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论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烂”发挥极致.doc
-
资源ID:3038553
资源大小:64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历史论文: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将“烂”发挥极致.doc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将“烂”发挥极致“半自助式笔记”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应用 摘 要 在构建高效课堂,提倡小组讨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实践中,我们依然存在着老师自己讲述的过多、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普遍、应用于实际学习较少等等问题,特别是复习课,更容易变成传统的“听记”模式。这显然,这与当前所推行的课堂新变革是不符合的。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记录,浅谈“半自助式笔记”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实践及其成效。关键词 课堂笔记 复习课 半自助式笔记 有学者提出高效课堂的意境应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意味着教师要清楚一堂课堂应该给学生留下的“数峰”,即那些主干知识、节点知识、容易生成及容易迁移的知识。而做笔记就是对“数峰”进行永久性的系统记录,这对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它能克服头脑记忆存储知识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老师自身讲述的过多、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普遍、应用于实际学习较少等等问题,特别是复习课,更容易变成传统的“听记”模式,这显然与当前所推行的课堂新变革是不符合的。接下来我将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记录,探讨“半自助式笔记”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实践及其成效。一、复习课中“课堂笔记”的现状在平时复习课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点,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我们历史与社会学科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特别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就需要在复习中,教学需要把知识点的梳理和概况成了核心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在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堂笔记”存在一定的误区或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抄写”多,“思考”少从学生的学习方法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课堂笔记倾向于“抄写”教师在黑板上所做的板书或者简单记录一些试题的答案,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在“抄写”过程中,暂时停顿或举手回答教师的相关问题,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这部分学生注重将教师所“讲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显然,这样的听课,学习效果是最佳的,也是最有效的。 图1:不同课题中的板书和笔记时间 图2:不同课题中的问题数量和回答人数从两张图表数据可分析得出:学生记录笔记的时间几乎与教师板书的时间平行,由此可见,学生几乎是跟着教师的板书“抄写”。而从图2中问题数量(独立回答的问题)和回答人数,可见教师的教学主要依靠“讲述”,所问的问题数量极少,并且学生回答的人数也及其少数,说明学生在做笔记的同时,并没有时间进行“思考”相关问题。2、“被动”多,“主动”少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做“课堂笔记”是一种“被动”行为,是一种需要教师带领的“被动”学习方式,唯有极少数学生是“主动”进行记录。当然,这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大量的讲述占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相应地就减少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图3:同课堂中不同时段教师强调做笔记的次数、讲述时间和未做笔记人数由图3中的相关数据可以反映:在同一堂课中,学生学习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同时这样的状态与教师的“强调次数”紧密相关,而当“讲述时间”减少时,未做笔记的学生人数就开始增加,这说明了在教师讲述状态下,学生并非所预计那样认真记录笔记,从另一侧面说明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学习行为较为“被动”,需要教师不断强调提醒。3、“背诵”多,“应用”少从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侧重于“背诵”课堂笔记,认为做“课堂笔记”的目的就是为了“背诵”,会“背诵”就代表自己已经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要点,这样的学生不占少数,可以说存在一定的“死记硬背”迹象。但是,历史与社会的课标要求却不是如此,例如,在“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板块中的一条“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形势”,这样的要求显然更多的是“应用”。因此,学生进行“课堂笔记”最终结果应该是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以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图4:学生课堂笔记的使用情况从学生课堂笔记的使用情况来看,虽然其中抽取的数据仅仅只有“运用方式”和“运用效果”,但是问卷调查结果却反映出了学生对于课堂笔记的使用大多数集中在“背诵”方式,甚至有15%根本不用课堂笔记,而认为效果“一般”和“没用”的人数竟然占了82%。这就说明,传统的课堂笔记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反映学生不懂得课堂笔记的“运用”。二、 半自助式笔记”的实践、在新的高效课堂推广下,教师的“教”必须要由原来的面面俱到讲述知识转向创设多种能够引导学生参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课堂笔记的生成作用,引导学生复习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半自助式笔记”的定义自助,即为依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学习帮助自己。汉·陆贾新语·资质:“人君莫不知求贤以自助,近贤以自辅。”将其引申至“课堂笔记”,即“自助式笔记”,指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学习帮助自己做笔记。然而,这种方式尽管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往往缺乏目的性,极易出现“教师教自己的,学生学自己的”,造成课堂秩序混乱。因此,这样的“自助式笔记”需要加上“半”,这个“半”,就是教师的引导或指导,相当于旅游过程中的“导游”角色,故而称之为“半自助式笔记”。2、“半自助式笔记”的依据“半自助式笔记”的理论依据源于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学习金字塔,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图5: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由学习金字塔的内容可以看出: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调整甚至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要努力转变学习方法,要由被动听转到主动学,要多种器官综合使用。