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评叙叙说表书中乾坤声情并茂神完气足《伏锐说书》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
资源ID:3035629
资源大小:57.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语文论文:评叙叙说表书中乾坤声情并茂神完气足《伏锐说书》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评叙说表,书中乾坤声情并茂,神完气足 伏锐说书教学实践与反思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涉及到对学生课外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除了教材资源之外,非教材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尤其是选修课的开设与提升,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义乌中学开设的选修课程评书技艺通过实践与打磨,在义乌电视台以伏锐说书之名播出百余集,受众面更为宽广。尤其是学生,他们在媒体上接触到传统艺术的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声情并茂,神完气足”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关键词:评书 伏锐说书 义乌经过六年多的磨砺,由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开发的选修课伏锐说书终于初具规模,并且在义乌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与观众见面了。据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公示,伏锐说书被列为“金华市第二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培育工程项目”(该项目共有十门课程),同时也进入“浙江省第六批普通高中推荐选修课程”。我们义乌中学一直重视学生的勤、学、技、能的培养,在多元开发校本课程这方面一直走在课改的前沿。伏锐说书是我校众多精品课程之一,在学校提供的平台上,我通过几年的整理、实践和提升,该课程在义乌有了一定的影响,并让更多的同学和观众接触到评书这一传统技艺,让他们在直视感观中体会到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一、开发缘起伏锐说书这个名字来源于我2009年开设的选修课明清小说评议赏析。高中语文教学所涉及的文本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上上之作,但作为人类数千年文明史的文学总貌却无法通过高中教材全部呈现出来,学生对它的了解只是管中窥豹而已。与之相应的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教材之外的资源就成了域外荒原,无人问津。如何使这非教材资源课程化,为我所用,就成了我开发校本课程的一个原动力。本人自小受家父熏陶,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并于小学三年级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著作,以明清小说为最。近二十年来此兴尤热,特别是到了大学期间,得遨游于书海之间,以为乐事。至今,凡市场上所能见之明清小说,我已搜罗殆尽。目前,我手中掌握的藏书近10000册,涉及经史子集各个领域,其中有关明清小说以及评书等方面的书是主流,为开设明清小说评议赏析提供有力的后盾。同时,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的曲艺节目情有独钟,诸如评书、评话、单口相声、京剧等传统曲艺,我一直坚持欣赏与实践,同时也发现明清小说与这些曲艺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深切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人文素养的提高与课程资源的拓展相关,适逢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为此,我整合开设了校本课程:明清小说评议赏析。