国第4位,博士后流动站位居全国第五位;1个国家实验室(武汉国家光电实验室),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P3实验室,48个国家各部委重点(专业、开放)实验室,4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位居全国第3位;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2家1。(2)科学仪器与种质资源丰富。据2004年底开展的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共计拥有各类科学仪器设备119788台(套),其中3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1317台(套)。在植物种质资源方面,是中国生物资源较丰富省份之一,全省保藏收藏各类植物种质资源3万余种,16万余份。在动物种质资源方面,有野生脊椎动物893种,占全国同类资源的141,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99种,包括I级保护野生动物19种,占全国相应总数的2021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80种,占全国相应总数的3540。保藏品种包括桑蚕、牛、羊、鱼、家禽、牲猪等种质资源近200种,近20万份。在微生物种质(菌种)资源方面,有12家单位的微生物资源库收集保藏了微生物资源5万余种,23万份。武汉大学中国典藏中心是中国唯一专利微生物保藏中心。2)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创新投入在创新人员投入方面。200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达到573万人,占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的1742,占全省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达到30左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活动人员082万人,占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人员的比重为1425。具体行业分布情况见图21。图2-1高技术各产业科技活动人员占高技术从业人员比重在创新经费投入方面。200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达到482亿元,占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比重为408。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达到4744亿元,占全省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为439(详见表2-1)。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支出占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53。其中,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为50864万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178(见图22)。表2-1 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及其结构变化情况单位:万元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3163 21575 32174 30637 100746 74945 6622l 50864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1147 177 224 178 517 300 257 178劳务费3106 4314 10178 5912 12413 22802 14202 15503劳务费的比重2360 20oo 3163 1930 1232 3042 2145 3048仪器设备费1977 6273 8162 9003 24264 14391 11566 8763仪器设备费的比重1502 2908 2537 2939 2408 1920 1747 1723技术引进经费2623 7889 12797 9137 13060 303l 6006 3860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O29 O65 O89 O53 067 012 O23 014消化吸收经费40 185 312 325 794 loo 1227 699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000 O02 O02 O02 004 000 005 002(李宗柏2006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总体上看,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逐步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为59281万元,其中政府资金9506万元,占全部经费筹集额的1604,企业资金42648万元,占7194(见表23)。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投入从1996年的10411万元增加到42648万元,增长了近4倍,占全部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5844升至2003年的7194。3)高新技术创新产出(1)创新产出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发明专利取得一定发展。“十五”期间湖北省专利申请总量为27363件,申请数量在全国的排名基本处于第11至13名,2004年则上升到第9名,首次进入了全国前10名的行列。其中发明专利6338件,占申请量的23,专利授权总量为1276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95件,占授权量的13。实施标准战略有成效。与许多地区主要依靠外商投资和高新技术产品低附加值加工组装出口不同,湖jB省主要凭借自身的能力,生持制定了3项被国际电联批准瓣壶中匿入剿订的国黪爨准,掌握7一援援骞鑫妻知识产敬核一§技术,以鑫童躲谖产权为核心,培育起了巾国人自己的光通信产业、3S和3C产蛾。2004年,光纤光缆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到了到了50,光电器件提搿别40,激光设备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这裂60。,4,或爻嚣内练台实力最强熬竞毫子售惑产韭基羹§之一。霹露,辨3c、3s和通信嵌入式软件为特色的软件产业鬃群快速发展。其中地理信息软件的市场占肖率达到60以上。亵瑟搜零产燕壹圭翅瑟襞力较强。在全省702耱年镑售竣入过手万翁鬻耱技术产品中,源自企业自有技术和引进消化后创薪的披术生产的产晶为主体,达到565种,占产晶总数的805,引进国外技术生产的产品为35种,占产品总数的5,其余秀弓l避嚣内箕穗攀袋蕊技零】(Max KummerowJoeelle Chan Lun,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新产品开发投入效果较好。2004年,全省嵩新技术产业投入新产品开发经费1282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销倦收入的11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新产品嚣发经费283钇元,鑫怒羧拳产磊镑售牧入熬魄鬣为099。,4。濒l害裹蒙技零产蒹的技术水甲和质量标准仍保持较高的水准。在全省圣F销售收入过千万的四大领域(光机电、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578种高新技术产品中,技术水平达羁蓬甄;赣宠靛鸯3l耱,达弱国际兔避袁平静瓣秘,舍嚣占念帮产磊静跑鬟达嚣2163;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的产品有106种,占仝部产品的比熬达到1834(见图23)。在零潮毙省镑售渡入主千万元嵩薪技术产晶静技零来源攒:较高技术领域论文数量稳步增长。根据美国出版的科学引文、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和工程索引三种国际权威检索工具统计;20002003年,全省高新技术领域发表的国际论文7602篇,保持逐年上升的态势。在新能源、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创新优势,在全国同领域所占的比重超过5(见表2-4)1。承担国家项目、科技成果较多。2001-2004年,湖北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达到1102项,累计获国家资助近42亿元,在全国名列前茅。2000-2004年,湖北省申报登记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累计达3420项,其中大部分是高新技术领域成果。20002004年,湖北省获得国家三大科技奖励(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和发明奖)共计145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5项。表2-4“十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领域国际论文发表情况占全省国际占全国该领域国际论文数论文的比重论文数的比重高新技术领域7602 6433电子信息1859 1573 557生物技术与新医药1125 952 6OO新材料3304 2796 448 +新能源844 714 678机电一体化290 245 428航天航空23 O19 182环保技术157 133 182】(Heuny Romijn,Technology Support for Smallscale Industry in DevelopingCountries:A Review of Concepts and Vrojeet Practices,Oxford Development)Studies,2001212高新技术产业化1)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作用明显十五期间,为进一步促进湖北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加速发展,省委、省政府设立了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专项资金,启动实施了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等重大科技专项,加大了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力度,努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十五”期间,共组织实施了武邮院光同步数字体系(SDH)及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列设备产业化、华工科技半导体光放大器与激光器芯片产业化等近100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累计投入政府资金8亿元,带动社会投资70亿元,新增近200亿的生产规模;共争取国家863项目1100多个,累计获国家资助近42亿元,在全国名列前茅;累计承担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95项,获得国家资助金额5830万元,主要集中在粮食、畜牧、水产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为了突破性地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提高本省产业竞争力,“十五”以来,湖北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先后启动、实施了光电子信息产业化、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新材料产业化、电动汽车、制造业信息化等六大科技专项计划,围绕解决湖北省产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在催生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对全省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也取得了明显成效。