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论《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doc

    • 资源ID:3036913       资源大小:45.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doc

    论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摘要: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的主线情节,就是围绕着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展开的。这个作为文本灵魂的行为,承载着全书最重要的思想内涵。本文将从思特里克兰德逃离行为的三大表现入手,分析其行为的原因,最后解读出逃离背后的对现世的异化的思考,以及逃离带来的关于人生实现方式的启发这两部分价值意义。关键词: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 思特里克兰德, 逃离Abstract: The main plot of Somerset Maugham' s "The Moon and Sixpence" is the escaping of Strickland . This behavior acts as the soul of this book, carries the book's most important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This paper will begin with the performances of Strickland's escaping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 and finally interpret the alienation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inspiration of lifeway whi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Maugham , The Moon and Sixpence, Strickland, escape一、引言成书于1919年的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较之毛姆先生的其他两本声誉更隆的人生的枷锁和刀锋,月亮与六便士显得低调许多。也许是因为中的的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并不讨喜的角色,他虽然是一个天才,但也是一个粗鲁无礼、抛妻弃子的疯子,一个完全献身于艺术、背弃文明世界的逃离者。思特里克兰德将文明社会和艺术理想摆在对立面上,为了“月亮”彻底抛弃“六便士”,使得这个形象异常尖锐。综观国内外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思特里克兰德的形象分析上,即思特里克兰德是反叛者,或者是自由天才等非此即彼上,少数几篇兼而有之的研究论文,却拘囿于思特里克兰德对自由的追求和是否得到自由,没有更深入地去探讨思特里克兰德为什么要追求自由和追求的背后所体现的价值意义。本文认为,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最显著的特质便是逃离,而逃离亦是月亮与六便士展现的主题。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研究,无法回避对其逃离的阐释。本文旨在从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出发,分析思特里克兰德逃离的表现,论述其逃离的原因,最终揭示逃离的背后所富有的深意和内涵,尝试着为毛姆先生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做出一个深入的解读。二、逃离的三大表现 (一)逃离肉欲灵与肉的关系一直为哲学家所探讨。在柏拉图的记录中,苏格拉底便与西米讨论过肉体的桎梏,是灵魂的枷锁。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说道:“我们除非万不得已,得尽量不和肉体交往,不沾染肉体的情欲,保持自身的纯洁,直到上天解脱我们,这样呢,我们脱离了肉体的愚昧,自身是纯洁的了,就能和纯洁的东西在一起,体会一切纯洁的东西。” 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第43页灵与肉的关系,被摆在对立的两端,而肉体亦被视为通往灵魂自由超脱之路上的巨大障碍。思特里克兰德身上就有着灵与肉的冲突。逃离肉欲是思特里克兰德对自身的逃离。在他的前半生,他压制着自己的灵魂:“我小时候很想做个画家,可是我父亲叫我去做生意,因为他认为学艺术赚不了钱。