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7武汉市青菱至贺胜桥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
资源ID:3039309
资源大小:69.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G107武汉市青菱至贺胜桥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603号 G107武汉市青菱至贺胜桥段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江夏区交通运输局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一五年四月1项目概况拟建公路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和江夏区境内,起于洪山区青菱河桥南端,终至武汉市江夏区和咸宁市咸安区交界处-江夏区山坡街贺胜桥。路线全长51.499km,包括2.941km的完全利用段,38.759km的扩建段和9.799km的新建段,全线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宽度为24.5m,设计速度80km/h,沥青砼路面;全线新增永久占地71.24hm2(1068.6亩),拆迁房屋面积32980m2;全线建设设桥梁2946.08m/11座,包括特大桥2768.08m/1座,其它桥梁178m/10座;拆除重建涵洞116道,利用老涵接长21道,完全利用老涵6道;与铁路相交2处,与等级以上公路相交10处。全线总挖方80.36万m3,填方162.45万m3,利用49.21万m3,借土113.24万m3,弃31.15万m3。工程建设总投资预计为127634.3556万元,环保投资6377.71万元,环保投资占整个项目工程投资的比例为5.00%。工程预计2013年5月建设,2015年11月建成通车,建设工期为30个月。工程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表1 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采用指标1.基本指标(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2)地形类别平原微丘(3)设计速度km/h80(4)设计交通量Pcu/d34432(2030年)2.路线(1)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400(2)最大纵坡%5(3)最小坡长m200(4)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1)凸型m45002)凹型m30003.路基(1)路基宽度m24.54.桥梁涵洞(1)汽车荷载等级公路-级2环境现状2.1社会环境工程已纳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交通规划纲要、武汉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其中江夏段纳入武汉市江夏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符合江夏区(新城组群范围内)基本生态控制线分区规划、江夏区武汉市洪山区青菱地区市政专项规划、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郑店街总体规划和安山街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2生 态(1)K1263-K1287、K1290-K1297段主要为扩建和新建路段,属于农业生态系统,地貌单元多属剥蚀残丘及山间凹地,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还有少量的灌丛和灌草丛,其中耕地主要种植稻、油菜、棉花和蔬菜等;灌丛和灌草丛主要为柑橘林、构树灌丛、狗尾草灌草丛和白茅灌草丛等。起点-K1263、K1287-K1290、K1297-终点段全部为扩建路段,属于城镇/村落生态系统,地貌单元多属剥蚀残丘及山间凹地,占地类型多为建设用地、耕地,还有少量的灌丛和灌草丛,其中建设用地主要为老路、沿线建筑物;耕地主要种植稻、油菜、棉花和蔬菜等;灌丛和灌草丛主要为构树灌丛、狗尾草灌草丛和白茅灌草丛等。(2)工程生态评价范围内分布有1处重要生态敏感区,即青龙山森林公园, K1263+800-K1264+400段与青龙山森林公园西界相距最近,距离约为220m。(3)工程经过地区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稻、麦、棉、栽培植被、水生植被区,沿线属于城镇区,植被以农作物植被为主,无原始植被。;沿线植物资源一般,多为常见植物,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分布;不占用生态公益林,不经过地区各级生态公益林区。(4)评价范围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10目19科32种,没有发现国家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国家级保护鸟类3种,即普通鵟、凤头鹰和灰脸鵟鹰,有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种;两栖动物有1目2科5种,爬行动物有1目3科6种,鸟类有5目11科16种,兽类有3目3科5种。(5)评价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均为地区常见种,种类数量相对沿线地区不丰富;鱼类以鲤形目鲤科经济鱼类为主,没有发现国家及湖北省重点保护鱼类,没有鱼类产卵、索饵和越冬等“三场”及重要洄游通道分布;浮游植物以绿藻、蓝藻为主;浮游动物优势种为多肢轮虫;底栖动物优势种为中华圆田螺和摇蚊幼虫等;水生高等植物主要有莲、辣蓼和空心莲子草等。(6)公路评价范围以耕地为主,面积为16.2888km2,占评价范围土地面积的53.72%,是该评价范围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7)工程所在地区水土流失容许值为500t/(km²a),区内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2.3声环境(1)环境噪声1)2类区青菱小学、郑店街东风小学、郑店街福利院、江夏区段岭庙小学黄金社区、郑店社区、张家店、许宗湾、枫树墩、安山街、彭家咀、贺站社区临路第二排和大屋范昼、夜间噪声值均满足2类标准;渔业社区、何家湖、段岭庙社区、山坡街星明村临路第二排昼间噪声值达到2类标准,夜间噪声最大值超出2类标准,超标主要受生活噪声和现有G107混合交通噪声所致;吴家三房昼、夜间噪声值均超出2类标准,超标主要受现有G107交通噪声;红霞新村、福星惠誉东澜岸昼间、夜间最大噪声值均超出2类标准,超标主要受青菱高架桥和现有G107混合交通噪声所致。