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逐步完善构建社会创业服务平台,孵化中小企业成长。目前,全省已建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52家,孵化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入驻孵化的科技企业1400家,依托孵化器等公共创业平台,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茁壮成长,成为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截止到2004年,全省民营科技企业达到2200家,实现总收入6304亿元,为“九五”期末的4倍多。这些企业机制灵活,技术创新能力强,在市场竞争中快速成长,其中凯迪电力、精伦电子、华中数控、红桃K等成为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排头兵。“创新始于技术,成于社会资本”1241。十五以来,全省建立了3l家风险投资公司,聚集各类风险投资资本24亿元。同时,积极探索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的新形式,推动和建立商业银行、民间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融资渠道,促进商业银行对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直接投资或授信投资;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制度,解决中技企业贷款难的问题。目前,仅东湖高新区就有上市公司14家,累计融资65亿元,其中从事光电子产业的上市公司有4家,累计融资251亿元。区内有各种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咨询公司116家,注册资金236亿元。3)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全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也取得了明显成效。2000-2002年,全省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投入达14361亿元,年均投入4787亿元,比“九五”末增长48;2003年,全省工业设备微电脑控制设备原值比重达到321,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了工业化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2003年,全省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334,较1998年的637提升l倍多。启动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试点示范省,先后投入近10亿元,加快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示范,使省内应用CAD技术的企业达到制造业企业总数的65以上,有力地提升了湖北传统产业的竞争力1。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与效益1)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稳步提高“十五”以来,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如表25所示。200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2863亿元、增加值4303亿元、利税1309亿元、出口6022亿元,分别较2000年增长1008、81、63和29,年均分别实现增长201、1602、1292和65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85,比2000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56上升到68l;2004年全省高技术产品出口值达到6022亿元,占全省出口比重达到21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迅速成长,效益日益明显,成为支撑湖北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表2-5十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单位:亿元年份2002 2003高新技高新技口径术产业高新技术产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五分法) 业(五分法)总产值93707 28609 11178 30579增加值3166 9297 3707 10609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264 794 2716 777值的比重增加值占64 187 687 196GDP的比重利税1226 3181 13446 229l占全省工业利税比重3033 787 3022 515出口4098 2282 4814 2345占全省出口的比重2359 1314 2190 lO67(the real estate industry:productivity,industry structure and market efficiency)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2005。2)产业特色日益明显2004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达“88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508;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完成增加值4573亿元,占1063;新材料产业增加值10958亿元,占2547;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增加值12310亿元,占2861。四个领域增加值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80,产业集中度进一在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领域分布中,属光机电一体化领域有302家,占2352,居第一。随后依次为:电子与信息领域的有294家,占企业总数的比重达2290;新材料领域202家,占1573;生物技术与新医药领域有170家,占1324。以上四个领域企业数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比重超过75(见图2-4)。图2-4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领域结构3)武汉电子工业飞速发展2000年,省委、省政府做出7倾力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克服了世界光电子产业不景气的不利影响,创新创业环境日益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进一步强化了光通信领域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增强了光电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步入了高速发展轨道。2004年,基地内从事光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达到700多家,基地实现技工贸收入700亿元,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总收入达到260亿元,其中81家规模以上光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40亿元,销售过亿元的光电子企业有30多家,武汉邮科院、长飞、武汉NEC、华工科技、楚天激光等一大批企业已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中国光通信领域实力最强的科研开发基地、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261。4)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200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3289人,占全省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为462表27十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变化情况单位:人产业指标2000 200l 2002 2003高新技术产年末从业人员129304 13018l 129714 122445 占全省工业从业人184 184 184 172从固定资产的存量水平看,到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年末固定资产余额为516亿元,占工业固定资产年末余额为II3(见表图28)。从增量水平分析,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每年的固定资产投入绝对值保持了上升的势头。无论是从存量水平还是增量水平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比都大于I(见表29),显示出高新技术产业较一般制造业的高附加值、高产出率的特点。表2-8十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五分法)固定资产投资变化情况单位万元指标2000 200l 2002 2003存量高新技术产业年末固定资产779930 851450 814108 709813水平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比重261 263 243 155增量固定投资增鼍(亿元) 1552 2437 4057 443水平占全省带i造业增量固定资产比重 我国未来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政策选择当前,我国将要进入“十五”时期,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紧密围绕这一重要任务。根据经济、科技全球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 带来的深刻变化,需要制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战略,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确保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选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应该“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要从目前较低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出发,实现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在所有产业领域均沿袭发达国家工业化的道路和发展方式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技术跨越发展。