一年前我开始画了点儿画”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57页思特里克兰德自小就被父亲约束着,压制着自己的灵魂,让自己妥协于能赚钱的职业、妥协于文明社会所推崇的生活,这种压抑和痛苦一直延续到四十岁。当思特里克兰德开始逃离,开始追求起自己的艺术理想和追求,他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贬低肉体。最为典型的便是生活与爱情。生活上,思特里克兰德义无反顾地放弃在伦敦的优渥中产阶级生活,欣然自得地开始穷光蛋的人生,物质生活没有对他起到丝毫的诱惑和牵扯,他在伦敦居住的地方是这样的:“这是一间很小的房间没有一件东西不是肮脏、破烂的。” 同上,第49页他对物质的肉体享受彻底摒弃。他父亲一语成谶:学艺术赚不了钱。诚然,思特里克兰德的后半生也称得上穷困潦倒。不过思特里克兰德已经无所谓了,他知道并确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为了自己的“灵”完全无视“肉”了。而爱情上也是,他说他不需要爱情,他没有时间搞恋爱,还声称爱情是人性的一个弱点。但是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就像思特里克兰德自己所坦承的那样,他作为一个男人有情欲,他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他恨它禁锢他的精神,并希望自己将来有一天不再受欲望的支配。可是对于情欲这种本能的肉体欲望,思特里克兰德也是呈现抵抗姿态的。他在小酒馆里毫不客气地叫那个邀请他的妓女滚蛋,并说这种事让他感到恶心,他说:“我用不着女人” 同上,第62页。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自己的“灵”的追求,一直努力逃离“肉”,极端地将两者强硬地摆在人生的两端,努力向一种近乎是禁欲的生活靠近。(二)逃离世俗逃离世俗的诉求是思特里克兰德自然天性的复苏后,即完成对自身的逃离之后,所要求的、对应的追求灵魂的归隐地。他显然无法再在伦敦待下去了,于是他逃离的是伦敦,这个他所熟悉的、所厌恶的灯红酒绿的圈子。在阿美的信中他说道:“我将不能迎接你们了。我已决心同你分居另过,明晨我就去巴黎。这封信我等到巴黎后再发出。我不回来了。我的决定不能更改了。”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版,第42页思特里克兰德的离开是毫无预兆的。在这之前,没有任何迹象表示他要抛妻弃子独自前往巴黎。此时的思特里克兰德心中并没有找到他的灵魂归隐地,他只是知道绝非伦敦而已。繁华的伦敦是世俗的代表,在那里每个人所热衷的事便是社交,在你来我往和推杯换盏中慢慢耗去生命。每个人并不是为了自己活着的,活着要顾及别人的看法和议论。就像柔斯瓦特尔芙德遇到“我”时,谈论起思特里克兰德出走,眼睛里流露出一道幸灾乐祸的闪光,像个艺术家似的抛出这个主题,甚至隐晦而轻蔑地认定思特里克兰德是私奔了。这般看好戏的心态,也昭示了这样的世俗,是一个并不善意的世界。然而就算到了巴黎,思特里克兰德也没有完成他的世俗逃离之路。离开伦敦来到巴黎只不过是从一个世俗进入到了另一个世俗。在巴黎,思特里克兰德是独居的,过着在旁人看来很是艰苦但他自得其乐的生活:“他不需要有一张安乐椅,坐在硬靠背椅上他倒觉得更舒服自在。他的胃口很好,但对于究竟吃什么却漠不关心。对他来说他吞咽下去的只是为了解饥裹腹的食物,有的时候断了顿儿,他好像还有挨饿的本领。” 同上,第94页他在巴黎学画,进了绘画学校,但老师来他家看过他的画之后,只是“把眉毛一挑,连话也没说就走了” 同上,第64页。巴黎终究也是被世俗浸染的地方,早就没了原始的生命力,自然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思特里克兰德画完勃朗什的裸体画,发现勃朗什想以爱为锁链绑住他的时候,他就冷酷地决绝了。不过巴黎是好过伦敦的,起码在这里思特里克兰德可以做自己,虽然“他住在巴黎,比住在底比斯沙漠里的隐士还要孤独”。 同上,第197页既然巴黎并非其心安处,思特里克兰德便毅然继续着自己的逃离朝圣之旅。经过在马赛的一段流浪,最后带着一个朝圣者的心来到了塔希提岛并定居下来。这个终生跋涉的香客,终于找到了那座心中的庙宇。塔希提岛并不是神圣的地方。在世俗的眼光中,甚至可以说是落后,还带有一点野蛮。但作为伦敦和巴黎的对立面,塔希提岛却是代表了自然、纯粹、干净、原始意味的乐土。在那里不仅没有人打扰思特里克兰德,没有人觉得他是异类,更重要的是塔希提有着世俗中早已泯灭的旺盛生命力。在塔希提,自然的力量远远比人为更为强大。“塔希提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远自太古依赖生活就一直按照古老的习俗绵绵不息地延续到现在它一边微笑一边对你表现出无限的情谊”毛姆:月亮与六便士,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204页。