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产12000吨铸铁件项目象山县茅洋乡银洋村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冶金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附件2997环评报告.doc
-
资源ID:3031923
资源大小:3.64M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简介:1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产12000吨铸铁件项目象山县茅洋乡银洋村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冶金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附件2997环评报告.doc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2000吨铸铁件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冶金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有限公司zhe jiang metallur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 research Co.,LTD国环评证:乙字第2011号二一五年三月环评文件确认书建设单位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名称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2000吨铸铁件项目通讯地址象山县茅洋乡银洋村投资额3000万元法人孙昌建联系电话13736086877象山县环境保护局:我公司委托浙江冶金环境保护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编制的关于“年产12000吨铸铁件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经我公司审核,同意该环评文件所述内容。1、废气项目废气排放主要为熔化烟尘、工艺粉尘、制芯废气和车间无组织废气。中频炉上方设置移动顶吸罩,烟尘集气后经耐高温布袋除尘器处理达标后通至厂房屋顶15m高排气筒排放,满足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甬政办发2010213号)中的限值(烟(粉)尘排放浓度50mg/m3)。混砂、落砂、砂再生、抛丸、打磨等工序产生的粉尘收集后经布袋除尘器除尘达标后15m高排气筒排放,热芯盒射芯机在取芯处设侧面排风罩,制芯废气经收集后15m高排气筒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二级标准。冷芯盒制芯应对射砂、吹气硬化、空气清理、开盒取芯等整个过程进行集气,废气经5%的盐酸溶液喷淋处理后15m高排气筒排放。企业强化生产管理减少无组织粉尘排放,车间配有排风扇进行强制通风,以保证车间内的空气流通,降低废气浓度。2、废水项目外排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和少量工艺废水。企业食堂废水通过隔油装置处理,厕所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制芯废气喷淋废水先调节pH再经混凝沉淀处理后与生活污水混合,混合废水最终经好氧生化处理设施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排放,对周围纳污水体的影响较小,不会改变项目附近地表水的水体功能。3、噪声本项目主要噪声源来自中频熔化炉、混砂机、振动落砂机、再生机、抛丸机、车床、钻床和铣床等生产设备和废气处理风机等辅助设备,产生的噪声级约为7595dB(A)。为减少项目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环评建议建设单位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加强生产车间门、窗的密闭性,以增加对生产设备产生噪声的隔声作用;合理车间设备布局;风机等设备选购时,应选购低噪声先进设备,风机加装隔声罩或消声器,高噪声设备采取基础减震等措施;平时生产时加强对各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并注意对各设备的主要磨损部位添加润滑油,确保正常运行;除中频电炉熔化浇铸外,其他工序应严格执行白天一班制,杜绝夜间生产。经采取以上降噪措施和通过距离衰减噪声,项目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附近敏感点南面48m断坑村昼夜声环境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4、固废项目固废主要为边角料、炉渣、集尘灰、生活垃圾、废机油和废乳化液。