所谓“评”,是指评书,以说书的方式来品味小说中的精彩之处。明清小说本就是说书章回的形式,有很强的可说性,而我又热衷于评书这门曲艺,在开课过程中相得益彰。所谓“议”是学生讨论。明清小说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其中的一些观点在今天难免为学生难以理解。比如岳飞在我们心目中是抗金名将,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但是在钱彩的说岳全传中也写到他扑灭洞庭湖钟相的农民起义,应该怎样来看这个问题。这就需要同学们辩证地来评价岳飞。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2011年5月,我的明清小说的评书表现形式探究一课在“2011年全国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教学研讨会”上获一等奖,与会者给予了高度评价,给极大的鼓励,我对这门选修课的兴趣更浓了,进而我又利用选修课的实践,开始注意把评书技艺向专业化方向努力。二、课程内容的演变2009年,我们学校选修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一年(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每周一节,共计约36节课,据此,我制定了以下六个板块的教学内容。第一板块:明清小说与评书概说。第二板块:历史演义小说与评书,以三国演义和东周列国志为代表,评白马坡关公斩颜良华容道和窃符救赵。 第三板块:英雄传奇小说,以水浒传说岳全传杨家将传说唐全传薛仁贵征东为代表,评杨志卖刀智请公孙胜岳飞枪挑小梁王穆柯寨程咬金劫皇杠三箭定天山。第四板块:神魔小说,以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为代表,评偷吃人参果哪咤闹东海两面国。第五板块:世情小说,以红楼梦为代表,评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第六板块:侠义小说,以三侠五义彭公案为代表,评二侠游西湖窦尔墩盗御马。以上板块,我的想法是不按照小说成书的时间安排,而按照小说的内容归类,课上除了讲解小说的内容与艺术手法外,还发挥我的特长,亲自评书,以体现课程特色。随着选修课经验的积累和学生的兴趣点,更多的是为了体现乡土气息,宣传乌伤文化,我把明清小说评议赏析改为伏锐说书,说书内容扩大了。内容整理为四个板块100期,并学校和电视台审核录制。四个板块是伏锐说义乌20集,伏锐说隋唐27集,伏锐说杨家将20集,伏锐说三国33集。这四个板块中,除了义乌系列的20集外,其余都是传统评书。由于对义乌故事的评说没有现成的资料,我都是通过自己整合,坦白地说,说义乌我着力最多,寄予的感情也最深,当然,学生也能通过“说义乌”了解我们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乌伤热土,传承传统技艺,增加乡土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人文素养。三、走上荧屏2014年底,为了推动义乌市文化建设,展示义乌中学选修课课程建设成果,义乌中学朱跃望校长把我推荐给电视台,由电视台和义乌中学合力打造,推出伏锐说书栏目。义乌电话台胡滨台长非常关注节目,作为节目的策划人,朱校长和胡台长对节目的内容、形式做了精心的策划。2015年初接到任务后,我利用寒假的时间,集中精力阅读了义乌县志义乌文化丛书等大型文献集成,从中整合、改编了义乌故事。开学后,为了讲好评书,同时又不影响工作,我都是利用周末时间来准备、录制节目。因为录制时面对摄像机,没有任何字幕提示,而评书是一门“评叙说表非容易,千言万语须记”的语言艺术,为了顺利录制,我周末往往是这样安排:周六一天读书、整合资料,周日上午试讲,至少两遍,请家人当观众,提意见,以求改进,周日下午13:30到电视台录制三集。从2015年4月23日到2016年3月26日,已经播出“说乌伤”“说隋唐”“说杨家将”“说三国”100集,包括话沧桑乌伤建制八宝山护矿争锋通天鼓声震横屿骆宾王传檄讨逆宗泽公三呼过河程咬金三斧定瓦岗杨宗保佳遇穆桂英诸葛亮舌战群儒等脍炙人口的故事。社会各界反响强烈,观众对乌伤大地的古往今来有了更多的了解,文化普及的观念逐渐走进广大市民心中。四、关于伏锐说义乌我对义乌的二十集着力最多,所倾注的感情也最多。我在演说义乌故事的过程中虽然还不成熟,但我敝帚自珍,现在,我想谈谈我对义乌故事的准备情况。