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阿古村至生寅村通村道路工程建设项目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人民政府报告表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3032010
资源大小:1.30M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阿古村至生寅村通村道路工程建设项目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人民政府报告表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 目 名 称: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阿古村至生寅村通村道路工程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 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人民政府 编制日期:二一五年八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写。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阿古村至生寅村通村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人民政府法人代表王小会联系人张军龙通讯地址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联系电话13772791345传 真/邮政编码727105建设地点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其他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E4819占地面积(平方米)20250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71.35其中:环保投资(万元)9.7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6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1月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乡村道路为乡镇内的主要通道,对整个镇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耀州区石柱镇阿古村至生寅村村道原沥青路面损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当地群众的出行,为此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人民政府拟投资371.35万元在石柱镇建设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阿古村至生寅村通村道路工程,对该道路进行改造升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规定,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人民政府委托,由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松辽水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本项目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在对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阿古村至生寅村通村道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二、项目概况1、项目地理位置及四邻关系本项目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内,呈东北至西南走向,东北起阿古村,途经克坊村、东窑里,在西古村村委会偏西约170m从上部跨越延西高速,之后经过张家湾,西南方向止于生寅村。道路两侧均耕地和果园。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四邻关系图见附图2。2、项目组成及建设规模本项目是对原有乡道的改造,道路长度5.8km(其中1.3km已经为水泥路,可完全利用),实际改造长度4.5km,红线宽度4.5m。工程设计内容包括对道路路面清理、平整以及水泥混凝土的铺设。道路红线宽度4.5m,为水泥混凝土路面。项目组成详见表1。表1 项目组成表项目组成主要建内容及规模备 注主体工程道路工程改造路段:K0+000k0+971.262、k1+921.05k3+299.073、k3+697.206k5+865.042共三段,总长度4.5km,路面宽度4.5m乡村道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利用路段:k0+971.262k1+921.05、k3+299.073k3+697.206共两段,总长度1.3km,路面宽度6m完全利用辅助工程排水工程排水明渠克坊村段道路两边修建排水明渠,宽度各0.5m,总长度99m新建,用于克坊村地势较低点雨水外排环保工程绿化采用行道树与绿化相结合的方式,灌木以大叶黄杨为基础,乔木辅以乡土树种国槐,道路双侧绿化,乔木间距5m,共1780棵3、主要技术指标本项目道路类型为通村道路,项目道路断面示意图见附图3。主要技术指标见表2。表2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序号技术指标项目情况1改造长度4500m2路面宽度4.5m3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4设计时速20km/h5标准轴载BZZ-1006交通饱和设计年限20年7路面结构设计年限20年4、工程设计(1)路基工程项目路面宽度4.5米,克坊村段道路两侧修建0.5m宽的排水明渠,其余路段两侧修建0.5m宽的土路肩。(2)交叉工程项目与西延高速有1处交叉口,详见表3。