边角料外售当地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炉渣和集尘灰收集后统一由茅洋乡政府填埋处理,生活垃圾定期由当地环卫站统一清运处理,废机油和废乳化液委托有危废处理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盖章) 法人(签字): 年 月 日目 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3 -三、环境质量状况- 20 -四、评价适用标准- 22 -五、工程分析- 27 -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37 -七、环境影响分析- 38 -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48 -九、结论与建议- 50 -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2.项目周边环境照片;3.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4.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附件:1.厂区用地红线图;2.宁波市铸造企业污染整治提升环保验收标准对照表;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措施一览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2000吨铸铁件项目建设单位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海波联系人孙昌建通讯地址象山县茅洋乡银洋村联系电话13736086877传真/邮政编码315713建设地点象山县茅洋乡银洋村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 技改 现状行业类别及代码C3130 黑色金属铸造C33 金属制品业占地面积(平方米)25516.66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3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9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3%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5年8月工程内容及规模:1.1项目由来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位于象山县茅洋乡银洋村,于2006年11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00万元,是一家专业生产铸铁机械零配件的个人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本项目企业占地面积25516.66m2,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根据象山县“十二五”期间重污染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象政办发201324号)文件的要求,象山县将严格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的思路,梳理全县现有的铸造企业,而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被列入整治名单之中,需要原地整治提升。象山县环保局于2014年6月对企业的整治提升方案进行了备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及当地环保意见,需对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受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本项目属于“I金属制品”大类中“3、金属制品加工制造”中的“全部”,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我们在现场踏勘、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计算,根据有关规范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为环保主管部门及企业提供环境管理决策依据,现由建设单位报请审批。1.2建设地点、周边概况及总平面布置情况1.2.1建设地点及周边概况本项目位于象山县茅洋乡银洋村,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周边情况如下:厂区东面、西面和北面均为山地,南面隔小路为空地。距项目最近的敏感点为南面48m断坑村,西南面510m缸窑俞村。项目周边环境情况见图1-1,具体周边情况照片详见附图2,周边敏感点分布见表1-1。m48m缸窑俞村断坑村本项目图1-1 项目周围环境概况示意图( 噪声监测布设点)表1-1 项目周围敏感点分布情况序号名称方位距项目厂界距离(m)备注1断坑村S48约25户2缸窑俞村SW510约50户1.2.2总平布置本项目企业厂区占地面积25516.66平方米,厂区出入口位于南侧,出大门后往南2公里可与S215省道相通。厂区内主要有2幢生产厂房(1-2#)、1间仓库和1幢办公楼。1#厂房位于厂区北部,为铸造车间,主要进行的工序有造型、制芯、熔化、浇铸、落砂、砂处理等;2#厂房位于厂区西部,为后处理车间,主要进行的工序有热处理、抛丸、打磨、机加工等;仓库位于厂区东部,办公楼位于厂区东南部。项目熔化浇铸工序所在的车间位于厂区最北部,距周围居民等敏感点较远,厂区总平布置较合理。项目总平布置具体见附图3。1.3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本项目企业整治后仍从事铸铁机械零配件的制造和加工,产品主要为制冷机壳体、液压机配件、泵体、阀体、箱体等。