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修身理法及其要义 7、太极一与两仪四象八卦.doc
-
资源ID:3037702
资源大小:1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道家修身理法及其要义 7、太极一与两仪四象八卦.doc
道家修身理法及其要义 7、太极一与两仪四象八卦 道家修身理法及其要义 7、太极一与两仪四象八卦一是道的一种存在形式、状态,老曰无名时之道,易则谓之曰太极。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在二、三之前,二、三在万物之前,演化过程、生化次序就是这样,故又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即有名,指二、三;无即无名,指的就是一。老子道生说与易传的易有说是完全一致的,一即太极,二即两仪、四象,三即八卦,大业即万物。所以,归根结底万物的总根子都在太极一那里。洗心子语录:“一非虚名,即太极也,即玄关也,先天一气也。功夫到无人无我,以至空无所空,寂无所寂,无无亦无,则先天一气从虚无中来。来时,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此即一之实义也。借一之形,炼一之气,即得一矣。盗天地,夺造化,无限仙阶,从此拾阶而登,故曰得一而万事毕。”此指人身之太极,为修者依法可以返回太极一,不使身中道物顺化耗损掉。黄元吉道德经注释:“大道无他,一而已。一者何?即鸿蒙未判之元气,混混沌沌之无极,生成万物之太极。要之,元气无形,谓之无极;万物皆从无极而有形,实为天下之根,谓之太极,此即是道,圣人无可名而名之曰一。若无一则无物,无物便无一,得之则生,失之则没。自昔元始以来,其得一而成形成象,绳绳不已生生不息者,大周沙界细入微尘无或外也。修道成真只是此一,无有二也。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孟子曰:夫道一而已矣。然究何一哉?古人谓鸿鸿蒙蒙中,无念虑无渣宰,一个虚而灵,寂而惺者之一物也。此物宽则包藏法界,窄则不立纤尘;显则九夷八荒无所不到,隐则纤尘微芥无所不察。所谓无极之极,不神之神,真无可名言,无从想象者。”此即强调太极一之道在人身里的重要作用与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本系列所引名家语录皆为原文,无一字改动,但因各家对经典的理解上虽然大体符合,却仍难于避免个别处有欠严谨,如无极太极概念便略嫌混乱,阅读时望从大处着眼,切勿过于执着,为其所误。)二,即天地,后世则谓阴阳,亦谓乾坤,是自一太极之道转化而来。天地分判即是阴阳分判,因何一分天地呢?原本道处于一之时,阴阳已初具,只不过合而不分。当运化至二时,清轻者上浮为天即阳;重浊者下沉为地即阴。从此之后,分天分地,天地阴阳两离,是为自一生二。三,即是阴阳合一之物。此合一之物,也是先天,所以其用甚大。此物在人身顺去则可以生人,逆回则可为人之日用之须和强体健身。人每时每刻所不能离者,即是此物,离了此物便不可以成为人。三十九章天地等六者所得之一,其一均是此物。此物既名曰三,又名之为一,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三与一实是一物。曰三者,是因其乃由天与地合一生成,顺去可生人;曰一者,是因此物仍为先天之物,阴阳相含之太极。所以,三是道物转化过程中化生万物的关键。万物,指宇宙中一切常态物质,非常态物质属于道,不在万物之内。即是说整个宇宙中,只有这两类物,一是常态物质即万物,一是非常态物质即道物,除此二物,再也没有任何其他物了。常态物质又可分为两类,生物、非生物,总之一切形质物质皆谓万物。道生说与易有说,可谓中华道家宇宙观的经典表述,是宇宙演化的基本模式,也是万物形成的基本模式。按这一模式,宇宙万物形成必须有一,“一”是已动的道物,可以演化为形质,“一”既出,道物就演化不停,故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大业”,曰“生生之谓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