2)4类区黄金社区、许宗湾、枫树墩、安山街、彭家咀临路第一排昼、夜间噪声值均满足4类标准;渔业社区、郑店社区临路第一排昼间噪声值达到4类标准,夜间超出4类标准,超标主要受生活噪声和现有G107混合交通噪声所致;何家湖、张家店、段岭庙社区、山坡街星明村、贺站社区临路第一排昼、夜间噪声值超出4类标准,超标主要受生活噪声和现有G107混合交通噪声所致。(2)交通噪声湖北中医药大学校门昼间噪声值满足4类标准,夜间噪声值超出4类标准,主要受现有G107、青郑高速混合较大车流量(车辆多为大中型货车)和汽车鸣笛等所致;劳一村姚家咀昼、夜间噪声值超出4类标准,主要受现有G107、沪渝高速较大车流量和汽车鸣笛等所致;贺站社区昼间噪声值满足4类标准,夜间噪声值超出4类标准,主要受现有G107、京广铁路噪声和汽车鸣笛等影响。安山街交通噪声衰减断面结果显示,距路肩20m、40m、60m、80m、120m处的昼、夜间噪声值分别在60m、80m范围外达到2类标准。2.4水环境青菱河PH值和石油类满足类标准,CODcr、BOD5、总磷和NH3-N超出类标准,超标原因主要为青菱街渔业社区、青菱社区配套管网建设滞后,商业、生活污水不能进入黄家湖污水处理厂,部分废水经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青菱河,造成青菱河水质污染。2.5环境空气各监测点CO、NO2小时均值和最大占标率,CO、NO2、TSP、PM10日均值和最大占标率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 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3.1社会环境(1)工程已纳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交通规划纲要、武汉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其中江夏段纳入武汉市江夏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工程在选线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对沿线地区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符合江夏区(新城组群范围内)基本生态控制线分区规划、江夏区武汉市洪山区青菱地区市政专项规划、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郑店街总体规划和安山街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工程用地指标已列入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项目列表清单中,并纳入了项目建设用地计划,符合该总体规划。(2)工程建设需征用土地和拆迁建筑物,对工程沿线居民生活和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工程总体占地指标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根据武汉市江夏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工程用地已列入江夏区重点建设项目,并已充分考虑该工程占地,已将工程用地全部纳入建设用地范围。江夏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将通过采取土地补划、调整等多种形式补偿工程占地,对失地农民进行合理补偿等,工程征地造成的影响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3)对公路建设受影响的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均与相关部门均取得了沟通,在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相关的要求后,对沿线设施的影响可以降至最低,项目建设不涉及沿线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资源、不经过已经发现的重要文物保护单位、安全保护范围内无采矿权设置和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工程建设不会对上述资源造成影响。(4)减缓社会影响措施合理安排施工组织,减缓对沿线居民的干扰影响;配合当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做好黄家湖大学城(起点-K1259)、郑店街(K1266+800-K1269+100)、段岭庙社区(K1273-K1275)、安山街(K1286+500-K1288+500)、贺站社区(K1301+600-终点)段交通疏通工作,合理分流起点至红霞村段车流量;占用耕地和拆迁房屋按国家、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和江夏区等地相应政策进行合理补偿。3.2生态(1)生态系统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占用耕地方面,工程占用K1263-K1287、K1290-K1297段耕地,造成这些路段涉及村庄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农作物总产量相应有所下降;由于沿线地区地处平原区微丘区,工程占用耕地面积相对沿线城镇来说较少,且可以通过实施国家、地方耕地保护措施得到一定的补偿,从而可以将工程占地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起点-K1263、K1287-K1290、K1297-终点段属于城镇/村落生态系统,受沿线城镇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这些路段建筑密度可能会加大,会加快这些路段城镇化进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很稳定,不会向其他生态系统转化。