1.取材乡土,贴近生活。伏锐说义乌完全属于原创,内容来源于二十四史义乌县志义乌文化集成等大型著作。在取材过程中,我披沙拣金,选取脍炙人口的人物故事进行改编加工。评书语言通俗、流畅,是千百年来民间口语的精华。我在二十讲中,选取了义乌三个可说性强的人物故事:戚家军、骆宾王、宗泽公,这些人物故事在义乌民间流传甚广,除了阅读典籍之外,我也多方求教,深入民间,如佛堂老街、赤岸乔亭,向当地人了解乡土文化,在走访中,我深刻感受到生活就是一本大书。2.整理改编,不蔓不枝。说书,是对人情事理的评析。有道是:“说尽人情方是书”,言下之意,评书应该能够体现听众对人情事理的认知,能够描摹世态,表现人情。“说义乌”时,资料主要从义乌县志中取得,但义乌县志以文言写成,如“八宝山护矿”一节:县之南五十里为八宝山,以坐落第八保,故名,而流俗传以为宝者,舛也。嘉靖三十七年,永康盐商施文六载盐过闾里,熟睨八宝山之麓一带,小山土色炤熠产矿,即起盗心,乃构党方希六等九十余人,由枫坑到山挖掘。近坑居民觇知之,奔报平望倍磊之豪有力者,而陈大成、宋廿六等聚族谋,共率子弟诣坑,手搏方希六、吕廿四等十四人解县。而赵公故长者,念邻属不忍置之城旦,善谕遣之,而贼于是稍稍纵矣。是年六月十九日施文六复讧,众千余人据坑,而贼恃头领金周谢素骁勇,能飞刀刺人,则大张赤帜于山林,示为国增课,招引亡命,益无所顾忌,陈大成等仍督众子弟奋前捽擒十一人,解府收系,而郡侯李公因出示坑场杀死者不论,乌人奉是檄也以往,则无不控拳砺刃愿为上用者,于是已得赵公趋兵剿贼之令,陈大成遂统率陈榆、陈禄、陈文澄等亲兵数百追逐上山。是时薄暮日光反射,天忽微雨,贼望之,色尽赤,目炫气夺,我兵周麾以登,疾战,遂戮死首恶施文六、金周谢等三十人,群贼披靡遁去。贼既收合余烬,以强悍闻,乃潜以银沙和入土矿,往绐景宁、龙泉等县人,煽聚惯贼杨松等三千余人,至七月二十一日蜂拥到山,斩山木而材之,竖立栅寨,冯陵我境土,卤(虏)掠我村墅,居民大震,于是赵公遍檄各都选兵防御,且悬赏以购于市。陈大成等椎牛以飨士,宋氏亦各出私财犒之,遂领兵三千踊跃逆击,贼师承而殪之,俘馘三百余人。十月处贼以败回。崇祯版义乌县志卷八时务书·矿防这一段说的是永康盐商施文六两次在八宝山挖矿,械斗身死之后,余党又煽动丽水人众到八宝山,械斗不休。这段故事如何改编才能具有可说性和可听性呢?话说在我们义乌县城东南方向五十里处,有个村叫佛堂倍磊村,这范围之内啊有一座山叫“八保山”。是跟它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叫八保山。后来,因为传说山中有宝贝,将错就错,约定俗成,也就叫八宝山了。这佛堂倍磊的老百姓祖祖辈辈口耳相传,说这山中啊有宝贝,但也没人去挖,为什么呢?山是自己个儿的,挖它怕坏了风水。单说就在大明王朝嘉靖37年,也就是公元1558年。这一年的夏天,由打永康来了个商人,这个商人干嘛的?做盐买卖的,盐商叫施文六。这小子来到这里一听:“呐,有宝贝,嘿嘿,该让我发财呀。我一个人人单势孤挖不动它,干脆我回去叫人。”回到家里边儿,把他一伙儿亲戚朋友纠集到一起来,这么一煽动:“我说咱们到八保山上去挖那宝贝,山上有好东西,怎么样?”“诶诶好,走喽,上佛堂去喽,上佛堂倍磊吃香饽饽去喽,挖宝贝去喽!”哗,来了九十多个人,上山就开了挖。你说这么大动静,能没人知道吗?单就说他这么一挖,看山护林的看到了。这看山护林的一想:“呀,这哪来一伙野人呐。就在这儿开挖上了,嗯,我呀得告诉陈老爷去。”那位说陈老爷,哪个陈老爷?是不是县太爷?不是,这个陈老爷是著名的陈大成。那不奇怪了,这么大的事干嘛不告诉县太爷,要告诉陈大成?您不知道,陈大成本乡本土,就是这佛堂倍磊人呐,这陈大成家大业大。另外呢,他自己个儿仗义疏财,在民间很有影响力。一般呐这民间有什么琐事儿他就给自己了了,也不惊动官府,所以在佛堂倍磊一带很有威望。 赶紧的来告诉陈老爷,这看山护林的一溜烟,来到了陈大成家中,“啪啪啪”叩打门环,有人把门打开了:“啊,什么事儿?”“我找陈老爷急事啊!”噌,钻进去了,陈大成呢,正在这练功,一看有人找他,“啊?什么事?”“哎呀陈老爷,有急事,您不知道啊,山上不知道哪儿来了伙强盗,正挖山呢!”“哦?”陈大成一听,眉毛就立起来了,“哪来的?”“我不知道啊。”“嗯,多少人?”“呃,不到一百个,八九十个吧。”“嗯,来呀,给我集合!”一说集合,看家护院的二十来个全站好了,“听说哪来一伙野人挖山,挖咱们的八保山,赶紧跟我去看看,来人,备马抬棍。”那位说干嘛还这么大谱啊?还备马抬棍。家里面养着良马,他自己骑的,另外手提一根枣木大棍。那位说他这么厉害?