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杨澄甫定型架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doc

    • 资源ID:3037528       资源大小:2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杨澄甫定型架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doc

    杨澄甫定型架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发布时间:2008-07-24 14:33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杨式太极拳传人、专家,在太极拳的实践、研究和推广上都卓有成绩,做出了可喜可贺的贡献。有机会身临会场,向大家学习,倍感幸运。这要感谢会议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感谢洪日镜老师等各位为筹备本次会议作出的奉献,同时感谢你们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主持人安排我先发言,我同意了。这样好,一是先讲了好接受大家的批评,二是先讲了好集中精力聆听各位的高见、向大家学习。     要讲,总需有个题目。我想,在杨澄甫先生逝世七十周年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年头,应该讲讲杨澄甫先生对太极拳发展的贡献。因此,想到以杨澄甫定型架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为题,谈谈我学习太极拳的一点体会,权当是学生交的一份作业,请老师们审正。     一、杨澄甫定型架的含义     杨式太极拳的传习者们,将署名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展示的拳架动作照,称为“杨澄甫定型架”。武坛同仁们,以此拳架作为杨式太极拳的基本拳架,以其拳式规格为动作标准。这一约定俗成的现象,大致是三方面的缘由促成的。     其一,依杨澄甫先生口述练法并以他演示的拳照为插图的书,共有三本,一是192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太极拳术(署名作者陈微明),二是1931年由文光印务馆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署名作者杨澄甫),三是1934年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署名作者杨澄甫)。杨澄甫先生于1936年逝世,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书是杨澄甫先生在世时的最后作品。他在此书的自序中说:“顾陈子(陈微明)之书,仅述单人练习之程序。且翻阅十数年前之功架,又复不及近日。”杨澄甫先生从技术体系和功架拳照两方面认可太极拳体用全书优于以前著述和拳照。加之太极拳体用全书是“盖棺论定”之作。因此,以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功架拳照为“杨澄甫定型架”,是自然而然的历史性论断。     其二,杨式太极拳白杨露禅初创,经其子徒辈努力修善,至其孙杨澄甫,集三代人实践和研究成果修定成的拳架套路,既保持了杨式太极拳的传统特色,又在民众中得到了颇为广泛的推广和普及。杨澄甫先生在自序中叙述当时太极拳的传播情况时说“余始则授徒旧都,更南走江淮闽浙间。历十余年,而太极拳之风行,自河南北,及于江左右,甚且粤水之滨,习之者亦大有其人矣。”杨澄甫拳架既有深厚的家学基础,又经实践验证,受到传习者的青睐,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奠定了杨澄甫定型架作为杨式太极拳基本拳架的基础。     其三,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以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功架拳照为依据,修定出版了杨式太极拳(85式),创编出版了简化太极拳(24式)。这时作为国家体育(武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以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展示的拳架,作为杨式太极拳的标准拳架,并以其拳式规格为动作标准。     二、杨澄甫定型架的意义     “杨澄甫定型架”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太极拳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久远的学术意义。     从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方面看,历经了19世纪末列强侵掠的华夏有识之士认为,国运衰弱,与国民体质衰弱有着直接的关系。1919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为精武会十周年纪念特刊精武本纪作的序中提出,弘扬技击术(武术),“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他还相继题留了“尚武精神”“强国强种”等墨宝。曾任西北军代总司令的张之江认为“国家之所以衰弱,完全因为我们把与国同生死的武化忽略了”。“在不竞争不能生存的二十世纪舞台上,武化与文化是应该并重的”。“要救中国,决不是单单空谈文治所能达到目的的。一定要使全国的国民奋武、讲武、竞武,才有希望”。