企业现有项目熔化工序使用3台1T的铝壳中频感应电炉(2用1备),整治后改用6台1T的钢壳中频感应电炉(4用2备),产能可达到12000吨/年。产品方案见表1-2。表1-2 项目产品方案产品整治前产能整治后产能产品说明备注铸铁件6000吨/年12000吨/年制冷机壳体、液压机配件、泵体、阀体、箱体等造型采用呋喃树脂自硬砂工艺,制芯采用热芯盒法和冷芯盒法1.4主要原辅料及能源消耗本项目企业整治后产能增加,则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均发生了变化,具体见表1-3。表1-3 项目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表序号原料名称整治前消耗量整治后消耗量包装规格储存方式备注1生铁4260吨/年8520吨/年/仓库堆存/2废钢1800吨/年3600吨/年/仓库堆存有放射性检测合格证3锰铁36吨/年72吨/年/仓库堆存/4硅铁24吨/年48吨/年/仓库堆存/5呋喃树脂60吨/年120吨/年500kg/桶桶装造型用粘结剂6固化剂24吨/年48吨/年100kg/桶桶装附加物7涂料24吨/年48吨/年10kg/桶桶装主要为耐火粉料,可提高铸件表面质量,防止粘砂8石英砂180吨/年360吨/年50kg/袋袋装/9扒渣剂18吨/年36吨/年25kg/袋袋装中频炉除渣用10钢丸4吨/年8吨/年50kg/袋袋装抛丸用11覆膜砂200吨/年300吨/年50kg/袋袋装制芯用砂12酚醛树脂4.5吨/年7吨/年25kg/桶桶装制芯用粘结剂13聚异氰酸酯0.5吨/年1吨/年25kg/桶桶装制芯用粘结剂14三乙胺0.1吨/年0.2吨/年50kg/桶密封避光制芯用催化固化剂15水1800吨/年1900吨/年/生活用水+生产用水16电100万度/年200万度/年/变压器1台630KVA1台800KVA1台1250KVA1.5主要生产设备本项目企业拟淘汰现有3台1T的铝壳中频感应电炉(2用1备),整治后改用6台1T的钢壳中频感应电炉(4用2备);落砂工序新增2台振动落砂机取代人工落砂;抛丸工序新增1台履带式抛丸清理机;制芯工序新增2台热芯盒射芯机;另车间生产新增3台10T和1台5T的行车。整治完成后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1-4。表1-4 生产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备注11吨钢壳中频感应电炉6台淘汰现有3台1吨的铝壳中频感应电炉2热处理炉2台现有310t/h连续混砂机3台现有415t/h连续混砂机1台现有510t/h树脂砂再生线1条现有6吊钩式抛丸清理机4台现有,自带除尘7履带式抛丸清理机1台新增8热芯盒射芯机6台现有4台,新增2台9冷芯盒射芯机7台现有10振动落砂机2台新增,2.7m×1.75m和3.2m×2.4m各1台11车床8台现有12钻床3台现有13铣床2台现有145T行车17台现有16台,新增1台1510T行车4台现有1台,新增3台1.6公用工程(1)给水项目用水主要为员工生活用水和少量生产用水,年耗水量1900吨/年,由项目所在区域市政自来水管网供应。(2)排水项目外排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和少量工艺废水。企业食堂废水通过隔油装置处理,厕所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制芯废气喷淋废水先调节pH再经混凝沉淀处理后与生活污水混合,混合废水最终经好氧生化处理设施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排放。(3)供电项目用电依托厂区内的三台变压器,变压器功率分别为630KVA、800KVA和1250KVA,本项目生产年耗电量约200万度/年。1.7其他本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劳动定员120人,企业熔化浇铸工序实行夜间一班制(10h),其他工序实行白天一班制(8h),年工作300天;项目不设宿舍,员工就餐依托企业厂区现有食堂。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实施地位于象山县茅洋乡银洋村,根据宁波力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出具的厂区用地红线图(见附件1),该地用地性质属于工业用地,符合规划要求。本项目企业注册成立以来未进行过环评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验收工作。1. 现有项目产品及规模企业现有项目年产6000吨铸铁机械零配件,产品主要为制冷机壳体、液压机配件、泵体、阀体、箱体等。2. 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现有项目生产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具体见表1-3。3. 主要生产设备企业现有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清单见表1-5。表1-5 现有项目主要生产设备情况序号设备名称数量单位11吨铝壳中频感应电炉(2用1备)3台2热处理炉2台310t/h连续混砂机3条415t/h连续混砂机1台510t/h树脂砂再生线1条6吊钩式抛丸清理机4台7热芯盒射芯机4台8冷芯盒射芯机7台9车床8台10钻床3台11铣床2台125T行车16台1310T行车1台4. 现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企业现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2。