(2)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生态评价范围分布有青龙山森林公园等1处重要生态敏感区,K1263+800-K1264+400段与青龙山森林公园西界最近直线距离约为220m,不占用园内土地,工程建设和运营不会对上述其造成直接影响。同时,K1263+800-K1264+400段为路基拓宽段,东侧与青龙山森林公园西界保持平行,之间主要隔有居民区、耕地,间断性的施工噪声在采取挡板等降噪措施后,可以将施工噪声对该森林公园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上述路段地势较青龙山森林公园低,在采取沉淀池处理后就近排入沟渠,废水不会进入该森林公园内,不会对公园保护对象造成影响。(3)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工程永久、临时占用耕地分别为54.32、3.90hm2,临时占用2.14hm2林地,永久占用耕地造成沿线地区农作物植被损失610.698t/a。由于工程用地已列入江夏区重点建设项目,江夏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在公路建设前实行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通过采取土地补划、调整等多种形式补偿工程占地,可以降低工程永久占用耕地造成的影响。公路施工期间,因工程需要临时设置的临时堆土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临时占地场所,受沿线地区地形条件的限制,占地类型全部为旱地,工程建设将临时对占用区域内农作物植被生物量损失,损失量约为21.24t/a。由于上述临时占地场所可以通过利用永久占地区域,加上施工结束后及时复耕等措施,可以将工程临时占用耕地降至最低。(4)对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影响施工期间,公路建设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会迫使它们迁移到非施工区,但对其生存不会造成威胁。鸟类和兽类受施工噪声干扰将被迫离开原来的领域,当临时征地区域的植被恢复后,它们仍可回到原来的领域。营运期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造成公路两侧区域动物活动范围缩小,并向附近地区转移,但不会造成特别的破坏。评价范围内国家和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主要以个体形式存在,考虑两栖和爬行类生境较广,鸟类和兽类受公路施工、营运影响可以迁移到附近栖息地,因此公路建设对其影响程度有限。(5)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工程不涉及水中桥墩基础工程,仅对跨越沟渠、灌渠等处的原有桥梁、涵洞拆除重建,使得位于施工区的上述水体造成悬浮物浓度升高,从而会对其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数量造成减少,但这些物种在沿线地区均有分布,且这种不利影响随着施工结束而逐渐减少至消失。(6)水土流失影响工程建设占用地表面积172.81hm²,扰动地表面积共172.81hm²,将损坏水土保持地貌植被面积为172.81hm²。通过预测,工程预测期水土流失总量为22961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0497t。(7)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植物保护措施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在公路两侧绿化范围内采取乔、灌、草结合的形式进行绿化,绿化树种尽量选择乡土物种。公路边坡绿化采取灌、草形式,种植水保植物,如檵木等;公路两侧绿化,采取乔木为主、辅以灌草的形式,采用樟树等乔木,辅以檵木等灌、草本。占用耕地,应收集、保存耕地表层土壤,待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等区域进行复耕,或作为绿化用土。工程耕地占用面积比例较大,对工程占用的耕地应按国家相关政策进行占补平衡。工程尽量利用现有公路作为施工便道,不新建施工便道;临时堆土场等其它临时占地区要严格按照水土保持专题做好相关工程、植物保护措施,避免、减少引起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2)陆生野生动物和水生生物保护措施合理安排K1261-K1261+500段两侧、K1262+450-K1262+850段西侧、K1266+850-K1267段两侧施工时间,避开野生动物活动的高峰期。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杀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施工人员生产生活废污水禁止直接排入青菱河、石灰塘水库等水体,减少对上述水体水生生物的影响;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含生活垃圾)严禁随意占用耕地、水域等永久占地范围外的土地,减少对野生动物和水生生物生境的影响;合理组织施工程序和施工机械,严格按照道路施工规范进行排水设计和施工。工程完工后尽快做好水土保持等生态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生境破坏对动物造成的不利影响。3)水土保持措施建议将2#临时堆土场移至K1269+050西侧10m的苗圃,临时堆土后通过表土回填可以恢复为苗圃;3#临时堆土场移至K1289+048西侧10m平整后的空地,临时堆土利用后,严格按水土保持方案制定的水保措施进行恢复。3.3声环境(1)主要影响单台机械作业时,昼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50m处噪声可满足建筑施工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昼间70dB(A)的标准,夜间施工在距离施工机械300m处可以满足夜间55dB(A)的标准;工程推荐方案距路中心线200m范围内分布有47个声环境敏感点,施工期施工噪声将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影响,主要影响对象为距路中心线50m范围以内的敏感点,如渔业社区、龚家铺、贺站社区等,施工期间昼间施工超标值在0-8.0dB(A),若夜间施工,超标值将达到15.0-23.0dB(A)。