于是,提倡尊武术为“国术”。称武术为“国术”,强调“练习国术的大目标,就是强种救国”。并于1928年发起成立了由旧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直接拨款的“中央国术馆”。他告诫中央国术馆同志说:“本馆最大之使命在谋身体之强健,务期达自卫生存、强种救国之目的。”(见张之江言论集)。全国各省、市、县,大多根据政府的文令成立了地方国术馆,而且由省长兼任省国术馆馆长、市长兼任市国术馆馆长、县长兼任县国术馆馆长。这样的社会背景,需要各种门类的武术技艺,作为练习内容进入国术馆,进入社会武术活动领域。“杨澄甫定型架”问世,既适应了社会的这一需求,也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 当时,在社会重视体育锻炼价值、倡导发展体育运动的呼声中,出现了体育的“土洋之争”。所谓“洋体育”,泛指从西方舶人的体育运动项目。所谓“土体育”,泛指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固有的民族形式体育运动。一些“洋体育”与土体育”的提倡者,相互质疑,甚至相互贬毁。这里,不去评述谁是谁非,也不想涉及争论的结果及争论的延续。我只是感到,披露“杨澄甫定型架”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在这次争论期间出版发行,客观上通过太极拳的特点,展示了“土体育”与“洋体育”的区别。例如,太极拳有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特色,以身心放松和柔匀缓慢相结合的运动特征,以自然呼吸和腹式深呼吸相结合的有氧代谢方式等特点。这些特点区别于“洋体育”以西方文化为基础,运动时身心紧张且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其呼吸方式以无氧代谢为主等。这三方面不同,锻炼的价值当然也不会相同。如果抛开两者在健身层面的效果,单谈文化基础的教育作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土体育”,还有着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因此,太极拳体用全书及其披露的“杨澄甫定型架”,凸现了“土体育”的特点和锻炼价值,增加了“土体育”与“洋体育”争夺生存空间的实力,增强了“土体育”与“洋体育”并驾齐驱的信心,也为“土体育”与“洋体育”一道展示世界体育的全貌增添了风采。     从太极拳自身发展的需要方面看,杨澄甫定型架问世具有里程碑似的意义。作出这样的评价,起码有三个理由。     其一,自杨露禅、经杨健侯辈、至杨澄甫辈,祖孙三代练拳、传拳,都是口授身传,不立文字、未留系统拳照。至杨澄甫才首次以亲自示范的成套拳照为基础,撰述成专著。由口授到有书为据,这是一个转折,或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其二,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作者在例言中强调:“太极拳祗有一派,无二法门。不可自眩聪明,妄加增损。”要提防“私心妄改,以误传误,易失体用之真传”。这种情况,是人为地对原传拳架的改变。就拳架传承的一般情况而言,拳架在自然传承中出现变化也是难以避免的。由于传习者各自的武术基础不同、文化素质不同、社会阅历不同、性格和体质不同等,对原传拳架的理解不会尽同,采取的修练方法也不会尽同,于是,形成的擅长技法(所谓“绝招”)和练拳风格必然有异,这就难免所习拳架和拳式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杨氏祖孙三代存在这种情况,他们各自的传人、再传人同样会因为上述原因,引起所习拳架和拳式发生一些相应变化。唯此,若不进行必要的统一,再一代代转传下去,失去杨式太极拳架的“原生态”将是难免的。要统一,必须有个标准。“杨澄甫定型架”发挥了这个标准作用。杨式太极拳从不强调统一标准,到强调“无二法门”的统一标准,应该说是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新里程。     其三,“杨澄甫定型架”问世后的1936年,中国武术队随参加第ll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到德国表演。表演节目中就有以“杨澄甫定型架”为标准的集体太极拳。近50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发布推广的简化太极拳、48式太极拳、综合太极拳竞赛套路、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用于普及和竞赛的套路都是以“杨澄甫定型架”为标准编定的。这是杨式太极拳由杨式太极拳传习者自发传播,进入了由国家组织推广的新里程。     三、杨澄甫定型架给我们的启示     思考“杨澄甫定型架”的定型基础、定型过程以及定型以后产生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获得了一些启示。这些启示可以归纳为拳架发展要走标准化的路、制定拳架标准必备的条件、规范拳架须融体用明理法、和而不同自立于世界体坛四点。     (一)拳架发展要走标准化的路     “杨澄甫定型架”问世后,极大地促进了杨式太极拳的发展。其原因在于通过“定型”,定出了标准。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作者,将这个“标准”称为“常度”。作者在例言中说:“太极拳之主体,贵在动静有常。故练时举步之高低,伸手之疾徐,运动之轻重,进退之伸缩,气息之宏细,顾盼之上下左右,腰顶背腹之俯仰,须知各有常度。”知道了“常度”,也就是明确了“标准”。传授者都按一定的“标准”去教,练习者也都按这一定的“标准”去练,就能将一定拳架和拳式保持着一定的标准传承下去、传播开来。