造型浇铸熔化落砂割浇冒口抛丸人工打磨粉尘、噪声粉尘、噪声旧砂再生处理混砂新砂型砂制作呋喃树脂+固化剂边角料(回炉)粉尘粉尘、噪声甲醛烟尘生铁、废钢扒渣剂粉尘、噪声组合制芯检验成品入库机加工边角料、噪声、危废甲醛、苯酚、三乙胺热芯盒:覆膜砂+酚醛树脂冷芯盒:覆膜砂+酚醛树脂+聚异氰酸酯+三乙胺图1-2 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流程简述:企业现有项目生产以生铁、废钢等为原辅料,主要工序包括制芯、造型、熔化、浇铸、落砂、废砂再生、抛丸、打磨、机加工等。现有项目生产采用呋喃树脂自硬砂造型工艺,现有熔化工序采用3台1T的铝壳中频感应电炉(2用1备)。制芯本项目制芯工序采用热芯盒射芯机和冷芯盒射芯机。所谓热芯盒法,是用液态热固性树脂粘结剂和催化剂配制成的芯砂,吹射入加热到180250的芯盒内,贴近芯盒表面的砂芯受热,其粘结剂在很短时间内即可缩聚而硬化。而且只要砂芯的表层有数毫米结成硬壳即可自芯盒中取出,中心部分的砂芯利用余热和硬化反应放出的热量可自行硬化。本项目采购成品覆膜砂,采用酚醛树脂作为粘结剂,因此热芯盒法制芯过程会产生少量甲醛和苯酚。冷芯盒法,是在室温下通过吹气使砂芯在芯盒内快速硬化的制芯方法。本项目采用三乙胺冷芯盒法,以酚醛树脂和聚异氰酸酯作为粘结剂,三乙胺作为固化反应的催化剂。具体反应过程是:两种树脂通过混砂过程均匀地包覆在砂粒表面,然后将制好的覆膜砂射入芯盒,三乙胺经雾化后以干燥的压缩空气为载体将三乙胺气雾吹入芯盒,砂粒表面的酚醛树脂中的羟基和聚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根经胺催化结合生成氨基甲酸乙酯,使砂芯迅速固化。吹胺固化后的砂芯停留几秒后,向芯盒内吹入压缩空气进行洗涤,以清除砂芯中及排气管道系统中的残余三乙胺。因此,冷芯盒法制芯过程会产生三乙胺废气,废气需经盐酸溶液喷淋处理。造型本项目以石英砂为造型材料,将外购新砂和旧砂(废砂再生得到)按一定的比例输送到混砂机内进行混匀,然后按比例加入一定的树脂(砂树脂=1001)再进行混合,再加入固化剂快速混匀后进行造型。造型主要将模具的形体转移到砂箱中,型砂混好后加模具进行造型,完成后将模具拆除,然后在型腔表面涂上一层涂料,等待浇铸。在砂料输送、搅拌混合过程均有粉尘产生,造型时呋喃树脂中的游离甲醛会散发在车间。熔化浇铸将一定配比的生铁和废钢投入到中频炉中加热到1500。熔化过程中会因为金属及其化合物挥发、蒸发而产生一定量的烟尘。项目中频炉在熔化过程中添加少量的微量元素(硅、锰等)和扒渣剂进行调质和除杂,扒渣过程会产生炉渣。炉前配备化学成分分析、金属液温度测量等设备,并根据检测结果添加锰、硅元素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产品质量。调质完成后,等待浇铸(1320)。中频炉内的铁水通过钢包转运至浇铸区,直接倒入砂模内,自然冷却凝固,形成铸件。本项目型砂制作采用呋喃树脂砂,在浇铸过程中树脂中的游离甲醛和树脂受热分解产生甲醛会散发在车间。落砂经自然冷却后的铸件从铸型中取出来的过程称为落砂。企业现有项目采用人工操作行车,工件撞击落砂,落砂完成后得到毛坯件和废砂。毛坯件进入抛丸、打磨、机加工等工序,废砂则进入废砂再生处理线进行再生。目前项目落砂过程中会产生无组织粉尘和噪声。废砂再生振动脱落的砂由皮带机输送至废砂再生系统,砂块经破碎后进入六角筛进行筛分,再通过再生机强力摩擦再生,使树脂膜从砂表面剥离,细小的砂(含有大量的树脂粉)通过布袋除尘器收集后作为固废出售,未被除尘器带走的砂即为再生好的砂,由提升机送入料仓,再通过管道输送至混砂机,与新砂、树脂混合后重新使用。砂处理过程产生大量粉尘,砂处理线配备布袋除尘器,树脂砂再生回收利用效率在95%以上。抛丸抛丸是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一种表面处理工艺。在本项目中主要用于铸铁件的表面粘砂及氧化皮的清除,同时增加金属内部的错位密度,提高金属强度。抛丸过程会产生粉尘和噪声。人工打磨铸件初步铸造好后,用砂轮机将浇铸口和铸件表面进行打磨平整,打磨过程会产生粉尘和噪声。机加工本项目用车床、钻床和铣床对铸件进行简单的车、钻、铣加工,该过程产生噪声、废机油、废乳化液和少量边角料。5. 现有污染源调查本项目企业注册成立以来未进行过环评,本环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统计及计算,企业现有项目污染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1-6。表1-6 现有项目生产主要污染源强汇总表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产生量(t/a)排放量(t/a)目前治理措施大气污染物熔化废气烟尘3.61.8中频炉和制芯设备上方无集气罩;树脂砂造型工序使砂较多地散落在地面上,砂头仅用麻袋包裹,放砂时溢尘严重;抛丸机虽密闭且配有布袋除尘器,但无排气筒,属于在车间内无组织排放,且抛丸机的布袋除尘器底下直接出灰,扬尘较大;无机械落砂设备,采用人工操作行车,工件撞击落砂,扬尘较大;废砂再生线的布袋除尘器底下直接出灰,排气筒不足15m,属于在车间内无组织排放,另皮带输送机、提升斗和破碎筛分机入口处均无密闭装置;人工打磨的工序无集尘设备。造型浇铸废气甲醛0.030.03混砂粉尘粉尘63落砂粉尘粉尘2412砂再生粉尘粉尘303抛丸粉尘粉尘13.20.396打磨粉尘粉尘7.23.6制芯废气甲醛0.0340.034苯酚0.1610.161三乙胺0.10.1食堂油烟废气油烟0.02160.0054油烟废气采用油烟净化器收集处理后于食堂屋顶排放。水污染物生活污水废水量CODCrNH3-N15300.4590.05415300.4590.054现有项目厂区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再由排水沟排放,未设置标排口,且企业缺少对废水的生化处理设施,无法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固体废物机加工边角料2.50外售当地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熔化扒渣炉渣1840收集后统一由茅洋乡政府填埋处理。