表3 项目交叉工程道路交叉处交叉类型本次改造通村公路延西高速十字型5、施工“三场”项目施工区域作为原料临时堆场以及灰土、混凝土拌合场地;由于项目工程量不大,临时用施工原料等堆放在项目用地范围内,不另设专门的施工场地。同时本工程为道路改造项目,因此无取土场、弃土场。本项目位于石柱镇,区域交通便利,为施工材料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6、土方平衡本项目是对原有破损乡道的路面进行沥青废石清理、碾压平整,最后铺设混凝土,因此道路无挖方,也无借方。三、本项目道路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内,根据设计资料,项目预测年份道路交通车型比见下表4,各道路小时交通量预测见表5。表4 项目道路交通车型比指标车型比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百分比(%)9352昼夜车流量比3:1(昼6:0022:00,夜22:006:00)高峰小时系数1.5表5 项目各道路小时交通量预测 单位:辆/h道路时 段 特征年车型201620222030经七路昼间小型车51226中型车1412大型车047合计62045夜间小型车2512中型车027大型车013合计2822四、工程占地本项目为原有通村公路改造,属永久性占地,不占用基本农田,也无拆迁。五、施工进度安排本项目施工期从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总工期6个月。考虑到道路东段居民量大于西段,结合施工期施工机械进场等作业对居民进出该路段的影响,计划由西向东采取分段施工。根据现场调查,目前部分路段道路两边已开始了路肩开挖。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根据现场查勘,本项目存在的原有污染主要为交通噪声、道路扬尘,以及道路不平引起的交通不便等问题。(1)交通噪声主要为过往车辆产生的噪声,噪声级为66.282.6dB(A)。(2)道路扬尘主要是由于路面不平整,部分路面破损,路基裸露,各种车辆经过此路段引起的扬尘污染。(3)同时由于道路路面损坏、不平整,对区域居民的出行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石柱镇位于耀州区东北部,东与演池乡隔沟相望,南邻董家河镇,西连柳林镇(现并入照金镇),北靠瑶曲镇,处文王、武王两山之间。南北长14千米,东西宽7.5千米。镇政府驻石柱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636、北纬34°5412,南距城区20千米。全镇交通网络相对发达,耀瑶公路和铜黄高速分别穿镇而过。本项目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理位置见附图1。二、地形地貌石柱镇地势呈北高南低,由北向南渐次降低,山高坡陡,原高沟深。北部为土石山地,有名的文王山屹立于北部,中部是梁卯沟岭,南部是黄土残垣。海拔8851564m,相对高差678m。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9.6km,东西宽3.5km。黄土主要由马兰黄土及黄土状岩石组成,厚度在100m左右,夹有多层古土壤,底部座落在710m厚的砂砾石层之上。根据可研及现场勘查,本工程沿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道路沿线均为耕地和果园,区域整体交通便利,地质条件良好,无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隐患,适宜建设。三、气候与气象耀州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冬季干燥寒冷,夏季炎热多雨,全区年降雨635.3毫米,石柱镇年平均降雨576毫米;年平均气温13.3,最低气温-8.9,石柱镇年平均气温12;年平均风速2.1米/秒,全年最大风速13.9米/秒,大风日数5天,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无霜期280天,最大冻土深度38厘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206.6小时。四、水文特征(1)地表水项目所属耀州区内有漆水河、沮水河、赵氏河、浊浴河、清浴河等五条河流,属黄河流域渭河一级支流石川河水系,总流域面积25568平方公理。境内水资源总量为12937万立方米,分布水域4988.63亩,其中水库面积4647.5亩,控制流域面积1297平方公里,总库容9668.5万立方米。沮河源于陕西省耀县西北长蛇岭南侧,为黄河支流渭河支流石川河西源,正源。高程16371726米,河长67公里,流域面积871平方公里,比降13。桃曲坡水源地属于湖库型水源地,2012年供水量为712万m3,服务人口约为20万人。该水源地始建于1969年,建成于1974年,1980年正式蓄水运行。水库流域控制面积830km2,占沮河流域面积的90%以上。水库设计库容5720万m3,有效库容3949万m3,设施可灌溉耀州区、富平县、三原县农田40.43万亩。该水库原以蓄水为主,兼有灌溉、防洪功能等。项目区域属于渭河流域二级支流,东北方向距离沮河约2.4km,西南方向距离桃曲坡水库约2.5公里。根据现场调查,项目不在水库保护范围内。(2)地下水本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主要是二叠系及三叠系的中厚层砂岩,主要接受降雨补给。由于大部分地区以单斜构造为主,没有良好的储水构造,加之沟谷纵横,切割剧烈,地下水多以泉水形式转化为地表水。境内东边为友谊水库、西边有沟西水库,黄土覆盖层厚度100120m,下伏基岩为石炭二迭纪的砂岩、泥岩、石灰岩等,有利于建设用地使用。五、植被、生物多样性铜川市耀州区是渭北高塬罕见的物种资源宝库,已查明的植物种类8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41.4%,昼夜温差大,光照好,是苹果、花椒、中药材的优生区。仅野生中药材品种近400种。动物种类600余种,旱獭、麝等属国家重点保护动。本项目为新建道路,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域土地利用率较高,用地现状为旱地、果园,植被以荒草、灌木及农作物为主,无国家和地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分布。社会环境简况(行政区划、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区划石柱镇位于铜川市耀州区北部,镇政府驻地石柱村(自然村),距耀州城20公里。