这一战略思想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环境下尤为重要。我国很多重要产业和发达国家相比有10年以上的技术差距。其中有些产业在现在技术基础上追赶、超越发达国家十分困难,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环境中更是如此。技术跨越发展可以在集成自主创新和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直接应用、开发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进而形成优势产业,达到在较短时期内迅速逼近甚至超过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目的。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是具有一定科技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谋求局部技术优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明显增强,高技术及其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充分把握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规律,认真分析现有的优势,特别是我们所具有的后发优势,从较高的起点开始,不重复某些产业发展的过程,完全有可能比发达国家更快地进入某些新产业领域,在技术水平、组织形式等方面实现跨越。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有效的财力、物力、人力和其它资源集中起来。要树立积极、主动的开放观念,及时把握全球的高技术最新进展,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注重二次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有限的战略性领域集中力量,选择符合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国民经济发展、国家竞争力提高有重点突破,从而带动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如: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清洁煤技术;电动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引进重大合资合作项目,培育了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结论本论文在界定高新技术产业内涵、归纳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系统评价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明晰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和区域布局,通过建立模型确立发展目标总体,谋划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和重点,研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思考和探索,也是作者多年在该这方面从事研究和工作实践的集中体现。对推动湖北省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应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对当前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应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简明界定了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特征、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全文的基础,主要阐述了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及现状,在全面分析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源头、相关要素等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与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省市的比较,探寻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的阐述了选择恰当的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重点研究了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建立预测模型提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并从协调快速发展的角度对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了区域布局,阐述了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并从战术层面对今后五年发展进行了谋划,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第四部分是第三部分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针对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发达国家和沿海省市的成功经验,为确保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成效,研究提出了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和对策措施6 结论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世界各国众说纷纭,各有侧重。国际上,侧重高技术产业的界定,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根据产业研究开发密集度作出的定义,即凡是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超过71的产业称为高技术产业1。国内,为了便于应用先进的适用技术和高技术来提高我国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而特定采用高新技术这一术语。它是指新型技术、创新的成熟技术以及专利技术、专业技术和本国本地区没有的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两部分,是利用高新技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单位的集合,是按照行业技术特点对国民经济进行划分的某些特定行业总称,具有动态性的特征。从定义的范围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包含了高技术产业与新技术产业两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高”产业体现为科技含量高,是以科学最新成就为基础的尖端科技,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之上的产业。“新”产业是以新技术为基础,新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技术的不断利用形成了相应的产业链。“新”是“高”的基础,新技术发展对高技术发展具有推动作用,高技术的发展依赖新技术。“高”是“新”的发展,一些新技术可以发展为高技术,高技术来源于新技术。从产业的特征来看,高新技术产业概念本身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甚至在不同地区,高新技术内涵也不一样,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认识也就不同,构筑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学统计体系也有所差别。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正文加快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湖北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抉择,是湖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湖北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的关键所主要参考文献。【l】马凯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2】李宗柏2006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4】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重大问题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M卡斯特尔等世界高技术园区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6】Hyung Sup ChoiScience Policy Mechanism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Social Change,V0133,1998,279-292阴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Amefica,Technology in theNational Interest,July 25,1996【8】TLaosirihongthong,HPaul and MWSpeece,Evaluation of new manufacturing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all empirical study in the Thai automotive industry,Technovation,2003。9】湖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重大问题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0】Heuny Romijn,Technology Support for Smallscale Industry in DevelopingCountries:A Review of Concepts and Vrojeet Practices,Oxford DevelopmentStudies,2001【l 1】Kenneth LKraemer,Jason DedrickIntemational Trends and Policy Issues inInformation Services,The Symposium on'The Information Market and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Oct6-8,1994,Beijing【12】卢焱群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机理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13】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of AmericaTechnology in the华中科技大学顽士学位论文National Interest,July 25,1996【141 1997 American Electronics Association,Global Technology IIlfhstrIlcnlreCompari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