废气处理集尘灰36.80办公生活生活垃圾180定期由当地环卫站统一清运处理。机加工废机油0.10危废在厂区内暂存,尚未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废乳化液106. 现有环保问题及整改措施1、企业现有项目主要环保问题为:企业现有项目熔化工序使用3台1T的铝壳中频感应电炉(2用1备),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订,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浙江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指导目录(2012年本)(浙淘汰办2012第20号)、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工信部公告2013第26号)等文件的要求;企业现有项目车间生产线密闭性不够,除尘设备不到位,存在逸尘点,具体为:中频炉和制芯设备上方无集气罩;树脂砂造型工序使砂较多地散落在地面上,砂头仅用麻袋包裹,放砂时溢尘严重;抛丸机虽密闭且配有布袋除尘器,但无排气筒,属于在车间内无组织排放,且抛丸机的布袋除尘器底下直接出灰,扬尘较大;无机械落砂设备,采用人工操作行车,工件撞击落砂,扬尘较大;废砂再生线的布袋除尘器底下直接出灰,排气筒不足15m,属于在车间内无组织排放,另皮带输送机、提升斗和破碎筛分机入口处均无密闭装置;人工打磨的工序无集尘设备。以上均不符合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工信部公告2013第26号)、宁波市铸造行业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甬环发2009第41号)、宁波市铸造企业污染整治提升环保验收标准等文件的要求;企业现有项目厂区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再由排水沟排放,未设置标排口,且企业缺少对废水的生化处理设施,无法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不符合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工信部公告2013第26号)、宁波市铸造企业污染整治提升环保验收标准等文件的要求;目前企业产生的废机油和废乳化液等危废在厂区内暂存,尚未委托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安全处置,不符合铸造行业准入条件(工信部公告2013第26号)、宁波市铸造行业环境保护准入条件(甬环发2009第41号)、宁波市铸造企业污染整治提升环保验收标准等文件的要求;企业注册成立以来未进行过环评和环保竣工验收。2、本环评要求企业在整治提升过程中采取以下整改措施:淘汰铝壳中频感应电炉,改用节能环保的钢壳中频感应电炉;对生产工艺设备进行布局调整,各工序尽量分区作业,落砂和砂处理与其他工序采用轻质材料或实体墙隔离,清砂、打磨等工序设置固定作业场所和工位,砂模等生产厂房改造为封闭式;在中频炉上方设置移动顶吸罩,烟尘集气后经布袋除尘器除尘处理达标后15m高排气筒排放;热芯盒射芯机在取芯处设侧面排风罩,废气经收集后15m高排气筒排放;冷芯盒制芯应对射砂、吹气硬化、空气清理、开盒取芯等整个过程进行集气,废气经5%的盐酸溶液喷淋处理后15m高排气筒排放;采购封闭型落砂机,取代人工落砂,落砂后废砂采用密闭方式输送到砂再生系统,建议采用地坑输送,减少车间的无组织粉尘排放,落砂及落砂输送产生的粉尘经集气后经布袋除尘处理达标后15m高排气筒排放;废砂再生系统的设备(如破碎筛分机、再生机)、皮带输送密闭改造后,与转运和落料处粉尘一起集气后经布袋除尘处理达标后15m高排气筒排放;对车间其他生产设备、输送设备和料仓进行密闭改造,对产尘点进行集气并配备有效的除尘设备,废气排放高度不低于15m;加强除尘器卸灰扬尘管理,除尘器灰斗配备卸灰阀,卸灰时包装袋直接套入卸灰管中,卸满后扎紧袋子,防止粉尘逃逸;企业食堂废水通过隔油装置处理,厕所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制芯废气喷淋废水先调节pH再经混凝沉淀处理后与生活污水混合,混合废水最终经好氧生化处理设施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后排放;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应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设置规范的分类收集容器(罐、场)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并交给有资质处置相关危险废物的机构实施无害化处置;企业抓紧更新设备,尽快落实各项污染治理措施,待完成整治和环评手续后,向象山县环境保护局提出申请,进行本项目的竣工环保验收工作。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2.1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2.1.1地理位置象山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处于北纬28°511829°3942、东经121°3403122°1730。