全镇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27个党支部,78个村民小组。镇机关有在编干部42名,其中行政编制19个,事业编制23个。全镇交通网络相对发达,耀瑶公路和铜黄高速分别穿镇而过,2007年实现村级水泥路(油路)“村村通”。全镇现有统筹城乡旅游村2个,统筹城乡试点村1个,统筹城乡示范村5个。二、社会经济概况石柱镇是全区农业大镇,全镇现有耕地64000亩,主产小麦、玉米。2014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5.4万亩,总产值达到10900吨;完成鲜干果栽植7830亩,其中鲜果5650亩,改造4600亩,干杂果2180亩、改造2600亩,新建苹果示范园300亩,果实套袋1.54亿只,栽植绿化树5.8万棵;建成示范园17个,示范村4个,千亩现代果业示范园2个;新增肉牛500头,肉羊2000只,建立了专业养殖户定期服务卡制度;新增工商户26户,农家乐7户,果品销售站5个,劳务输出5600人。工业主要由生产水泥、机砖、原煤、石灰石等中小私企构成。全镇2014年中小企业总产值完成5.8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完成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亿元;农业总产值完成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0元。三、科教卫生石柱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23所(其中完小16所,初小7所),学前班17个,教职员工220名,在校学生2455名。近年来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各校均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教师待遇得到提高,师资力量不断加强,实现了“教育强(乡)镇”创建目标。乡有中心卫生院一所,计生服务站1个,村有卫生室35个,个体诊所6个,改善了卫生条件,方便群众就医。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乡群众参加合疗率达100%四、文物保护耀州区历史文化悠久,历史上西晋哲学家傅玄,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史学家令狐德芬、书法家柳公权,宋代书画家范宽均出于该区;近代革命史上,照金是刘志丹、谢志长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根据地;“薛家寨”因唐代末期薛刚曾在这里屯兵练武而得名,以雄险著称,海拔1600余米,绝岭高度700余米,为三面绝壁之舌状狭长山岭;大香山又名叫三石山、笔架山,位于耀州区西北45公里处,平均海拔1414.3米,最高峰为西峰,海拔1430.6米,是天然植被保存完整的典型次生林区,生物种类繁多;药王山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单位和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陕西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景区面积10.1平方公里。经实际调查,项目场地周围1km范围内无国家、省、市确定的文物保护单位,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疗养区及重要文化设施。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委托西安圆方环境卫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圆方检测环监-现2015-172号),监测时间为2015年7月268月1日,监测点位为西古村、芦家塬村(项目南侧1600m),监测因子SO2、NO2、PM10,连续监测7天,其监测结果见表6,大气监测点布点图见下图1。表6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g/m3监测点位项目小时均浓度范围小时标准占标率(%)日均浓度日均标准占标率(%)西古村SO210205002411141507.39.3NO2102620051315218018.826.3PM10/871461505897.3芦家塬SO212215002.44.213151508.710NO215252007.512.517198021.323.8PM10/841141505676图1 大气监测点位示意图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环境空气中SO2、NO2小时浓度值,SO2、NO2和PM10日均值浓度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其中PM10日均浓度值偏大,主要是由于气候干燥,导致区域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较大引起。2、声环境质量现状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委托西安圆方环境卫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项目区域噪声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文号(圆方检测环监-现2015-172号),监测日期2015年7月26日27日,分昼夜两次监测,监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点位为道路沿线阿古村、克坊村、东窑里、张家湾及生寅村。项目噪声监测结果见表7,监测点位图见下图2。表7 噪声现状监测结果及评价一览表 单位:dB(A)监测地点2015年4月13日2015年4月14日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 53.047.256.445.92# 51.645.353.747.53# 46.339.850.042.74# 49.542.748.643.25#46.238.151.339.4标准1类: 昼间:55 夜间:45图2 噪声监测点位示意图由表7可以看出,项目边界及村庄的昼间噪声在46.2dB(A)56.4dB(A),1#点(阿古村)处昼间噪声超标;夜间噪声在38.1dB(A)47.5dB(A),1#点(阿古村)和2#点(克坊村)夜间噪声超标,超标原因主要是由于沿线村庄的社会噪声过大所致。