您不知道,民间传说这陈大成在福建莆田南少林学艺三年,什么弓刀石马步剑,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镰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带尖的,带刃的,带钩的,带刺的,麻花的,拧劲的,十八般兵器是样样精通,算是个武术大师。当时,陈大成翻身上马,“哗哗哗”,带着一伙儿人是赶赴这八保山。伏锐说义乌 第二回 八宝山护矿争锋通过改编,把施文六的动机、挖矿的缘由、陈大成的背景交代清楚,虽是改编,但不蔓不枝,合情合理,情节紧凑,语言流畅,生动传神。尤其是在表演的时候,加以适当的动作,注意手眼身法,效果十足,扣人心弦。3.生动演说,虚实相生在课堂演说中,老师全神投入,以生动形象的口语演说义乌本土故事,在叙述故事、描绘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上,手眼身法、神情口音,无不生动传神。做到“声情并茂,神完气足”。学生能主动地搜集义乌故事,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演说评书。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探究学习的快乐,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选修课上和电视台录制的时候,还借鉴了前辈名家的技巧。清代的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卷十一第十九条曾记载乾隆年间扬州评话名家吴天绪说三国的场景:“吴天绪效张翼德据水断桥,先作欲叱咤之状。众倾耳听之,则唯张口努目,以手作势,不出一声,而满堂中如雷霆喧于耳矣。谓人曰:桓侯之声,讵吾辈所能效状?其意使声不出于吾口,而出于各人之心,斯可肖也。” 吴天绪先生的表演给我深刻的启发:使观众沉浸在书情书理中,情绪能够随着说书人的表演而自行流转,有的时候能够填补说书的时空空白,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一个审美想象空间。所以,在表现的时候,我吸收了戏曲艺术中的舞台表演技巧,“举杯没有酒,鞭子就是马。台上走一圈,冬夏与春秋”。舞台艺术虚与实的巧妙结合给我的评书表演增色不少。五、后续工作“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我对说书钟情二十余年,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和电视录播中,我认识到我对这门艺术只是略窥门径而已。从精益求精的角度上说,我还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两点:1.民俗知识的积累。我演说的大多是古代的故事,而古代风俗的介绍、人物服饰的描绘、生活画面的还原等等,都需要我做深入的研究。如果文人统统是眉清目秀,红袍纱帽,武将个个是浓眉大眼、顶盔贯甲,那么就陷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程式中去了。为了避免程式化,我对书中人物的“开脸”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如介绍吕布出场,如果说吕布骑着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穿着盔甲出来了,那观众对吕布的形貌就很模糊。因为说书不同于影视,影视中的人物出场,观众可以通过直观的视觉来感知,而评书人物的形貌,就得靠说书人了。在吕布出场,我运用了评书贯口:“狮子盔张口吞天,朱雀铠虎体遮严。素罗袍苍龙戏水,八宝带富贵长绵。胸前挂护心宝镜,肋下悬玉把龙泉。梅针箭密排孔雀眼,犀牛弓半边月弯。凤凰裙双遮马面,鱼褟尾钩挂连环。掌中戟神鬼怕见,胯下马走海登山。他好比哪吒三太子,翻身飞下九重天。”重点突出了吕布的盔铠甲胄,至于其容貌,则简单一提,如“哪咤三太子”,那么观众自认会想到是“面如傅粉”了。这样,就展现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书中重要人物出场,总要有一个开脸,且要形象鲜明,给人深刻印象。再如我们讲射箭往往是“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儿。弓开如满月,箭去似流星”的陈词滥调。说书名家连阔如在三国·吕温侯辕门射画戟中,就以丰厚的知识把射箭详细地介绍了一遍:咱们中国射箭跟外国射箭用的功力不一样,中国射箭八个字:撑、拔、拐、抹、托、捋、刁、合。九斤十二两为一个劲儿,十三把半这张弓算是拉开。拉弓的人都得背着手往这儿一站,拔脯子调脸儿,练这个站功。