因此,对于“课堂笔记”来说,学生的记录应该是“主动”的、“多元”的、“应用”的,在记录中掌握知识,生成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更使学生们真正将教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多,记得准,记得牢。3、 “半自助式笔记”的学习模式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我试着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多种学习方式”的“半自助式笔记”学习模式。通过专著阅读、同学科教师研讨和学生交谈,最终确定了“半自助式笔记”的基本学习模式:图6:“半自助式笔记”的基本学习模式在此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预习”,对本课所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中自主地设计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并展开小组讨论,修改原有框架,进一步完善,同时同小组其他成员在组长的组织和带领下对需要“上台展示”的同学进行指导,包括语言表达、逻辑顺序和内容详略等等方面,最后该学生上讲台展示知识框架并进行讲解说明,结束之后,其他小组可以对其点评,指出问题,帮助其修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站在一旁指导学生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反馈在“知识框架”上,而复习课中的知识框架即为学生最好的一种“课堂笔记”形式。由此可见,“半自助式笔记”学习模式,不论是在预习阶段还是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展示环节和点评环节,充分突现了学生的“自助”。同时,它又离不开教师的“半”的指导作用,特别是设计适合学生的导学案、课堂中对学生讨论、展示和点评的把握。可以说,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半”, 突现学生的“自助”,才能构建起有效的“半自助式笔记”。“半自助式笔记”实践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同一课题,不同学生的“半自助式笔记”课题: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复习时间:2013年12月24日第三、四节学生:九年级(5)班 陈学生和金学生、九年级(6)班 赵学生和丁学生 九年级(1)班 李学生 九年级(2)班 叶学生 九年级(1)班 陈学生 九年级(2)班 孙学生本案例中,九年级(1)班李学生和九年级(2)班孙学生的“半自助式笔记”采用的是传统的知识条目式的框架结构,直观简洁;九年级(1)班陈学生和九年级(2)班孙学生的“半自助式笔记”采用的是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的逻辑结构,运用箭头、圆圈等符号表示不同知识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不同学生针对同一课题的笔记内容是根据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制作出适合自己的“课堂笔记”,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案例二:同一学生,不同课题的“半自助式笔记”学生:九年级(5)班 江学生课题: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和PRED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PRED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该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同一学生在不同的课堂所做的“半自助式笔记”也是不同的,而且从其所做的笔记来看,知识的框架结构也是多样的,充分呈现出学生在不同课堂中的学习状态也是不同的,同时学生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框架,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梳理越来越清晰,“半自助式笔记”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三、“半自助式笔记”的成效通过本学期的实践,“半自助式笔记”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的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抄写式”的记笔记方式。在复习课中,知识框架的引入和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的做笔记过程拥有更多的“自助”时间,同时教师的指导性作用更加凸显,而不是减弱,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充分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现将其所取得的实践成效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动力“内驱化”“半自助式笔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记录”方式,学生的做笔记不再是教师要求下的“被动式” 学习行为,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在“半自助式笔记”的记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开始转变为“内驱力”,逐渐摆脱“外力”的影响,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这种改变是“颠覆性”的,但也唯有“内驱力”的提高,才是学习的真正动力。2、学习方式“多元化”“半自助式笔记”改变的不仅仅只是“记录”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通过“半自助式笔记”的引导,形成各自特色的学习方式,例如一部分学生会采用“概况”的学习方式复习知识点,而另一部分学生却采用“逻辑关系”的学习方式复习等等。并且,在课堂的展示知识框架环节,即展示“半自助式笔记”,不同学生的不同呈现方式也会给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其影响是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3、学习状态“积极化”“半自助式笔记”所带来的最典型现象便是课堂中不断响起学生的声音,这声音不是学生的吵闹声,而是对于某问题激烈的讨论甚至辩论声,又或者是学习的笑声。而随着声音内容的改变,学生上课时脸上表情也开始改变,特别是学生们课堂中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由此可见,“半自助式笔记”促进了学习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幸福感“。总之,“半自助式笔记”,作为一种崭新的“笔记模式”,不仅是记录方式的改变,而且也是学习方式的改变。课堂笔记,不能让学生总是“记”, 学生课堂学习的关键是 “记”的过程,而不是“记”的形式,“半自助式笔记”正是如此,摆脱“形式”的束缚,注重学生“笔记”的“参与”和“运用”,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参考文献】【1】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巧做笔记,助地理学习一臂之力 唐塘颖【2】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3】黄杏芳浅谈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反思习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9-60【4】赵合允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笔记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02)【5】鲁东海重新审视历史课堂笔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