3、生态环境现状项目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本工程为原有道路改建项目,不新征土地,区域为农村地区,也无国家明令保护的动植物分布。根据现场调查,项目不占用耕地,区域植被以耕地、果园为主。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据现场调查,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见表8。表8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方位距离(m)保护人群(户/人)环境质量目标声环境阿古村南侧357/20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北侧424/84克坊村东南侧8116/406西北侧927/95东窑里东南侧1763/221西古村村委会东南侧18-/11张家湾东南侧1111/39西北侧3337/130生寅村东南侧869/242西侧546/21大气环境阿古村南侧357/2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北侧424/84克坊村东南侧8116/406西北侧927/95东窑里东南侧1763/221西古村村委会东南侧18-/11张家湾东南侧1111/39西北侧3337/130生寅村东南侧869/242西侧546/21地表水桃曲坡水库西南侧250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按照铜川市环保局批复【铜环函(2015)139号】,此次环评执行以下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标准值如下表9。表9 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 区域名执行标准级别污染物指标单位标准限值小时日均年均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SO2ug/m350015060PM10ug/m3/15070NO2ug/m320080402、地表水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II类标准。表1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项目pH值(无量纲)CODBOD5氨氮高锰酸钾指数石油类III类标准692041.060.053、地下水环境质量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III类标准。表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项目pH值(无量纲)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氰化物硝酸盐(以N计)总大肠菌数(个/L)III类标准6.58.545010000.05203.14、声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其标准值见表12。表12 声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名执行标准类别单位标准限值昼间夜间项目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dB(A)5545污染物排放标准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击无组织排放,其标准值见表13。表13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标准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浓度(mg/m3)监控点浓度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非甲烷总烃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NOx0.12颗粒物1.02、噪声排放标准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相关规定;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表14 施工期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监测点执行标准单位标准限值昼间夜间场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dB(A)7055表15 运营期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监测点执行标准单位标准限值昼间夜间场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dB(A)55453、固体废物控制标准固体废弃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公告201336号)中的有关规定。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十二五”期间总量控制要求,污染物控制指标为COD、氨氮、SO2、氮氧化物。本项目产生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为暂时性,施工结束后各种污染源可以消除,因此本项目不用申请总量控制指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主要污染工序及环节(图示)本项目主要工艺流程包括施工期沥青铲除、路面碾压平整、路肩修建以及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在竣工验收合格后投入运行。项目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阶段。主要工艺流程详见下图3。