就像库特拉斯医生在说起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作时,他说那是一种让人觉得心神不安的美,人最原始的天性赤裸裸地呈现,让人在看到的时候不由觉得恐惧,因为看到的是自己。思特里克兰德只有在塔希提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因为塔希提有着足够的原始,足够的纯粹,没有统一的世俗标准来框住人的心灵。思特里克兰德逃到塔希提,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逃离,有一种洪荒之初的神性光辉。(三)逃离文明如果说逃离世俗是思特里克兰德对社会环境的表层抗议,那么逃离文明则是思特里克兰德与文明世界的深层决裂。与此同时,这也是深受非议的一点。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世俗被人们颂扬为自由战士,但他逃离文明就成了评论家们称其为恶棍的最大枪靶。文明社会讲究个人的社会道德与家庭责任,善良有礼,爱护妻小的绅士才符合文明社会的要求。四十岁以前的思特里克兰德是符合这个标准的。虽然他不善言辞,看上去也并不幽默,但总还是称得上是一个忠厚老实的普通人的。但当他决定逃离的时候,他就彻底变了。变成了一个有着异于常人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的人。他弃家出走妻子孩子无人养活,让可怜的阿美打字为生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在巴黎期间,他又在得到恩人施特略夫的种种照顾之后,竟去拐到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霸占施特略夫的画室,待勃朗什爱上自己却又冷漠地抛弃她致其自杀死去。除此之外,思特里克兰德野蛮粗俗,冷漠古怪,尖酸刻薄,完全没有感激、怜悯等等一系列文明社会里的人所拥有的特质。以至于,人们认为他的心里住进了一个魔鬼。直到最后思特里克兰德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小岛上死于麻风病,死前完成了最伟大的伊甸园式的壁画,最后的最后他竟是要他的土著妻子爱塔在他死后把房子烧了,什么都没留下这与文明社会的价值观也是截然不同的。思特里克兰德并不想做出什么事,也不想成为什么人,他只是觉得“我要画画”,他要宣泄的不过是自己的心情,他决计不会给这个可笑的世界留下多一点宝贵的艺术财富。逃离文明的思特里克兰德肆意地过着随性的生活,文明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他这里轰然坍塌不复存在。不可否认,这是思特里克兰德的极端,极端到触碰到了文明社会的底线,自诩绅士的人们因此对他感到不齿。然而,这却是思特里克兰德与以往的彻底决裂,与文明社会不留后路的彻底决裂。这是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的必然,他几乎把自己的所有都抵给了艺术,他追逐艺术的美带着“恶之花”的诡异。思特里克兰德对文明的逃离,表现在不管是他的为人还是他的画作上,都是狂热、过激的,与文明无关的,带有某种原始的、难以启齿的半人半兽式的粗野。三、逃离的原因(一)灵魂的苏醒 思特里克兰德逃离的原因,被文中“我”猜测为:“我好像感觉到一种猛烈的力量在他身体里奋力挣扎;我觉得这种力量非常强大,压倒一切,仿佛违拗着他自己的意志,并把他紧紧抓在手中他似乎真的让魔鬼附体了,我觉得他可能被那东西一下子撕得粉碎”。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58页这种猛烈的力量是什么呢,在刘超的不可逆的神谕孤独中的自由评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形象中,他解释为“得到神谕,在生命的不断冲突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刘超:不可逆的神谕·孤独中的自由评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形象J,小说评论,2007,第167-170页。本文极为同意其在论述思特里克兰德孤独时提到的思特里克兰德不为周围社会所认同,但作者将思特里克兰德的自由探索归功于“神谕”,认为他是在“神谕”的指引下完成了对自由的孤独探索,就着实有些过于浪漫主义了。根据思特里克兰德自己的笨拙的描述和毫不犹疑的行为,本文将这种猛烈的力量解释为灵魂的苏醒,他说:“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58页”这是思特里克兰德要逃离的根本原因。就好像火山喷发一样,这是不可抗的东西。因为梦想不在这里,所以势必要另寻他路。从小思特里克兰德就想画画,可惜长辈拒绝了,他违拗自己的意志,走上了经纪人的路子。但是,追求艺术的灵魂是不可能被压制的,思特里克兰德终于重新听到了内心的呼唤,于是他陷入了一种不画就会死的灵魂深渊中。思特里克兰德的本体灵魂的苏醒,引起的后果便是他完全沉浸于精神中,精神的愉悦成了他唯一的追求。自此,物质、道德、声誉等等均不对他产生哪怕一丁点儿的影响。