而今,以“杨澄甫定型架”为拳式“标准”编制的“(24式)简化太极拳”,普及到了世界各地,但各国各地练法一致。在举行北京天安门广场万人太极拳集体演练、海南三亚万人太极拳集体演练等活动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练习者,不需事先进行排练,集合起来就能随着简化太极拳的音乐韵律整齐地进行练习。体现了拳架“标准化”,对于普及传播、相互交流、集中比较(比赛)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注重“标准化”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准则。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都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产生于昔日农耕文明环境的武术,多以家族传承、分散练习和个体练习为主要形式,大多缺乏“标准化”的“定型架”。各拳种的发展,应借鉴杨式太极拳的发展经验,制定出本拳种的“定型架”,走标准化的发展道路。 谈到“定型架”“标准化”,虽都含有继承和遵循的意思,但与百花齐放、发展创新却是相互统一的。定型拳架所包含的技术标准,是这一拳种流派的基本要求,是基因。同一拳种流派内的百花齐放,是在保持该拳种流派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保持有该拳种流派基因的不同运动风格的繁荣。发展创新也是在保持该拳种流派的基本要求,亦即保持有该拳种流派基因的基础上的创新。如果丢掉了该拳种流派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丧失了该拳种流派的基因,这样的“花”,不是同一拳种流派内的花;这样的创新,是没有根基的变异。总之,同一拳种流派的传习人,在遵循该流派共同的基本标准的前提下,可以也应该去发展自己的个性风格。可以以原有的基因为种子,培育出新的成果。     (二)制定拳架标准必备的条件     分析“杨澄甫定型架”形成的过程,可以看到杨式太极拳“定型架”之所以由杨澄甫完成,有着一些耐人寻味的原因。     首先,杨澄甫(18831936)自幼日见父辈习练太极拳,受家学薰陶。稍长,即随父健侯习拳,并得伯父班侯的指授,继承了杨氏祖辈的拳学精要。不满20岁时,已开始助父教拳。一边教学、一边练拳,迅速提高了他的个人拳艺和教学水平。     杨澄甫的弟子很多。其中有的年长于他,或相差不多。如牛春明(18811961)、田兆麟(1891196()。这两位本是从杨澄甫之父(健侯)学有所得的高手,受命拜澄甫为师继续深造。有的是文武兼修的带艺投师者,例如,三位采用澄甫拳照、依澄甫公口授笔录整理成专著的执笔者,就是这样的高手。其中,1925整理出版太极拳术一书的陈微明(18811958),于1902年考中举人,曾任清史馆纂修;并于1915年拜孙禄堂为师,练习过形意拳和八卦掌。1931年整理出版太极拳使用法的董英杰(18971961),自幼文武兼修,先从刘瀛州学三皇炮捶,又从李香远和李增魁学过,随后才拜杨澄甫为师。1934年整理出版太极拳体用全书的郑曼青(19011975),精通诗、书、画、拳、医,世称“五绝大师”,曾被多所大学聘为教授。     此外,披露“杨澄甫定型架”的太极拳体用全书出版之前,杨澄甫继在北京授徒传艺后,以早期弟子为助教,巡回授拳于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汉口,以及广西、福建等地。亲自将杨式太极拳传播到了祖国各地。     综上所述,有三点值得注意。其一,杨澄甫本人拳艺精湛、教法老道,依其口授整理成太极拳专著的三位执笔者,都是文武双全且有其它武术基础的文化大家。可以说,由他们联手以早先之作为基础修订成太极拳体用全书披露的“杨澄甫定型架”,有着较高的学术性。其二,杨澄甫有着深厚的家学基础,而且集中了杨氏三代及其传人的练拳和传拳经验,使得“杨澄甫定型架”在杨式太极拳架中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其三,杨澄甫经过多年的教学,对不同对象的教学、在不同地区的教学,又经过两次撰述专著的体会,修订成的“杨澄甫定型架”,适合在民众中普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杨澄甫定型架”问世后,显示出的权威性,大致就是由于其以较高的学术性、代表性和可行性综合形成。可以说,这三性,是制定拳架标准必备的条件。具备了这三性才能制订出一个拳种流派的“定型架”。     (三)规范拳架须融体用明理法     从“杨澄甫定型架”问世来看,规范一个拳种流派的“定型架”,并不仅仅是将一个套路画成图、配上说明就能草草了事的。“定型”是一个体系的定型。这个体系,不仅要有技术,也要有理论。不仅要有单人练法,也要有对手练法。在披露“杨澄甫定型架”的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在技术方面,除了杨式太极拳单人练习套路外,还介绍了“推手”的练习方法。在理论方面,收入了杨澄甫口述、张鸿逵笔录的太极拳之练习谈、陈微明笔录的太极拳说十要,此外还附录了一些前人的太极拳短文。     值得今天的传习者注意的是,太极拳体用全书披露的“杨澄甫定型架”的动作说明,是以与人交手时的攻防方法进行描述的。使得太极拳的体、用和理法较好地融人拳架和拳式了。 太极拳的动作标准,来源于攻防格斗技法。如果不懂得动作的技击含义,不明白动作的攻防作用,就搞不清动作的正确标准,判不明动作的正误,找不到规范动作的方法。比方说,24式简化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和揽雀尾的“掤”就很容易混淆。但是,你只要把它们的用法搞清楚,明白前者的力点在前臂的拇指一侧,后者的力点在前臂的掌背一侧,就容易搞清两个动作间的区别了。     太极拳体用全书强调健身,并通过自序说明,习练太极拳的目的是卫身救国,“自当以救弱为急务”。