站功练好了,吊膀子。膀子吊好了,才能拉硬弓。大家屏住呼吸,就瞧吕布左手攥着弓背儿,右手攥着弓弦儿,举过脑门儿,往下落。弓一撑,前把推,后把一拉,前把托住,后把捋住,一拔脯子,拐胳膊肘儿,一调脸儿。吕布左手攥弓背儿,右手箭认扣,左手手指头还要掐着箭杆儿箭杆儿这儿叫扣门儿。箭杆儿翎毛尾巴这儿有一道深沟儿,还把弓弦搁在里头,这就叫填弦。吕布认扣填弦,两膀一晃千斤之力:“开!”弓开如满月,箭出似流星。把射箭讲述得如此透彻,交待得清清楚楚,翔实可信,听者有所得,这就是味道。无怪乎“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2.评书文本的撰写。传统评书经历了说书艺人数百年的传承与改编,具有极强的故事性,流畅的语言、传神的动作、曲折的故事情节后人一时无法逾越。我演说传统评书,因为有借鉴,可仿效,难度相对较小。但对我们现实生活和乡土故事进行改编加工,确实需要花很大的功夫。评书文本不同于小说,评书需要流畅铸炼的语言,情节要丝丝入扣,“说书容易种根难”,所谓种根就是要有“先时伏着”之妙,“说义乌”第十五回中关于骆宾王灵隐寺诗僧联句一段,在灵隐寺,宋之问听骆宾王续诗之后,打听出这是观光禅师,从而得知老僧是骆宾王。为了能够让听众理解,我在第十二回骆宾王传檄讨逆中曾埋下伏笔,围绕“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句话对骆宾王名字的由来做了详细的介绍。 在撰写评书文本的时候,除了以相当的民俗知识为根基外,还需要熟练运用评书语体,评书语体被称为是“立起来的语言”,案头能阅读,场上能表演,明白流畅、风趣幽默。如我在“说义乌”系列中对宗泽公名字的由来据宋史·宗泽传做了改编:传说这宗泽公出生的时候,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故事。宗泽的母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就在生产之前,做了个梦,本来是青天白日,忽然之间,云生西北,雾涨东南,夹着雷声,雷声大作。这叫惊雷闪电,雨泽如注,大雨倾盆,可把宗夫人吓坏了。醒过来,满脑袋是汗,不大会工夫,宗泽出生了。宗泽的父亲,叫做宗舜卿,一看,哟,添了个大胖小子,挺高兴,可再一看夫人,也吓的够呛。“啊!夫人,莫非你梦到了什么?”“可不是吗!我梦到了惊雷闪电,大雨如注。这孩子生下来,你给这孩子取个名吧!”惊雷闪电,大雨如注。这宗舜卿呐,是有文化的人。“这惊雷闪电嘛,说明咱们这孩子,以后名声响亮。这大雨如注,备不住他以后他可以润泽天下,泽被苍生。干脆,咱们叫他叫宗泽,字汝霖,怎么样?”“好嘞!老爷,就这么办吧!”这宗泽字汝霖呀,像甘霖一样来润泽百姓。这意思呀,让宗泽做一些对百姓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一个好名字呀! 伏锐说书第十六回 选贤才宗泽盟誓 伏锐说书100期文本约36万字,其中“说义乌”约8万字,在语言的选择和回目的编写上,我尽量以传统评书的章回体为体例,如义乌系列的回目:第一回 话沧桑乌伤建制 第二回 八宝山护矿争锋第三回 戚继光出道浙江 第四回 息纷争义乌招兵第五回 唐顺之论杯传枪 第六回 定宁海一战成功第七回 河东狮镇守新河 第八回 戚夫人新河破敌第九回 降奇兵怒战花街 第十回 借戚虎游震上疏第十一回 通天鼓声震横屿 第十二回 骆宾王传檄讨逆第十三回 雷仁智兵临扬州 第十四回 骆宾王雄辩退敌第十五回 灵隐寺诗僧联句 第十六回 盟誓言宗泽选贤第十七回 小校场梁王施威 第十八回 岳鹏举枪挑梁王第十九回 保江山宗泽踹营 第二十回 宗泽公三呼过河改传统小说回目对偶的形式为单句,回目既通俗又具有传统意味,能够让观众通过回目了解内容,节奏为三二二,朗朗上口,同时还具有文学味。课程伏锐说书是我个人兴趣爱好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我用一种传统而富于内涵的文化艺术形式去呈现一些久未提及但精彩毫无衰损的文化历史故事,涉及两种文化的叠加与碰撞,以及它们在民众之间的传播,既然我决定去做,便有义务也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展示它最好的一种可能性。参考文献:义乌县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版文章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9月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