这是疯狂可怕又是值得敬畏的。“他是一个耽于饮食声色的人,但对这些事物又毫不在意,他不把忍饥受冻当作什么苦难。他这样完完全全地过着一种精神生活,不由你不被感动。”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94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精神和幻梦是有重合的范畴的。也许这么说会让本文受到精神主义者的指责。但是无可否认,精神主义者就和幻想家一样,活在自己编织的精神世界里,对现实逃避或者是根本不屑一顾。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我”一次一次地以这样的口吻评论思特里克兰德,比如:“他像是一个被什么迷住了的人,他的心智好像不很正常。他不肯把自己的画拿给别人看,我觉得这是因为他对这些画实在不感兴趣。他生活在幻梦里,现实对他一点儿意义也没有。我有一种感觉,他好像把自己的强烈个性全部倾注在一张画布上,在奋力创造自己心灵所见到的景象时,他把周围的一切事物全都忘记了”同上,第95页只有灵魂才拥有这么强大的召唤力量,让一个人完全忘我。当然,也有学者认为斯特里克兰德的逃离是源于对艺术的渴望。但本文认为这类观点似乎有失偏颇。比如鲁苓的追寻自我的旅程 读(月亮和六便士>则从思特里克兰德的自我实现的自由上进行论述,作者认为毛姆笔下的思特里克兰德,“展示了一个奇特的艺术天才如何再现自我的历程”鲁苓:追寻自我的旅程读<月亮和六便士>J,外国文学研究,1999(01),第75-78页,诚然,对于这个人物来说,追寻自我、再现自我是一个永恒的旅程,是一个在与传统的抗衡中不断释放自己的旅程,并不仅仅是艺术之旅。艺术只是斯特里克兰德的一种发泄方式,是精神的宣泄与呐喊。可以是画画,也可以是唱歌至于为什么是画画,那是因为斯特里克兰德恰好年少时有这么一个愿望罢了,这绝不是导致他做出逃离行径的根本原因。倘若仅仅是对艺术的热爱无法到达如此极致的状态。更何况,艺术的本身意义在于创造美好的东西,“艺术家就像神经症患者一样,他退出无法得到满足的现实世界,进入一种想象的世界;但是,他又不同于神经症患者,他知道如何寻找一条回去的路径,并再在现实中获得一个坚实的立足点不过,艺术作品又不像梦中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性的产物,因为艺术作品旨在引起他人的共鸣,唤起并满足他人相同的无意识的愿望冲动。”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自传M,顾闻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第94-95页显然斯特里克兰德似乎无意于艺术的创作,也无意于引起他人的共鸣和唤起并满足他人相同的无意识的愿望冲动。斯特里克兰德的自私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他仅仅是因为灵魂想宣泄,他才不管给世人留下的是什么糟粕或者财富。就跟文中所说的那样,“一旦绘画的过程结束或许并不是画幅本身,因为据我猜想,他是很少把一张画画完的,我是说他吧一阵燃烧着他心灵的激情发泄完毕以后,他对自己画出来的东西就再也不关心了。”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95页斯特里克兰德不仅如此,他甚至还让自己已经完成的巨幅画作付之一炬。蓄意的毁灭实在是让人觉得可惜。那幅伊甸园作品是凝聚了他多年心血的,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来画下的作品,但是他却叫爱塔做出诺言,放火把房子烧掉,而且要亲眼看着房子烧光。思特里克兰德是不知道这幅巨画的价值么,显然不是的,他自己都曾给库特拉斯医生一幅水果静物画,并说:“现在他对你不算什么,但是将来有一天可能你会高兴又这样一幅画的”同上,第255-256页。那只能说,思特里克兰德只是在灵魂的激情之下创作,虽知其作品有这不凡的价值,但还是不屑一顾地将其烧毁。就跟库特拉斯医生说的那样,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他创造了一个世界,但却在骄傲和轻蔑的心情中又把它毁掉了。因此,这样的斯特里克兰德着实称不上是一个为艺术奔走的勇士,他仅仅是为了自己舒服,遵从了灵魂的选择而已。所以,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只能是出于灵魂的觉醒,而不是艺术或者别的什么那只是一个载体罢了。他一直奋力于用图像表示出他理解的生活和他看到的世界。当他做到的时候,“他那远离尘嚣的受折磨的灵魂也就得到了安息”同上,第263页,于是他便满足而无憾地死去了。(二)现实的束缚如果说灵魂的觉醒是思特里克兰德逃离的内在原因,那现实的束缚就是思特里克兰德不得不出走的外在要求。思特里克兰德二十年的证券交易经纪人的生活终于使他内心的理想狂化。他在伦敦作为经纪人活着的时候,是“不太爱说话”,以及“生得魁梧壮实,大手大脚,晚礼服穿在身上有些笨拙,给人的印象多少同一个装扮起来参加宴会的马车夫差不多”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25页的。