东临大目洋;南濒猫头洋,与三门县、林海市相接;西于宁海县相邻;北依象山港,与奉化、鄞州、北仑、普陀相望。象山交通十分便利,充分依托象山港临近宁波港和舟山港的有利条件,积极融入宁波港的发展范畴。特别是象山港大桥建成后,象山至温州时间缩短为2小时,象山至宁波市区的距离为35公里,距北仑港为45公里,象山将进入宁波市半小时经济圈,上海两小时半公路交通圈。在铁路方面,通过萧甬线同沪杭、浙赣线相接与全国铁路联网。远期预留西周铁路货站,作为甬温铁路象山支线。在航空方面,象山主要依托宁波国际机场。象山已经形成了立体化交通格局,沿海南线、滨海大道等道路的相继建成,使象山成为宁波的重要交通枢纽。茅洋乡地处象山县中南部,三面环山,一面通海,东临荷花蕊山,南依五狮山,北靠大雷山,西南濒临蟹蚶港。乡政府所在地溪口,距县城10公里。省道盛宁线和茅石线贯穿全乡,交通便捷。本项目实施地址位于象山县茅洋乡银洋村,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1。2.1.2地形、地质及地貌象山县属滨海丘陵地带,由天台山余脉延伸而来,形成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势。低山、山地、丘陵、平原滩涂、海湾、岛礁为主要地貌要素。区域构造属华南台块浙闽隆起东南沿海褶皱带,新华夏系一级第二隆起带东北端。以新华夏系构造和纬向构造为主体构造,均以断裂为主要形迹。海拔一般为300500m,最高东搬山主峰810.8m。溪流大多独自入海,平原由冲积、洪积或者海积形成,散布于沿海一带,平略沃壤,宜于耕作。其中较大的南庄、定海两平原历有“上八万”、“下八万”之称。县域三面环海,海岸线长800km,其中大陆海岸线长300km,海岛岸线长500km。沿海岛礁分布较多,有岛屿236个,列岛5个,礁石373个。象山港呈东北-西南走向,为串珠式半封闭溺谷型港湾,主干中心线60km,口宽约20km,向内变窄,约38km,水域面积391.8km,岸线长280.5km。项目所在地东面、西面和北面均为山地,山地高度均高于排气筒高度,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本项目所在地属复杂地形。2.1.3气象条件象山县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灾害性天气较多。根据象山气象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气象特征如下:(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 16.2极端最高气温 38.7极端最低气温 -8.8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七月) 26.8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一月) 5.1(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 1374.7 mm年最大降水量 2177.6 mm最小降水量 770.6 mm一日最大降水量 235.9 mm年均降水日数140天,最大连续降水日数12天。全年有二个降水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份的梅雨季节和89月份的台风季节。6月份降雨量平均达202 mm,约占全年降雨量的1316%,平均日数为1617天,约占年雨日811%。(3)风况象山地区四季风向比较集中,全年主导风向为N风,出现频率为21.6%,其次为SW风及NE风,频率分别为18.2、17.1。春季盛行方向为SW风,频率为22.3,其次为NE风及N风,频率分别为21.0、17.9;夏季盛行风向为SW风,频率为32.3,其次为NE风,频率为13.8%;秋季盛行风向最为集中,偏北风出现频率高达50以上,风盛行向为N风,频率为31.7,其次为NE风,频率为19.8;冬季盛行风向仍为N风,频率为31.9,其次为NE风,频率为13.7。地区风速较大,全年平均风速为4.8m/s,以北风风速为最大,平均为5.4m/s,其次为SW风,平均5.2m/s,WNW风风速最小,平均为2.6m/s。全年各月风速变化明显,7月及9月风速最大,平均为5.4m/s,5月风速最小,平均为3.8m/s。风向频率、风速玫瑰图见图2-1、图2-2。(4)雾况 多年平均雾日为56天,年最多雾日69天,最少39天。最长持续时间为50小时(1979.3),最多连续雾日为10天(1988.6)。16月份为雾季,7月份开始逐渐减少,8月份基本无雾,秋季 也较少,冬季又逐渐增加,全年最多雾日月份为5月。 图2-1 风向玫瑰图 图2-2 风速玫瑰图(5)相对湿度象山港区域空气湿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年均相对是的为79%与83%,年内峰值出现在4月和6月,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6%,正值春雨和梅雨期。冬季干燥,1、2月份的月平均相对湿度为77%。(6)灾害性天气该地区主要灾害性有台风、暴雨、干旱和低温等,其中台风为最大灾害性天气。511月为台风影响季节,其中710月还可直接登陆袭击象山,台风期间常伴有暴雨和风暴潮,造成严重灾害,若遇到月初和月中大潮,灾情则更加严重。台风影响路径大致有:从福建沿海登陆,向西深入内陆北上,由偏西方向入县。雨大风不大,危害较小;在福建登陆后转向东北,经象山入海。雨大风大,极易成灾;从浙南沿海登陆,或紧傍象山沿海北上,风大雨大,危害严重;在台州至宁波一带沿海登陆,风力往往大至12级以上,普降暴雨,危害极大;从广东沿海登陆,折向东北,在温州至宁波一带出海,过境时雨大风不大。2.1.4水文特征象山境内低山丘陵错落,溪涧密布,源短流急,独注入海。