营运中期37个居民点中仅2处居民点(上下畈、大屋范)昼夜均不超标,其余35处居民点均不同程度超标;7所学校有3所学校(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段岭庙小学)昼间超标,最大超标4.4dB(A),7所学校(其中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科技大学黄家湖校区、武汉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段岭庙小学有住宿,另外2所学校无住宿)夜间均超标,最大超标8.0dB(A);郑店街福利院昼间最大超标10.4dB(A),夜间最大超标14.2dB(A);公路在未采取噪声防护措施情况下,青菱-郑店段2类区达标距离为100m,郑店-贺胜桥段2类区达标距离为90m。本工程施工机械以振动型作业为主,包括打桩、挖掘以及运输车辆在运输、装卸作业产生的振动,产生的振动不可避免会对沿线建筑物、居民生活带来影响;部分环境敏感点与施工场地距离较近,将难以达到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限值要求,这些环境敏感点将不可避免会受施工振动影响,但这种影响仅限于施工期间,且随着施工的结束而消失。(2)主要保护措施1)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应经常对施工设备进行维修保养。2)连续施工作业的工点,施工单位应视具体情况及时与环保部门取得联系,按规定申领夜间施工证,同时发布公告最大限度地争取民众支持,禁止高噪声机械夜间(22:00-6:00)施工作业。3)工程区域内的部分现有道路将作为施工便道用作运输物料,应注意合理安排施工物料的运输时间;在途经段岭庙中学附近(K1276)、居民集中区或城镇路段(起点-K1259、K1266+800-K1269+100、K1273-K1275、K1286+500-K1288+500、K1301+600-终点),应减速慢行。4)营运期噪声防治措施全线共设置声屏障2处共2200延米,设置低噪声路面约3.8km,设置隔声窗19处共5470m2,限速3处(其中段岭庙中学附近1处, K1266+800-K1269+100、K1286+500-K1288+500段等2处居民集中区或城镇路段);营运期跟踪监测,预留费用1处,预留36万元。噪声防护措施费用合计1409.6万元,其中预留36万元。公路沿线涉及的部分村庄营运远期噪声超标,届时应根据车流量的递增,经实地监测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治理费用应由公路营运者承担。5)振动污染防治措施重型运输车辆等施工车辆运输途径尽量避开振动敏感区,集中施工现场的固定振动源,如加工车间、料场等,且尽量远离附近环境敏感点,以减少振动干扰的范围;起点至红霞村段等声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路段应尽量选择暗挖施工,暗挖地面出入口宜设置在环境要求较低的位置,且需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环境振动背景值较高的时段内(7:00-12:00、14:00-22:00)进行高振动作业,限制夜间实施振动施工作业。3.4地表水环境(1)主要影响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废污水排放和原有桥涵拆除重建的废水排放,其中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附近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肥田回用,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青菱至红霞段施工废水(含高架桥基坑废水、钻孔泥浆)通过沉淀、隔油处理后用槽罐车运至黄家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它非桥梁路段施工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应尽量循环利用上层清液,定期清理沉淀池淤泥,多余的废水就近排入现有沟渠,尽量减少排放的废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原有桥涵拆除重建过程中,会使得所在沟渠悬浮物(SS)浓度升高,废水经沉淀后排入沟渠,尽量减少对现有沟渠、灌渠水质的影响。公路营运对水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路面径流,非事故状态下,在降雨期间,公路路面由地面径流开始形成到30min,雨水中的悬浮物和石油类污染物质浓度比较高;随后,随着下雨历时的延长,其浓度下降很快;降雨历时60min左右,路面径流污水中污染物浓度基本可接近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但在汽车保养状况不良、发生故障、出现事故等时,都可能泄漏汽油和机油污染路面,在遇降雨后,雨水经公路边河沟流入附近的水域,可能会造成石油类和CODcr的污染影响。(2)主要保护措施1)施工期开展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水环境保护教育,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理工作,定期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污染附近水体。严格执行武汉市建筑工地管理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根据地形,对地面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格施工污水乱排、乱流。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沿线堰塘、河流、沟渠、灌渠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泥土、施工散料污染沿线水体,阻塞现有沟渠、灌渠。青菱至红霞段施工废水(含高架桥基坑废水、钻孔泥浆)通过沉淀、隔油处理后用槽罐车运至黄家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它路段施工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应尽量循环利用上层清液,定期清理沉淀池淤泥,多余的废水就近排入现有沟渠。