短短数字,就能让人感受了他的拘谨和不自然。可以看得出,证券经纪人并不是思特里克兰德所倾心的职业,而他在社交场合表现出来的种种不善言辞的行为,也说明了虚荣的伦敦实在是不适合思特里克兰德的。它就像一根锁链一样,紧紧地拴住思特里克兰德,用道德、责任等等诸多义务与准则将其绑架。他与当时的伦敦上流社会格格不入。可还偏偏有着一个热爱社交爱面子的太太。不得不说,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就好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且看她是怎么形容她的丈夫的:“你知道,他一点儿也没有文学修养他是个十足的小市民”同上,第21页。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在与人谈论起她的丈夫时,是不好意思的,一个赚钱不多的证券经纪人,一点儿也没有社交的本领的丈夫,对于她这么一个爱好与文坛名流打交道的女人来说,算不上是一件理想的事。而阿美自己呢。是一个丈夫走了,马上想到不该让人家拿她当笑话看的太太,也实在不是思特里克兰德想要的妻子。邹林凤的精神的漂泊者论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的边缘人形象中,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思特里克兰德进行了分析从其与妻子阿美的关系上的他者、其与文明社会关系上的反叛者上展开论述,分析了思特里克兰德的边缘人心理。心理学的介入,使得文本分析更为透彻,虽然该文却没有给出解决的方法,文章也只停留在了“他始终是一个外来者。无论是逃离西方文明还是遁入边缘的土著文化,他都无法摆脱边缘人的身份,注定是一位精神的漂泊者”邹林凤:精神的漂泊者论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的边缘人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1(24),第81-82页上便戛然而止,但是还是充分地展示了家庭生活对思特里克兰德的束缚。当然不仅仅是这些。如果说一开始的束缚,是那个爱面子的太太,那个爱虚荣的伦敦,那么后来,思特里克兰德自己也意识到了,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现实的束缚,是一点一点地在思特里克兰德眼前展开的。在最初的时候,思特里克兰德并没有意识到所有的束缚,于是才有了逃离伦敦去巴黎,去马赛,最后才到塔希提这一路的逃离旅程。现实就像一张网,总能网罗住里面的人。在巴黎的思特里克兰德,在听到“我”说:“如果我置身于一个荒岛上,确切地知道除了我自己的眼睛以外在没有别人能看到我写出来的东西,我很怀疑我还能不能写作下去”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96页的时候,他“很久很久没有作声,但是他的眼睛却闪着一种奇异的光辉,仿佛看到某种点燃起他的灵魂,使他心醉神驰的东西” 同上,第204页,并且第一次描述出了,他要寂静安闲地生活在一个包围在大海中的小岛上的想法。他是想要割断和现实的所有联系,才会萌生这样的想法。礼仪、道德、责任、廉耻、规则、习俗等等所有的所有,都让思特里克兰德受够了。他不要求别人理解他,只要别打扰他。可以现实却不允许这样,一个有序的现实,是很难容得下异类的。所以当他遇见塔希提岛的时候,我相信他绝对沉沦了。“它们是肉感的,简直大胆到不知廉耻的地步,叫你看了目瞪口呆。” 同上,第246页原始的塔希提,称得上是兼容并包的,因为那里的规则很少,束缚很少。塔希提岛的人对思特里克兰德也从不另眼相看,“人们对他都很同情,他的奇行怪癖也没有人感到诧异” 同上,第33页所以,塔希提,成了他的终点站。现实的束缚,对一个灵魂苏醒的人来说,是格外痛苦的。内心角色和扮演角色、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使得思特里克兰德最终走向逃离。思特里克兰德也终于意识到了,他全方位地收到现实的束缚,因为除了自己的灵魂以外的东西都是束缚,连他自己的肉体也在内。我不知道塔希提岛有没有让他足够满意,但是在塔希提岛的思特里克兰德,尽可能最完全地摆脱了现实的束缚,直到用最后的死亡画上了终结的句号。四、逃离背后的价值意义 (一)现世的异化与反思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所具有的一个相当大的意义便是,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现世对人的异化。社会是人的社会,可人们却不能在自己的社会中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思特里克兰德想画画为什么要到那么遥远的塔希提去,为什么要背井离乡,为什么竟然是遥远的塔希提岛才是灵魂可以栖息的地方。为什么反而是落后而原始的塔希提,接纳了那样一个被后世认为是天才的人。