强调每个动作的使用方法,说明太极拳的自卫效能和健身结果,都是练习具有攻防作用的拳架获得的。     太极拳成为当今流传最为广泛的武术项目,除了它的运动特色外,还在于太极拳的传授始终注意既练单人套路,也要练双人推手。教学和训练中始终保持“练打结合”、体用兼备。     目前,在太极拳段位考试中,只考个人单练。我们正在考虑太极拳传播的经验,把练架与推手结合起来。比如说,一至二段只考一个单人练习的拳架,到三段时加试定步单推手,到四段时加试定步双推手,到五段时就加试活步推手,到六段就是放开了的散推手。层层递进。到考七段以上,我们就讲贡献了,看你对太极拳的发展有多大的贡献。     (四)和而不同自立于世界体坛     自西方体育舶入后,西方运动项目(奥运会项目)一直处于主流体育的地位。以武术为主体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曾经在文化的“新旧之争”、体育的“土洋之争”中,被视为旧的、土的一方,被生存危机笼罩着。在寻求土洋并行、土洋融合的出路时,披露“杨澄甫定型架”的太极拳体用全书采取了“和而不同”的态度。“杨澄甫定型架”没有用西方体育的原则来改变自身,太极拳体用全书也没有把西方的运动理论硬搬进去。我以为,“和而不同”是太极拳,也是整个武术自立于世。界体坛的出路。     前面说过,太极拳有着区别于西方体育项目的运动特点和健身价值。这是太极拳自立于世界体坛的基础。失去了自身的运动特点和健身价值,也就失去自立于世界体坛的基础,失去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太极拳要发挥自身的特点,自立于世界体坛,有许多事要做。     例如,要寻求更好的推广形式,进一步发挥太极拳的健身价值。24式简化太极拳的创编和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太极拳动作数量多,学起来像背书一样,很难记住。我们可以考虑,把太极拳锻炼内容的编排与太极拳的健身作用结合起来。王新午先生曾经以“倒口肱”作为治疗和预防“肩周炎”的动作。类此,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健身作用,将太极拳动作编组成运动处方似的短套,习练者有目的地选学、选练。目的性强、练习积极性高,套路短小,易学易记易练,易于迅速取得可喜的锻炼效果。     又如,要宣传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和追求和谐的教育作用。太极拳的锻炼价值,不仅能健身,还有很好的文化教育作用。太极拳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规范下,形成了单人练习时要内外相合的自身“和谐”观念;与人推手时,要粘连黏随、舍己从人的与人“和谐”观念。这样的锻炼形式,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做出奉献。     再如,要把建立杨式太极拳品牌提上议事日程。“杨澄甫定型架”曾经以其学术性、代表性、可行性和权威性,发挥过品牌作用。而今,是继续应用这一品牌,还是推出新的品牌?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另外,要正确对待推动太极拳竞赛套路进入奥运会的问题。奥运会是当代世界体育的主流,各种尚未进入主流层面的项目,都力争要进去。为进入奥运会而新编的太极拳比赛套路中,有一些“难度动作”腾空旋转跳跃动作、落地接做单腿独立动作或下势动作。这类动作落地时,有着很强的惯性。惯性力传到膝关节时,由于膝关节在直立时不能扭转、弯曲时可扭转的幅度也很小,必然造成膝关节扭伤。竞技体育以争夺金牌为目的,它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以损害健康为代价的。竞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区分高下,运动员是否受伤似乎不在主要考虑之列。参赛者为了完成好这类难度动作,大多一上场先完成难度动作,丢掉了行云流水,看不到缓慢柔和,失去了太极拳的松静自然。以东方文化为特色的运动项目要进入以西方文化为特色的奥运会,必然会损失一些固有的文化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个人的态度是,力争进入奥运会的目标要继续努力,但要推入奥运会的项目,仅仅是武术中的几个新编项目。我曾经把武术和奥运会比喻为两棵生长在不同文化圈中的大树,我们可以从武术这棵大树上取下一枝来嫁接到奥运会那棵树上去,让它吸取奥林匹克文化改变为与奥运会项目相似的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几个新编武术项目推入另一个文化圈、另一个运动领域,而我们武术这棵大树本身还要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按照自己的个性生长。只要我们按照“和而不同”的思路努力下去,借鉴着奥林匹克的成功经验,保持着自己的个性特征,与之在世界体坛中共同发展,就能为真正反映全球体育的风采作出中华民族的奉献。     从“杨澄甫定型架”问世到今天,杨式太极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成了武术中的显学。这与有的拳种流派发展不力、有的拳种流派已然销声匿迹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杨澄甫定型架”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是我这篇短促的发言所能包括的。我愿与大家一道继续思考这个问题,以期从中探索出有助于促进其他拳种流派发展乃至推动整个武术发展的规律。 本文转自中国太极文化网

    注意事项

    本文(杨澄甫定型架的意义和给我们的启示.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