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中的女性语言解读.doc
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中的女性语言解读 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中的女性语言解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中的女性语言解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中的女性语言解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摘要女性语言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中的一个女性语言标记,就是人称代词“人家”指示说话人自己时的用法。“人家”的这一用法与女性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女性语言的婉转特点有很大关系。关键词王朔小说女性语言对于王朔小说的语言特点,目前已有不少分析和评论。如有关其小说语言的调侃味、北京味、陌生化等,都是这方面常见的一些特点分析。另外,也有人将王朔小说语言分为三个系统:一是文雅的,二是俚俗的,三是痞味的。文雅的一般用于描写知识分子,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和自然景物,具有一定的抒情性:俚俗的一般用于表现小市民的市井生活,描写他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痞味的多用于表现一些都市青年、无业游民或顽主们的生活。在本文中,我们将不对王朔小说的语言特点进行整体分析,而主要是以其小说过把瘾就死中的男、女性在对“人家”这一特定人称代词的使用来看女性语言的一个方面。一、”人家”指代别人据我们的统计,出现在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中对话里的人称代词“人家”总共有36例,其中包括指代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人称用法、指说话人自己的第一人称用法。首先来看“人家”指代别人的第三人称用法。如下面是男女主人翁的一段对话,其中的“人家”指的就是男女主人翁之外的其他人:“孩子还是应该要一个的,一个家么。”“不不,坚决不要。人家说了,有孩子夫妻感情就淡了。”“谁说的?”“人家。我想也是,有了孩子你就会对孩子好不对我好了。我不能容忍我们俩之间有这么个第三者。”从上面男女主人翁的对话,我们看到,出现在女主人翁话语中的人称代词“人家”并没有对应具体的某个或某些人物,这种指代属于第三人称泛指的情况,即这里的“人家”相当于“别人”。这一用法也出现在男主人翁的话语里,如“你知不知道我最恨什么?最恨女人在大街上跟我耍性子。你嚷嚷一声倒没什么,弄不好我得让人家当流氓抓了。”当然,“人家”作为第三人称用法也可以有具体的所指,如下面男主人翁说的一句话中的“人家”指的就是这句话前段出现的人物“贾玲”“贾玲经验特丰富,人家什么人没见过呀?”由上可见,“人家”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既可以泛指,也可以确指,并且在男性和女性话语中都可以出现。二、“人家”指代说话人自己下面来看“人家”指代说话人自己的情况。我们发现,这种用法全是出自女性话语。如女主人翁杜梅对其同事贾玲抱怨自己丈夫时所说的“人家”,就是指代说话人杜梅自己:“他就这样,一点都不让我。人家心情本来就不好,从他那儿一句好话也听不着。”再如,下面出现在小说不同地方的两句话语中加点的”人家”指的也是说话人女主人翁自己:“我对你哪样了?就算我有时爱跟你吵,那也是人家那人家还不是最后每回都跟你承认错误了?我也没说我对呀。”“甭管用什么文,这说明他心里有她。你就从来没对我这样过,有时人家想和你粘乎粘乎,你总把我一把推开,还说我酸。人家俩口子怎么就能那样?”上面两句都是女主人翁杜梅对自己丈夫说的话语。在第一句中,说话人通过“人家”这个代词指代自己时,表现出了说话人向听话人道歉时所传达的一种婉转态度。第二句中,说话人所说的内容与男女之间的亲热有关,由于受到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女性在提及此类事情时总是感到羞涩而难以启齿,所以用“人家”指代“我”,表现出一种羞涩、亲昵的情态。此外,我们也对王朔的其他小说如浮出海面、空中小姐等进行了语料检索,没有发现一例指代说话人自己的“人家”出自男性之口。同时,我们还对陈建功、赵大年的小说皇城根进行了检索,发现表说话人自己的“人家”也都是出自女性话语。由此可见,表说话人自己的“人家”实际上正是女性话语的一个标记。男性在表达自己时一般不用“人家”,而直接用”我”。比如,同是上文中男女主人翁之间吵架时说的话,男主人翁就不像女主人翁那样用“人家”。而是直接用“我”:“光说错了就完了?你,你气死我了。首先你穿得乱七八糟就出了门。我向你指出这一点你不但不接受还冲我厉害”。可见男性是不会把“我”和“你”的关系说成“人家”和“你”的关系,否则就带有“娘娘腔”的意味。那么,女性为什么经常使用“人家”指自己且大部分听话人为男性呢?这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呢?我们认为。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男、女性之间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上的差异所致,另一方面是女性话语所具有的婉转特点。以下将结合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心理和生理方面来说。女性天生具有较优越的表达情感的语言能力,并且女性在生活中所关注的领域也为女性注入更丰富的感情因素,使得女性在情感体验上比男性细致,因而女性在词语的选择、语气语调的控制这些能表情达意的语言表现上也比男性更丰富。同时,女性在表达情感上也比男性更为婉转。如上文中女性在用“人家”表示自己时,都表现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这种感情表达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体现说话人娇嗔、亲昵、羞涩的情感,另一种是体现说话人疏远、不满、抱怨的情感。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说话人都是在用一种婉转的方式表达情感。这正如吕叔湘先生(1985)所说“用人家代我,动机自然也是为了避免说我,以现代口语而论。人家比我要婉转些,也俏皮些”。就从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中“人家”指说话人自己的实际用例来看,说话人在使用“人家”指“我”时话语大都为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或表示抱怨和不满的内容。也就是说,说话人用一个原本指别人的“人家”来指自己,把“你”和“我”的对应关系变成“你”和“人家”的对应关系,似乎是在说与你我都不相关的第三人。实际上,对话中“你”和“我”原本是关系非常近的人。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较近关系域。而说话人一旦用“人家”指“我”,那么说话人就是跳出了“我”和“你“之间的近距关系域,让“你”把“我”当成一个距离比较远的人来看。这样,当说话人在表达不好意思直接说出的内容时,就通过转换说话人的角色,用他称的“人家”来指称自己,以达到婉转表达自己意图的目的。其次,从社会关系上来说,父权主义、男尊女卑等造成的心理定势也往往造成社会价值观念的倾斜,使得男性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经常是高于女性。在谈话中。男性的优越地位也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例如男性经常控制话轮、打断别人话语、积极维持话语、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而较少以他人为中心来称呼自己等等。如上面提到的说话人用“人家”指“我”时,都是说话人以对方为主体,反过来说,就是说话者这时是把自己置于相对次要地位,所以男性几乎不使用“人家”来称呼自己。但由于女性所处的地位经常低于男性,女性比男性更经常使用以“他人”为中心的称谓,所以才会出现女性经常用“人家”来指自己。特别是在和男性谈话的时候,女性更多用“人家”来称呼自己,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交际中男女双方通常所处的权势关系,即对方的权势高于自己。因此,这一言语差异也反映了两性在社会地位、自身角色认定等方面的不同。总之,以上是我们对王朔小说过把瘾就死中人称代词“人家”使用情况的一个初步探讨。从中我们发现,“人家”在指代别人时,可以出现在男性和女性话语中,但当“人家”指代说话人自己时,只出现在女性话语中。对此,我们还考察了别的小说语料,也都得出同样的结论。由此,我们认为,“人家”在话语中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指代说话人自己时,是女性特有的语言标记。对于这一女性语言标记的表现情况及其形成原因,我们也从女性的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解读。目前,女性语言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交际研究者的重视,并且出现了“女性语言”(womenslanguage)、女性语域(thefemaleregister)等专门指称这种语言现象的术语。而文学文本正是我们研究女性语言的一个重要来源。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