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附近民房作为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肥田。2)运营期运营期间,公路运营部门需采购应急保障设备应对危险运输事故,加强对过往车辆的监督管理,禁止漏油、不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和超载车上路;装载煤、石灰、水泥、土方等易起尘的散货,必须加蓬覆盖后,才能上路行驶,如遇到大风、大雾等恶劣天气,则应关闭相应的路段,禁止危险品车辆通行。3.5环境空气(1)主要影响施工道路主要利用现有道路,不新增施工便道,公路建设期间不可避免穿越黄家湖大学城、郑店街、段岭庙社区、安山街、贺站社区等人口密集区,施工期若不采取洒水抑尘,施工道路扬尘将对沿线学校、居民造成影响;沥青铺浇路面时所产生的烟气,其污染物影响距离一般在50m之内,公路施工沥青烟影响范围有限,受影响对象主要为施工人员和临近公路一侧的部分居民。工程建成后,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沿线汽车尾气的污染,营运期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影响很小,对公路两侧居民基本没有影响。(2)主要保护措施1)根据天气和施工情况,对居民密集的黄家湖大学城(起点-K1259)、郑店街(K1266+800-K1269+100)、段岭庙社区(K1273-K1275)、安山街(K1286+500-K1288+500)、贺站社区(K1301+600-终点)段以及作为施工便道的武纸线、纸贺线、南环线、铁贺线以及G107老路采取洒水抑尘;施工散料运输车辆应加盖蓬布和湿法相结合的方式,物料堆放时加盖蓬布;施工生产生活区应置于较为空旷的位置,设置在主要居民点下风向300m以外。2)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上路;加大环境管理力度,建设单位应委托有国家环境质量监测认证资质的单位承担营运期间公路环境空气的监测,及时掌握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状况。3.6固体废物及风险事故(1)做好路基土石方平衡,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施工管理,集中收集施工区内的生活垃圾,并定期就近通过城镇垃圾转运站至江夏长山口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拆迁建筑物垃圾和翻挖废路面材料等固体废弃物,前者有部分可以再生利用,后者除一部分用于路面基层填筑外,其余部分应按武汉市施工渣土清运管理暂行规定、武汉市建筑垃圾管理暂行办法运至江夏区花山吴村建筑垃圾消纳场。(2)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和事故应急措施,对从事危险品运输的车辆及人员,应严格执行公路危险货物运输规范和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从上路检查、途中运输、停车,直到事故处理等各个环节,要加强管理,坚决禁止和杜绝“三证”不全的危险品运输车辆上路行驶,以预防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发生和控制突发事故事态的扩大。(3)在起点、K1277设置警示牌,提醒危险品运输车辆注意安全,防止交通事故导致的危险品泄露进入青菱河,从而避免上述水体污染事故发生;在公路经过黄家湖大学城(起点-K1259)、郑店街(K1266+800-K1269+100)、段岭庙社区(K1273-K1275)、安山街(K1286+500-K1288+500)、贺站社区(K1301+600-终点)段应设置警示标志,对危险品运输车辆采取限速或禁止通行等措施,以保障公路沿线居民的人身安全。4公众参与通过沿线采取填写公众参与调查表进行调查,工程沿线各政府部门及群众积极支持项目建设,其中被调查群众建议按政策办理征地拆迁事宜,妥善安置好临街商业门面业主,希望落实到户,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扬尘、噪音防治措施,设置红绿灯等安全设施,确保沿线居民出行畅通、安全;被调查团体建议G107江夏区郑店街段岭庙小学(K1275+980-K1276+050)、乌龙泉街道四一村(K1280+060- K1281+400)、安山街镇区段(K1286+500-K1288+700)向东侧拓宽,公路建设不要扰民,核实红线征地面积,确定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并落实到户,加强施工管理,加强施工扬尘、噪音防治措施,做好道路两侧排水沟、绿化及红绿灯、减速板、斑马线等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单位在下阶段设计中将充分尊重地方意见,加强施工管理,做好道路两侧排水沟、绿化及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做好公路建设各阶段环境保护工作;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大力宣传有关拆迁安置和征地补偿政策,保护拆迁户的权益,确保受影响群众利益。5总结论G107武汉市青菱至贺胜桥段改扩建工程已纳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综合交通规划纲要、武汉市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其中江夏段纳入武汉市江夏区“十二五”综合交通规划;公路建成将改善区域交通网络,提高武汉市南出口道路通行能力,是加强武汉与咸宁市交通联系,推动武汉城市圈一体化进程的需要。工程监理单位应根据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合同及招投标文件、工程监理合同及招标文件等编制环境监理方案,并严格按照制定的环境监理方案实施监理工作。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落实定期和不定期的环境监测计划。通过在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营运阶段落实工程设计和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控制和缓解,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工程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