图3 项目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示意图主要污染源分析一、施工期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扬尘、机械和车辆排放废气;施工废水;施工机械、车辆产生的噪声;施工产生的固体废物。施工期间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有以下方面:1、废气由于拟建道路的路面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所以本项目在施工期主要污染物是施工扬尘、机械和车辆排放废气。(1)施工扬尘施工期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扬尘污染,污染因子为TSP。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a、管沟、路面处理及填筑等施工过程,如遇大风天气,会造成扬尘等的大气污染;b、水泥、砂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如运输、装卸、仓库储存方式不当,可能造成泄漏,产生扬尘污染;c、物料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将产生大量尘土。在道路施工中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污染会有一定影响,并可导致周围空气中TSP的浓度超标。(2)施工机械废气施工运输废气来源于施工机械以及运输车辆燃油排放的废气。施工期大气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见表16。表16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序号产生原因产生地点污染物名称1土方挖填和堆放场界内、堆放点粉尘、扬尘工程机械及运输车辆场界内、道路2工程机械及运输车辆场界内、道路NOX、CO、THC等2、废水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设备冲洗废水。由于施工人员主要为项目区域沿线居民,因此施工期无生活污水外排。设备冲洗废水主要为推土机、装载机等设备的冲洗废水,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冲洗废水产生量约1.5m3/d,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建筑材料残渣。若不经处理排入周边水体或沟渠,势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3、噪声施工期的工程噪声源主要为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物料装卸、基础建设等作业。项目施工期常用设备噪声值见表17。表17 施工期常用设备噪声值设备名称噪声级dB测点离设备距离(m)推土机863平地机905装载机905卡 车833叠加值94.254、固体废物固体废物主要来自施工产生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主要为各种指示牌、标志等材料的废弃包装物以及路面剥离、清理产生的废沥青及废土石。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施工期的材料废弃包装物产生量为0.2t;废沥青及废土石经碾压、平整全部用于道路路基填充。(2)生活垃圾施工高峰期人数约为28人,施工人员产生生活垃圾约14kg/d。5、生态影响本项目为原有乡道的改建,不新征土地,因此对生态影响很小。6、社会影响项目施工期6个月,计划由西向东分段施工。本项目道路沿线经过5处村庄,由于施工期施工场地设置、施工机械放置及其他施工作业,会造成一定的交通堵塞,因此会给周边居民及车辆通行造成一定的交通影响。二、运营期1、废气本项目运营后全线不设收费站、停车场等服务设施,因此工程营运过程中主要废气污染源及污染物为各种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主要为颗粒物、NOx、THC、CO等。汽车尾气污染物可模拟为一条连续排放的线性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大小与交通量大小密切相关,同时又取决于车辆类型和运行车况。车辆排放尾气污染物线源源强可按如下公式计算:式中:Qj行驶汽车在一定车速下排放的J种污染物源强,mg/(m·s);Aii种车型的小时交通量,辆/h;Eij单车排放系数,即i种车型在一定车速下单车排放的J种污染物量,mg/辆·m。结合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中附录D所列的单车排放因子,计算得出各类车型排放污染物量见表18。表18 车辆单车排放因子推荐值 单位:mg/(辆·m)平均车速(km/h)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小型车CO31.3423.6617.9014.7610.247.72THC8.146.706.065.304.664.02NOx1.772.372.963.713.853.99中型车CO30.1826.1924.7625.4728.5534.78THC15.2112.4211.0210.109.429.10NOx5.406.307.208.308.809.30大型车CO5.524.484.104.014.234.77THC2.081.791.581.451.381.35NOx10.4410.4811.1014.7115.6418.38 注:本项目道路设计时速为20km/h,单车污染物排放按50km/h计。根据以上大气污染物排放因子和本项目交通量,计算可得项目预测年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源强(假定NO2/NOx=0.9)。测算结果见表19。表19 汽车尾气排放源强 单位:mg/(m·s) 年份污染物201620262036昼间CO0.150.320.55THC0.050.110.18NO20.020.040.07夜间CO0.030.090.21THC0.010.040.07NO20.00 0.020.03高峰期CO0.210.450.77THC0.070.150.25NO20.030.060.10 2、废水机动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及大气颗粒物、路面的腐蚀物、轮胎及路表面的磨损物、车辆外排泄物以及人类活动的残留物等通过降雨大部分汇集到路面径流会形成污水,该污水为非经常性,污染物主要是悬浮物、少量的石油类及有机物。