这些问题都指向了同一个根源,人被现世异化了。何为异化?异化,包含着分离、疏远、转让和陌生等含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异化就“意味着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第35页而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列斐伏尔认为,伴随社会的新发展,异化形式也在不断产生,异化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就像一张巨大无比的网,笼罩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人都无法逃避,一旦有人力图摆脱这种异化的时候,他就会自我孤立。萨特则宣称,异化是现代人无法摆脱的命运。他认为,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无法逃脱“他人目光”的注视而不得不“自我欺骗”,这就是异化的最普遍形式,所以萨特称异化是人类一种无法克服的“本体论形象”。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第196页 而弗洛姆则认为异化的“本质表现即是人同自己的人性的疏远,从而导致同别人的疏远。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张燕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第2页本文试着给出这样的概念异化就是屈从于外物,从而使得原有的本性被离析。在月亮与六便士中,现世的异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与人的异化。这主要表现在人们无法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而是选择现世要求人们过的生活。一旦人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感到幸福,不是在肯定自己,那这样的生活就是异化的生活。因为这不仅仅是肉体的摧残,更是精神的摧残,是违背自然的。拿伦敦的人们来说,他们沉浸了无止尽的社交生活当中,光阴与青春就这样被挥霍,但是他们自己热衷于社交生活么显然不是的。在书中有叙述者对一次思特里克兰德家组织的聚会的描写便充分地描述了每一个的的曲意逢迎与无聊。生活本来是人自己的事,愿意过什么生活也是人自己的事,可现世却给人定下了“正确”的生活方式。男士要绅士有责任感,女士要优雅可爱,不同类型的人统统都有一个相同的框架,任何与之相背离的都是异类。像思特里克兰德,他在现世中被定下的就是一个规规矩矩的证券经纪人的角色。另一方面是人与人本质的异化。人的单一自我的维度是永远无法忽视的,它的核心应当是自由精神。一旦人被异化,他就彻底丧失了自由精神。更甚者,本质被异化的人往往是不知的,换言之,成为现世社会的奴隶的那些被异化的人虽然不幸却甘之如饴,这就是人与人本质的异化最可怕的地方。这种异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这些被异化的人,成为推动异化的帮凶。在月亮与六便士中,这样的人很多。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受到的指责也大部分来自他们。这些指责的内容也惊人地相似:比如麦克安德鲁上校,他说:“我想你已经听说那个流氓把她甩了的事吧他逃跑了。他同一个女人跑到巴黎去了。他把阿美扔了,一个便士也没留下”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53页,比如“我”,连续问他,“你这样对待她说得过去吗?”“你有什么不满意她的地方吗?”“那么,你们结婚十七年,你又挑不出她任何毛病,你这样离开了她岂不是太岂有此理了吗?”“别的都不要说了,你总不能一个铜板也不留就把你女人甩了啊!”“他妈的,你得想想自己的孩子啊”同上,第25页在这样的现实异化作用下,是不论一个人是否正常,都无法回避被异化的结果。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思特里克兰德的一生,从平庸抑郁到怪异热烈,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天才一步步走向辉煌成功的振奋历史,同时也是记录一个世俗生命慢慢走向毁灭的悲剧篇章。他的成功是通过死亡才得到最后的佐证的。生前他一直被认为是个疯子。这就如那个著名的谚语说的那样,如果全世界人都是疯子而你是正常人,那你才是真正的疯子。那些人都把不合理当作了合理,却把真理视为了谬论,然后那少数的“宁作我”的就成了被排斥和嘲笑的异类。所以思特里克兰德不得不逃离了。这样的境况,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面对这样的现世,这个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逃避。