平原河网密度不大,流域破碎,范围狭小。水系不甚发育。象山县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8.59亿立方米,地下水0.71亿立方米。象山县境内水库、河道、山塘等蓄水工程可供水量17009万立方米,堰坝等引水工程可供水量229.87万立方米,合17238.87万立方米。项目附近主要地表水体为南侧13m小河,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2006),项目附近地表水执行类水质标准。2.2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2.2.1象山县社会环境概况象山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全县总面积6525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17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800多公里,岛礁608个。全县共有10个镇,5个乡,3个街道,25个居委会,486个村委会。2012年末,全县按户籍登记的总户数188281户,户籍人口540322人,其中男性人口275230人。按户籍分非农业人口113391人,农业人口426931人。全年出生人口5741人,死亡人口349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15。全县有暂住人口20.88万人。201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63.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同比增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97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166.5亿元,增长8.3%,二产中的工业增加值122.36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39.38亿元,增长10.1%。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调整为15.9:45.8:38.3,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6712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839美元),比上年增加4799元。2.2.2茅洋乡社会环境概况茅洋乡地处象山县中南部,省道盛宁线和茅石线贯穿全乡,交通便捷。乡域面积47平方公里,辖44个自然村,设21个行政村,拥有耕地面积9460亩,其中水田7678亩,旱地1782亩,山林46520万亩,滩涂800亩,森林覆盖率65.5%,总人口1.3万人,域内溪口水库供应县城生活用水,蓄水量1100万立方米。2012年,全乡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1.23亿元,增长4.3%;财政总收入8104万元,增长39%;农民人均收入11821元,增长10.56%。茅洋乡在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象山县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第一名。2.3象山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情况2.3.1分区方案象山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以象山县行政辖区为规划范围,规划总面积1190km2,包括象山县城区、10个建制镇、5个乡。规划基准年2005年,规划近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象山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将象山划分为21个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其中禁止准入区6个,面积为150.76km2,占规划总面积的12.67%;限制准入区5个,总面积为872.95km2,占规划总面积的73.36%;重点准入区7个,总面积为129.01km2,占规划总面积的10.84%;优化准入区3个,总面积为37.21km2,占规划总面积的3.13%。具体小区分布情况见表2-1。表2-1 象山县四类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分布情况表功能区类别规划面积(km2)小区数量占规划总面积比重禁止准入区150.76612.67%限制准入区872.95573.36%重点准入区129.01710.84%优化准入区37.2133.13%合 计1189.9321100%2.3.2企业所在区块生态环境功能区介绍根据象山县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本项目位于规划限制准入区内的象山滨海水域保护、基本农田保护、湿地生态保护、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编号V1-20225B01),具体位置见附图4。基本概况该区包括西周镇、墙头镇、黄避岙乡、大徐镇、贤庠镇、涂茨镇、泗洲头镇、茅洋乡、爵溪街道、丹东街道、丹西街道、东陈乡、新桥镇、定塘镇、晓塘乡、石浦镇(除其中的禁止准入