3、噪声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为交通噪声。本项目道路设计时速为20km/h。车辆交通噪声声源强计算模式如下所示:小型车:LW,S=59.3+0.23 V小中型车:LW,M=62.6+0.32 V中大型车:LW,L=77.2+0.18 V大式中,V相应车型车速,km/h;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得出,项目运营过程中噪声源强分别为:大型车80.8dB(A);中型车69.0dB(A);小型车63.9dB(A)。4、固体废物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道路沿线的落叶等垃圾和运输车辆散落的材料垃圾。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遇有风天气或车辆经过时将产生扬尘,污染大气环境,同时散落垃圾还将造成脏乱的视觉感官,影响区域景观。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时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TSP少量洒水抑尘施工机械废气NOx、CO、THC等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水污染物施工场地设备冲洗废水1.5m3/d沉淀处理后场地洒水抑尘及砼养护水固体废物施工场地建筑垃圾0.2t统一定点收集,外售废品收购站生活垃圾14kg/d集中定点收集后,送往镇域垃圾收集站点噪声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等效A声级8390dB(A)昼间70dB(A)夜间55dB(A)运营期大气污染物汽车尾气CO0.030.77mg/(m·s)0.030.77mg/(m·s)THC0.010.25mg/(m·s)0.010.25mg/(m·s)NOx00.10mg/(m·s)00.10mg/(m·s)水污染物路面雨水路面径流非经常性污水采用排水明渠,排入道路两侧农田固体废物沿线树木、车辆落叶等垃圾、运输散落材料垃圾少量定期清扫,统一收集后由市政环卫部门进行处置噪声机械噪声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产生的噪声,源强为66.282.6dB(A)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为原乡村公路改建工程,不新征土地,施工期也未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因此本道路工程建设对自然植被的影响甚微。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由于拟建道路的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所以本项目在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为施工扬尘、机械和车辆排放废气。(1)施工扬尘施工期扬尘产生量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土壤或建筑材料的含水量:含水量高的材料不易飞扬; 土壤或建筑材料的粒径大小:颗粒大的物料不易飞扬,根据土壤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情况分析,粒径大于0.1mm的占76%左右,粒径在0.050.10mm的占15%左右,粒径在0.030.05mm的占5%左右,粒径小于0.03mm的占4%左右,在没有风力的作用下,粒径小于0.015mm的颗粒能够飞扬,当风速为35m/s时,粒径为0.0150.030mm的颗粒也会被风吹扬。 气候条件:风速大、湿度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扬尘,当风速大于启动风速时会有扬尘产生。根据对类似施工场所的调查,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施工区域300米范围内都会受到扬尘的影响。其中施工场地场界外100200m的范围是重污染区域,在不利的扩散条件下(静风或小风、稳定以及大风等)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更大。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减轻其环境影响。如对主要环境保护目标附近、项目区内主要道路采取洒水措施后可降低排放源强约70%,环境影响可得到相当程度的减轻。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道路经过阿古村、克坊村、东窑里、张家湾以及生寅村,因此受扬尘影响较大。为减小施工期扬尘对阿古村、克坊村等居民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评价要求本项目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铜川市2015年“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作方案(铜政办发201517号)、铜川市创模办、市住建局关于加强城市区域扬尘污染控制的通知(2011年11月16日)中的“六要四禁止”要求及“铜川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治理12条措施”(铜住建发2013497号)制定如下污染防治措施:1) 在工地出入口设置环保公告栏,公告项目环评手续审批事项,明确环保责任单位和负责人,接受社会监督;2) 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制定扬尘预防治理专项方案;3) 在工地周围设置2.2米以上硬质围栏,并确保完好无损,美观大方;4) 施工现场对易引起扬尘的水泥等物料采用绿色遮阳网、密目网进行全部覆盖,严禁裸露;5) 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过程应采取喷水防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