下一个思特里克兰德呢?既然是社会对人的异化,就应当由人去改变这个社会,而不是逼迫社会中的人出走。人必须而且首先是要从人的眼睛看世界,抵制来自现世的异化。叙述者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不止一次地描述,人与外物的关系被完全颠倒,人沦为外物的奴隶的情境。比如思特里克兰德太太。在现世中,由于人们普遍把社会所强加的“虚假需求”当作自己的真正需求,愚昧得拼命把追求外在的物质享受以及占有更多的虚荣当作自己生活的全部内容。社会与人的关系被扭曲,完全不是应有的那个样子了。人成为外物的奴隶,并且大部分人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还未沦陷者因而感到精神更加痛苦。现世的异化是残忍的。让很多人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自己真正的自我,成了一具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东西。导致人要么没有灵魂,有灵魂的就要承受巨大的精神痛苦。这并不是我们所乐于见到的。(二)人生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一个人生存于世,最该负责的首先是自己。思特里克兰德最受褒赞的恐怕也只剩他的勇气了。特德.摩根(Ted Morgan)的人性的挑剔者毛姆传中是这么评论斯特里克兰德的:“一个反社会的、走自己道路的英雄到远离欧洲战场的异国情调的塔希提去。”特德摩根:人性的挑剔者毛姆传M,梅影等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第27页要实现自己的人生,就要努力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但是这是艰难的。尤其是在被广泛异化的世界中,去探索怎样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的道路。那段叙述者与思特里克兰德之间的对话真是振聋发聩:“你听我说,如果每个人都照你这样,地球就运转不下去了。你说这样的话实在是太蠢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像我这样的。绝大多数人对于他们做的那些平平常常的事是心满意足的。”毛姆:月亮与六便士M,傅惟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第21页 思特里克兰德并没有给我们提供过多的价值判断,而是阐述了这么一个事实:灵魂深处不安的人们呐,去勇敢地逃离现实生活吧,但是要知道,这条路,是布满艰辛磨难的荆棘的,但总归是有路的。诚然,皈依能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比如刀锋中的拉里是去找信仰的。他在印度吠陀经哲学中找到让他心安的东西,他通过信仰这条路来增强内心的力量。 拉里是无害的。因为信仰是一个人自己的东西,静默而不打扰,拉里自己也确实讨人喜欢。但是思特里克兰德却完全不同。他是一个逃离者,一个站在现世对立面的异端。彻底的决裂是痛苦而壮烈的。因为现实世界过于苛刻了。经历过几千年文明的沉淀,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规则,权威到了不允许被人们所撼动的程度。世界中的人,渺小无力,一粟又怎样和沧海对抗。家庭责任、社会契约等等许多东西就像与生俱来似的负在人们的肩膀上,于是我们不得不去做世界要求我们去做的事,而不是自己想做的事,因为现实世界跟我们说,活着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事。可是为什么人不能干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画画就一定得符合大众审美,创作是为了对话心灵还是取悦受众?我不知道思特里克兰德到底是不是天才,但是我不得不去同情一个想自己去画画,却受到那么多的责备的人。并不是谁都有必要成为思特里克兰德的。他只是提供了一个范例,准确的说,是提供了人生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他是有些极端的,就像埃德蒙怀特说的那样:“在一个令人震惊的、不愉快的纪录一起来到了他的虚荣心,他故弄玄虚,他喜欢斗气,他彻底的残酷。” Philip Holden, A Life as a Work of ArtJ, Literature Compass 8/12 (2011),p972981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意味着当人类彻底拒绝自己所不喜的现世时,并不是只有死路一条的。你做事是并不是需要别人承认的。被人们认为是罪恶深重的思特里克兰德仍获得了巨大了成功。鉴于对成功的定义各异,除了得到灵魂的自由之外,思特里克兰德还得到了俗世意义上的成功:他的画作后来终于被广泛肯定,被世人追捧。思特里克兰德可以说是一个先驱,也是一个老师。他的逃离,有着巨大的震惊和痛苦。他是励志的,勇气的,阐释着现实与理想矛盾的时候倘若人们选择理想所会经历的一种人生。酒神式酣畅淋漓的快意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展露无疑,他给人以勇气。五、结语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烈士,他勇敢的逃离,破釜沉舟地斩断现实与理想的一切瓜葛。他用他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在井然有序的幸福之外,还能有一种悲壮而神圣的、浓墨重彩的人生方式。而他的半生流离,也足以引起我们对这个现世异化倾向的关注与思考。保尔·高更于1848年诞生在巴黎,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原型。年轻的高更曾当过水手和水兵,多年的航海生活开拓了他的眼界,异国的绮丽风光刻印在他脑海中,使之眷恋向往。复员后,他进入一个证券交易所当职员,步入金融界,收入颇丰。1873年,高更和一个丹麦女子恋爱结婚。也就是从这一年起,三十五岁的高更开始在业余时间学习绘画,经常走访美术学院,并于1874年结识了毕沙罗。这个印象派的大师成了他的启蒙者,引导他走向印象派,并通过印象派的路一直径前走,走向他自己一个独一无二的、仅属于他的艺术领域。他好似一个苦行僧,为了艺术而抛弃世俗的享受、抛弃那不理解和不支持他的家庭与社会,远离灯红酒绿的繁华闹市,从巴黎这样一个现代文明的中心,逃向南太平洋偏远孤寂的法属殖民地塔希提岛,在那儿和当地土著毛利族人混居杂处,布衣土食、贫病交迫地生活着,但却是顽强地劳动着不停息地挥舞着他的画笔,用色彩和线条谱写他那由苦心经营而摸索出的独具特色的艺术理想的乐章,最后则在塔希提岛附近多米尼加岛终结其一生。而刻画这个充满理想与性情的角色的作者毛姆,亦有着别样的人生经历。毛姆一生亦是辗转游历,游离于理性与梦想,现实与虚无之间。他在旅途中,一次次地经历种种与过往截然不同的人生。他想做生命的旁观者。他喜欢精准地描述人性,毫不留情地掀起人性的遮羞布,把赤裸的真相公之于众。身上没有文人的矫情扭捏的毛姆,是独立而深刻的。他酷爱体验不同的人生。第一次大战期间在比利时火线救护伤员,后来进入英国情报部门工作,赴日内瓦收集敌情,之后又出使俄国。1916年,毛姆前往南太平洋旅行,并且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随后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彩巾。然后又到拉丁美洲与印度。1928年毛姆定居在地中海之滨的里维埃拉,直至1940年纳粹入侵时,才仓促离去。第二次大战期间,毛姆到了美国,在南卡罗来纳、纽约和罗德岛等地呆了六年。1946年,他回到了里维埃拉。毛姆有着丰富的游历经历,无怪乎他的不少作品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和他乡色彩。他的灵魂渴望行走,渴望自由,渴望摆脱禁锢就跟思特里克兰德一样。不安的灵魂终于使得毛姆一生都在寻觅一个终极意义,他对人性充满了好奇,也对救赎充满了好奇。他在他自己的作品中说到,他喜欢旅行,因而周游列国,他喜欢旅行带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觉,时间从来没有像在旅行中那样宽裕。并且,他热衷于在旅途中认识不同的人,观赏断裂的人物风景浮世绘“孤独和不寻常的人生使他自成一格,而不像芸芸大众,因为受到我们西方文明至少是表面的影响(外界对人的内在生活有多大的作用啊!)而失去了个性。这个人也许不很聪明,他甚至会显得有些疯狂。他也许是邪恶、虚伪、粗鲁、低俗或者野蛮的,但他是独一无二的!他简直就不属于我们这个群体。”毛姆:在中国屏风上M,唐建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第3页无疑,思特里克兰德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身上有一种令人振奋的特质。心灵一旦受到大自然的感召,一个人便能脱离了那引导世界的潮流而变得与众不同。毛姆的游历,暗示着他的内心也渴望着出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思特里克兰德其实就是毛姆他自己,思特里克兰德替毛姆完成了一次超越,一次酣畅淋漓的逃离。毛姆自己也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对当时的伦敦失望了,对欧洲文明迷茫了,所以他流连于远东,并觉得那儿才是伊甸园。毛姆称得上是一位悲悯的文化行者和精神先驱,尽管他辗转于恋恋红尘,但并没有找到自己的塔希提岛安度一生,于是他只能诉诸笔尖,在纸墨轻烟中塑造了一个思特里克兰德,替他完成了心灵的夙愿。

    注意事项

    本文(论《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的逃离.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